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精选5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系统

当前的制造业生产由于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的管理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交货期越来越短、紧急订单越来越多;频繁的设计变更和订单变更;传统手工记录方式,难以满足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应用的要求;物流管理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如物料和产品的追溯,批次控制等;对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追溯要求越来越高等等。

企业单纯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如何将管理延伸到作业现场,提升企业的质量、成本、交货能力,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的在制造企业的建设,希望通过MES项目建立一个准确、全面、及时的制造现场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制造、物流、质量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项目的建设,建立具有实时型企业特质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改善生产绩效、质量水平。在制造、质量、物流现场,结合自动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制造物流质量的精细化、透明化、自动化、实时化、数据化、一体化管理。

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项目将业务计划层与现场作业层能够实现紧密的无缝集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建立一个全面的、集成的、稳定的制造物流质量的控制体系。最终将成品、零部件,建立从供应商送货、检验、入库、生产供料、生产过程控制、在线检验、产品入库、发运、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不仅能达到顺向的、实时的生产跟踪、物流跟踪、品质控制,还能通过售后服务等后续环节的信息反馈,达到往前向环节的逆向追溯,实现产线、工位、人员、品质、供货、产品开发、顾客服务等多方位的监控、分析、改进等。

二、系统建模和分析

1、制造现场业务分析

根据对制造业现场的业务流程分析,制造业驱动的源头由客户发出销售定单为开始,企业的销售部门接收到客户的定单,安排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进行原材料库存、工厂生产加工、物流的收货和发货,最终实现产品的装运和发货、从而完成客户的定单,形成一个信息闭环(见图3-1)。

2、系统的建设框架

实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共同支持,既有方便操作的人机界面,又有丰富的统计分析,系统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先进的信息系统又是采用分布式的思路,实现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分离。针对深圳制造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遵循求实可行的方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最终确定信息系统框架结构。实施了信息系统后的制造企业,形成了产品的物流、生产制造、质量、客户、供应商的一体化的数据流追溯(见图3-2)。

图3-1 制造业信息业务流图 图3-2企业产品信息追溯链

3、系统运行平台和环境

采用先进稳定及成熟的系统技术,增强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系统的建设思想体现超前性原则,使信息系统的发展能够与国际IT理念的发展同步增长,并能够顺利、平稳地向更新的技术过渡。采用可管理性原则,对网络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够在不改变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修改,在保证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保护计算机设备及应用系统的投资。

三、信息系统部署

整个信息系统项目部署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和准备。通过项目宪章,建立项目保障的主要规则:沟通规则,问题管理规则,范围变更管理程序,项目监控程序,测试程序,风险管理程序和阶段终止程序;以及通过项目日程,确定实施所需要的所有活动的时间期限,遵从共同的期限。

第二阶段:系统设计。蓝图包含符合/差距分析、概念设计、流程定义文件和接口设计,为系统的程序确定所有配置文件以满足业务需求。

第三阶段:系统实现。按照蓝图阶段的文件化并已经签署的需求,开发应用系统 ;系统测试,自始至终进行系统验证。

第四阶段:系统实施准备。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安装与调试。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应用软件和支撑软件;硬件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硬件设备。当数据转换到测试服务器,进行上线演习。

第五阶段:系统上线。根据岗位和工作站点划分,进行操作规程设计,并制定出SOP(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定培训计划,要求用户人员定岗,分岗培训。

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管理更加直接

信息化本身的过程就可以使信息从传递到决策的过程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信息化使得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决策层与基层之间连接更为紧密。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当今这个时代,现代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家上网购物,传统的零售业离不开供、销、存等各个环节,而当今的消费时代,可将这一切环节都应用于网络,它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风险,也使得各个环节更加畅通无阻,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让顾客能从多个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商家实现他们的销售行为。

1.3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利于它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行情,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相应的举措,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收集竞争对手信息、行业信息、产品信息,这些都是有利于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获胜的重要资源。每个企业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信息化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它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

2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2.1 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它能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

2.2 信息化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

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程序,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很容易会被市场竞争淘汰。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我们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企业的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是促使管理制度形成的必要保证。

2.3 推进企业信息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推进企业信息化可使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有利地位,根据市场形势,企业可以完成产品的个性化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融入全球的经济格局;围绕互联网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可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在资金流、物流上可以实现实时监控与决策,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能耗和库存积压,还能提高资金周转次数和使用效率;以信息技术与设备为依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在能源上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

2.4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息化能更有效地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国民经济信息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领域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将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实现。

3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

3.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3.4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要先行一步,我们要把基础信息建设摆在首位。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必须与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步进行。

4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 选准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而上、由里而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4.2 员工培训应在信息化实施前

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具体的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以便于未来的计算机理论学习;第二,员工还要有一定的应用基础,不能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跟得上企业的进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将员工培训放在信息化实现。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应互相推进

成熟的软件代表着一种先进或标准流程,必然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业务流程重组问题。是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是先实施信息化,一直是困扰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难点问题。建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先进行局部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局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循序渐进地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即企业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对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把引入的软硬件看作是“死”的东西,而是作为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4.4 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软件的选择不只是选择产品,更重要的是选择未来长久的合作伙伴。软件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选择商誉卓著、经营绩效良好、经验丰富的公司。②选择的产品既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成长的需求,又满足未来多样化的需求,质量要稳定,维护要容易。③选择的公司拥有完整的售后服务机制,可提供满足自己需求的服务。④选择的公司拥有广大的满意客户群,最好有其同行案例客户。⑤尽量选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线的方案。⑥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一致的,选择成本较低廉的解决方案。

5 企业信息化成功之路

5.1 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信息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所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可概括为:外逼、内需、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外逼内需都客观地要求企业重塑自己的神经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支撑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5.2 冷静面对企业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企业领导受外逼、内需所迫,心急求成,全力支持信息化。领导为信息化批了钱,给了人,信息部门喜出望外,粗粗调研,匆忙规划,急速上马,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系统、外部网站等等,硬软件一同采购开发,想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信息化水平是常见问题之一。面对众多的ERP厂商,多数管理咨询商与ERP厂商明分暗绑,前咨后卖。对企业提出的模糊需求一概应允,先签单后对付。企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生搬硬套。把自己本来既能走又能跑的脚硬塞在那好看不好穿的鞋子里是常见问题之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本身在信息化方面失败过,今天又看到别的企业失败的残局,就缩手缩脚,错失良机是问题之三。

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本文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途径:需要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企业管理规范;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实际出发。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一、引言

我国的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逐渐诞生的,其诞生既有历史的必然性,又是国家发展方向、方针政策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企业主要通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品或服务换取收入。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同时,企业又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各种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企业的组织管理工作,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相关企业工作过程和业务过程数字化。然后,通过各种信息系统以及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将应该提供的数据分别提供给投资人、客户、员工及社会公众,以方便各个角色的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利于各阶层人员能够开展各类管理活动,及时进行决策。最终能够达到企业的各类资源有效、合理利用,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处于不败之地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

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息息相关,都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和国家信息化方面:

1、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能够通过信息化提高企业办事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达到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还能够加速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能够通过各种辅助软件及工具的运用,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的目的,进而帮助企业决策层及时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最终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其重要性的体现方式:信息化能够将各类数据达到海量存储,通过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的激励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数据;通过设定触发条件达到自动提醒,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完成一定任务;能够通过信息化轻松实现复杂的数据运算,帮助企业快速及时进行相关分析,达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信息化能够达到快速及时沟通,并且信息准确,使得通讯费用大幅下降;信息化可以说是大脑的延伸,能够帮助企业决策层准确判断,但不能帮助企业进行执行,难以替代人的手和脚。

2、对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又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才促成国家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能够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一步促成国家信息化传输速度的提高,促进国家统计、宏观调控的有效决策,同时提高了国家信息化的速度及其准确性。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途径

1、需要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信息化说到底还是需要靠企业的广大职工去完成的,实践证明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复合型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并且,随着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当前的很多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素质逐渐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当前企业内的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更加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因为当前的信息化使用最为密切和广泛的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因此,我们应该在企业内培养一支过硬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接受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不断进行完善、改进和运行维护企业信息化,保证企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达到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原有员工的培训工作,让原有员工逐步接受和认同企业信息化的制度和理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另外还要让员工学会应用计算机技术,为信息化的应用和推广奠定基础。另外一方面,注重新人才的引进工作,是确保信息化队伍是一支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的队伍。

2、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企业管理规范

做好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企业管理规范,制度化、标准化。这样信息化实施成功会有保证,企业要建设好信息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企业信息化制度的建设。这个制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业务的具体内容,制定符合实际的,结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对相关信息化队伍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对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的传输以及利用等专门制定相应制度,并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制度。同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比如说我们企业在统计销售业绩的时候,应规定以万元为单位;在采购建设工程中所用到的钢材时应以吨为单位等。这些标准应该与国家统计部门、相关行业及同企业的统计标准尽量保持一致,这样能够达到信息化数据的快速识别,有利于相关从业人员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

3、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

企业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依赖性很高,然而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作为企业的信息化来说,我们不能盲目求新、求高。应尽量应用现有成熟技术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因为,只有使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才能够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还能够达到见效快,维护更新有保障。许多技术国产化水平已很高,适合国情,价格又相对便宜,效果更好。

4、信息化建设应从企业实际出发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具体的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与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信息化内容和模式也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要干什么,先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哪些人去干,怎样去干等。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也不是投资越多越好,关键看它是否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是现实问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对信息资源尤其是外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不可能完全依赖自己。寻求外部支持不仅必要,而且往往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随着信息化企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投运的信息系统逐年递增,运维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信息化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网络和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在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投入应用后逐年增加其维护的人力物力,以支撑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运转。信息网络和系统运维管理工作虽然依赖于各系统的运维平台,但是就其中的信息和数据管理需要耗费工作人员一定精力,且各系统相互独立,运维数据比较分散,给本已繁重的运维管理任务增加了新的难题。本文就信息化运维管理进行探讨,分析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就其现状提出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 运维管理 企业

随着信息化企业各信息网络和系统的建立、应用,对企业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各企业对信息通信运维管理日益重视,促进了其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运维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在企业发展中,信息化运维管理也日益凸显出信息管理的优势和特点,信息化运维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但是,当前企业在信息化运维管理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 信息化运维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致力于自身内部信息的运维和管理,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信息化运维管理也逐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急需进行解决。根据相关的调查,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高效化,还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有效且及时的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中涉及到的机密信息也能得到有效保护,而这一点也能为企业的经营与生产或服务的独创性提供保障,最终有利于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信息化运维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信息化运维管理的现状分析

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目前正逐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企业运营中的文件审批、文件中的内容信息以及资料等等能够在电子计算机设备中呈现,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企业办公的时间,其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总而言之,企业通过信息化运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办公和企业运营操作的效率。但是,就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则有以下几点:

2.1 系统独立,数据分散,缺少统一的运维平台

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各部门建立信息系统也不同,各系统间运维相对独立,同时企业的数据信息也就显得分散。而由于缺少统一的运维平台,企业各系统的运维数据分析汇总存在问题。

2.2 账号权限管理缺少线上审批系统

在企业内部,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账号权限,但是在账号权限管理工作当中,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纸质审批,还缺少完善的线上审批系统,当人员岗位出现调整时,账号权限的变动信息管理缺少高效的信息化手段,难以形成完善的用户账号权限台账信息,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导致管理混乱的现象。

2.3 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缺少对运维功能的考虑

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关注于系统业务需求的实现和业务数据的获取,由于缺少运维单位的提前参与,缺少对信息系统的运维功能的考虑和重视,导致后续因运维功能不完善,不能有效支撑系统的稳定运行。

3 提高信息化运维管理水平的策略

为提升企业内部信息化运维管理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效率,本文有以下几点策略:

3.1 逐步实现信息化运维管理的统一平台

信息化运维管理涉及到众多信息系统及运维数据,为此企业可以逐步推动信息化运维管理的统一平台。就此,有以下两点具体标准化措施:

(1)加强对各系统之间信息、数据以及资料方面的汇总和整编,制定与企业数据、资料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整编和汇总的数据统一录入,形成统一的分析数据。

(2)就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化,可以充分运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ITIL管理流程,依据自身特点总结出与自身相符的规范的管理流程,从而提高各系统运维水平。

3.2 建设账号权限线上审批系统

建设账号权限管理线上审批系统,实现账号权限的线上审批和台账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众多信息系统账号权限的实时动态变更,便于账号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快速查询。同时可借鉴ITIL流程性管理和服务的特点,根据ITIL的流程管理也可以进一步实现账号权限管理,使企业信息系统有序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运维功能

为保障企业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在信息化系统构建当中应当加入对信息运维功能的考虑。就加强信息系统运维功能而言,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在项目信息建设当中让运维单位提前参与进来,合理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对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处理;

(2)在企业信息系统中设置信息发生风险的处理应急反应(运维)机制,一旦出现风险,系统可以自动进行信息的运维,使得企业信息系统进入安全模式,相关人员则可以让信息运维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息化运维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也极为必要。并且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扩大,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也就面临着极大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以上三点策略,希望能为广大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现萍,李琨.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23(22):206-207.

[2]蒋一翔,徐培富,徐琦,黎勇,王文娟,张.基于ITIL的烟草企业信息化运维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3(07):40-42.

[3]张勇.关于信息化运维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23年度优秀论文汇编[C],2023:5.

[4]沈海燕,贺晓玲,朱建生.铁路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J].中国铁路,2023(10):25-28.

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是综合分析企业的业务需求:首先要对企业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方可以对云战略进行良好部署;因此,IT服务商需要对企业业务部门的需求充分把握,针对业务中存在以及潜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获得企业相关高层领导的支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够简单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将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科学建设,然后结合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对企业信息化架构进行合理设计,综合考虑本企业的IT环境,明确自己是否需要利用云计算,需要利用云计算的哪些业务,对云的构建模式进行分析和选择,可以是私有云,也可以是混合云,或者是公共云。总之,在分析企业信息化系统需求时,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比如经营规模、发展战略以及组织架构等,在做系统开发书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表述,有完善的内容,涵盖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来选择最为合适的项目实施方案。

二是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依据企业需求,来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云计算技术,更好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平台的应用产品,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对企业软件产品设计以及开发成本进行适当降低,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分项目进行详细分解,对云技术进行合理选择。

三是对云部署进行完善:要想将云部署全面实施下去,就需要结合确定下来的实施方案来合理部署相关的计算资源,比如硬件、软件等等,将全面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对服务系统进行构建和完善。其次,在云部署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那么就需要设置科学的衡量指标,一般依靠的是成本以及客户满意度。然后,对人员计划进行合理制定,对于私有云来讲,需要由相关的云专家来进行构建和管理,对于云交付需要的东西由相关的云服务商客户精力来提供,IT厂商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有着十分重大的任务,需要培训企业人员,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同时,还需要保证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都是科学和符合要求的,比如商务信息、管理咨询等,对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环境进行净化和完善。

四是完善云计算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连续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提供的都是可用的服务,并且还需要对云计算进行深入的挖掘,以便将更多的新价值提供给企业,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和漏洞,来对云计算平台中的服务产品进行完善。接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反馈意见和企业发展中更多的需求,来制定专门的方案进行解决和改善。

2、结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