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学目标:
体会本篇童话用夸张的手法反应人们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
通读全文。
(二)导入:
1、大声读出文章题目。
2、如果不读注释,你怎么判断这是一篇童话?
3、童话的特征ppt——想象和夸张。
(三)提问探究:
1、师:在《皇帝的新装》里,你认为最夸张的情节是什么?
生:赤身裸体的举行游行大典。
师:读一读你认为最夸张的细节,注意夸张的语气。
生读
师:为什么威严圣神的皇帝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生:被骗子骗了。
师:一个小孩戳破骗局后,皇帝停止游行了吗?请大家读一读第36段。
生读
师:皇帝为什么继续游行?
生:顾全自己的面子,装作穿着华服继续游行。
师:皇帝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中,赤身裸体的举行游行大典。甚至在小孩戳破骗局时却这样想:(生读)“我必须把这游行大点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生读)“更骄傲的神气”为顾全面子仍然继续游行。
师: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皇帝继续游行的样子。
皇帝地在大庭广众下继续游行。
师:这样装模作样的皇帝,真让人觉得可笑至极。
师:我们再来读题目。
可笑的——“皇帝的新装”
2、师:两个骗子为了让骗术更逼真,他们做了些什么?
生:第1段,抓住了皇帝爱穿新衣服的心理,“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第2段,设置一个心理前提,“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第4段、第23段、第27段,动作上装作在做衣服的样子,“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他们用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的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
第24段,填补了谎言中衣服会有重量这个漏洞,“这些衣服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师:骗子的这些手段确实能迷惑人,但是要骗到第6段“诚实的”“最能看出布料的”“很有理智的”“谁也不及他称职的”善良的老大臣。还要骗到第15段中“诚实的”的官员,你们发现了吗,两位官员有一个共同的美德
生:诚实
师:骗到一个也就罢啦,竟然骗到两个而且是诚实的官员,紧靠一点小伎俩是远远不够的。骗子骗术的高明之处在哪?
生:第8段、第10、第12段。老大臣的虚荣心,要掩盖自己的愚蠢。
第17段。官员的虚荣心,要掩盖自己的不称职。
师:骗子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把他们耍得团团转。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连最诚实最理智的大臣和官员都撒了谎,他们也在装,没有看见衣服却装作看见了,成了骗子的帮凶,多么可恨。
师:我们再来读题目。
可恨的——“大臣的新装”
3、师:文中只有两个骗子吗?你还能找出哪些人是骗子?
生:第18段,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第22段,“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第25段,“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第28段,“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第32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全城的大人都成了骗子,为什么?
生:虚荣心,不愿意被人看出自己的愚蠢。
师:一开始当骗子做衣服时,大家希望用这衣服做什么?
生:第5段,“大家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来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师:结果呢,发现最傻最笨的人也许是?
生:自己
师:但还不能承认,只能装,装作看得见衣服。诶,全城的大人呀,为了一点虚荣心,装作是聪明人,却让我们这些读者看见你们的愚蠢。与其说是骗子骗术的高明,不如说人性摆脱不了虚荣心的可悲。
师:我们再来读题目。
可悲的——“大人的新装”
(四)主旨讨论:
师:可笑的皇帝、可恨的大臣、可悲的大人们,演出着这一场闹剧,和骗子一起编织着这个越来越大的谎言的肥皂泡。文中用小孩子的声音戳破谎言合理吗?
生:孩子的真诚,只有真诚的力量才能戳破谎言。
师:这篇童话写给孩子看,让孩子们意识到真诚的力量;我还觉得这篇童话也是写给大人们看的。谁能说说是要告诉大人什么道理?
生:别丢了真诚,保留真诚,少一点虚荣多一点真诚。
师:作为读故事的人,我们事先就知道这是个骗局,所以我们嘲笑故事里这些因为虚荣丢掉了真诚的可笑、可恨、可悲的人。但如果我们就是故事里的人呢?你是否有勇气做那个戳破谎言的人?愿皇帝不用再装,愿我们每个人都不用再装。
篇二: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童话,很有必要了解童话有关知识,同时为了给学生今后的研究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2)能力培养目标: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4)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为给学生今后写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启示,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为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将学习重点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确定教学难点为:想象力训练。
二、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课后练习穿插进行。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后再安排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字词训练:大屏幕显示,师生合作完成。此为记忆性学习。
2、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3、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4、想象: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
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三)了解作者及文体
初次接触童话,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四)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设计是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五)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六)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训练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本节教学重点的实际应用。
(七)反思与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研究性学习
此环节是想象力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将口头表达内容形成文字,更具问题的挑战性,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再提高过程。
篇三: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炫耀、称职、滑稽、头衔、呈报、陛下、精致、勋章、赏赐、御聘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作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德育目标〗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情节脉络,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服饰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厚重积淀,尤其在当今它已衍化为一种个性审美追求的展示。穿衣的目的除去御寒保暖,还在于蔽体遮羞。世界上是否会有看不见的衣服?一个天才的想像。如果有这样的衣服可以穿在身上,那么赤裸的身体倒成了能够看得见的,可见,回答只能是没有。然而,有人却用“看不见的衣服”骗倒了皇帝,骗倒了大臣,骗倒了满京城的人……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将给我们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
设计二: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的。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
二、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
投影: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乃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听朗读录音,勾画出下列字词,掌握其形、音、义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炫耀(xuàn)称职(chèn)滑稽(jī)赏赐(cì)
爵(jué)士御聘(pìn)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hè)勋(xūn)章
2、释义: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精致:精巧细致。
呈报:报告(上级)。
炫耀:夸耀。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猜想故事情节。
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像能力,极尽夸张之能事。同学们边读边想,每到一个新情节的开头,自己停下来去设想故事的发展情形,然后把自己所想像的情节同课文作比较,体会安徒生丰富、精妙的想像力。
例如:
读到“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像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可以想像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
读到“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可以想像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有什么表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像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会怎么样。
2、“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用简练语句勾勒故事发展的梗概。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
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3、有关童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果用一个字来勾连、概括的话,你会选用哪一个字呢?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4、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⑴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___________(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⑵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___________(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⑶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⑷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___________((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⑸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___________((想像他会怎么做)
⑹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5、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
五、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
⑴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⑵“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⑷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⑵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⑶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2、就童话中的皇帝形象,依据个人感知,在“一个_______皇帝”句式中选用切合的形容词给皇帝以准确的标示、定位,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如骄奢淫逸、昏庸虚荣、愚蠢无能、自欺欺人等。
小组讨论辨析,选定“自欺欺人”。童话以骗开始,又以骗结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看似荒诞无稽,而骗局却成功施展,一方面在于两个骗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可以检验是否称职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于从皇帝到大臣,到满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质。
六、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童话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质的“丑”在并不存在的新装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读过之后的笑声,恰是对以皇帝为首的一伙丑类的讽刺。
七、课堂练习
篇四: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3、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皇帝的新装你们见过吗?生答:没有。那么,今天就来看看《皇帝的新装》的吧。(示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生字写在黑板,学生解答。
滑稽(jī)陛下(bì)头衔(xián)炫耀(xuàn)
勋章(xūn)称职(chèn)骇人听闻(hài)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2、词语
不惜:本文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炫耀:本文指夸耀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换救,救药:用药救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3、了解作者作品多少,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作品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写了《皇帝的新装》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级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4、学生掌握了什么是童话吗?学生回答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幼想和夸张来塑形象,反是非曲直生活,对儿童进行了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乐用拟人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办、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合作探究(学生质疑,学生回答,老师点拨)
1、童话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生答: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皇帝看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穿新装。
2、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生答:从治装费用,心思举趣,换衣次数等三个方面具体地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3、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后生答: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
4、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
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
5、请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的布,这就投了皇帝受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所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8、提问:皇帝又派了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所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9、提问:皇帝在随员的陪同下亲自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讲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皇帝他“什么也没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10、提问: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入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11、提问: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从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精致!无双的!”他们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的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12、根据板书,复述“做,看新装”部分,其他同学评价。
四、精导总结
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据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看、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
五、提升练习,课后第一、二、三1、2、3题
六、板书
治装费用:为了、不惜、所有
爱新装心思兴趣:既不……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是
做新装派大臣、亲自看织布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情况
请一同学把昨天的发挥想像的文章给大家念一念,其他同学评价。
二、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
1、提问: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作样赶夜工?
2、提问: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明确: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
3、提问:皇帝穿衣时,明明什么也没有穿,为什么要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明确: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上自欺欺人。
4、提问: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明确:写出他们阿谀奉承、自欺欺人。
5、请几个学生复述“穿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明确: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7、提问:“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明确: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8、提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明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为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9、请几个学生复述“展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
三、精导指点(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
(一)提问: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明确: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第1段中可看出。
2、愚蠢透顶。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品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和衣而卧,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二)提问:那些大臣们又是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明确:
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地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三)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的,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遍布、欺骗成风的社会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说出了谁也不敢说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
(四)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后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五)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幼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也有吗?
四、小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的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五、提升练习
课内语段阅读: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1、文中两处“可是”,前者用来表示,后者用来表示。
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运用了修辞方法。两个“难道”表现了皇帝
的心理。
3、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看见,但他却说:“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这揭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4、皇帝给两个骗子赐封头衔,授予勋章的目的是什么?
答:
5、大臣们说假话最主要的原因是
6、“每个人都先后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的“每个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随声附和”、“快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六、板书
引子:皇帝爱新装——不断更衣
开端:骗子在织布——骗子行骗
故事情节发展:群臣聚看布——大臣助骗
高潮:皇帝展新装——百姓传骗
结局:小孩揭新装——小孩揭骗
篇五:皇帝的新装教案
一.咬文嚼字
设题意图:
语文课必须“咬文嚼字”——分析比较字词句,感悟语言魅力。一是为了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语言艺术方面理解越深入,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入。二是为了进行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①]
创新设计:
1.“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呈报”换成“报告”好不好?
参考答案:虽然可以换成“报告”,但不如“呈报”好。“呈报”专指报告上级。《现代汉语词典》注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既然是“用公文报告”,它比“报告”更正式、更郑重,因而也更具讽刺意味。
2.“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对的。——“似乎”二字可以删去吗?
参考答案:不可。“似乎”在这里是“好像”的意思——是不是真的,不敢十分肯定,它表现了皇帝的昏庸愚蠢——光着屁股走了半天,竟然不知道自己穿没穿衣服——大师手笔啊!
3.“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只写“街上”而不写“窗子里”可以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可以,但不好。“窗子里”表示观看大典的人很多,街上都站不下了,以此表现其盛大和隆重,增强讽刺意味。
4.说真话的小孩的爸爸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他很懂得修辞(选择词语)——听到儿子的真话,他说:“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我们把爸爸的话作如下改动可以吗?
①上帝哟,你听这个诚实的声音!②上帝哟,你听这个傻瓜的声音!
参考答案:不可。前者暴露了自己的“不称职”或“愚蠢”;后者贬低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还是原句最好。
以上4题是从“阅读”方面咬文嚼字;下面是从“表达”方面咬文嚼字。
1.阅读第一段,用一句话概括这段的内容。
说明:这是一道很普通的题,但其中也有一个用词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恰当的问题。为此我准备了4种答案,用以比较优劣:①皇帝喜欢新装。②皇帝爱好新装。③皇帝癖好新装。④皇帝喜欢新装成癖。显然,①和②都不准确,③和④准确。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用书”的答案是:
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我觉得上述答案不如下述答案更准确、更抓住要害和实质,因此让学生比较二者高下以提高表达能力:
这时的皇帝和大臣们正面临一场“信任危机”和“权力危机”。如果“戏”就此收场,百姓就认识到皇帝和大臣的昏庸、愚蠢和不称职,进而危及他们的统治——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只有继续“演”下去——专制的统治者往往如此。
二.参考阅读
设题意图:
我们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中有一种教学主张叫做“参读”。“参读”,本是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指除了阅读课本之外,再精选一部分优秀作品供学生“参考阅读”。参读是介于课文阅读和课外独立阅读之间的一座桥梁,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从与课文的关系讲,大体有六种类型:①类比型;②对比型;③补充型;④导引型;⑤印证型;⑥评介型。下面的“参读”属于对比型和补充型。
创新设计:
1.阅读叶圣陶的续作——《皇帝的新衣》;然后归纳:叶圣陶续作中的皇帝和安徒生原作中的皇帝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原作中的皇帝主要特点是愚蠢;续作中的皇帝主要特点是残暴。
2.阅读鲁兵的续作:一篇没有完的童话,然后归纳:鲁兵的续作讽刺的是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讽刺“说真话有罪”的现象。
附录:鲁兵《一篇没有完的童话》(节选)
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皇帝急急匆匆回到皇宫,面皮发青,嘴唇发白,一迭声地叫道:“快拿衣服来!”内臣们当然知道,皇帝光着屁股走了那么一大阵子,不仅出了丑,而且难免着了凉,于是赶快取来衣服让他穿上。
皇帝气得差点发了疯,下令火速缉捕两个骗子归案。那两个骗子得了钱财,想到别的王国去,正当要越出国境时,就被捉住了。
审判开始了。当然,这次审判是在一个绝对秘密的地方进行的。那间屋子经过多次检查,连一只老鼠也没有,因为老鼠嘴尖,要是被它们听见了怎么审判的,一说出去,准会弄得满城风雨。
被告是两个骗子,原告呢?不用说是皇帝,检察官和法官都由原告兼任。
皇帝说:“你们两人说谎又骗人,犯了诈骗罪,你们服罪么?”
骗子说:“皇上说得完全正确!说谎是我们的专长,骗人是我们的职业。不过,没有相信谎话的皇上,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那些穿着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似的,不,不,那些本来没有什么东西的新衣服,是皇上和我们共同的杰作,皇上,您说不对吗?”
皇帝一时无言对答。
骗子接着说:“这本来是件美事,尽管那些新衣服并不存在,可是大家都把它们当作存在,也就象煞有介事了。坏就坏在说穿皇上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的人,皇上正该把他们抓来治罪才是。”
皇帝一听,觉得有理,下令追查谁说了这话。追查的结果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了。皇帝觉得这不好办,又下令追查第一个说这话的人。没等多久,这个人就找到了,大家知道,他是个孩子。
“什么衣服也没有穿,这话是你说的吗?”
小孩子说:“是我说的。”
“真的是你说的?”
“一点儿也不错,是我说的。”
“好!罪犯供认不讳。马上判罪!”
小孩子哪里知道什么判罪,还当是一种新鲜而有趣的游戏呢,就问:“好,好,咱们快来判罪吧,可是怎么判罪呀?”
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罪名。他一恼,冲口而出:“那么多人说假话,谁叫你说真话来?你犯的就是说真话罪!”
说明:除以上两篇“参读”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去网上搜索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那就是独立的课外阅读了。
三.联系现实
设题意图:
1.“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是联系生活。语文源于生活,与生活同在,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把语文学好。脱离生活,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还会学成孔乙己那样的没有实际能力的腐儒。顾黄初先生说:“语文是社会的公器,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是由语文工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狭的笼’与语文教育天生不相容。”刘国正先生也说:“语文是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离开了生活,就变成了空壳,就没有了实际内容。”这两位语文教育家的话,都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的必要性。下面的设计,都是为了联系生活。
2.我国历史上上演过无数场“皇帝的新装”——不是在剧场。下面的设计,既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也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免疫力。
创新设计:
1.安徒生说过:“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那么这篇童话也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吗?
参考答案: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的。在封建社会,在权力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什么荒唐可笑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昏君总是穷奢极欲,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惜一切;官员总是虚伪卑鄙,欺上压下;骗子总会投统治者所好,造假有术,欺骗有术。但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不是生活的原版复制,而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和改造,比生活更典型。本文作为童话,也有作者的合理想象和夸张。
2.这篇童话写的是封建社会的事,现在时代进步了,它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这些荒唐现象并非封建社会所特有,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类似于“皇帝的新装”的事件。现在,各种经济骗子、政治骗子依然很多;为保官、升官,为保护既得利益而作假、而祸国殃民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说真话倒霉的现象屡屡发生……安徒生的伟大不受时代局限,本文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请看最近发生的现实生活中类似“皇帝的新装”的实例——陕西“华南虎事件”回放(略)。
张老师评:华南虎照——现实版“皇帝的新装”
周正龙——“新装”中的骗子。他在为科考队做向导时听说,发现华南虎者可以得到上百万的奖金,于是PS了假虎照骗取奖金(可惜上级官员没有给他上百万,只给了他两万)。他也像“新装”中那个骗子看透了皇帝和大臣的要害一样看透了各级地方官员的要害:“发现”华南虎之后,国家会拨给上千万的资金,建立“华南虎自然保护区”,那么,本地经济会得以发展,旅游会得以发展,声望会得以提高,本地官员会得到大量“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那个官员会“不知趣”地揭露本地没有华南虎。因此,周正龙更加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当地各政府官员——“新装”中的大臣们。他们想骗取国家巨额资金,来发展自己这个“王国”的经济,提高“王国”的声望和地位,自己也从中捞取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心里知道“华南虎照”是作假,为了个人利益和那个小“王国”的利益,也没有谁愿意戳破真相,而做“挺虎派”。事实上,也正是他们和周正龙一起行骗:为周正龙“拍虎”提供数码相机,帮他用电脑PS虎照,给他发奖金,帮他宣传造势……
华南虎事件和“皇帝的新装”也稍有不同。不同的是,华南虎照事件沸沸扬扬8个多月之后最终败露,并受到惩处。他们败在两点:事件中的“皇帝”——上级政府没有“新装”中的皇帝那么昏庸;骗子们设骗局时没有把“皇帝”蒙住。
3.直击现实: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皇帝的新装”?
同学们意见:①许多矿难是“皇帝的新装”:明明发生了矿难,但黑窑主为了巨额利润却极力掩盖事实真相;当地官员为了保官和官商勾结也竭力掩盖;无良的媒体记者因为得了“封口费”也保持沉默……②腐败现象多是“皇帝的新装”;③各种丑闻多是“皇帝的新装”;④考试作弊现象也可以是“皇帝的新装”……
4.归纳概括:“皇帝的新装”可以用来指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①明明不存在,却必须说存在的事物;明明是“非”,却必须说“是”的事物;②已知是欺骗,却还要继续进行的欺骗(或:不能戳穿的谎言和欺骗);③为维护统治、维护既得利益而实行的各种欺骗;④为政治、经济目的而实行的“钳口术”;⑤在专横、专制面前迫于压力而接受谎话;⑥骗子抓住人们的心理弱点有恃无恐……
四.主人论坛
设题意图:
1.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一场“学习的革命”,“革命”的核心,是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具体内容包括:从“一言堂”向“群言堂”转变,从“记忆教学”向“思维教学”转变;[②]从“分数的奴隶”向“学习的主人”转变。
2.《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③]
创新设计:
1.你对本课还有什么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你还有什么见解,包括和课本、老师不一致的见解?请在这个“主人论坛”中展示你的思想、知识和文采——说明:实际教学中,许多同学提出疑问和见解,例如:
童话不仅是给儿童看的,也可以给大人看。不说别人,我爸爸就和我一起看童话。他给我买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他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附老师见解:安徒生自己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叶君健《安徒生童话全集·译者前言》)
骗子也有“可爱”之处。正因为骗子行骗,才暴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种种丑恶。正像现在有些小偷,他从某个贪官家里偷了大把钱财,贪官却不敢报案,反倒是小偷引出惊天大案……但对此也有不同见解:骗子的欺骗行为,总不是什么好事,它让人与人失去信任……我还是希望生活中没有骗子,没有欺骗,人与人真诚相待。
这篇童话极具魅力。①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曲折引人。②想象是奇特的,甚至是离奇的,情节发展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具有儿童口吻,符合儿童心理,却又让大人喜欢,可以说老少皆宜。④思想深刻,用轻松有趣的童话故事,辛辣而又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反映封建社会的现实……
也有同学提出疑问,例如:这两个骗子难道不怕有人识破他们的诡计,行骗失败而治罪吗?
参考答案:不怕。因为他们的骗术:投其所好,容易诱皇帝和大臣上钩;抓住了皇帝和大臣的要害:愚蠢、自私,害怕说实话丢掉权力和官职。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说真话。谁要说真话……(请看下面的实例)
历史典故: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及译文略)
说真话的代价——以下面几个人名做关键词,进行搜索和探究。
①彭德怀:十大元帅之一,共和国元勋,曾任国防部长,因说真话而罢官……
②林昭:一位才女,以江苏省“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因说真话,先被打成右派,后以“现行反革命”罪枪毙。受株连其父自杀,其母亲精神失常死于街头……
③张志新: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人民大学毕业,辽宁省委宣传部干部,她向党中央写信,说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刘少奇不应打倒……
总之,历史上演过无数场“皇帝的新装”。说真话需要勇气,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网络大课堂:在“皇帝的新装”面前,在说真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生命代价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篇六: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皇帝的新装》中的七个音乐片段,主动参与音乐的表现。
2、积极体验,在歌曲表现中培养同学们的表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大胆表现,在实践中增加同学们对音乐表现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聆听欣赏七个音乐片段,并能够富有表现力的演唱。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运用七个片段展开联想,表演音乐剧,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听到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它给我带来了快乐。今天,我把这首歌曲带来,让大家共同来分享我的快乐。
播放歌曲《国王的新衣》。
同学们,你们欣赏完这首有趣的歌曲,知道它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皇帝的新装(若学生难以回答,那么教师提示歌词大意)。
教师介绍:《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吗?(教师做举手手势)
指名回答:《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根据安徒生同名童话改编的综合艺术表演《皇帝的新装》。
三、新课教学:
1.理清故事情节。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快速浏览剧本,熟悉一下《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
2.音乐赏析。
分片段听赏音乐,并教学生分段演唱。
3.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们的表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综合艺术表演——《皇帝的新装》,这里的皇帝整天爱慕名虚荣,以至他的官员、老百姓都说假话,但一个率真的小孩让他们的丑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何时候,真、善、美都应是社会的主流,是永恒的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爱慕虚荣,学习上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篇七: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让他们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性格的特征;
3、探究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反思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反思人生。
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课为第2课时)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同时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对其进行心灵教育是可行且必要的,但初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对于课堂的喜好相对来说比较直观,因此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学生或许更容易接受。同时,童话拥有想象丰富大胆夸张的鲜明特点,语言浅明易懂,却在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因此,我决定采用访谈节目的形式开展本课,希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将课本与实际结合,让学生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播放PPT(一场轰动全国的闹剧,起因竟然是一件衣服!究竟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背后的故事》即将为您道来。)
2、(教师上场)大家好,欢迎收看《背后的故事》。近些天啊,丹麦发生了一件闻所未闻的事,那就是皇帝“裸奔”了。唉,奇怪了,这好端端的皇帝怎么突然做出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了,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挖掘这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1.寻找目击者
(理清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百姓观新装——小孩议新装。)
2.街头巷议
(该环节意在让学生进入市民角色,用市民视角看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
3.骗子面对面
(通过骗子的叙述,走进骗子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联系实际的同时有所反思。)
篇八: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任务形象,探究童话深刻的寓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欣赏下面几幅优美的图画,看看熟悉吗?(出示幻灯)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一)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二)介绍“童话”
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的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四、检查预习:
五、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明确:新装
2.梳理文章脉络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织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小孩揭新装
3.皇帝的“新装”有什么特异的功能?
(任何愚蠢的或不称职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是骗子的钳口术,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二)整体感知
1.复述课文(采取接龙复述的形式)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抢答)
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骗字活动的?(出示幻灯)
六、精细研读
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不仅要有完整巧妙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还要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以及传神,生辉的语言。
1.品味精彩片段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的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朗读时应读出什么语气、语调)。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内容。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炫耀以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朗读应读出自然嘲讽的语气,语调平缓,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朗读时怎样读。
(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朗读时应读出恐慌,傲慢的语调,神情表现出自负)。
(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传播开来。
小孩的喊声表现了孩子什么样子的性格。“爸爸”为什么称孩子的是声音为“天真”的声音。
(小孩是一个未经世俗浸染的生命,天真纯朴,无所顾忌,他没有什么要维护的,什么也不怕,也没有学会弄虚作假,因此,他的喊声表现出单纯,无私无畏。朗读时应语速要快,语气天真,语调要高,而“爸爸”的话是为了对孩子不懂世事做掩饰。语速要缓慢,语音要低)。
2.小组交流:(分四个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分析,然后提问)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你觉得皇帝、骗子、大臣、小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3.教师归纳总结:
皇帝:昏庸、奢侈、愚蠢、虚伪自欺欺人
大臣:昏庸、愚蠢、阿谀逢迎、虚伪、自欺欺人
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
孩子:诚实、天真、无私无畏
第2/3页
七、自主探究
1.骗子的骗术是文章想象最完美的体现,巧妙之处在于有心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骗术,因为它虚伪得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点影子。而这明显的骗局居然这些大人们没有人敢点透,这是为什么?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这天真的声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天真单纯,无私无畏,他敢于说真话。
天真的声音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
八、感悟主题:一篇《皇帝的新装》,一场可笑的闹剧,留给我们了很多的思考,这篇课文
主题是什么?(鼓励学生对童话主题作出多元解读:①无情揭露当时社会的丑恶,讽刺了统治者的虚伪与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②揭示了受世俗影响伪的性格弱点。3要有一颗诚实正直的心)
九、拓展延伸。
1.大家议一议有人认为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你的意见呢?
2.拓展训练作家对故事的结局的描写是有局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之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会厚待骗子,或是从此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发挥想象,给本文写一个续篇,描述游行以后发生的事情)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习作训练,然后找2-3个同学进行习作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给予热情的鼓励,表扬。
十、课堂总结。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用真诚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吧!
齐读小诗
•诚实是涓涓的清泉,洗涤尘世的污秽;
•诚实是静夜的细雨,哺育万物的成长;
•诚实冬日里的炉火,温暖人们的心田;
•诚实是盛开的花朵,美丽着整个世界
篇九: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任务形象,探究童话深刻的寓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意的童话装点着我们幸福的记忆,欣赏下面几幅优美的图画,看看熟悉吗?(出示幻灯)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起分享《皇帝的新装》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受。
二、作者简介:
(一)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二)介绍“童话”
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的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本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童话讲述了一个骄奢虚荣而又昏庸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
五、研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两个骗子、官员、百姓、小孩、皇帝。围绕“骗”字展开。
2、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小组讨论)
3、在骗子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想他们各自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
皇帝:有皇冠——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也怕丢了王位。(昏庸、愚蠢)
官员:有官职——怕被别人说愚蠢、不称职,怕丢掉官职。(昏庸、愚蠢)
百姓:有私心杂念——怕别人嘲笑。(胆小怕事)
小孩:天真烂漫、无私无畏。(天真、诚实)
4、只有孩子说出了真话,“天真的声音”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讨论)
一个人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以诚待人,以信立身
六、拓展延伸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七、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测评
篇十:皇帝的新装教案
执教者:郭宏冰开课时间:2023.11.10
开课级别:市级授课班级:天目湖实验学校初一(1)
教学目标:
1.感受童话的美好,激发想象力。
2.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
3.运用想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
一.课堂导入
激情导入
二.出示幻灯片展示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
《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四.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重温童年记忆。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
五.重点分析
1.皇帝的“新衣”有什么特异的功能?这种“新衣”存在吗?
2.这件新衣是谁想像出来的?
3.为了欺骗皇帝,谋取私利,他们还想像出了什么来愚弄大家?
4.这个童话故事很有趣,因为作者的想像很巧妙。作者在想像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大量的夸张。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六.感受童话的美好,激发想象力
童话送给我们的两个礼物。
七.发挥想象,运用想象
1.如果孩子不说出真相,会不会有其他人说出真相?为什么?
2.作者最后为什么安排孩子说出了真相?
八.课后作业
请你想像一下,皇帝回宫后,他会怎么演变呢?而那两个骗子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为本文续写结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