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家乡的风俗作文

海南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饼是家乡人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做塌饼的阿婆常常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着:“塌饼,刚出锅的塌饼……”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塌饼店前,买个塌饼压饿。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塌饼就已足够。老人们也常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美味。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闹着要大人给自己买来吃,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塌饼,咬一口,那带着素菜味儿的清香,便弥散在了孩子的欢笑声与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我一回到乡下,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塌饼吃。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反复揉捏成的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弥漫的香味中。至今那垂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安静不下来的。我总是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捣乱。”外婆对于做塌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因为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爱地笑着指导我。

外婆做塌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每次外婆做塌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给邻里。我总能把塌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塌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塌饼的忠实粉丝。

当然,我们也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我问外婆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人啊,热情,爽朗,却也憨厚,朴实;这种礼尚往来,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习惯。

我爱家乡的塌饼,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海南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有丰富的民俗传统的国家。不管是祖国最南端海南,还是最北漠河,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这里是大庆,我从小长大的城市,大庆人普遍遵守风俗,这些风俗弄在一起,也便构成了我们对习俗的记忆。但其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风俗当属春节了。在大庆,人们除了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共同习俗外,很多家庭都会有上代年夜饭的基础上,添几份新的花样。这一代代的传承变化很大,大到许多菜都没有了,但却只有那鱼是必不可少的家宴。

虽然说鱼,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吃法却大有讲究,对于所有人来说,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我的家也是这是这样。但每年都必须是鲤鱼,母亲解释道,这鲤鱼象征着跃龙门。预示着逆流而上,发奋发图强。父亲听了此番话,慢悠悠的补充道,鲤鱼虽然寓意虽然很好,但有一个和其他鱼都有的禁忌。不能吃鱼尾,因为鱼尾表示落后,吃了它,象征着新的一年被别人甩在了后面。我听了父母的话,不以为然,用小大人的语气回应,要我说啊,应该买两条鱼,不仅好事成双,还能够大家吃,让大家都吃不了鱼尾。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许多人都能说出缘由,而及少部分是说不出来的,但人们还是会遵守,这就是大庆,大庆的风俗。

海南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伍召圣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领土辽阔的国家,这就使得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是文昌。但是即使都在文昌,各个村、镇的之间的风俗还是稍稍存在一些区别。我要说的便是我所在的村里的风俗。

送灯

送灯是文昌传统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今年村里的送灯活动我也参加了,当天的晚上,人们将提前准备好的一盏盏花灯拿了出来,这些花灯分有大花灯和小花灯。这些美轮美奂的花灯的制作可有讲究了,尤其是大花灯,它的正面印有“招财进宝”“连生贵子”等象征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景画,然后灯的周身还会贴上有72个大小红“喜”字和36个“春”字剪纸。待时辰一到,就由一个“灯头”领队,从他家出发,村民们依序排成长队,大人提大花灯,小朋友提小花灯,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挨家挨户地沿村游行。在送灯游行的过程中,每进入一户人家中还会进行送灯活动最出彩的部分——盅盘舞。盅盘舞的表演者分生、旦、丑三个角色,一般为十岁左右的孩童扮演。他们或手持瓷盘瓷盅相互撞击或手摇彩扇,在“八音”(由唢呐、秦琴、吊胡、喉管、竹箫、鼓、锣、钹八件乐器演奏而得名)的伴奏下,三人翩翩起舞,同时伴着节奏或唱或念。在送灯队伍绕过整个村子一周后,他们最终目的地是村子的公庙。来到公庙,人们会先将花灯挂好,然后接着开始轮流到庙内举行祭祖仪式,最后送灯活动才圆满结束。

公期

公期”也是海南文昌的另一种非常出名的地方文化习俗。“公期”本意人们是供奉、拜祭的神灵及祖先的生日。文昌多数地方的“公期”大多都集中在了正月,这个时候正是农闲季节,所以“吃公期”也成为一种村里集体接待亲戚好友的活动。

记得往年我们家到了“公期”那天,一家人早早就起来了忙着杀鸡择菜了,待饭菜准备就绪,我们会从中挑出一只个头大一些的公鸡,和一盘上好的猪肉,一盘腌好的咸鱼以及酒水、茶水摆放到案子上,再由家里的老人给先祖上香祭拜。所有的仪式弄完,我家的亲戚朋友也都陆陆续续地到来了,在请客人就坐完毕后,我们一家人就将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同客人一起享用。主客在席间觥筹交错、亲密交谈着一年中各种开心有趣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又加深了亲戚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虽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都属于海南文昌。我深切地希望这些传承于我们先人的风俗可以一直流传至未来。

海南家乡的风俗作文(四)

全国各地的新年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海南,过春节可有一番韵味啦!

海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就是节日的气氛,称之为“年味”。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除了美味的海鲜,还准备了必备的年货——槟榔。

年三十那天,从早上开始,家家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在厨房里穿梭,杀鸡,杀鸭,炖汤……到处酒肉飘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门上贴了一门神,屋里到处是红通通、大大的倒贴“福”字。这天,儿女都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鞭炮放过后,年夜饭就热热闹闹的开始了。海南人过年少不了吃鸡和鱼,代表“吉祥”与“年年有余”;茄子,其海南话与“强”谐音,有着一年胜过一年的含义;还有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人们围在桌旁,不时举杯欢呼。大人们品尝美酒,孩子们就喝椰奶,那一股浓浓的椰香,让人回味无穷。海南气候宜人,春节可以穿着短袖吃年夜饭。海南人过年不吃饺子,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年糕拿出来,全263家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不少人“守岁”,直至凌晨12点,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

初一,刚起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随之响起,这便是“开门红”,寓意着这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满地堆满了红色的炮纸,大家也不扫去,免把幸福扫出门外。接下来,就是海南过年必要的拜公,把鸡、肉、鱼和米饭捏得圆圆的像一个雪球摆在桌子上。然后在公前拜三拜,心中还要许愿,希望天公保佑人寿年丰,四季平安。

初二,拜年的人可多了,亲戚朋友都来了,带着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晚辈向长辈拜年时,就把一小瓣槟榔配上一个“小三角”放在掌心,然后双手捧着,边说着新年祝福边恭敬递上,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三,海南叫“炒考”,在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怎么样?海南过年有趣吧?欢迎大家去海南体验不一样的春节习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