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论文(精选5篇)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法律是每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体系,一个国家的法律关乎了国家的稳定,进步与成长,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发展都要将法律作为根基。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

在完成终稿的今天,在敲完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刻,我的思想同周围凝固的热气一样停驻了,不知道是慰藉还是悲伤,大学四年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而眼前的路还很长,虽然似乎有些迷茫,但我必须整理心情,背上行囊,坚定的踏上新的征程……

感谢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祥瑞老师,一位平易近人的良师,一名优秀的律师,对我论文耐心的指导,新锐的启发,认真的审阅。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对我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写作再到最后定稿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您在这个我即将离开湖南大学的最后的炎热夏天对我人生方向的指引!

感谢翟理和张跃胜同学,如果没有他们在电脑方面给予的便利,本论文的结稿恐还遥不知期;感谢刘文瑾和李馨香同学,感谢他们在论文写作信息及联系指导老师方面对我的帮助。

论文写作在最艰难的时刻,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生活的艰辛,安静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这使我更坚定了信心,激发了奋进的欲望,论文的进度有了质的飞跃。愿:地震中的亡灵们安息!地震中幸存的生命好好生活!所有的生灵都感知生命、都感谢生命!在过去的四年日子里,我满怀憧憬和希望,在这千年学府的浓厚底蕴中,在百年法学的学术争鸣中,我用自己的青春写下了美丽的大学篇章。在师长和前辈的帮助下,走出了迷茫,走向了理想。在这里我想向所有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给予我的指引!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特点1.医院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五届毕业生到各级公立或民营医院就业的比例达20%,原因在于:第一,医院亟需医法结合的人才。“通过调查,现今只有22.7%的医院会配备医事法学专业人才,近乎68.2%医院会配备比较擅长沟通的医生,而会配备专业的律师仅仅占11.1%,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医院在人才的配备与需求上出现了严重偏差。”[1]随着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加强,医疗纠纷的投诉、调解和应诉的增加,医务部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人员需求也随着增大。以往仅从临床医生中吸收医务人员的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具有医学背景的法律人才成为医务部招录的首选。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具有医学背景的医生都倾向选择临床实践的部门,较少选择医务部等理论性较强的部门工作;另一方面,医务部工作涉及到法律知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仅有医学背景的医生从事医务部工作,知识结构上存在欠缺,不利于医务部的发展,而具有医学背景的法律人才成为医院医务部招录人员的首要选择。第二,医院招考条件相比公务员系统要求较低,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远远没有公务员系统高。例如,省级三甲医院在招录时,只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给毕业生许多留在城市的机会。与此同时,相比传统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医事法学毕业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医学教育背景,在卫生事业单位考试和面试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优势。第三,医院行政人员待遇高于基层公务员。2.法检系统和公务员系统就业单位全部为基层单位。随着国家公务员招录体制的改革,省级、市级甚至省会城市的区级单位招录公务员一是人数减少,二是法学专业学历要求都在硕士以上,大部分还要求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所以法学本科专业适合的岗位绝大部分是县(区)级或乡(镇)级单位。

(二)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1.用人单位招录和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到医院就业存在的问题:(1)公立医院的招录门槛较高,要参加省、市一级的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考。(2)能够单独设立法律岗的情况要求较高,多为规模大,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投诉管理、医疗纠纷调处明确分工的三甲医院和地州一级医院;而县、乡一级医院规模较小,单独设立法律岗位的不多。(3)三甲医院和地州一级医院招录医事法律人才的编制体制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虽然医院亟需招录医事法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医院的事业编制名额首先满足一线临床医生,而对类似医务部岗位的招聘人员则以签订合同制形式确定劳动关系,如果长时间没有编制,有的医事法学毕业生会考虑换工作。(4)即使在医务部有事业单位编制,但法学毕业生在职称评定时只能走管理岗位系列,不能走专业技术岗位系列,职业发展相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生有所限制。(5)私立或民营医院招录较为灵活,但是出于医院规模、业务量和经济利益的因素,专门设立法律岗的需求十分有限,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此类医院会考虑找法律顾问或律师解决。其次,到法检系统和公务员系统就业存在的问题:(1)每年招录人数有限。(2)在法检系统考试中,与普通法学专业毕业生相比,医事法学毕业生只有在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其所具备的医学知识在招录中很难凸显优势。一般来说,进入法院工作的毕业生大部分在民事审判庭,从事人身损害、交通事故等案件审理。此外,法检系统招录考试的面试环节———模拟控辩———对考生的法律知识、实务技能要求很高,医事法学学生由于法律课程学时和实务训练比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少,这对面试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3)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本来应该是医事法学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单位,但每年招考人数比法检系统还少,有的要和医学专业、卫生管理学专业毕业生竞争,有的还要被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所限制。所以,五届毕业生中只有4%的毕业生能够进入该系统工作。(4)卫生行政管理用人单位希望医事法学毕业生除具备法律知识外,还具备卫生统计和信息管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卫生政策分析或立法调研。(5)一些公务员岗位,如税务系统,会将招录的法学专业限制在综合大学或政法院校,医事法学毕业生虽然也取得法学学位,但往往会在审核中不予通过。第三,到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或公司就业存在的问题:(1)人才需求量大,入职程序自主、灵活,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形象气质、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办公自动化、驾驶技能、文体特长等。(2)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具有优势,如司法考试、计算机考级等。(3)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要求高,包括吃苦耐劳、抗压力、开朗外向等心理品质。(4)医事法学毕业生会出现诸如公司法、保险法等民商事法律知识、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5)毕业生流动性大,两极分化明显。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的毕业生会在公司站稳脚跟,升职较快,收入也可观;而一些毕业生则会因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等原因换单位或追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相对稳定的工作。第四,报考研究生存在的问题:(1)国内专门设有医事法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数量不多,且多为211重点院校,竞争激烈。(2)报考法学传统部门法如民商法、诉讼法等,招生院校较多,需要与普通法学专业学生竞争。由于医事法学学生的法学核心课程本质上属于通识性、应用性和应试性教育,因此,在传统部门法学,如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学等学科的理论深度和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另外,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这种情况也增加了医事法学生报考研究生的难度。(3)学生考研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人数较多,近年来就业竞争激烈;二是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三是医学院校人文社科学术氛围稀薄,对学生把握医事法学前沿问题以及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引导不够。虽然医事法学专业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实务类人才,但如果缺乏学术型研究人才,学科的重大理论、前沿或新兴问题就难以得到发展和解决。现在很多医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人员的学历教育要么是医学,要么是法学,同时兼具二者的并不多,而二者兼具又恰恰是医学与法学交叉融合的基础,所以医事法学学生应当是未来医事法学的教育、研究人员的主要来源;如果高层次的医事法学教育吸引不了具有学术研究潜质的学生,这将成为医事卫生法学学科发展的遗憾。2.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心理存在的问题。第一,入学后缺乏职业规划,就业时比较盲从。有的学生入学后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通过四年学习也不能认识自我兴趣所在,不能为职业目标积累竞争优势,就业时什么单位都报名,但往往因准备不足或竞争力弱而被淘汰。第二,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不够重视,就业时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这是医事法学毕业生就业中最突出的问题。“市场亟需专业类法律人才。尤其是近年,医事法律、知识产权类案件频出。仅有单一背景的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以医疗行业为例,很难想象,一个涉足医疗纠纷的律师,可能对病例、病理一无所知、甚至看不懂病历。专业医事法律的从业人员,在整个上海都不到20人。”[2]医事法学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并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具体来讲,学生的医学知识、法律知识是否掌握得扎实全面,两者是否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到医事纠纷的法律性质及关系分析,证据调查能力、法律服务能力等。[4]四年要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张,课堂教学也有限,所以学生不仅要利用课堂时间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医务管理、医疗纠纷调处、诉讼以及卫生执法流程等社会实践。根据昆医大医事法学专业就业情况看,其能够进入医事法学专业对口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大多为学习态度认真、专业知识扎实,要么通过司法考试、要么参与过教师科研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思考和自学能力。

二、开展医事法学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措施

当前,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强化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5]。就医事法学专业而言,贯彻这一教育要求,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包括:

(一)大学一年级阶段———开展专业认识教育,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第一,通过专业介绍、师生交流会、毕业生交流会、走入工作现场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医事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要求,掌握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法律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医事法学特色课之间的关系及其学习方法;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就业现状和前景。第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和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大赛等,引导学生认识法律职业的能力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和性格特征,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有意识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规划。第三,对新生的不同就业期望进行深入、具体、分类、分层次的引导,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侧重。例如,法官、律师等传统法律职业要侧重部门法学和关注司法考试;医务管理人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医学知识,重视医事法学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公务员要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写作、统计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师或研究人员要加强法学理论修养,对学科前沿或有争议问题应有思考力、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英语水平以及关注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教育等;公司企业法务或管理人员要侧重相关部门法学的学习和运用,如保险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还可以利用全校性选修课、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自学补充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二)大学二、三年级———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综合素质学生在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课外阅读、学术讲座、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形式,了解医事法学的社会作用和学习、研究的方法,围绕职业目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未来求职的优势所在,例如,获得本科生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通过司法考试、参加学生或社会活动获奖等。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讨论会、社会调查、临床见习、法律咨询、法庭观摩和模拟法庭、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形式,获得以下医事法实务能力:其一,从基本案情中判断法律关系,找到适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其二,具有开展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程序中的、证据收集、庭审准备、开庭、庭审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宣判等程序中的具体工作的初步能力;其三,具有规范写作各类法律文书、公文的能力和庭审控辩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四,具有综合运用医学和法学知识,查找医疗过程中违反诊疗常规、处置不当、侵害病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了解不同临床科室医疗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其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与法律服务对象进行有效交流,能初步开展法律纠纷的咨询和调解工作的能力。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第一,书法教学内容单一,书法艺术信息贫瘠化。高校非专业书法教育呈现出了一些弊端,如教材落后、因循守旧、缺乏新意。这些书法课通常把目光定格在让学生了解传统书法、获得一些历史知识或是进行纯粹的汉字书写训练上。这样简单地理解书法课,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导:书法就是写字。第二,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待提升。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相应的人文素质是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然而,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第三,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课堂为中心,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对较弱。教师应改变书法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文化传承与教书育人没有相结合。书法艺术中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文化传承是育人之本。在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单纯讲授技法。这种将文化传承与教书育人相分离的做法,使两者失去了血肉联系,缺乏有效结合。

二、非专业书法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探究

1.以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核心,改革非专业书法教育教学内容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我国非常重视人文科学的发展。书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生俱来的亲和性以及自身独特的艺术性。书法身兼文化与艺术的两重身份,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存在,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存在。在众多的文化现象中,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书法可以作为深入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切入口。书法艺术课程的传授中渗透了人文精神,在书写实践、展览等活动中渗透了思想内涵、道德情操、认识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教育。非专业书法教育的对象均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在设计书法教学时应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加强中国书法史、书法理论、大学语文、古代汉语、诗词欣赏等方面的教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强调学科间的整合,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以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非专业书法教育必须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奠定基础。

2.治学与治艺相结合

书法艺术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如今,将书法艺术推而广之,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脉络、艺术特征有所把握,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的思考。将治学与治艺相结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学术修养的同时,注重治学方法的传授;在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过程中,兼顾其治艺理念的确立和提升。在非专业书法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审美方式与审美理念,使学生将对艺术的感知拓展到生活中,自觉地感知生活中的美。

3.改进非专业书法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在非专业书法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特殊的艺术情境,分析经典作品,展开多元的评价,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书法展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展开创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学生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当前,各类艺术作品展出场合不断增多,传播媒介日新月异,应该着力实现书法艺术信息多元化。改变以往书法课堂教学,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把握最前沿的书法艺术发展动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纪录片,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互评,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信,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4.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1.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缺乏特色。法学教育是一门集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而高职法学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学科特点掌握不充分,所以在学科课程设置上只是让学生被动地学习抽象的法学理论,在教学方法上一味地照本宣科,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差、理论功底不扎实、学习效率比较低。

2.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法学本质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法学教育中融入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侧重对基本的法律概念、理论和条文的研究和教授,而对学生司法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使得高职法学专业教育存在实践缺乏的问题。目前高职法学教学整体上缺乏组织性和计划性,学生实习方式极为分散,管理和监督措施不到位。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学习效果不佳,在以后的职业选择和在法律工作岗位中,不能够顺利地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法律问题。

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比较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从业教师的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都不够,有很多教师是刚刚本科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这就导致高职法学教育学科的建设不稳固,呈现滞后性。5.对学生的考核形式刻板单一。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查,法学专业考试模式也像其他传统学科考试一样,注重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考核,学生实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没有得到有效评价。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让学生一味重复书本上的知识,不会活学活用,也考查不出学生真正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反可能让学生对法律专业失去兴趣,抑制了他们追求创新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职法学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高职法学专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为基层法律服务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因此,高职法学教育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目标,培养具备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性的、素质高的法律人才。要对高职法学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就必须在教学模式、内容和课程设计上进行深刻的改革,只有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整体优化的目标,才能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优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也要对相关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配套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革。

1.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科学地改革高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法学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重点培养人才在专业领域里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解决各种法律纠纷,成为具备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性的、素质高的法律人才。在教学目标中,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为重点,侧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证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这个目标,在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上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实践实训课程,加大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教学内容的投入,采用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高等职业法学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2.转变思维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在高职法学教育中,法律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原理和法律法规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调查、收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课堂互动,相互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和时间的调整,加强实践课程设置。案例教学是一个非常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积极参与讨论,掌握利用所学的法律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与老师双向教学互为相长,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创新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3.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法学教学内容。法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补充,因而要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就要对现有课程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将法学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纳入教学体系,构建一个新的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培养,不仅是要掌握法律法规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法律思辨能力。高职法律专业应该建立固定的实训场所,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等,并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并制定相关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并加强对老师的考核与管理,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

4.在实践教学中建立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掌握法律实务知识的人才。要做好实践教学研究,就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所提高。同时还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作为学校实践课程聘客座教授来学校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5.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为着手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要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以后面对司法实践案例时的逻辑推理能力;要强化制作法律文书能力的培养,开设各种应用文写作和司法文书的写作课程,并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积极提供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通过辩论比赛、模拟法庭辩护等实践课程锻炼他们的口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6.建立新型的法学专业考核评价体系。高职法学专业教育需要改革原有旧的考试模式,建立新型的法学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一是要全面改革考试内容,考试题类型应选择客观性与主观性结合的题目,以检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法学应用能力为前提设置测试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采用考试分数与平时分数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使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查分数比例各占一半,这样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法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分组教学法;应用分析

一、前言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学中存在大量理论性知识,使得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过于沉闷,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有限,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专业课堂上引入分组教学法,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分组教学法应用的作用

高职经管类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间的默契,同时也引导学生之间交流、帮助,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经管类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自主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并明白自己优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长期下来大幅度提升自身自学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自主与合作意识培养的前提就是具备良好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如,经管类教师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传统经管类专业教学观念限制

因为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素质不高,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和陈旧,思想顽固不化,这些都是阻碍着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循守旧,很难放弃和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按部就班,讲授的知识都是遵循一样的模式,不会去听从学生的建议的意见,无法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部分经管类专业教师素养不足

教师永远都是工作的主导者,如果教师自己的经管类专业素养不够高,怎么能更好的去要求学生们进行学习,经管类专业教师肩负读书育人的使命,只有加强了自身的修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们,社会和时代都在日益发展,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实践,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不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

教师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弱的这一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做到针对性和合理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和能力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且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让学生被动的去参与学习,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且也不许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得教学效果不高,进而无法提升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的质量。

四、高职经管类专业课堂分组教学法的应用

(一)划分学习小组,奠定教学活动基础

小组学习方法的基础就是学习小组,小组构建好坏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划分学习小组时围绕个人学习成效及学习目标进行,因此通常可以选择一下划分方法:(1)依据学生特点、学习成绩等;(2)依据教学内容与学习进度随机划分;(3)学生依据学习兴趣等自由组合,并在和谐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通常学习小组由4人构成,即1名学优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小组之间综合能力基本均衡,同时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现班级的情况。小组活动效果也会受到小组长选择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小组长异常重要。安排小组内成员角色上,教师直接选定各小组长,衡量标准为:成绩理想、组织能力强且愿意帮助他人等。同时,小组同学集中坐在一起,保证合作学习氛围与效果,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教师完成学生小组划分后,搭建一个合适的学习框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在课堂上塑造出合适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如,教师选择“围合”课堂布局,这样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观察,并随时提出问题,提高师生之间沟通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也可以安排各小组学生席地围圈而坐,教师其中行走教学,方便组内学生沟通,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丰富教学方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高校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是导致不愿意投资完善新媒体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高校入手提升校方对新媒体的关注,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对于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与所起作用,校方要多关注新媒体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度,同时高校可以与其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经验,吸取他们运用多媒体改革的经验,从而为今后更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积累经验。新媒体经管类专业改革教学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改革的发展,因此,现阶段高校必须要加强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才可以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一方面,高校要为采取采购硬件设施提供必要的资金,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配套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就为教师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经管类专业改革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使得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考虑到信息技术本身具有运算、绘图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管类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与方法,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合适的信息资源。

(三)优化学习流程,提升分组学习

质量互联网环境下课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适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方便学生小组内讨论、分析,选择合适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合作方式解决问题,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校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预设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具体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理解。小组成员在解答老师提前布置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分享自己对理解,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课堂效率,把握课堂节奏。如,“会计记账流程”课程教学时,引入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教师要对学习流程进行优化,主要包括: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引入分组合作学习法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做好备课,并依据分组学习流程展开教学,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顺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实践能力

选择合适的项目展开教学,本部分以“会计人员专业道德提升”为主旨进行。教师进行背景介绍:当下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容乐观,有不少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个人私欲,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操守做出了违反法律和个人道德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不少会计从业人员利用公职进行不良行为等,而这些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并触犯了法律。要求学生做好分析研究,给出具体优化措施。

3.给出解决措施

(1)坚持道德教育工作。会计人员的自律提高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一步,而不断的让他们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提高,提高反应和自身业务水平非常有必要。会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可以做到清廉正直,有较高业务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一直发展的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工作能力。(2)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监督体系。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从业的清廉程度,防止会计从业人员以权谋私,来谋取个人利益,施行多头监管模式,明确正确统一的监督措施,扫除监督盲区等,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很有必要。

4.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做好评价分析工作,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五、结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