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工作思路(精选5篇)

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安全风险理论;铁路安全;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铁道部党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借助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思想,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构建系统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达到强化安全基础、确保运输生产持续稳定的安全状态。安全风险理论与以往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同,它更注重源头管理、预防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我们提供了理念上的新视角、方法上的新思路和管理上的新思维。贯彻落实好铁道部党组的工作部署,前提是要认真领悟安全风险理论宗旨。只有深入剖析安全、风险、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客观识别“风险”、“安全”的本质特征,才能准确把握铁路安全工作的主要矛盾,实现安全理念升华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实发挥安全风险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把握安全风险理念内涵

安全风险理论的建立,是基于对安全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其主导思想是把“风险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总闸门,从而实现管理关口前移。这一理论涉及三个关键词语,即“安全”、“风险”和“风险管理”,评判和认同其本质精髓,是领悟和引入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

1.安全是一种稳定性状态。从安全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安全是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安全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只要稳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可控,就可以称之为安全;反之则是通常所说的不安全。这一认识对铁路安全工作的启示:一是安全状态时时不在,任何人都要有安全意识,绝不能掉以轻心;二是安全状态是相对的,要时刻保持这种状态的稳定性,防止超过标准、超出掌控。

2.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风险的实质是不确定性,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情况的概率。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的,风险将伴随事物始终,其不会随人们好恶而改变。安全风险就是安全状态发生恶化的几率和概率,几率是风险有无的界定标准,概率是评估风险大小的数量指标,概率值的大小意味着风险的大小。这一观点表明:风险处处不在,不可能完全消失;安全风险管理的实质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消灭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和降低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

3.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管理对象是风险。常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机、环境等有形要素。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安全风险管理把“风险”作为突破点,围绕风险拓展思路,通过风险源排查、风险评判、风险防控等各项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概率,从而确保运输生产持续稳定的安全状态。

二、树立安全风险管理理念

通过抓“风险”实现保安全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思路,发挥安全风险管理功能实效,要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做到安全隐患发现在源头处、消灭在萌芽中、防控在过程里。

1.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事故的发生都会呈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无论是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为因素所引起事故都是有预兆的,而这些预兆又是完全可预测的。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以预兆可预测的客观现实为前提,通过全面、持续、反复的风险排查、风险辨别和风险鉴定工作,确定出可能发生隐患的风险源,并通过分析、归纳、分类、整理,形成涵盖各个方面、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一手资料。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安全工作更注重基础、更注重源头,通过关口前移,力争将安全隐患发现和消灭在萌发阶段。

2.以过程管理为重点的理念。铁路运输产品是指铁路运输企业运用人力、设备、技术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运输的需求服务。从运输产品生产过程看,除了包括提供客货空间位移的直接生产部门外,还包括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信号等辅助生产部门。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连续不断、相互支撑的运行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发生连锁反映,导致事故的发生;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通过关联影响,传导甚至演化成严重后果。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增强对“过程管理”的重视程度,排查运输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位风险隐患,分析和确认该风险发生的概率、范围、危害程度、分布特点、关联幅度、持续性影响等情况,并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关键因素,遵循追根溯源、标本兼治、分工负责的原则,及时采取风险干预和风险处理措施,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在作业过程中,还要根据铁路运输安全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加强风险监控,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的复发隐患和新生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实现安全局面的持续改进;

3.以系统化为主的管理理念。铁路设备联网、生产联动、作业联老的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生产的联动机性质。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就是结合铁路运输行业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做到全员参与到位、隐患排查到位、信息沟通到位、监控处理到位、环节布控到位、应急措施到位,通过制定和采用科学的风险监控标准、系统的管理方法、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和有效的应急干预措施,确保安全状态持续稳定。

三、找准安全风险主要问题

2023年12月,按照铁道部党组工作部署引入安全风险管理以来,哈尔滨铁路局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从整体情况看,全局各单位积极落实部、局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点:

1.思想认识失实。一些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人认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在安全管理上另搞一套;还有的人认为安全风险管理只是简单提法上的变化,是换汤不换药;更有的人认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是否定传统安全管理。这些问题说明,一些干部职工还不能深刻理解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没有真正把安全风险根植于思想深处,没有真正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没有真正把安全风险理念融入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针对这些模糊认识,各级组织必须加强思想引导,澄清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2.风险识别失准。从表层上看,各单位围绕影响安全的关键人员、关键工序、关键作业等,通过识别研判确定了安全风险点,但存在安全风险点识别方法不科学,研判不准确的情况:一是隐患排查没有形成全覆盖,存在安全死角;二是隐患根源挖掘不深入,没有涉及问题背后的管理因素。比如,某个单位普遍都把车辆惯性故障当做安全风险点,却没把作业场人身安全问题列为安全风险点,忽略了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从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看,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找到思想根源,但是有的单位恰恰没有结合企业组织状况和职工思想状况开展工作,更没有把职工的思想问题纳入到安全风险源范畴去考虑,致使安全风险管理失去群众基础。

3.防控措施失效。制度是工作落实和确保实效的基本保障。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各单位在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配套措施和办法不完善,导致工作推进乏力,存在走过场现象;二是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办法,但并没有同时对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相应调整,当新旧办法相抵触时,必然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无所适从;三是检查、指导不力,制度执行失严,存在工作标准和作业规范人为放宽、有章不循和违章不究的现象,助长了不良风气,导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无法真正落实,导致防控功能失效。

4.工作落实失衡。一是风险管理环节失衡。有的单位和部门在风险排查分类、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时,经验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充实的信息基础,缺失科学的分析过程,存在风险源遗漏和风险源人为扩大两种情况。二是风险管理和应对办法失衡。有的单位和部门缺乏工作的整体性和融入性,主要表现是工作虎头蛇尾,在风险排查等前期阶段轰轰烈烈,针对风险的应对措施确苍白无力。三是各部门落实协调失衡。各单位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独立作战,单位、部门、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力度,尤其最重要的结合部风险源被忽略的几率最大,与安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要求不符。

四、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安全风险管理为做好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但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覆盖所有方面、解决所有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无论是来源方面还是指导方面,安全风险管理理论都不是只为铁路行业“量身定做”。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要坚持“拿来主义”,而不能照抄照搬。针对铁路企业安全问题的现实情况和规律特点,既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又要坚持实践证明的既有经验和有效做法,打“组合拳”才是解决铁路全部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1.要突出全员性,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据统计,2023年以来,哈局共发生各类铁路交通事故106件,而且事故的等级、责任事故的件数明显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在于部分干部对安全工作的失职、失察、失管、失控。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部安全检查组为我们指明了正风气、严管理、带队伍、抓落实的工作思路。而抓落实,核心的问题在于各级干部履职承责。因此,要从明确职责、理顺管理流程入手,按照消除盲点、避免重叠的原则,科学界定党政之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安全管理的职能、责任、标准,建立涵盖所有干部、覆盖所有岗位,既纵向到底,又横向到边的安全风险管理职责,使各级干部明确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要围绕管理规范化的目标要求,细化、完善各级干部现场检查指导、关键环节卡控、规章制度修改等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始终把干部的安全行为置于闭环管理之中,使各级干部明确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通过建立清晰、明确、具体的安全职责,进一步规范各级干部的安全行为,为维护全局安全秩序提供可靠保证。

2.要坚持科学性,完善技术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规章制度,是确保全局现实安全,实现安全发展最基础、最根本、最有力的支撑。结合当前全局实际,完善规章制度,最为紧迫的是要解决标准失严、整体失调、管理失控等突出问题。以哈局“5.15”客车底火灾事故为例,部规定,餐车看车人员应为2人、停留客车底看守人员不准睡觉、2小时巡视一次,而路局规定,餐车看车人员为1人、巡视时间是3小时、并允许看守人员可在本车厢躺卧休息。与部规定相比,不仅看车人数少,而且巡视时间间隔长、可休息,这说明,全局在安全上的一些规章违反了铁道部的要求,存在着《行规》宽于《技规》,现场管理办法宽于《行规》的问题。铁道部制定的《技规》,是指导全路运输生产的“根本大法”,处于其中的核心和支配地位,路局的《行规》以及基层单位的《站细》、《段细》必须遵循这一“根本大法”。这种位阶关系,决定着下级规章制度必须服从上级规章制度,而不能与之相抵触、相冲突。所以,严管理,首先要从规章制度严起,抓落实;其次要从规章制度抓起,这是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关键的关键。要组织部关部门和人员,对全局各项基本规章、专业规章、临时规章进行“翻箱倒柜”,全面清理,该留的留、该废的废、该改的改、该补的补、该建的建,做到一级细一级、一级严一级,从而在全局形成科学严密、规范统一、动态优化、实用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

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铁道部,“8.4”全路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吸取教训、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攻坚克难”为主要内容的大反思。引起了我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思考和反思。铁路是最讲安全的,把安全放在首位是第一要务,是压倒一切的生命线。可“7.23”后让我们应该想到了什么,还应该认真做什么,去务实的做些什么,这是我要思考的。

一、要有安全意识。我们所有的文件、会议、检查都应该在实质上下功夫,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无论开展了什么教育,实行了什么包保,采取了什么卡控,都要体现在落实上,而不是在过程中,要看到的就是一个流程的结果。这就是大安全意识。

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发现问题要立即做好记录、进行归类,当场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与措施。安排专人进行跟踪督导,问题解决后进行再次回访检查,直到问题的彻底解决。

二、要认真思考好每一个岗位的安全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思想上对安全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总认为有那么多的制度,有专门抓安全的机构,有分管领导,还有专业的检查组,怎么还能出事。有一种侥幸心理。

平时应不定期的对科室整体工作进行抽查。在科室内设立若干检查小组,对各车间、班组定期进行业务方面的安全

检查以及不定期的抽查,为全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添砖加瓦。

三、管理上不到位。有时在抓安全的工作中,总认为我不是管安全的,有专门管的,我说多了不好。放松了在管理上的说教,也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和老好人的态度。没有在安全上化解职工的思想情绪,也助长了不安全因素的发展。

在日常抓安全的工作当中,遇到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及时指出。遇到自己管理以外的问题,应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告知,必要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平时应向职工系统的、人性化的宣传安全生产、安全责任的相关知识,使“安全”二字深入人心。

四、要从“7.23”事故教训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安全,全面理顺自己的安全工作。认真的思考,努力的投入,教育职工,提醒自己,找出自己工作中安全的关键部位,努力把好关口,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五、要从具体工作中抓起。作为从事材料科管理工作的我,要切实加强职工的劳动安全、材料出入库工作的安全、库房管理安全和开展有关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增强自控、互控、他控意识。所有岗位都应该有安全预想和预案,做到预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把制度落实在前。

1、从材料采购源头严把质量关,杜绝任何因材料质量引起的不安全因素;2、严格按计划及时的发放劳动保护用

品。3、材料验收、发放工作程序科学,安全有效。装卸材料时应把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按要求配戴劳动保护用品,对有毒有害、强酸强碱、易燃易爆等材料要在相关专业人员的督导下进行搬运作业。4、材料入库后应按照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库、分类进行堆码。5、严格执行库房“十防”制度,确保库房管理安全。6、材料向各车间运送途中要确保人身、车辆、材料的安全,杜绝任何安全隐患。7、组织科室人员每月进行当月安全工作总结以及下月安全生产任务的预想,按照安全规章制度定出有关工作的安全预案,切合实际科学的执行,不断完善科室业务方面的安全知识。8、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问题压倒一切”的思想意识。

六、要从自身做起。“7.23”事故的发生,确实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就是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不足,应从中吸取教训,要关心好职工,关心好企业,关心好我们的生产安全和管理安全。要坚持制度,经常深入现场,注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过程做起,给全段的安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七、努力学习规章,带领科室职工开展安全规章学习教育,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号召职工当技术能手,做安全模范。

八、围绕我段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落实好近期发出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努力实现生产安全稳定、人身安全万无一失。

总之。实现安全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制定制度开始到落实好制度为果,尽自己的努力,确保我段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铁路安全教育心得【二】

20xx年新一届部党组上任后,提出了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办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部党组提出的安全工作新思路。通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丰富内涵,本人切实感到这是完全符合铁路安全生产实际的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

风险管理,是指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导致的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所进行的风险因子识别、危险源分析、隐患判别、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相应风险对策与措施的全过程。从宏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人、物和环境,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系统。而从微观角度而言,风险管理的对象就是指风险因子、危险源、隐患和事故。在铁路系统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要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具体来说,一是要强化对安全风险的研判,通过对安全风险的科学管控和有效处理,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二是要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情况;三是要对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状况,及时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断强化安全风险过程控制。

结合本人从事铁路基层安全管理的实际,推行安全风险管理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思想基础就是要具有安全风险意识,也就是说在想问题、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出台政策规定时要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其中的安全风险,全面预测可能会出现的不正常、不良后果,把问题想在前、考虑在前。

2.安全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安全风险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先进设备的采用、技术的改进、方法措施的完善,风险会发生变化,有的转化为非风险点,有的风险程度会下降,因此在风险管理中要消除一劳永逸的思想、做法,认识到安全风险是动态变化这一特征。

3.风险控制措施要动态调整和完善。正因为安全风险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也要随着风险的动态变化而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风险控制有效。

4.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管理要实行闭环管理,考虑到安全风险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必须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对

铁路运输全过程要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找出安全风险点,并按不同等级进行划分,然后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组织实施,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效果评估,措施是否有效?风险是否得到控制?若还存在问题,则要强化措施、改进技术等,以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安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控制关键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91-0149-02

在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中,风险控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所谓“安全第一”就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做为大事来抓,任何时候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预防为主”就是强调预防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突出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中“风险控制”正是“预防为主”精神的本质反映。

安全风险控制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安全风险管理整体性、系统性运行的基础上,基于“一切事故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防范”的安全理念。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系统的完整性、协同性,使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

1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思与行并驾齐驱

安全管理中的“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反思与意识;“行”则指行为。思与行

的和谐统一,就是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反思,从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再将这种安全意识落实到行为中去,以此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1)“思与行”,提高解决安全问题能力。从一些已经发生或重复性发生的故障、事故来看,若仅停留在“思”,而不在“行”上,就难以取得真正成效。仅从“思”的角度来看,很多反思都是被动反思,出了问题再找原因、找漏洞,没有“防患于未燃”的主动意识,这种非主动反思,会直接造成动力不足,意识缺位,措施空洞。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要敢于质疑,职工安全意识是否牢固了,安全措施是否到位了,落实执行是否可行了。将质疑聚焦在“行”上,审视我们的设备运行与维护是否精心,“设备零故障”是否到位有效,不断查找现场制度执行是否规范,采取的措施是否能真正保障现场作业安全。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发现中解决问题,在解决中优化安全生产环境,真正起到超前防范控制作用;

2)通过“思与行”,丰富解决安全问题手段。认真吸取安全故障、事故教训,自觉对照查找现场安全风险与隐患,通过举一反三,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作为从事一线生产的职工,就是要对照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来积累安全经验、提高安全意识,多问问自己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以保证安全,在每一次开始工作前,都应该习惯性的多想想安全隐患排查是否入心入脑,意识、措施、风险防范是否到位。作为安全管理者,同时肩负着职工与生产的双重安全责任,因此,更要加强安全防范、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意识,要时刻对照安全标准,查找思想、制度、措施、监督、责任上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3)通过“思与行”,增强安全管控能力。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定期“回头看”是必要的,既是对前阶段工作的科学审视,也是通过“回头看”知得失。无论是季节性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还是日常安全管理,通过“回头看”跟踪查找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完成,责任是否落实,成效是否达到预期。在“回头看”中促进“向前看”,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在有序可控、良性轨道上的持续发展势头不减。特别是车间、班组要开好班前会,既要对当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也要对前日工作进行回头看,对待不足查原因,对照要求查行为,对照行为查结果。通过分析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强化安全管控。

2 安全风险的兴奋点在于落实和执行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会看出这种情况:局、段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很多,但到车间、工区这一层上,落到实处比较少,很多制度、规章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因此要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不仅仅是将安全风险措施打印出来张贴到墙上,而是要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行动上,杜绝弄虚造假。在日常检修作业过程当中,针对本工区安全风险关键点,进一步加强落实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夯实安全基础。从无数的事故中可以总结发现,安全无小事,事事要上心,否则在无意之时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3 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在于强化班组管理

班组始终处在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也是事故、故障易发地。班组的每一项工作是否安全可靠直接影响局、段的生产经营状况,班组的安全是铁路运行安全的基础。因此,提高班组的安全水平尤为重要。只有真正履行好安全责任才能实现工作责任,没有安全责任就没有工作责任的实现。最重要是将班组承担的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因此需要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一方面,班组成员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班组工作成员是每一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安全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形势。在日常检修作业当中,有些职工能够心思缜密,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关键点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安全合理地完成作业。而有些职工由于安全意识淡薄、经验不足、怕麻烦、惰性思想作祟,致使潜在的隐患点变成了故障。对于这些职工,要进行重点监督和重点教育,帮忙他们尽快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要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不但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另一方面,就是要切实做好班组成员的反违章工作。近几年,因安全风险引发的恶性事件不胜枚举,无数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违章时刻威胁着安全生产,违章是造成事故的罪魁祸首。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但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和违章密切相关的。为此,工区要认真学习黑施工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彻底消除自身违章的不良习惯。

安全生产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形成一定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引进新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安全基础管理,认真落实安全风险措施,通过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以实际行动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局面。

参考文献

[1]舒剑秋.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

[2]任源.交通运输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9(5).

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

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和导向的内控管理,企业应从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业务管理入手,强化对招投标管理、信用管理、对外投资、分包管理、资产产权处置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危地带的监控,并加强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避免重大风险和实质缺陷的发生。结合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逐步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事件库。企业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已发生的事件或潜在的重大风险及重要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解决或改良措施,按要求纳入风险事件库的管理,并按季度上报总部汇总更新,逐步推进内控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风险管理事件库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总部制定下达,并负责汇总建立集团公司总体的信息库,定期进行分析。

二是开展外部项目调研督导,加强外部项目监管

根据近两年的检查和了解,总体感觉企业外部项目内控管理比较薄弱,考虑外部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项目内控管理的支持和督导。一是加强外部项目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外部项目的督导调研,了解外部项目内控执行的难点和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外部项目的支持,提升外部项目的内控执行力。三是加强对国际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研究国际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探索和完善国际项目内控管理制度。今年总部拟组织对外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外部项目专项调研和检查,以促进提高外部项目的内控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内控管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内控管理动态(简报)

为解企业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剖析执行中出现的案例,建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企业要建立定期简报制度,通过总结本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经验或剖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案例,以内控管理动态(简报)的形式下发所属单位,同时将每期内控动态(简报)每月25日前向总部进行报送。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每月报送,其他企业按季度报送。总部依据企业的内控动态(简报),对各企业总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和选编,以总部内控动态(简报)的形式定期下发企业,供所属企业进行学习和参考。

四是继续强化基础资料规范工作,推进内控管理要件的表单化工作

集团公司要分步推进实施制度全面信息化工作,将所有制度按照“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要求进行信息化,该工作也与内控制度表格化联系紧密。企业要规范内控管理要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整理汇总企业成熟的要件资料,并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对没有的要件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所有内控要件资料力求以表单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本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件,并于7月底前上报总部。总部借鉴各企业的管理要件格式,完善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要件格式,形成系统的管理要件表单,为制度信息化奠定基础。

五是调整优化检查考核思路,提高内控检查质量

企业要继续加强内控检查评价,优化和创新检查思路,选拔、培养和选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内控检查人员,完善专业队伍人才库建设。企业在做好内控重点流程测试及自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项目的检查评价工作,延伸检查范围和深度,提高检查频率,结合审计、稽核、效能监察等形式开展专项和复合检查工作。检查中重点控制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抽查样本,切实提高内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并落实“严考核、硬兑现”机制,企业检查评价工作应在10月中旬底前完成,11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报总部备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检查的深度,延伸检查范围,总部也将研究优化内控检查的思路和方法。

六是继续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内控影响力

企业要抓好内控环境建设,扩大内控影响力,提升全员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对内控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方式。一是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结合,引用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内控流程的理解。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内控培训可以聘请兄弟企业的内控专家进行交流讲课,也可组团到管理好的企业去现场学习。三是鼓励内控管理骨干参加有关权威机构或高校举办的培训班,了解内控新观点和新思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四是开展内控知识竞赛,丰富宣贯形式,强化对流程的学习和理解。五是开展内控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提升内控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等。

七是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做好与内控相关的专项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控相关工作,配合解决好今年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确保内控工作深入并顺利开展,总部计划采取实践推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方式,选定部分重点课题,指导企业开展研究工作,以推进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企业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指定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在企业内开展优秀课题评选活动,并向总部提交推荐优秀研究成果。具体研究围绕以下课题开展:内控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内控“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内控管理与业务监督管理的关系;新形势下内控管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控检查评价方法及考核方案的优化思路;内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及探索等。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选择多个课题开展研究。

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天津 300050)

[摘 要]内部控制在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时期,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还处于初期阶段,有着许多方面的限制,而这些限制会直接地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具有的作用以及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思考,同时,提出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9-0028-01

对于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而言,具备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光可以满足国际资本市场的生产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它还可以满足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法律监督管理的要求,同时,它还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生存的必要条件。当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原则,也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防止发生风险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1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1.1 能够将经营风险降低

如果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要想有个良好的发展,首先就必须加强对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内部控制对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起中心主导作用,它能够很好地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是切实有效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地估算出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风险,进而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经营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得到控制。可以说,这是高速公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的最好的一种办法。由于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因此,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须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以满足当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

1.2 促进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有效经营

虽然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使高速公路收费公司经营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过,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是多么的健全完善,它都不能将自身所存在的局限全部给消除。主要包括:第一,人为原因导致的错误。在进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上,如果设计人员的经验与知识水平不高,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第二,超越权限范围管理。不管是什么控制制度,它都需要人来执行的,在某些情况下,担任控制职能的人员超越权限范围的管理,也会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缺失。第三,公司计划没有变化快。当前,环境变化特别快,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势必会将经营策略进行全面的调整,这样就会使得原来的制度对公司新增加的业务没有什么控制作用。另外,应开展收费公路违规及不合理收费专项清理。要明确规定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全面清理超过收费标准偏高的违规及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2 影响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原因及解决对策2.1 流于形式,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现象十分严重

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所在,就是在实际中执行与落实。而部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建设的十分完善,但是,因为公司领导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其内部管理得不到有效控制。由于没有对内部监督进行约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实施。

2.2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比较落后,不能与现代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会计电算化已普及,人们进行各种商业与贸易活动时,已经以完全利用互联网为主要工具,电子商务迅速兴起,由于这些先进技术的兴起,同时带来了许多的新问题,进而对高速公路收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应在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建设符合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型社会。

2.3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虽然各个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在管理模式上都不相同,但是,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都相对缺乏管理功能,也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工具,公司在实际过程中,许多的工具及技术并没有得到公司管理者的执行与运用。

2.4 提高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2.4.1 建立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不断地加强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人是组织运营的执行者,同时还是公司风险的控制者与制造者。所以,要不断地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的内部控制意识得到增强,让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原则要求成为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自主行为。其次,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提升激励客体的工作绩效及其组织的赢利能力。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不光要在牵制、约束人的各种行为方面发挥具有的作用,还应该是一种激励与引导机制,这样可以使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得到提升,以此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上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4.2 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应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公司的风险问题,这是其控制的起点,同时也是终点,是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核心与本质内容的基础所在。根据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对风险意识认识不足的情况,必须不断地加强公司风险管理控制意识,并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战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找出关键的风险部分,制定相关的经营目标,并且还要根据制定目标的合理性确定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等措施,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与防范。此外,还要时刻地关注内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便于查看还未显露出来的风险问题,根据风险评估得出的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措施。

2.4.3 加强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可以非常有效地弥补人为控制的不足。首先,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工作,能够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其次,利用软件系统实施控制,能够将人为因素的干扰克服。所以,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经营效果,从而实现公司目标。

3 结 论

综上所述可知,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首先,必须建立比较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所有重要活动;其次,让公司员工充分的理解与坚持所制定的政策与程序,并且还要了解相关的信息内容。另外,在实际中,不管是经营层的人员,还是控制人员发现了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问题,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向最高管理层报告,使其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柴芳云.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