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帮扶工作要点(精选5篇)

定点帮扶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今天,我们召开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和定点帮扶工作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推动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年以来,省直各定点帮扶单位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构建和谐、促进民族团结、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狠抓落实,通过帮思想、帮管理、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帮技术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手段和内容,使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省直各帮扶单位共派出蹲点挂职干部977名,落实帮扶资金3018.65万元(含物资折价),帮助引进项目274个,引进资金1.55亿元,在全省39个县、110个乡镇、220多个贫困村中,实施了物资捐赠、小学援建、校舍修缮、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建设、暖棚建设和种养业扶持、实用技术培训、贫困生资助等项目。共修缮校舍38所,资助贫困生2023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81期,培训农牧民3.38万人(次),帮助劳务输出5900人。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贫困村人均收入从年的795元,提高到年的1055元,有46.7万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省直各帮扶单位把定点帮扶与宣讲中央、省委1号文件活动相结合,抽调人员认真宣讲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年以来,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共抽调宣讲干部5530名,在宣讲1号文件活动中为贫困农牧民办实事7000多件。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定点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单位把定点帮扶视作兼职工作,有的甚至认为是单位的负担;有的单位把定点帮扶简单地理解为捐款捐物,只是过年过节慰问一下。二是制度不落实。有的帮扶单位调查研究不够,帮扶方案的确定缺乏针对性;有的帮扶单位考虑自身困难多,工作落实不力。三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组织同帮扶单位衔接沟通不够,只把希望寄托在资金的投入上,组织发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的主动性不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进入新世纪后的七年,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最大、贫困农牧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扶贫开发解决了110.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全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构建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牧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扶贫开发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任务极其艰巨。

我省是全国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贫困是我省最大的省情,与贫困做斗争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最艰巨、最紧迫的任务。全省尚有86.6万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占农牧民总数的24.8%,全省常年返贫率在13%,比例仍然过高。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合力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为消除贫困做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党政机关定点帮扶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对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政机关单位参与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执政为民,不仅要落实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也要落实到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上。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首先要关心贫困群众的疾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方面大力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年,为集中力量在上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国家实施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本世纪初,又组织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定点扶贫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开展工作的安排意见》,要求帮扶单位定点联系到县,扶贫到村到户,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积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机关单位定点帮扶的县、乡、村,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地区。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稳定脱贫,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参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影响和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机关单位多数承担着指导或带动全行业发展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行业发展的重任。贫困地区也是机关单位了解掌握情况、分析研究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的试验地,加强与贫困地区的联系,有利于机关单位直接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工作开展。社会扶贫能否取得重大突破,能否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关键要看各级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党政机关单位的表率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政机关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引领、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历史重任。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关系,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层次的和谐。贫困现象的存在,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贫困产生的心理失衡,会导致少数群众与社会的不和谐;贫困心理引发的社会行为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贫困现象的长期存在,会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破坏。定点帮扶是社会力量关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开发,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手段。

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实践证明,机关单位干部定点挂职扶贫,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基本国情、省情,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可以近距离体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从群众中吸取思想营养,锻炼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关干部只有到基层去实践,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发挥其能力水平。尤其是年轻干部,在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定点挂职扶贫不仅为我省党政机关干部施展才智、锻炼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

二、切实加强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救济式”、“输血式”、“造血式”扶贫相结合,围绕“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结合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通过资金投入、项目引进、人才支持、技术导入、信息提供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尽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党政机关单位参与定点帮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项工作任务,应当纳入业务范围,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从实现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定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保持经常的沟通渠道,主动了解定点帮扶地区的情况,积极献计献策,帮助解决扶贫开发中的实际问题。要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

(三)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健全机制,使定点帮扶工作与单位荣誉和个人进步联系起来,以此来促进工作落实。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和省扶贫办,已决定将省直帮扶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成效纳入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文明单位的推荐评选条件;对基层挂职扶贫满一年,经派出单位和挂职单位双方认定后,可以算作基层工作经历,挂职期间的表现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对表现优异、工作突出的挂职干部可以优先提拔。这些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对推动定点帮扶工作来讲很有必要。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省直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进行检查,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表现差的单位进行通报。省扶贫办每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帮扶单位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效。

(四)落实定点帮扶制度。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证,只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定点帮扶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是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帮扶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抽出一定时间到定点乡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掌握情况,帮助帮扶村查找贫困根源,理清发展思路,研究脱贫对策,并依据帮扶县扶贫开发规划,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和帮扶计划。二是落实挂职扶贫制度。把定点帮扶工作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和工作指导,关心、爱护和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教育挂职干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严格自律,扎实工作,认真履行挂职扶贫干部的各项职责。三是落实帮扶资金整合使用制度。帮扶资金使用坚持“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和载体,整合各方面资金,在帮扶村实施综合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帮扶单位要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论证审批、公示公告、招投标、竣工验收、绩效考核和后续管理等制度。

三、想方设法解决贫困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

贫困地区需要资金、需要技术、需要理念、需要人才,归根到底就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党政机关单位参与扶贫开发,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贫困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

一是在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上下功夫。我们有的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帮扶单位要与当地政府联合起来一起扶志,也就是扶贫先扶志。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富裕要靠勤奋来创造,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新型农民去建设。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帮扶单位要多宣传勤劳致富的典型,多宣传科技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农牧民的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拓宽致富门路,坚定艰苦奋斗改善生活的信心。

二是紧紧围绕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在帮扶上下功夫。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异地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布局,是源于实践、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经验总结,是实现贫困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因此,定点帮扶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在提高扶贫效益上取得突破。各定点帮扶县政府和扶贫部门一定要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围绕年度扶贫重点开展帮扶工作,将帮扶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基层扶贫部门要主动与帮扶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积极汇报工作,衔接项目,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三是在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省直机关定点帮扶工作要定点联系到村,扶持到户,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持。要围绕整村推进重点工作,突出六个方面的建设,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新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根据帮扶村实际,在考虑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群众技能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坚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按照因地、因村、因户制宜的原则,帮助贫困群众合理确定到户项目。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培训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致富信息服务和技能技术培训,使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提高素质技能,加快帮扶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要引导贫困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搞好配套服务,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牧民收入。要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工作,立足不同生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比较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型农牧民。

定点帮扶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读党的扶贫政策,落实扶贫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努力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贵池区实验小学“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一、帮扶目标

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帮助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人均纯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帮扶任务

(一)单位包村。贵池区实验小学包村帮扶对象为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主要任务:

1.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帮助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2.帮助莲台村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促进莲台村整体脱贫。

3.帮助莲台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干部包户。确定副校级以上干部为帮扶责任人,主要任务:

1.实小副校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具体帮扶对象由莲台村统一安排。

2.实小帮扶责任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

3.帮扶责任人根据工作安排每月走访贫困户,帮助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4.帮扶责任人开展送温暖活动,撰写帮扶工作总结。

5.协助村干部完善档案建设及数据更新,做好工作总结。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召开专题布置会。学习传达有关帮扶开发文件精神,研究部署任务,启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

2.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听取莲台村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情况的介绍,共商帮扶措施和办法。

3.成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

(二)对接谋划阶段

4.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扶贫开发工作有关情况和莲台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组织学习强农惠农富农有关政策法规,全面掌握“双包”定点帮扶工作目的、任务、方法和有关要求等。

5.确定包户帮扶责任人。组织包户干部协助村干部做好贫困户的调查和核实工作。在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干部的指导和协助下,填写《池州市贵池区“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工作手册》。

6.制定帮扶计划。

(三)组织实施阶段

7.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入户走访、专题讨座等形式,宣传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帮助解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与农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结合莲台村有一定基础的种植业,积极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强村民增收致富能力。

8.帮助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帮助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积极引导村级党组织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动作用。

四、保障机制

1.领导责任机制。校主要负责同志为定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月赴帮扶村开展调研指导。

2.定期报告制度。汇报帮扶工作情况,研究措施办法,部署工作任务,总结推广经验,每半年梳理总结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3.建立联络员和台账制度。实验小学和莲台村各安排一名工作联络员,负责工作联系、协调和有关材料报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收集整理工作资料,专门建立帮扶工作档案。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培养锻炼干部、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定点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

2.合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及实验小学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定点帮扶及“双包”工作主要责任,相互配合,群策群力,整体推进,形成“一盘棋”格局,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定点帮扶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通知》指出,2023年,国家部署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达到310个,军队和武警部队与全国63个县、547个乡镇、2856个贫困村结对,首次实现定点扶贫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

近年来,定点扶贫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因机构改革和央企重组,参与定点扶贫的单位由310个减少到300个;还有22个单位尚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一些单位帮扶任务畸轻畸重,不利于下一步开展工作考核;一些单位提出要求调整定点扶贫县。今年6月18日,在贵州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指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要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各部门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通知》强调,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充分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细化强化定点扶贫工作,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脱贫,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各牵头组织部门,按照“同一类单位定点扶贫任务相对均衡、分类考核”的总体原则,对定点扶贫结对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新增22个单位参加定点扶贫;部分单位参加地方组织的扶贫工作,调出帮扶单位序列。调整后,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共320个,帮扶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军队和武警部队继续推进与贫困县、乡镇、村的定点帮扶工作。

《通知》明确了新的定点扶贫结对关系,并就进一步作好定点扶贫工作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单位领导同志每年应至少到定点扶贫县开展一次扶贫调研,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定点扶贫工作与党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发动本部门、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中来,多方筹措帮扶资源,为定点扶贫县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选派干部挂职扶贫。把培养锻炼干部与定点扶贫工作有机结合,选派优秀干部赴定点扶贫县挂职,可担任县委或县政府副职,分管或协助分管扶贫工作,不占领导班子职数,定期轮换,轮换时间一般为1-3年。要按照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23〕24号文件规定,每个单位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定点扶贫县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要把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落实相关待遇政策,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拓宽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扶贫方式,抓好中央各项扶贫政策落地。发挥自身特点和部门优势,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子。采取培训、转移就业等多种形式,增强当地干部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认真落实帮扶时限与责任要求。帮扶时间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3-2023年)》实施期限一致。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县,各单位要继续帮扶,结对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帮扶期间撤销的单位,由其上级单位承担原定点扶贫任务,合并或重组的,由合并或重组后的单位承担原定点扶贫任务。

五、健全牵头联系机制。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统战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总政治部分别牵头联系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高校、金融机构、中央企业、和武警部队的定点扶贫工作。中央组织部牵头联系各单位选派挂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工作。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定点扶贫的综合协调工作。各牵头组织部门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开展工作考核,统计汇总有关情况,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定点帮扶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主要成效

五年来,在定点扶贫工作组的指导支持帮扶下,全市重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是村级规划项目完成良好,全市107个重点村2006年规划项目588个,到2023年底已累计完工项目830个,占“十一五”期间规划项目的141.2%。

二是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一类村级班子由2006年的14个增加到2023年的62个,其中获“红旗村党支部”称号的占到30个,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19处,投入资金总计9379.11万元。

三是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107个重点村贫困人口从2006年的16891人下降到2023年的8143人,低收入人口从2006年的30595人下降到2023年的16271人,重点村年人平纯收入从2006年的786元增加到2023年的2800元。

四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修建公路498公里,修建桥梁93处1802米,解决了近10万人的行路难;修堤坝、水渠、水圳共71890米,除险加固小水库21座,新建排灌站4座,修建饮水工程194处,铺设饮水管道126458米,60个村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65408人饮水困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2.5万亩,修建小水电站2座2000千瓦,架设输变电线路31700米,解决无电自然村315个,农户4883户,通电、通路、通邮和通电话的村都达到100%。

五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五年来在重点村改造小学危房38所35608m2,新建村级卫生所16个,新建农民科技文化活动楼45栋26800m2,架设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线路21000米,建移动电话基站9个,重点村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辍学率下降到0.34%,缺医少药状况有所缓解,100%的村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群众的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定点扶贫开发工作制度化

面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订“十项”工作措施,推进了定点扶贫制度化。一是建立领导挂村制度。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安排40位副地级以上领导干部、18名县(区)级主要领导直接挂到重点村,四年不变,负责指导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定点扶贫工作组工作。二是建立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制度。在安排市、县领导挂村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从市、县机关272个单位抽调人员组成58个定点扶贫工作组(市里工作组由副处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县里工作组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和40个扶贫指导组。加上中央、省直9个帮扶工作组,我市107个重点村都有工作组指导帮扶。三是建立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奖励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萍办字[2007156号)文件的要求,我市每年对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文进行通报,还每两年表彰一批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每期表彰一批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强化各扶贫工作组对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视,加大下阶段定点扶贫工作的力度。四是建立联系沟通制度。2006年以来,市政府组织中央、省直机关驻萍定点工作组座谈会3次。认真听取工作组的建议和意见,总结交流扶贫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以利今后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市为了充分发挥各工作的部门优势和重要作用,每季度都与各工作组进行一次联系沟通,互通情况,争取他们对各贫困村的更大支持和帮助。五是建立扶贫档案制。每个定点扶贫工作组都建立一份扶贫工作档案,记录定点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历程,通过工作成绩看变化,提升定点扶贫工作质量。六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每个工作组每年结对帮扶不少10户贫困户,每户帮扶资金不少400元,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支持。七是建立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制度。要求每个工作组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建设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八是建立干部培训制度。从2006年至今,共举办了4期全市扶贫系统干部、定点扶贫工作组长,重点乡镇、村书记或乡镇长、村主任培训班,培训干部300多人,并且在4年间编制了两本《扶贫?移民》培训资料,分发给各级领导和培训对象及部分工作对象。通过学习扶贫开发方针、政策、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组织考察等活动,使扶贫干部学到了工作经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工作能力。九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既了解掌握扶贫进度,又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年度计划不落空。十是建立工作组成员下乡驻村伙食补助制度。为了解决工作成员下乡驻村的实际困难,自办伙食,又不增加农民负担,市政府发文工作组成员每人每月补助伙食费120元,由工作组成员所在单位发放,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工作组成员下乡驻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制度化建设,加大了定点扶贫工作力度,增强了定点扶贫工作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解决了许多以前定点扶贫工作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各工作组之间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加速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注重实效,扎扎实实为民办事

各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入重点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为重点村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有力地推进了定点扶贫工作,受到重点村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1、重发展,率先垂范做到四个“必到”。我市四套班子的40位副地级领导,带头挂村扶贫,经常深入重点村开发调查研究,召开联系座谈等各种会议。指导制定发展规划,为重点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他们每年4次,多的达到8次下到重点村,指导、调研、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做到了“年初制订计划必到,年中解决工作难题必到,年终检查项目进度必到,春节走访慰问贫困户必到”。

2、强班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针对重点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观念落后的状况,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把村级班子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采取“思想上帮”,即:经常组织村干部学习省、市委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村干部的理论

政策水平,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村民办好事的思想觉悟。“工作上帮”,即:经常召开联系会,一块研究工作,商讨工作措施,现场进行指导,提高工作能力。“制度上建”,即:帮助村“两委”完善各种制度,建立村务公开,项目资金公示和议事、决策、干事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行为。“人员上换”,即:“对不想事、不干事、又自私、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通过民选或建议当地党委更换”等措施,产生了一批有威望、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级班子。

3、扶资金,加快规划项目建设。为解决规划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挂村领导和定点扶贫工作组想基层之所想,采取“单位拿一点,干部职工捐一点,挂点领导解决一点”的办法,近几年共无偿扶持和引进无偿资金达4846多万元,投入到重点村规划项目建设,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重点村争取了许多项目资金,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帮技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我市各级政府和定点帮扶工作组五年帮助重点村举办各类农民家用技术培训班462期,培训农民2.4万人次,出资支持贫困劳力转移培训2千人次,扶助种养大户近1200户,协助重点村输出劳动力每年都在3000人次以上,增强了农民的造血功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最有效途径。

5、优环境,推动“三清三改”工作。各工作组把“三清_-改”列入重点工作,发动农民积极参与,指导村干部抓好落实,共清理垃圾8000余吨,清污沟580处,清路障392处,改水254处,新建阴沟12000多米,改路268公里,改厕1256个,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存条件,得到了重点村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

6、解贫困,关键时刻见真情。2008年萍乡遭受五十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各工作组积极行动,筹集100多万元资金物资奔赴受灾第一线,与村干部群众一起抗冻救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重点村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二是每逢春节,挂职领导和工作组都要带着资金物资走访慰问特困户。据统计,四年共走访慰问贫困户1050余户,走访资金物资120多万元,使贫困户都能过上一个好年。三是社会扶贫帮扶力度大。全市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近万户,帮扶资金共计768万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的帮扶,贫困户基本上都达到了脱贫致富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三)城乡结对帮扶创“五好”村级组织

我市共安排5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的1100余名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220个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是机关部门结对帮扶强村。每个列为结对帮扶对象的村派驻一个工作组结对帮扶。其中由市级领导挂点联系,并从市直单位及中央、省驻萍单位抽调干部组成37个帮扶工作组派驻37个村进行结对帮扶。其他结对帮扶对象由县区安排结对帮扶工作组,并由县区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每个工作组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帮扶工作组要发挥部门机关优势,着力以强班子、带队伍,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突破口,以帮助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重点,实施综合帮扶,并协调各类结对帮扶单位开展工作,形成结对帮扶合力。二是工商企业支农反哺兴村。结合市委统战部、市委农工部和市工商联组织开展的“百企带百村”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工商企业和农村优势互补,项目对接,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实现村企联动、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共赢目标。三是城乡支部牵手联建带村。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结对子、党员手牵手”活动,采取1+1或者I+N的方式,按照类型相似、地域相邻、经济相连、经验可学的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组织牵线办法,由县区委组织部为每一个列为结对帮扶对象的村选配一个“五好”村(社区),党组织(可以跨乡镇)与其结成对子,做到经验共鉴,资源共享,从而发挥“五好”村(社区)党组织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带后进,帮助提高工作水平。四是党员干部返乡贴心扶村。继续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活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充分利用“三情”(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发挥“三缘”(血缘、亲缘、地缘)优势,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农民群众的活动,切实做好“聚民心、解民忧、维民权、保民安、帮民富”的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有计划地选派县乡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领导力量薄弱的后进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实现锻炼培养干部和加强村级领导力量的有机结合,及时改变少数后进村班子软弱涣散、工作落后的局面。

二、主要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定点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

2007年6月,为使定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实行领导挂点联系重点村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到自己挂点联系的重点村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指导制定扶贫规划,帮助解决扶贫开发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十大制度”,是推动定点扶贫开发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举措

切实落实“十项”工作制度,是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遇到工作组驻村后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市领导亲自召集有关部门开协调会,分析问题症结所在,研究解决问题办法,使一些难事、顽症迎仞而解。同时,使工作组开展工作有压力,“逼”得他们把这一项工作做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不但为群众所欢迎,而且能得到市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同,从而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萍办字[2007J56号)文件规定,每年对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文进行通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让工作组明确各自所处位置,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大定点扶贫工作力度。通过联系、沟通、座谈等机制,了解省、市、县工作组在重点村工作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以便更好地履行指导、协调、服务职能。

(三)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是提高帮扶力度的重要途径

为搞好定点扶贫外发工作,激发部门活力,各工作组成员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引进项目,为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做了大量的]:作,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比如:萍钢公司为所挂的贫困村接收了近77名贫困劳动力到该公司就业,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问题,同时,萍钢公司还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和公益事业建设,五年来捐赠的资金达6000万元;市水务局发挥部门技术优势,帮所挂的贫困村重建一座水电站,建成后村里每年可获得集体收入近10万元,效果十分明显。特别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经济后。许多重点村都走上了致富道路,社会扶贫开发工作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发展。

定点帮扶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包括6个方面,即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两个“重中之重”、扶贫改革创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

2023年起,江西省九江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刻领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在市直定点扶贫单位帮扶的贫困村开展了以解决“读不起书、治不起病、住破烂房”的“三个一”主题活动,针对性扶持,定点清除,切实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进而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

活动成效

从2023年开始,九江市计划在三年内,按照一年一个主题重点的原则,在全市贫困村中稳步推进“三个一”主题活动的开展。

2023年度重点解决“住破烂房”的问题,兼顾“读不起书、治不起病”。据统计,全年共帮助149户“住破烂房”困难户拆旧建新房;协调187名“读不起书”的贫困学子顺利入学;有188名“治不起病”的贫困户得到不同程度救助。

2023年度重点推进以“读不起书”为重点的“双百、双零”帮扶工程,安排100名高中毕业的贫困学生前往深圳技师学校学习;100名初中毕业贫困学生到九江技校学习专业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零学费入学、零距离就业”的扶贫目标。

2023年度,九江市计划将“治不起病”的问题列入“精准到户”的帮扶重点。扶贫到户,既是扶贫开发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自“三个一”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定点扶贫单位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舍得出人、出力、出钱,真心实意地为贫困地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通过这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定点扶贫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主要做法

第一,选准切入点探索精准扶贫。要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率,当务之急就要鉴别出真实的贫困人口,避免非贫困人口占用资源。

自活动开展以来,九江市各级定点扶贫单位以“大深入、大走访、大调研”为切入点,会同乡村干部对定点扶贫村中的贫困对象进行摸底调查,联合会商,从“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原因的表象入手,深度解析贫困家庭的贫困原因,挑选出当年亟待解决的三个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在村民公示栏中予以公示,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有效解决“扶谁的贫”、“如何扶贫”等问题,真正做到因户施策,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

第二,把握着力点拓宽帮扶渠道。为避免在扶贫开发中“各办各的席,各炒各的菜”,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积极主动与卫生、教育、民政、住建等相关单位衔接,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及大学的有关助学条款、大病救助、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进行整合,制定惠民手册。同时,依托年度开展的“扶贫宣传月”活动,办党组成员按照分县包片的分工原则,带科室走访市直定点扶贫单位,面对面宣讲政策,征求意见,帮助和指导定点帮扶单位拓宽扶贫思路,对就医难和上学难的贫困家庭采取助医、助学的扶持形式;对住房困难户通过协调乡镇等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当地危旧房改造计划。此外,还通过采取“政策支持一点、政府扶持一点、单位帮扶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办法有效破解帮扶资金短缺问题。

第三,选好支撑点强化组织保障。九江市市委、市政府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对机关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对荣获年度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通报表彰。自2023年起,九江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精准到户”活动开展好的定点扶贫单位所挂点的贫困村进行项目奖补,有效推动了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活动启示

启示一:严谨的扶贫帮扶队伍是做好到户扶贫的关键。九江市在推进社会扶贫进程中,采取市级领导联系乡镇、机关单位(驻市部队)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等方式,通过片区扶贫工作团对定点扶贫单位督导、市扶贫和移民办调度等形式,推进扶贫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开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