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元日古诗小报(二年级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1

  学习《元日》这篇古诗,我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积累入手,说说自己过年时最兴奋、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本节课最让我感到成功的是,学完古诗后让学生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眼前的情景,再让学生大胆地汇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穿着新衣裳在开心地玩耍。”有的说:“我看到了小孩子正拿着鞭炮在燃放。”有的说:“我看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帮小朋友拿着大人给的利是跑向商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有的说:“千家万户的人们正在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还有的说:“人们正在尽情地喝着屠苏酒。”

  就这样,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元日》教学反思2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起来,真正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诗句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

  3、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形成新知,进行综合性学习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积极思考,达到共同认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古诗、再造想象、体会诗境等综合能力。

《元日》教学反思3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诗人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学习这首诗,总体是采取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二读,找出不理解的词或诗句。三读,向字典或同学请教不理解的地方。四读,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五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读,拓展延伸。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如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

  (1)联系上下文猜测;

  (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

  (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是这首古诗中有许多词语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比如:屠苏、瞳瞳日、桃符等。在课前设计时,我虽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在处理这些词语时方法单一,靠老师教为主,没有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在交给了学生一些陌生词语的理解后,如果能及时的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简略的写在诗句旁边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是如果将查找资料这个作业布置在课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相信会更到位。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激情。不信:请看哪: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描述诗歌画面来学习此诗。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这是说,接下来该读了,孩子们虽知应读出磅礴的气势来,然而读得却不甚到位!也好,让我来显显身手,我手一挥舞,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热闹的春节鞭炮声中,声音早已不*日粗犷了很多,看来有时候人的意志是能产生奇迹的——“爆竹声中一声除——”也颇有几分王安石**的激情在。该孩子们读了,结果男生比不过女生,反倒是小荣荣夺冠!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至于三四句,也是如此学。而后再在全诗贯穿一下诗人****的热情。

《元日》教学反思4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5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激情。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元日》教学反思6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7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其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的作品。此首七言绝句介绍了古时候人们过新年的风俗,描写了新春佳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整首诗篇幅短小,内容除个别古词外,较为浅显易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通过自主阅读资料来疏通、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且课前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针对文本特点与学生学情,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首先,我通过欣赏春节音乐的方式激趣导入,让学生们说说“从音乐声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气氛?”来引出古诗题目,在板书课题时,我着重强调“元”字的理解,通过出示字典上关于“元”的六种解释,让学生们自己对照意思,选择出《元日》中的“元”是第一、最初的意思,从而顺理成章地解题,“元日”便是春节。解题之后,我便开始教给学生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朗读。通过**朗读后指名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发现朗读古诗需要注意停顿与节奏才能读出古韵,用斜线的记号把古诗的停顿标出。其次,我便让学生尝试去读懂故事,遇到难以解决的字词理解要在书上做好记号。接着,我以每一行诗先读、再交流难懂的字词、接着连起来说说意思、最后想象画面、分析这幅画面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的形式来开展理解诗意的教学。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句,先指名读,其次有学生**“‘一岁除’中的‘岁’和‘除’是什么意思?”,接着有预习充分的学生便回答“除”是“去”的意思,我在一旁补充:也有交替、改变的意思。而这边的“岁”我引导学生回想《春联》一文中的一副对联:“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里面“辞旧岁”对“贺新年”,“岁”对“年”,显然“岁”就是年的意思。那么,如此分析下来,整个一行诗很多学生都能把意思完整地说出来了,最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耳边就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这样的声音中,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悄悄地过来了。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欢乐、热闹的气氛,我适时进行板书。以下的三行诗我便用相同的方法教学,其中也拓展了一些关于古代“爆竹”的来历、饮屠苏酒的故事来使学生们更彻底地理解古代的过年习俗。分析完整首诗的意思,我便请同学们三个字概括古时候人们过春节的风俗,有的学生在“放鞭炮”和“燃爆竹”之间犹豫摇摆,经过讨论斟酌,我与学生们一致认为“燃”字更有古意,而引用原文中的“爆竹”一词也更贴合诗意,就在字词的反复推敲下,我与学生一起概括出古人过年的三大风俗:“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接着,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之后一起分享交流。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还需读懂诗人在字里行间想表达的感情,这就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我采用直接出示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发现王安石是在担任**推行新政时创作《元日》的,结合当时背景,很快就能感受到诗人此刻高兴、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境。课堂的最后,我让学生积累了王安石另外两首十分著名的古诗进行古诗的课外拓展,分别是《梅花》和《泊船瓜洲》。

  通过《元日》的教学,我发现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学习的方法,概括而言就是解题、读通、读懂、读到诗人心里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反复地强调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希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元日》的内容还是很简单的,个别词语的意思我采用出示小资料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从而锻炼他们对资料的提炼与理解能力。最后,在处理教学时间安排上我出现了时间不够的情况,经过反思,我认为问题出在最后引入作者的介绍与写作背景的引入上面,这一部分我讲得过于详细了,假若能处理得简单干脆一点,整节课的时间会是恰好的,而对于学生的理解、吸收也会是适量、合理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元日》教学反思8

  一节赛课刚刚结束,我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地回放课上的一幕又一幕,心里也一直难以*静。耳边依旧回荡着孩子们朗诵古诗那稚嫩的声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学生,**一节公开课,缘分竟如此莫名其妙。我们从陌生开始,在依依不舍中结束,这个过程是何等的愉悦,又是何等的幸福,我享受这样的感觉。

  回顾这次讲课,我经历了理论考试,现场抽课、抽班级,再现场设计教案等环节,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地折磨,对我而言却是兴奋与快乐的。由于抽讲课的时间有些靠后,这让我有机会又经历了试讲、磨课,修改教案的过程。

  在与代玲校长磨课的过程中,她尊重我的想法,适当点拨,使课堂设计的环节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巧妙的解决我可能容易“断片”的部分,让我呈现了一节理念较新的识字课。春来校长的一句金言:“旧符,我试听时,有个孩子当成衣服了,换了别校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想想如何解决。”这让我做好充足的准备,解决孩子容易误会的词语。刘影老师给我带班,我在比赛现场就接到微信:“祝今日好运,稳稳发挥,不必急着回来。”这让我放下班级的繁杂琐事,安然参加比赛。

  一节课的背后,承载了太多人的辛劳付出,而我只有在反思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回味本节课,有三处设计较为出彩: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这环节设计较为巧妙。

  课前,我先后出示了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地铺垫。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本课《元日》要求会认10个字,本课打破了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识字是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随着学生的汇报,我板书:爆竹屠苏桃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习“爆——暴,屠,苏和符”,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除旧迎新、春风送暖、千门万户、以旧换新”让学生用第一部分的识字方法来自学,并汇报以上成语中的生字。

  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感悟诗意,巧妙渗透。低段古诗的理解不要过深的挖掘,所以本节课我通过创设过年的情景,用教师的语言描写诗意,学生去想象过春节的画面,读出相应的古诗,这样的导读设计,迎来了本节课中的情感**。

  一节课虽然精心设计,还是美中不足:

  一.板书设计不美观。当我看到照片中的板书时,我真想冲进画面里,擦了重写的感觉。由于黑板块太小,我的板书设计就显得太满,字也写得有些歪扭,当时代玲校长也建议我写到虚宫格中,我觉得麻烦,浪费时间,图省事,懒于约束导致自己觉得失去了颜面。

  二.写字时间还应该再充足些。虽然预设时就写一个字象形字“户”,其实我是还想再多些一个字的,课上我让一名学生指导我写字,我再指导其他同学写,这环节是我课上随机生成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展示一名同学写的字时候,由于调整投影仪的大小时浪费了时间,让写字的时间变得紧张,就完成了这预设的一个字,有些遗憾。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上完课后的兴奋,兴奋过后的沉思,似乎总有“如果”相伴,“如果,这一环节,我……”唉,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在这次比赛中,磨课再一次让我成长,总结得与失,才能让自己更自信的前行。

《元日》教学反思9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起来,真正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诗句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

  3、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形成新知,进行综合性学习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积极思考,达到共同认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古诗、再造想象、体会诗境等综合能力。

《元日》教学反思10

  《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诗人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学习这首诗,总体是采取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二读,找出不理解的词或诗句。三读,向字典或同学请教不理解的地方。四读,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五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读,拓展延伸。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如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

  (1)联系上下文猜测;

  (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

  (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是这首古诗中有许多词语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比如:屠苏、瞳瞳日、桃符等。在课前设计时,我虽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在处理这些词语时方法单一,靠老师教为主,没有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在交给了学生一些陌生词语的理解后,如果能及时的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简略的写在诗句旁边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是如果将查找资料这个作业布置在课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相信会更到位。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元日教学反思10篇

元日教学反思1

  《元日》是第十二单元的一首主体古诗,单元的主题是“过年”,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春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虽然课上完了课,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看插图也是理解诗意的一个重要**,尤其是本首诗的插图,“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则对联就讲了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跨越两年的情景,应该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而我有所忽略。

  4、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5、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成一幅对联连就更好了。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有几处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在选择“元”的意思时,有一个学生质疑,元旦和元日是不是一个意思呢?我抓住这个时机,讲解了有关“农历”和“公历”的知识,学生就不会把元旦和元日混淆了。在理解“桃符”时,我首先讲了此句省略的词语及原因,然后又讲了桃符的演变过程及故事,又把一对桃符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看、听、摸几个环节,准确地理解了桃符。之后,又讲了“桃”字,和记忆技巧:“哪来的邪呀,只不过是人们盼望有个好兆头罢了”。指导写字,又扩词“桃李”,让同课头的老师拍手称快。课堂上,还进行了“*传统节日”的知识拓展,有一学生说到“***”,我立即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节日和节日的区别。另外,我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如: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也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是多才的,诗人更是智慧的等,这样,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一个熏陶,也能让课堂浑然一体。因为这是反映过年习俗的一首诗,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喜庆的气氛,除了的背景颜色是红的外,我还把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成一封信的形式装在红包里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听课老师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年气儿。

  在解读——设计——执教——反思的碰撞中,我会渐渐发现许多,这发现,会带着思考,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促使自己真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元日教学反思2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4)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5)学生对过年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年”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的来历,非常有利于对古

  诗意思的理解。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我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由于是个传说故事,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容的把握非常好,完全能按照预设,自主学习,通过朗读,默读,学生便很好的把握了“年”的特点,爆竹,桃符,拜年的来历。再学习古诗时很多字意的理解便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很好的整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也不失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元日教学反思3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诗人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学习这首诗,总体是采取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二读,找出不理解的词或诗句。三读,向字典或同学请教不理解的地方。四读,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五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读,拓展延伸。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如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

  (1)联系上下文猜测;

  (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

  (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是这首古诗中有许多词语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比如:屠苏、瞳瞳日、桃符等。在课前设计时,我虽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在处理这些词语时方法单一,靠老师教为主,没有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在交给了学生一些陌生词语的理解后,如果能及时的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简略的写在诗句旁边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是如果将查找资料这个作业布置在课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相信会更到位。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激情。不信:请看哪: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描述诗歌画面来学习此诗。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这是说,接下来该读了,孩子们虽知应读出磅礴的气势来,然而读得却不甚到位!也好,让我来显显身手,我手一挥舞,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热闹的春节鞭炮声中,声音早已不*日粗犷了很多,看来有时候人的意志是能产生奇迹的——“爆竹声中一声除——”也颇有几分王安石**的激情在。该孩子们读了,结果男生比不过女生,反倒是小荣荣夺冠!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至于三四句,也是如此学。而后再在全诗贯穿一下诗人****的热情。

元日教学反思4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5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元日教学反思6

  《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看图猜传统节日导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2、学生诵读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古诗。

  3、利用课件,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4、研读古诗,理解诗意。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5、品读古诗,体悟情感。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多种方法背诵古诗。连线对读法、唱古诗、看图背诵古诗,让学生轻松记忆,达到了背诵目的。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关注学生的水*,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元日教学反思7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

  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元日》一课。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

元日教学反思8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2、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3、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元日教学反思9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元日教学反思10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元日》教学反思10篇

《元日》教学反思1

  学习《元日》这篇古诗,我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积累入手,说说自己过年时最兴奋、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本节课最让我感到成功的是,学完古诗后让学生一边背诵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眼前的情景,再让学生大胆地汇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穿着新衣裳在开心地玩耍。”有的说:“我看到了小孩子正拿着鞭炮在燃放。”有的说:“我看到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帮小朋友拿着大人给的利是跑向商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和食品。”有的说:“千家万户的人们正在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还有的说:“人们正在尽情地喝着屠苏酒。”

  就这样,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让孩子们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元日》教学反思2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起来,真正体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间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诗句的方法学习古诗。学生理解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都可是交流自己的感受。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呆板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

  3、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形成新知,进行综合性学习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积极思考,达到共同认识,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古诗、再造想象、体会诗境等综合能力。

《元日》教学反思3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4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激情。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元日》教学反思5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 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2. 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我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元日》教学反思6

  今天这节课教学了古诗《元日》 ,遵循古诗教学的步骤: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引导学生从我国传统节日入手,体会春节的热闹喜庆场面,透过古诗悟诗情,了解诗人的远大理想:除旧布新、富国强民。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抓关键字词理解,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最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是:教师范读的少,学生诵读的少;时间安排欠缺,课堂节奏感不强,在规定的四十分钟内没有完成预设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不到位;总觉得不放心孩子,老是在牵着学生走, 让学生真正读懂 “老古诗” 还做得不够好。 因此,我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教学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元日》教学反思7

  一节赛课刚刚结束,我的脑海中还在不断地回放课上的一幕又一幕,心里也一直难以*静。耳边依旧回荡着孩子们朗诵古诗那稚嫩的声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在陌生的地方,与陌生的学生,**一节公开课,缘分竟如此莫名其妙。我们从陌生开始,在依依不舍中结束,这个过程是何等的愉悦,又是何等的幸福,我享受这样的感觉。

  回顾这次讲课,我经历了理论考试,现场抽课、抽班级,再现场设计教案等环节,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地折磨,对我而言却是兴奋与快乐的。由于抽讲课的时间有些靠后,这让我有机会又经历了试讲、磨课,修改教案的过程。

  在与代玲校长磨课的过程中,她尊重我的想法,适当点拨,使课堂设计的环节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巧妙的解决我可能容易“断片”的部分,让我呈现了一节理念较新的识字课。春来校长的一句金言:“旧符,我试听时,有个孩子当成衣服了,换了别校的孩子,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想想如何解决。”这让我做好充足的准备,解决孩子容易误会的词语。刘影老师给我带班,我在比赛现场就接到微信:“祝今日好运,稳稳发挥,不必急着回来。”这让我放下班级的繁杂琐事,安然参加比赛。

  一节课的背后,承载了太多人的辛劳付出,而我只有在反思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回味本节课,有三处设计较为出彩:

  一、看图猜节,激趣导入。这环节设计较为巧妙。

  课前,我先后出示了三幅图,图中提供了节日的习俗,让学生看图猜猜是什么节日,重点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解决了课后的练习。再引入新课《元日》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设计,不仅满足低段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了解*的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学古诗做好了情感和知识地铺垫。

  二.分散识字,降低难度。本课《元日》要求会认10个字,本课打破了以往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的习惯,将识字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识字是让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随着学生的汇报,我板书:爆竹屠苏桃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习“爆——暴,屠,苏和符”,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识字的方法。第二部分识字是在了解诗意后,读成语来识字。“除旧迎新、春风送暖、千门万户、以旧换新”让学生用第一部分的识字方法来自学,并汇报以上成语中的生字。

  设计意图:由合作识字,到自学识字,学生的识字有了层次性的变化,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诗,将识字、读诗、背诗紧密结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感悟诗意,巧妙渗透。低段古诗的理解不要过深的挖掘,所以本节课我通过创设过年的情景,用教师的语言描写诗意,学生去想象过春节的画面,读出相应的古诗,这样的导读设计,迎来了本节课中的情感**。

  一节课虽然精心设计,还是美中不足:

  一.板书设计不美观。当我看到照片中的板书时,我真想冲进画面里,擦了重写的感觉。由于黑板块太小,我的板书设计就显得太满,字也写得有些歪扭,当时代玲校长也建议我写到虚宫格中,我觉得麻烦,浪费时间,图省事,懒于约束导致自己觉得失去了颜面。

  二.写字时间还应该再充足些。虽然预设时就写一个字象形字“户”,其实我是还想再多些一个字的,课上我让一名学生指导我写字,我再指导其他同学写,这环节是我课上随机生成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在展示一名同学写的字时候,由于调整投影仪的大小时浪费了时间,让写字的时间变得紧张,就完成了这预设的一个字,有些遗憾。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的确是这样,上完课后的兴奋,兴奋过后的沉思,似乎总有“如果”相伴,“如果,这一环节,我……”唉,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在这次比赛中,磨课再一次让我成长,总结得与失,才能让自己更自信的前行。

《元日》教学反思8

  《元日》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实行变法初期所作,是古往今来流传甚广的描写“春节”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几个意向生动的表现了当时人们过春节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也寄托了诗人对变法成功的美好期许。

  根据文本及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抓住几个关键的意向来理解前两句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边读边悟,结合想象感受当时的热闹、喜庆与祥和。并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后两句,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在有着深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古诗是**文化长河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最后的作业布置也是紧扣“古诗”:品读经典古诗,感受文化魅力。

  本节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元日》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诵的诗歌,我先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对联,例如:“又是一年春早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可以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当中,再适当的引导学生联系联春的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气氛。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炮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他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欢乐,并很好地理解诗词,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在教学“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时,许多的同学都明不明白“屠苏”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里的“屠苏”肯定是一个地名。面对学生的这个回答,教师可以随势导入对“屠苏”一词的理解,告诉学生,“屠苏”是一种草名,因这种草泡制的酒,称之为屠苏酒。古代的习俗是每年元日,一家老小都要在一起饮屠苏酒,庆贺新春,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之后,也就掌握了这句诗的意思。

《元日》教学反思9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元日》教学反思10

  《元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二篇古诗,教学《元日》时,我是按照读春联,解释题——读诗文,正字音——读诗文,明诗意——读诗文,悟诗情这样的层次开展教学活动的。

  我从理解题目“元日”入手。先让学生猜想,告诉同学们理解诗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查字典,看插图联想生活实际等。并理清 “元旦”与“元日”的区别。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读准古诗。再请学生借助字典,自己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师再从旁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新桃旧符”和“屠苏”。引导观察图片理解“曈曈日”。这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生活背景、经验、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在悟诗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热闹”、“快乐”之情。

  师再追问:你从哪体会到的?学生便想到放焰火和爆竹,贴春联,跑新年,喝喜酒。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新年给人的热闹、欢快,万象更新的景象。最后通过介绍作者,进一步感受作者写作此诗的深意。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效果较好。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元日教学反思10篇

元日教学反思1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2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

  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3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元日教学反思4

  12月8日,校级语文公开课正常开展,我执教古诗《元日》,感慨颇多。

  第一次执教古诗公开课,经过教研组的评议,也吸收了大家许多的智慧,感觉很有收获。

  首先,我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做到重心下移。《元日》是王安石描写宋代百姓如何过春节的热闹场景。考虑到年代久远,我当时设计时以多**教学为主要认知**,帮助孩子了解当时百姓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殊不知,成也多**,败也多**,这些画面运用过多,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想象,以至于孩子在理解诗意时被多**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很好地理解古诗。所以,在*时教学中,要多根据学生的学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我想,这样的话,学生回答问题当然会丰富得多,学习也会轻松得多,而教学上,肯定会达到重心下移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总结的学习方法步骤,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如这课中的古诗四步学习法(a熟读诗文;b理解诗意;c体会诗情;d朗读背默),在中年级,要重在第二步即理解诗意上花时间,而到了高年级,就重点在体会诗情上下功夫了,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等多方面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当然前一步的理解诗意则是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带而过了。

  最后,向同行学习,学习一同上课的童老师,他善于向孩子传授

  解题方法,特别是这堂课中在指导预习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要求步骤,要求步骤到位了,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堂公开课上下来,总是有许多的遗憾,我们的要求是不断地在反思中,减少这些遗憾,使自己上新台阶,同时也促使学生不断向前进。

元日教学反思5

  《元日》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实行变法初期所作,是古往今来流传甚广的描写“春节”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几个意向生动的表现了当时人们过春节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也寄托了诗人对变法成功的美好期许。

  根据文本及内容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抓住几个关键的意向来理解前两句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边读边悟,结合想象感受当时的热闹、喜庆与祥和。并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后两句,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在有着深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古诗是**文化长河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最后的作业布置也是紧扣“古诗”:品读经典古诗,感受文化魅力。

  本节课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元日》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诵的诗歌,我先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对联,例如:“又是一年春早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可以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当中,再适当的引导学生联系联春的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气氛。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炮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他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欢乐,并很好地理解诗词,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在教学“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时,许多的同学都明不明白“屠苏”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里的“屠苏”肯定是一个地名。面对学生的这个回答,教师可以随势导入对“屠苏”一词的理解,告诉学生,“屠苏”是一种草名,因这种草泡制的酒,称之为屠苏酒。古代的习俗是每年元日,一家老小都要在一起饮屠苏酒,庆贺新春,学生在理解这个词语之后,也就掌握了这句诗的意思。

元日教学反思6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习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2】今天带孩子们学习了本学期最后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元日》,学习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

  3)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教学。

  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入手:同学们一定喜欢过年,那你们在过年时最喜欢做什么?学生有说放鞭炮的,有说穿新衣

  的,有说吃好东西的,有说走亲戚的……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吗?想。这样很快转入正题。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元日是什么意思?由此你联想的什么?

  (2)古人过年有哪些风俗?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3)结合作者简介想一想结尾一句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思想感情。

  由此我想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必要学习。这堂课我的几个教学问题都设计得很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教学生会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周二,以学案教学的新要求**《元日》一课。这是一首古诗,所描绘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但有很多过年的习俗因为时代的久远,有些也不是很了解,在设计时,我将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做为本节课的一个内容,因为此阅读内容就讲到了

元日教学反思7

  《元日》一课是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春佳节人们欢乐祥和的景象寄托了诗人除旧布新富国强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这首古诗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往总是把诗的解释全部让学生抄写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意思的办法,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了无生机没有兴趣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往我们总认为学生读不懂古诗文的意思,结合本诗有图有文,而且诗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或把重点的词句意思猜一猜,如:“千门万户入屠苏”学生的猜测十多种多样的,而猜测的好处是学生没有压力,而没有压力的学习才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仅仅把读懂诗的意思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是浅层次的,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才是古诗文教学的真正内涵。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同学们,古人写作时不喜欢直抒胸臆,不会像我们写作时那样直白,任何诗文都是作者情感的宣泄,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其中,了解作者的生*和把诗放在文化背景下历史背景下去学习是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法。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走进写师的那个年代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便水到渠成般的呈现在眼前。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更应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相信学生,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奏响课堂**的乐章。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取材于民间习俗,诗人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学习这首诗,总体是采取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二读,找出不理解的词或诗句。三读,向字典或同学请教不理解的地方。四读,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五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六读,拓展延伸。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如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

  (1)联系上下文猜测;

  (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

  (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是这首古诗中有许多词语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比如:屠苏、瞳瞳日、桃符等。在课前设计时,我虽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在处理这些词语时方法单一,靠老师教为主,没有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在交给了学生一些陌生词语的理解后,如果能及时的将这些词语的意思简略的写在诗句旁边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是如果将查找资料这个作业布置在课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相信会更到位。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激情。不信:请看哪: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描述诗歌画面来学习此诗。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这是说,接下来该读了,孩子们虽知应读出磅礴的气势来,然而读得却不甚到位!也好,让我来显显身手,我手一挥舞,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热闹的春节鞭炮声中,声音早已不*日粗犷了很多,看来有时候人的意志是能产生奇迹的——“爆竹声中一声除——”也颇有几分王安石**的激情在。该孩子们读了,结果男生比不过女生,反倒是小荣荣夺冠!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至于三四句,也是如此学。而后再在全诗贯穿一下诗人****的热情。

元日教学反思8

  《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

  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2、在“走进作者”这一环节,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而应该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再分享交流。

  3、课堂上安排稍显前松后紧,应该在字词的理解上压缩时间,就显得最后的拓展环节宽松一些。

  4、在对诗整体把握的同时,我让学生归纳了诗中讲的四个场景,并板书,再总结:这些场景或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果把这个板书变得更简洁明了一些就更好了。

元日教学反思9

  在《元日》这个语言活动中,目的能跟随配乐古诗《元日》的朗诵,感知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我把教学内容运用展示图片,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小朋友很快理解了古诗较难理解的内容。

  幼儿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就连*时寡言少语的高语浛小朋友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回答,幼儿的***完全投入到活动之中。可以看出多方面技术声情并茂,具有喜闻乐见的特点。

  在这节语言活动中,一方面培养幼儿的***,另一方面使群体的语言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幼儿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但也有个别内向的幼儿,明明知道,就是不相想举手表达,当然在这个班级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太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

  为此,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元日教学反思10

  《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王安石所写,王安石是一个***、**家,此诗写春节的民俗,字里行间也在体现着诗人的**激情。不信:请看哪: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描述诗歌画面来学习此诗。

  首句气势庞大,我想起前些时刚学过对联的“新年”对“旧岁”,于是,我以此来帮助孩子理解“岁”这个字,前几单元的作文练习中有用象声词来写作文的,我灵机一动,也让孩子们用象声词来描述一下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孩子们过年放鞭炮或看旁人放鞭炮的经验是足的,一个个说得欢畅!

  这是说,接下来该读了,孩子们虽知应读出磅礴的气势来,然而读得却不甚到位!也好,让我来显显身手,我手一挥舞,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热闹的春节鞭炮声中,声音早已不*日粗犷了很多,看来有时候人的意志是能产生奇迹的——“爆竹声中一声除——”也颇有几分王安石**的激情在。该孩子们读了,结果男生比不过女生,反倒是小荣荣夺冠!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孩子们对“屠苏”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是用屠苏草泡制的屠苏酒,讲它放进井中,元日那天取出,对着太阳喝,别说孩子们对这民俗感兴趣,我也是呢!*古老的民俗透着温暖,感人至深。

  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读的时候,要注意第一句读出气势,而第二句语气要柔软,读出春风的温暖,也读出诗人希望****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美好心愿。

  至于三四句,也是如此学。而后再在全诗贯穿一下诗人****的热情。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dtnl教学反思10篇

dtnl教学反思1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与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因此在教学《dtnl》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有目的的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直观、电教、观察、分析、推理、发散、操作……)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课堂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讲有练、有想有说……丰富多彩,创设愉快学习的天地,通过这些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和好奇心等心理品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借生字卡片,激情入境

  在dtnl的拼音教学中,开课通过生字卡片复**节课学过的四个声母,接着引入本节课的四个声母,然后展示多**课件让学生回到生活语言环境中掌握观察图画。这样设计是因为课件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形、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活动中学习,体验乐趣

  在教学dtnl时,我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1、在老师教完dtnl的读音后,让学生看图后,想好办法记住它们的读音和形。学生一听可来劲了,积极开动脑筋,有的通过编顺口溜、儿歌记住它们的读音,有的则联系生活的经验来记住读音。例如“l”学生是这样记的:小木棍lll小猪小猪lll;小铅笔lll等。

  2、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或姿势做出dtnl的形,便于学生牢记dtnl的形及写法。三、赏识孩子,树立信心

  课堂上我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上课开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的,有的孩子读的很好,我就让全班学生给与鼓励;有的学生不服,就继续挑战他,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大涨,在比赛中掌握本课要点。这样,一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学生的信心大增,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刚入学的儿童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40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dtnl教学反思2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我还加了一条,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特点,重点抓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由摘苹果游戏开始,然后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本课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虽然在课堂中,有的学生有时的表现不尽人意,如纪律性较差,上课随便说话,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等,但目前的课堂在我看来只能尽力而为,从实际看,在学生眼里,没有纪律概念,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甚至我走到他面前他都不知道,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见效。当然,这与方式方法关系甚大,怎样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是我这一阶段习惯培养的重点,因为我认为拼音学习就是一个从模仿到掌握方法的过程。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知,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tnl教学反思3

  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与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因此在教学《dtnl》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有目的的选择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各种方法(直观、电教、观察、分析、推理、发散、操作……)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课堂有张有弛、有静有动、有讲有练、有想有说……丰富多彩,创设愉快学习的天地,通过这些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和好奇心等心理品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借生字卡片,激情入境

  在dtnl的.拼音教学中,开课通过生字卡片复**节课学过的四个声母,接着引入本节课的四个声母,然后展示多**课件让学生回到生活语言环境中掌握观察图画。这样设计是因为课件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形、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活动中学习,体验乐趣

  在教学dtnl时,我采用了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1、在老师教完dtnl的读音后,让学生看图后,想好办法记住它们的读音和形。学生一听可来劲了,积极开动脑筋,有的通过编顺口溜、儿歌记住它们的读音,有的则联系生活的经验来记住读音。例如“l”学生是这样记的:小木棍lll小猪小猪lll;小铅笔lll等。

  2、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或姿势做出dtnl的形,便于学生牢记dtnl的形及写法。

  三、赏识孩子,树立信心

  课堂上我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上课开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的,有的孩子读的很好,我就让全班学生给与鼓励;有的学生不服,就继续挑战他,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大涨,在比赛中掌握本课要点。这样,一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学生的信心大增,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才能使刚入学的儿童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课堂40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dtnl教学反思4

  拼音教学到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有深度的地方了。主要是d的出现,加深了bpd的混淆,这对于每届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题。b和p通过游戏区别记忆,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学习声母中,主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想方法记住这些声母朋友。在读中强调读得短,在写中,主要强调写字姿势和静下心认真写的习惯。

  在编儿歌的时候,我决定帮助孩子从情境图来记忆字型:闹钟笔筒ddd初步复习和抽查下来,效果相比其他儿歌更好一些。有几个孩子n,l不能正确区分,好象是自身的发音缺陷,纠正非常困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了情境的创设,如学习字母的书写时,我说,哪吒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认为你们比他更聪明,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认识了n和l,并且读准了它们的音。现在,我们又要进入“书写天地”啦,哪吒小哥哥要在你们中间找出一位“书写大王”,拜他为师呢!你想做他的老师吗?这就**地激发了学生想要把字写好的欲望,在音节的学习过程中,我又这样创设: 闹钟是个歌唱家,你们听,它在唱什么?乡下孩子割好了猪草,要把猪妈妈和小猪赶回家,他应该怎样喊呢? 你们一定知道小汽车的喇叭是怎样鸣叫的吧!农民伯伯开拖拉机时,你能听到什么声音呀?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抓住了学生的***,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乐学情绪。

dtnl教学反思5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我还加了一条,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特点,重点抓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由于是一年级,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课上,我设置了闯关的'游戏来激起学生拼读的兴趣。d、t、n、l与单韵母a、e、u、i相拼是本课第二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d、t、n、l与单韵母a、e、u、i相拼时,我利用语言激趣:这些是哪咤出的一道道难关,看谁能顺利闯关,孙悟空就会念他聪明,收他为做“小孙悟空”,学生显得很兴奋。在老师语言的刺激下,学生都认真地拼读起来,兴趣也始终处于高涨状态。在指名学生起来拼读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闯关。我想:只要老师能抓住低年级孩子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等特点来教,那么拼音教学也不会显得枯燥。寓教于乐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也加强了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过多,以至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如:在学习d、t的时候学生经过老师引导会读字母的音了,但个别差生掌握的还不太扎实;在大家讨论怎么记忆字母的时候,留给大家的发言时间也不够多,以致于学生的发言意犹未尽。

  2、在学习第四幅图的时候,我没有做到深挖教材,图中是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根小棍儿在赶小猪,学生只发现了l的样子象小棍儿。字母l的音象“乐”的音,由于我引导不到位,学生没能发现这一点。

  3、教学中学生对字母b和d分不清楚,原因是我强调不到位,分析区分两个字母最好的方法,我以数字6为标准,样子象6的,也就是小半圆跟6一样在右下方的,就是b,小半圆与6相反的就是d或者引导学生记住b,用排除法也可以区分出d。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许多感触和新的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到认真备课,深挖教材,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好每一节课,更要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有所得。

dtnl教学反思6

  这堂课依旧采取了之前发挥孩子的想象和形象教学的方法,由于dbp比较相像,担心学生们混淆,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上堂课b和p的内容,然后我拿出课前准备的几个棒棒糖,我问学生像什么,有的说像b,有的说像d,还有学生回答说像p,我鼓励孩子们你们都答对了,之后我又拿出切成两半的棒棒糖,问学生正放是什么?谁回答的声音最洪亮这半个就是奖励,小淘气王军声音最大说是b,当然奖励也就是他的了。这时课堂的气氛很活跃,之后另外半个我反过来放问他们像什么?又是这个小淘气大声说像d,看着他想得到另外一半的心情,我说先别急,再回答一个问题,这下谁答对奖励就是谁,这下我把这半个棒棒糖大头朝上放着,这时一个美妙的女生说老师像p,原来是有点男孩子气的王雪娜,当然这半个糖也就归她了。其他的学生看着他们两都充满着羡慕的眼光,接下来的教学也就更容易进行了。

  低年级的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深的印象,所以对于bdp的区分,不要一味枯燥的讲解,而是要能借助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或是编写儿歌如“像个6字bbb,反写6字ddd”等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还能加深他们对拼音音形的记忆,更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

dtnl教学反思7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由摘苹果游戏开始,然后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本课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虽然在课堂中,有的学生有时的表现不尽人意,如纪律性较差,上课随便说话,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等,但目前的课堂在我看来只能尽力而为,从实际看,在学生眼里,没有纪律概念,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甚至我走到他面前他都不知道,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见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知,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tnl教学反思8

  《dtnl》是继两周的拼音学习后,于第三周正式展开的声母教学。小朋友们已经在上一周接触到了神奇的声母世界,所以对于dtnl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的陌生。第一课时的主要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学会正确认读dtnl,区分d与b,f与t。但本课相较于bpmf来说最大的难点就是声母nl发音的教学,因为n和l一直是拼音教学里的一项重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我采取了新旧知识衔接、丰富直观的多**课件、有趣的课堂游戏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由于周末对新授课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课堂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之前学习bpmf时我采取读写穿插的顺序,但是课后发现这样的教学顺序太混乱,容易分散孩子们的***,教师在讲的时候不少孩子迫不及待的开始描写下一个声母,于是就不能认真听讲。所以本节课在时间分布上也有所调整,能够按时地完成任务,在n与l的发音学**占用的时间较多,并保证了学生练写的时间,完整的练写板块让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及时地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姿势。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善。首先,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永远的不足就是课堂的常规,纪律还需要继续改善,在学生练写的环节,教师指导个别同学的时候容易出现其他学生交头接耳,不按老师要求及时完成任务的情况。还有部分有基础的学生不爱举手就随意插嘴抢答问题,说出答案,使得其他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这些课堂的基本常规还要教师进一步来寻求好的方法改善。最后还是学生们存在的共同问题,一节课40分钟,大多数学生的***最多坚持30分钟,致使最后十分钟的课堂纪律不容乐观,所以在经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做好合理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在疲倦的节点上能够被教师充满新意的教学吸引,充分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

dtnl教学反思9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我还加了一条,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特点,重点抓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由于是一年级,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课上,我设置了闯关的游戏来激起学生拼读的兴趣。d、t、n、l与单韵母a、e、u、i相拼是本课第二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d、t、n、l与单韵母a、e、u、i相拼时,我利用语言激趣:这些是哪咤出的一道道难关,看谁能顺利闯关,孙悟空就会念他聪明,收他为做“小孙悟空”,学生显得很兴奋。在老师语言的刺激下,学生都认真地拼读起来,兴趣也始终处于高涨状态。在指名学生起来拼读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闯关。我想:只要老师能抓住低年级孩子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等特点来教,那么拼音教学也不会显得枯燥。寓教于乐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也加强了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过多,以至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如:在学习d、t的时候学生经过老师引导会读字母的音了,但个别差生掌握的还不太扎实;在大家讨论怎么记忆字母的时候,留给大家的发言时间也不够多,以致于学生的发言意犹未尽。

  2、在学习第四幅图的时候,我没有做到深挖教材,图中是一个小孩子拿着一根小棍儿在赶小猪,学生只发现了l的样子象小棍儿。字母l的音象“乐”的音,由于我引导不到位,学生没能发现这一点。

  3、教学中学生对字母b和d分不清楚,原因是我强调不到位,分析区分两个字母最好的方法,我以数字6为标准,样子象6的,也就是小半圆跟6一样在右下方的,就是b,小半圆与6相反的就是d或者引导学生记住b,用排除法也可以区分出d。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许多感触和新的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做到认真备课,深挖教材,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设计好每一节课,更要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有所得。

dtnl教学反思10

  汉语拼音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此,教学d t n l时,我选择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来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首先,我设计了四座卡通房子,每学完一个声母,就把它作为门牌号贴在屋顶上,学生看了都很兴奋。接着让学生根据老师、同学的发音,找到门牌。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于是在识记声母的字形时,我让学生根据图编顺口溜来记忆。如让学生看图说,像个大鼓ddd,;鱼儿上跳ttt。我又让学生观察字形编,如左下半圆ddd;伞柄朝上ttt;一个门洞nnn;一根筷子lll等等。这样加深了他们对拼音音形的记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元日》教学设计10篇

《元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

  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

  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

  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 春节 元旦)

  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

  (一)、一读:读正确

  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1)、学生**练读古诗。

  (2)、指名检查初读,随机正音:“苏“是*舌音,相机评价。

  (评价预设:你第一位***读,不仅勇敢,而且读得非常正确,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表现。)

  2、自主学习生字,师重点指导“爆”字的识记和书写。

  (1)、指导: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汇报预设: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师补充介绍:古代爆竹是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使它爆炸发出声响,所以用“火”作偏旁。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二)、二读:读出节奏

  过渡: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划出停顿号,标出重音。

  1、师范读,学生按要求划节奏

  2、同桌互相检查、练读

  3、指名有节奏地读,相机评价

  (三)、三读:探究词意

  1、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了,读诗就要这样有轻重缓急、有停顿,再来读读这首诗,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师相机板书

  (预设: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有: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

  3、当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会采用哪些办法解决呢?

  (学情预设:查字典词典,上网查找,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评价点拨:同学们都会学习,其实在古诗学习中,还可以联系诗句来猜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请大家用这些自己解决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词意。

  5、汇报交流学习方法和成果。

  (1)屠苏:是一种酒。(查工具书)

  师补充介绍:屠苏是古代一种用屠苏草泡成的酒,到了正月初一这天早晨,全家老小面向东喝下屠苏酒,祈求一年身体健康。

  (2)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根据“日”的意思来猜)

  (3)新桃、旧符:即新春联、旧春联。(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

  师补充介绍:古代桃符是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以祈求来年**、吉祥。而桃符被称为春联,并用纸书写,始于元代,明代才开始流行。

  [设计意图: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常用方法,而读也要力求体现层次性,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关注插图这一教材资源,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资料补充,进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精读感悟、交流诗意

  1、古诗中的拦路虎我们已经扫清了,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看图,想想诗中描绘了古代过春节的哪些场面?和小组同伴交流交流。

  (1)、学生读诗看图,想诗意。

  (2)、小组合作交流,议诗意。

  2、派**说诗意,诵读感悟。

  (1)、读悟一、二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导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幸福)

  诗中的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觉?(暖)

  紧扣“暖”字体会春风给人们到来的温暖感觉。

  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相机评价)

  (2)、读悟三、四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温暖的阳光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要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导读:是呀,新的一年使人感到充满光明和希望,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读读诗的后两句!(指名读、男女赛读,相机评价)

  3、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沉浸在了新年的欢乐中,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强调“读”,正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

  四、走进诗人、体悟诗情

  过渡:其实,王安石写这首石并不仅仅是描绘春节的热闹喜庆,还有他更深的用意呢!(课件出示创作背景)

  (一)、了解背景

  1、学生默读背景资料,思考: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内容(预设:作者不仅是诗人,还是胸怀远大抱负的***;当时王安石正在废除旧法、推行新政,但遭到一些官僚地主的反对……)

  (二)、入诗悟情

  1、学生自主悟情

  (1)、带着你对诗人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2)、学生汇报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会抓“除”、“新桃”和“旧符”、“换”谈理解)

  (3)、点拨:“除”字暗示着要废除旧法;而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则**用新法代替旧的不合理的法规。

  2、教师引导悟情

  评价点拨:同学们很快就读懂了诗人的心,真了不起!在诗人心目中,他坚信新政法就像春风一样一定会给老百姓带来幸福,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呢?(“总”字)

  引导:再看诗题“元日”,仅仅是指新年的开始吗?还暗示着什么?

  点拨:诗题暗示着新政法的开始推行,可见,全诗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除旧布新的期望和决心。

  (三)、师生满怀激情齐背诵。

  [设计意图:一首诗隐喻一种情,一首诗暗藏一段历史。带领学生走进诗人,体悟事情,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建构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五、自选检测、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准备做些什么?(整理学生汇报)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推荐阅读王安石的优秀诗作《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体会诗人对变化之美、革新之美的向往。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作业,既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更是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这样安排,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进行了很好的检测。]

二年级元日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元 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屠 苏

  曈曈日

  新 桃

  旧 符

  【教材特点】

  《元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中的一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涉及到春节期间放爆竹、贴春联和饮屠苏酒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欢乐喜庆的景象。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飒爽劲健,直指题面,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承接起句,涉及春节饮屠苏酒的民俗,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将笔锋转向广阔的社会,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紧密呼应。全诗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时也隐喻着诗人除旧布新的**精神。

  【学生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能力,但诗中的一些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因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然而,这些词意确是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并且利用好教材的插图资源,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内心的寄托。

  【教学理念】

  从古诗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特点出发,以我区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为依托本课教学活动重在激发兴趣: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的节奏调整、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其次,要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地形象美、意境美,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此外,要利用好插图理解词语。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学习经验和诗内容本身的特点考虑,教学以音像先入、渲染气氛、激情导入,初读感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理解诗意、诵读积累、体悟诗情为主要活动。回顾教学,反思如下: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课件使用有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对诗、对诗人的理解,学生的感悟也在逐步加深,朗读一次次达到入情入境。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词意的环节,课堂气氛自然、**,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最终不仅理解了词意,更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学习的快乐莫过于此。

  3、在汇报词意时,有些学生加入了关于春节的风俗和传说,虽然导致后面教学紧张,但也是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一次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智,既要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也要适时把握、调整好课堂节奏。

《元日》教学设计2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拜年、收压岁钱、包饺子、买年画、贴倒福、守岁、蒸年糕、)

  2、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者需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过春节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适度回忆,并适时引导到要学古诗上来,这样使之有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3、出示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理解题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我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三元”。

  5、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老师看你满脸兴奋,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过春节时每个人的心情无疑都是快乐的,让学生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诗题,这样为全诗的学习打下一个感情基调。]

  二、自学古诗。

  过去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说说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这节课同学们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不过今天老师提高一点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相关的资料自己读懂这首古诗,你能行吗?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说说诗歌中古人过年的习俗,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查词典以及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疑难的字词。

  (4)同学相互之间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拥有自学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带着工具书、课外资料,带着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歌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是你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了。

  (1)、指名读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好,这位同学把这三个生字都读正确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导字的写法,注意结构匀称,横笔画较多,写时应当*行等距。

  (2)、轻声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古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质疑:屠 苏:屠苏酒

  曈曈日:太阳初生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 符: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桃符”后来就是指春联。

  交流: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有: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新桃换旧符

  (4)、说诗意:理解了诗中疑难的字词,那么诗歌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诗意: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三、精读感悟,体会诗情诗景。

  春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盼的节日,那么过春节时的气氛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热闹万分)

  1、生**朗读古诗,思考从诗中什么地方我们能感受到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门万分的气氛。

  师生交流:

  (1)“爆竹声中一岁除”

  你有过放爆竹的经历吗?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放爆竹时那快乐的情景。)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补充介绍: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从这我们知道喝屠苏酒不仅是为避邪,而且还为了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同时也是为了祝愿年**更加长寿。想一想,在酒席上人们互相敬酒时,会说些什么呢?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这普照千家万户的光辉灿烂的阳光时,你看到的仅仅是阳光吗?还有怎样的感觉?这阳光还象征着什么?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那红红的春联,你有什么感受?看看书上的这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的什么内容?从这副对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过年了,你家门上都贴了什么春联?从自己家贴的春联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学生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而诗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苏酒)、贴春联,学生都有直接的生**验,因此结合诗歌回忆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验实际上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

  我们从过年时放爆竹、喝屠苏酒、迎红日、贴春联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气氛,那么你能把这种快乐的滋味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同学们,古人常常以诗抒情,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结合王安石当年推行新法的**抱负,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出他喜悦的心情呢?

  师生分析讨论,重点讨论“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着重体现王安石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过春节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而王安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抱负则比较隐晦,学生也难以理解,因而教师直接陈述出,然后引导学生再回到诗中去体会王安石的**理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展开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门,沐浴着和暖的春风,迎着灿烂的阳光,感受着过年的喜庆。

  (1)他看到孩子们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户都在喜气洋洋的喝着屠苏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阳……

  (4)他还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

  看到这样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理想不就象这和煦的春风一样正吹遍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吗?于是不由得诗兴大发,立即口占一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学完全诗后提供几个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借这些画面的表述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走近了诗人,走进了文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4、看到过年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抱负,诗人王安石是多么开心啊。你能把过年时欢天喜地的情景,诗人内心深外的喜悦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这么好的古诗难道不值得我们积累吗?引导生有滋有味地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读”,正是指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在读中悟诗中情。

  四、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设计意图】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学完古诗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古诗的学习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元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3、阅读文章《过年的传说》。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的学习必须得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由学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关联的多篇,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年”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接着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工具书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深入理解古诗,感悟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的节日景象。最后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进行相关的知识积累。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材简析】

  本诗描写了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元日》教学设计3

  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办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看到了什么?一岁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还能听到什么?

  3、相机补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岁的故事。

  4、读诗句,感受除夕的热闹。

  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看到了那一幅画?

  2、相机补充屠苏的相关资料。

  师:酒是暖的,还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体会“入”字再读,这幸福的时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苏酒,人们沉醉在节日的喜悦中。

  4、再读,把你的体会送到诗句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

  1、你给我们看的这幅图是?

  2、“千门万户”还可以说……曈曈日是什么样的日?

  3、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是——美好、详和、充满生机、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满希望的曈曈日!

  齐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1、桃符是什么?金钥匙找到答案勾出来。

  2、教师随机补充桃符资料。

  3、换桃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走进王安石。从哪个字眼能体会诗人心中的企盼抽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抽背——齐背——

  5、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每行诗句都写了过年的一种仪式,

  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 下联:五更分二年 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 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元日》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读熟,熟读成诵。

  2、利用设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参与学习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心境,并结合自己的体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表达的情景,情感。

  二、选材目的: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任**之后,著名的“熙宁变法”之前。他借描写过年的习俗、气氛抒发他在**伊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心情。诗中将人们过新年的喜庆气氛融入到了热闹的迎春场面中,立意清新,一派除旧换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新学期开始,刚刚过完春节不久,利用学生对春节的观察和感受,比较熟悉过春节的习俗、情景。选择这首诗作为开学第一篇,有利于学生从贴近他们生活的经历入手,从自我感受入手,从切身体会入手,比较易于学生进入诗中的情景,更好的赏析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掌握字的读音,词的含义。范读、讲读、自读、读到琅琅上口,读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描写的情景、意境。

  四、教学过程:

  1、上课前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这一节古诗课,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课本和一支能用的笔,放在课桌上,把其他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分散学生***的物体,有利于课堂秩序)

  2、同学们,你们的春节过得好吗?(引出课题)谁来说一说过春节是你都注意到有那些民俗习惯,请举手。

  3、(生回答)同学们观察真仔细,看来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过春节的情景的古诗,请同学们把古诗课本打开,在目录里找到《元日》这首诗。翻到这首诗。(78页)

  4、解题。“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的第一天。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宋时期人们过春节的情景。

  5、范读,并出示较容易出错的字及注音的字卡,如“爆”、“屠”、“苏”、“瞳”、“换”、“符”等。让学生重点拼读容易出错的字,并朗读。朗读前提示学生注意诗中有那些过春节的风俗?

  6、自渎完毕,老师知道有的同学早就读过这首诗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在检查学生正确阅读的情况)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仔细听他读的效果,发现问题,等他读完了就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好不好?

  7、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发音不准的字、词,首先请举手的学生来纠正,并及时板书字及注音。请出错的同学拼读,然后大家一起拼读。

  8、**“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注释,联系古诗,说出答案。目的培养学生利用手头的甘(课本、字典、资料等)自主阅读,自学古诗的能力。(**一个差生,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注释,是能够回答好的。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可以进一步让他读读“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并让他说说下一个问题(即问题9)。

  9、(如果上一个问题,差生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好,再**一个中等生,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够完整,再**一个优等生。以下**基本定格在这样的思路上,把简单的问题目首先给差生,目的在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较难的问题,引导差生由浅入深慢慢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较难的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让他们在“够得着”的基础上,跳一跳,回答好问题,享受“摘到果子”的成就感,进而督促中等生向更难的问题挺进。在此过程中,如果差生或者中等生回答不完美,交给优等生来总结归纳,最难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优等生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让他们面对挑战,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除”字,过去的意思,一年过去了,一切不如意的,陈旧的东西都过去,除旧迎新,一切又有了新的希望,过去一年里不曾实现的梦想,又有了新的机会。这里一个“除”字,在读的时候,音调要高亢,果断,要把那种除旧迎新,充满希望的、一展宏图的感觉读出来。

  10 、“屠苏”是什么?请看注释,回答。屠苏酒,古代风俗在农历正月初一,家人要先幼后长饮屠苏酒来庆贺新春。“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这里的“入”字,用得非常的妙,一个“入”字把春风拟人化,写活了!把春风写成了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东西!细心体会, “入”字读的时候,要惟妙惟肖,把春风那种悄悄的,暖洋洋的感觉读出来,声调要婉转,亲切。

  11、“曈曈”是什么意思?“千门万户曈曈日”,用你的话来说,应该怎样说?

  12、“桃符”是什么?现在演变成了什么?在黑板上画出桃符的大约形状,“桃符”,一种画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更换。现在演变成了对联。引导学生从自己过春节的亲身经历回答问题。

  1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把作者当时意气风发,大展宏图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融入的这两句古诗中,读出来。“曈曈”的语调要上扬,声音要铿锵有力;“换”字读的要果断。

  14、通过这样的解读以后,学生读这首诗的意境有了较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放声读,眉飞色舞的读,手舞足蹈的读。熟读成诵。大家一起,合上课本,手打拍子,集体背诵。

  15、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背诵的情况。

  16、课后,用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王安石的另一首《泊船瓜洲》,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江雪》。

《元日》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 教材解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寓理于叙事,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懂得整首诗的大意。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吟经诵典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欣赏歌曲《小拜年》。

  2、关注歌词:“正月里过新年,亲朋好友真高兴。家家户户来迎接,爆竹响连天。每一家每一户,贴上一副新对联。”从而初步理解“爆竹”“贴春联”的意思。

  3、揭题,读懂诗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从而正确把握全诗。通过有层次的读,提醒学生每次读书都应有所收获。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体会其中的节奏。

  2、指名读。关注准确、通顺。

  3、再指名读。关注停顿、节奏。

  4、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一、二、四句末尾一字的读音,指导理解“押韵”,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融情想象,品读感悟

  1、赏读诗中“画”。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时的哪些画面?

  (2)交流共享。

  【预设1】“燃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①读一读:这个画面你是从哪一句诗中读到的?

  ②写一写:识记生字“爆”。关注形声字,指导书写。

  ③说一说: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a、相机理解:“岁”,拓展诗句:

  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理解“除”。

  ④忆一忆:听爆竹声,说一说:这是______的爆竹声。

  ⑤诵一诵:读诗句,感受喜庆。

  【预设2】“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说一说,认一认:通过查资料的方法理解“屠苏”,指导识写“屠”字。

  ②想一想: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人物)(表情)地说:“______。”

  ③读一读,品一品:带着这般喜庆的感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诗句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觉?(“暖”)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

  b、品味内心之暖

  ④说一说,吟一吟。

  年轻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老年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孩子们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⑤升华理解再吟诵:简单介绍王安石推行新政时的内心之暖,齐诵诗句。

  ⑥结一结: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以想象促读。不仅要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更要依托诗歌内容,放眼儿童当下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读说、读写有机融合,把诗歌读透、读厚,读出画面,继而读懂诗句蕴含的深意。

  【预设3】“曈曈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①说一说: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②提一提:哪个词语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理解“曈曈”。

  ③解叠词: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字重叠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呢?

  ④小结吟诵:是啊,新年的第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起读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

  【预设4】“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读一读:这幅画面源自于哪句诗呀?学生读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猜一猜:观察书中插图,猜猜“桃”“符”的意思;录音简介“桃符”的由来;理解“新桃”“旧符”。

  ③写一写:识写生字“符”。

  ④读一读:出示课本彩图中的春联,指名读,齐读。

  ⑤贴一贴:欣赏春联,看看它们分别适合送给谁。

  出示春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桃李满天下春光遍校园

  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

  小结:这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愿望。齐读。

  ⑥对一对:

  a、请学生关注以上春联,引导发现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特点。

  b、根据春联的特点,对一对。

《元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元日》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析:

  《元日》,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春节是农历岁首,故称“元日”。《元日》就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是涉及春节期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温情并茂,立意清新,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时,诗歌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除旧布新的**精神。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相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目标预设: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屠,屠,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背诵古诗,并能弄懂诗句意思。

  2、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除旧布新的**精神。

  四、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把小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

  3、开放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学习古诗,可以让学生在读、说、画、写、议、评等多种学法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五、设计思路:

  教学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六、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喜庆的画面,师**:同学们,课件上的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才能见到呢?

  生答:春节。

  2、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正如**圣诞节一样。大家回想一下,我国的春节都有哪些特有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述说。

  教师交流总结: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拜大年,领压岁钱,吃水饺,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春节富有特色的风俗。这些都是我们现代的人过春节所具有的风俗,那么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学完以后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

  4、大家看到课题《元日》,脑子里会产生哪些想法呢?可能 会有同学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元日”就是“元旦”吗。

  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总结:“元日”并非现在的一般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现在“元旦”、“新年”一般会指公历的一年之首,也就是1月1号。而“元日”是农历岁首正月初一,即一般所说的“春节”。

《元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元日》,并理解诗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学生活动方案 教师导学方案 ◆导入环节

  学生说说过年时会做什么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环节

  学生说说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

  学习生字词

  **读诗歌,画出不会读的词语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生字词,其他小组帮忙解答

  小组PK读古诗

  学生点评

  理解题目以及诗句大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以及诗句的意思

  4、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分层训练环节

  1.自主完成练习.

  2.在老师展示其他同学作业时,认真倾听。

  ◆拓展延伸环节

  齐读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总结反思环节

  1、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2、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元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学设计10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设计理念

  1.“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的最高境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时应体现学法指导,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2.“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模式,古诗教学也不例外,设计时要落实这一新课标理念。

  3.人文性和工具性****,追求“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把学法指导和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机糅合起来。

  设计思路

  1.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教学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习,学习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次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背诵熟悉的古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解题:

  1.(播放课件:迎新春)这是什么时候?

  2.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题:“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齐读课题

  5.天,我们就来学*安石的这首过年诗。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6.交流。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一读:注意节奏、读正确。)

  三、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

  1.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一名***,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在书上96页,打开书。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老师教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

  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 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曈”、“符”的读音。)齐读生字。

  3.名读古诗,评议。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二)品读古诗:

  1.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出示:二读: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3.流,相机出示词语:

  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4.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总结引导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字典来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师作个

  友情提示:每个字在字典上都有许多种解释,我们要根据诗句来选择相应的意思。

  5.流。师根据学生说到的词语同时理解诗意。

  6.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理解:爆竹、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

  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读。

  7.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理解:曈曈日、新桃、旧符

  同学们请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8.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9.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呢?(1—2位)

  10.过,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读读这首诗,看看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11.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对自己**后的**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还能感受到什么?(除旧布新,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二年级元日古诗小报

  12.让我们一起满怀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齐读诗。

  (三)背诵迁移

  1.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指名背、齐背)

  2.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3.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谁来看着屏幕读一读?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诗,想让你们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读懂它?好吗?小组合作。

  (1)出示《江雪》,运用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学习。

  (2)交流汇报,齐背古诗。

  5.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两首诗,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老师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元日》教学设计10篇

《元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元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爆”、“屠”、“符”,理解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了解诗句意思。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诗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借诗抒发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除旧布新、强国富民地情感。

  【教学准备】1、反映春节喜庆、热闹的一组画面及背景音乐。2、查阅关于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法学法】1、多**辅助教学2、自主、合作研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一)、欣赏画面、揭示诗题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份你们非常喜欢的礼物,请同学们仔细地看、认真地听。(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及背景歌曲,学生欣赏)

  2、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汇报预设:家家户户在贴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歌曲……)

  3、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知道这喜庆热闹的场面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吗?(生答师相机板书:过年)

  4、我们说的过年具体指什么时候?(板书: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导语: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宋代诗人王安石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热闹的场面描绘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元日》。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

  1、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学情预设:正月初一 春节 元旦)

  2、明确:“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农历的这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设计意图:播放喜庆的画面和歌曲,用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解“元”字的意思,使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正确把握全诗。]

  二、初读感知、探究词意

  (一)、一读:读正确

  1、同学们想知道古代过春节是什么样的情景吗?请大家打开书128页,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

  (1)、学生**练读古诗。

  (2)、指名检查初读,随机正音:“苏“是*舌音,相机评价。

  (评价预设:你第一位***读,不仅勇敢,而且读得非常正确,希望大家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大胆表现。)

  2、自主学习生字,师重点指导“爆”字的识记和书写。

  (1)、指导: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汇报预设: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3)、师补充介绍:古代爆竹是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使它爆炸发出声响,所以用“火”作偏旁。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二)、二读:读出节奏

  过渡: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划出停顿号,标出重音。

  1、师范读,学生按要求划节奏

  2、同桌互相检查、练读

  3、指名有节奏地读,相机评价

  (三)、三读:探究词意

  1、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了,读诗就要这样有轻重缓急、有停顿,再来读读这首诗,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师相机板书

  (预设:不理解的词可能会有:屠苏 曈曈日 新桃 旧符)

  3、当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会采用哪些办法解决呢?

  (学情预设:查字典词典,上网查找,向家长、老师、同学请教)

  评价点拨:同学们都会学习,其实在古诗学习中,还可以联系诗句来猜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请大家用这些自己解决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词意。

  5、汇报交流学习方法和成果。

  (1)屠苏:是一种酒。(查工具书)

  师补充介绍:屠苏是古代一种用屠苏草泡成的酒,到了正月初一这天早晨,全家老小面向东喝下屠苏酒,祈求一年身体健康。

  (2)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根据“日”的意思来猜)

  (3)新桃、旧符:即新春联、旧春联。(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

  师补充介绍:古代桃符是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以祈求来年**、吉祥。而桃符被称为春联,并用纸书写,始于元代,明代才开始流行。

  [设计意图:朗读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常用方法,而读也要力求体现层次性,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在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解决问题,关注插图这一教材资源,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资料补充,进而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精读感悟、交流诗意

  1、古诗中的拦路虎我们已经扫清了,请同学们边读诗边看图,想想诗中描绘了古代过春节的哪些场面?和小组同伴交流交流。

  (1)、学生读诗看图,想诗意。

  (2)、小组合作交流,议诗意。

  2、派**说诗意,诵读感悟。

  (1)、读悟一、二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导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高兴、幸福)

  诗中的哪个字让你有这种感觉?(暖)

  紧扣“暖”字体会春风给人们到来的温暖感觉。

  那就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名读,相机评价)

  (2)、读悟三、四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温暖的阳光照着千家万户,人们都要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

  导读:是呀,新的一年使人感到充满光明和希望,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读读诗的后两句!(指名读、男女赛读,相机评价)

  3、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沉浸在了新年的欢乐中,让我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强调“读”,正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

  四、走进诗人、体悟诗情

  过渡:其实,王安石写这首石并不仅仅是描绘春节的热闹喜庆,还有他更深的用意呢!(课件出示创作背景)

  (一)、了解背景

  1、学生默读背景资料,思考: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2、汇报内容(预设:作者不仅是诗人,还是胸怀远大抱负的***;当时王安石正在废除旧法、推行新政,但遭到一些官僚地主的反对……)

  (二)、入诗悟情

  1、学生自主悟情

  (1)、带着你对诗人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2)、学生汇报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会抓“除”、“新桃”和“旧符”、“换”谈理解)

  (3)、点拨:“除”字暗示着要废除旧法;而用新春联换下旧春联则**用新法代替旧的不合理的法规。

  2、教师引导悟情

  评价点拨:同学们很快就读懂了诗人的心,真了不起!在诗人心目中,他坚信新政法就像春风一样一定会给老百姓带来幸福,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呢?(“总”字)

  引导:再看诗题“元日”,仅仅是指新年的开始吗?还暗示着什么?

  点拨:诗题暗示着新政法的开始推行,可见,全诗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除旧布新的期望和决心。

  (三)、师生满怀激情齐背诵。

  [设计意图:一首诗隐喻一种情,一首诗暗藏一段历史。带领学生走进诗人,体悟事情,树立大语文观,帮学生建构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

  五、自选检测、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准备做些什么?(整理学生汇报)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推荐阅读王安石的优秀诗作《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体会诗人对变化之美、革新之美的向往。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作业,既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更是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这样安排,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进行了很好的检测。]

  【板书设计】

  元 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屠 苏

  曈曈日

  新 桃

  旧 符

  【教材特点】

  《元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中的一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虽然只是四句小诗,但涉及到春节期间放爆竹、贴春联和饮屠苏酒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欢乐喜庆的景象。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飒爽劲健,直指题面,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承接起句,涉及春节饮屠苏酒的民俗,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将笔锋转向广阔的社会,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紧密呼应。全诗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同时也隐喻着诗人除旧布新的**精神。

  【学生特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能力,但诗中的一些词语“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因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然而,这些词意确是学生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并且利用好教材的插图资源,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内心的寄托。

  【教学理念】

  从古诗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特点出发,以我区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为依托本课教学活动重在激发兴趣: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的节奏调整、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其次,要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地形象美、意境美,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此外,要利用好插图理解词语。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学习经验和诗内容本身的特点考虑,教学以音像先入、渲染气氛、激情导入,初读感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理解诗意、诵读积累、体悟诗情为主要活动。回顾教学,反思如下: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课件使用有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对诗、对诗人的理解,学生的感悟也在逐步加深,朗读一次次达到入情入境。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词意的环节,课堂气氛自然、**,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最终不仅理解了词意,更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学习的快乐莫过于此。

  3、在汇报词意时,有些学生加入了关于春节的风俗和传说,虽然导致后面教学紧张,但也是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一次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智,既要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也要适时把握、调整好课堂节奏。

《元日》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

  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元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中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略体会诗人通过这首诗所寄托的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报复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读了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板题,齐读课题。)

  二、解题

  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元日”这个题目的理解!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指名读)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声:“元日”就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春节。

  师补充:古人认为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所以又叫这一天为“三元”。

  三、初读古诗。

  春节是**民族的传统节日,*人过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在距今1000年左右的宋朝,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提醒:注意读音和节奏。)

  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品读古诗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好,还要读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各自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而主要意思?你是怎样读懂这首诗的?

  (师讲解释古诗的方法。同时辅以课件。)

  3.利用这种方法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相信人人都能行!

  4.作者在诗中集中展现了宋代人过年时特有的民俗民情,也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点的事物来描写的?

  (1)爆竹。

  除夕夜的爆竹声,哪一刻最响?为什么?

  那一刻,新旧更替,人们放爆竹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啊!怎么能不快乐呢?

  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快乐。

  (2)屠苏

  过渡:在爆竹声中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心情多么高兴啊!他们取出了冰窖中的屠苏酒。

  知道什么是屠苏酒吗?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它可是除夕之夜,人们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大年初一大早全家人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风,品这新年的第一口酒。

  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说话)

  年轻人想到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老年人想到来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孩子们想到来年学习进步,成长快乐,一股暖流涌向心头,不禁吟到——(引读)

  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板:暖)

  (3)曈曈日

  过渡:诗人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借着馨香的酒意,喜气洋洋的走出家门,他看到了什么?

  曈曈日普照千家万户,多么喜庆,多么吉祥!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评:你读得真好,仿佛让人看到了千家万户被这温暖的霞光照耀。

  评:你得不错,但这霞光还不够灿烂,不够温暖,能再读一次吗?

  (4)新桃,旧符

  除了放爆竹,饮屠苏,诗人还向我们展示了换桃符这幅情境,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在诗人眼里换去的仅仅是旧的桃符吗?他的笔下仅仅是一副节日风俗图吗?此时他已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有时候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对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元日》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 教材解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寓理于叙事,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懂得整首诗的大意。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吟经诵典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欣赏歌曲《小拜年》。

  2、关注歌词:“正月里过新年,亲朋好友真高兴。家家户户来迎接,爆竹响连天。每一家每一户,贴上一副新对联。”从而初步理解“爆竹”“贴春联”的意思。

  3、揭题,读懂诗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从而正确把握全诗。通过有层次的读,提醒学生每次读书都应有所收获。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体会其中的节奏。

  2、指名读。关注准确、通顺。

  3、再指名读。关注停顿、节奏。

  4、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一、二、四句末尾一字的读音,指导理解“押韵”,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融情想象,品读感悟

  1、赏读诗中“画”。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时的哪些画面?

  (2)交流共享。

  【预设1】“燃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①读一读:这个画面你是从哪一句诗中读到的?

  ②写一写:识记生字“爆”。关注形声字,指导书写。

  ③说一说: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a、相机理解:“岁”,拓展诗句:

  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理解“除”。

  ④忆一忆:听爆竹声,说一说:这是______的爆竹声。

  ⑤诵一诵:读诗句,感受喜庆。

  【预设2】“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说一说,认一认:通过查资料的方法理解“屠苏”,指导识写“屠”字。

  ②想一想: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人物)(表情)地说:“______。”

  ③读一读,品一品:带着这般喜庆的感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诗句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觉?(“暖”)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

  b、品味内心之暖

  ④说一说,吟一吟。

  年轻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老年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孩子们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⑤升华理解再吟诵:简单介绍王安石推行新政时的内心之暖,齐诵诗句。

  ⑥结一结: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以想象促读。不仅要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更要依托诗歌内容,放眼儿童当下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读说、读写有机融合,把诗歌读透、读厚,读出画面,继而读懂诗句蕴含的深意。

  【预设3】“曈曈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①说一说: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②提一提:哪个词语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理解“曈曈”。

  ③解叠词: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字重叠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呢?

  ④小结吟诵:是啊,新年的第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起读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

  【预设4】“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读一读:这幅画面源自于哪句诗呀?学生读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猜一猜:观察书中插图,猜猜“桃”“符”的意思;录音简介“桃符”的由来;理解“新桃”“旧符”。

  ③写一写:识写生字“符”。

  ④读一读:出示课本彩图中的春联,指名读,齐读。

  ⑤贴一贴:欣赏春联,看看它们分别适合送给谁。

  出示春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桃李满天下春光遍校园

  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

  小结:这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愿望。齐读。

  ⑥对一对:

  a、请学生关注以上春联,引导发现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特点。

  b、根据春联的特点,对一对。

《元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诵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了解*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难点:

  运用工具书**完成预习。

  课前准备:

  对联积累,能够诵读对联。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张老师第一次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指导书写: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横。

  换: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他们小的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与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写成采访日记。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送旧迎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焕然一新 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设计思路:

  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

  插图、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怎么写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

  ①草名(阔叶草)

  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元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 “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评价,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元日》教学设计10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查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重点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拜年、收压岁钱、包饺子、买年画、贴倒福、守岁、蒸年糕、)

  2、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设计意图】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者需着眼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过春节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适度回忆,并适时引导到要学古诗上来,这样使之有较强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3、出示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理解题目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我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三元”。

  5、读课题。读出你的感情。(老师看你满脸兴奋,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过春节时每个人的心情无疑都是快乐的,让学生带着快乐、兴奋的心情朗读诗题,这样为全诗的学习打下一个感情基调。]

  二、自学古诗。

  过去我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说说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这节课同学们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不过今天老师提高一点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相关的资料自己读懂这首古诗,你能行吗?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两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说说诗歌中古人过年的习俗,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查词典以及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理解疑难的字词。

  (4)同学相互之间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拥有自学能力,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带着工具书、课外资料,带着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学习,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歌的意思。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现在是你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时候了。

  (1)、指名读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好,这位同学把这三个生字都读正确了。爆(bào)屠(tú)符(fú)。指导字的写法,注意结构匀称,横笔画较多,写时应当*行等距。

  (2)、轻声读一读这首古诗,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古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的?

  (3)、质疑:屠 苏:屠苏酒

  曈曈日:太阳初生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 符: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桃符”后来就是指春联。

  交流: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有: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新桃换旧符

  (4)、说诗意:理解了诗中疑难的字词,那么诗歌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诗意: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三、精读感悟,体会诗情诗景。

  春节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盼的节日,那么过春节时的气氛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热闹万分)

  1、生**朗读古诗,思考从诗中什么地方我们能感受到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门万分的气氛。

  师生交流:

  (1)“爆竹声中一岁除”

  你有过放爆竹的经历吗?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放爆竹时那快乐的情景。)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师补充介绍: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从这我们知道喝屠苏酒不仅是为避邪,而且还为了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同时也是为了祝愿年**更加长寿。想一想,在酒席上人们互相敬酒时,会说些什么呢?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这普照千家万户的光辉灿烂的阳光时,你看到的仅仅是阳光吗?还有怎样的感觉?这阳光还象征着什么?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看到家家户户都贴着那红红的春联,你有什么感受?看看书上的这户人家门上对联写的什么内容?从这副对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过年了,你家门上都贴了什么春联?从自己家贴的春联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而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学生头脑中总会浮现出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而诗中的放爆竹、喝酒(屠苏酒)、贴春联,学生都有直接的生**验,因此结合诗歌回忆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验实际上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二者相得益彰。]

  我们从过年时放爆竹、喝屠苏酒、迎红日、贴春联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到了过年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气氛,那么你能把这种快乐的滋味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同学们,古人常常以诗抒情,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结合王安石当年推行新法的**抱负,你从哪些文字中体会出他喜悦的心情呢?

  师生分析讨论,重点讨论“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着重体现王安石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过春节时那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而王安石借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抱负则比较隐晦,学生也难以理解,因而教师直接陈述出,然后引导学生再回到诗中去体会王安石的**理想,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们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根据下列提示,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展开想象: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日又到了,王安石走出家门,沐浴着和暖的春风,迎着灿烂的阳光,感受着过年的喜庆。

  (1)他看到孩子们正在放爆竹,……

  (2)他看到每家每户都在喜气洋洋的喝着屠苏酒,……

  (3)他看到新年初升的太阳……

  (4)他还发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

  看到这样的情景,王安石想到自己的**理想不就象这和煦的春风一样正吹遍了千家万户,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吗?于是不由得诗兴大发,立即口占一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交流。

  [【设计意图】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述的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学完全诗后提供几个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借这些画面的表述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走近了诗人,走进了文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4、看到过年时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抱负,诗人王安石是多么开心啊。你能把过年时欢天喜地的情景,诗人内心深外的喜悦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这么好的古诗难道不值得我们积累吗?引导生有滋有味地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读”,正是指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确有效的方法。在读中感知形象,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赏诗中景,在读中悟诗中情。

  四、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设计意图】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学完古诗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古诗的学习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元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3、阅读文章《过年的传说》。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的学习必须得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由学一篇引出另一篇甚至是相关联的多篇,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过年”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接着本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工具书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诗歌的大意。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深入理解古诗,感悟诗句中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的节日景象。最后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进行相关的知识积累。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材简析】

  本诗描写了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中王安石借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学反思10篇

**学反思1

  在新课程下,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结合学校倡导的“四步三查”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尝试。在此,就活动中我所教的《囚绿记》一课谈几点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模式要预先设定好。

  开学之初,我已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合作小组,在小组里,由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合作互助对象;每次讨论或活动中的**者、*员、总结发言人等都事先安排,轮流担任;讨论结束后,每周小组作总结,奖惩分明。这样事先安排好,形成固定模式,一旦进入到小组合作阶段,学生就可以训练有素、不需在学习讨论内容以外的事情上面花费时间,同时总结、奖惩也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课前应精心预设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可多预设几个,择其优者;预设问题要具体;对学生的反应也要作预先设想。教师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教学目的更明确,节奏更紧凑。当然,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机智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中要关注学生实际。

  学生层次不同,教学中要各有照顾,因此基础知识可以自主学习为主;中等层次的问题则可放入小组讨论中;稍难的题目可在教师的揭示引导下在全班展开,学生即便是只言片语也要找到闪光点,大加赞赏,鼓励学生动脑筋发言,最后集体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鼓励是必须的,但一定要找准闪光点,有的'放矢地表扬才有实效。

  四、要体现语文教学特点。

  语文首先是语言的学问,课堂**声琅琅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无论是对语言的品评还是对文章主旨情感的把握,都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咀嚼体味,感受语言之美,愚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赏析语言之道。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确实如此,一堂课下来后自己再来回想,总觉得有若干不足,但我想,经验也好,教训也罢,都应该让它们成为自己教学上的指路灯,指引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

**学反思2

  成功之处: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学反思3

  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是北师大教材的一个亮点。这些思考题不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指向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例如:《梦已被染绿》课后思考题目:“你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来了?”在教学本文刚好是春季,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我在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变化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他们说:“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春雨沙沙,唱着歌儿来了。”“春天来了,小蝌蚪也来了。”“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地穿**绿衣裳说明春姑娘来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眼中的春天,把课堂

  学习与生活主动地衔接在一起了。

  这样不但引导学生读书要细心,抓关键词语帮助理解课文,还启发学生要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乐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不断发现我们身旁自然景观和事物质变化,感觉到人生的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学反思4

  《绿手指》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一位老奶奶而十年如一日,满怀信心地培育纯白色的金盏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尽管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想试一试,经过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种子,栽种花儿,最后经过验证,老奶奶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故事表面在写培育纯白金盏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图,是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充满理想、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园丁形象。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较容易理解,文笔优美。但我在教学生品读理解时,发现文中有一处似乎在表达上不太准确。这句话是这样的:

  “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

  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我提醒学生说:“园艺所长见到过老奶奶吗?他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吗?”

  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分析以后得出了结论:园艺所长不可能看到老奶奶种的花。紧接着我有启发学生:“园艺所长看到的是什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家**了认识:园艺所长看到的应该是老奶奶寄去的花种开的花。

  由此,我想到了,即便是名家,在写作时也有可能由于疏忽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学习每一篇文章时,要认真品读,斟词酌句,尽量做到 “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另外,我还觉得,学生的作文必须认真,一定要教育学生养成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学反思5

  《绿》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艾青的《绿》运用文学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树林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赞美之情和对绿的热爱之情。这样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标。

  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点。

  (一):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生命力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的蓬勃发展的壮景之情。二: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并交流想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一)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教后措施: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的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在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渐进行诗歌学习,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诗歌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诗歌的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反思6

  《红眼睛绿眼睛》这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线的新授课,为第一课时。这是歌曲中速稍慢,歌曲简单,旋律优美,一年级学生及其容易接受。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思路是以情感入手,以感受、体验为主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加音乐活动,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但是作为新教师,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在同事们的评课指导后,总结了自己的不足,并对教案进行了二次备课,积累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

  1.作为一年级的音乐教师,学生年龄尚小,但是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为了和教案吻合,而忽略了同学们的课堂生成,没有顺应我们学校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应该对学生的生成做出预设,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应该加强!

  2.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上还有欠缺,无法使同学们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去体验音乐情绪,学习歌曲。教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或是肢体动作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们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体验音乐!

  3.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但是细节的问题还存在,比如:熟悉歌词的时间过长,而学唱歌曲的时间较短,使同学们没有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歌曲,巩固歌曲。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因认真研究音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的主题。

  4.在同学们初听歌曲时,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进入歌曲情绪,让同学们更好的用身体的韵律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节奏,这点做得不是很好。

  5.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初听音乐时,就单纯的让同学们去听,不应放有动画的歌曲。

  6.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生成,没有做出更好的评价,评价语太过生硬,单一。应对音乐课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主动去向右经验的教师去学习音乐课的教学和课堂掌控能力!

  7.虽然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学习,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更多的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

  8.在练声环节没有及时提醒学生们练声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9.上课用的课件制作不是特别好,在操作时太过繁琐,浪费时间。

  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进步了很多,虽然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整体的课堂教学还是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对自己的课进行总结和二次备课,积累了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打定坚实的基础。

**学反思7

  《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我问学生早晨是作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并利用班级的红色和绿色的磁扣作为教学工具中的红灯和绿灯,看上去像红绿灯,这样具有童趣,让学生回答像什么,就学生的回答引入了课题《红眼睛绿眼睛》。

  为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红绿灯一课中从绿灯行,红灯停入手,把小学生应遵循的相关公共道德规范。之后,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过渡到休止符的感受与认识。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准确地休止和接唱,能与同学合作,**,完整的表现音乐。

  利用趣童用纸把红灯绿灯做成眼睛形状,并且画成一闪闪的,看上去像眼睛一样,这样具有童趣,让学生回答像什么,就学生的回答像眼睛引入了课题《红眼睛绿眼睛》。利用直观教学法告诉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危害。我给学生播放闯红灯后出**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亲人们的悲痛的场面,有财产受损的画面,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学生。只有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我们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拓展思维,不遵守交通规则所产生的后果,我引导学生要养成从小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行为习惯是大家所倡导的,那些是反对的,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不仅仅是本节课的思想,而且扩展到生活中涉及很多方面,认识牢记图标。如:

  1:不要在油库旁烧火。

  2:不要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

  3:不要乱扔垃圾。

  4:不要在火车上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等。

  本课内容还把日常生活中“丢垃圾”“抽烟”“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儿童在**牵引过马路”“鸣喇叭”等行为做成图标,由学生自己半段这些行为的对错,并把对错两种行为引申为生活的“红灯”与“绿灯。让学生**组合表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表演,培养学生**创作能力。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做“禁示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按群星及牢记认识图标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养成教育。

**学反思8

  颜色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如果世界上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也会黯淡无光,颜色可以使世界美丽,也可以美化小朋友的心灵,孩子们喜欢五颜六色的积木,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认识各种颜色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班开展了科学活动红片片绿片片。

  我把这个活动分成三部分去完成:认识颜色、找颜色、寻找相对应的颜色。活动一开始,我将玩具雪花片拟人化的编成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吸引孩子们***,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雪花片和绿色的雪花片今天来到我们班向小朋友问好呢:“小二班小朋友你们好,我们住在雪花片王国,雪花片王国里可好玩了,我穿红衣服叫红片片,它穿绿衣服它叫绿片片,小朋友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可是你们现在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了吗?”小朋友们依次说出雪花片的名字,先是集体说,然后请举手的小朋友说,说对了,就把雪花片送给在他,在这里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帮助孩子们认识颜色,让每个孩子都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在激发孩子们对颜色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口语。为了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寻找颜色的乐趣,我分给了每个孩子一些雪花片,让孩子们自己去感知、寻找,当孩子们找到了老师说的颜色时,孩子们就把颜色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在活动的最后我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在班里找出红色和绿色的东西。

  这个活动整体来说准备的比较充分的,孩子们在活动中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大胆举手发言,声音很响亮,虽然这个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会在把这个活动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继续巩固红色和绿色。

**学反思9

  《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虽然这是篇选学课文,但它的文质兼美,所以我很认真的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文章。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绿》一文,本来是我们初中课文的《西湖的绿》的选段,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其实这样的美文只要几个字就可以了——“读中感悟”。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非常有道理,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生的眼睛,然后通过自读来感悟全文,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新课标的精神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满目是绿”在开始学习中学生就提到了,理清“何为‘满目是绿’?”这就是对灵隐游踪一个总的回顾,帮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身处在道路上,两旁是苍翠欲滴的古木——绿得浓郁;抬头前望,飞来峰上树木层层叠叠——绿得丰富”;低头看蜿蜒的小路,绿到石头缝里——绿得有动感,绿的蔓延;坐在冷泉亭里,通过感觉来写绿,通过溪水来写绿—— 绿得清凉,绿得清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满目是绿”,也能真正体会到西湖的绿为何会令作者“流连忘返”了。

  这样美的文章,我其实很难把“绿”的感觉传递给学生,只有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这样的美!

**学反思10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这个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陶醉在这优美的词句当中。读着读着,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哗哗地流着,有一种惊奇自在心中。

  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只是朗读加想像。让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已的感受,读出自已的韵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于这独特的美景当中,那可爱的古怪的树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真是一种沉醉,一种迷恋。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笔下的西湖的绿。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语文教学本身应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能否在这简单当中让学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们的内心发中,连同自已也被这种情景所感动,跟着他们一起来享受这神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我想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这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古诗《元日》课稿3篇

古诗《元日》课稿1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元日》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象更新的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诗人,又是***,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教材在出示古诗的同时,还精心绘制了一幅人们欢快过年的图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所吸引。四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比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会将诗中的画面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从而能够感受到诗中洋溢着的欢快气氛,也能够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人们对幸福美好来的期盼之情。而对于王安石的**理想,四年级的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1、3是难点。

  本课的教学1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下面我就说一下本课的设计思路。

  二、说设计理念

  在新基础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天地呢?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吟诵、多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并收集其他诗句,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立足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让学生课上品析、课后创作,从中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下,我们将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调先有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验,唤醒他的情感积累。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 ,我们将迎来*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到啦,过年啦!哦,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为什么这么开心呀?”紧接着,学生就会说到在春节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这些快乐的事是由过年时那丰富多彩的习俗带来的。老师在评价时也要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快乐的氛围,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如让学生模拟爆竹声、引导学生想象使用压岁钱的情景等。这里,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聊出春节的特色,春节的气氛,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随后揭示课题,

  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有“韵”

  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遵循这一文体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朗读古诗,接着在反馈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和划分节奏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这两个层次的朗读要求,扎扎实实读好诗。由“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的初读要求使学生明白诗所特有的节奏魅力,并掌握了读出韵味的基本方法——划分停顿符号。经过四年古诗文大环境的熏陶,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读诗仅字正腔圆板有眼是不够的,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接着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巧问促“悟”

  首先让学生轻声地读这首诗,读的时候结合插图和有关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并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在读和想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看注释、看插图,是对他们运用资料自学古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随后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提出了两个大问题。

  第一问:“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有哪些换了?”并要求学生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换成了——”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这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快说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通过这第一问完成了感悟性朗读上的第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当学生交流到寒风换成了春风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曈曈日”,可以这样问学生:“春风吹拂在我上暖洋洋的,你从诗中的哪里还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意呢?”学生接着便会提到“曈曈日”的意思,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之一。

  第二问:“冬尽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辞旧迎新的呢?”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这时陡然一转,以一个追问“咦,人们怎么都选择这些方式来辞旧迎新呢?”激发学生再次运用注释、探索文本的热情。学生便会发现燃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人们还会期盼些什么呢?”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说话注意完整性的同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如用得好的四字词语)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说话逐步有质量上的提升。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愿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第二问又进行了朗读的第二次提升。

  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并结合整首诗说一说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最后一问引导学生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在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说的难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带着感情说。随后就分别从把祝福送给诗中的人们,送给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及自己和送给全世界的人这三个角度朗读《元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问吸引学生***,适当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问串起一条主线,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增强了讨论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依靠想象走进诗境,增强了体验的有效性。一首《元日》,仅仅是学习春节诗篇的开始,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3句),要求学生按照初读《元日》的要求先**朗读这些诗句,读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交流从这些诗句中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情景。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课后也试着写一写关于过年的诗句或诗篇。拓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感悟更深,课后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我口写我心”,写出积累的情感体验,萌发一种我是“诗国人”的自豪感!

古诗《元日》课稿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爆”“屠”“符”三个生字,知道“爆竹、屠苏、曈曈、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风俗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问:这些画面一般是在什么节日里出现?生答: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生**述说。师交流总结:放鞭炮、贴窗花、挂灯笼等都是我国在过春节时的习俗,当然也是现代人过春节的习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大家想知道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王安石,你们了解什么?

  2、学习古诗五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这既是学习古诗的目标也学

  习古诗的方法。

  3、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大家有信心没有?

  二、**导学

  (一)任务一:明诗意、诵诗文

  1、同学们,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情景?打开书,**读诗,边读边圈难懂或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生自主学习。

  3、检查初读:

  (1)出示诗,指生读,读准字音即可;

  (2)诗中生字加红点,再指生读,问识记方法;

  (3)诗读通了,也读顺了,但是诗是有节奏的,七言诗怎么读?**读,指名读,齐读;

  (4)读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指名读,齐读。

  (5)释疑:爆竹、岁、除、屠苏、曈曈、总、桃符

  (6)尝试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7)再读诗。

  (二)任务二:赏诗画、悟诗情

  1、再读古诗,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分别出自哪句诗?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预设一:放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春节那天大家什么时候放鞭炮?谁来说说为什么放鞭炮?

  (3) 感受“热闹”,读诗。

  (4) 感受“快乐”再读诗。

  预设二: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1) 读诗后想象:人们在喝酒时会说什么?

  (2) 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时的感觉?(暖)

  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读诗。

  B:品味内心之暖: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老年人想到……., 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3)小结: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温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再读诗!

  预设三:瞳瞳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哪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觉?(曈曈)

  (3) 古诗的词语追求精炼,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叠词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

  (4) 出示王安石的简介,想一想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王安石什么样的情感?

  (5) 是啊,新年的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样!齐读这句。

  预设四: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出示插图的春联,师引导读,表达了哪方面的祝愿呢?

  (2) 我们都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春联,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适合送给谁?

  (3) 把旧的春联换下新的春联,把美好的祝愿进行表达,

  让我们再看看王安石的简介。“旧”指什么?“新”指什么?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读诗;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为什么?读诗;

  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读后两句诗。

  哪些词最能**诗人的希望?为什么?读完整的诗。

  (4)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

  三、检测导结

  1、从古至今,写春节的诗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积累。课件出示。

  我们发现诗中春节里人们都会( )、( )、( )等

  2、师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气象,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动!直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王安石的《元日》

  让我们一起背诵!


《元日》教学反思10篇(扩展9)

——语文《元日》教学设计 (菁选2篇)

语文《元日》教学设计1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2.教材分析

  《元日》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态度。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需要进一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养成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句主要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能自读感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3.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诗中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理解题目

  认识作者

  3分钟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2.理解“元”日的意思。

  3.朗读题目。

  4.认识作者。

  了解题目含义,并能读出所表达的含义。

  认识作者。

  环节二

  “读”古诗

  3分30秒活动一(2分钟)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完成目标一)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评价任务一)活动二(1分钟30秒)

  2.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

  (完成目标一)(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解”古诗

  19分钟活动一(1分钟30秒)

  思考:再读古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并交流。

  (完成目标三)通过读诗,能抓住重点字词,把握诗中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活动二(3分钟30秒)

  1.交流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板书:放爆竹)

  2.认识爆竹由来。

  3.体会放爆竹时的情景,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完成目标一、二、三)

  (评价任务一、二)活动三(3分钟30秒)

  1.交流第二个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板书:饮屠苏)

  2.认识屠苏酒由来。

  3.体会家家团聚和屠苏酒时的情景,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完成目标一、二、三)活动四(3分钟30秒)

  1.交流第三个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板书:迎红日)

  2.出示图片:观察图片理解曈曈日。

  3.想象所有人迎红日时的情景,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完成目标一、二、三)活动五(2分钟30秒)

  1.交流第四个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板书:换桃符)

  2.出示图片:观察图片理解桃符。

  3.想象家家户户换桃符时的情景,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完成目标一、二、三)活动六(4分钟30秒)

  1.带着理解,想象着画面多种形式朗读全诗。(指生读、师范读、齐读)

  (完成目标一、二、三)环节四

  “背”古诗

  1分钟30秒根据板书提示,想象着画面,背诵古诗。

  (完成目标一)

  (评价任务一、二)

  环节五

  “品”古诗

  9分钟30秒活动一(4分钟30秒)

  1.思考: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

  2.交流,并提出疑问。

  (完成目标三)

  (评价任务三)活动二(3分钟)

  解决问题:“暖意”***?

  抓住诗中关键词句和主要内容,体会过年时的处处暖意。

  (完成目标三)活动三(2分钟)

  解决问题:谁“暖”谁?

  1.了解王安石变法。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完成目标三)

  环节六

  总结升华

  阅读拓展

  5分钟30秒1.回顾学古诗的四个步骤:读、解、背、品。

  2.拓展阅读《除夜作》,对比过年诗,体会不同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3.推荐阅读:《除夜》《岁月》,用读、解、背、品的方法学习其他有关节日习俗的诗歌。

  (完成目标三)1.回顾学古诗的方法。

  2.对比同样类型的诗歌,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

  3.推荐课外阅读。

语文《元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1)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会读还要会写,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说说知道"爆"字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别写错。在书上描红(p132),提醒写字姿势。

  4、让我们把生字带进古诗,一起挑战第一关(齐读古诗)。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接下来我要发出第二关挑战[出示:挑战二]。

  2、引导学法:同学们,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看一看,这首诗里你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出示全诗,相机点击词语]

  3、*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说)是的,我们一般有三个途径解决:[出示:(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找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请教别人。]

  4、现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吗[出示诗歌]

  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屠苏","曈曈日","桃符"的解释]

  5、理解了重点词意,现在就请你准备迎接挑战,说说诗句的意思。你可以**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学一起讨论。

  6、交流理解诗意:[出示全诗]

  (1)第一句:

  a、谁来挑战第一句(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b、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热闹,喜庆)指读(2人),男女分别读。

  (2)第二句

  a、谁来挑战第二句(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

  b、**交流:理解"入"。这"温暖"仅仅指的是人们身体上的温暖(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c、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指读(2人)小组读。

  (3)第三句

  a、谁来挑战第三句(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

  b、指导朗读:太阳给人温暖,光明与希望,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2人),齐读。

  (4)第四句

  a、谁来完成最后的挑战(每年春节时人们总要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辞旧迎新,表达祝福)强调理解"总"。

  b、说到春联,课前老师请大家回去搜集几副,谁带大家欣赏一下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几副,我们一起欣赏[出示春联]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元日》这首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热闹,喜庆,谁能完成更大的挑战,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师引:俗语常说"诗中有画"[出示:诗中有画],诗中,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

  2、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同学们根据诗文,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那欢乐的情景。其实,不仅"诗中有画",诗中还有"话"呢。[出示:诗中有话]

  诗人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写作背景]

  3、引导朗读: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的**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诗,教师配乐朗读]

  你能把诗人的这份美好祝福读出来吗**练读,指读,齐读[配乐]。

  4、理解了诗意,我们和诗人共同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与欢快,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请大家接受挑战。[出示:挑战三]

  5、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师:三关挑战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接招。

  2、课堂练习:出示:挑战四。

  3、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元日》;

  2、积累辞旧迎新的诗句和对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