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 语文评课稿范例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一):

  1、有效应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写好需检测词语,并背向学生。在适当时间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朗读。应用小黑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每组发放学习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听写词语。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教学提议:

  1、学生朗读本事需要加强,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第三学段朗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的教师,应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对于正确、流利朗读要求,只要解决了学生的识字问题,只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就很容易到达这两个目标。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块,提议:根据自我体会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两者相互促进;教师经过示范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相信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加强。

  一流教师注重学生识字本事的培养,指导、帮忙、鼓励学生**识字,同时注重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习惯和书写姿势。二流教师注重学生学会生字,到达会认、会写的目标,并完成识字量。三流教师缺乏识字和写字教学方法,不懂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教学本事差,效果差。

  我们把培养学生**识字的本事,最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料。不但使学生学会用字典查字法,并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宜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鼓励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本事,养成**识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识字教学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师李娇娇讲到两种读音,并结合每种读音进行组词。我之后查询,嚼字应为三种读音,教师授课时的讲解与我查询的结果不相符。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两种读音,是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处理,也应给学生说明,我们只了解或认识嚼字的两个读音。另外,关于嚼字在哪种情景下读哪种音,教师没有具体说明。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给学生将清楚,学生必须能将知识转化为本事,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应用也很有帮忙。

  3、板书设计,力求书写规范,布局美观,框架简明,条理清楚。板书的所有资料,都要书写正确、规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加强练习,提高板书设计的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教材资料,是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读课文。

  5、六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可修改。

  可设计问题:你喜欢过年吗?你们过年都做什么?你们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什么时候就是过年?经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回顾并表达出来。然后导入**的春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进行语文学习。

  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经过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6、小组合作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学校上学期申报的校本研修·大创立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需要解决那些问题;二是需要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对于设计资料广泛、搜集信息量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对于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有争议,需要**思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够进行合作交流。但对于识字和写字、阅读(朗读)、体会、揣摩、推想等学习环节,则适合**完成。

  7、关于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学习与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本事、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熟悉课标目标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捷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熟悉、掌握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二):

  12月3日我有幸听了总校张文扬教师的《军神》,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下头具体地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首先,这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在简单地导入新课后,张教师就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文中自我感受最深的*和沃克医生的那次对话,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大约5、6分钟后,学生们似乎都读得差不多了,可是张教师依然没有急于开始新课,还是让学生自我再读。这次是要求学生再读一读让自我感受最深的那次对话,还要和同学交流。两次自读课文的要求都很明确,并且时间很充裕。这样,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们自我已经大致地熟悉了课文,为下头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其次,鼓励学生自我谈体会,及时表扬。

  在经过大约10分钟的自读课文后,张教师开始让学生交流。要求先读一读自我感受最深的对话,然后谈一谈感受。学生们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张教师很注意及时鼓励孩子:“举手,让教师看到你的自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虽然这是个不起眼的细节,但从孩子们的反应能够看到,他们必须经过教师的话语和眼神感受到了自信,即使台下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他们依然是那样地自信满满。有一名同学读到了:“……床单都抓破了。”孩子读得很有感情,张教师立刻表扬:“你真会读书,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这虽然也是一句很普通的赞扬,但在孩子的心里却是最大的光荣与自豪,也是信心的源泉。

  其三,充分让学生说,引导他们自我谈感受,在边读边说中感知课文。

  张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动手术的那一段时,先让学生自我找一找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是“最先跳入你眼帘”的词语。孩子们边说边读,很快地就找到了两个细节描述:“一声不吭”和“紧紧”。这两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张教师让大家**发言。之后又联系下文:“崭新的床单都**破了”。张教师顺势引导:“崭新”的床单一般是不容易抓破的,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答案很容易出来了:说明*此时用力很大,他必须很疼很疼。再回到前面,他始终“一声不吭”,这正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张教师让大家讨论。最终,教师说:“谁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读出*的坚强和勇敢?”很自然的,感情就出来了。这样的环节设计很自然,教师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自我谈体会,在边读边说中感知。如此,下文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为“军神”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四,拓展教学设计好。

  精读课文的最终一个环节分主角朗读课文后,学生们对*的“军神”形象已经感受很深了。然而作为我国的老一代**家,*的光辉形象远不只此。张教师最终用课件出示了三段话,小标题分别是: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攻克俄语难关——

  我国少有的军事翻译家——

  这三段文字分别请三名同学来读,这样,同学们对这位伟人的认识就更全面了。这个环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不拘泥于课本。

  综上所述,张教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多鼓励他们。语文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是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感情的,所以必须要指导学生多读。我想,经过这次的教学观摩,我们必须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三):

  今日听了陈利玉教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自主性,并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仅在于供给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经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读文,找出最让自我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都打完了,仅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终,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经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教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陈教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经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教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教师注意把学生**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的敌人正爬上来,此刻你就是五壮士,应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样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陈教师这一节课在最终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经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我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六、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

  学完了这篇课文,陈教师让学生给自我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一样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忙。

  综合这节课的情景,本人还提出几点提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述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经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景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资料,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四):

  今日上午听了本镇葛**教师执教的课文《刨豆》,很有感触。葛教师将这篇课文上得十分成功,令学生不仅仅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并且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剥豆》这篇文章就一件家务事——母亲和儿子“剥豆”比赛展开叙述,笔触细腻地将一个自信、大气认真的儿子和做事研究周密谨慎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鲜明。从中窥见其深深的母爱,不愧是家庭教育的名篇,

  葛教师的课有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心。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优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第一,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有条理。他的课程思路明晰,绝无拖泥带水之感。如开始部分的字词教学简洁明快,省时高效。分段指导十分到位,有画龙点睛之感。随即将重心倾斜至文章的重点部分,使人感受到了他对课的精确把握。

  第二,使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句式“剥豆时我——是因为——”让学生把对资料的理解转化为句式。这一环节,既巧妙地转变了学习方式,照顾到全体学生,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简化资料的理解。既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又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

  第三,朗读训练十分成功。

  对于母亲有关的四个句子,教师的引导朗读十分成功。以读感悟,做得十分有效。同时在句子中又有重点,如第三句“见他如此投入,我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赛前和赛后,也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五):

  三位教师的上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体验了一次全新的学习形式和过程。

  三位教师能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出发,在整体把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童话的特点,分别设计了“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三个相对**,又彼此整合的教学版块,以长短课的形式(30分钟,20分钟,30分钟)分步实施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立足于教材,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把《巨人的花园》看作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和案例,为学生学习童话,学习语言,供给了多样的条件和途径,使学生对学习资料和形式始终有着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体现着很强的目标意识。关注周教师“读童话”的目标设计,我们发现,“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经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陈教师的“说童话”的目标:“……学习认真倾听,并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培养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趣”等目标,既研究了贴合课程要求的语文学习导向和要求,又能充分研究到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对于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有较好的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这些目标的设定,为学生愉快地、认真地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奠定了行动的路径。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六):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篇歌颂母爱的佳作。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前后变化,文章前半部分先写了作者厌恶母鸡,因为它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与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下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我重点评价周教师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所呈现的优势和不足:

  一、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周教师这节课朗读形式多样,有初步品读,语句悟读,教师范读,升情齐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感情朗读。如:1.经过范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去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口语化、*实性、生动性。2.在学习第九自然段时张教师引: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无论是我们自我的母亲,鸡的母亲,还是所有有生命的母亲,因为——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决定就是一位英雄”;读出对母亲的尊敬来,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景仰来,再读!这三次齐读便将“母爱”的主题突出,而对母亲的尊敬之情也步步升华。3.在课堂中随处可见抓词品读,如“这真是一只装腔作势的母鸡,让人难以忍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它不敢对抗公鸡,却欺侮老实的鸭子,试着读一读,读出这只没有鸡性的母鸡来吧”等等。这样在课堂上重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使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激发起对母亲的敬意,对母爱的赞美,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二、扩展思维,激发想像,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

  感悟文章,很多时候不在字面意思,而在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文章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呢?周教师紧紧抓住了重点词句作为中介:如“它咕咕地叫,仿佛在说些什么?”让学生想象感悟鸡母亲的慈爱、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无悔付出,让人感动;再如:抓住一个“挤”字,生成这样的画面:一只鸡母亲张大自我的翅膀,将儿女紧紧围拢在她为孩子们准备好的保护伞下,一只、两只……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夜幕黑暗,有了鸡母亲宽大的翅膀,小鸡就获得了安全,获得了温暖,生活在母亲翅膀下的小鸡们是多么幸福啊!;还有:“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使用顶尖锐、顶凄惨的声音大声啼叫,仿佛在说些什么?”经过想象去感受鸡母亲的焦急及它的职责感。当这些*面的文字在教师引导下经过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主体的场景时,学生投入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歌作者所歌、颂作者所颂,于是,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想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了。

  三、注重写作指导,提升写作方法、写作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周教师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厌恶母鸡的原因和哪些事情改变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时,反复出现了“这真是一只的母鸡”和“这真是一只的鸡母亲”,学生经过补充把话说完整,既训练了语言思维,也加深了对文章资料的理解。②“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教师要求学生“请你也用夸张的方法来谈谈,如果不是聋子听到会看样?”经过模仿夸张语言,让学生体会这只母鸡真的让人忍无可忍。③“我不敢再厌恶母鸡了”与“我不再厌恶母鸡了”两个句子比较,虽一字之差,经过学生感悟,理解了一个“敢“字表现老舍先生不仅仅不厌恶母鸡了,并且对母鸡还有了尊敬之情。我觉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才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句子有毛病,教师没及时进行纠正;

  二、有些地方问题设置太细,没有留给学生**发挥的余地,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痕迹。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七):

  《说说我自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课。本次习作指导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抓特点,写个性,真实地介绍自我。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亮点,它摒弃了原先的课程中说话课的重说的表达轻语言的多向交际的教学薄弱点,强调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强调交际的交互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2010年4月7日陈教师所展示的这堂课,正是立足于常态,以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说说我自我”来努力展现口语交际课的一些基本特点。

  接下来,我想从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的几个方面,来简单地谈一谈今日陈教师所上的这节课,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的地方还请在线的每一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一、互动性

  按照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沟通和交流,仅有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和过去“听话”、“说话”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强调听与说双方互动,尤其关注在交际在过程中的应对本事。过去讲“听话”,不强调听后的反馈;讲“讲话”,就只管说,能够准备好再说。此刻的口语交际,听的人不是个被动的听众,他随时可能变成主动的说话者;说的人也不能只管自我说,要根据交际场合作即兴讲话;听与说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主角是随时互换的。可见,口语交际对一个人听的本事,**内部言语的本事,应变和对答本事要求较高。

  当然,单向的口语表达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基本的表达本事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也是口语交际本事的一个方面。单独讲几句话都讲不清,是很难进行口语交际的。所以,从本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陈教师在口语表达上也是很有层次性的,从观察比较两位同学在外貌上的不一样,到简单说说自我的特点,再到具体说说自我,用上与特点有关的事例,这过程中,学生单向的表达一层层地说清楚,说具体。

  所以,单向表达与多向互动交际的融合的训练,在口语交际课中是极其重要的,以实此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交际的过程中来综合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本事。

  必须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的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教学资料,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构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无拘无束地参与。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贴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这种交际情境有的是现实的,有的是模拟的。口语交际情境最好是现实的,因为在现实的情境里口语交际更有真实感,显得更自然,在模拟的情境中,始终会感觉是在替别人说话,带有表演性,容易给人说假话的印象。创设交际情境能够凭借教材的提示,但教材的提示是有限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提示,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性地设计交际情境,好的交际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让学生明确交际的任务,明确自我在活动的努力方向。

  二、参与性

  口语交际本事是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展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做到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本事的保证,而乐于参与本身就是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人人参与”包括参与活动、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交流。

  要做到“人人参与”,就必须实行“点面结合”的**形式。“点”主要起示范、启发、引导作用,“面”则是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参与机会。要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性活动结合起来。

  三、反馈与指导: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规范语言和发展语言往往存在着矛盾。有的教师重视规范孩子的语言,总在纠正孩子的语病,可是越纠正,孩子越说不好,我们应当把规范语言和发展口头语言结合起来,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规范语言,在规范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语言。首先应当让孩子“敢说”,大胆说,放开说,然后才谈得上逐步做到“会说”。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逐步使孩子做到不但说话比较清楚、完整、连贯,并且做到听话能听懂话外之音,说话得体,有礼貌,能**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应当适当安排评议的环节,让孩子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表达方式,自觉规范自我的语言。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用词或语句问题,教师应引导孩子自我纠正,孩子纠正不了的,教师能够提示。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自我介绍。”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的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技能的强化训练。

  我想,今日我们的口语交际的这几节课也是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上的一次探索,怎样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本事而努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很多教育专家、著名学校都这样提出,小学阶段,让学生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得一口好普通话,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的几个重要目标,我想这一口好普通话,当然不仅仅是普通话标准,而是能说会道,能与人很好地口头交际。所以,就让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齐努力吧!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八):

  《鱼游到了纸上》

  亮点一:莫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能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去发现**难写易错的字,并且个别重点指导书写,贴合学段要求。

  亮点二:莫教师的教学有自我独特的风格,善于激励学生,充

  至于不足,我们认为有一点便是莫教师上课时声音很洪亮,吐字清晰,但缺少一点亲和力。如果多一点亲和力,那你这一节课就真的很成功了。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九):

  今日上午,听了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和六年级语文《**的春节》两节课,执教教师分别为李娇娇和谢永琴两位教师。对我来说,这首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和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理念交流的机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梳理,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简单评价,并在午时放学前,和学校所有语文教师进行了交流。

  对两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我采取了必须的评价方式:从课堂教学优点出发,将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分别进行了评价,对两位教师也提出了自我的教学提议。

  下头,我把交流了的具体资料和大家进行分享,以求共勉。

  共同优点:

  1、均为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资料主要涉及:生字词教学(识字与写字)、课文写作背景和作者资料简况、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资料。

  2、均不一样程度应用了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从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和功能来看,主要有:有利培养叙述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本事,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本事的提高,使学生经过交流合作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3、课堂导入各具特色,简明扼要,导入自然,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引人入胜之作用。

  4、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定位都比较准确,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比较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到达预期学习目的。

  5、教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①课堂**关注不一样学习层次的学生;②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时间(在部分学生举手时,不急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6、课堂教学秩序有序井然。学生都能进取参与学习活动,能够进取思考,举手发言,课堂教学秩序良好。

  7、生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其中五年级语文:课堂进行生字教学,逐字学习,板书独特,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六年级语文:课堂上检测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景,经过朗读、听写、板演等方式,检测和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景。

  8、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以听讲、朗读、交流、书写、讨论等方式,进取参与学习活动,从课堂教学时间占用比例来看,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十分进取,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占有必须比例,都能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作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自身发挥了主导的作用。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十):

  亮点一:根据课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房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黎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学生的耳,还**学生的脑、口、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亮点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李教师活学活用,把钱两天培训教师教的查收游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课中为了巩固词语,也做了听音找词语的游戏,这个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学生的进取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谈谈我们对李教师这节课不成熟的看法:

  从教育学的理论看,强调学生的纪律对塑造低年级儿童良好的课堂行为有进取的作用,毕竟低年级学生的***很容易分散。但李教师这节课没有强调课堂纪律,很多学生都是伏台的,个别学生交头接耳,教师也没有提醒学生注意。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1)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学校**、教师为了交流、检查、总结、研究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课堂听课记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篇1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篇2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六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 ,具体说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后,你以为**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的作用,报道**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2)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导语: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研讨与评价的依据,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希望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二)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五彩缤纷丰收

  11、秋天的雨香甜好闻

  (钥匙)传递信息欢乐

  (六)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2

  一、激情,情境导入

  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è)不幸染**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艾滋病是透过血液等传播,跟艾滋病患者一齐吃吃饭、握握手是不会被传染的。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老师期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完美。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3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准生字的读音

  ⑵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状况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4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5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透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

  8、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9、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6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页)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以读为主线,首先让学生点击课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课文。(教师适时抛出西沙群岛“什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让学生到西沙小站尽情地畅游)

  第三环节:网络搜索,知识拓展。

  经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也了解到课本上仅仅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于是教师请同学们点击西沙遨游、海洋链接,进入网络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岛。教师巡视点拨,个别辅导。这时学生能够**学习,也能够结伴而学,收集感兴趣的资料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情感升华。

  学生借助网络资源的检索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自然而然地倾泻出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感情自然充沛,到达了教育教学的最**。

  听课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多**网络进行教学,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地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理解课文资料,鉴赏语言文字,带给条件。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着更加真切的感悟,帮忙学生抓住西沙群岛的特点,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节课教师旨在让学生在宽松、**、*等、愉快的氛围中,运用网络多**课件进行自主探知,培养学生多方面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发展。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7

  科目:

  语文

  课时:

  一节课

  授课者:

  樊荣彦

  听课时间:

  20xx年2月28日

  课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群众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完美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明白春雨吗?

  生:明白,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明白,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样呢?

  生:划。

  师:划,也能够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样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样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能够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样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导入——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读——背——组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8

  一、导入:

  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二、预习:

  自己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

  (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34-67-8

  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

  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

  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

  生:读

  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老师读第一个“哗”,**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

  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

  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2、交流:云——压

  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

  老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

  (老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己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

  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

  (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但是这是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

  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

  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

  学生:还有厚厚的云

  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是多么的闷呀?

  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

  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

  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

  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

  学习“蜘蛛”

  (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样逃走的?

  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

  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

  大家能读出来吗?

  (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面的句子中:

  天黑下来了。

  粉***花儿开放了,真美呀!

  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

  六:下课

  总体感觉:

  1、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2、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培养。如:说话、想象等

  3、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指令明确

  推荐:

  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不错的,但是缺乏“主体性”:学生自己的学习、创造性的表现,这一类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因为老师引导、指引、指令性学习行为过多了。也许这和低年级课堂教学特点有关。

  在情景的营造上,学生是被动理解的,是不是能够创造一种互动的、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更快乐的学习。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听了阎春燕老师的课,还是感觉获益匪浅的。谢谢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9

  师:我们已经学过画风了,一齐来学习。

  读儿歌:宋涛……

  我们拿出小手一齐怕节奏一齐读好不好?

  生:一齐读。

  师:我们在读的过程也就学了一些生字,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嗯,多好呀。

  师: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赵小艺是花旗帜飘风车转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上一行是人物,后面一行是什么东西怎样样

  师:真聪明,我们一齐来读读。下面的东西都是他们画的是不?(板书:旗帜风车……)

  这些东西和文章“画风”有什么关系?上节课说风摸不着,看不到,是谁说的?

  生:陈丹。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师:陈丹是说有人画出来吗?

  生:没有人画得出来

  师:我们所有的“陈丹”一齐肯定的说说

  生:学生读。

  师:有人画的出来吗?

  生:有。

  师:请你看课文,谁能画出来?是怎样画出来的?

  生:读书。

  师:谁画出来了。

  生:赵晓艺陈丹……

  师:(出示课件)。

  生:读(旗杆、弯弯的大树乌云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的转)

  师:这些“他”、“她”是谁?

  生:陈丹、宋涛、赵晓艺。

  师:谁能把这些人的名字带进去读?

  生:读。

  师:弯弯的好像读得个性好我好像看到很多动词呀从那些地方看出画的是风呀?

  生:转—最能体现飘乌云斜斜的雨丝

  师:风画出来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谁能读出来?

  生:读。

  师:你们最喜欢风车是吗?我们一齐读。

  生:读。

  (落实意识很好。学生读得不好,老师随机的点拨和指导,让孩子读好,读准。课堂的氛围很好,学生的用心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师:自己随便选几句,好好的读一读。

  生:读。

  (给所有孩子读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内需)。

  师:黄老师自己来读一读好吗?——读。

  生:好。

  师:读(把“呼呼”读成“呼”——叠词的改成单词)

  生:老师少读了一个字。

  师: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我们读读看,哪个好?

  生:叠词好。

  师:少一个字感觉就差远了,是不是?

  生:是

  师:出示图片

  生:一张张画加**风,就显得更美了

  师:多美的画呀,因为他们画**什么了,才显得更美了?

  生:风

  师:刚开始不是不能画吗?可见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

  一齐看课文4-8自然段,看看他们怎样想办法的?

  生:赵晓艺眨眨眼想了想---动脑筋了

  陈丹书我也学会画风了——(老师没有评价,学生举手说他有意见,多了一个字)

  师:陈丹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原先不会画,此刻都会画了,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呀?

  生:一群聪明的孩子

  师:是呀,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看,风真的来了---出示:三个小朋友这样正说着……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了,风儿藏在舞动的红旗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树吹()了,风儿藏在摇摆的小树里了;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雨丝吹()了,风儿藏在()的雨丝里了;

  生:一齐读这句话

  师:老师加上一个题目,就变成一首小诗了。我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一齐来写写好吗?

  出示:风来了,风来了。

  风把()吹()了。

  风儿藏在()的()里。

  生:学生写

  (孩子是快乐的,所以写作就快乐了。孩子们愿意写,是基于前面老师的引导和示范。感觉示范的速度太快了,不明白学生能否理解。写作的双重目的很好:理解课文、迁移课文、学习写诗歌。这样的训练意识很好)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陈诺: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儿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风来了,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了,风儿藏在飘飘的头发里。

  师: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诗歌好吗?

  生:好(交流)。

  师:看来我们班有很多的小诗人呀!课后写出来、读出来,还能够配上图画呢。

  生:还能够配上音乐。

  师:是呀!我们古代就有很多的诗人写过这样的诗,一齐来学习《风》。

  (到这个环节学生过于兴奋了,所以老师还要适当的整肃一下纪律)。

  生:解落三秋叶,风吹万杆斜……

  师:还有呢。我们一齐学学叶圣陶的《风》。

  生:读。

  师:老师范读一段。

  生:一齐读。

  师:谁也能学着说说这样的诗句?

  生: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很不错,看来模仿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技能是很对的,呵呵)

  师:其实呀,生活中风的作用很大。这节课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0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述*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的扁担藏起来呢?

  (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之后,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同志与战士一齐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此刻解决:

  (1)*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记”?

  (2)*为什么要挑粮?

  (3)*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透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简单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潜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3)

——小学语文课听课记录

小学语文课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课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下面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课听课记录,快来看看吧。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完美的**,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4)

——小学语文《画杨桃》评课稿

小学语文《画杨桃》评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画杨桃》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细品读单老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细微处着手,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标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实事求是”。如引导学生理解“实事求是”的作画态度时,老师紧紧地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一句子展开,如“自己读读这句话,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谈谈自己的感想。”、“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可以联系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地)说:——”;再如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过程时,老师紧紧扣住句中的标点符号,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让学生体会同学的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从单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细节的精心把握,通过层层设计,诱其深入感悟。细节不仅仅只决定精彩,细节更决定成功!

  匠心设计课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就阅读教学而言,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感知课文写什么、是怎样写的。只有进行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观照单老师的这堂课,感觉整体设计精致有余,大气不足。课堂上老师走得很急,留给学生的思维、学习空间过于狭窄,对于文本中如何实现言和理的**有待深入思考。

  对于这类说理性较强的文章,由于学生的阅历、能力的限制,教师不能过早地把深奥的道理做强行灌输,而要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全面地感悟文本,使他们在对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中去获得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画杨桃》一课故事性很强,而且学生的态度变化尤为明显,在整体构架上,是否可以围绕“笑”展开,通过指导讲故事,以达到悟理的目的'。

  总之,非常感谢单老师为我们献上这样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课堂上生命的节奏和快感,努力寻找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的金钥匙。

  李xx老师讲授了《画杨桃》这篇课文,根据教材内容,在施教过程中出示杨桃让学生亲自体验画杨桃的过程,以此为理解课文主题的突破口,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这一环节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教学中还有许多亮点:

  一、图片导入,形象生动

  通过十张美丽真实的杨桃图片导入课堂,先让学生从感官**解杨桃的形状,尤其对我们北方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进而增加对课文的兴趣。

  二、收集材料,积极展示

  **有哪位同学自愿展示搜集到的杨桃的资料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积极活跃并举手发言,甚至有的学生主动到讲台上用投影仪给大家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这说明同学们课前准备都很充分,为课堂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三、解读字意,帮助理解

  在读生字的时候,同学们经常把“教诲”的“huì”读成“huǐ”,意识到同学们把“诲”和“悔”混淆了,灵机一动,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并向同学们解释道:“后悔”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它是竖心旁,而“教诲”是用语言教育,所以它是言字旁。这样解释后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

  四、齐画杨桃,体验道理

  为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出示了一个真实的杨桃,让学生当场画杨桃。在画的过程当中课堂看似很乱,其实同学们都在积极画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这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引导,帮助理解

  全班画完杨桃之后,挑了两个同学画的杨桃到讲台上展示并问道:“为什么一个画成了五角星另一个画成了杨桃*时的样子?”这时同学们都安静了,都在思考**语言,可是没有同学主动回答,此刻李老师就转换思路引导同学,就问他们:

  “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手里这两幅画的主人坐在哪里?有什么不同?”

  学生们立刻回答:“他们坐的位置不一样!”

  老师接着问:“位置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们接二连三的说:“看到杨桃的角度不一样!”

  “角度不一样会导致什么?”

  “画出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就这样经过这样引导**,同学们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

  存在不足:

  一、辨别多音字的时候,忽略了“似”也有两种读音。总结课文大意的时候,ppt是以段落的形式展示,应该是关键词用填空的方式展示,这样有利于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更好地把握课文大意。

  二、课堂上让学生读得课文太少,尤其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以及老师说的那段话,这样不利于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变化,把握他们的态度变化,进而理解课文主题。另一方面,ppt的字号太小。

  三、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用准确、恰当、客观的语言评价,不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角度是否准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引导过于生疏,不自然,也使得课堂气氛死板呆滞。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摒弃不足,改进和提高教学能力。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况出现,需要积极灵活地处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加强交流,把握课堂。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5)

——关于语文听课记录

关于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课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语文听课记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目:语文

  听课人:黄静芬

  上课老师:鸿都小学 巫小娜老师

  课题:文天祥

  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现一个人的名字,请学生一齐轻声呼喊。(板书:文天祥)

  2.“你了解这个人吗?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学生查找的资料详略不一,学生汇报时有的胆量大,表达比较流利。)

  3.小组汇报。(名句、文章等)

  二、品读课文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了解了文天,现在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细细体味,与文天祥零距离接触。”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教师能抓住读得不准的地方纠正。如:“凛然”)

  2.朗读文章。(小组轮流读)

  “哪个小组愿意读哪个段落?”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文天祥的炽热的爱国情怀。

  1.默读2-8自然段,用——划出描写文天祥语言的句子,并读一读,再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汇报:

  读完以后,你觉得文天祥是怎样的人,找出文中可以描述的语句读。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呢?(学生有较好的默读习惯。汇报的学生比较少。)

  (汇报形式:组长汇报——组长点名组员补充——组员可以要求其余学生跟读。)(学生有合作精神。)

  生:我还找到了……

  师:建议你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读。(读的形式比较多。)

  师:“张弘范想让文天祥写劝降书,他却以《过零丁洋》作答。谁收集有《过零丁洋》全诗的?小组内先读一读。”

  师: “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想体会?”(小组汇报)

  师: “文天祥虽然**了,但是他的精神长存于我们心中。请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1.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板书:通过具体事——**勤王军、多次拒绝劝降、为国捐躯。)

  2.文章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以及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四、拓展。

  1.你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或爱国名人的故事吗?要求:听同学说故事的时候,能联想到哪些成语,在小组内写出来。(投影、带读。)

  2.小组内交流收集到的爱国名言。

  3.读

  板书: 18文天祥

  **勤王军 炽热的爱国精神

  多次拒绝劝降 崇高的民族气节

  为国捐躯

  归纳点评:

  1.本节课由导入——检查汇报——品文——总结——拓展这些环节组成。老师能抓住文中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这条主线**教学。让学生通过找出有关的语句,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的性格与品质。教学思路清晰明朗。

  2.整节课培养目标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预设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得到展示。

  3.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得比较好。(这节课的前置性作业有: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收集文天祥的故事、名言、收集爱国故事等。)

  4.构建了比较成功的小组学习模式。

  5.大部分学生能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参与到讨论中去,但是发言的学生还是比较局限。

  6.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

  7.朗读的指导还可以加强。

  探讨:

  1.学困生不能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在课堂上教师该作怎么样的引导?

  2.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有没有必要牵着学生去一段又一段地品味文本?可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品味?

  3.品文、鉴赏应该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这篇课文的语言中有些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发现对这些难点,教师的态度是“一带而过”,学生是不是懂了?教师有没有必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对比较难理解的词句的检查这一环节?

  一、 听课时间:20xx-4-1

  二、 授课教师:谢巧靖

  三、 授课学校: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6)

——小学语文听课评语

小学语文听课评语

  教师是一个良心的职业,他们在传授周记已有的知识除外,还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听课评语,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

  2、小学语文听课评语评语。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4、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板书相当清晰、规范。

  5、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能充分利用多**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7、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小学语文听课评语文章小学语文听课评语出自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8、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教学节奏;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

  9、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10、语文课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

  11、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

  12、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13、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惯较好。

  14、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15、教师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1、(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

  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

  (3)建议:

  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教学节奏;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2、(1)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4)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

  (5)较成功的一节课。

  3、(1)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实施呈现传统化,如能创设例情景,但没有引发同学讨论思维,课堂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不佳;

  (3)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1)应教会学生如何容易处理数据,如何从数据中发现结论(规律);

  (2)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课件就足矣;

  (3)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课堂节奏、语言节奏)

  (4)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

  5、(1)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能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

  (4)教学思路较清晰,教学效果尚可,但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录音→录像片段)→资料库

  6、(1)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2)能利用例、练习引发学生思考、发言,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应大胆引导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艺术(表现力等)有待培养、提高;

  (5)教学设计思路基本合理,但应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加以完善、补充,另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

  7、(1)教学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对话,播放录音,观看录像片断、图片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2)教学方式较传统化,特别是课堂的语言氛围有待改进(教师汉语较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有待加强(应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还有过早归考点内容;

  (3)本节课使用了较先进的教学**(网络教学),但效果并不比其它教学效果明显(多**、语音室),能否算整合课?

  8、(1)能按常规教学思路落实好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

  (2)能充分利用多**展示有关资料,使学生直观感受学习内容;

  (3)能利用网络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获得成功喜悦的情感、态度,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4)建议:在现代化教学中,还应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情感艺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9、(1)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能合理使用多**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3)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师的表情亲近感)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4)体会:利用例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及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

  10、(1)能合理利用多**进行“直观”教学;(2)能拓宽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能创设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4)教学设计较传统,虽然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等技能,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5)教学的艺术性有待加强(如讲课的“激情”)。

  11、(1)教学设计思路总体上较清晰,能通过创设例情景,学生探究实验及“活动”等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分析讨论数据处理,培养学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语言需进一步简炼,节奏感需进一步增强,课堂把握能力、**能力需进一步重炼。

  12、(1)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能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能自然介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并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4)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5)建议:注意语速、节奏以及过渡性语言(数学的`逻辑);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

  (6)课堂容量较大;

  (7)注意板书;

  (8)小游戏→亲身体验(与实际相结合)→**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

  13、(1)能利用课件展示示意图、实验过程进行直观教学,较好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

  (2)能利用点拔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7)

——小学数学研讨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研讨课评课记录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研讨课评课记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事陈老师上苏教版七年级(上)课文《夏》,行政**、语文教师都去听课。看到同事上课时声音变调、课后诚惶诚恐的情景,笔者在**教师进行评议时,突发奇想:能否把*时的听课评议改一改,使它更人性化,更能贴近教师实际,更能激发教研热情呢?

  于是笔者对大家说:“陈老师为我们**一堂研讨课,付出了辛劳,也收获了果实。让我们帮她总结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使之光彩夺目。”我又补充规定,每人只说自己感受深刻的一点,有理有据。教师们起先一愣,后来明白了我的用意,话匣子渐渐打开了。

  “在教学课文时,提出了‘诵课’、‘品味’、‘探究’三步学法指导,每一步引导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很扎实!”

  “陈老师注意在教学中狠抓基础性的东西,如在米字格中正确默写汉字,品味精彩词语的含义等,使双基得到落实。”……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挖掘着这堂课的亮点。渐渐地,陈教师的脸上漾起了一丝笑容。她笑眯眯地望着发言人,谦虚地说道:“没有这么多亮点,我还考虑得不够细致周全……”

  “陈老师的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大家发掘了许多可取之处,但我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篇课文,每人各有不同的教法、异样的招数吧。把你的金点子说出来,大家交流一下,相信定会开阔视野,别有趣味哦。”看到亮点多多的课堂,我又引导听课者思考自己将如何来教学本课。在短暂的沉寂后,会议室又现出了热闹的气氛。

  “我要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像文中画面,而后教师再出示有关多**画面,这也许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思维。”

  “把握作者写夏天的目的,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要深刻理解结尾一节……”

  听课教师诉说着心中的想法,滔滔不绝;陈老师静静地倾听着,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微笑、一会儿记着笔记。一股****的空气在会议室里流动着。看到这幅情景,我的.心舒坦了下来,陈老师也向我投来了感激的一瞥。

  以往听课评课,听课教师往往对课的成败得失作出定论,要么不着边际、虚无缥缈地恭维一大堆,要么不讲情面、严肃认真地指责许多话。开课教师听到逢场做戏的恭维话,心里虽高兴,但不知成功在哪里,长处在何方,更不知课堂教学中的不妥和欠缺,茫然迷糊,这实在不利于业务水*的提高。而遇到铁面无私的听课者,开课者虽然认同有关看法,但内心往往很委屈:“我精心准备认真上课,怎么一点长处都没有呀。”久而久之,开课的积极性明显减弱,不想开课、怕开课的风气渐渐弥漫**,这也不利于教研活动的落实。

  而现在听课后挖掘课堂的亮点,使开课教师增加了信心和热情,明了自己教学中的可取之处,有一种开课的成功感和光荣感。不是客套的恭维,不是严厉的指责,使开课教师无形之中减轻了心理压力,营造了**的教研氛围。更值得一提的是,听课者在评议时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招数:假设自己讲同一篇课文,准备怎么上?有什么独特的做法?让听课者亮招数,能使听课者更好地钻研课文,思考教学的重点难点,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达成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凸出教研的性质;能使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让不同见解磨擦,让不同思想碰撞,争论辨别,继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智慧现出成效,更能使开课者在多样化的设计和多元化的理解中产生震动,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强化反思,比照提高。让听课者亮招数,**开拓了开课者的教学思路,**启发了开课者的教学智慧,**促进了开课者的教学反思——“这位教师的这种做法真的巧妙,我为什么没考虑到呢?”“这位教师的理解更加全面,我的问题设计和点拨有点不对头……”“对照那位教师的设计,我的教学需要改进……”让开课者见识大家的智慧,让开课者反思自己的设计,虽没有对开课者的课堂教学作出评判,但评判寓于其中,而且激发了开课者灵活开放的思维,使开课者受益多多。这可能是“让听课者亮招数”这一做法的潜在效应吧。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听课评议中,要挖掘课堂教学的亮点,要亮出听课者的招数。比起和风暖阳式的恭维、暴风骤雨式的指责,这种做法实在要好得多。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8)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借助评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许老师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令我深深折服。

  《小英雄雨来》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的故事。由于篇幅比较长,而且是略读课文,一般老师只是粗略地把课文带过去。但许老师依然作了精心的设计,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营造了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我认为,许老师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将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生字。

  许老师首先让学生以一般的语速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到生字,允许学生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试着拼读,老师对错误的读法加以纠正。然后让他们把生字放回课文出现的语言环境中,参考辅导书自己理解词义,运用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一边读一边在本子上练习,巩固识字。之后,许老师用生字卡片抽读,检查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识字快,而且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由于《小英雄雨来》课文篇幅比较长,学生认识了生字词,许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许老师在这里给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雨来是个小英雄?文章讲了雨来什么故事?”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检查快速阅读的效果。

  3、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概括小标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好方法。许老师通过放手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4、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启发学生思考、想像,感受人物的英雄本色。

  许老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的**,雨来面对凶恶的敌人有什么反应,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体现了雨来什么精神?通过一系列问题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从中领悟到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同时,让学生学习这些句子的描写方法,体会如何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积累好词好句。

  5、分角色朗读对话,进行情感体验。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融进课文,加深体验,许老师要求学生分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人物的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英雄雨来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6、复述课文发生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许老师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发生的故事,一来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二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讲”的水*。

  7、作业设计注意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小学生对人物的英雄行为有什么感受呢?许老师布置学生回去写写自己的.感受,或是很想对雨来说的话,使学生与文本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用手中的**之笔,我手写我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像盼望冬天里的阳光一样,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期望已久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于宪刚老师朴素中透着深刻,诙谐中包孕着哲理的话语,的确达到了他预期的目标:促使大家思考点什么……

  听过,笑过,想过“只展现教师自己的风采,不注重学生实际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设计我的课堂。

  《小英雄雨来》是小学教材中最长的一篇课文,以往我大多以课题为线索:雨来是个小英雄,他的英雄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切入文本。而今年,我想体现创新,体现轻负担高质量,就抓住课文最后一个情节:大家都以为雨来死了,结果没死。当人们发现雨来还活着时,最高兴的是谁?为什么?最佳答案是:最高兴的是赵大叔,为什么是赵大叔呢?由此一步步倒推上去分析。我觉得以这个问题作为线索能贯穿全文,挺有新意。结果,满怀激情进课堂,黯然失落下讲台。学生的兴致倒是挺高涨,但过多的精力用在了李大叔、妈妈、乡亲们的身上,偏离了文章的主线。

  教学设计要有新意,我所努力追求的,特别是观摩课或展示课,更想给人耳目一新。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设计有它的特殊性,并不是越新越好,更不是越奇越好。就像于老师说得那样,教学设计不应该着眼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应该着眼于学生学得如何。学生是主体,学生学得如何,这是我们在教学时第一关心的。理想的设计应该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费时少而效率高。如果教师的设计新颖别致,但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那么,这个设计也是不理想。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自己的设计如何出新,如何别致,而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时间和效果,那是违背学生主体观的。眼下,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已经进入了误区,他们一味求新求奇,稀奇百怪,绕来绕去,让学生云里雾里。这种所谓的新颖,用通俗的话语来表示,那是“教师出风头,学生吃苦头”。简单是真,扼要是美。简单扼要往往就是实在和高效。

  另外,于老师还强调老师要知道学科的思想,知道如何具体实施。是啊,任何一篇经典的文章,各个部分都由内在规律和联系,或者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或者以情节发展为脉络,或者以时间推进为顺序,或者以地点变换为框架,等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是顺着牛的骨骼**的空隙而进行,如果他凭着自己力气大或者刀子快,猛砍一通,非弄个刀毁肉碎不可。解读文本也一样,只有顺着作者的思路,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才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否则,极有可能把文本解读得支离破碎。《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描写人物形象的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或者: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形象,这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如果以“当人们发现雨来还活着时,最高兴的是谁?为什么?”为切入点,这就要转许多弯,才能转到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上来。这无疑是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

  细想想,教学设计的新颖与否,往往只是对教师而言的,对学生的意义并不大。教师有可能对同一篇课文教过多次,或在其他地方听过多次,而学生不可能对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过多遍。因而,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分析课文,从那里切入,都只是第一次,都可能是新颖的。当然,学生也需要教师有新颖的教学设计,但学生所需要的新颖是篇与篇之间的教法不同,不要这一篇是这样几个步骤:先识字解释、再划分段落、再分析讲解、最后概括总结,下一篇也是这样几个步骤。至于教师以什么为切入点,学生并不在乎,在乎的是怎么学得轻松,学得明白,学得高效。

  一看到这个题目,内心就会有一种暖暖的感觉,雨来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它伴随着我走过小学,走过童年的时光。今天,又重拾雨来的故事,内心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勇敢**的故事,歌颂了**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长课文怎样教?要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上课时,我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趁势引导孩子用概括每段内容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练习加小标题。

  2、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于****做**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3、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小英雄故事,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4、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个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又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雨来是一个英雄,要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然而一堂课下来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直播课堂的限制也没能实现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于是把它放到了下一节课,这也就违背了本单元长文短教的初衷。但在各位**和老师的建议指导之下,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节课无论从设计还是到实际教学过程都有着深深的不足,诸多不足却也令我收获满满。

  第一,阅读教学,读不可少,再特殊的文章也要能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读好,而本节课读的引导上明显欠缺。

  我虽有意强化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小英雄雨来”这个词组,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倒使得教学过程有些绕来绕去,形成了局限性,需要斟酌细节设计。

  因为是第二课时,学生对小雨来的“英雄”形象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所以本节课的重点除了感受人物形象,还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点,教学时我虽有做总结,但是应该在前面品析人物形象时就渗透进去。

  第四,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到位。本单元虽不是阅读策略单元,但是“如何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策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上册某些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层次性,但方法又不同于前面,应理解准确到位,只有理解到位,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明白。比如这篇课文就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策略上体现了小说这一题材下的“串联情节法”;明确了不同,还要关注怎样在方法引导下正确、有效地落实本课这一阅读策略目标的达成。

  第五,问题设计没有思维含量。只有有效的问题才能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处漫溯,从而步步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比如在主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设计处,学习活动应该是放在让学生在句子下理解、体会为什么,让学生在想理由的思考过程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让形象深入内心,而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画一画和套路步骤的说一说这种表层化的活动;再比如,这是一篇有六部分的长文章,应引导学生关注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引领性问题——“每一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如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领他们主动去探究。

  第六,没有关注文章特质。针对本文的小说题材,虽不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关注课后习题时,老师自己要心中明确,课后习题的设计就是站在了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的角度。这样整合了本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再加上关注文章特质设计出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才能站得高、看得全面,才能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好本课学习内容、合理分放课堂教学,这样针对这一节课来说才能达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

  综上,这就提醒并要求我在研读教材时一定要深入,学习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问题设计一定要有思维含量。所以备课就一定要用心和精心。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上而下又浑然一体水到渠成的达成教学目标,而不应是自下而上禁锢学生的思维发散的。

  《小英雄雨来》一课,记叙了**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勇敢**的故事,歌颂了**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很值得一读,尤其是小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今天,教学本课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长课文怎样教?要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上课时,我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趁势引导孩子用概括每段内容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练习加小标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说说体会。学生们学习起来,有重点,有目标,因此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2、学会抓住重点句子,很关键。课文内容较多,文字较长,怎样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这一问题入手,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找出一些关键句子,先读,再想,再谈。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9)

——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一个过程的一次执行所需信息的管理,是通过使用一个所谓活动记录的连续存储块来实现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的: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检验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

  二、活动时间:

  x月x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综合电教室。

  四、主持人:

  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李红宁

  五、参加人:

  丁洪福李红宁 马爱萍 马梅花 丁建国 王存英 王淑玲

  陈金凌贾万太 黄月琴 马素琴 马丽 陈伟红

  六、活动过程:

  (一)教研组长谈话

  1、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

  2、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

  在期初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设计的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基本达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出现重复、机械地抄写、内容单一等现象,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针对以上情况,上周我们主要探讨了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今天我们再来研讨一下“语文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的设计”。

  引入:上周,我已经把这次研讨的话题布置给了大家,相信老师们一定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现在先让我们听听今天的信息发布员马素琴老师带来的信息。

  (二)马素琴老师发布信息: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谈到作业,我们当老师的话题很多,因为都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一份好的作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新一轮课程**以后,更倡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从教研组长通知了本次活动主题以后,我留心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关于语文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设计方面的资料,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学习。

  1、课前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要针对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内容来布置预习作业。让预习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课后的拓展作业要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教师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有创新性。另外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

  (三)教研组长:

  马老师带来的信息真好,下面就来结合自己*时的教学实践说说你是如何设计预习作业和拓展作业的?主要遵循了作业的设计的哪些特点?

  (四)各组员进行案例交流。

  1、马丽老师发言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在前一段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会预习,只要布置预习课文,学生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认读,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作业的落实,学生预习的实效性也就自然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预习作业纸。(出示投影:学生的预习作业纸,这是我班学生完成的《詹**》一课的预习作业)。我把预习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归纳为四点:读、查、思、记。

  ①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

  ②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等。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列强侵略*的时代背景和*的生*。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③思,即思考。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

  ④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作业纸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

  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作业纸。

  陈金凌老师**:看了你班学生的预习作业,我觉得设计得很全面,那么请问马老师,您设计的这个预习作业纸学生感兴趣吗?

  (马丽老师做简单的答复,特意强调学生的兴趣问题,分层完成,照顾学生的差异性。)

  2、丁建国老师补充发言,也谈预习作业的设计。

  刚才马老师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谈了一些自己的具体做法,预习的目的性、实效性都很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注重了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还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学生能一直这样练下去,对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我在*时的预习设计时也基本上是这样做的,但就马老师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这一点,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首先,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查阅资料,只有那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理解课文内容时有一定困难的文章,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历史题材的文章《将相和》《赤壁之战》,介绍名人或名人作品的文章《文天祥》《詹**》《卖火柴的小女孩》,科普文章《鲸》这样的文章查阅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在课前搜集到相关的资料,学生就会对事件的背景及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有像一些红色经典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可以在课前**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才会有一定的深度。当然,我们的学生地处农村,由于条件限制,查阅资料有很大的困难,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无法查阅的资料就要有老师来完成,如课文《詹**》,关于詹**的生*事迹学生知之甚少,我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整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五十字左右的小短文,在课堂上交流,看看谁介绍的资料最有价值。通过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学生搜集资料的难度,而且又发挥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我认为预习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利于学生完成,还要注意预习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预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读课文。划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完成。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这样几个问题。

  3)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可以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质疑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字词、 句、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

  4)查阅资料。(怎样查资料?)

  3、贾万太老师补充发言。

  马老师精巧、系统的作业纸设计,丁老师结合农村孩子搜集资料的方法介绍,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关于语文作业的预习,我补充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先请大家看我班学生的语文书(投影仪出示),每本书上都留下了学生预习课文的痕迹:

  1)读课文可以读给家长,请家长签字,以便落实。

  2)课文中所有出现的多音字可以让学生用〔〕标识出来。{怎样解决?}

  3)段落多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4)对于不懂的地方、不懂的问题,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只需在课文的相关词句旁边打问号就可以了,没必要课课都摘抄下来。以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大家对他预习作业提出置疑,贾老师说明这样设计的好处。)

  4、组长李红宁小结上述发言: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正是当前新课程**下的一个最**的话题,贾老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能考虑到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预习作业至关重要.)

  5、马爱萍老师发言:

  预习作业的确要有针对性,还应体现作业的系统性、层次性、启发性和自主选择性,要因生来设计作业,特别是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开放的。下面我以五年级第三单元为例,说说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展示学生作品)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难忘的岁月,有《七律长征》、《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紫桑葚》几课组成。在学完这个单元后,我设计了如下几项作业:

  1、摘抄本单元中新词、佳句、美段,从摘抄的词语中选择8个词语来造句。

  2、选择本单元8个词语,编写一个精彩的故事。

  3、阅读写英雄人物的故事,做读书笔记。

  4、选择本单元一篇课文,写读后感。

  5、选择本单元中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给他们写一封信。

  6、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请搜集他们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这六项作业中,我要求班内优秀生要完成4项,中等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3项来完成,而学困生则需要完成2项作业。作业布置好后,学生选择去完成。这些课外作业的设计,既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又让学生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去完成,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这些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研组长小结:马老师的课外拓展作业设计的确有特色,在我校的多次作业展览中,受到了好评。

  6、王存英老师发言。(出示视频资料,展示学生作品)

  刚才马爱萍老师主要从自主选择性作业方面谈了自己在指导学生在课外拓展中的做法,我觉得这样的课外拓展不但有层次性,而且调动了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觉得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伙伴和完成方式外,还应使课外作业成为学生自主设计、体验快乐的过程。有时,我们不妨让学生自主参与作业设计,让他们也当一回老师,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业,自定完成数量、完成时间、完成进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干什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一听这样的作业形式,兴趣一下高涨起来,纷纷为自己量身设计。他们设计的作业有:

  1、我想写一首赞美五壮士的诗;

  2、我想办一份颂英雄的小报;

  3、我想给幸存的英雄写一份信;

  4、我想看一看《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

  5、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6、我摘抄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作业设计的形式之多、质量之高,远远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业展览时,同学们踊跃推荐介绍、互相欣赏评点,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如:王聪同学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英雄颂》学生短短四句是诗不但包含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写得比较有韵味,他的特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再如,安佳乐同学在给葛振林叔叔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当**……”这是学生真情的流露,是写作欲望的驱使;马娟、王亚茹的小报办的也很有特色。像这样精彩纷呈、趣味十足的作业来自学生,他们的`*得到了尊重,因此,它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把作业完成得异常出色,并让他们期待着下一次作业,因为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7、王淑玲老师发言。

  王**和马老师分别从自主设计作业方面和自主选择设计作业方面谈了自己课外拓展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她们作业设计的共同点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特色性的课外拓展作业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给不同个性的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凸显学生的个性。

  通过近几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我认为除了以上两种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外,还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外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后设计**家乡变化的课外拓展作业,从村容村貌、娱乐设施、道路、交通工具、住房、家电、家具、衣着、饮食、人的精神面貌了解家乡的变化等。我要求学生通过访问,**等形式。此项课外拓展作业的设计符合了作业设计的发展功能,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强学生实践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这学期,我们低段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 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评课记录10篇(扩展10)

——小学数学听课的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的记录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过程,说明确点就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即教学意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小学数学听课的记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数学听课的记录-四 边 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 边 形

  四 条 直 的 边

  四 个角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