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精选9篇)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1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级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辅导
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2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级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辅导
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3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由于招生形势的变化,我校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择校生以及镇鳌生,他们无论是认知水平、智力水平还是学科成绩的差异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是当前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对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是构成人的差异的物质基础,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其表现: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3.对知识结构“分层”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展示始终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全体性”(全体学生要有所发展)和“全面性”(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学有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结构的“分层”。
基于上述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体系。这不同于“抓中间、带两头”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思想。而是时时处处在全教学过程要始终建立面向全体,关照个体的教学思想。
所谓“分层”,就是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智力结构、情商、智商、学科成绩等综合标准测量,对学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分层教学”就是学校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教师有区别地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
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
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段组织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1.教学目标分层。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做哟个。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
2.教学内容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
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确定分层辅导的目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C层次班级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为此,老师在制定辅导目标的时候,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应较好地去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方面。C层次班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提醒他们在哪些方面努力,并与其他科 任 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比如,学好地理,要学会看地图,就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步骤:第1步要看图的名称,了解题目考察的地理知识、第2步要看图中的图例、第3步要看图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于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1)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B、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不以一考定输赢,几次重要的考试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个总分,确定学生能否进入A、B班。A班也确定一个方案,后面的学生流动到B班。
(2)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次的题目。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实施“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虞硕铭
组员:李莹吕薇 夏邦国 洪伟方 姚如康 林雅红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维林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工作小组
组长:虞硕铭 副组长:姚如康 林雅红
组员:顾苗章 潘微 陈跃文 陈志军 黄明才 叶教科 柴晓敏
(2)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3)年级段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一要分别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二要修改常规检查办法,在原有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把分层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定期进行检查,看老师们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分层教学;三要向教务处推荐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任课教师负责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信息反馈,教案上看得到,课堂上听得到,作业上查得到。
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段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段、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中学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一类大学的比例;C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二类大学的比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六、其他
1.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2.班级内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不但是班间的分层,还要做到班内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班级内分层教学法,还可采取“全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主要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校分层教学采用重点推进、分步展开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数理化等学科重点推进,然后在各个学科中逐步展开。但其他各科教师一定要有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加以贯彻。
学校将对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主要通过学情调查、座谈会、随堂听课、检查教案、上交并检查作业与试卷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4
俗话说:只有懂得分层饲养的养鸡场场主,才是优秀的养鸡场主。同样的道理,只有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才会是优秀的教师。因为学生学习也像鸡仔争夺食物一样,水平高低各异,能力迥然有别。鉴于此,我也大胆地在学生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1、答问分层次。
提问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①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
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②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③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
2、评价分层次。
老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批改作文、考试等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应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
3、训练分层次。
语文教学离不开训练,低层次学生侧重巩固基础,中层次学生适当注重提高能力,高层次学生注重发展较高的综合素质。
4、指导和辅导分层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和辅导。要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适时调整分层。
学生始终在变化发展,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分层以保证各个层次学生都拥有不绝的竞争力和不灭的进取心。“层次”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5
俗话说:只有懂得分层饲养的养鸡场场主,才是优秀的养鸡场主。同样的道理,只有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才会是优秀的教师。因为学生学习也像鸡仔争夺食物一样,水平高低各异,能力迥然有别。鉴于此,我也大胆地在学生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1、答问分层次。
提问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①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
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②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③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
2、评价分层次。
老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批改作文、考试等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应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
3、训练分层次。
语文教学离不开训练,低层次学生侧重巩固基础,中层次学生适当注重提高能力,高层次学生注重发展较高的综合素质。
4、指导和辅导分层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和辅导。要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适时调整分层。
学生始终在变化发展,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分层以保证各个层次学生都拥有不绝的竞争力和不灭的进取心。“层次”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6
为贯彻“特色引领、做优小学、做强初中”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构建分层教学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打造新兴中学鲜明的教学特色,从20xx年10月,学校英语学科率先实施分层教学实验,数学学科相继进行,经过近一学年的调研、论证、试行,学校准备将实验学科扩展为英语、数学、语文,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各项可比指标走在全市前列。特修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理论。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各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教学目标
通过走班制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其学习能力在更适当的学习空间得到循序渐进的有效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等可比指标进入全市前列。
三、学生选班
每年级层次班设为A(提高班)、B(基础班)、C(加强班),每年级设6个行政教学班,英语、数学、语文教学时每三个班按A、B、C三层同时实施教学。
学生选班指导意见:
⑴分别召开学生会和家长会,详细介绍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案,让学生和家长明确选班的意义和目的,实事求是的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和提高的层次。
⑵入学水平测试。开学初,学校组织英语、数学、语文学科年级水平测试,综合考察小学毕业成绩和本次测试成绩,其结果作为入学基础资料和选班的重要依据。
⑶教师建议。学校将成立学生选班工作指导小组,主要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课任教师等组成。其任务是根据学生水平测试成绩,为每个学生选班提出建议,供学生和家长参考,选班的最终决定权在学生。
⑷选班工作一般每个学期进行两次,根据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充分征求家长意见进行调整。
四、分层教学
(一)A层次
1、教学目标
在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能力拓展,考试成绩优秀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2、课堂教学原则:“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大容量——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加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快节奏——强化预习、展示、提升“三环节”教学,引领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展示、主动提升。
高效率——教学目标全员“堂堂清”。
(二)B层次
1、教学目标
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学科考试成绩良好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2、课堂教学原则:“强基础、勤活动、习方法”
强基础——强化双基的学习和训练。
勤活动——用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提高。
习方法——重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全员实现“三清”。
(三)C层次
1、教学目标:按照课标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学科考试成绩合格率每学期提高5%—10%,力争中考合格率达到70%。
2、课堂教学原则:“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
低起点——加大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复习,使每一个学生“听得懂、跟得上、乐意学”。
小坡度——分解目标,强化激励,培养兴趣,使学生从微小的进步走向更大的进步。
重提高——强化“双基”的学习和训练,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提高,基本目标全员实现“三清”。
五、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推行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重点考核每个层次中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变化和发展。
1、学生评价,重点看每一次检测后进步的幅度,只要进步就给以积极的鼓励。
2、教师评价。一是层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二是年级学生整体水平提高情况。
六、教学研究
1、推行“五分一统”分层教学模式。即: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下,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分层授课,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按三个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形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练习,就是通过必做、选做等形式,安排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辅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分别进行辅导,包括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分层考查,就是在阶段性检测中,在基础试卷的前提下,设置加试题;评价分层,就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调动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集体备课。围绕“五分一统”实施集体备课,共同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和流程。
3、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学习实践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4、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七、学生管理
分层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行政班的体制,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对学校及年级组的管理机制将带来不小的挑战,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年级组长及各位教师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积极实践和研究。
1、学生自主管理。为便于管理,设立层次班长和层次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等,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和管理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模式和策略。
2、教师团队管理。任课教师兼层次班班主任,负责层次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并及时与行政班主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建立由年级组长、行政班主任、层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7
一、课题的提出
多年来的外语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僵化的、“一锅煮”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我们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根据不同学习主体的年龄、性格、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在外语教学中,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学习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动机、性格等的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状况,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实现目标的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统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实验将采取同一种教材,同样的教学进度,但根据AB层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2、培养A层学生的自学能力,使A层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学会整理知识、总结归纳知识,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3、培养B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摆脱学业上的困惑,成功地获取知识。
4、对B层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寻找B层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最大限度地缩小B层学生与A层学生的差距。
5、关注B层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情感策略调节B层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充分挖掘B层学生的学习潜力。
6、培养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各种心理素质,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协调统一,正确地实施教学。
7、调动学生,特别是B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给予厚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使他们真正感到教师的关爱,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各自的层次上加倍努力学习英语,发挥各自最好的水平。
三、实施方法:
1、教学目标分层与教学要求分层
针对学生成绩差异的客观现实,以及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实行弹性分层目标。A层:认真落实和完成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全部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继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B层: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学讲授分层与教学方法分层
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作出分层处理,A层相对高些,B层相对起点低些,精心设计因人而宜的教学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启发、引导、点拨方式,诱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尽量多做口,笔头练习。对B层学生主要完成课后的习题,并鼓励他们熟读课文,对话,多记单词,多听课文录音带,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3、课后练习与家庭作业分层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A层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要求他们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能自学除教科书以外的英语教材B层学生的作业及课后练习,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抄写、朗读、背诵、鼓励他们课外多听教材录音带,多看简易的英语读物。
4、分层辅导与分层测试
对A层学生的课外辅导以拓展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增大力度辅导,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考试时, A层学生要求达到优秀水平,B层学生只要求达到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学生要求控制在10%以下,优良率达到50%以上。
5、教学评价分层
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重分数轻能力,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因素,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多元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重B层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及时发现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Good”“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不必要有错就纠,让学生由‘“羞于开口”到“乐于开口”;对A层的学生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具备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8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已有几个年头了,总感觉所教班级多,时间少,任务重,压力大。县教育局提出五大镇小学英语成绩合格率要达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方案,这对于我们一线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加上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要想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就必须打破和摒弃传统的“一刀切”、 “齐步走”等教学模式。这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走进我们的视野。
一、课堂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学生英语水平悬殊须分层
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受家长重视,参加多种形式的英语培训,如卓越英语、昂立英语等,他们的接受能力会强一些。教师授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太浅且速度太慢,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造成了他们“吃不饱”。因此在课堂中,显得索然无味、无所事事。与之相反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学好数学、语文就可以了。于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加深,他们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且速度太快,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时间长了,对英语就失去了兴趣。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培养更多的优秀生,尽可能多地转化学困生,也就不是一个口号了。
(二)学生个体差异不同须分层
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存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又容易被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忽视,因此,在同一个班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搞“一刀切”的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分层教学就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它的目的并不是消灭学生之间的差异,消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可以说分层教学刚好是运用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课堂分层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学生分层,注重实际
可以说一个班中,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他们的学习方式、接受知识能力等会各不相同。如果要实施分层教学,就必须以分层方式把他们区分开。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在分层前,对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等进行了全面、充分地了解,把他们划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优等,B为中等,C为后进。一般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来进行划分的。当然,不同的课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分层,而且在不同的课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致。正如恩格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要注意这些变化,并以此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此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对于我们这些班级相对较多,个别辅导时间少的英语老师来说,每个班能有几个小助手、小帮手之类的,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啊!这学期我就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遵循自愿、均衡的原则。各小组基本一致:有同等数量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总人数相等;学生以自愿为主,适当调整:不要强迫学生参加哪个组,尊重他们的意愿,来作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达到“均衡”。并由组员推荐一位有责任心的,各方面能力强的担任本组的组长。这样一来有利于本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二来有利于各组之间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相互激励。实践证明,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充分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二)备课分层,明确目标
都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话一点都不假。你只有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在分层教学中,就要按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分层次备课。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后,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分析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多数学生学会并掌握知识的要点和重点,使优等生能在知识的网络中、对比中、拓展中学会灵活运用。例如:在教授PEP 5《My New Room》 Part A Let’s learn 中,我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对C层学生要求理解和认读trash bin, curtain, mirror, end table, closet等单词;对B层学生不仅要求能认读单词,而且能熟悉“In my room ,I have ….”的句型;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相关的单词和句型。
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即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有个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三)教学分层,提高效率
课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根本保障。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并注意难度。对于A层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对于C层学生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学习信心,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简单,让他们从厌烦学习转到愿意学习上来,感受成功的乐趣。比如在复习“forest”这一单词时,对于C层学生提出认读并回答“Do you like the forest?” “Is the forest big?”等简单问题的要求;而对于A层学生则设计“What’s in the forest?” 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能用所学句型“There are many trees/animals …in the forest.”来回答。这样使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课堂活动,做到了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分层练习操练时还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教师布置作业时也要实施分层,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所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的作业难度与量得到协调和统一。量力而行,使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如在一般的词汇、对话课后,作业是这样布置的:对A层学生,要求他们记熟单词和句型,并给他们一定的情境做拓展活动;对B层学生,要求他们记熟单词和句型,并会进行替换练习; 对C层学生,只要求他们适当掌握单词和句型就可以了。实践证明,这一作业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符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实际。
(四)评价分层,感受成功
教学评价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在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练习、讨论和作业后,还是在阶段测试后,都要进行及时和不同的评价,并对达成本层目标,特别是取得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同时,在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评价。要记住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快乐;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使其向优等生看齐;对优等生则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评价,让评价具有及时性和鼓励性,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在分层评价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中,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标准》还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力求终结性向过程性、发展性转变。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发现自己的不足,把压力变为动力。分层评价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励的基础上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在测验中不达标的学生可以允许重考,只要学生愿意,次数不限,直到达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追求完全的层次化,教师应掌握一种让学生几乎察觉不到的层次教学的艺术。因此,在评价中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形式和标准。记得在一次单元考试后,我则在每个学生单元试卷上,分别给他们写上评语:“好样的,保持住。” “有进步,加油!”“教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考及格,只要你努力。”等,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后,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他们会认为老师在关注着他,而无需在班级里指名道姓,谁进步了,又有谁退步了,免去了很多尴尬以及伤害。
三、课堂分层教学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全面性原则和分层教学两者是一个统一体,前者是指导,后者是实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
保底性原则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但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显然,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的动态过程,切不可固定化。
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分层教学中从对学生的要求、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分层评价等无论怎样细化的项目和对学生的要求,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有其存在的强大生命力,它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思想;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并保护每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希望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分层教学,并让它焕发更多的光芒。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篇9
一、 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落实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我们认为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但分层教学不是理想化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而是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建立起以因材施教为根本原则的可操作性教育方式体系。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 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分层教学必须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按照"尊重、民主、爱护"的原则,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教学组织和相互作用方式上把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规范和最纯美的情感贯彻到师生关系之中,保证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2、 培养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已被公认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的首要能力和基本能力,也是顺利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二是从学校学习向社会学习过渡,不但要使学生熟悉预习、听课、作业、练习、复习的方法,而且要更多地考虑一般的社会学习规律,切实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进度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决策能力。
3、 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主导作用。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标准一个速度教一切学生"转变到"不同标准、不同速度培养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和主动性,注意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对高层次学生多鼓励他们主动探讨、自主发展;对低层次学生不流露出差生观念,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对中等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向上一级层次目标奋进。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
1、学生的分类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的高(A)、中(B)、低(C)分类。学生进入哪一层学习,由学校根据学习成绩决定和学生自愿选择。各层人数比例为各占1/3。高水平学生是指那些能够轻松完成教学要求并能得到更大发展的学生;中水平的学生则指那些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低水平的学生则指那些即使努力,完成教学要求也比较困难的学生。根据能力水平分类后,要将同类同水平的学生分编到同一个学科班中安排学习。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相互流动,进步大的,可以进入上一层次学习,退步的或在本层次学习有困难的,则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学生层次间的调整应在学期结束后进行。
2、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提供学习材料的多少上、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1)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习初中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2)学习材料的多少上。A层次学生除教材内容外,教师可在阅读素材,时事新闻,口头表达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B层的学生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知识的灵活应用,力求牢固掌握基本知识.C层学生仅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减去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补充初中部分基础知识.
(3)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A层次学生教材练习以自做为主,教师适当增加一些迁移题和提高题,提高运用能力.B层次学生以教材练习为主,教师以使学生明确答案的具体理由为主要出发点,搞清楚为何应如此去做,以便掌握原理,争取事半功倍.C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练习,尤其是语音,语调上,要求学生必须有准确的发音.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无定法,学有规律。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分层教学的基本方式在于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改造为学程授课制,这需要一系列能够区别对待学生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方法,这些方法教师不但要创造出来,而且要熟练使用它们。一切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方法,都是好方法,这样的好方法多种多样,极为丰富。重要的是教师要明智的选择和灵活地运用,从而能为每一类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并为每一类学生消化不同的内容提供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法,使每个学生可能最大限度地去发挥他们的潜能,完成教学目标。
四、 分层教学的管理和评价
1、 班级管理。
单一的行政班级管理已不能适应学科分层教学的需要,因此,应实施学生行政班级(生活班)与教学班级(学习班)的双重管理模式。同进度的课程及晨课、课间操、班团活动、文体活动等仍在原行政班进行。不同进度的分层学科教学在各教学班进行,学生实行流动上课,分层教学的教师负责教学班的学习管理。
2、 实施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
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缺少弹性,分层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必须富有弹性,这种弹性要保证各类学生有更充足的学习机会和教师有可能地区别对待。在分层教学中,年级、学期的概念应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程和单元。通常将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学程,每个学程包含的单元数要根据分层后的教学班级具体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程结束,都应进行目标测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实现超学程的学习,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补救原学程中的学习缺漏,从而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规范。
3、 分层教学的评价。
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分层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情况三个方面的评价。这三个方面评价的核心是学生的个性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评价要以每个学生是否达到可能的最好发展水平为标准,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合理地使用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分层教学的最终性评价要以学生参加全国公共英语考试的及格率为标准。学习两年英语后,A层优秀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英语二级考试。A层中下游学生和B层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一级考试,C层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一级(B)考试。根据烟台市教育局烟教[20xx]85号文要求,从20xx级开始,在校学生必须参加一个级别全国公共英语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为保证学生毕业前能顺利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学校决定从20xx级第二学期起,实施英语分层教学试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