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的历史见证者—铜瓦厢

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的历史见证者—铜瓦厢

滔滔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母亲河。但是,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大河,“善淤、善决、善徙”,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 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 1500 多次,改道 26 次,北达天津,南抵江淮,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封丘临黄堤矗立着一座碑——铜瓦厢决口处,记录着黄河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改道,黄河在此由南向夺淮入海转向东北,在这里形成了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最后一道大弯。

公元1855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十七日,黄河下游水位接连上涨,开封、陈留、兰考,三县北岸堤防的“下北厅”水位骤然升高一丈一尺以上。十七日晚,又下了一场大雨,水势更加汹涌,两岸普律漫滩,一望无际。十八日,铜瓦厢三堡以下的无工堤段仅存堤顶丈余,晚上,南风大作,风卷狂澜,波浪掀天。六月十九日堤防溃决,眨眼间,铜瓦厢被一鼓荡平,沉于河底。六月二十日,河道刷宽为七八十丈,到七月初扩至一百七八十丈。

黄河水奔涌而出、肆意漫流,一股朝东北方向奔腾,夺大清河入渤海,而在更多的地方,洪水并没有形成清晰的河身,一些灾区的水面宽达数百里,大半个山东都被卷入浩劫之中。据官方对受灾程度的统计,田地尽没,颗粒无收的村庄达1820个,受灾达六分以上的村庄有7000多个,受灾人口保守地估计有700余万人。当时有人描述灾情时写道:黄水源源不绝,前涨未消,续涨骤至,村落被冲,瞬成泽国,极目所至,浩淼无涯;灾民皆散至山麓高原,搭盖窝棚,暂为栖止;济南、武定多个州县陷于巨浸之中,人口死者不可胜计。

对于洪泛区的人民来说,铜瓦厢改道是一场巨大灾难,2008年,封丘县在封丘临黄大堤最东端设立“铜瓦厢决口处”纪念碑,以示纪念。

时光荏苒,铜瓦厢改道已16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在一代代黄河人的坚守与执着中,黄河沧桑巨变,七十多年岁岁安澜。

现如今,依托黄河大堤这道绿色屏障,封丘县规划“一城一园一传承”的铜瓦厢生态带,成为了黄河生态廊道中的又一个璀璨明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力量。

为了黄河岁岁安澜,我们宁愿铜瓦厢永久沉于河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会将铜瓦厢永记心间。相信母亲河在黄河儿女的守护下,定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