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成效(精选5篇)

扶贫工作成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精准;创新;普惠

紧紧围绕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提出“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准确识别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精准施策,花大力气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早日走出贫困深渊,实现共同富裕。

二、精准扶贫挂点村现状

(一)基本情况:该局负责天心镇长布村及小乐两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长布村辖区面积18.6平方公里,总户数476户,总人口276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2023年核准贫困户97户,贫困人口399人;小乐村辖区面积13.32平方公里,总户数642户,总人口323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2023年核准贫困户135户,贫困人口536人。

(二)贫困原因分析

1、低文化素质致贫。从村里处在贫困线以下的97多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结构来看,文盲和半文盲占15%,小学文化占57%,初中文化占25%,高中以上文化仅占3%。文化贫困导致人们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一些贫困户生活标准低,有的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有的两眼朝上,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2、自然因素致贫。农民居住较为分散,交通不便,部分村组不通水泥路。稻田少,阳光不充足,很多“望天田”收成靠天。产业结构单一,从种养业中获得的收入少。

3、体弱多病致贫。个别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患大病,或患慢性病,或丧失劳动力,而亲戚儿女不能资助和赡养而导致贫穷。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沉重的负担。

4、劳力缺乏致贫。一方面现在年轻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老年人),而外出打工有的本身收入不高,只能解决本身的温饱问题,并不能给家里寄多少钱;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家庭单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5、其他原因致贫。

(三)脱贫致富的有利条件

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极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豆类等,经济作物以脐橙、烟叶为主,养殖业以养牛、养猪、养鸡为主。两村通村通组公路硬化里程达18公里,均可通过无线信号接收电视节目,通电全覆盖,移动信号基本全覆盖,人畜饮水难问题基本解决。

三、精准扶贫成效及基本做法

一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安远县财政局立足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早”字上动脑筋,“精”字上做文章,“准”字上下功夫,紧紧围绕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非常驻干部每人全年走访4次上以,全年带动两村共脱贫89户,374人,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贫困人口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系列民生难题,该局共筹措资金共计66.3万元,有效解决了挂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的改善,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一)“三精准”做好前期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该局在组织安排上突出早与实。一是多途径精准确认贫困户。县“精准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刚召开,该局就迅速行动,将精准确认贫困户,做好扶贫基础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了确保扶真贫,驻点帮扶干部深入到各村、组。召开村民户长会,评选出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联合大会,对挂点村贫困户进行了评选,以确保贫困户的评选工作公开、公平。二是开展政策学习会,精准掌握政策。为使财政干部精准掌握各项扶贫政策,该局举办了一次主题为“安远县精准扶贫政策中有关财政支持讲解”的政策学习会,在学习会上,陈春胜副局长就精准扶贫中我县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及有关财政支持的相关政策等做了详细的说明。会后,又进行了一次测试,让每个财政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烂熟于心,为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走村入户精准掌握信息。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在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多次来到挂点的天心镇长布、小乐两村,与村“两委”开展座谈交流,到帮扶困难群众家里走访进行摸底调查。由于大部分贫困户住得较分散且交通不便,为真正了解实情,财政干部利用中午、晚上等时间徒步翻山越岭,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对困难家庭状况做到“四个清楚”,即目前生活状况清楚、人员构成情况清楚、致贫的主要原因清楚、脱贫解困的能力清楚,为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编制贫困农户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路精准施策。文化素质较低、信息闭塞、缺少劳动力、疾病等因素是造成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财政干部一方面通过交流,帮助村民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和理念,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等陈旧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对症下药,针对不同贫困原因,结合该地的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建立不同的帮扶措施,制定了《安远县财政局精准扶贫帮扶发展规划》及《精准扶贫三年工作计划》。针对多数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老弱病残这一情况,召开以扶贫政策宣讲为主题的村民大会5次,并采用赠送鸡、鸭苗,资助发展养牛、养鱼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力所能及的产业,共计赠送鸡、鸭苗5000余只,合计支助资金8.5万余元。将帮扶工作由“输血型”的临时性、救济性向“造血型”的长效机制转变;针对文化素质较低、信息闭塞这一情况,在长布村投资4万元建起一所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添置了活动设备;投资7万元解决了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在小乐村出资6.5万元,对村部进行维修改建,并出资1.5万元添置村部办公用品。针对资金短缺、发展能力底的问题,帮助成立扶贫种植合作社2个,协助解决“惠农信贷”发展油茶等产业贷款6万元。

(三)普惠群众夯实致富路。为了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县财政局通过修桥铺路、修建水渠、修复水圳等,大力兴建基础设施。一是修建村路添固桥栏解决村民出行难题。筹资4.3万元修护下湾水毁道路,筹资10万元硬化下村主道,筹资6.5万元修护秀F桥等3座桥梁护栏,出资2万元维修(上店组)河堤1座。二是为挂点村修筑水渠水池管道解决村民用水困难。筹资9万元硬化长布坡下石阶脑农田灌溉渠道680米,硬化店背农田灌溉渠道750米,为小乐饮水工程筹资5万元。三是帮扶困难农户解决生活难题。帮助贫困户土坯房改造4户,补助金额10万元。资助贫困生17户,资金1.9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贫困户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持续增收难。当前该局扶贫工作主要是将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鸡鸭养殖,栽种脐橙、油茶、烟叶等,但以上产业除脐橙外,均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零星分步的比较多,集中连片的基地少,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处于比较原始的粗放管理经营,种植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扶贫工作成效范文第2篇

(一)对照自治区产业脱贫摘帽新标准,全市产业脱贫摘帽各项指标达标率达100%。

1.各县区重点发展“5+2”、贫困村“3+1”个特色产业,且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的比例均达到80%以上,达标率100%。

2.每个贫困村均有1个以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有产业基地(园)覆盖指标达标率100%。

3.贫困村培育不少于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目前,x个贫困村已达标x个,其中,2023年x个预脱贫村全部达标。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抓紧抓实,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1.以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引领,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全市共打造了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区x个,其中获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x个。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共建设了三江布央茶叶、融安三马金桔、融水高山蔬菜食用菌、柳江三都香葱等一大批产业扶贫基地,辐射带动x万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使x户贫困户获得稳定增收实现脱贫摘帽。

2.加大财政扶持,产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

截止11月8日,全市各级财政扶持产业扶贫到位资金2.53亿元,较上年增加7600万元,资金使用1.57亿元,使用率63.5%。各县区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各类奖补政策重点扶持县级“5+2”、村级“3+1”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如三江县重点发展“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产业。全县茶园面积达x万亩,居全区首位,产量x万吨,产值x亿元,茶叶种植覆盖了全县96个贫困村、x户贫困户,覆盖贫困户比例x%,贫困人口人均种植茶叶x亩,年人均增收x元以上。融水县重点发展香猪、香鸭、金边禾花鲤、紫黑香糯等地方特色品种,以生态优质和品牌取胜;融安县重点发展金桔、香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既有金桔、经济林木、乡村旅游等中、长效产业,也有特色种养等投入少、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扩大产业规模、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市有龙头企业118家,其中部级1家,自治区级11家。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638家,家庭农场481家。其中获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135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26万户。

4.加大培训,为脱贫攻坚提供保障。一是对x个扶贫重点村的村支书、村委主任及第一书记、各后盾单位帮扶干部进行了一次轮训,强化“四个意识”,提高了脱贫攻坚各项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开展产业脱贫春季、秋冬大培训行动。2023年共组织专家服务团532人次,开展水果、蔬菜、甘蔗、食用菌、养殖、水产等技术培训362期,培训人员x人次。

5.推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新产业业态发展。建设了“微田园”(微农场)、“微车间”(微工厂),微市场等一批“三微”平台,探索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脱贫致富”问题,拓宽增收渠道。如融水双龙沟景区开展整村房屋原貌搬迁安置,通过“微田园”平台技术解决25户安置户有地耕作;安排贫困人员在景区进行常态化民俗表演、参加照相、景区工程维护及绿化等工作增加收入;引入游客进行农耕体验、在贫困户的住房开展游客体验苗族打油茶坐妹等民俗活动、开办乡村特色农家乐、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等,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景区带动有68户贫困户243人实现脱贫。

6.积极开展粤桂扶贫产业协作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如融水县引进粤商推进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三江县积极引进和鼓励湛江籍企业家到三江县投资建设项目,目前洽谈有意向落地建设的企业有4家。融安县通过推介、招商,已有遂溪锦鸿木业等3家广东企业与融安县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二、工作措施

(一)对照脱贫摘帽标准,查缺补漏

按照“自治区印发2023年市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桂扶领发〔2023〕15号)文件要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倒排工期,指导县区按照新的产业脱贫摘帽考核指标、打分办法,一项一项地排查、一项一项梳理,列出考核指标清单,按清单要求逐一查缺补漏,完善各项指标需要的佐证材料、档案清单和工作台账,确保市、县区各项产业脱贫摘帽考核指标不被扣分。同时,梳理、总结产业扶贫工作亮点、产业扶贫典型,争取加分。

(二)继续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加快推进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加快奖补资金兑现和项目资金的使用

督促县(区)完善并落实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发展3年计划。用好产业扶贫优惠政策,科学安排、推进产业扶贫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今年项目的实施进度,符合验收条件的要马上组织相关部门尽快进行项目验收,按照项目资金管理程序,加快奖补资金的兑现和项目资金使用。

(三)强化产销对接工作,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秋冬正是农产品大量成熟上市季节,我们做好产销对接,使农产品能卖出去、卖好价。各县区制定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计划和措施。市直各部门要督促指导县区组织开展“贫困地区产品出村活动、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爱心扶贫销售公益活动、特色农业品牌创建活动、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工程、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宣传活动”等六大产销对接活动,确保特色农产品顺产顺销,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培育、壮大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构建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化解大企业与小农户的对接问题,让更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并从中受益。

(四)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感恩教育活动

加强政策宣传和生产技术培训,努力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扶贫对象“造血”功能,激发群众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政策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用看得见的真实事例宣讲扶贫成效,切实增强群众的感恩意识,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五)加快推进“三微”建设

重点围绕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 “搬得出、住得下、有就业、能致富”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微田园”“微车间”“微市场”等“三微”平台建设,解决安置户的就业问题,拓宽安置户增收渠道。

扶贫工作成效范文第3篇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3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扶贫工作成效范文第4篇

一、扶贫战略指导思想

“稳固成果”,即对过去的扶贫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总结扶贫工作经验,特别是分析理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打好基础”,即着重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版权所有基础扶贫,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道路交通建设的基础扶贫,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人居环境的基础扶贫;“放眼长远”,即对一些重大扶贫项目,特别是一些效益显现期较长或扶贫期限较长的长远发展项目,力求一年有一个基础,一年上一个台阶,不求急功近利而流于形式。“立足根本”,即着重把扶贫工作从借力发展转移到自力发展上来,把农民从被动扶贫转移到主动脱贫上来,不断提高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扶贫项目选择

根据我乡扶贫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总体工作要求,—年我乡扶贫工作项目着重落实在农业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下山扶贫、“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产销大户的培育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贫、知识扶贫、改善农村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扶贫等方面。

三、扶贫形式

根据我乡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扶贫工作实际,提出今年及今后几年版权所有的扶贫形式主要有,“捆绑式”扶贫、“规模式”扶贫、“自力发展式”扶贫和“求实效、创成果式”扶贫,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式”的“平均主义”扶贫和选择项目“小而散、效益低”的“形式主义”扶贫,力求把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提升扶贫成效。

四、扶贫措施

加强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扶贫组织机构。

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扶贫工作,确定名副乡长专门分管扶贫工作,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成立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抽调相关业务人员组成办公室,具体操作扶贫工作。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队伍,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和管理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紧紧抓住省市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加大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跑部、进县、上市、赴省”,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工作。抓住本地外出创业能人回报家乡的热情,积极组织筹措民间资金,结合本乡一些比较优势,发展自我脱贫致富能力。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做好“钱生钱”文章,充分发挥有限扶贫资金的滚动效益和乘数效应。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我脱贫的积极性。

建立扶贫专项基金,实行“政府担保、农民信贷、滚动发展、循环使用”的扶持政策,变农民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培育扶持,促进专业合作社及营销大户在做大做强自己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三农”服务上来,提高扶贫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扶贫挂钩单位及相关部门给予的有关扶持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规定,确保政策兑现到位,让农民得到政策实惠。

扶贫工作成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数据技术

中图分类号:C913a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23)016-0000-0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2023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宣布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发起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明确提出到2023年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北京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今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同比去年增长43.4%,并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坚持做好精准扶贫脱贫。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扶贫效果的精准评价,其中,贫困人员的瞄准是整个扶贫工作的焦点。然而在贫困人员识别工作中,由于地域广泛、贫困原因多样化、贫困人口甄别基数大等原因,致使无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得扶贫工作存在一些挑战。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与实践

1.精准扶贫的内涵

精准扶贫政策的最基本内涵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对贫困家庭和人口的识别,从而确定贫困原因与贫困等级,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进而完成在2023年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而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2)贫困人员的差异性帮扶;(3)扶贫人员的动态管理;(4)扶贫成效的精准考核及持续改进。以此四个流程形成工学上的闭环负反馈,使精准扶贫政策可以持续有效的实施。贫困人员的精准识别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将生活于我国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其次,贫困人员的差异性帮扶,是在精准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自身特点和环境制约,深入挖掘该地区每一个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的致贫原因,对其进行归类整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不同贫困原因下的贫困人员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力争做到消除致贫的关键因素和脱贫的关键障碍。再次,扶贫人员动态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为每一个有效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员建档立卡,通过对其相应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持续更新,来追踪差异性帮扶方案下的扶贫成效。建立的贫困人员档案并不是静态的文档,而应该每个评估期(月度、季度、年度)对已建立的档案进行动态考核,不仅要及时识别出新的贫困家庭和人口,将已经脱贫的家庭和人口调整出去,保持精准扶贫的有效性,还要对长期有效的贫困人员进行追踪,评估其贫困现状是否得到改善,差异性帮扶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成果,切实做到面对每一个贫困个体的对接。最后,扶贫成效的精准考核及持续改进是对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评估,这一环节的工作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及下属扶贫相关部门。现阶段的农村扶贫工作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的分工,中央政府负责区域发展和片区开发,地方政府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最终考核的目的是督促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重点,让贫困的百姓切实享受到国家的帮扶。

2.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挑战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农村人口比例过高,加之我国幅员面积辽阔,不同区域的自身限制大相径庭,这些外在因素的客观存在,都使得精准扶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变得更加复杂。要想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众多贫困人口谋得最大实惠,就需要深刻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困难,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总结目前扶贫工作的开展,将其主要面临的挑战与难点总结如下:

(1)贫困人员的瞄准精度不足。精准扶贫的开展,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贫困人员的识别,这是扶贫政策顺利开展、完成党中央脱贫目标的基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贫困区域复杂,贫困人员甄别范围较大,尤其非贫困县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同贫困县的非贫困村、非贫困人织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贫困人员的识别难度。与此同时,由于现阶段政府数据处理平台及数据处理方式的限制,无法应对持续增长的数据,致使在贫困人员识别工作中,无法对海量备选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整合、处理及分析,从而影响贫困人员的瞄准精度。

(2)扶贫工作的第二个挑战是差异性帮扶的方案设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较多,其中因病致贫的比例高达40%。这一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医疗设施条件差,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因此生病对于贫困家庭而言,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丧失,更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此外对其他致贫原因进行简单归类,包括:资金储备不足、技术落后、劳动力匮乏、教育资源稀缺、土地贫瘠、自然灾害、意外伤残、交通闭塞、以及区域性限制和民族文化等原因。虽然在表层上可以将不同的贫困原因进行归类,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帮扶。但事实上往往对其致贫的真正原因缺少追踪溯源的探讨,如该贫困区的技术落后、劳动力匮乏,是否与当地政府的执政策略有关,农民赖以生活的土地状况贫瘠,是否与该片区居民不当的种植方式有关,劳动力匮乏青年男子外流严重,是否与当地的男女比例失调有关系等等,隐藏在表层致贫原因背后的深入缘由没有被发掘出来,仅仅对表面层次的贫困原因进行归类无法做到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用。而这一问题的出现,无法单纯的从行政管理角度进行改进,必须要创新政府现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处理平台,加强对基层数据的采集和整合,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政府管理的高效稳定运行。

(3)扶贫工作体制中,信息能否高效全面的传递共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另一个挑战。目前,我国精准扶贫政策都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各地方政府给予积极配合下实施的,每一个项目的审批和精神的传达,都涉及纵向、横向等多个领域的多个部门。这种金字塔式的自上而下组织架构虽然可以保证组织工作的一致性,却无法有效的协调多个部门的合作以及信息共享,特别的,由于政府中所设立的扶贫机构庞杂、审批权限集中且层级较高,这些都为有效信息在扶贫系统中高效全面的传递带来了挑战。

(4)贫困人员信息管理能力不足,无法实时追踪进展与成效。对每一个贫困人员进行建党立卡,不仅便于对贫困数据的及时查阅,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扶贫工作的持续评估,实时追踪贫困人员的生活状况,扶贫项目的开展进程。因此,高效准确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也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精准扶贫的大数据探索

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大数据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了快速的渗透和发展,并被认为信息时代的“新石油,随着大数据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她不仅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改革潮流,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青睐的对象。2009年联合国的“全球脉动计划”拟通过大数据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2023年底大数据已成为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交叉领域和核心领域。目前,国内外现有面向大数据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等某一方面的关键技术。在大数据处理技术方面,最主流的平台是Hadoop。Hadoop由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和非结构化数据库Hbase组成,它们分别是Google GFS和Google BigTable的开源实现。在大数据分析方面,代表性研究有Hive、Pig等,Facebook等公司在实时分析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大数据开启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它在商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正大步向政府部门进军,其产生的思维革命与方式转变正不断冲击着政府数据管理,带来无限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海量的扶贫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分析及利用,从而提高扶贫瞄准精度,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实现扶贫方式、内容与扶贫对象有效匹配,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2.精准扶贫的大数据探索

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由于扶贫瞄准精度不足,无法对海量贫困人员进行有效的差异性帮扶,各相关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受阻,以及无法海量贫困人员信息做到动态管理追踪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制约着扶贫工作的成效。造成以上种种困难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政府现有的应用于公共管理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处理技术较为落后,在面对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时,无法用有效的处理技术从海量纷杂的数据中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而大数据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然而我们研究精准扶贫中大数据利用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贫困人员原始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也就是提高对原始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部门要高度认识到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要旨。尽快整改并完善现有的信息系统,加强各个部门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和培训。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全面而高效的处理、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所采集的海量数据,可以构建精准扶贫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具体地,可从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以及展示层共计四个层次结构对接不同阶段的扶贫流程,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挑战,结合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效的数据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数据采集层,有效对接精准扶贫的第一阶段――贫困人员的确定与信息采集。由于贫困人员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差异,并且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面临着内容纷杂繁琐的多种异构来源数据,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无法满足如此规模庞大而混乱无章的信息。而大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采集层的设计,可以通过Thrift数据传输技术来实现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采集的工作,每一个客户端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数据传输到中央系统中,并将采集的内容持久化到数据存储层。从而保证贫困人员信息的高效采集和精准录入。

数据存储层,为精准扶贫中每一个贫困人员的建档立卡提供了保障。在传统的扶贫工作中,总会出现贫困人员信息的丢失和遗漏。在对每一个贫困户进行动态追踪时,无法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会对扶贫工作的考核与评估都带来极大的不便。大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存储层的设计,选用HBASE作为系统的存储工具。他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后台存储,并且作为Hadoop的原生数据库,不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可以实时提供扶贫数据的更新与追踪,为贫困人员的海量信息提供稳定而健康的数据存储环境。

数据分析层, 为精准扶贫的差异性分析和精准考核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该层次为系统的核心,他通过Hadoop分布式平台,以及Map-Reduce技术实现对海量贫困人员信息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度挖掘致贫原因背后的缘由,还可以基于以往历年的数据,对未来的贫困状况,脱贫人口总量,扶贫成效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预测,切实让扶贫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在能力范围内,最大化贫困人员的收益。

数据展示层,可以实现全体扶贫部门的信息共享。使扶贫资金的配置,扶贫项目的进程完全透明于全体部门,有效遏制资金外流、扶贫不贫的现象发生,并可以相互分享学习。从而总体提升精准扶贫的效率。

三、结论

精准扶贫的开展,关乎着千千万万贫困人员的生活福祉,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正如强调的一样: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现在距2023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要确保完成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员全部如期脱贫的目标,就必须在精准扶贫上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技术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完成精准扶贫政策的最初构想,实现亿万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23,06:78-81.

[2]严俊乾.“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J].现代经济信息,2023,01:35-36.

[3]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23,05:147-15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