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故事(精选5篇)

数学家故事范文第1篇

1、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2、陈景润 (1933—1996)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3、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来源:文章屋网 )

数学家故事范文第2篇

杨乐,著名数学家,江苏南通人,1939年11月10日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由于在函数模分布论、辐角分布论、正规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获得华罗庚数学奖,

杨乐1956年起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66年毕业即从事数学研究工作,其问,1977年任副研究员,1979年任研究员,1982年任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87年起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先后当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常委,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先后担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基金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数学学报》主编,《Results in Mathematic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等职,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杨乐在复分析特别是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方面有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主要研究成果有:合作研究了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亏值与波莱尔方向间的联系,首次在这两个基本概念问建立了紧密和准确的关系;对亚纯函数及其导数的总亏量给予了精确估计,回答了区律欣(D·Drasin)提出的几个问题:引进了亏函数的概念。证明了下级为有究的亚纯函数的亏函数至多是可数的,并给亏量以适当的估计,该课题在80年代为国际上同行所重视:对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进了新的奇异方向,对奇异方向的分布给出了简单明了的充要条件(其中部分工作与他人合作);对全纯与亚纯函数的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正规定则,并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与英国一著名数学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内全纯与亚纯函数的正规族作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正规定则,并建立了正规族与不动点之间的联系;与英国一著名数学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内全纯函数的增长与取值问题,解决了著名数学家立特活德的一个猜想;证明了有穷下级为μ的整函数,若其级不低于μ的波莱尔方向数目为有究,则它和所有各级原函数的有究非零亏值数目总和不超过2μ;还将海曼基本不等式两个主项的系数大大降低,成为目前这个课题最好的结果,他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与张广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多年来,杨乐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和2本专著,编辑了5本论文集,其专著获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首届国家图书奖(1994年)。

1979年以来,杨乐先后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普渡大学、瑞典皇家科学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哈佛大学、圣母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应邀到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瑞典、芬兰等国的50多所大学和研究所作学术演讲。在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报告或邀请报告,

数学家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故事 数学思维 学习兴趣 循环小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7-03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我用一个故事导入新课,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特别好。

教学片断: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学生感到很意外、奇怪)老师讲故事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大家听出故事的门道来,可以帮助老师续讲故事后面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此时课堂已经沸腾了,学生议论纷纷)那下一句是什么,谁来讲?

生1(迫不及待地):山上有座庙。

师:下一句谁来接?

生2:庙里有个老和尚。

师:下一句呢?

生3: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生4:讲什么故事呢?

……

(师把故事内容通过投影出示在大屏幕上,并将重复的语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呈现出来)

生5:老师,这个故事永远也讲不完。

师:你讲得真好!我们数学中也有一些小数,像这个故事一样永远写不完,大家请看。(投影出示一组数:0.333…… 7.66…… 0.378378…… 1.13636……)同学们,我们给这样的小数取什么样的名字比较合适呢?

生(异口同声):循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循环小数的一些知识。

……

思考:

为什么这节课能够产生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呢?不是教学内容的浅显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也不是多媒体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核心问题应该是选择的故事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缝对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见,课前教师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再走进课堂是多么的重要。而故事是学生都喜欢的,课堂中巧妙地引入故事,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教学延伸时引入故事

数学课堂中,教学哪些内容时可以引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呢?我回忆一下,并在这些教学内容中也做过尝试,发现教学效果很好。如在学生学习简便计算时,我引入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巧算“1+2+3+4+……+99+100=?”的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巧算的欲望。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记忆圆周率,我引入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35岁时开始计算圆周率,比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早一千多年。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家建议把圆周率叫做‘祖率’。”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圆周率,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练习设计中引入故事

在数学练习课中,也可以把一些习题编成童话故事或者生活小故事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乐于参与练习,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把“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面积次之,长方形面积最小”这个知识点进行整合,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教学:“村长带着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来到一块肥沃的农田,说:‘我给你们每人一条62.8米长的竹篱笆去围地种菜,看谁收菜多。’懒羊羊不假思索地围了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喜羊羊围了一块正方形菜地;美羊羊想了想,围了一块圆形菜地。他们种了相同品种的菜,菜长得同样好,平均每平方米收获的菜一样多。村长对他们的收获进行评判:‘美羊羊收菜最多,懒羊羊收菜最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读故事、画图、计算,最后得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所有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郁,效果非常好。

数学家故事范文第4篇

幼儿 数学教学 故事化

陈鹤琴先生提出“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的方法很多,但是利用故事的教法,确是容易收效的。教法故事化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注意集中起来,快快活活地来做自己的工作。”数学是幼儿园课程中很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无疑成为一对矛盾,如何让这对矛盾相融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内容,故事所具有的形象性特点能否为数学知识的习得服务呢?

幼儿故事是为幼儿创作的具有完整情节的文学作品。它的叙事性和文学性与儿童的情感有极强的交流作用,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故事组织的完整性也适合儿童的年龄学习和心理,因此幼儿都喜欢故事。孩子们一方面从故事中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又能看到许多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有趣的新天地,增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可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看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的。孩子爱好的倾向,绝非偶然。在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教学故事化”,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故事化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激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一、故事情节的生动,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故事在儿童的心目中是新异的,不仅在于故事的人物身上,同时,故事情节的神奇,设置悬念,吸引着儿童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形象,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感知8、9的数量时,我编了个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森林里老虎大王要举行动物联欢会,他邀请全家老少都要来参加,但是老虎大王要请小动物们一个个排着队去参加,都来了些谁?”(老虎是“动物之王”平时在森林里一直很威猛,今天会有谁来参加这个动物联欢会呢?)边讲边出示图片:五只大象、六只狮子、七只狐狸、八只熊、九只猴子,他们家来了几个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感知数量8、9。教师以大老虎的口吻进行教学,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的学习,要由幼儿自己来做

1.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故事角色操作化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由幼儿自己来做,我会请幼儿自己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到故事中。如教幼儿学习分类计数,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小猫和小狗分食物,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计数也就能知道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小狗、小猫分食物。再如,教幼儿判断9以内数量的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苹果。在喂苹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判断出9以内数量的多少。

2.请幼儿扮演故事中某个角色,故事角色融入化

幼儿有自己丰富的天真思想,那是毫无疑问的。故事结构曲折、描述生动,实有引人入胜的功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幼儿导入无限推论的境界之中,致使幼儿获得很大的快乐。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故事,老师扮演故事中的鱼妈妈,自然就把自己想象成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扮演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故事扮演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

三、故事与幼儿的情感有交流作用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故事中所描述的对象,大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拟人”或“拟儿童”的方式最为普遍。因此,我常把数学教学内容编成拟人化的小故事,发生情感上的交流,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完成任务。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谁在前,谁在后时,我就以小熊家请客,排着整齐的队伍才能去他家为由,要求孩子们帮小动物排好队,孩子们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戴上小熊头饰,来到幼儿中间,以小熊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孩子们特别的高兴,排队也起劲了。

数学家故事范文第5篇

一、把握数学元素,精准制定目标

1.目标定位。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同时也规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一定要提取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经验,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比如,绘本《森林里的时钟》讲的是彼得兄弟分别负责拨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但由于弟弟工作的疏忽,导致时间混乱而闹出的一大堆麻烦事。针对这个数学绘本,首先我们明确其数学元素就是正确认识时间,然后梳理出学习认识时钟、树立正确的时间概念以及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等相关的数学概念来制定其教学目标。

2. 细化目标。如果说定位目标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那么细化目标就是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分解,让目标更加具体化。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预设的第一个目标是:“在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说出各种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就图形的范围来说太广,而故事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几何图形,因此我把第一个目标改为:“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二、把握绘本内容,合理设计环节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就运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来导入,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巩固和认识环节:“看看,螳螂青青都做了哪些形状的家具?猜猜他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环节:“帮螳螂青青变变这些形状家具”,等等。

2.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有时拘泥于绘本情节之中,可能会钻牛角尖,其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设计时不妨换个思路,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设计出的数学活动会更加有效。比如,绘本《金老爷买钟》故事内容主要为:“金老爷不停买钟挂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楼、二楼、三楼的时钟都不一样。”该绘本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幼儿发现和理解时间的流逝性。第一次我运用了以故事为主线的方法进行设计,但由于该绘本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对时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为此,我改用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环节:先让幼儿观察实物挂钟,然后讲述绘本故事后引发幼儿讨论,再选取绘本某些内容融入游戏棋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时间的流逝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创作幼儿绘本故事需要想象和夸张,但数学概念是严谨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避重就轻,对有争议的故事情节适当进行删减,确保让幼儿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比如,绘本《蜂蜜蛋糕树》中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与自然测量的方法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先选取了部分适宜的故事情节,然后提供多种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三、把握幼儿经验,选择适宜材料

1.来自于故事。即选择的材料与绘本故事大体相一致。比如,根据绘本故事《螳螂太太的新家》中的内容,我提供了多种几何图形,供幼儿进行操作;又如,根据绘本故事《小刺猬穿项链》中的内容,我提供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木珠供幼儿设计与制作项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