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技术论文(精选5篇)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深基坑;运营地铁;非对称开挖;加固;监测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23)01-0052-2

1.工程概况

与一般基坑工程相比,与运营地铁线紧邻的基坑工程常处于道路十字交叉口,是城市繁华地段,该地段建设的基坑工程具有埋深大、跨度大、结构复杂、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难度大等特点0。施工中会碰到对于已有地下构筑物的穿越和对将来修建地下构筑物的预留口,或者对已有地下构筑物的部分拆除、结构打开和改建等难题00。世纪大道地铁车站处的6号线明挖段为地下二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6号线明挖区间,地下二层为预留地块的连接通道。后建的6号线两侧的基坑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世纪汇基坑工程地处市区地面交通枢纽,周边环境复杂,受道路、地下管线、施工场地等因素制约,对施工环境要求极高。且世纪汇基坑工程涉及6号线东西两侧基坑开挖(开挖深度20m、宽度22m、西区长75m、东区长90m)、地下预留口拆除、打通隧道正下方联络通道和东西两侧基坑相连等关键工序。该基坑工程平面图如图1。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紧邻运营地铁的世纪汇后建基坑施工关键工况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施工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1)钻孔灌注桩加固;(2)基坑满堂注浆加固;(3)临时钢管撑换撑;(4)运营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反馈指导施工等。这些经验和技术措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博,刘国彬,黄毅.在已运营地铁车站超近距基坑开挖几个问题的探讨[J].施工技术,2007,36(增):29-31.

[2]孙宪铭,谢弘帅.紧邻运营地铁车站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4,26(6):483-485.

[3]顾亚囝,朱毅敏,乔恒昌.大型地铁枢纽站施工中的地下障碍物拆除及车站结构逆作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8,30(5):342-344.

[4]侯学渊,刘建航.基坑工程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的涵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现状 发展趋势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城市地铁 施工 新技术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地铁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城市地铁建设项目竞相开工。实践证明,地铁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好、占用城市道路面积少、防空好等优点,对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改变城市布局,实现城市环境和交通综合治理,引导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铁必将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地铁工程的造价也是十分昂贵的,一般在5亿元/千米左右,这与地铁施工工艺和方法是密切关联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地铁建设的进程。

近40年的发展,我国地铁修建方法已由最初单一的明挖法,发展到现在的明挖、暗挖、浅埋暗挖、矿山法、盾构法等多种方法并存,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提高,初步形成了专门的研究课题体系。这些方法的出现和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地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就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各自适合的施工条件,进行初步的探讨。

1.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通常在地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宜采用明挖法,但对社会环境影响很大,仅适合在无人、无交通、管线较少之地应用。现在多采用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浅埋暗挖法是一种适合不同断面、造价偏低、灵活多变的施工方法;盾构法在较软弱、富含流砂之地、断面不变的区间应用,设备一次性投入大,但施工速度快,是今后应推广的施工方法。

1.1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又称矿山法,起源于1986年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隧道修建方法。该法是在借鉴新奥法的某些理论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具体工程条件开发出来的一整套完善的地铁隧道修建理论和操作方法。

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适合于城市地区松散土介质围岩条件下,隧道埋深小于或等于隧道直径,以很小的地表沉降修筑隧道的技术方法。它的突出优势在于不影响城市交通,无污染、无噪声,而且适合于各种尺寸与断面形式的隧道洞室。顾名思义,浅埋暗挖法是一项边开挖边浇注的施工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土层在开挖过程中短时间的自稳能力,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使围岩或土层表面形成密贴型薄壁支护结构的不开槽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质。由于浅埋暗挖法省去了许多报批、拆迁、掘路等程序,现被施工单位普遍采纳。

浅埋暗挖法的核心技术被概括为18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其主要的技术特点为: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建立了一整套变位、应力监测系统;强调小导管超前支护在稳定工作面中的作用;研究、创新了劈裂注浆方法加固地层;发展了复合式衬砌技术,并开创性地设计应用了钢筋网构拱架支护。

由于该工法在有水条件的地层中可广泛运用,加之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的地铁区间隧道修建中得到推广,已成功建成许多各具特点的地铁区间隧道,而且在大跨度车站的修筑中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此外,该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过街人行道和城市道路隧道等工程的修筑。

1.2盾构法

我国应用盾构法修建隧道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最初是用于修建城市地下排水隧道,采用的是比较老式的盾构机(如网格式、压气式、插板式等),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采用土压式、泥水式等现代盾构修筑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法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环保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已经在我国的地铁建设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城市地铁采用的盾构机已有60多台,其中上海30台,广州20台,北京、南京、天津、深圳各4台,大多是土压平衡盾构机型。

随着盾构法研究的深入、工程应用的增多,盾构法施工技术及盾构机修造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提高:上海地铁隧道基本全部采用盾构法修建,除区间单圆盾构外,目前正在使用双圆盾构一次施工两条平行的区间隧道,此外还试验采用了方形断面盾构修建地下通道;采用直径11.2m的泥水盾构建成了大连路越江道路隧道,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直径的盾构机。广州地铁采用具有土压平衡、气压平衡和半土压平衡模式的新型复合式盾构机成功应用于既有软土又有坚硬岩石,以及断裂破碎带的复杂地层的地铁区间隧道修筑,大大拓展了盾构法的应用范围。深圳、南京、北京、天津等城市虽然地质、水文条件各不相同,但采用盾构法修建区间隧道均取得了成功。

除了上述几点外,我国盾构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掌握了盾构机的选型和配套技术,与外国合作设计生产盾构机,配套施工设备包括管片模具完全能够自行设计制造;

②掌握了盾构隧道的设计和结构计算技术,以及防水技术;

③掌握了盾构掘进控制技术,如盾构掘进参数选择控制、碴土和压力管理、地表沉降控制、盾构机姿态和隧道轴线控制、管片防裂、同步注浆等,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可以确保盾构施工的安全、优质、高效和环保;

④掌握了不同地质条件和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

我国盾构掘进速度最高已达到月进400m以上,平均进度一般为月进160―200m,最高平均进度可达月进240m。地表沉降可控制在+10―-30mm以内,可以在距既有建、构筑物不足1m的距离安全掘进隧道,既有建、构筑物的变形量可控制在2―5mm以下;隧道轴线误差可控制在30―50mm以内。

1.3新奥法

新奥法(NATM)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在我国常把新奥法称为“锚喷构筑法”。采用该方法修建地下隧道时,对地面干扰小,工程投资也相对较小,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工程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保证。使用此方法进行施工时,对于岩石地层,可采用分步或全断面一次开挖,锚喷支护和锚喷支护复合衬砌,必要时可做二次衬砌;对于土质地层,一般需对地层进行加固后再开挖支护、衬砌,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必须降水后方可施工。新奥法广泛应用于山岭隧道、城市地铁、地下贮库、地下厂房、矿山巷道等地下工程。

当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城市地铁工程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如智利的圣地亚哥新地铁线采用新奥法施工地铁车站,车站位于城市道路下7―9m,开挖面积230m2,相当于17m(宽)×14m(高);我国自1987年在北京地铁首次采用新奥法施工复兴门车站及折返线工程,车站跨度达26m。针对我国城市地下工程的特点和地质条件,新奥法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又开发了“浅埋暗挖法”,这一新方法,与明挖法、盾构法相比较,由于它可以避免明挖法对地表的干扰性,而又较盾构法具有对地层较强的适应性和高度灵活性,因此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区间隧道、车站、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等工程,如根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群洞”方案修建的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及南京地铁一期工程南京火车站,断面复杂多变的折返线工程、联络线工程也多采用新奥法。在我国利用新奥法原理修建地铁已成为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尤其在施工场地受限制、地层条件复杂多变、地下工程结构形式复杂等情况下用新奥法施工尤为重要。

1.4钻爆法

我国地域广大、地质类型多样,重庆、青岛等城市处于坚硬岩石地层中,广州地铁也有部分区段处于坚硬岩石地层中,这种地质条件下修建地铁通常采用钻爆法开挖、喷锚支护。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钻爆法施工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钻爆、装运出碴,喷锚支护,灌注衬砌,再辅以通风、排水、供电等措施。在通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常采用注浆、钢架、管棚等一系列初期支护手段。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和断面尺寸,钻爆法隧道开挖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开挖方法,例如:上导坑先拱后墙法、下导坑先墙后拱法、正台阶法、反台阶法、全断面开挖法、半断面开挖法、侧壁导坑法、CD法、CRD法等。对于爆破,有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等技术。对于隧道初期支护,有锚杆、喷混凝土、挂网、钢拱架、管棚等支护方法。及时的测量和信息反馈常用来监测施工安全并验证岩石支护措施是否合理。防水基本采用截、堵、排等几种方法,其中在喷射混凝土内表面张挂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板,再灌注二次混凝土衬砌,被认为是一种效果良好的防渗漏措施。

2.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选择

车站既是地铁工程亮点所在,更是一个难点问题。对于车站的施工方法而言,目前有明挖法、盖挖顺筑法、盖挖逆筑法、盖挖半逆筑法、明暗挖混合法、浅埋暗挖法。原则上优先采用明挖法,其次是盖挖法,盖挖法中应优选盖挖逆筑法、盖挖半逆筑法,最后则是浅埋暗挖法,因为该方法适用于交通要道、管线太多、不易开挖的繁华市区。采用暗挖法施工的车站当中,柱洞法、侧洞法应用较多,而大断面施工应遵守大洞变小洞的施工原则,开挖方法应按以下次序优选:正台阶开挖、CD法开挖、CRD法开挖、双侧壁导洞开挖(眼睛工法)进行,这样可以节约投资。

近年来,我国也在研究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两种方法上,一是采用多圆断面盾构一次建成地铁车站,另一种是采用区间盾构修建地铁车站。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盾构设备,提高地铁工程的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达到总体上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1明挖顺筑法

明挖法是目前我国地铁车站采用最多的一种修建方法,主要有放坡明挖和维护结构内的明挖(即基坑开挖)两种方法。明挖顺筑法技术上的进步主要反映在基坑的开挖方法和维护结构上,适应于不同的土层,基坑的维护结构主要有地下连续墙、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工字钢桩、加木背板和钢板桩围堰等。

在基坑开挖方面,有代表性的是时空效应理论。上海地铁总结出在软弱地层中开挖、支撑和结构施工的一套方法。首先采用大口井进行基坑降水,以增加基地被动土的强度,然后对基坑实施分段开挖,随挖随支撑,控制坑底暴露时间(或对底板地层进行预加固),适时地浇注底板结构。同时,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进行严密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在基坑维护方面的主要施工技术有三种。

①地下连续墙。

该结构适合于饱水沙层、饱和淤泥土层等饱水软弱地层,既可以控制土压力,又可以有效地阻隔地下水,还可以作为车站结构的一部分。

②人工挖孔桩和钻孔灌注桩。

这两种施工方法均是采用排桩桩墙来挡土和防水,实现基坑的维护。其中,人工挖孔桩适合于地下水位较深或无水的地层,要求地层强度较高,其断面形式不受施工机具的限制,可以做成圆形和方形,而且其施工质量和强度要高于普通的钻孔灌注桩,但是,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③SMW工法桩。

该方法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H型钢或其它种类的劲性材料,以增强水泥土搅拌桩抗弯、抗剪能力。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功能,在6―10m的基坑中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与地下连续墙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占地少、无污染、防水效果好和造价低廉等优点。

2.2盖挖逆筑法

盖挖逆筑法同样适用于地铁车站的修筑,与明挖法相比,其优势在于减少交通封堵时间,减轻施工对于环境的干扰,其区别在于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上。

该方法的主要施工技术措施为:

①支撑桩采用以H型钢为柱芯的钢管或钻孔灌注桩,满足了沉降的控制要求;

②采用地下连续墙低注浆的方法,增强基底持力层的刚性,使地下连续墙与临时支撑柱共同承受上部荷载,以减小差异沉降;

③逆作法开挖支撑施工工艺中,利用混凝土板对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起约束作用,在暗挖过程中采用一撑两用的合理方法,大大减少了工程量,加快了工程进度,控制了墙移。

3.地铁施工中的辅助工法

城市地铁施工中,辅助工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有时甚至涉及工程的成败。采用辅助工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主体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或出于工程安全考虑,或为保护建、构筑物等。目前采用的辅助工法主要有:

3.1降水(和回灌)

有井管降水、真空降水、电渗降水等,北京及北方地区多采用基坑外地面深井降水和回灌,也有采用洞内轻型井点降水;上海及南方地区则多采用基坑内井管降水,也有采用真空或电渗降水。

3.2注浆

主要用于止水或加固地层,以防坍陷沉或结构治水。注浆方式主要有软土分层注浆、小导管注浆、TSS管注浆、帷幕注浆等,注浆材料有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水泥水玻璃、改性水玻璃、化学浆等。

3.3高压旋喷或搅拌加固

主要用于地层加固,如采用浅埋暗挖法或矿山法施工的隧道局部特别软弱的地层或有重要建、构筑物需要特殊保护时采用,盾构法隧道的始发和到达端头常用高压旋喷或搅拌加固,联络通道也常用此法加固地层。近年来也开发了隧道内施作的水平旋喷或搅拌加固技术。

3.4钢管棚

用于暗挖隧道的超前加固,布置于隧道的拱部周边,常用的规格主要有:42mm直径、4―6m长,108/159mm、20―40m,前者采用风镐顶进,后者则用钻机施作。近几年来也有采用300―600mm直径的钢管棚,采用定向钻或夯锤施作。管棚一般都要进行注浆,以获得更好的地层加固效果。

3.5锚索或土钉

预应力锚索主要用于基坑维护结构的稳定,以便提供较大的基坑内作业空间。

3.6冷冻法

主要用于止水和加固地层,多用在盾构隧道出发、到达端头、联络通道和区间隧道局部具流塑或流沙地层的止水与加固。

4.地铁施工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研究

我国已有近40年的地铁修建史,尤其是近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丰富和创新了我国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用、防灾救灾设备维修的技术方法。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地质情况多样,地铁修建技术必然极具复杂性和高难度。就目前来讲,应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可以完成除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区域的城市地铁修建任务,已经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经验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地铁建设工作者和能吃苦耐劳、有风险精神及创新智慧的设计、施工队伍。

展望未来,为使我国地铁修建技术日臻完善,保证地铁工程质量,实现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我国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4.1尽快统一地铁和轻轨修建的标准

统一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技术规范和工程验收技术标准,以便使我国地铁和轻轨工程设施和设备产品规范化、系列化,对国产化也十分有利。

4.2组织力量对地铁施工设备进行系统研制开发

国家应对研制企业单位给予政策扶持,这对地铁的施工速度、安全、质量和成本影响重大,而我国在这方面显得很落后。如盾构主机我们还不能自主生产,基本上依赖进口技术或产品,消耗大量外汇,成本昂贵,设备适应性差;再如浅埋暗挖法虽为地铁施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机械化程度太低,基本上靠手工操作,速度慢、工效差,最终核算成本也很高。

4.3加强地下工程施工辅助工法的研究开发和创新

在地铁施工中,安全、质量事故往往是由于辅助工法不善而引起的。近些年,我国的地铁施工工艺工法方面,虽然维护结构工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改良地层实施疏水、止水的工法起色不大,有些工法由于使用条件难以掌握,风险很大,稍有不慎易酿成大祸。目前,地铁施工队伍普遍存在着专业不专、技术不精的问题,应该在施工资质上严格限制和要求,以利于专业队伍的组建和成长。

4.4在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和进程

国产防水材料品种不多,品质不高,很难满足地铁工程的要求。地铁衬砌结构防排水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防裂、防渗的课题日渐突出,应在材料上下工夫。

4.5强化环保意识

地铁的修建较大地改变了城市区域地层的地应力和水文地质的原始状态,尤其是水土流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改变,甚至会形成灾害隐患。国家应指定有关科研单位就地铁修建的环保问题开展工作,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确保城市人居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地铁设施的安全运营。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也快速地付诸实施,它极大地拓展了城市的区域范围,缩短了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消耗时间,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社会迫切等待着地铁的发展,而地铁的发展又必须有新的施工技术做支持。为此,我们在现实所有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借鉴,对国内外地铁施工新技术进行比较,探讨了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阐明了注意事项和未来规划,对以后城市地铁的飞速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明耀.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招伟,王梦恕.浅埋暗挖法修建地下工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见:铁道部隧道工程局科技大会论文集,1999.

铁道建筑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建筑理论与设计

(1)论cwsbr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实践 罗美丽

(2)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设计归纳 俞才祖

(4)浅谈井字梁设计 张永强

(5)浅析住宅建筑构造节能设计 周筠 关剑 田娟

(6)解析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周严

(7)建筑学(室内设计)平面构成教学再思考 刘斯荣

(9)对拉卜楞寺藏式宗教建筑细部大门的研究 沈欣

(11)结合近三年汛期现场实际情况对宝成线防洪压力的思考和分析 蒋康

(12)某综合楼地下室防水施工要点探讨 吕伟钊

(1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研究 圣健设

(15)关于超长钢筋笼起吊及安放作业的探讨 车利军

(17)关于桩基静载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张平福

(18)论拥翠山庄之于江南私家园林 王晶晶

(20)材料与空间——从森佩尔到柯布西耶 谌利

(21)关于地铁防雷工程设计的探讨 石建刚

(23)类型学的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陈菲菲

(25)试论房屋建筑防渗漏处理措施 朱隽文

(26)现代酒店室内设计表现手法与文化融合 梁杰

(27)小议如何进行建筑电气设计 徐青

(29)桥梁工程安全控制背景下工程监理工作要点探析 黄波

(30)论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渗透 陈思竹

(32)对低应变检测桩底信号的分析 阳亮

(34)外部尺度与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关系 李野

(35)某污水处理站水池工程渗漏处理方案 刘承东 张玉清 刘恺

(37)浅议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消防设计 潘诗弦

(38)浅谈新时期住区会所设计研究 冯伟

(40)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成与风格 李穆菁

(42)论述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杨忠将

(43)北京市某地下车库兼二等人员掩蔽所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 张华革

建筑结构

(45)土建结构安全性问题的思考 黄志艳

(47)基于防震考虑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析 温启平 殷欣

(48)基于抗震考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分析

(49)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浅谈 陈昌海

(51)浅析中国古代木建筑抗震原理 郑人山

(52)重型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要

黄俊

规划设计

(54)“3s”技术在云南高原地区乡镇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龚振文

(55)独立学院的校园规划思考——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张靖

(57)关于城市中小户型住宅设计与发展的探讨 杨森晖

(58)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形)式分析及对南宁线网规划的启示 袁江

(60)提高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效率的设计 于有贞

(61)硫铁矿焙烧电除尘器的设计应用 李钢

(62)关于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以湖北黄石市团城山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为例 吴时节

(64)浅析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总平面亚运改造工程的景观改造方案 杨彪

建筑节能

(66)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 李军

(67)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原则以及节能技术 张虎

(68)地暖在目前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浅谈 陈英杰

(70)分析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 房元

(71)浅析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暖通设计 胡宜华

(73)高层办公楼节能设计在北方严寒地区的应用探讨 李洁

(74)浅析当前房屋建筑的节能施工技术 罗敏捷

(76)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的节能技术 闵小燕

(77)夏热冬冷节能建筑设计探讨 褚跃

(79)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 周应桔

园林绿化

(80)刍议东北传统合院民居中的的绿色建筑技术 李晔凌 王新宇

(82)试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问题及措施 程仁杰

(83)国内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 陈建生

(85)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 张兴

(86)浅谈园林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曾乐

(87)关于污水处理过程ph值控制方法探究 孟龙

(89)刍议园林景观建设中观赏性植物的应用 张承溢

(90)浅谈城市坡地滨江绿地设计 张亮 彭隽茜

工程质量与管理

(92)建筑监理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汪国华

(93)浅议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刘鹏飞

(94)小议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控制与措施 饶勇

(96)浅谈如何搞好工业建筑施工重点管理 许永红

(97)论现时期建筑土建工程的质量控制 杨鹏

(99)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林万庆

(100)既有房屋建筑安全管理 肖彬

(102)浅析柔性节点钢框架对受力和变形的影响 余建斌

&

(103)浅谈风电项目风机安装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张国

(105)建筑工程质量与项目进度管理对策探究 李明昭

(106)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研究 刘昌凡

(108)?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鄞笮蜕桃到ㄖ??朗枭⑸杓拼嬖诘奈侍饧岸圆?梁芝松

(109)公路路基施工特点与具体的关键施工技术 李军

(111)建筑消防安全评估问题研究 施建雄

(112)浅谈桥梁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张秋生

(113)浅谈通过工程前期样板间实施提高现场工程管理 许永红

(114)浅谈橡塑保温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王巧利

(116)降低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措施探讨 王树东

(117)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对策及管理技术探究 高宏伟

(118)epc总承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管理 刘敏

(120)浅谈epc工程进度计划管理 李广福

(122)铁路房地产对铁路运输生产的保障作用 尤宝泉

(123)对工程劳务分包施工队管理的思考 胡志远

(124)论房地产企业工程变更签证的管理方略 张明良

(126)钢结构厂房内消防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范世雄

(127)浅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质量控制 黄?F波

(129)业主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有关于反索赔管理的分析 胡方汉

(130)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计划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段雅青

(132)小议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方法 胡恩铭

(13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 王彦

(135)建筑工程管理的约束条件和管理过程经验谈 李岚峰

(136)浅谈城市居民社区消防安全对策 梅峰

(138)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 赵树海

(139)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 邵孟玲 李海泉

(141)试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胡涛

(142)住宅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分析 王历平

(144)试析铁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王运霞 李程亮

(145)温州港乐清湾一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刘书华

(147)综述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杨永强

(148)强化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益探索 朱杰军

(150)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析 易忠军

(151)地下建筑混凝土结构防渗漏的质量控制措施 田西超

经济建设

(153)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招标管理的强化措施探讨 王熙

(154)刍议如何运用信息化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秦虹

&nbs

p; (156)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探讨 林龙海

(157)基于函数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估算分析 严凤巧

(159)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分析 葛疆

(160)浅谈工程造价中预结算审核的应用 黄静

(162)浅析公路工程监理中的工程费用控制 汪顺平 祝于红

(163)有关工程变更项目的综合单价的确定 胡方汉

(165)刍议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策略 查良英

(166)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危害性分析 刘英姿

(168)试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 高阳

(169)浅谈epc项目总承包投标报价几点看法 衣海凤 毛宏宇 殷茂森

(171)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策略 梅艳峦

(172)试论建筑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问题与处理 田红

(173)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 徐丽华

(175)浅谈燃气工程成本控制的思路与方法 胡凤娇

(177)浅谈如何提高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游兴芬

路桥建设

(179)铁路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 田永亮

(180)rtk技术在铁路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陈好宏

(182)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及路基下沉解决措施 杨涛 张北娟

(183)映秀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分析 黄万锋

(185)浅谈公路养护改革体会 顾江淮

(186)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研究 马先锋

(188)大跨度简支曲线箱梁高空顶推体系 邹向春

(18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道路改扩建路线设计的思考实践 刘华妮 杨彩霞

(191)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和处理 肖辉运 蔡益郎

(192)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常见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徐飞 王目子

(194)铁路隧道?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穸蔚氖┕ぜ际?陈晓华

(196)浅谈山区公路勘察设计的几个方面 魏巍

(197)探讨路桥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开平

(199)对大跨径梁桥挠度的控制探讨 高维 梅盖伟 张勇

(201)刍议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技术与方法 孔润

(202)关于桥梁桩基础检测技术的探讨 虎良燕

(204)试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 李阳 景俊骏

(205)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防治 李耀文 冯立

(206)试论城市市政交通道路的设计 李谊

(208)浅谈对市政道路和桥梁施工质量

监控 武鹏飞

(209)浅谈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与控制 吴冰

(210)公路横断面设计优化 施映文

(212)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旧砼路面加铺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王定洪

(214)小议桥梁钢结构的完整性设计 许华东

(215)建筑垃圾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 薛媛萍

(217)刍议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刘艳芬

(218)山区高速公路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地表移动的分析 李丰

(220)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朱嘉科

(221)重庆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五桥互通立交工程设计特点 袁潇 陈奉民

(223)桥梁结构裂缝补强工艺探讨 张建明

(224)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赵五喜

施工技术与应用

(226)浅谈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及安全措施 周红

(227)试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左绪宏

(229)超高层建筑嵌固部位选取探讨 关键

(230)关于高填方机场改扩建工程中新老填筑体搭接处理的思考 范永政 刘宏

(231)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备选型与运行管理 杨智伟

(232)刍议钻芯法检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秦晓玲 徐德辉

(234)水利工程施工中沉降监测与精度分析 岳鑫

(235)浅谈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张力架线施工 潭荣微

(237)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房屋施工中的应用 倪擎

(239)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工艺 陈仲年

(240)基于锤上测力方法的高应变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刘成东

(242)基于山区公路的坡面防护技术应用探究 卢博 高建勋

(243)焦炉炉床顶板施工方法 谢兵

(245)惠州金山大桥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施工技术 吴爱国

(247)浅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华伟清

(248)浅谈引水隧洞的施工测量 陈向峰

(250)城市市政地下工程中注浆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乔飞

(251)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普通住宅中的运用 李勇

(253)流水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高永彬

(254)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黄文刚

(255)基于岩土工程的勘察技术应用分析 杨佳

(257)富水性软弱破碎围岩注浆加固地层技术 毛志轶 李世君 杜昕

(259)基于白马湖退圩(囤)还湖清淤工程的综述 周江沭 黄荣峰

(260)拉森钢板桩

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徐华林 孙友忠

(262)风力发电智能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王磊

(264)新型悬索桥钢箱梁缆载吊机设计及应用 刘红胜

(265)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以省道s231线桥东至官塘路段路面改造工程为例 张圳英

(267)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离析现象分析 陈靖

(268)对工民建筑施工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问题的探讨 孙天忠

(269)干热河谷环境下水工大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探讨 李伟挺

(271)城市gps控制网建立及精度分析 黄晓忠

(273)桩基施工中冲击钻成孔工艺要点介绍 黄志强

(274)净水车间施工及制水工艺 曹长明 刘彦斌

(276)论深基坑护坡桩+土钉墙支护措施 李沙 王春秀

(277)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李文华

(279)地下矿山开采技术与面临问题思考 李兆林

(280)高边坡二次劈裂注浆预应力锚索框架防护体系研究 刘利

(282)浅谈箱梁预应力施工 刘裴

(283)防渗墙施工设计与成槽工艺探讨 吕小强

(285)某住宅项目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 顾宏飞

(286)仿古建筑穿芯型柱础石钢筋混凝土柱子施工 孟繁凯

(288)浅谈桥梁预应力管道真空辅助压浆施工技术 潘凯荣 陈锦锋

(289)回龙河水库大坝设计 沙继明

(291)一种基于超填充的机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孙立群 柯国炬

(293)pdca循环技术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 孙新成

(295)土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龙江涌

(296)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 王恒

(298)反循环工艺在穿越粉砂层钻孔灌注桩中的应用 王新坡

(299)浅谈gps在工程测量中实施及应用——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分析 肖彪

(301)论先简支后结构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措施 姚船

(302)关于深基坑土钉喷锚与钻孔灌注桩的复合支护策略探讨 杨元周

(304)也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渗漏策略 龚凌

(305)隧洞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经验谈 阳长林

(307)浅谈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易传葵

(308)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裂缝中探讨 赵艳红

(310)贝雷梁挂篮悬灌施工技术 郑立平

(312)对混凝土路面修补技术的探讨 周崇伟 傅华

(31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讨 朱洪

(315)论深基坑工程中复合土钉支护技术应用 朱鹏宇 夏井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