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作文

学会坚守与专注

付敬涵

守,是以理想为基础的坚守与专注,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既然选择要去做一件事,就应当有终其一生坚守的决心,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追求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完美。我理解的匠心是一种耐心、爱心,探究钻研,“心”又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可能“工匠”们理解的匠心是敬畏、严谨,有为时代创新的意识,也有传承古时人们的精神、内涵。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它具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竟可以创造出那一张张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使人叹为观止。

我学习剪纸是个偶然的机会,记得有一次,妈妈领我买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用一把剪刀飞快地剪一些红色的纸,转眼的功夫一张活灵活现的唐僧师徒就出现在眼前。我呆呆的望着:“妈妈,那就是剪纸吗?”“是呀!”原来剪纸这么神奇,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能变出这么美丽的图画来,就像魔术师的手,这么神奇!我突然就不愿意离开这里了。

妈妈看我这么喜欢,就让我留下来和老奶奶学习剪纸。工匠精神,是专注,是细心,是认真,更是一种忽略身外事物而把工作求精求妙的精神。

原以为剪纸很简单,其实并不是我想得那样,最具代表性的鱼跃龙门,代表吉祥如意。只看老奶奶一点一点的仔细的剪出了鱼头、尾巴的线条栩栩如生。鱼鳞比较难剪,但老奶奶刀锋一转,一口气的把这活灵活现的一只鱼呈现出来。水波纹有的杂理无章,有的线条分明,有的简单,有的难;想要剪出几个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剪出来的。老奶奶行云流水的一波操作后,像模像样的“龙门”映在了剪纸上。我的眼前仿佛涌现金红色的大鲤鱼在飞腾跳跃,越过了高耸壮观的龙门,小小的一层薄纸上承载着改变自身命运和前途的飞跃、“更上一层楼”的质朴向上的期许。匠心,在纸与刀的切磋中,在工匠者的美好的设计中在美好的祝福期许中,也就油然而生。让我心生向往。

刚开始老奶奶只是教一些基本的东西,就像选纸、折纸、使剪刀等。并反复告诉我剪纸需要耐心,心急的肯定做不了的,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剪出好看的剪纸。因为我有美术基础,学起来就比其他人要轻松多了,只不过剪的时候手有点抖,生怕剪错了一点就毁了这一幅作品。没过多久时间,我就剪出了一些简单的花草和小动物。看着自己剪出的作品,心里真是美滋滋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剪纸的奥妙,只有用心去做,才能使作品美不胜收。

剪纸从临摹开始,选一幅你喜欢的图案,细心观察,用铅笔临摹下来。第二步是起稿,构思好再落笔,全面考虑,修改定稿后,再勾勒线条,起到基本效果。第三步是剪和刻,用刀的时候尽量避免重复刻,不要的部分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剪刻人物时,要先从脸部五官开始。揭离,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还有粘贴、成品修改、复制——薰样——晒样等步骤。匠心精神,放在首位的就应当是塑造坚守、专注的品格。

周围的人影已经稀疏,钟表上的时针也渐渐指向两位数,身旁垃圾桶里的碎纸也快要装不下了,但奶奶水瓶里的水还未消耗,她的意志还未消减……

看着奶奶融合在红纸里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择一事,终一生。老奶奶是我们的榜样,要赞美那些像她一样拥有“匠心”的工匠们,是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毫无怨言的付出,才让我们的国家逐步走向强大,让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学会坚守与专注,一起发扬匠心精神!

篇二:匠心精神作文

完美的追求极致

温婧宜

一浅一深,决定色彩。一刀一刻,始于匠心。

篆刻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在我们五年级的时候,我就跟着学校的老师一起了解了篆刻,一起去学习了篆刻。

记得第1次真正上手刻石头的时候,我毛毛躁躁的,一不小心我的刻刀就偏离了它的正确航道,写好的福字旁边多了个小勾,完了完了,这刻出来的有多丑啊,可没有办法,我只能继续,直到我把整个福刻好后,我才发现我的福字周围密密麻麻的河道呈网状分布,几乎都看不出来中间有个福字,整个石章被我刻得乱糟糟的,老师看到后对着我直叹气。

"你去拿两块砂纸,把你这个面磨一磨,把那些浅印子磨掉,再重新把福字加深,重新刻一次。"老师的话使我愣住了,心想着噩梦般的雕刻过程还要我再经历一遍,内心无比的烦躁,可有什么办法呢?老师的话如圣旨,尤其是现在还在学校跑也跑不掉,我只能硬着头皮又坐回到属于我的位置,慢慢的心不甘情不愿的磨起了石头。

意识到可能刻不好又要再重新来一次,我开始慢慢的认真对待,经过一刀一刀的反复琢磨,我终于研究出了一些门道:慢慢的一刀刀的刻画,每一刀不能过长,又不能过短,要注意力道,要保持力度,直线要直,该弯的要弯,而且必须刻的深浅一致,不然印出来就会有深有浅。我一刀刀刻着,慢慢的放平心境,似乎熟练了一点,我的手慢慢的开始掌握了要领,一点点地操控着小刀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印记。看着一道道浅印,慢慢累积,慢慢变深,慢慢的出现雏形,通过一遍遍的雕刻和琢磨,我刻得越来越熟练了,我开始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刻刀在我手中仿佛是一只画笔,我慢慢描绘着最初的轮廓,慢慢的勾勒出漂亮的字体,慢慢的雕琢着自己的作品,专心致志地刻画着,随着刀起刀落,石墨之花在我的刀下绽放,一个个磨出的石沫慢慢堆积……一次次吹开石沫,最终,一个漂亮的福字水出芙蓉般的展现在我面前。

看着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篆体福字,我瞬间有了一种自豪感,我刻出的福字,漂漂亮亮的,还很大气。听老师说,“福”不仅体现了中国汉字的美,还蕴含着美好的祝福,自古就见证了人们对于美好的寄托。想来的确也是,从小到大,家家户户多少楹联上、窗花上见证了多少形色各异的“福”,不变的是无论什么时空下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渴求。看来,我刻出来的这个字真的非常有寓意呢。心里想着这没好的韵味,我的动作更加是审慎小心,郑重其事起来,不想把手中的厚重沉甸甸的“福”减损一丝一毫。小小的篆刻,融入了千秋万载人们的期许、敬畏,我想这也是一种篆刻者的匠心所在吧!我再次拿去给老师点评,我的努力得到的认可,“这次刻出来的的还真不错!”看着老师脸上满意的微笑,以及对我的肯定,我像吃了蜜一样,整个人心里甜甜的,不禁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没有一幅作品不是精细修改过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次次的努力与一次次在失利后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永恒的精神其实就是匠心本质。对于极致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坚持,通过上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匠心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完美的追求极致,以及掩耳不闻窗外事,全心全意的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佳作。或许只能沾上一点点的边,但是匠心,却使我难忘。

篇三:匠心精神作文

坚持传承让发明历久弥新

谢一诺

几年前,亲人送来一盒礼物。打开一看是一双小小的筷子,雕磨的很细致。上面六棱柱,棱角分明,分明是钢强有力。下面又是圆柱,抚摸着光滑圆润,分明是优美柔和。我拿起筷子仔细端详了一番这“刚柔并兼”的奇妙。筷柱上有个龙和一柱祥云。金色的凤爪缠绕筷子似要冲破云霄,气势磅礴。张牙舞爪显出无限活力。神情也异于一般动物是刚劲威武俨然一副蓄势待发之态。寓意再吉祥不过。这种搭配像那种景泰蓝的风格。我试着张开筷子,这种灵动胜于外国餐桌上的刀叉。那种餐具锋芒毕露但却不像筷子,张开犹如“人”。给予了每人足够的尊重而且也诠释了中国家庭的和谐。这种精巧的设计,对事情反复品味,创新是一种匠心。

“咣咣咣”循着筷子的敲击声,翻过历史的长河,来到像是小石潭记一般幽深的竹林,发出淡淡雅香,弥漫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鸟鸣点缀几分清幽。没有文人墨客酣畅淋漓亦或静谧享受。而有人戴着草帽进林干活了,自然与人似结合成了一体。一群人一大早就穿上靴子,踏进竹林里去了。太阳的光像利剑一样照在地上,晃眼儿又炎热,我看见他们一根根地抚摸着竹子,细细观察。一中午过去了,他们终于坐在地上歇了一会儿,硕大的竹林已经被探索了一半,可选出的竹子却寥寥无几。我忍不住好奇的过去问其中一个人:“你怎么不多批些竹子?”他不急不慢的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做竹筷的竹子一定要笔直,竹节也要鲜明,纤维还讲究密度,能符合这个标准,一片竹林也就只能找到这些。他撕了片竹叶,放在嘴里嚼了嚼,“太青涩,”他摇了摇头,又反复筛选了手中仅有的竹子。我渐渐懂得,这是一种匠心,是勤劳坚持对事情认真严谨,不断求真进步的精神。

还有一部颇为重要的就是装饰,大概做好的筷子就需要上漆将挑染上一层薄薄的漆,每块儿都要十分均匀,还要再进行打磨。这些“”筷工”聚精会神,使砂纸玉竹快摩擦中。诞生出艺术的丝滑柔润之美,一条条细细的毛笔笔走龙蛇,没有一丝颜色的渲染,像是副淡淡的水墨画。切头,点头样样分毫不差还有印花…筷子在印花纸上旋转360度之后终于出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可我做的筷子却一点不好看,甚至谈不上普通。每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瑕疵拼凑在一起便失去了筷子的优美。我感到做筷子实在不容易,真是“浅学学几年,深学一辈子“我渐渐懂得,匠心是一丝不苟,对事情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态度。

历史的长河追溯到很久以前,就有了筷子的出现。那时的筷子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一拉一扯间,一根筷子横空出现。巧妙地主宰着中国人的饮食,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用餐制度,建立了中国严谨的餐桌礼仪;一张一合间,“人”字形跃然眼前,竹节手中握,属于东方文化中特有的“气节”亦怀在心间。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坚持着这项发明还在不断发现,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我渐渐明白,匠心是坚持传承让发明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信念。

可惜这种手工快洗已经不是很多了。商店里合金筷粗制滥造,一带就是十几双旅游景点的筷子,从东边到西边,全都是一个样。工厂里彻夜不休地做着“筷子”,它现在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企业均用匠心做出了代价,但还有公司用坚持精神、完善态度、传承信念,发扬着中国创新,老干妈坚持的传承着美食产业,李宁不断进步,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梦想,匠心的接替责任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篇四:匠心精神作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赵紫潼

年轮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消耗殆尽,而匠心在时间的千锤百炼下经久不衰;千秋万载间,让灵魂有了更多依托。

我同父母在假期时来到京郊一处银山塔林——法华寺遗址。刚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座座笔直矗立的白色小山,在平坦的石阶与草地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汉白玉在翠草蓝天的映衬下显眼却不突兀。走近来看,每座塔上端庄大方的浮雕似都在诉说着僧人们的虔诚。

这里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车一个小时就可轻松到达的景点,可对于当年躲避战乱还要潜心修道的僧人们来说,却是困难重重:前有官兵烧杀抢掠的人文艰难,后有崇山峻岭、豺狼虎豹的自然艰苦。想把那么多沉重的雕刻材料送到山中谈何容易?无数次在阴湿又危险的山洞中聆听充满杀气的脚步声掠过;无数次在贫瘠可怜的土地中抠出瘦小的草根来吃;无数次于山间遥望过去的家乡寺庙却无法返回……手持火把,他们用双手追随着释迦牟尼的脚步。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唯有靠坚强的意志、身体、还有持之以恒的匠心。

向更深处走,沿路上出现了许多巨石。与脚下现在技术造就的光滑石阶不同,巨石上有着孩童在海滩上挖的沙坑一般的不浅不深的大洞。经介绍了解,这些同样是僧人们手工凿成的。我伸手触摸那些或是用来储水或是用来攀登的凹陷,它们无一不显得粗糙,但却都很规整。

此刻的目的早不限于传教,他们当年用自己的方式开凿道路,为了守护,更为了传承。在他们的手中,没有工业化的切割工具;他们的耳朵,未曾听闻过切割的技巧;他们的眼睛,可能也从未见过所谓青石如镜。或许最初的最初,他们只能靠自己单薄的双手和树枝在贫瘠的土地上抠挖,用汗水将旱土浸化。手持念珠,用敬仰在感受着着释迦牟尼的踪迹。我仿佛看到:几人围坐一周,在夜半点起火堆商量对策,火苗从贫瘠黑暗的天空与山间燃起,点亮了一方空间,也照亮了僧人们的眼,我似乎能看到他们眼中那为信仰,自上山以来就未曾改变的匠心。

又走了许久,我们来到了巍峨山顶。我站在瞭望台之上眺望远山,这儿的地理位置极好,远方蜿蜒的公路和灯火通明的城市都清晰可见。一生的戒食戒色,无欲无求更使他们强烈的工匠精神在这遥远偏僻的山头上徒手创造了庄严屹立的佛塔林,更给这个山头带来了生机与希望。塔顶上氤氲着缭绕的香火,石阶间隐藏着福愿,青灯伴随着虔诚。那千面佛永远在每个佛徒心中指引着他们,庇佑着他们创建那一方青灯古佛环绕的纯洁天灵的世界。清冽的草香映衬着树林内悠扬的蝉鸣。拜佛人功成名就或志得意满、春风得意之时,众僧立于山岭间,徐徐微风带来不知哪处山涧传来的鸟鸣,向传说中的神灵传送着感恩与快乐;拜佛人宦海身退或失意落寞、迷茫徘徊之间,僧人们坐于塔内,用虔诚的经文将迷途的拜佛者的美好祝福、祈愿传送给神灵,用缭绕的香火指引魂灵向着美与善的圣地摆渡。天地苍穹之间,千百年来,多少祝穿梭于这片匠心打造的天地间。

百余年来,他们无私又孜孜不倦地普渡着经过此地叩拜的众生,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引导众生,用仁爱之舟在生死河间摆渡,船儿飘过,带起的波纹冲散了世人的悲欢离合,将祝福以匠心为媒介永恒传递于人世间。

回望,眼前的法华寺,不言不语,不喜不悲,承载着祝福、信仰,默默诉说着匠心者的梵音……

篇五:匠心精神作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丁羽彤

每当走入校园时,都是一段唯美的音乐从训练室中传出,像般悄然划过脑海,树叶随之摆动,刮起柳絮漫天,又让我想起了那个瘦高的身影…

灯光洒在舞鞋上,她神情专注,认真的思考着舞段的编排。舞鞋已经破洞,却从未更换,仿佛在刻意的表露曾经的荣耀。两鬓染白,眼皮下多了些皱纹,但目光却依然坚定。谁能想到,一位舞艺高超且具有匠心的老师“隐逸在次”?

当我接触舞蹈时,我就被她技艺高超而内涵深蕴的舞姿吸引。那踏节的盘和鼓已经摆好,舞人从容而舞,形舒意广。她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从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音乐声。纤细的罗衣从风飘舞,缭绕的长袖左右交横,翩翩身影,如惊鸿一瞥…姿态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美丽极了。她的匠心——精湛行云流水般又内蕴丰富的舞蹈技艺,让我爱上了舞蹈。

若说老师的舞蹈教学是一杯茶,那么大多数的苦味都泼在动作细节上。每个舞段都要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才能呈现在众人面前。修改一遍,并不能见到起Www.0279.NeT色。一遍,两遍,三遍…甚至十几遍上百变都不会嫌多。从身体形态再到情感表露,每个细节都能被她的那双“鹰眼”看出瑕疵。每次她提出的问题,都是这个舞蹈一个很大的漏斗。记得一次修改舞段,老师做了一个动作,我们跟着学,她看着我们,皱了皱眉,摇了摇头,走到我面前,她说:“这个动作,一定要把四肢拉长,头向上看,表现出高傲和自信。”说着,摆了摆我的手型和身体方向,瞬间动作就变得高级、唯美了许多,她冲我一笑,点了点头,又望了望姿态,眼神中流露出了欣赏和赞美,这一针见血的调整,让我在以后的舞蹈学习中都受益颇多。每次在做到相同动作时,脑中就浮现出身体应有的姿态。她的话不多,喜欢用肢体表露内心的想法。脸上常挂起微笑,总是让你在失落时重新打起精神。她的教学,少在谈话,多在引导,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也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逐渐找到了动作里蕴含的美。她的匠心——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反复打磨,让我们的心灵也在逐步提升的技艺中增光添彩…

在舞蹈排练中,老师不仅煞费苦心的反复修改着作品,还会融入智慧的创新,给予舞蹈更多的生命力。舞名“鸿雁”,本是表达的是思念草原的悲伤基调,但为了更加吻合我们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她独具匠心地融入了许多现代舞的技巧和韵律。虽说加入了现代舞的元素,但却并不显得现代化,刚柔并济,合二为一,蒙古和现代穿插交错,把握的刚刚好,让传统的“鸿雁”赋予了更多的强大生命力,让更多听众、观众耳目一新,更让评为眼前一亮。在这次排练,我感受到了“匠心”,这让我由衷的敬佩她那对舞蹈的深思熟虑、得心应手与智慧的融会贯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喧嚣的社会中,老师禀承一份匠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舞蹈生。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匠心,不像流传手工业的手艺人,也不像修复文物的工匠,她们匠心所在的匠心是持之以恒的坚守,是精益求精的精进,是融会贯通的创新。这,才是匠心所在。

篇六:匠心精神作文

中华文化的象征

刘安航

匠心,字典上的解释为文学、艺术方面有一种巧妙的构思。其实,无论生活、工作、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匠心,也需要用心品味。

——题记

走入南锣鼓巷,仿佛有心灵感应似的,一眼便望见了那家不寻常的店铺。走到跟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坐在椅子上,门框上挂着一幅匾额,上面工整地写着几个大字:兔爷儿。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挑中一个兔爷儿的样式。老爷爷缓慢地起身:“小的九十九元,大的一百九十九,先看成品,物有所值。”言辞简介明了,直截了当,令人无法反驳。我选中一个小的兔爷儿。老爷爷从椅子上站起来,柔和的双眼忽然变得认真起来,只见老爷爷先拿出备好的黏土和纸浆拌勺,再分别倒入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不一会儿,浆体完全干燥后,老爷爷娴熟地将模子里的成品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将前后两个部分小心地粘到一起,配上耳朵。紧接着,老爷爷拿出颜料和毛笔,先在身上涂一层胶水,再用毛笔仔细地上色描金。看着老爷爷的动作,我不禁为之一惊,果然,这么贵是有道理的,光是这一份娴熟与认真就足够了。我看着不禁出了神,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小时。老爷爷的目光也从制作时的一丝不苟、锐利,转为了悠闲祥和。我在心底暗暗思考,要是换我来干,能一直坚持几十年还不感到无聊吗?答案是不能的。爷爷的这一份坚持不懈的匠心,使我惊奇不已。我连忙付了钱,将兔爷儿放在手上细细观看。

兔爷儿戴着一顶金黄的头盔,脸呈圆形,一对儿大眼睛睁得大大的,如同两盏明灯,细细的嘴唇紧紧地闭着,显得无比滑稽。脸上带着些微微的粉红,足以证明制作人的细致。兔爷儿身着红黄相间的长袍,右臂上罩着甲胄,手拿金杵,做捣药状,左手托盘,盘中摆着金碗,旁边还撒着几粒药。兔爷儿身下的麒麟通体蓝色,有的地方还描着金边。老爷爷对这种工作显然已经做了很久,每一点纹路都清晰可见,显得无比威武。我不禁细细打量这位老爷爷,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满头白发,手因为常年的工作被磨出了老茧。问询了老爷爷的年纪,才知道他已经七十八了。我不禁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爷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持着这份手艺,这份文化和这份不变的匠心,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我望着老爷爷苍老的面孔,被他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匠心态度深深地震撼了。

惊叹之余,我不禁想到了有关兔爷儿的了解: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病,有名的神医来了都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这小小的兔爷儿,在我眼中已不是一件普通的玩物,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变,对平安的一种憧憬。它背负的,是手艺人们几代的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

在老爷爷爽朗的笑声中,我离开了南锣鼓巷。夕阳的金色光芒照在了我的脸上,也照在了我手中的兔爷儿身上,温暖无比。我知道:我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这是一位工匠者珍贵的匠心,更是代表着中华儿女们千年未损的“匠心”!

篇七:匠心精神作文

墨香未散匠心根植

王梓瑜

匠心,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匠心”的认识,是在那一天……

那天我和爸爸我偶然间碰到了一个书法店,出于好奇便进去看了看,突然一个小角落里排着密密麻麻,各式各样的印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马跑了过去,一个一个的拿起来认真仔细的观看。看那章上面刻出来的字,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人名章也有闲章,有的是把字镂空,有的是把字突出。石头有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正方形。

看的我入了迷。突然,旁边一阵嗡嗡声,再一次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扭头一看,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一盏台灯,一位老爷爷坐在台灯下,正在雕刻着一个东西。那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爷爷,但并不显得苍老,反而很有精神,气质也很好。粗眉毛,挺鼻梁,眼睛不是很大,是双眼皮。他正在刻章手里的小刀刻的时候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直接带戴着眼镜,目不转睛的盯着刀。手非常稳,没有一点发抖,几乎是一动不动。只看他中指垫在刻刀底下,食指和大拇指握住小刀,用无名指和小拇指来固定,手一点一点的动。上面的字一点一点的就被他刻了下来,留下来的白粉末轻轻一吹,全部都消失不见了只见他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眼睛没有一刻离开过那个张和手里的刀。我们不敢打扰。

等到老爷爷把章刻完了,只见那个章上刻着两个字“墨香”,用的是篆书繁体字,把字体突出了,周围全部都刻掉了,很好看。看着“墨香”,我仿佛突然闻到了在熟悉不过、伴随着我的儿时记忆的馥郁芬芳的墨香,我想到了我的书法,我算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虽然说有那么一点进步,但相比较还是没有那么的好。有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的也有时只是随便练练,并没有上心。看着眼前专心致志的老爷爷,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能练就出这样炉火纯青的技艺。

我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句:“爷爷您刻这个章多久了?”“嗯,这个呀,三四十年了吧。不过现在老了,不行了,眼睛都有点花了,刻的没原来好看了”老爷爷谦虚的说了一句,可是手中的活儿没有停下来。三四十年?我听了极其惊诧,又陷入了沉思:人的大半辈子都在做着这同样一件事,这听上去容易,似乎又不容易。这一份坚守笃定、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大概就是“匠心”吧!我可以有吗?如果我再认真一点,把书法坚持下去,继续进步,像那位老爷爷一样,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我是不是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宝贵“匠心”?我是不是也会创造出非凡的成果?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紧紧握着我的手,在这样的力度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肯定的答案。

走出小屋,深巷之中,墨香未散,匠心根植……

篇八:匠心精神作文

一生只做一件事

文杰瑞

匠之有心,则为匠心。

对于“匠心”这个词,在五一以前我对这个词还很陌生,可是经由三姨夫,我对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三姨夫平时衣着朴素,性格温和慈爱,容貌清秀,沉默寡言。总是给我一副貌不惊人又性格温和的印象,而且并不关心生活琐事。直到有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三姨夫的唢呐表演,这次的表演直接改变了我对三姨夫的印象。

五一长假,由于家中有事,我回了山西长治,去了三姨夫家,当晚机缘巧合地赶上三姨夫的唢呐表演。表演现场的观众很多,声音嘈杂。三姨夫上场了,只见他将唢呐抱在胸前,先是先端正又沉默地坐在正中间,周围环绕着他的乐团成员:吉他、喇叭、架子鼓、琵琶等民间乐器应有尽有。现场观众的声浪渐渐低了下去,一片寂静之中,突然,一声高亢响亮的曲调从三姨夫的唢呐中钻了出来,它的存在是如此霸道,人人的耳朵中、心中只盘绕着唢呐的乐声。这时的三姨父似乎变了一个人,他腰背挺直、双目低垂、神情端素、脸颊微鼓,十指翻飞按在不同的气孔上,高亢响亮的唢呐声充斥在整个场地,牵动着观众的心弦。乐曲一会儿欢快,观众跟着喜笑颜开;一会儿乐声如泣,又让人心酸——唢呐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魔力!我被三姨夫的高超技艺深深折服。

我对三姨夫充满了好奇:貌不惊人的外表下竟然掩盖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我找了个机会对三姨父刨根问底。三姨夫告诉我:唢呐是他的家传技艺,在当地声名远扬。但是光环之下是无尽的苦练。他从7岁就开始练习,但一开始他非常抗拒,不喜欢唢呐,因为练不好就会挨打,甚至对唢呐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是情况在他上台演出获得雷动掌声的那一刻发生了变化,他被观众的热情感动了,从此便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他日夜勤练不辍,经常汗水滴到眼睛里也顾不上擦。眼中心中只有唢呐。后来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屡获奖项,经常代表国家出国演出,把属于中国民间特色的唢呐走出国门,登上了大雅之堂,传递了中国音乐之声、文化之声。我同时也想起了自己以前住在三姨家的日子:睡觉时常常被他的唢呐声吵醒,那是他闲下来就在钻研;手机里也全是各方人士的演奏视频,那是他抽空就进行的琢磨。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唢呐的执着,不禁为他高超的技艺和不懈的坚持而感叹,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这时三姨打趣说,三姨夫只爱干这一件事,这就是他对衣食住行不讲究的原因。我恍然大悟,同时也对“匠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唐代诗人张祜在诗中曾写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有人说匠心是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也有人说匠心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极致用心。而我认为:匠心就是专注、专心,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一件事,不断的超越自己,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三姨夫是这样,而我,更应该如此。

篇九:匠心精神作文

匠心之火永不熄灭

董浩然

匠心,别具一格;匠心,独树一帜;匠心,与众不同。在我看来,匠心,就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责任。这匠心上承载的,可能是一段陈年旧事,亦或是一段良辰姻缘。

在杭州西湖湖畔,我终于见到了著名的的雷峰塔,远观这座巍巍宝塔,周围青山环绕,让这座宝塔显得更加古朴庄重。正值傍晚,夕阳下落,落日的余晖倾洒在塔身上,琉璃色的屋瓦,也如同金花般绽放光芒,远处的西湖,金波荡漾,浑然一片金色的国度,在眼前闪耀光芒。

进入塔中,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到了,玻璃围栏内,雷峰塔的旧址就在其中,望着那一摊的碎石和凌乱的砖瓦,心中不免澎湃,这巍峨的雷峰塔千百年间到底是重建了多少次啊,每一次的破败带来的,都是新的开始,新的绽放,一枚铁钉都没有用的宝塔上,是有多少能工巧匠设计的隼牟在支撑着他啊。

转上二楼,周围的屋面墙壁上都用精湛的刻工刻画了白娘子与许仙的唯美传说,走上前去,仔细观赏,便发现,连那一朵朵浪花都镌刻的那样的逼真,连那一缕缕发丝都雕刻的那样动人!我不禁思衬,那是多么手巧的匠人才能雕刻出来的杰作啊!

看完这些铭刻故事的壁画,我的心也随之沸腾,多少年来,白蛇传的故事一直流传着,在江浙地区更是人尽皆知,但是,又有谁会想得到,这些故事的编撰者,又是多么心巧的匠人们啊!

登上阶梯,一级又一级,随着一节一节的不断升高,我的心也随之澎湃。最终,登上塔顶,站在这巍巍宝塔的最高点,不免激动,凭栏眺望,傍晚,这所有的景色,都该醉了吧,西湖醉的是那样静谧,那样深沉,也那样的美!这如果说汉装漫步西湖是一种风景雅趣,那么,站在这里,俯瞰这座南宋旧都,一颗颗星辰闪耀,月光倾落,这座质朴的古塔,就像一块拼图,打破又重圆,却不知殇月也是一种残缺之美。残破的旧城,落败的雷峰塔旧址,哪一个不闪烁着古人今人的别具一格和无限智慧?

夜幕降临,再看看这座凝聚了无数匠心的七层五面塔,他也该深深地睡去了吧,但是,铸就它的匠心之火将永不熄灭!

只有中华儿女体内流淌的文明之火,匠心之血,才能铸就中华文明的千古情,跨越历史长河,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篇十:匠心精神作文

泰山皮影戏传承中华经典

贾振羽

所谓匠心,就是指文学、艺术方面有一种巧妙的构思。但是我觉得匠心实际上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坚持,亦或是刻苦。

5月2日,我和同学一起前往前门大街寻找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可是令我们意外的是走了一整条街,竟没有体验馆,就在这时,我偶然发现在偏僻的角落中,有一家“泰山皮影店”,于是走进去观看。

映入眼帘的是关于泰山皮影的一段介绍:“泰山岩岩夺五岳,鲁邦所瞻是泰安。城依山建,人因城名。民间艺术,凝聚岱宗汶水之灵气,李白天门长啸遏飞云,杜甫山脚低吟惊古今……”,我一下就被这泰山皮影所吸引了,心想:这皮影原来这么厉害啊!于是我和同学共同了解了如何制造皮影。

讲解员告诉我们,制作皮影从选料、制皮、画稿、过稿再到镂刻、敷彩、烫平、防腐,最后缀接、压平……,这十步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必须经过制作者们深思熟虑之后,再加上精雕细刻,最终才能完成。所以这并不是简单的工艺,十步下来,至少花六七个月。所谓匠心,大概就是制作上工艺的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吧!

接着讲解员又说道:“泰山皮影可不是一般的皮影,它表演时需要一个人脑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相当于五官、四肢、头脑,一刻都不能闲着,这就是皮影戏业界中最高超的表演技艺——十不闲。”“十不闲”技术融入了智慧、创新、专心专注等,难度极大,我不禁感叹道:“一个人要想学会这项本领,需要多少付出啊?”这种敢于努力付出的精神大概也是一种匠心吧!

最后,我得知“十不闲”皮影戏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家单人皮影戏,由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72岁的范正安老先生坚守一生,完整的传承至今。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范正安大师的徒弟们逐渐成为泰山皮影的中流砥柱。这种代代传承的精神,也许又是一种匠心。

乡梓亲近多知音,京城离远传美名。是民族珍奇瑰宝,必放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昌盛!我们要坚守匠心精神,传承中华经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