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绿地
简介:以长沙市生态绿地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如何使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等。
关键字:绿地系统生态绿地绿色网络
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越来越重视,对绿地系统的认识从过去把园林绿化当作单纯供游览观赏和作为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点缀的性质,向着改善人类和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转化;向城乡一体化,走大环境,大绿化建设方向转化。许多城市提出了山水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构想。本文针对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就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布局形式,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1、建立绿地网络系统,形成绿色空间体系
城市要持续发展,就要健全气流通道,恢复城市外部生物的正常输入和主城区生物的自然调节,使城市的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长沙市斑块状的城市公园绿地只有与线状绿地或较宽的廊状绿地相接合,互相衔接连片,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繁多,从而稳定的叠加地发挥绿色生态效益。成片成网的绿地林带,其环境、生态效益是其它任何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建立绿地网络系统,是提高长沙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以下是长沙生态绿地网络系统规划采用的几种布局形式:
1.1建立环城林带
环城林带是城市的“绿色项链”,它不但为城市提供大量绿地,也为都市人带来一个绿意盎然的休闲世界,同时,防止城市无节制扩展起着重要作用。长沙市是我国“火炉”城市之一,建立环城林带还能有效改善长沙“热岛”效应。
环城林带建设一直被世界各城市重视。英国伦敦的环城绿带宽度13~24公里不等,涉及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国内许多城市正在兴建环城林带,其中上海市2023年远景规划紧贴外环线道路外侧,蜿蜒环绕整个上海市区一圈建立了环城林带,总宽度500m,全长97km,总面积7241公顷。
长沙市规划在绕城线两侧各控制100米用地(其中河东南绕城线内侧100米,外侧400米)进行环城林带建设,全长97公里,涉及面积2000公顷。其布局形式采用长藤结瓜式,在沿线用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当放宽,规划布置大型的公园,50米以内规划以乔木为主的开放性纯林带。长沙市的环城林带虽然在总体骨架上跟其他城市存在相同点,但其内容强调了自己的特色,环城林带经过地区历史人文景观(遗址)多,重点突出长沙历史文化和山体、江河滨水、洲等景观特色地带,并按“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重视城乡结合和大环境绿化。
长沙市的环城林带宽度规划在200米至500米之间。根据生态学家克萨提(csuti)提出森林的边缘应有200~600米宽,最好大于1200米。长沙市的环城林带宽度仅符合森林的边缘宽度,比上海环城林带宽度小,但长沙作为中等级的大城市,这种宽度基本符合要求。
1.2建立绿色廊道体系
绿色廊道是指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它不但是城市的重要自然景观体系,而且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热的夏季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在冬季可降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绿色廊道犹如一道道绿色保护带,维护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绿色廊道和环城林带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这正是绿色廊道魅力之所在。
国内外许多城市特别重视绿色廊道系统的建设,比较突出的有墨尔本市以五条河流为骨架,组成非常优美的楔状绿地系统。上海以黄浦江、苏州河、蕴藻浜、川杨河、太浦河、定浦河、浦东运河等为主规划了滨水绿带,并发展沪青平、沪宁、沪杭、萃松等放射干道两侧绿带。
长沙市的绿色廊道体系是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构件(子系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把它分为江河风光带和绿色通道两种,江河风光带规划建设以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龙王港、靳江河和沩水河六条风光带,沿河道每边规划30米(共60米)宽的绿带,同时,重点保护河道两岸100米用地以内的自然风光带或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植被,加强沿岸绿地与城市公园绿地的统一建设。长沙市的绿色通道规划共五条,即连接城乡的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长益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石长铁路等放射性通道,形成进入长沙的绿色走廊。随着长沙绿色廊道系统的建成,它将为市民提供了大量游憩、享受自然情趣的场所。
长沙市绿色廊道宽度都为60米宽。佩斯在研究克拉马其国家森林中提出,绿色廊道最小宽度为60米,才能满足野生生物对生境的需求,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同时认为道路每边30米宽,就能有效地起到降低温度,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因此,绿色廊道的宽度一般为60米比较合适.
2、森林入城
有关资料表明: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吨CO2放出0.73吨O2,1公顷树木平均每天吸收SO21.5kg,每平方米草坪1小时可吸收CO21.5g,一个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10m2树术或25m2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的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清新。因此在长沙城区内和郊区发展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化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北欧一些科学家根据现代城市出现的弊端,提出在城区内和郊区发展森林,将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中。因此,国外许多城市在城郊都建有森林区,一些首都城市约两部于城市建成区面积,建立城郊森林地带,例如伦敦、莫斯科、巴黎等,若按此标准,长沙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350km2,则应有500~600km2的城郊森林,但据土地统计年鉴,1998年长沙市森林面积仅59.5km2,因此,长沙市必须大力发展城郊森林。
长沙市根据市区周围一些有价值的山峰、水体,规划了十个森林公园及一个野生动物园,分别是黑糜峰,青竹湖、书堂山、谷山、洪山庙、石燕湖、莲花山、泉水冲、象鼻窝、乌山等十个森林公园及长沙野生动物园,使长沙城郊森林面积增加70km2。
将森林引进城市、让园林走入乡村、林业和园林融为一体,这是长沙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有别于以往的重要不同点,是建设长沙市一流生态环境的关键。
3、合理布置公园,构筑城市绿心
建立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其重点在于绿心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其绿地覆盖率要保持在50%以上,才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覆盖率普篇为50-80%,但长沙市2001年绿地覆盖率只有28.1%,与50%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另外,长沙市绿地分布很不均衡,配比失调,绿地分布与人口密度成反比,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边缘地区的1/10,旧城区绿地人均不足1m2,2001年现状绿地人均仅6.16平方米,因此,长沙市必须在城区大力增加绿地面积,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
长沙市的绿心规划是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水陆洲为主心,湘江风光带为绿轴,年嘉湖(烈士公园)、后湖(后湖公园)、咸家湖(水上公园)为绿地板块,以道路绿廊、河道绿带为网络连接城市公园绿地、陆属绿地、绿化广场,组成一个以山、水、洲为背景、环、楔、廊、园相互关联的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市级综合性公园17个,总面积1052.97公顷,主题公园13个,总面积886.62公顷,居住区级公园71个,总面积873.06公顷,滨江地带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放绿地687.53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达3500公顷,人均10平方米,同时在月塘村,鸭嘴铺、南郊园艺场,桃花岭等地新建苗圃、花圃、果园等基地。
4、建立生态隔离带
由于生态隔离带面积大且靠近城市中心,大面积绿化将成为城市的“肺”。它不但为各组团稠密的人口提供大量氧气,吸纳有害气体,降低尘土,而且可以把郊区的自然气流导进城市内部,把部分郊区的生物多样物种引入城市,使城市与自然达到融合。因此,在长沙市各组团之间建设绿化隔离带,是长沙市作为改善城市生态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
国内许多城市特别注重生态隔离带建设。1993年北京市在市区中心大团和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回之间,规划了约240平方公里的绿化隔离地区,现在已逐步建成并取得了成功的效果。目前,北京市又将开始建设第二道城市绿化隔离带,规模更大,工程将于2003年完工。长沙市根据“一主二次二组团”的城市结构,在各组团之间规划了生态隔离带,它们分别是圭塘河一园艺场、岳麓山—洋湖垸、谷山—东方口农场、金霞—红山庙、鸭嘴铺—黎托五个生态隔离带,总面积约15000公顷。在生态隔离带内,结合森林公园和风景林地的建设,进行旅游、休闲活动,其间禁止一切城市开发建设和严格控制村镇建设。25度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对有条件的农田可采取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步退耕还林,鼓励多种植高效益的果树、花木、苗林等。力争用生态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等城市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让长沙市处处充满绿色生机。长沙市根据“一主二次二组团”的城市结构,在各组团之间规划了生态隔离带,它们分别是圭塘河一园艺场、岳麓山—洋湖垸、谷山—东方口农场、金霞—红山庙、鸭嘴铺—黎托五个生态隔离带,总面积约15000公顷。在生态隔离带内,结合森林公园和风景林地的建设,进行旅游、休闲活动,其间禁止一切城市开发建设和严格控制村镇建设。25度以上坡耕地要全部退耕还林,对有条件的农田可采取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方式逐步退耕还林,鼓励多种植高效益的果树、花木、苗林等。力争用生态防护林、风景林、环保林等城市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让长沙市处处充满绿色生机。
概括说,长沙市生态绿地系统总框架为“一环、六带、五廊、十一园、五组团”的多层次、多类型、网络放射状的生态绿地体系。它在绿色空间上分为三个层次:由主城区城市园林绿地构成的绿心;中间由环城林带及组团生态隔离带形成围绕城区的森林圈;是生态圈范围内森林公园、山林地、农田等为主体的生态绿地大环境,这种生态绿地体系将形成长沙市的城市包围圈,在未来的生活中,市民将能够真正体会到“人在公园中,城在森林里”的感觉。
总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应力求构筑一个结构合理,布置均衡,城乡结合紧凑的,以农业为基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为支柱,以各种组团隔离带、防护林网、环城林带和各类绿色廊道为骨架的大地绿化系统。它以城市公园绿地,楔形绿地为主体,通过绿线、绿带、绿环,连接各绿点、绿面、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