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 人日思归译文解释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日思归》原文:
薛道衡〔隋代〕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人日思归》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人日思归》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阅读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1)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日思归》原文:
薛道衡〔隋代〕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人日思归》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人日思归》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2)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日思归》是隋朝诗人薛道衡的诗,该诗使用*实自然的语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却又身不由己的苦恼。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古诗简介
《人日思归》是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诗。*实自然的语言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却又身不由己的苦恼。
翻译/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
⑴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⑵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⑶落:居,落在.....后。
⑷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思乡诗。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3)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人日思归》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日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
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帐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管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估计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我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是薛聘陈时在江南作。薛道衡在隋初作过聘陈内史,此诗可能作于这时。
《人日思归》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4)
——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
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是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春日
汪藻〔宋代〕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译文: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
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作者简介: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5)
——《蝉》原文及译文
《蝉》原文及译文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蝉》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蝉》原文:
李商隐〔唐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蝉》赏析:
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这样结合作者自己的感受来咏物,看似把物的本来面貌歪曲,因为蝉本来没有“难饱”和“恨”。作者这样说,看似不真实了,但咏物诗的真实,是作者感情的真实。作者确实有这种感受,借蝉来写,只要“高”和“声”是和蝉符合的,作者可以写出他对“高”和“声”的独特感受来,可以写“居高声自远”(虞世南《咏蝉》),也可以写“本以高难饱”,这两者对两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实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这里接触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的“碧”两者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却怪树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实感情。“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来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颈联是说,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
颈联来一个转折,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这一转就打破了咏蝉的限制,扩大了诗的内容。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这两句好像和上文的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过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油然自绿是对“碧”字的很好说明)。树无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指出不仅树无情而蝉亦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咏物诗,贵在“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首咏蝉诗,“传神空际,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蝉》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6)
——《元日》原文及译文
《元日》原文及译文
《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元日》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原文: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赏析: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
“千门万户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旧的桃符替换成新的桃符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
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巷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日》教学反思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起来,真正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诗句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
3、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形成新知,进行综合性学习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积极思考,达到共同认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从而培养学习古诗、再造想象、体会诗境等综合能力。
《人日思归》原文及译文(扩展7)
——小人经原文及译文
小人经原文及译文
导读:《小人经》是2010年黄山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五代)长乐老。长乐老,冯道,号长乐老,五代人。其一生为官三十一年,经历了五朝十主,却能高居相位二十余年,创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人经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人经》原文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
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
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
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解厄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佘庆弗绝。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
君子不*,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
节仪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福祸先知,事尽济耳。
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变则存矣。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天恩难测,惟财可恃。以奸治奸,奸灭自安。伏恶勿善,其患不生。
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
谤言卷七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攻其人忌,人难容也。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
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
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
示伪卷八
无伪则无真也。真不忌伪,伪不代真,忌其莫辩。
伪不足自祸,真无忌人恶。顺其上者,伪非过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无失。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
俗礼不拘者非伪,事恶守诺者非信,物异而情易矣。
降心卷九
以智治人,智穷人背也。伏人慑心,其志无改矣。
上宠者弗明贵,上怨者休暗结。术不显则功成,谋暗用则致胜。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理不直言,谏非善辩,无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显,顺变乃就焉。
仁堪诛君子,义不灭小人,仁义戒滥也。恩莫弃贤者,威亦施奸恶,恩威戒偏也。
揣知卷十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惧,知心堪御。
知不示人,示人者祸也。密而测之,人忌处解矣。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
设疑而惑,真伪可鉴焉。附贵而缘,殃祸可避焉。结左右以观情,无不知也。置险难以绝念,无不破哉。
译文
圆通卷一: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虽说善恶有它的定义,但具备真正智慧的人在做事时,绝对不会被善恶的观点束缚)。天理有常,明者不弃也(天下事都有它的自然规律,聪明的人不会去违背自然规律)。道之靡通,易者无虞也(道理是圆融的,什么是圆融?就是通达的去顺应变化)。惜名者伤其名,惜身者全其身(珍惜名声的人名誉反而最容易受到损害,爱惜自己的人则可以得以保全自己)。**无咎,逐之非罪,过乃人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追逐**也不能算是什么罪过,以此来批评别人只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不同而已)。君子非贵,小人非贱,贵贱莫以名世(尊贵的人其实没什么值得尊贵的,老百姓也没什么低贱的,尊贵还是低贱并不足以称道于世)。君子无得,小人无失,得失无由心也(社会地位高的人不一定能得到什么,老百姓也不一定会失去什么,得失跟思想境界其实毫无关系)。名者皆虚,利者惑人,人所难拒哉(名誉都是虚的,只有利益才能真正**人,这是人难以抗拒的本性)。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成功富足了的人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失败贫困的人肯定会沦落到小人之列)。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社会地位高的人永远是少数,老百姓永远是多数,多数人的力量永远不能轻视)。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名誉是过眼云烟很容易发生变化,不要异想天开去改变客观现实,思想境界可以发生变化,但随着因缘果报流转的命运却难以更改)。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社会地位的高和低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被**束缚着活得很累,就不如做个小老百姓去过**自在的日子)。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做官或升职的标准,根本不是以善恶或忠奸来决定的)。悦上者荣,悦下者蹇(jian、跛意、不顺利)(能和**搞好关系的,日子必定过得很滋润,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困难肯定不少)。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品德高尚的人能让老百姓高兴,可**会因此而不高兴了)小人悦上,下不惩恶(喜欢讨好**的人,群众可能会反感,但这样的反感并不能对你有任何损伤)。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老百姓喜欢道德高尚刚直不阿的人,可**会把喜欢谄媚、顺应的人当做忠诚)。
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道德高尚但不懂得去顺应**,**就会怀疑你的忠诚;但是当你无原则的去顺应**,老百姓就会抛弃你了)。
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怀疑你的忠诚是灾祸的根本,老百姓抛弃你对名誉有影响,所以功成名就的人都难免名声不好,就是他们把实际利益看得比名声重要)。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富贵的规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福祸非命,其道乃察(其实祸福并不一定是命中注定的,关键看你是否有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就不要受那些虚名的'束缚。
善于去观察判断,就不要以奸诈为耻辱)。无羁无耻,荣之义也(有没有名声的羁绊和耻辱感的束缚,就是能不能显贵发达的根本原因)。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要是真想追求名声就不要去当官,因为好名声不是当官可以得到的)。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想当官就别管什么名声,因为道德高尚跟荣华富贵是矛与盾的关系)。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追求道德高尚就必须讲究人格定位,追求荣华富贵的人没有这种道德理念,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结果当然不一样)。
解厄卷三
无忧则患烈也(什么都不劳心,大烦恼就会上身了)。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不过,为国家劳心的人,有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只为自己操心的人,却能快乐地安身立命)。
祸之人拒,然亦人纳;祸之人怨,然亦人遇(灾祸之事不是人想要的,但有些灾祸之事的确是自找的;虽然每个人都讨厌灾祸之事,但每个人都难免碰上)。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虽说道德高尚的人不做坏事,但灾祸之事接连不断。而人品低下的人不干好事,却能够快快乐乐左右逢源)。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因此,如果让**对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肯定做不到。但是要想让老百姓不怨恨自己,没有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谈都别谈)。祸于上,无辩自罪者全。祸于下,争而罪人者免(所以,**要找自己麻烦的时候,就不要去为自己辩护,这样才能保全自己。但如果是出了事故可能会追究责任时,就只能抢先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才能不承担责任)
。君子不*,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要知道道德高尚的人不爱拉帮结伙,所以灾祸之事一旦发生,愿意伸手拉一把的人非常少。而因为小人善于交结,有一大帮朋友,所以发生灾祸之事时不乏尽全力帮忙的人)。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从某些方面来说,不讲道义对自己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不利,而有了灾祸之事没人帮忙可就必然倒霉。因为做道德高尚的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别人选择去做小人,的确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交结卷四
智不拒贤,明不远恶,善恶咸用也(具备真正智慧就不会拒绝好人,也不会疏远坏人,因为这两种人都可以帮助你成就事业)。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一般说来,都会拿顺应自己的人当朋友,拿反对自己的人当敌人,其实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因为由于时间、地点、需要的不同,朋友和敌人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贵以识人者贵,贱以养奸者贱(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肯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的道理,用轻贱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日后难免遭受别人的轻贱)。
贵不自贵,贱不自贱,贵贱易焉(如果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不自重,如果贫贱的人也不自己看不起自己,时间长了,贵和贱就该互相掉换了)。贵不贱,人,贱不贵人,贵贱久焉(如果尊贵的人永远不会看不起别人,如果潦倒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去尊重别人,贵贱就有可能这么一直延续下去)。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谋乃大(如果有人希望别人愚痴而自己聪明,但他还是成天装愚痴给人看,这样的人可能是城府极深)。人忌人明而自愚,智无潜藏,其害无止(如果有人不满意别人比自己更有聪明才智,就自己耍小聪明,这样的人纯属自己找不自在)。
明不接愚,愚者勿长其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和愚痴的人交朋友,因为和愚痴的人交朋友,绝对不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智不结怨,仇者无惧其智(但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去跟别人结仇,因为一旦结仇,他们不会因为你有智慧就怕你)。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道德高尚的人用仁义与人交朋友,而且还惟恐自己做得不够尽善尽美。
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与人交往喜欢耍阴谋诡计,因为不耍阴谋诡计,目的就达不到)。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那些讲究道德底线的人,一般斗不过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而且常常要吃他们的亏,就是因为如此)。
节仪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表一幅真人君子道貌岸然的作派,而内心全是阴谋诡计的人,就是真正的小人)。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做事**并不比喜欢耍阴谋诡计的人差,但内心却有着慈悲情怀的人,才配称之为真君子)。
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道德高尚的人以人格操守和价值取向的定位为底线,所以就不知道保重自己。而看重仁义的人因为太重仁义,所以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及可能面对的伤害)。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们都仰慕道德高尚的君子,但其行为又都是小人所为,这是因为做君子会非常非常累,很难做到)。
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同样的道理,有些人口口声声说憎恶小人,实际上做的事却不仁不义,因为做小人会非常自在)。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这样一来,道德高尚的人因为道德高尚而守穷,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因为无所顾忌占尽便宜,所以,大家都没有道德底线而去做小人了)。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有人说社会地位越高,气节越低,这是因为要保住地位。而人贫穷了,也就顾不上义气了,这是因为首先要活下去)。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道德高尚者最受不得诽,谤、屈辱,而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他所追求的却是身体感官上的快活,最怕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
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受到屈辱就躲起来隐居去了,道德不怎么高尚的人却会因此而显达于朝廷)。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的确,人格操守的气节比不上金钱实在,所以,人穷了便讲不起气节)。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同样的道理,义气也没有活着重要,所以,为了活命也就没有办法不做小人)。
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这样一来,就会不管别人怎样说,而自己的利益存亡才是硬性指标。真的,这不是讲不讲气节仁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明鉴卷六
福不察非福,祸不预必祸(生在福中不知道珍惜就不是福气,福气也不会长久,但如果祸事来临还不知道躲避,那就肯定要倒霉)。福祸先知,事尽济耳(假如福祸都能提前预知,就可以***安地过日子)。施小信而大诈逞,窥小处而大谋定(小事情上讲信誉,就能使大阴谋得逞,多注意细节,大决策就能搞定。)事不可绝,言不能尽,至亲亦戒也(凡事不可做绝,凡言不能吐尽,即使是至亲好友也要小心)。
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心里有气也要忍着,假装畏惧,心里在恨也得藏着,假装恭敬,如果能这样做,纵是喜欢耍阴谋诡计也会被迷惑)。知戒近福,惑人远祸,俟(si、等待机会)变则存矣(知道假装畏惧就可以得到好处,懂得假装恭敬就可以远离灾祸,这样的人再遇到什么变故都没有危难)。
私人惟用,其利致远(只要跟用得上的人都套交情,就可以长远的对你自己有利)。天恩难测,惟财可恃(别指望永远得到**的保护,因为在利益面前谁都靠不住)。以奸治奸,奸灭自安(用恶人去整治恶人,坏人被治服后,整治恶人也知道了厉害,照样也就变老实了)。
伏恶勿善,其患不生(治服恶人以后,就再不重用被治服了的这个恶人,这样他就再也干不成什么坏事了)。计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谋,愚者当戒哉(计策不管用就不能一条道走到底,自己没有聪明才智就不要去耍阴谋诡计,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切记切记)。
谤言卷七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对职位比自己还要低的人,没必要给他提意见,同时,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要给**推荐)。攻其人忌,人难容也(如果想攻击别人,就找到他最遭人羡慕、嫉妒的那一个点,这样的话,所有的人容不下他)。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或者想办法把他推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别人就会替你攻击他,这是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诽,谤办法)。
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奇也(再就是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因为他们早晚会攻击他,而且别人还不知道跟你有关系,这应当说是算一个诽,谤人奇招)。
究其末事人未察,谤之实也(再就是把他干过的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小事情,挑出毛病来公诸于世,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毁谤办法)。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再就是到处散播他的种种坏话,而且真真假假的让他无法分辨,这也算是可以使毁谤直接成功的办法)。
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遇到诽,谤能选择沉默,当事情慢慢清楚后,别人的厌恶或许能稍微减少一些)。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如果遇到诽,谤强行争辩,那么只能是越描越黑,结果是别人的怨恨和厌恶越来越多)。
失之上者,下必毁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如果**对你的的印象不如以前了,同事们就可能开始对你不满。换句话说,如果同事们都对你不满意了,那么**也该产生怀疑了)。假天责人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借助**来攻击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借助同事们的**来讨取**的信任,这样的办法,任谁都得上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