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精选5篇)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推荐阅读:国防教育党校教育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
1、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古往今来,世界上一些有的国家和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公民开展国防教育,认为任何一种忽视国防教育的设想都等于是一种自杀。
在我们中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教育家和军事家,同样都很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思想教育,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明耻教战”、“教戒为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就是其光辉国防思想的结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培养人民的国防观念,民族精神,更有其独到见解,他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而应看其国民的觉悟程度和精神状态如何。构筑和巩固全民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线,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治本措施。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也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有效地防御外敌入侵,其精神防御之重要,往往并不亚于物质防御。一个国家的精神防线巩固了,在平时,可以不为外部的风吹草动所惊忧,安安稳稳搞建设,并能在国际事务中挺起腰杆做人;在战时,则能凝聚民心,万众协力,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党政干部更要领先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意识。
2、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国防建设不能离开经济建设孤立地进行,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国防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基础,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寸步难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实力作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是不能持久的。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又是我国革命实践的结论。再从历史事实看,古今中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容互补,相互促进,并驾齐驱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不少的:成吉思汗大军的马,是经济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共用工具。资本主义兴起时欧洲人的船,是外贸和跨海作战的兼用武器。当代美国的国防经济,就具有军民兼容、相互促进的性质。
当前,发展经济是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我国的内政外交,都根据这一任务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国防建设无疑也必须适应这个转变,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教育,同样要适应这个转变,积极地促进经济建设。这就要改变“国防就是打仗”、“国防教育就是战备教育”的旧观念,要把国防教育转向既为正义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服务,又为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上来。这样一来,我国国防教育的路子就更宽了,与时代的需要也扣得更紧了,因而生命力也就更强了。
当然,国防教育要花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毋庸讳言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不看到这一点,不算国防教育的经济帐是不行的。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要办事,这是各级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只算经济帐,只看到国防教育要花人、财、物的一面,而不算政治帐,看不到国防教育的社会效益,看不到国防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众所周知,国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任何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变革,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都需要把人们振奋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形成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等等,就是我们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我们民族的优势,就是中华民族国防意识的精华。在我国进行全面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些精神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已经不需要了呢?事实上,改革和搞市场经济需要担更多的风险,度更多的难关。在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上述革命精神,更需要这些革命精神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发扬和光大上述革命精神,仍然是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和纪律保证。因此,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对于正民风、壮国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激发人们建设祖国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国防教育是培养合格党政干部人才必要环节。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而且一般来说,世界各国都重视把尖端的科学技术成果用于国防建设,把众多的优秀人才集中在国防建设岗位上。因此,在国防知识中,又往往凝结着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和海湾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反映出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因而,学习、掌握和运用国防知识,国防科技,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科技水平,增强国际竞争的实力。人所共知,在当今时代,一个没有国防知识的党政干部人才,或者说,一个党政干部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没有国防知识的成分,这是不完美的。一些国家竞选总统,为什么要有必须服过兵役这一条呢?多半是从人的知识结构上来考虑问题的。
通过对党政干部进行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坚定了他们的政治立场,增强了组织纪律性、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扩大了知识面,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国防教育对党和国家所需现代合格党政干部人才的培养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着力抓好“七要”,推动党校扎实开展国防教育
党校是党政干部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要使党政干部能够尽快在阵地里成长,在熔炉里冶炼,抓好国防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那么,当前党校的国防教育应该抓些什么?应解决好哪些问题呢?
1、思想认识要到位。以上分析了党校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认清了重大意义,所以在党校办班培训教学计划中国防教育的内容就不能可有可无。应该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教育培训的总体系。其理由有四点:一是总书记曾讲过,应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系。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党性锻炼,所以也应该把国防教育纳入到接受培训的党政干部的党性锻炼中;二是从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看,无非是国防思想教育和国防军事教育两个方面,但其核心还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党校的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把两者纳入一起进行并不矛盾;其三,从我们党校的实践看,这样做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办班学习培训效果,克服了党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性锻炼)和专题课教育几张皮的现象,同时,课时矛盾也容易统筹解决;四是从中央党校“四位一体”教学目标改革(即“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要求看,党政干部在党校学习培训期间,除了要接受理论学习外,还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而这三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加强国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另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内容确定为“三基本,五当代”(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中国国防和中国军事),可见国防教育是党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教育内容要明确。目前,地方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以党校在组织教育时随意性比较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搞好地方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就要首先优化和规范其教育内容。具体说,应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国防理论。重点是学习马列主义战争观、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通过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任务和要求等,牢固树立国“无防不立、无兵不安”的思想。二是军事知识。重点是学习军事高科技常识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不断增强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了解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不断增强支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责任感;深刻理解军事思想和人民战争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正义战争和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念。三是安全形势。重点是了解国际战略局势的发展走向,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认清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和统一祖国的历史重任,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四是国防法规。重点了解国家颁布的《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人民防空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兵员征集、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国防动员等工作。
3、教育形式要多样。内容需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党校在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根据我们邗江党校国防教育实践总结,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育:一是专题教学。在有关主体班次教学计划中,把国防教育的内容,以专题课的形式安排。比如:在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安排了“分析”专题等。二是把国防教育寓于集体活动中。比如可以聘请部队官兵做教官,开展军事化训练;可以组织学员到部队靶场实地射击打靶等等,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让学员体验了部队生活,增强国防意识。三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除了请武装部门、部队系统有关人员上课外,还请老红军、老战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员上课;“走出去”就是组织学员到国防教育基地接受更为直观的国防教育。四是把国防教育贯穿于函授教学中。党校函授学历教育是培训在职党政干部的重要渠道,在函授教学中要适当穿插国防教育的内容。在党校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保证教育效果,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4、有关部门要指导。国防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非党、政、军民齐抓共管不行,非加强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不行。党管武装是我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对国防教育的领导十分必要。就党校的国防教育而言,也同样需要其他部门(如武装部门、部队系统、“双拥”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党校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学校,但开展国防教育还显得不那么专业。需要专业的部门加强指导。
5、教育经费要保障。一些党校国防教育之所以搞不起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校的经费紧张,资金短缺,难以开支国防教育(含军训)所需的费用。要回避党校国防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回避不了的。目前不少党校国防军事教育经费没有专门的来源渠道。实际上,办班经费得到保障,国防教育开展得好些,办班经费紧张,国防教育开展得差些,甚至开展不了。鉴于这种情况,国防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共同研究党校国防教育的经费问题,以保障党校开展党政干部国防教育工作切实到位。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地方院校,国防人才,培养,研究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建设强大国防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职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把战争向信息化形态推进,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又一次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对各国国防建设提出新要求,根本在于国防人才的培养。我国在这次军事变革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国防人才的培养,因此军委提出了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范围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院校学科门类齐全、资源丰富,具有培养国防人才的优势。近年来地方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在培养国防人才方面探索出成功经验,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地方院校国防生招收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与军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地方院校已达117所,在校国防生近7万名,已有3万名毕业国防生补充到我军各条战线。[1]第二,报名参军入伍学生数逐年增加。据《南方日报》报道,从2001年2000余名大学生入伍,到2009年将有13万大学生进军营,年度总量扩大了近60倍,部队的每一个班排都将有大学生士兵。第三,地方院校国防教育工作得到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把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纳入到法制轨道,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地方院校依照法规,逐步开展起国防教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摸索,地方院校在培养国防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国防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提供了智力保证,加快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在总结地方院校培养国防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地方院校在对全体大学生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整体国防素质上还存在欠缺,突出表现在:
1.地方院校部分大学生国防价值观淡薄
为了解大学生国防知识掌握情况,我们随机对某专业的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能全部正确回答这些问题的学生仅占40.1%,说明地方院校虽然开展了国防教育,但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并不十分丰富。少数学生把学好知识和早日成才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而为之奋斗,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公民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薄弱,个人主义盛行。在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的社会和家庭教育背景下国防教育论文,学生缺乏对应有的公民责任意识的共鸣,因而不能认真地接受国防教育。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中, 31.6%的同学认为最值得尊重的职业是军人,占比例最大。但当询问“如果你有机会从军或国家需要,你是否愿意参军”时,只有18.7%的同学选择了很愿意,有35%的同学表示比较愿意,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占17.7%;当问及“是否考虑过毕业后到军队或军工行业去就业”时,考虑的占43.5%,没有考虑的占56.5%。从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大学生国防职业价值观淡薄,应该得到加强。[2]
2.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保障机制不健全
自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后,高校国防教育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从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到专业的国防知识教育,极大的提高了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国防素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管理机构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在武装部领导下成立了专门的国防教育教研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但有部分高校根本无健全的、专业的、职责明确的国防教育管理机构,造成国防教育流于形式,消减了国防教育效果,达不到为国防建设培养后备力量的目的。此外,许多高校认为地方院校毕业生不会有多的学生从事国防事业,因此没有必要在国防教育中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造成地方院校缺少军事理论课教师和国防教育经费。地方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也遇到一个尴尬的情况,由于多数高校缺乏国防教育相关的学科,很难引进高水平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引进少数军事理论课教师,由于缺乏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工作热情下降,影响教育效果。
3.国防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
目前多数地方院校国防教育形式为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军事训练集中于一段时间内进行,要完成规定的科目及政治教育,工作量偏大,而且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较大,军训人数多,军训内容大都约定俗成,运作方式凭着老感觉、老思维、老经验在进行,所以军事训练形式上难以突破,使得学生感到军事训练枯燥,盼望早日结束。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地方院校应肩负起历史使命,通过国防教育推进地方院校国防人才培养工作。依靠教育的特殊功能,达到改变大学生国防素质的目的,增强大学生为国防服务的意识,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开展,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国防人才核心期刊目录。
1.从国家安危高度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职业价值观
首先,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时,很少进行国防职业价值观的教育,造成大学生普遍产生国防行业地域偏僻、生活艰苦的偏见,致使地方院校大学生国防行业就业比例偏低。因此,应结合国防教育,大力开展国防职业价值观教育,逐步让大学生树立起投身国防、建设国防、现身国防的职业价值观念。其次,当代大学生是中国80后的一代,出生于和平时期,成长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期,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艰苦锻炼,更由于没有经历战争年代生与死的考验,造成危机感较弱,甚至缺乏。因次,有必要结合国防教育提升他们的忧患意识,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强化的关键时期,要结合国防教育,逐步扭转他们的自我意识、利益观念,树立起以爱国主义、奉献牺牲精神为核心的国防职业价值观念,为国家培养更多国防中坚力量做准备。第三,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对国家安全有关概念掌握不准确,对国家安全工作不了解,认识片面,有部分学生不清楚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应承担什么义务。又由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追求享乐,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奢靡之风日盛,使一些大学生居安不思危,社会责任感不强,警惕性不高,客观上起到削弱国防意识的作用。外国敌对势力很有可能抓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薄的弱点,进行思想渗透。因此,也有必要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的高度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教育论文,树立起正确的国防职业价值观,克服享受的思想。[3]第四,大学生受过专门的训练,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未来现代科学技术的拥有者。他们走出校门后,接受一定时期的实践磨练,定能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周围的的一批人,因此他们国防观念的强弱将能对全民国防带来影响。
2.建立职责明确的国防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
国外地方院校形成的从国家到高校自身完善教育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非军事院校的军事训练,属于国防后备力量动员体制的组成部分,由军方直接负责。在英国,国防部预备役局在全国数十所大学中设立了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分别负责所在地区几所大学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宣传工作。[4]
为保证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各高校要单独建立职责明确的武装部或国防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的学生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开展的管理工作。地方院校要落实国防教育教师编制,选配好国防教育课教师,搞好国防教育教师培训进修和职称评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年龄、职称、专业结构以及生师比较为合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以满足国防教育工作的需要。地方院校应主动与地方部队沟通联系,争取地方部队在军训教官的选拔、培训和派遣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地方教育和财政部门要搞好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经费预算,加大对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各地方院校要把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到学校教育经费中给予保障。[5]
3.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工作
发达国家组建专门的训练团队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地方院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除了开展以学生军训为主要形式的国防教育外,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相比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必须在国防教育的方式上下功夫。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还停留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上,完成这两项“规定动作”就认为完成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缺少“自选动作”。地方院校可以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成立国防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建立国防类社团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拓展教育形式。开展主题鲜明的国防教育活动,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可以增强教育效果。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单靠上几节教育课和听几次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广泛、深入,持久上下功夫;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到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到素质教育计划中去。
面对新世纪,拥有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大的财富。国防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国防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国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地方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并且投入到国防建设中来,真正地做到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马鹰,黄家富.国防生招生10年回顾:菁菁校园砥砺军中利剑[N]. 中国教育报,2023-11-11.
[2]眭国荣,黄丽侠.工科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1.
[3]师雷宏.中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6.
[4]张纪光.国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对我国普通高校的启示[J]. 安康学院学报,2008,1.
[5]林成郎.对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1.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防忧患意识;国防教育活动
孙子兵法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华民族还有古训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无数的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倘若没有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就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国防忧患意识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未来国防建设的主力军一大学生的国防忧患意识水平更是至关重要。国防教育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在高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
一、开展各类的国防教育讲座
要发挥好国防教育研究人员的作用,一方面要让他们及时研究大学生关注现实的国防热点,另一方面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讲座内容,发挥直接的感化和引导作用。一场好的国防讲座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防形势和热点,让学生热血沸腾,由衷的产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可以引导学生自觉的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激发学生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积极投身到国防建设中去。
二、充分利用国防教育场所,开展参观访问活动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越直观的教育就是越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越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因此我们要利用各类国防教育场所开展教育。
1、运用各类历史遗址、英雄纪念馆、烈士陵园和开展各种各样的参观活动。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这其中有坚强的华夏子孙抗击侵略、英勇献身的史迹遗址,有西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的历史遗址,有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证现场,如圆明园遗址、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地。这些直观的参观活动,既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又很好的增强了国防忧患意识。
2、组织学生去武器馆、军事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进行观摩。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国防历史上先辈们取得的辉煌业绩,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直观感受某些历史时期屈辱的国防历史和国防科技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国防忧患意识。
3、组织学生开展军营一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部队营房,参观最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和部队官兵座谈,通过军营浓郁的氛围感染大学生。
三、让大学生自发组织各类国防社团
高校要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各类国防社团,要利用国防社团进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同伴教育的许多时候要比自上而下开展的教育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同时情绪具有弥散性,通过周边同学的相互感染,可以更好的让大学生自觉主动的具有国防忧患意识。高校要能够给予国防社团以场地、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最好要能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引导要让各类国防教育社团在大学校园中茁壮成长。
四、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和戏剧作品进行教育
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都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同时效果又是非常显著和长远,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和戏剧作品等军事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忧患意识教育。建国后,我国产生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文化作品,有些作品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近年的一些军事文化作品也深受大学生喜爱,如《亮剑》当年风靡大学校园,主人公李云龙深入人心,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亮剑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再如《士兵突击》也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了热潮,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些学生社团自发给自己的社团成员放映,并组织多次的专题讨论,”许三多”成了许多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偶像。还有一些作品描述了国防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能够增加大学生对国防历史的直观感受,并能由古推今,如《甲午风云》、《走向共和》、《南京!南京!》等作品都是很好的代表。因此国家要让文化部门、文化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鼓励他们创作出大学生感兴趣的军事文化作品,国家也要能够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五、大力宣传表彰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不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英和骄傲。高校可以请在国防建设各条战线上做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报告,通过榜样的作用发挥感召作用。现阶段,可以邀请大学生入伍后又在部队建功立业的大学生士兵典型走进大学校园现身说法,可以缩短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共鸣。
国家在宣传表彰这些英雄人物的同时,要能给予英雄人物以物质上的优待和关心,不能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国家优待英雄人员,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效果,更能激发大学生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热情。
六、组织各类军事体育运动
军事体育运动包括军事射击、定向越野等。在高校中开展军事体育运动既可以强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忧患意识。就曾说过”年青人要强健其体魄,野蛮其精神”,国防体育活动就可以收到这种效果,既可以在校园里营造更浓的氛围,也能可以以此为中心扩大国防教育效果。笔者在高校就参加过校定向越野队组织的定向越野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利用大众媒体开展教育
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网络。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兵器知识和战史非常感兴趣,我们要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出版优秀的报刊,如《舰船知识》、《军事史林》等杂志,牢牢的抓住大学生的心。要借助广播、电视平台,开辟一些优秀的国防教育栏目,对国内外国防时事热点进行评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南军事论坛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无痕融合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渗透国防教育
在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小学生也应该与时俱进地了解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实践操作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应将一定的国防知识渗透其中,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教育包含的教育内容丰富,其涵盖的知识有领上完整、领上统一、政治、外交、抵御侵略等,教师应依据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将与之相关的国防知识渗透其中,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感。
如,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夕,教师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为学生设计一个或者一系列“献礼祖国母亲”的国防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国防知识宣传手册”、“国防知识宣教PPT",“国防知识竞大赛”等。在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什么时候确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我国新安全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国国旗的设计者是谁?”“国防建设必须服从经济战略目标的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坦克最先发明于哪个国家?”“百团大战发生在哪个地区”等国防知识,巧妙将国防知识的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并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图片渗透其中,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既有效学习信息技术,又掌握国防相关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国防意识。
2无痕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渗透国防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开展形式,其大大拓展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时间与空间,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丰富学生的情感与阅历。在综合实践课常,教师应充分利用木学科优势,积极对学生渗透国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感,从而推动学生成长为有责在感与爱国之情的有志少年,并愿意为保卫祖国、富强祖国努力学习。
如在每年的“建军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结合综合实践内容为学生组织与“国防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或创造一个做社会调查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可深入街道或社区中进行调查与采访,以了解人们所掌握的国防知识,并将自己所学习与了解到的国防知识传递给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在活动中感受国防的重要}NI: o为了让实践活动更有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国防知识,并巧妙结合调查问卷内容,制作调查问卷,然后让学生到街道、公园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分发问卷并推广国防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在国防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并可以在活动中增加国防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又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区举办“国防知识竞答赛”,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居民,而学生则会在组织活动中获得策划、调节、引导等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将综合实践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既能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又能提国学生对国防知识的了解,从而达到实践活动的增值,释放活动的魅力。
3无痕融合先进技术教育,有效渗透国防教育
当前,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先进技术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占领了竞争优势地位,谁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米来的接班人,从小就应该及时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为以后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培养自身浓厚的科研兴趣奠定基础。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应将国防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使得学生在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防知识水平。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要求落实实践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主要置身于静态的课堂讲授中,忽视了实践知识教育,造成了知识教育外在化、灌输化、强制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服从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或做作业、或考证、或开小差等,总体上缺乏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而理论知识归根于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教育与学生具体的、主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理论,并最终自觉发扬爱国主义,履行国防的义务。
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从理论出发最后落实到实践中去。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如果单从书面理论出发,其枯燥与复杂性会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较好的实现从理论到到实践的飞跃,消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强制化”、“外在化”等的缺陷。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观摩、体验、讲解中不断增加对国防的了解、在结合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我,找到课堂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契合点、个人与国防教育的结合点,深刻理解国防教育开展的意义,成为自觉推动国防教育全民化、社会化的一员。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国防教育基地具有历史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革命遗址、战地观光园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时,可以结合课堂中讲解地道、火炮、坦克、战例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其次,开展军民融合的一些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接触了解军人、军队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国防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国防离大家并不遥远,并借此机会提高大学生爱军、拥军、参军的自觉性,主动投身于国防建设。由于军训持续时间短且四年只有一次机会,因此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军队中参观体验,在与军人相处、训练中体会保卫国家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切实体验军营文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参照美国在这方面的成熟经验。美国自1910年起就建立起童子军和后备军官训练团制度,并以立法进行保障。军队官兵融入到学生的户外活动中,如野营、登山等,从小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国防教育。
(二)推进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环境文化四部分组成。对高等教育整体环境起着一定的作用。思想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除了每周一次的课程教育之外,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渗透国防观念。首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报刊等形式加强宣传,同时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时事热点论坛等社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以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定期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可以举办户外野营、定向越野、军旅夏令营等活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大学生一定的军事行动能力;也可以邀请政客、将军等进校园对时事热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融入感。其次,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有时候一部好电影、一部好的纪录片带给学生的影响比课堂听讲的作用还要大。
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探索
本文从实践哲学的本质要求出发,在反思总结现有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尝试打破军事理论课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提出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三个方面。试图将学生获得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统一起来,综合协调知情意的发展;辩证统一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和道德培育。具体到国防教育上,此种模式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社会之中,突破教育等同于学校的狭隘认识,拓宽教育的时空界限,突出教育的实践原则,把教育当作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方式,改变教育的非生活化、唯理主义倾向,使教育回归生活,学生回归教学主体,在学生生活中进行国防教育。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社会实践教学拘泥于形式,可有可无的状况,更好地发挥内外教育资源的综合作用,形成一个整体,要始终坚持以下实践:(1)将实践教学常态化。首先把社会实践课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实行考评机制,把社会实践的成绩记入到期末总评成绩,或者可以实行实践成绩一票否决制,即若无此项成绩,纵然理论考试成绩再高,依然记军事理论课不及格处理;还可以与校团委、学生处等组织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将此课程列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记有学分。其次保障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除设置教学经费之外,学校还应该保障经费专项使用,不得挪为他用。三是将实践教学活动日期落实到教学计划的同时,明确活动地点、内容等具体细节的安排。(2)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进行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当地资源或者附近省市的实践基地策划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各高校的军事教研室可以根据各自设计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地选择相应的基础平台实施实践性教学活动。总之,基于实践哲学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改变军事理论课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希望走出一条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的道路,真正树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