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5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趴在曹操耳边,叽叽喳喳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
有个燕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到老年,他才有机会返回出生地燕国。
他在经过晋国时,他的同伴哄骗他说:“这里就是燕国的都城。”燕人一听,立刻神情悲伤起来。走了一会儿,同伴指着路边的一座社庙说:“这就是你们乡里的社庙啊。”燕人听了,立刻长吁短叹,感慨万分。
走着走着,同伴指着一间屋舍说:“这就是你的先辈曾经居住的地方。”燕人听了,眼含热泪暗自哭泣。同伴又指着一处隆起的坟堆说:“这就是你先辈的墓地啊。”燕人一听,立刻跪地嚎啕大哭。
这时,同伴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我刚才都是骗你的,这里其实是晋国呢!”燕人一听,赶紧从地上站起来,觉得非常羞愧。
等到他们终于到了燕国,真正见到燕国的社庙,见到了先辈的墓地时,这个燕人的悲伤心情反倒变得很淡薄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当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悲痛过后,人的心理反应反而会越来越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
狙公失猴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5
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亡羊补牢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小寓言,但读了以后,我却明白了对自己的错误不能忽视。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以前有一个放羊的人,他家的羊圈破了,狼从那儿钻进去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快点把羊圈修好,主人却不以为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主人后悔了,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读了这则寓言,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犯了错误不能不以为然,要及时改正。有的错误,我们不去改正,认为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这些小错误出现在大问题上,那么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在森林里就会发生火灾,这会使我们国家遭到巨大的损失。学习上也是一样,在做练习的时候,如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到单元测试时,这样类似的题目就会白白丢很多分。所以我们练习时应该特别用心。读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学习工作中出了差错,应该设法尽快补救,否则你可能会终生后悔莫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6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几本寓言书。今天我在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
我最喜欢的寓言是《断箭》这个寓言,寓言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英勇的将军,他能征善战,总打胜仗。因为时间的流逝,他渐渐老了,觉得用不了几年,就上不了战场了。他很看重自己的儿子,但此时他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于是,将军就把家传的金藏神箭给了儿子,说:“这把箭只能在最危急的时候使用!”儿子只看箭囊就觉得很精美别致,心想:“这真是一把神奇的箭”。有了这把箭以后儿子每天都把它背在身上,打仗时,仿佛充满了力量。不久,配戴箭囊的他,在战场上,果然变得十分英勇,杀得敌人人仰马翻。不料,敌人突然增加了兵力,他被逼到了山崖上,他想:“这不就是最危急得关头吗?”于是他抽出箭来,他万万没想到那是一把断箭,此时敌人已经来了,他再换武器就来不及了,他就拿着那把断箭杀敌,最终冲出了包围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念和意志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同样,一个人只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什么艰险和难关都无法将他吓退。
我们学习也一样,心中有坚强的意志,认真努力,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7
宋国有个农夫,做事情性子很急。
有一年,庄稼种到地里后,农夫每天到田里去看。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才长出一点点嫩苗。
又过了半个月,禾苗仍旧只长高了一点儿。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等不及了,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
将所有禾苗拔高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
他的儿子听了,感到很纳闷,就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发现拔高的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违背了客观规律,即便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也必然会失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8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这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然后他把儿子们拿来的箭放在地上。
过了一会儿,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过来了。阿豺对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试试。”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国家就一定牢不可破。”
【说明】这则寓言说明了“单者易折,众者难摧”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9
羽毛未丰
羽毛未丰,指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里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守株待兔和屠龙之技的故事。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他的田里有个枯树桩,有一天,农夫在耕田的时候,有一只免子跑的时候撞到了那个树桩,把脖子折断,死了。农夫看到了非常高兴,白白得到了一只兔子,于是农夫从这以后放下了农具,一点都不想耕田,整天去树桩旁等兔子,但之后没有一个兔子撞到树桩,于是这个农夫就成了宋国人的笑柄。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事时不可以太贪心,一定要脚踏实地。
屠龙之技说的是古代有个人他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去学屠龙的技能,之后他跟着老师学了三年,终于学成出师。他告别了老师开始到各地去寻找龙,没想到世界上已经没有龙了。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非常奇妙,世界上竟然还有屠龙的技术,但是又没有龙,这个人浪费了时间但学到的东西又没有用,很可惜。
古代的寓言故事可真好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1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2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兄弟情义,要求兄弟姐妹要感情融洽,你敬我爱,互相帮助,家和才能万事兴。有的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谣《鸡鸣》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不讲兄弟情义的。
有一户富贵人家,家有五兄弟,其中有一人犯了法要去受刑,其余四个兄弟却不闻不问。为了不丧失自己既得的权利和富贵,他们竟互相攻击,丑态百出。于是《鸡鸣》作者借百姓之口讽刺这帮没心没肝的兄弟,全诗如下: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林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诗的意思是:桃树生长在露天的水井旁,李树又傍依在桃边生长。虫子来咬吃桃树的根。李树挺身而出,替代桃树忍受虫子啃咬,不惜生命而死去枯僵。树木尚会以身相代,而人类却将兄弟情义相互忘掉。诗人热情赞扬桃李共患难的美德,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讲兄弟情义的人。
后来,人们由此而概括出“李代桃僵”,以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词义转变,现用来比喻以此代替彼或代替人受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3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
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4
一日朝毕,皇帝给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测试题:谁能用最多三个字来告诉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大臣伯博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样,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这‘四指’就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
伯博道:“眼见为实,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听为虚,耳朵听来的东西多半是假,常常是无稽之谈。”
皇帝赞叹:“不错,人人都长了一双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别真伪。可是,这与你说的‘四指’有什么关系呢?”
伯博笑道:“陛下,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离。”
用眼睛还是用耳朵,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法;“四指”距离虽短,却是庸人与智者的分野。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5
来吧!让我带领你们去这本书的世界里参观一下吧!
其中有一则寓言是我国古代最著名《庖丁解牛》。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庖丁,因为他坚持不懈练习,最终从陌生到了熟悉到了然于心。另外,我还懂得了一件事做了许多遍之后就会变得无比的熟练。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楚庄王的宽容》啦!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楚庄王,他对别人很宽容,还很善良。通过这次的故事,我懂得了有时候,对他人的宽容正是对自己的宽容。
我其次最喜欢的就是《空中楼阁》。那里有既愚蠢又不爱学习的主人家,竟然让泥瓦匠不盖第一层第二层楼,直接要盖第三层楼,真是愚不可及呀!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我们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将事情做好。想要一步登天,那只是空想。
来吧!快来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既丰富又多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