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因为今是腊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神仙。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准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在猪大肠皮中塞糯米,然后蒸熟)、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蜡烛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们来年平平安。但我认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神仙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态度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虽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除夕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篇二: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中国最热闹的就是春节。不过,因为各个地方又有各自的风俗,因此即使是同一个节日——春节,许多地方过得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南方有的地年吃汤圆,而我们北方人却必不可少饺子。

吃饺子,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但我还是最期盼除夕晚上十二点吃的那顿饺子,要知道,这些饺子里有一些可是意义非凡的,它们叫——吉祥饺子。

奶奶从下午就开始忙活,切好了菜,和好了面,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开始包了。奶奶拿出早已洗好的硬币和甜枣,要先包这种带好彩头的吉祥饺子!妈妈告诉我,饺子里放甜枣和硬币是有寓意的。放甜枣表示来年甜甜蜜蜜,而放硬币就表示交好运、来年财运不断的象征。

大人忙着包饺子,我也不闲着,紧紧地盯着他们包的每一个饺子,看看包上硬币和红枣的饺子与其它的饺子有什么不同,这样,等吃饺子的时候,我就能多吃几个“有彩头”的吉祥饺子了!可是我看了半天,饺子都包完了,也没有发现它们和别的饺子有什么外形上的分别。唉,只能晚上靠运气了,我心里想着。

终于熬到了晚上,饺子一碗一碗被端上了饭桌。大家都抢先夹起碗中的饺子,我们几乎同一时间咬下了第一口饺子,但是结果并不怎么好。大家都没有吃到,我也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闭着眼咬下去,心中的期待已经洋溢出来了。“嚓”一个清脆的响声,我的心中一阵狂喜,哈哈!我吃到了!我睁开眼睛将硬币吐出来,呀!好晃眼的硬币啊!大家都笑了起来,奶奶的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一边笑一边拍着手说:“好啊,是个好兆头。”

我们的春节就是这么热闹。过年时不仅会包饺子,还会作各种各样的面食,它都有各种各样的寓意。总之,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喜气洋洋!

篇三: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大约有600~700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所,并且截然不同,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没有长得一模一样性格一模一样的人。

我的家乡位于板之乡——安徽舒城。这里的风俗文化各种各样各有各的特色。

在不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活动,在所有的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了,春节可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下面让我来一一讲解。

年前的准备

在过年的前几天大家就开始忙活起来了,打扫卫生这可和平常不一样了,为了迎接将要来到的新春节,每家每户都要把每一处细心打扫干净,接着就是制版年货,大家都在商场买新衣服,年货零食炮竹等,千万要切记,在年前要准备充足的食物,因为在春节这几天超市菜菜市场都不开门,大家还要贴春联,每一年都要换新的,让过去的不再回来。

除夕

刚到大年三十,大人们就从早忙到晚。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吧,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每一年多少都会有鱼,可大家却不吃,等到第2天吃,寓意年年有余。刚吃完饭,大人和孩子们就一起出去放鞭炮。等待春晚的播出……

拜年

在大年初一大家都会早起,穿上买好的新衣服和小伙伴家人们一起去拜年。一句“新春快乐!”就可以换来一把糖果,谁不愿意呢?拜完年后大家就成群结队的一起去烧香。求菩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好不热闹!

虽然热闹,但是却有许多事不可以做,不动剪刀、不拿扫帚、水不往外泼、不干农活、不借钱……

这便是书城春节的风俗怎么样?有趣吗?

篇四: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新的一年,福气临门;新的一年,合家欢乐。在这新的一年里,家乡的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庙会在琅琊山拉开了序幕。

大年初九,人们一大早儿就起了床,个个穿着新衣喜气洋洋,不约而同的走向了庙会的现场。

今日的琅琊山和往日不同,一串串火红的灯笼挂满山门,无数条红丝带给琅琊山披上了红袍,大红大红的对联贴在山门口,像张开的双臂迎接着游人。

人们三五成群的进了山门,卖东西的小贩们纷纷使出自己的压箱底的本领来吸引着游人。卖糖葫芦的小贩一边叫卖着“糖葫芦,又香又甜的糖葫芦哟“!一边拿出各式各样的糖葫芦:圆的、扁的、水果的、山楂的;卖糖画的师傅娴熟的挖起一勺糖稀,将勺中的糖液飞快的挥洒在铁板上,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图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个个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卖头饰的售货员更是别出心裁,将头饰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一个个传统图画,一片片吉祥祝福……。游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有的挤满了卖玩具、零食的小铺,有的在人群中乱窜,还有的细细品尝着手上的美味。大人们一边走,一边看,瞧瞧这个,摸摸那个,感受着庙会的乐趣。远处传来了锣鼓声,原来是山上开始了舞龙表演,那几条龙遍体金黄,栩栩如生,它们一会儿升,一会儿降,一会儿盘成圆形,一会儿来个神龙摆尾……,处处散发着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围观的人们看的津津有味,不由的拍手叫好。原本寂静的山林变的十分热闹。

日落时分,庙会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正是五千年长河的历史文化,才让庙会吸引了这么多的人,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时此刻,我想我要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让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篇五: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人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并且会受益终身。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的家乡,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色的对联贴在门框上,因此来辞旧迎新,增添了节目的喜庆氛。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古书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了。春联之所以仍被称对“桃符”是因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春节的时候,在我的家乡都会做一些好吃的摆成一桌,一桌上什么都有,各种各样,让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家人有喝有笑,热闹极了!在打开电视看看春晚,真是安逸极了!

在外面工作的人们,每当春节来临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春晚,最后吃饱喝足了,有条件的还可以到楼下放放烟花、鞭炮,你看那烟花五颜六色的绽放开多美啊!你看那鞭炮一个个“裂开自己的大肚子”多壮观啊!你看那。……再回到家里又听得外面鞭炮和烟花声接连不断的又响起来。

接下来的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环节了,就是发压岁钱了!小朋友们收了压岁钱就可以买新衣服和玩具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习俗,才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

春节,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这片中华的大土地上,14亿的人都在过着不同的节日,也就是这些不同的节日才制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传统节日的精华。

篇六: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妍妍,快来吃红桃粿了!”奶奶的声音传入我耳中。红桃粿在潮汕历史悠久,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红桃粿。

今天,奶奶走来对我说:“快到春节了,做些红桃粿,你要搭把手吗?”我听见,一蹦三尺高:“好!”奶奶开始炒肉馅了,她先把肉丁、香茹、鲜虾等需要炒熟的配料放入锅中,炒熟后再加入切好的芹菜和提前蒸熟的糯米饭,将它们混合后放在一边待用。另外还准备了红豆沙当素馅。

紧接着,就得做粿皮了。做粿皮需要粿条和糯米粉。奶奶说粿皮让我来做。我先把粿条蒸熟,捣碎。粿条的作用是为了让粿皮有弹性,也可以替换成雪粉。然后,将糯米粉和粿条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加入一小滴食用红色色素,最后将它们揉搓到光滑有弹性即可。

开始包红桃粿了,奶奶先把粿皮压成一个圆饼,之后再放入馅,把它包成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的“包子”,模具中要撒上一层糯米粉,再把“包子”放进去压实,最后用手轻轻拍拍背部脱模,这样一个完美的红桃粿便呈现在我眼前。

看了奶奶的示范,我也要试试。我拿着奶奶事先压好的粿皮,将馅放入里头,回忆着奶奶做的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可得慢慢来,错了就很难补救,直到最后脱模,一个完整的红桃粿出现了,我心中的大石才落下来。

接下来奶奶去蒸粿了。

十几分钟后,奶奶喊道“妍妍,快来吃红桃粿了。”我回到家中,拿起一个红桃粿,大大地咬上一口,甜甜的豆沙味充满着我的味蕾。不一会儿,家人全都围在饭桌旁,乐呵呵地吃起红桃粿!

红桃粿,包得皮薄馅多,意为来年丰收。但我认为是意为新年红红火火,家人团聚。潮汕的粿品可真是寓意深远啊!

篇七: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六(1)班翟雨婷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就是一盏盏红灯笼、一副副春联、一朵朵烟花、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那红光耀眼极了,仿佛在宣告节日的来临,给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喜庆。大人们忙着做年菜,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烟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中午,人们纷纷把新买的春联贴到门上。“贴春联”这个习俗的来头可不小,春联源于桃符,王安石诗句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就是它。渐渐的,桃符演变成了春联。贴春联这一习俗也从明朝开始盛行,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每逢春节贴春联,便想推广,于是要求金陵的所有人家都要将春联贴在门上,有一户人家因为事务繁忙忘了贴,刚好被微服出巡的朱元璋看到了,他亲笔题写了一幅送给他们,这户人家就把这“限量版”的春联珍藏了起来,至此以后,人们都在春节贴对联。春联的贴法也很讲究,上下联位置不能贴错,如果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它不仅是我国语言魅力的独特形式,还是一个家庭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夜幕降临,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到了,他们纷纷下楼,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开始燃放。烟花的种类可多了,孔雀开屏、百花齐放、火树银光……看得人眼花缭乱。

放完烟花,就到了守岁的环节,在这个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夜宵,为的是让父母健康长寿,家人幸福平安,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屋子……

春节的习俗真有趣,挂灯笼、贴春联、守岁、放烟花……不仅营造出了欢乐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篇八: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王峥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除了端午节以外就数春节最为热闹了,街上总是挂着数不尽的灯笼,烟花声连绵不断,我们兴奋地都睡不着觉。

我今天要说的是阿拉善过春节的习俗,也就是家乡的风俗。首先,腊月初八,妈妈总是给我们熬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在这期间会不停地忙碌,每家每户都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家里要大扫除、大人们要置办年货,大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提前有了过年的气氛。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虽然是除夕夜,但是是新年伊始最热闹的一天,家家户户贴春联、包饺子、炖肉、制作各种各样的菜品。随着街边第一声炮响,家家户户的饺子就出锅了,家人们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那是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们出门放烟花爆竹,在我小的时候,我总是会捂着耳朵望着五颜六色的烟花,吓得躲在大人们的身后。现在的我,早已经不再害怕那些炸裂声,自己拿着烟花鞭炮就出去放了。放完炮,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看春晚、吃零食、不只是孩子们,大人们也会举行一些娱乐性的游戏。在这一天,大家最开心,看谁能熬夜到天亮。

初一、初二人们要去给自己的长辈们拜年,还能在长辈家里与亲朋好友们在一起吃饭、娱乐。随着春节一天天的过去,城市也变得慢慢安静下来。随着正月十五的到来、挂灯笼、吃元宵、春节也就接近尾声了。春节结束了人们就开始恢复了原来的生活。

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到了春节每个城市都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文化传统。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传承,值得我们发扬!

好了,马上就要过年了,我要出去购买年货啦。

篇九: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红红的灯笼挂起来,喜庆的春联贴起来,漂亮的窗花夸起来,皑皑的白雪飘下来,美味的年饭端出来,绚丽的烟火燃起来,咱们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了。

去年春节,我是在老家过的,除夕的早上我们进行了大扫除,寓意是把晦气和霉运都扫走。

早上十点左右,我和姐姐出去买烟花,因为是除夕,街上卖烟花,对联和日常用品的特别多,我和姐姐这儿挑挑,那儿逛逛,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包烟花。回家后,我们把旧的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寓意是辞旧迎新。

中午,大人去做饭,我们小孩子就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有的孩子还用雪做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工艺品,我们参观的不是几件工艺品而是一个小型的手工展览会。

晚上香喷喷的年夜饭出锅了,有松仁玉米,红烧肉,酥鸡等,压轴菜当然是过年必吃的鱼肉,寓意年年有余。除夕夜,大家都把压岁钱压在枕头下,然后出去放烟花。我觉得烟花中最有趣的就数窜天猴和公鸡下蛋了。点燃窜天猴后,它就”咻”的一声飞上了天,也不知道它到底飞哪儿去了。公鸡下蛋就是一个公鸡图案的烟花,点燃后它后面的气球越来越大,就像鸡下蛋一样。放完烟花,我们在12点之后就去睡觉了。

到了正月初一,妈妈带我们去外婆家拜年。到了外婆家我们先拜年收红包,之后舅舅们为我们小孩子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有成语接龙、击鼓传花、抢凳子等各种好玩的游戏,房屋里充满了欢笑。

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晚上,家家都点起了红灯笼。我家也不例外。晚上还要吃元宵,芝麻味的汤圆是那么可爱,咬开后黑色的芝麻糊与白色的糯米皮形成鲜明的对比,嚼一嚼,满嘴的甜甜腻腻。

春节就在这阵阵的鞭炮声中结束了。

篇十: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在南方的广东,与在北方的北京有着许多不同,就比如:气候,在北方则是寒风呼啸,在南方却是温暖如春。在习俗上,只隔一条河的两个村都可能大不相同,就更不用说地域相隔如此远的北京和广东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就是吃食和穿着了。

那我就先说说吃的东西吧。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在春节通常会吃饺子。但是呢?在广东的年夜饭餐桌上根本见不到饺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有鸡有鸭,有鱼有虾。但其中让我最经常回味的就是墨鱼饼了,以至于每年春节过完之后,我们都会从广东买不少的墨鱼回北京,自己做来吃。每当年初一一大早,我起床的时候都可以闻见空气中甜甜的味道——那是汤圆,这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项目,甜在我嘴,暖在我心。

在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回到广东的时候,我的整体样貌变化最大的就是我的穿着了。从刚上火车时的几件厚衣服加身,到下车的时候,我的身上只剩下了一件单衣,最多再披一件风衣。在北京的时候,在外面如果不多穿几件,随时会被西北风吹个透心凉;但在广东的冬天里,微风拂面,显得凉爽,而非寒冷。但不得不吐槽一句,在北京,只要回到家里,就会温暖如春;但在广东,稍微降一下温,在房间里就得穿羽绒服!特别是在刚洗完澡的时候,恨不得把北京家里的暖气搬到这里来!

总的来说,北京和广东的春节习俗有不少差别,但同样不差的是喜庆和欢乐。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的人们心中,这几天是最重要的几天,因为在这新的时代,春节就意味着轻松和团聚!

篇十一: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笔下春节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诗歌中清明的习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文秀笔下端午的习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我的家乡大连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走来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春节前夕,男女老少都要准备一套新衣服,大年30那天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然啦,每家每户都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把大街小巷映衬得格外的鲜艳。除了贴对联,除夕晚上,我们一家子也少不了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肴很丰盛,南北菜肴都有,而且还富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年年有鱼(余),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生菜(财),代表发财……嘿嘿,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就会其乐融融地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的敲响。

大连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圆”含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以前大街小巷都会挂花灯,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但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就没有享受到那种热闹劲儿,一家人只能宅在家里看元宵晚会。当没关系,爷爷奶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一朵幸福快乐的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篇十二: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周嘉悦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咧开嘴笑了起来。在春节即将来临之时,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川流不息,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在买新衣裳,在过年前一个月,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杀猪宰羊,还有的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

我的家乡在甘肃靖远,这里山美,水美,风景美。这里的风俗丰富多彩,让我向你细细介绍一下吧!

每到大年三十,人们大多以家族为单位,或者以家庭为单位。多则几十人,少则十几人,一块儿相约到村里或者家族里辈分大、威望高的人家里拜年。

这不马上到春节了,甘肃靖远的年味越来越浓,大街小巷中到处车水马龙。街边不是卖吃的,就是卖衣服、饰品的,卖馍馍的。哦,提到做馍馍,甘肃人做馍馍吃馍馍,从小到大,从古至今,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天性,这也源自甘肃多年种植小麦的缘分,早在唐代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里,就出现了“蒸饼”,也就是今天馍馍的前身。

奶奶做馍馍时,我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望着,只见奶奶先到大盆子中加入面粉,再在面粉里加入老面酵,再用30度的温水和成面挤压成团,醒发至两倍大,面发好后再加入一些小苏打,用温水化开倒在面中。再次揉匀,再把面团擀成一个大一点的面皮,抹上一点胡麻油,撒上香豆粉,再撒一点面粉,分成六段放在一起,再放入大灶中。没过一会儿,馍馍就做好了,一股清香的香豆味扑鼻而来,尝上一口,实在太美味!

这就是我的家乡,甘肃靖远的春节风俗,风俗多种多样,数不胜数。欢迎你到靖远来过年!

篇十三: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刘映玥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贫困的家庭里,这几天也要买很多东西。大人们要买过年的吃的、穿的、喝的、用的,因为多数店铺过年不开门。小孩子心心念念着要买爆竹。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就盼着春节到来了。

人们盼呀盼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真热闹。大家都要穿新衣,还要贴红红的的对联和吉祥的年画。中午要吃团圆饭,在吃团圆饭前还要放鞭炮,那天除了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这顿饭。吃完团圆饭,除夕夜也悄无声息地来了。我们这里除夕要守岁,虽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午夜时分,家家都要“行”,也就是要放鞭炮,放礼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亮了起来,好像白天一样,鞭炮声震耳欲聋,经久不绝。古老的小镇便洋溢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饺子,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招财进宝。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不时从门缝里飘出的饭菜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幸福美满。

正月初二要给自己的长辈和亲戚拜年,去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最快乐的也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又不用做作业,还能自由自在地放鞭炮,每一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我爱家乡的春节。

篇十四: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姜丛耀

在年三十的下午,几家卖炮的店铺,已是人满为患,被围的水泄不通,那后面本堆积成山的烟花一会儿就所剩无几了。

那小卖铺前面的货架也被一群孩子给哄抢一空了,当然,那些孩子中便有我。此时也顾不得颜面了,什么七匹狼、窜天猴通通往袋子中扔,毕竟在我们这儿,连天王老子下来也不能阻止我们放炮!

十一点五十一分,十一点五十二分……离午夜十二点越来越近,我已迫不及待地上了屋顶上,站在屋顶上,借着皎洁的月光,看到黑黑的夜晚中,那一个个屋顶上站满了人。想想放炮时一起放,有多壮观呀!

各个亲人们也陆续上了屋顶,爸爸抱着一箱大大的烟花,缓缓走上了屋顶。“哇!这么大的烟花,一定很漂亮吧!”“那是一定的!”

随着“咚咚”的几声,午夜十二点的到来已经开始倒计,五、四、三、二、一!爸爸点燃了烟花。“嗖、嗖——”许多个烟花同一时升上天,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随着“砰”的一声,那些烟花在同时炸了开来,那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瞬间点亮了整个天空。欢声呼也在此时响了起来,一道道开心的笑声在四周不断传来,人们挥舞着双手,看着空中不断绽放的烟花,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呼。我们前面屋顶上的那家人激动的蹦了起来,嘴中喊道:“玉皇大帝,祝我们的家庭永远幸福吧!”那一个个灿烂的烟花,如同天上的回答……

烟花仍在绽放,各式各样的烟花不断绽放,有鲜花、有小鱼、有小羊、有喜字。欢呼声仍在此起彼伏,无颜六色的火花在空中一直绽放,仿佛幸福正在向我们招手,好运在向我们笼罩。

看着空中美丽的烟花,除夕夜也在炮火声中结尾了,我深深感叹:要是可以一直停留在这美好的夜晚,那多好呀!

篇十五: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马子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的《元日》,一想到这首诗,我就想到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坊,这里的春节很热闹,春节的前一两天,大街上、商店里、餐馆里全都充满了年味。

大街上都是卖灯笼,春联的。商店的门上,窗户上还有许多“福”,店里面也有许多关于春节的贴纸,餐馆和商店一样,有推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套餐。

最有年味的地方还是每个人的家里,我家也不例外。除夕早上我和爸爸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还要进行大扫除,大家都在亲手创造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下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着美味的年夜饭,这年夜饭中就包括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因为饺子里面放着钱,谁吃到钱谁将会在新的一年运气最好,所以大家都争着吃饺子,恨不得一口就能吃到有钱的饺子。“啊!我吃到了一个带钱的饺子。”我开心就好像中了百万大奖似的。

晚上八点,我们全家一起看春节晚会,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到来了。春节的这一天,大家一定很早就要起来,穿上新衣服。这一天,我和妹妹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他们会给我俩压岁钱,我们非常高兴。

整个村子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地上全是红红的鞭炮纸的碎屑,空气中夹杂着硝烟的味道。我高高兴兴地跟着爸爸妈妈到亲戚家去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到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我们买元宵,买汤圆。这天晚上放烟花的,放爆竹的很多。那声音震耳欲聋,天空中多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不胜收。

家乡的春节是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节日。

篇十六: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单烁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

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

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

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

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篇十七: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春节前夕,我和我的父母决定到崇明一一我的家乡,去感受一下过年的味道以及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崇明也不例外,过节时也有不少独特的民风民俗。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崇明乡下的农家可离不开糕。崇明有一句民谚:“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腊月刚刚过半,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粉,然后再在灶头上架起蒸笼,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的比例用开水揉和,待成为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状时,渐次放入笼格内用旺火蒸制。糕要蒸得细腻,往往用“掼”的办法,就是将蒸熟的米粉用蒸布包好,两个人拎起来,抛向上方,又用力掼到桌子上,这样多次反复,米糕就能掼得又粘又结实。这样,美味的崇明糕就做好了。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家乡,品尝这令人垂涎欲滴的人间美味——崇明糕!

腊月二十三等到夜幕降临,人们又唱又跳,一些老人家会在家里的灶头上贴了一张用红纸印的灶神爷像,在像前点上两支蜡烛,屋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赤豆饭、圆子、豆腐、茨菰等供灶神享用的祭物逐一摆上。全家上下按辈分大小逐一跪倒叩头,最后将灶神爷像与纸锭一起火化,以示上天。祈求来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睁开眼,除了压岁钱,还有意外的惊喜:孩子们的床头都会多出一双崭新的芦花蒲鞋,这都是勤劳手巧的奶奶在陈年里给孙辈们赶制的,毛茸茸的芦花蒲鞋虽然看上去有些笨重,但它的保温性极好,脚往鞋里一伸,顿时从双脚一直热到全身。每年春节,我的奶奶都会给我准备一双实用又保暖的蒲鞋。

以上就是崇明的过节风俗,是不是非常的别具一格?然而,无论何地的过年风俗,表达的寓意和对新年的期盼都是不会变化的。

篇十八: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按照每年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清晨家家都会放爆竹,杂样的儿,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噼里啪啦……”声声映入我的耳帘,我揉揉迷离的睡眼从爆竹声中惊醒。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腊肉香肠,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成的加工品,而香肠是把肉搅碎成泥状,再灌入肠衣制成的长圆柱体管状食品,外婆会把腊肉香肠挂在灶台上,挂个数月,到过年我们回到四川故乡,外婆便会把它们摘下来招待我们。

从腊月三十开始,铺户们就陆续地上架春联、鞭炮、花灯、孔明灯,这都是只在这个节日出现的。在街巷里,吆喝声似乎也比平常多了些,也复杂了些,“卖糍粑喽!香蓬蓬的糍粑,新鲜出炉喽!”“冰粉!酸辣粉!凉皮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喽!”“来两个叶儿粑,再加个糍粑嘛”“好嘞,等起……”这一声声吆喝声,叫得小孩口水直流。我来到一家卖红糖糍粑的店,脚步不自觉得停了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铺上刚做好冒着热气的红糖糍粑,红糖汁从那白洁的糍粑上流下来,看得我口水直流,“外婆,外婆,我想吃……”我拽了拽外婆的衣裳,但眼神从未从那糍粑上转移下来,好似我一转眼,它就会被别人买走似的,外婆笑了笑,刮了刮我的鼻尖。“老张给我乖孙女儿来两个”“好嘞!”我笑嘻嘻的吃着糍粑,感到心满意足,”小馋猫,这么好吃嘛,汁都吃得满嘴都是。”外婆边拿纸给我擦嘴边说,我笑盈盈不语。来来回回,大街小街,逛来逛去,不亦乐乎。“嗝-”终于手里东西提满了,肚子也填饱了,“小馋猫,不早喽!回家喽!”

夕阳西下,一老一少,手里提满了年货,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篇十九: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篇二十:家乡的春节风俗600字优秀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不正是我们这热闹非凡的春节吗?

你看!早上时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显得格外热闹;你听!街上小贩们的叫喊声络绎不绝,此起彼伏;你闻!街上的美食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让人垂涎三尺。

到了中午,街上则显得冷冷清清,各家各户的大门紧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在为春节做着忙碌的准备。可是小孩子却不然,有的小孩在精心剪出漂亮的窗花;有的小孩在帮大人们择菜;有的小孩则大胆在尝试放烟花;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则是这一天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我好奇地看着桌子上五颜六色的饺子,心里想:为什么要包五颜六色的饺子呢?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则耐心地解释说:“包五彩饺子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二是因为彩色的饺子营养丰富。”听完妈妈的解释我豁然开朗。我又细细品尝了一下,发现这种饺子不仅颜色好,味道更是一流,真是色味双美啊!紧接着我又夹起一块寓意年年有余的红烧鲤鱼吃了起来,鱼肉细腻鲜美,不禁让我回味无穷。

吃完年夜饭,我们开始观看烟花大表演。我盯着即将燃放的烟花,只听“啪”的一声,它绽放在天空中。再看,有的烟花像天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有的烟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烟花像一棵垂柳。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远外的一颗烟花,起初它只是一个冒着红光的小点,后来它像一条长龙一样飞向远方。我也想随着这条长龙飞向远方,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异乡的亲朋好友。

最后,我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许下最真诚的心愿:祝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快乐,也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早日打赢这场无声的战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