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懂为题的作文

王奕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灯光下,我轻轻地诵读着这样的文字,眼前又浮现那位在昏暗的油灯下伏案疾书的人,他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年少的他,怀着满腔热血,追求人生辉煌。“但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当他奉命出使西南返回时,他的君主汉武帝已去泰山封禅,而他的父亲却一病不起。病榻前的老父把一生的夙愿嘱托给司马迁,论载“天下之史文”。也许从那一刻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了雏形。

伟人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们在逆境中迸发出来的力量。

公元前98年,当司马迁为他的朋友李陵辩护而被捕下狱时,面对大辟之刑,他知道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最终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隐忍苟活”,发愤而作,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千年之后,当西方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生存还是死亡,这是问题所在,是活下去,与无边的烦恼抗争,还是死亡结束一了百了”。他也许想不到,一位汉朝的前辈早就给了他一个答案。

翻看《史记》,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有无数历史上的身影投入我的心中,让人身临其境。我忽然觉得我读懂它了。漫长的人生从来不会只有一条路让你走,在你面前会有无数的分岔,每一次的选择都决定了你人生的方向。究竟该如何选择,没有可以复制的脚印追寻,答案就在自己心中。不论前路漫长崎岖,还是繁花似锦,都请大步向前,因为不确定,未来才充满期待,只要心怀希望,终将披荆斩棘。

篇二:读懂

蔡善涛

曲折而雄伟的黄河,携卷着泥沙,不息地翻涌,如飞龙似地飞腾入渤海,这个是中原大地的涌动血脉,也是华夏文明传承的命脉。黄河流域,中原大地,有多少伟大的王朝诞生沉寂于此,又有多少的英雄豪杰,目观沧海,以黄河明志,在治世抑或也是乱世中笑傲天下,卷起千堆雪!

司马迁,一个热血之人,一个少年郎,他生于那千年前的大汉,死于大汉,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史官,但他Www.0279.NeT却心怀天下苍生,无惧挑战,不忘初心,似那一泻千里的黄河般,磊落,无畏险阻,直奔心中所向的目标。

生于汉武帝时期的一个繁华的时代,还是少年郎的司马迁胸中有多少抱负和理想,需要去实现。他雄姿英发,准备赴京科举,大展鸿图,一战成名。十七八岁的他,面容虽然稚嫩,心中却早已胸怀天下。望着山河绵延,此时的司马迁心中有多少豪情,多少热血,他的血液在他的胸腔翻腾!他要做成一番事业,他要笑傲天下士子,站在士林之巅俯瞰众人,更以众生为怀,怀抱天下!雄心壮志,又恰逢治世,何愁无地发挥。于是,他去了,他离开了家乡,选择前往长安,进入朝堂,并以此立于人上人的位置。

然而即便富有雄心壮志,天下多数豪杰都躲不过壮志难酬的命运,他们当中有多少聪明人可还是躲不过命运的车轮,而司马迁却是一个经常会一头栽进一件事而头破血流的人,故我们认为司马迁实属一介愚者,其寻求志向的道路必是充满艰辛的。

初入朝廷,司马迁便遇上了汉代最富有野心的皇帝——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个心硬的人,只听的进软话,能在他手下有所成就的必是有大智之人,可司马迁却是一个固执的愚者,如此一来,两方若是碰上必定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于是,很快的,司马迁便以自己的执着与心直口快成功冒犯了皇上——他入了监狱,受尽了牢狱之灾,而汉武帝又怎能轻易满足。就这样司马迁受到了宫刑。

这是司马迁人生最为低谷的时期。他默坐在破旧的牢房之中,无尽的黑暗之中仅有肮脏的老鼠与其相伴,他所唯一能期盼的只有那牢窗外射入的晨光。这是何等的屈辱!又是对司马迁人格多大的凌辱!然而,他忍住了,他并未有所埋怨,他只是默默按耐着心中的烈火,他,将要在沉默之中爆发!他的心从未因此强权而屈服,他是忍辱负重的斗士,他的心智至此变得更加强大与坚定不拔!这种种遭遇,这种种不公,与我何干!尔等以肉体之刑相逼,却无法动摇我的内心!天?!只要我所做无错,与天相争,又何妨!

读司马迁的生平,读到这时我是最为惊叹的。他清楚自己在与谁斗吗?他清楚,我也清楚。他所斗的正是当时的皇权!何等的心气,何等坚定的内心,才能使他做出这样的事!

他的这颗赤子之心或许有曾被强权所动摇,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一头栽进去,这又需要多少的勇气!可他从未曾惧怕过!他从未曾犹豫过!这世间有太多不公,我难以改变。可我要以最为公正的笔墨书写历史!写尽天下大势!写尽天下圣贤!也将自己的初心写在历史的书卷之上!永不磨灭!

我想,这应当便是《史记》的雏形,也是《史记》的意义之所在。

千年过去,司马迁已化作历史的尘土,在天地间飞扬。然而,哺育华夏文明的黄河至今仍奔流不止。似黄河一般,敢于奋勇向前肩负起国家,民族大义的人物也不在少数。我有幸读懂司马迁的志气与其的赤子之心,读懂这样的一位人物。即使相隔千年,亦无憾矣!

篇三:读懂

江倚欣

我读懂了商鞅,一个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怜的商鞅,一个令我惧,令我恶,令我恨的“商鞅”。

他意志坚定,理想执着,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仅凭一己之力,让连续几代积贫积弱的秦国一跃而成诸侯列国的前茅,且矛头所指,势如破竹,他造就了秦国的强盛,应当受人敬重,爱戴,可商鞅却落得一个车裂的结局。尽管他已请求退休,蛰居自己封地,但仍没有逃过复仇者们的追杀。在他人生的后半段,他无路可走,无路可寻,没有故国接纳他,也没有人愿意接纳他,而他在秦国的封地也在一刻间灰飞烟灭。全家被杀,白发苍苍的老母血剑屠刀,而他自己,终究也没有逃过被车裂的结局。

这惨痛的结局,难道不让人为商鞅长叹一声,掬一把辛酸泪吗?落其结局,我读懂了商鞅的善处事而不善处人。

他为了秦国,将自己的人格丢弃,出卖朋友,抛弃故国……他所做出的许多事都让人惊恐错愕。不仅如此,在商鞅治理下的秦国看似强盛,对外有“天子之胙,诸侯毕贺”之功,可实际上,对内而言,百姓生活并不幸福,在所谓的“商鞅变法”之下,百姓时刻受皇帝的监视,若不小心犯错,便很快会传到皇帝耳中,那可要落得监狱待遇。何为监狱待遇?可谓百姓原为秦国奴隶,此刻则降为秦国奴才,每天只剩下没日没夜的劳动和睡觉,饭也是一口都不给吃。这样残忍的制度,忍不住让人瑟瑟发抖。若说此时的秦国是一张毒网,那百姓就是被毒网笼罩其间的猎物,其内部千仓百孔,“老母号泣,怨女叹息”更是常态。百姓,在秦国每天做的事是农和战。平日里,每家每户都耕田种粮食,每个人都为农民。可当有战事时,大家都成了战士,都要拿武器上战场。这就是商鞅变法中所谓的的“一举二得”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商鞅甚至认为农民有了粮食就不会再去劳动,因此所有粮食几乎全部上交。百姓民不聊生,过着吃了上顿,没了下顿的生活。就这样,商鞅最后被压在了自己权利的轮子之下,压在了自以为傲的著作《商鞅变法》之下。

我读懂了商鞅,读懂了人生在世,宁愿被压在权力的轮子之下也不要做权力的轮子。

篇四:读懂

罗一鸣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智慧般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间密密的皱纹中不止隐藏这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也是令人望而迷茫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的消逝他方。

他站在夕阳的余辉中,身前是未来,身后是过去,他毅然转身对着平原旷野大喊了一声“无为而治”,却久久得不到呼应。老子,他开创了道家学派,只希望世界上能没有矛盾,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为此,他愿意抛弃几千年的文化,科技、进步。只可惜,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时代的认可,历史只看到了孔子、马克思这类人物,却把老子那样的民生的思想家遗弃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老子即使不被时代认可,他也没有停止思考,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学派与思想之中。他想的很多,说的也很多,只是这些话直到今天也不被多数人所理解。我试着读懂他,试着进入那个小国寡民的世界,看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阵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古老甚至梦幻的景象。

我横竖睡不着,终于,在字缝间,我看见了老子对和平的向往,自然的敬畏。我读懂了,我相信很多人也读懂了。越来越多的人不禁发出感叹:时代越变迁,科技越发达,反而越向往回归自然,亲近大自然。

篇五:读懂

李易阳

这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竟向老鼠学习;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竟将同窗杀害;这是一个鸿运当头的人,竟由一个上蔡布衣成为天下宰相。他是一个成功者。

溯回两千年前,战国,战火纷飞,七雄争霸。李斯身在楚国,一天,他望着污秽中的老鼠,体瘦如柴,而又想想官仓内的老鼠。厕鼠与仓鼠,不禁叹息——天壤之别。他终于悟道,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所处的环境也很有关系。又细想,国道衰微,自己仿佛身陷囹圄,于是举目四望,望到了七雄之霸——秦国——唯有去秦国才能力图一番事业,不在光阴飞逝中碌碌无为。他在肚子里了打起小算盘——去秦国,才是他的出路。他去找了荀子,学了一门“帝王之道”——也就是政治学。尔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他来到秦国,成功投靠到手握秦权的吕不韦门下,经其赏识,攀上郎官,也就意味着他在秦国有了立足之地。

现在看来,他若没有投靠吕不韦,便上不了朝廷;他若不学“帝王之道”,便投靠不了吕不韦;他若不找荀子,便学不了“帝王之道”;他若不想去秦国,就不会去找荀子;他若未见厕鼠,未想仓鼠,也就想不到要去秦国;未去秦国,便昏暗一世。一步错,则步步错,究其本源,竟只是一只厕鼠,看来李斯竟与厕鼠一般见识?非也!李斯野心大着呢!他是奔着秦朝宰相去的呢!

上天仿佛特别眷顾他,让他投靠了一个“好”君主——阴险毒辣、刻薄寡恩、心似虎狼豺豹、贪残好杀的秦王竟对李斯特别赏识,不断提拔他让他步步高升。他也成功利用了权力及其极端的方式——暴力,将自己缔造成了一个成功者,横扫天下、宰割子民、涂炭生灵。可见,权力成全了他。可是却也毁灭了他——在极端权力面前,李斯只能做权力的傀儡,曾经策略无穷、足智多谋的他,不复存在。这个以厕鼠有感而发起家的政治家,终究还是成了猫爪下的俘虏。猫是赵高,是一个玩大了的小人,而李斯是一个玩小了的君子,他有足够运气,足够学识,足够权力,却因为道德与良知的缺陷成为一个害人、谋杀、祸国、焚书坑儒的如厕鼠一样的小人,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

他也最终被赵高玩死了,以“具五刑”结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也许他到死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而死——他学习了老鼠,却又如老鼠一样被猫吞噬。他当上了宰相,却又被成全他的权力毁灭。他创立了伟业,却又在成就伟业的喜悦中死去——他是一个真正的失败者。自此,没有了老鼠,没有了仓。而在李斯的匆匆而逝间,我略有所悟:一切浮名在弄权间都会飘然而逝。

篇六:读懂

林城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

谁念幽寒坐呜咽?

——题记

这是没有席位的发言,他是那个时代最睿智的发言者,他给了那个时代最好的忠告,是那个庞然而麻痹的躯体上最锋利的虻。可他没有座位,没有人给他画图,最后连会场也不让他进,他这一辈子都被白费,只能叹一生壮志难酬,悲其才未尽其用,最后赍志而殁。

他就是贾谊,读过贾谊的作品,不禁感叹贾谊的超前思想,在被汉文帝重用的两年时间里,他提出了众多思想与理论建树,政策和策略建议,在这些简历里,有眼前的极物,也有关乎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更是深入到整个封建时代的基本政策与道德基础。特别是他在国家制度上,反秦尚周,在权力制衡上,又反周尚秦。这与取舍之间,我们得以窥得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可他却没有实现的满腔报国之情。那么一个天才,汉文帝却没有把他留住,对贾谊流放到长安的事不理不睬。文帝杀天之才,其罪大矣。

一肚子幽怨的贾谊被贬长沙,变得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又如弃妇含怨,凄凄惶惶,连一只鵩鸟的进入都让他心如死灰,但却还是用道家的达生之观慰藉自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一个20来岁的人就挣扎在死亡的阴影中,不能自脱,是自身的不幸,还是内心的脆弱。贾谊才高百代,而意志薄弱至此,使其出师未捷身先死,岂不能长使英雄泪满襟。贾谊的一生是失败的,他没有得到皇上的重用,没有改变当前的局面,他原有粪土当年万户候的书生意气,却在被贬后,惶惶终日。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才高八斗,却被丢弃在一旁,这也与他的性格有关。他之不展其才,既有时运,也关乎性格,我们只能为他唏嘘感慨。

贾谊的少年雄心从云端跌落尘埃,少年心事当拏云,可雄鸡连唱,唱出热血,天下仍茫茫夜色,不见曙光,只得念幽寒,坐呜咽……

我仿若读懂他了的悲苦与脆弱。

篇七:读懂

郭昊成

许多年后,当关令尹再次翻阅起《道德经》时,他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傍晚,在夕阳的余晖中,老子骑着青牛,晃动着远去的身影,迈出了函谷关,迈出了夕阳的余晖。

老子饱读诗书,在摇曳着微弱烛光的藏书室内,他将那些史官冷眼写下的经史一遍又一遍地翻阅。熟读了这些黑暗的历史,他的心灵怎能不冰冷,怎能不“一篇读罢头飞雪”?

他的思想变得混浊,哲学变得扭曲。他不崇尚刚正不阿,而宣扬趋炎附势,不崇尚反抗暴君,而宣扬阿Q式的自我麻醉。老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楚国的浊流滚滚,黑暗狭隘。

他的《道德经》是为了教会人们如何在黑暗的社会中生存,如何与世同浊,如何“吃人和不被人吃”。但他的心中的终有一道光,有一个蓝本,有一个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纯洁无邪、君王无为而治的美好憧憬,所以他才离开了楚国,去了一片乌有之地,宣传他的梦想。

史书至此戛然而止,我不知道他的出关是否点醒了楚国的百姓,是否建立起了一个他臆想之中的乌托邦。读懂老子,便是读懂了中华文化之中最为璀璨的华章,便是读懂了投汩罗江的屈原,读懂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读懂了流水滔滔,江风猎猪……

篇八:读懂

李佳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题记

三千年来的风流人物,我最专注的就是那诸子百家。我很新奇,古代的智者到底是怎样的。我看到了孔子的君子翩翩,孟子的桀骜不驯,老子的哲学世界……不过,我最喜爱的,是庄子。

小时候,听过“庄周梦蝶”,认为这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因为我讨厌蝴蝶,更讨厌这样看似游手好闲之人。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了他,理解了他。

他游身于江湖,安然选择精神独游。他是个充满灵性,充满神性,充满诗性的智者,超绝而神秘,清凉而温柔。他离俗人世界是那么远,而离世界的核心那么近,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个神秘的世界。“北海有鱼,其名为鲲”,有时你真是孟子所云“古怪而难以琢磨”。确实,你愿在濮水上钓鱼,你不去帝王之身,不谈治国之策,其乐无穷。这正是人人所向往的隐居乡邻!你向我们说自救与解脱,你恳切地告诉我们保持心灵,你是最离我们亲切的啊!

知晓,这正是你的魅力。你是寂寞的,无人辩论阐发,但你却能深刻地剖析人生百态。你的文章中,有人生触觉,有我们求和而不能的委屈,但仍守护着内心的平静,不吝去留,悠悠往来,美丽而又洒脱。不必羡慕别人,满怀乡愁寻找家园。也许你并不适合官场,你更是天涯,你集合人间一切情感。

我读懂了衔香而飞的彩蝶,正是一起一落。

人生如梦,只留一缕清风绣在水面。我读懂天地本无所有,为何抛不下荣华利禄,一同清心寡欲,淡泊逍遥?成了,是高谈阔步一览天下;输了,便是悲悲戚戚的南柯一梦。青山绿水间,是千年的风雅,是千年鲲鹏。学做空谷幽兰,情愁爱恨,都是尘世,都是痛苦,为何不学一学庄子,本是康庄大道。心存一份淡然,无处不是沧海桑田。自然无为,天地悠悠,芳菲将散。

“未死,焉知生”,我读懂你那永远无法到达的梦境人间。

篇九:读懂

徐奕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嵇康

那一日,三千太学生哭悼刑场,一曲广陵散空前绝后。

少年时,始于颜值。你若清风明月般惊醒洛阳,回眸一笑,使千万女子为之疯狂。顿时,洛阳街头,人团锦簇,只为睹君一眼的美好。“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你仿佛带领着魏晋名士的光明之环,映照进了我们的憧憬。

青年时,继于才华。长笛一吟,便使岸畔的花草为之迷醉;琴声起,那隋朝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你爱山川奇美;素笔翩跹,那自然之景便刻在了画卷;你爱养生之道,“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之意便传承千年;你似滔滔风流中高傲顶起的白浪,一响涛声,流芳百世。

中年时,始于人品。不知何时打铁声起,你不似芸芸众生中的白面书生,似乎是一名不问所求的平凡壮士。当钟会带着一大群宫僚闯入你的家门,你没有多看一眼;当山涛邀你下山做官时,你忧愤至极,疾笔写下《乌山巨源绝交书》。心似明镜,才能虚怀若谷,这山野,仿佛由他铸成,一身风景不染俗气。

成于风骨,败于风骨,肃肃鸨羽,集于苞栩。那一日,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愿嵇康为他们的老师。最后那一声前奏,终为绝唱。临行前,他要了一把所爱之琴,抚了曲《广陵散》,一声一声,流传至今。他没有悲叹,没有哀怨,正如平常一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我读懂了。

篇十:读懂

李豫

三千年来浪淘尽,一声叹息风流去。——题记

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紧闭的门;孔子,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斧,在历史的长河上,遗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眼睁睁看着时代之光渐渐陨落,怎奈!无力挽回。一生皆为推行复辟思想而奔波于世俗,怎奈!无用功,更是被同道知人嘲笑挖苦,不被世人理解。难得遇到有人能理解,读懂他的内心——颜回,怎奈!生命流逝,连唯一一位知音最终却早逝。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翻开了书,看着纸上的一笔一划,脑海中皆是你翩翩拂袖的样子,我想,我读懂了你。

我读懂你那坚强乐观的精神,出生在平凡家庭的你,在人生落魄时期不气馁,并且忍辱发愤图强,专心读书,成就了一个博学多才之人的诞生。

我读懂你谦逊的品质,你向师襄子学习琴艺;向老子问礼,请教治国之道。我读懂了你的好学,你的谦虚。

我读懂你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品质,你不为一己私利,而与一些贪财的小人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原则,尊崇周礼,使中国礼法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最终成为一代圣贤。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我读懂了你的心胸宽广,诚实守信;“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我读懂了你的爱好学习,努力行善,知道耻辱;“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我读懂了你的内心谨慎;“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我读懂了你对天地的认知;我更读懂了你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就是孔子穿越几千多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风尘仆仆,出身卑贱而后自强不息。他的思想永立东方,并走向世界。孔子的学说,经常能够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这其中所存之永恒,便是孔子的智慧所在。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先进的思想虽不受人人喜爱,但他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也被更多的人读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