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英雄事迹(精选5篇)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范文第1篇

转眼,已经是建党90周年大庆。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风雨同舟,90年艰苦奋斗,90年奋发图强。中国,一个用生命搭起的国家;中国,一个用智慧与理想构造的国家。尽管这个国家有数千位君主打下了这个千秋江山,而***人却穿越了时代、穿透了未来。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却是有祖国的”——钱三强,一位鞠躬尽瘁、全心奉献的科学家;“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在面对敌人阴冷铡刀时的大义凛然,我们都无法体验***人钢铁一般的意志、视死如归的正气;“中国有了***,中国就有了希望”的坚定信念,却让亿万中国人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看到了祖国强盛的光明。

如果没有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和这些人民同甘共苦,也许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的疾苦,无法知道基层党员做出的巨大牺牲。如果没有雷锋、张海迪这些满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就无法深刻领略到生活的真谛、人间的真情、生命的意义。

中国航天人始终把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当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航天事业是一个壮国威、扬军威、振民心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十分艰苦、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事业,参加这一事业的人员必须具有献身精神,要有敢于吃苦、执着追求而不急功近利、不图回报的思想。钱学森、梁守等人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像螺丝钉一样把自己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当无名英雄。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范文第2篇

1990年代,就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两次进藏,历时十载,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播洒在高原上;他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当初“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的理想信念,人格和情操,使亿万中国人的心为之震撼、感动,被人们称颂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

藏族同胞眼中的“平凡”书记

1979年,国家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工作,时任山东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年仅35岁的孔繁森主动请缨。

从踏上高原那天起,孔繁森就表示:“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报到后,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想改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征询他的意见时,孔繁森以山东人特有的直爽、豪迈回答道“我年纪轻,没问题,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

就这样,孔繁森在之后的三年中跑遍了岗巴的乡村牧区,他与当地的牧民倾心交流,与他们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挖泥塘,修水利,与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藏族同胞的眼中,他是一位“平凡”的书记,没有一点官架子。同样,在与藏族同胞的接触中,孔繁森也深深爱上了这片壮丽而神奇的高原,更深深爱上了这里纯朴的藏族同胞。

1981年,当孔繁森被调回山东时岗巴的藏族同胞含泪为他送行。孔繁森动情地说“如果有机会,我愿再次踏上那片令人终生难忘的土地去工作去奋斗!”

7年后,时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在母亲年迈,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孔繁森仅到任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跑遍了拉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还经常带上医疗箱下乡看望牧民,并收养了三个孤儿,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因为每次下乡,孔繁森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个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的解决方法竟然是用献血换钱来给领养的孩子添补营养。

1 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对此,他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就占140天以上。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但孔繁森却坚定地说:“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人民群众心中的不朽丰碑

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地区106个乡孔繁森就跑了98个。孔繁森身边的同事回忆说“阿里是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阿里经济的新思路在孔繁森的脑海中渐渐清晰,他表示,“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阿里虽说偏僻落后,但发展潜力也很大。关键是要带领群众真抓实干。我有信心和全地区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的新阿里。”

1 994年,阿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为了进一步带动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孔繁森带领有关部门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希望在边贸,旅游等方面谋出路促发展。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1 994年11月29日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的途中,孔繁森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他仅有的8.6元钱以及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 2条建议。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数不清的哈达堆得像洁白的雪山,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有六七岁的孩童,人们站在他的遗像前泣不成声……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范文第3篇

本文从诗的构思、画的表达和诗与画的关系诠释了纪录片《仰望星空》的美学意义。指出在诗的构思方面,实现了整体与部分、正面与反面和场面与细节的结合;在画的表达方面,则体现在对特写镜头的处理,突出主题的表达和情景再现的运用上。“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通过诗与画的交互利用,呈现出具有表现力的构思和具有情节性的画面,实现了诗与画相结合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

电影纪录片;《仰望星空》;诗;画;构思;表达

为纪念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百年诞辰,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杭州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出品的大型电影纪录片《仰望星空》于2023年3月13日上映。该片以钱学森经历的百年中国历史为主线,全面展现了钱学森的一生,反映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影片还首次大量呈现了钱学森夫人蒋英和其子钱永刚对钱学森生活情景的回忆,文献资料弥足珍贵。

作为主旋律纪录片,以表现杰出人物为题材似乎已司空见惯。然而,正如莱辛所言,凡是乍看起来象是限制艺术和削弱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明智的而且对我们有益的节制。[1]事实上,本片的核心魅力即在于钱学森的个人魅力,而对于这样一位观众既熟悉又热爱的科学家的诠释,则需要纪录片通过大量细节的纪实还原,在自律和他律的基础上实现形式的创新,该片的创新即体现在诗与画的结合。诗与画,两者皆是集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为一体的,通过外在形式表现现实之美的艺术。不同的是,前者是时间维度的表达,后者则更倾向于空间上的并列,在纪录片中,诗与画的表达即体现在对情节的构思和对画面的表现上。本文就从诗的构思、画的表达和诗与画的关系来诠释该纪录片的美学意义。

一、诗的构思

诗是一种动态的表达,借助言语方式,擅长时间轴的情节架构,在鉴赏过程中需要受众主观介入以填补节点的空白,因此常给人以通感的感官体验。该纪录片在诗的构思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整体与部分

诗的整体不仅仅是部分在逻辑上的演变和物理上的总和,意象的表达使其具有大于整体的意义空间,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来看见溢于整体之外的“看不见的东西”,更具美学价值。该片以钱学森一生的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作为素材库,去粗取精,实现了整体上的简练和部分上的丰富。在以钱学森为主线的基础上,穿插了包括郭永怀遇难、发射前解决触点不灵问题等情节,在纵向上显示出一个“中华民族的钱学森”;在横向上则表现出不同时期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一批仁人志士的革命情结,这种纵深感不仅丰富了钱学森的人格内涵,同时也升华了主题,表现出中国人民为国家繁荣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而莱辛在《拉奥孔》中对于诗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则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果对整体的理解也应该是生动的,那就不能让个别的部分显得太突出,就应有一种较高的光线平均地普照全体。”[2]在《仰望星空》中,对于不同时期的钱学森和不同角色的钱学森的刻画,即体现了“平均受力”。该片并未因其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浓墨重彩,于是我们才有机会看到求学时的钱学森、生活中的钱学森和退休后的钱学森等。

2、正面和反面

冲突之于情节的意义,恰如情节之于纪录片,它能够予之以活力。而冲突之于诗,具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即“只有诗人才有一种艺术技巧,去描绘反面的特点,并且把反面的和正面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二者融成一体。”[3]通过正反面冲突的碰撞和角力所实现的平衡,才更加稳定和深刻。在《仰望星空》中,有一段讲述了钱学森因脾气急躁而不被理解,甚至因“不接触工农群众”而无法入党的情节,通过认真反思和修正,最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冲突的张力中,通过对钱学森英雄形象的解构和重构,人物不再是“非黑即白”的扁平形象,大大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同时,表现的主动权也由摄像机转移到了拍摄主体,真实性和客观性借此得以体现。

3、场面与细节

该片既有发射“两弹一星”的宏大场面,亦有若干细腻的情节,两者相互补充,丰富了影片的表现手段。细节是纪录片中的最小元素,其以小见大的作用却不容小觑。钟大年在《纪录片创作论纲》中将细节分为事实的细节和形象的细节,两者皆可进行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而其表现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本片主要借助的是口述和画面。通过钱学森夫人蒋英的口述,呈现了大量钱学森生活的细节:如新婚之后在波士顿第一天团聚的情景;钱学森在被拘禁13天后得“失语症”的状态;钱学森夫妇如何给陈叔通寄信的情节等。在钱学森自己口述的宝贵资料中,亦清晰地再现了他被陈赓大将接见的细节,党中央在“”时期对其保护和关怀的细节等。而在镜头语言表现画面方面,亦有大量细节。例如,在蒋英七十三岁生日当天的家庭录像中,蒋英拉着钱学森,笑称蛋糕上唯独没有钱学森的名字,钱学森笑而不语;其后,钱学森笑称幸好自己有一位小他几岁的夫人,并借此拥抱夫人以表感激,这些场景,均描绘了钱学森夫妇举案齐眉、与子偕老的爱情。

二、画的表现

画是静态的表达,主要借助线条和色彩,擅长精确描绘,受制于二维平面空间,其鉴赏方式主要通过视觉体验来实现。在画的表现方面,该纪录片具有以下特点:

1、特写镜头

纪录片单从视觉效果来说,是由无数个画面组成的,每一帧就是一个画面,虽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做到每一个画面都像一幅画,但特写镜头却有足够的表现力来以静态抒情。一个特写画面定格在钱学森夫人蒋英的面部表情上,这个镜头的背后是她在讲述钱学森被囚禁在特米罗岛时,她第一次去看望他的情景,片中没有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回忆时以及当时的心情,但这个表情却诠释了她回忆时的心有余悸,重现了当时她的焦虑、心疼、恐惧、愤怒等一组复杂的心情。而此时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所赋予画面的张力,正如巴拉兹所言:可以看到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方也难以洞察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4]

2、突出主题

作为空间上的并列,画所遵从的人的阅读习惯决定了其必须聚焦,即一幅画需要一个主题,而纪录片所借用的画的表达方式,即是通过突出的主题来增强叙事的冲击力和说服力。在刻画钱学森作为父亲的形象时,该片并没有从多个角度切入表现其或严肃或宽广的父爱,而是主要通过两件事,着力表现了钱学森深沉的父爱。其一是通过其子钱永刚关于周末出题这件事的回忆;其二则是用“不回家要请假”这件事表现了钱学森晚年时期深沉的父爱,寥寥数笔即勾勒出具有典型性的父亲形象。在主题突出方面,以短镜头、快切镜头为主的剪辑方式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画面简洁有力。

3、情景再现

画面所具有的语言,不是主体所能单方面表达的,它需要用背景来补充叙事。由于历史的不可逆性,该纪录片采用了大量的情景再现,以还原历史情境和社会情境,宏观上将人置于前景,微观上对物进行再现,重构出一个虚拟的可感的历史空间。作为一种意向性的表达,实现了对历史空间的再现,对历史氛围的再营造和对历史心理的再感知,通过移情的作用,使人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设身处地的同情和共鸣。当辛亥革命、“七七”事变的影像资料相继出现之后,钱学森被重现于一个战火纷飞的画面之中,这不仅唤醒了观众对于当时社会情境的想象,加深了对钱学森人生轨迹的逻辑认同,从情感上,也激发了对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的钦佩和感激之情。

三、诗与画的结合

从诗与画的关系来看,诗是由一幅幅动态的画组成的,而画本身也可以用诗来诠释,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白之诗画》里所言颇具总结性:“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该纪录片在诗与画的结合方面,运用了具有表现力的构思和具有情节性的画面,在拓展故事情节纵深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画所具备的造型美。

然而,不无遗憾的是,该纪录片仍具有为宣传而宣传的表现痕迹,如部分解说词与情节配合得差强人意。事实上,呈现国家主导的文化形态本无可厚非,在这个经济、文化巨变的年代,我们需要英雄式的人物和温暖人心的故事来鼓舞民族斗志、增强民族信心,但是,“填鸭式”的灌输已无法适应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民众审美需求。我们认为,一种好的寓教化于潜移默化的方式,恰恰是借助诗与画的表达。通过诗的含蓄牵出深远的意象,借助画的张力塑造逼真的形象,将二者结合,实现构建。但是,正如《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中所言:“诗歌中之活泼的画意,或画中的新奇的诗意,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绝不是生吞活剥所能达到的。”[5]对于诠释钱学森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纪录片在技巧之外的自然情感则更显珍贵,通过情感的自然流露,即可激发观众的感情,最终实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对象里寻回自我”[6]的教化效果。

【参考文献】

[1][2][3]莱辛 著.朱光潜译.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8,93,56.

[4]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55.

[5]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272.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87.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范文第4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2023年清明节学生演讲稿,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2023年清明节学生演讲稿1大家上午好!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而凝重的心情来到孔繁森纪念馆,瞻仰孔繁森同志,缅怀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寄托我们的哀思,激扬我们的斗志。

今天我们纪念缅怀先烈,就要以先烈为榜样,向先烈们一样胸怀时代、忠于事业、忠于理想。孔繁森同志作为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为我们阐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他身上体现的励志精神永远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当年,他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这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他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继续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改变着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职时,留给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十二条建议,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孔繁森同志以身殉职,把鲜血和生命献给西藏,把不朽的精神留给西藏。他所铸起的民族团结之碑,将矗立在高原之巅,矗立在中华大地。他谱写的新时期人民公仆的无私奉献之歌,将铭记在山东人民、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心里。当然,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样富有,既有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说:“一个人爱的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境界是爱人民”。他深知“忠孝两难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祖国之爱。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爱的范围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

而此刻,在我们校园里迎风飘扬的国旗,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难道,我们不应该抚今追昔,寄托哀思吗?虽然过雪山、草地的生活已经过去,虽然枪林弹雨的战争硝烟已经弥散,但是我们深深懂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少年儿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新世纪的主人。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站在这里,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面对革命先烈,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他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他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的无限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很荣幸今天站在这里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作为一名实习老师,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孔繁森同志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会把孔繁森同志的精神带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积极有为。老师们、同学们,昨天永远属于过去,今天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发扬他们的精神,去开拓美好幸福的未来,让我们的家乡更加富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2023年清明节学生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迎来了细雨纷飞的四月,意味着我们就迎来了清明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们再一次来到了令人景仰的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再一次看看那一座座墓碑,再一次听听那关于烈士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但我的内心已经难以平静,我被那些光荣的烈士再一次深深的感动了。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我们常听老人们讲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我们也记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场上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我们忘不了先烈们,我们更忘不了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

是革命烈士们,“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是你们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的环境,你们是祖国的优秀儿女,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今天,在这里,让我们为失去的亲人找一块永久的空间吧,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亲友都可以凭吊祭奠。

今天,在这里,让我们庆祝每一个生命特有的璀灿吧,让英雄的故事作为时代的缩影在世间永远流传。

今天,在这里,让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吧,洒下所有的泪,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我们是党的儿女,我们不会忘记先人的遗志,“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我们要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弘扬这种不朽的民族魂魄,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保家卫国,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

同学们,少先队员们,面向烈士,让我们庄严地举起右拳吧,一起重温我们的入队誓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少先队的章程,执行少先队的决议,履行队员义务,严守少先队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2023年清明节学生演讲稿3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全体师生来到烈士陵前,为烈士,为我们心中的英雄扫墓,心头萦绕着哀思,分外凝重。

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不光是一座陵墓,而是烈士那高大伟岸的身影。我们为英雄献上一朵朵白花,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先烈们不朽的英名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我们怎能忘记无数先烈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幸福,奋不顾身,壮烈牺牲,多少英雄葬送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多少英雄为国捐躯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些先烈的事迹像高大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英雄可以长眠此山,然而历史却无法定格,此时此刻,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奔涌跳跃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疾声高呼的呐喊,他们在向我们催促,他们在向我们诉说,中华民族必将兴盛,中国必将富强,为了国家我们愿奉献一切。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中华民族书才能谱写新的乐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崛立于世界的东方!

缅怀先烈,憧憬未来,我们的每一颗心都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热爱幸福生活,珍惜每一分钟。让我们手捧和平的阳光,伴着生命的旋律,拨响每一颗理想的琴弦,展现祖国的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把无尽的哀思化成奋发的力量吧!让我们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积极进取。为了我们的伟大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谢谢大家!

2023年清明节学生演讲稿4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缅怀革命先烈,播扬红色精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x年国务院把将传统的清明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先人们以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同样为我们书写了耀眼的中华文明史。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领土被瓜分、人民被杀戮、资源被劫掠、尊严被剥夺、文明被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破碎的国土,面对受苦受难的人民,中华民族不屈的个性在一个个爱国的仁人志士身上迸发,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始对侵略者进行英勇的还击;在共产党人带领一代又一代勤劳不屈的中国人不仅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更是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中华民族再一次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我们就能记住一串串英雄的名字:不屈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面对敌人的铡刀也不肯屈服的刘虎兰、严刑拷打也不改变信仰的江姐、牺牲自己保护战友的黄继光等一大批英雄的事迹被国人传颂至今……正是有无数这样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才在灾难中寻找到了救国之路;正是有这样的英雄,中华民族才打败了侵略者,结束了外族的入侵。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应该是我们永远值得尊敬和不能忘怀的偶像!

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向世人展示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尽管在飞速发展和壮大,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距离,缩短这个大差距,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个努力的群体中应该有你有我,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体现,让我们在红色精神闪耀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谢谢!

2023年清明节学生演讲稿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缅怀先烈,继承遗志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忆往昔,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站在国旗下,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这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的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用鲜血染红的。面对国旗,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呢?烈士们是离开了我们,但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呢?他们的辉煌业绩,将载入史册,万古流芳。

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牢记心间;我们要互相团结,互相关爱;我们必须要坚定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那些长眠的烈士吧。同学们,我们是 21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是党的儿女,我们不会忘记先人, 我们要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前辈爱国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们要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弘扬这种不朽的民族魂魄,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先烈们,你们安息吧!我们决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请你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把新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钱学森的英雄事迹范文第5篇

一、课外拓展,练习说话

案例:《钱学森》

师:2007年,钱学森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看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生读颁奖词)

师:然而在今年10月31日上午,钱学森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天,北京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江河为之哭泣,日月为之无光。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些什么?

生:钱学森爷爷,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您的爱国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钱学森爷爷,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发愤读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师:钱老先生离我们而去,然而他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中国的教育,他在晚年曾多次向国家领导人质询: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至今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秉承先生的遗志,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造福百姓。

课文学完了,学生仍被钱学森的精神感染着,抓住这一契机出示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又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案例:《青海高原一株柳》

师:作者仅仅是在写柳树吗?站在这一株柳树跟前,你想起了谁?他们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多媒体出示:站在这株柳树前,我想起了[CD#4](谁),他(她)[CD#4],终于[CD#4]。)

生:站在这株柳树前,我想起了司马迁,他忍辱写作,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生:站在这株柳树前,我想起了霍金,他不向命运低头,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

师: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你知道是什么名言?

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师:老师读完这篇文章也深有感触,请帮老师将这三句话写完整。多媒体出示: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指名填空,生齐读这三句话)

师: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完全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愿这株柳树能扎根在你们心中,当你们在人生旅途中遭受逆境时,能想起这株柳树,你们一定能坚强地面对困难,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真心英雄》,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多媒体播放歌曲)

此时,学生心中有千言万语要一吐为快,教师应退到后台,给学生这个机会。几个拓展练习的设置,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他们真情的朗读和及时的练笔,让他们表达心中的激情,使情感在读写中再一次升华,心灵再一次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人文教育。

二、视频再现,升华情感

案例:《一夜的工作》

师: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最后的日子。

(课件出示字幕,师深情叙述)

师: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

……

师:说的好啊,同学们,我们的心应该永远刻着我们总理的名字,为什么?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啊,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你是怎样的人》。

(生齐声诵读《你是这样的人》这首诗)

师:(激昂地)同学们,1998年3月5日,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叫三宝,他读了这首诗,被这首诗深深地感动了,他更被总理伟大的人格和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写了一首无比感人的歌曲,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聆听这首歌曲。

(播放歌曲,学生看视频录像)

师:(挥泪,哽咽地、悲伤地挥手)下课。

当看到总理的笑容时,谁会不爱慕?当看到总理工作时,谁会不敬仰?当看到总理在病榻时,谁会不心酸?当看到送别总理时,谁会不悲泣?当看到总理的忠骨化为祖国的锦绣山河时,师生们没有谁不把满腔的情思挂在眼角的泪滴上。课到了最后,已经不是简单的课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