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变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的《大宋之变》。赵老师认为,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堪称“大宋之变”。

本书写出了北宋从“仁宗盛世”滑落到“靖康之耻”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因为宋英宗,对于尊称他父亲濮王为“皇考”还是“皇伯”这个问题,群臣意见分歧,分成了两个派别,互相攻击,水火不容,使仁宗时期相对平稳的政治风气被打破;第二,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皇帝因一腔抱负而强推变法,但因为各种原因,百姓不仅没有感受到变法的好,日子反而更加难过;第三,是在宋哲宗前期主政的司马光和高太皇太后,反对变法的司马光重返权力中心,但却使两派互相打击的风气越来越大,不过百姓稍稍得以休息。

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北宋名人,也是中国历史名人,一个是变法的积极推动者,一个是极力反对者,如同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我觉得这两个人都有实现国家GDP提升、开拓疆土、百姓安居乐业的治国理想Www.0279.NeT和抱负,而非为了一己之私,都有君子气概。

文中写了王安石推行新法和变法失败。变法是好事,因为它可以更加造福百姓。但为什么变法会失败呢?首先,我觉得王安石用人不当,他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个人品德有问题,不仅执行力不够,而且还想截留财政,司马光对此多次劝谏,但神宗和王安石身居高层,被假象所蒙蔽,不肯听司马光的话。其次,变法太急于求成了,在短短数年间就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老百姓都不了解变法的好处在哪。尤其是百姓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朝廷仍然要百姓交付税,这样新法失去民心。

我觉得,新法和旧法不存在谁对谁错,它们各自有利有弊,好比对于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两大民族——鲜卑族和汉族,这两个民族习俗风韵都不同,但他们却能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其实新法和旧法也是这样,不一定必须对立,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融合,造福百姓。

通过阅读《大宋之变》,我懂得了北宋盛衰和变法的历史,了解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事迹与伟业,也使我有了辩证思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