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中的鸥鸟

鸥鸟的意象最早来自《列子·皇帝》中的一篇寓言:“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沤鸟逐渐有了淡泊名利、漂泊无依的意象。在杜甫的诗中,鸥鸟便被写到了39次之多。

746年至755年,是杜甫困顿迷茫、困守长安的十年。天宝七载,杜甫写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其中有“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少年时“会当凌绝顶”的壮志,已渐渐被磨灭。他在此时仕途遇困,无路可走。在现实的磨难前,Www.0279.NeT他像白鸥那样远逝在万里波涛之间,白鸥在此处既是杜甫对自己高洁情操的表露,也是他不得已而又不甘心退隐江湖上的心境。那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子美,那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会就此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

漂泊西南时期是杜甫写鸥鸟最频繁的时期,也是他失意落魄到了极点的时期。他吟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以鸥鸟来写自己高洁的情趣。在永泰元年,杜甫在蜀中的依靠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一时之间,他如同飘蓬,无处可依,于是乘船东下。他在途中写下“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回顾平生之事,一事无成,而头发也由白转黄,前途渺茫,只能抱病与江上白鸥为伴,此处的鸥鸟便是杜甫漂泊无依,凄凉孤独境遇的寄托。同年,《旅夜书怀》中,他又感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一生像什么呢?不过像天地之间一只沙鸥罢了,杜甫再次将自己的境遇寄于白鸥。天地广阔,唯有沙鸥飘荡江上孤舟,舟中人似沙鸥。此时他已穷困潦倒多年,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对民生疾苦的共鸣,以及仕途的郁郁不得志,使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

杜甫中鸥鸟的多次运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杜甫在那个时代下的心境,也让我们得以跨越千年光阴,走进那个忧国忧民的杜子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