《窦娥冤》读后感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是中国十Www.0279.NeT大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是全剧中形象描写最深刻的人物,也是最悲惨的人物。窦娥只是一个勤劳善良、命运孤苦,没有过多要求的普通劳动女。她承受了命远最艰苦的打击,从小丧母,七岁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做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婚后两年丈夫又去世。窦娥和大多数女子相同,把希望寄托在缥缈的来世。经历了诸多不幸的窦娥,苦熬苦守,度日如年,醒时忧,梦时愁,看花流泪,望月伤心,她最不能放弃的便是这寄托于来世的最后一线希望。

当张驴儿要她做他的妻子时,她毅然回绝。虽然这当中也含有对无赖张驴儿的鄙视反抗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一马难骑两鞍鞯,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嫁他人,其实做不得。”她一再劝说婆婆,她不再嫁的理由,也仍是这种贞节观,她将女子的不能守节看作是“可忠可耻”的行为。可见,即使不是张驴儿,而是换了一位痴情胜过张君瑞,豪贵可达陶朱公,才比子建,貌如潘安的人,她也一样不会再嫁。

窦娥信天信命,尽忠守节之外,还信官府。当张驴儿以命要挟时,她豪不犹豫地选择了官府,她本以为官府“明如镜,清如水”,她在公堂上慷慨陈词,义正言辞地为自己辩白时,显然也是将官府看成一个能够主持正义的地方,直到被问成死罪之后,她还执迷不悟也以为尚有”官吏似还覆勘”的可能,可最后她还是含冤而死。

窦娥在冤屈中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荡气回肠的悲歌。窦娥有着男儿般的铮静铁骨,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的威逼利诱,她敢于痛骂贪官污吏,敢于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妄作天!”所以上天不得不让她的冤屈显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窦娥是窦娥,亦是关汉卿,更是封建黑暗社会下的妇女。关汉卿是个大儒,那时儒者要么被迫担任微官,志气衰微;要么被逼入荒林野谷,湮没无闻。他却打开了另一条道路,由台阁走向民间,由阳春白雪走向下里巴人,社会逼他走回世俗,他无法执着于儒学的雅化,只有折中,将雅化抛弃,将儒学推向雅俗共赏的境地。既如此,他就索性剥掉自己的儒者外衣,放浪形骸于勾栏行院,与歌伎舞女厮混,这是他不满于社会思想重压的有意反抗。这种反抗是一种不屈服、一种倔强。他让我们知道,反抗既可以是窦娥式的指天斥地,也可以是关汉卿式的以柔摧刚。

最黑暗的年代,没有黎明的迹象,没有文明的微光,除了黑暗,就是万马齐喑。他的作品,正如鲁迅的如椽大笔,是匕首,是投枪,将野蛮的躯体刺透,将肮脏的灵魂戳得粉碎,将社会的黑暗、官府的腐败…揭示在笔墨之下,暴露在明灯之下。

总的来说,窦娥揭示了她所处时代的不公、不正、腐败,而关汉卿也暴露了时代的黑暗。同为这般黑日暗,受苦的亦还有同时代的无数人,他们反抗着,批判着,却也不得不被黑暗的社会压倒。

窦娥只是旧中国底层劳动妇女的真实形象,在被黑暗笼罩的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被鄙视,以至最后被吞噬。当然,被吞噬的窦娥也并不完全是贞节思想,还有男尊女卑,三刚五常,三从四德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