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计划(精选5篇)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一、总体思路

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狠抓三项重点(个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镇区建设、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小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9年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达到240万元,增长10%以上;计划引进工业企业3家,招商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00多元,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三、主要任务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是优化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主要是扩大茶叶、花木种苗、竹笋两用林、西兰花、长毛兔、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年内计划引进1家农业龙头企业,扶持1家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培育1000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新建1-2个养殖小区。同时强化宣传,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工作,着重是做好水产养殖基地的无公害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如建一个临时水产品集散地等),打响浦坝港水产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农办各技术推广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农、林、水产、农机、畜禽等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我们将以鞋业“回归工程”、创业园区建设、泗淋洞港工业区等个私经济发展为契机,辐射带动邻近村庄富余劳动力就业,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就业方式从城市向本地模式的转变,今年计划培训XX多名适应个私企业要求的新型产业工人,年创收XX多万元。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以个私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推进个私经济发展。一是在创业辅导上当好老师,抓好引导。①建立项目库,通过编列发展个私经济项目形式抓好落实。②在产业发展导向上做好引导,利用个私创业园区平台,积极包装鞋业、“乌牛早”茶叶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小雄村重塑昔日“鞋都”辉煌,打造“鞋业村”,计划筹建小雄籍在外知名人士联谊会,加强与小雄籍在外办鞋厂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进行沟通联系和有关投资接洽等,积极引导他们回家乡创办企业,计划再引进鞋业企业3-5家,形成5000万以上的鞋业产值规模,解决小雄片10村25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二是在企业对接上要做好媒人,搭建平台。①做好村企对接工作。我们将充分发挥亚达科技、海啊集团等企业与我镇11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以及毗邻泗淋侗港工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有意识的选拨一批有志村民到企业去工作,实施走出去,为个私经济发展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联系,通过项目帮扶的形式,积极引进来,使企业把加工项目放到结对帮扶村,建立生产基地。②搭建好家庭加工业和企业的联系平台。积极组织村干部到椒黄路等相关企业考察,大力推动小雄村、五支岙村、山场片的横机、节日灯、石材等家庭加工业的整合,计划培育扶持5-10个加工大户,10多名专业技术性人才,形成横机、节日灯等专业村。③搭建好农业龙头企业与散户的联系平台,充分发挥镇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副加工业,如发展塔坑、西岑村的竹笋加工,胡家峙村的“乌牛早”茶叶炒制包装等,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三是在政策服务上当好保姆,乐做“打工人”。①落实责任,制订镇领导联系重点个私经济发展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位领导、一组班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做到每个产业项目发展定培育目标、定扶持政策、定发展标准、定见效时限,并严格实行年度项目落实责任考核。同时,29个行政村要成立村级发展个私经济服务站,为个私经济发展服务。②出台扶持政策。牵头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对小雄个私经济发展扶持,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信用社、农行等金融系统取得联系,利用县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时机,争取金融信贷支持。③优化服务。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民博客、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开展送科技下村,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帮助个私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落实各类政策处理,要把“个私经济老板动嘴,我们跑腿”,作为服务宗旨和办事原则,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小雄。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统筹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展“好班子、好乡风、好家庭、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农村“十好”建设。具体工作思路是:描规划、调结构、铺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态、兴事业、强组织,即:一是描规划。加大集镇特别是村居规划力度,确保新农村有序建设、有序发展。二是调结构。以村、组为单位,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及协作组织,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三是铺村道。依托“村村通”工程,全部拉通镇村道路,并逐步实现通村、组公路柏油化、沙石化。四是修水利。进一步加强灌渠、排渠及配套桥涵闸等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水旱无忧。五是整村貌。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计划在岙底村污水处理试点的基础上,选择2-3个村进行推广;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计划完成剩余13个村的垃圾分拣场建设,使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六是美生态。引导农户提高庭院绿化意识,加大造林育林力度,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兴事业。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和荒地开发,规范村级集体土地、房屋等承包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争创1个市级强村和1个县级强村。八是强组织。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加强村党支部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9年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列入县级整治村4个,做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

(4)加强镇村两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运行机制。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税收征管方案,深挖老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培植新税源,努力寻求税收增长点。二是进一步完善镇财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支出,做到收支平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各显其能,多点开花,多渠道的争取各项发展资金。各村要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搞好村级会计核算,规范财务行为,坚持财务公开,民主理财。

(5)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依法治镇;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的作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严格执行工作相关规定,实行接待负责制和分级处理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争创“平安村镇”,同时在各村开展好“平安村”、“无毒村”的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为我乡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改变城镇面貌。2009年我们将加大推进镇区建设力度:一是按照“建一幢大楼、稳一方人心、兴一片土地”的思路,计划出售镇政府大楼对面32间宅基地,进一步丰满镇新区建设框架;二是强化镇区综合治理,计划完成1200米小雄溪环境卫生整治,提升镇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三是推进城居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小雄村办公大楼建设,同时积极落实“三区”建设,打造三门南大门新形象,以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来促进经济发展。

(7)以和谐社会、全面进步为旗帜,大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继续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注重实用技术培训,发挥科技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认真落实教改措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师生安全。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在全乡形成健康向上、民主文明的社会氛围。三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村党员活动室建设、发展党员、为民服务全程和后进村整改工作;四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计划生育长效机制的落实。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五是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面积动态平衡。六是重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文化、卫生、统计、民政等工作。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6%;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以内;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7人以下。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拓展领域,做大规模,加快服务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向现代制造迈进步伐。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狠抓节能减排,把节约资源、依法治污落实到各行业、各区域。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二环以内工业企业全面调查为基础,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搬迁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加快重点商贸商务项目建设和商品交易市场的升级改造,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水城、古城、休闲等特色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线路。依托建筑、外贸等优势产业,培育总部经济。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会展、现代金融等生产业。鼓励发展面向广大市民的社区服务业。二要加快工业创新。坚定不移地推动纺织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高特纺织,着力增强纺织业技术创新能力。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信息电子、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提升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保护发展*黄酒等传统工业。力争工业性投入570亿元以上。三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5万亩。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粮食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108万吨以上,增强粮食储备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开放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自主创新。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认真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专利工作水平。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共性技术。围绕产业提升,重点加强纺织、环保、电子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和完善创业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黄酒、建筑等行业和区域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着力营造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舆论、市场环境,政府采购向自主创新产品倾斜。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人才公寓、公共实训基地、留学生创业基地和大学生临时就业基地建设,优化人才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组织实施《*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循环经济“850”工程。继续实施“能评”和“环评”制度,严格源头准入、生产全过程监管和行业退出机制,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双十”、“双百”计划,加快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加强对污染重、能耗高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设备。积极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认真落实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整治污染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公报和评价考核制度,探索实施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二、加快统筹城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加快新农村和中心镇、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百千工程”,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扎实推进农村电气化、信息化建设,建成一批示范镇和示范村。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降低农民创业门槛,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山区和困难农户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加强中心镇培育。根据各中心镇总体规划,加强12个省级中心镇、16个市级中心镇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吸引农村一类二类工业企业向中心镇功能区集聚;稳妥推进旧镇改造和迁村并点工程,优化完善中心镇功能。

提升中心城市发展。完成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制订中心城市建设计划,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推进城市“北进“、“西连”,加快建设越州新城,促进组团融合。强化越城组团古城保护与开发,加强各组团的规划统筹、功能配套和对接发展。

三、深化体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参与经济国际化能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进公平准入,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强政府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拓展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领域。创新地方金融管理,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应收帐款质押等融资业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试点村镇银行。规范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创业投资机构,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地方资本市场,鼓励企业上市和发债融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以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换取社会保障的新路子。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出口名牌,加大科技兴贸,有效扩大进口,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拓产业招商和“以民引外”、“以外促民”,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力开展多形式“走出去”,鼓励有实力企业和特色块状经济“园区”等抱团到境外建设产业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体系,提高预防和应对国际贸易纠纷能力。改善通关、检验检疫等服务,优化外贸出口环境。

四、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民主法制,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搭建就业平台,鼓励自主创业,开展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中的“零就业家庭”援助。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实行以现代农业转移就业、工业经济主导就业、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的政策,促进就业人数的稳定增加。全面实施社会保险“五费合征”,整体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工作,加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向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覆盖,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城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困难家庭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制度和正常增长机制。强化优抚保障和社会福利。

发展社会事业。巩固基础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继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事业。继续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社会科学、档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

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扎实推进平安*和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八创建”、“八进社区”、优化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长远发展

根据“两创”总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一批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6项,当年计划投资165亿元。

城市功能提升项目。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嘉绍跨江大桥、绍诸高速公路、*高桥公铁立交工程等项目;全力推进铁路*东站迁建工程、*港中心作业区工程、铁路杭甬客运专线(*段)工程、诸暨—安华—义乌大陈公路、诸暨—店口03省道东复线公路、上虞市长海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建成诸永高速*段、绍甘线越城区段改造等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进新昌钦寸水库工程、*县河道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嵊州市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上虞市隐潭水库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浙东引水工程、围涂及标准海塘建设、*市清水河道工程、曹娥江市区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等项目。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市天然气利用二线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市第二水厂供水工程、嵊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迪荡新城路网工程、越城组团城南片路网、诸暨城市外三环道路、柯桥城区路网框架延伸工程、*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市国家综合档案馆、*移动GSM十四—十五期等项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优先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鲁迅故里二期、越王城保护整合工程、市水上体育公园、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休闲项目等项目建设;继续支持大型专业市场、大型商场升级改造;加快发展生产业。积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区域块状经济为依托,以产业链延伸拓展为主线,着力提升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循环经济“850”工程。坚持创新强农,全面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积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加工园区。鼓励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

发展空间拓展项目。加快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优化开发区发展规划,做好开发区(园区)的扩容升级准备、促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

民生工程推进项目。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年,全市将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42万平方米,建设农民公寓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6.1万平方米,实施城市廉租房保障430余户。抓好教育项目建设。完善教育网点布局,着力推进*中专易地新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农校迁建,新建*市镜湖中学等中小学,扩建越城区皋埠镇中学新校区和*县华舍初级中学校舍。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扩建*市中医院门诊住院楼、*县中医院住院楼,易地新建诸暨市人民医院、上虞市人民医院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一批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一批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六、加强规划引导,搞好综合协调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实施。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创新规划综合管理和衔接协调的体制机制,推进规划工作法制化,逐步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解放思想求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促和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进作风抓落实作为重要保障,向东看、往东赶,加快融入珠三角核心区,努力把*建设成为代表*科学发展成果的先进城市。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1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9.6%、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总额比去年略有增长;实际吸收外资增长3.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城镇年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目标。

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年我们将着力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园区为平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双转移”工作

进一步打响广东*(省级)民营科技园品牌,按照“一园七区”的总体布局,通盘考虑全市工业园区功能布局、产业定位、配套设施和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统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产业承接平台。尽快编制和完善“一园七区”的产业规划,使全市承接转移产业按规划布局相对集中,培育壮大园区主导产业。重点加快*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二、三期工程建设,推动园区向金属深加工发展;大力推进南江工业园“腾笼换鸟”工程,提高园区的产出效益;尽快启动迳口家电研发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集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家电研发制造基地;加快金田工业区的立项建设工作,引导机械装备项目及其配套产业聚集发展;加快新江、下茆等工业区建设,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抓住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的有利时机,继续组织开展重大招商推介活动,拓宽招商渠道,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深入开展“百企订婚”、“十镇相联”和“七区推进”活动。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向我市转移。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寻求实力投资者,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今年要继续实施招商引资“双百”计划,即要引进项目100个、投资总额达到100亿元。在承接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同步。

二、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加快建设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强化“工业强市”战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着力解决产业层次不高的问题。继续鼓励和推动一批企业增资扩产,掀起“二次创业”高潮。今年全市增资扩产企业要达到50家以上,增资总额要达到15亿元。继续组织实施一批工业技改创新项目,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铝型材、铜材、贵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促进企业上档升级。继续做大做强金属加工、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纸品印刷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和电子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拉长产业链,培育支柱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同步化工、多罗山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名牌带动战略,支持和鼓励骏马水泥、一力药业、互感器、实力连杆、华声乐器、明华澳汉等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规范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科技项目申报、上市等方面的扶持和指导,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报批、用地、用电、用工等实际困难,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深入实施工业创税计划,继续扶持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和税收超千万元、三千万元、五千万元重点税源企业和计划上市企业。着力抓好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的创税工作,培育2—3个创税超亿元的经济强镇(街道)和现代化园区,重点把大沙镇打造成为“*第一镇”。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把龙甫镇打造成为“循环经济示范镇”。探索建立工业节约集约用地考评制度,积极推进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工作,改造盘活“三旧”(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用地,清理闲置土地,加大违法违规用地查处力度,确保通过省第四次卫片执法检查验收。

三、坚持以“三个五”城市建设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拉大城市框架,突出城市特色,搞活城市经济”的发展思路,加快城市“一河两岸”开发建设,积极构建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全面编制市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抓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村宅基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注重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综合配套设施。全面加快生态旅游、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搞活城市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规划城市的商贸布局,培育和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改造和提升一批集贸市场、打造和策划一批商业特色街,重点要加快仓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大沙商贸城、姚沙新城、信华购物广场等项目建设,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积极规划建设一批高档次的星级宾馆、酒店,满足市民消费娱乐需求,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建管并重,加大城市执法监督力度,大力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卖、乱搭乱建等现象,抓好环卫保洁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力度,相关建设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交易。继续加快臻汇园、碧桂园、锦绣棕榈园、飞鹅岭、姚沙新城、中颐海伦堡、翡翠山河等一批大型楼盘建设进度,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业展馆五馆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推进迳口天海湖、贞山风景区、威整奇石河等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做大做强玉器特色产业,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翡翠玉器产业基地,提高我市玉器文化游、地下森林游、六祖文化游的知名度,不断拓展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收入。

四、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再掀新一轮建设新高潮

认真抓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细化研究和实施的具体工作,迅速开展相关配套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抓紧落实已报项目审批和再筛选一批优质项目上报,积极推进与珠三角核心区交通设施对接、产业配套对接、城市建设对接、经济要素对接,加快全面融入珠三角发展步伐。今年,我市安排重点建设和前期预备项目共48个,计划总投资136.59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88.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17亿元;前期预备项目18个,预计总投资48.28亿元。主要包括*市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商业大道、*市独水河整治工程、*市志高家电研发产业基地、*大桥、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城乡道路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抓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动大发展。同时,不断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继续开展交通大会战,抓紧推进S263线、S118线和S260线金宝利至下布段的路面维修工程,加快推进G321线路面拓宽、“白加黑”升级改造,加快商业大道的建设。积极配合抓好二广高速、江肇高速、珠三角城际轨道广州至*段和贵广铁路*段的建设;加快推进黄田大桥、飞鹅岭大桥建设,确保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抓住马房港与珠江船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合作经营的有利时机,加快马房港“一港两区、五大物流”建设和发展;全力抓好景丰联围*丰乐段征地拆迁、截洪渠建设和仓丰围加固、彭冲湾改河工程建设;抓好110千伏迳口、龙湾、白马岗、富溪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年内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截污管网铺设和新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项目的规划、选址、建设工作。

五、坚持以加快农村改革为契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中心镇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种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继续实施“十项惠农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果蔬园艺产业、特种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强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特色经营。扶持柑桔等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柑桔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检验检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我市柑桔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落实省人大议案工程,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善水利排灌体系,加快改造标准田和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全面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林业要素市场管理,规范林地流转。加快特色林业和生态林业建设,提高全市林业管理和林业发展水平。

六、坚持以科技文化创新为动力,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加强科技创新和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力争年内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引才、用才、育才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深入推进便民廉医工程,重点改造薄弱卫生院,建立健全卫生服务网络,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和狂犬病防治工作。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更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内体育设施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深入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认真做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工作,推动数字电视加快发展。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水平。扎实推进“两无”(无政策外出生和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活动,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政策外人口出生率,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七、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和谐*

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众剑行动”,狠抓大案、要案侦破、查处工作,狠抓交通、消防管理,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继续抓好21项民生问题专项治理和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继续推行市党政领导接待日、干部下访和重点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建立维稳责任追究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大力组织和推进平安建设年创建活动,突出重点开展平安和谐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搞好城镇、农村“低保”工作,健全城镇居民、农村群众生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养老补贴水平。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全市敬老院配套设施,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环境改造工程,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分批开展农村泥砖房改造。抓好“百姓路、百姓灯、百姓水”建设,加快西江取水工程项目的规划、选址、建设工作,确保年内动工。继续抓好省卫生村创建,今年要新建70条以上,力争每个行政村都有省卫生村。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节能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管理,不断提高依法自治水平。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加大打传、打假、打私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未雨绸缪做好“三防”工作。继续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完善劳动保障、工会、司法协同维权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保障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维权。

八、坚持以增收节支为主线,不断提升财政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促使财政资金重点向“三农”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积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积极拓展生产经营领域的财源和税基,支持财税部门完善征管手段,强化税收征管,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组织税收收入力度,降低非税收入比重,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确保财政综合增长率继续排在全省前列。要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预算实行“五个零增长”。对实现“零增长”的部门要肯定,对实现“负增长”的部门要表彰,对超出“零增长”的部门要查处。同时,要严格控制由财政出资或国家机关主办的晚会、展览、庆典、论坛活动,争取这些活动比去年实现“四个减半”。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完善政府性贷款“借用还”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银行和企业协调沟通制度,采取引导担保公司降低门槛、筹划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引入辖区外金融资源、强化金融协调服务等措施,进一步缓解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拓宽信贷支持领域,增加信贷总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的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九、坚持以改进作风为关键,努力建设便民、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其中地方工业性投入增长1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7%;

——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3%;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下降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稳中求进、惠民富民”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工作的五个重点,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继续开展“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实施“亿元项目攻坚活动”,确保先进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75%以上。加快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土地整理5万亩、土地开发5000亩和建设用地复垦5000亩,尽最大努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竣工复核验收制度,努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快推进“二三三”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部级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力争达到27%。扎实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抓紧规划建设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继续推进与中科院、中电十五所等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发挥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组织开展“千家争名牌、万家创品牌”活动,力争新增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2只、国家免检产品5只以上。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强对明星企业、重点骨干企业、优质企业的培育,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深入实施“千家成长、万家培育”工程,积极推动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不断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大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拓展一批农产品市场,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业品牌,建成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新增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与我市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优势,抓好签约项目落实,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80万亩以上,新增部级无公害农产品30只。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的力度,财政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的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金三个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完善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编制完成市及县、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一县十镇百村”重点区域的实验示范试点和55个欠发达村的重点帮扶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城乡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向自然村延伸和村际互通。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和100个行政村全村整治。加快推进老虎潭水库、合溪水库建设和大钱港整治,深入实施农民饮用水、河道清淤工程,完成饮水工程10项、河道清淤700公里。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万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土地流转机制等改革,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革。完善村民自治,加强“民主法治村”建设。

三、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成合同外资18亿美元以上,实到外资8亿美元,力争8.5亿美元,实到市外内资65亿元。把提高外资质量与优化产业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招商力度,更加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认真组织好赴日本、美加、香港的招商活动,办好第四届国际湖笔文化节暨南太湖经贸洽谈会。按照集聚、集群、集约的原则,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继续做好省级开发区扩容准备工作,加大部级出口加工区申报后的衔接力度。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升纺织品、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档次,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推进外贸品牌建设,争创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只。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应对服务工作。强化进口导向机制,积极鼓励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开拓市场。深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区域交流与合作。

四、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城乡科学规划与建设,完善规划体系,提高**中心城市和德清、长兴、安吉三个中等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水平,重视中心镇、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加快构建空间布局合理、梯次有序、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组织实施“双百亿工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确保申嘉湖高速公路**段和杭长高速公路一期建成运营,实现县、区全部通高速。推进杭湖宁城际轨道和申嘉湖高速公路练杭段、杭长高速公路二期建设及湖嘉申航道**段、长湖申航道浙江段改造,抓好铁路“三线一枢纽”、天荒坪二抽水蓄能电站、川气东送**段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湖苏沪城际轨道列入长三角区域规划。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南太湖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建设,重点抓好滨湖景观大道、国际会展中心、太湖明珠、西山景区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完善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结构,加快建设“五路五桥”骨干工程。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步行街区建设,启动衣裳街区修缮和改造,实施“两横三纵”路街改造。加强城市供电、供气、给排水、防洪、人防、通信、公交、环卫设施建设,中心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大对城市建设环境的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机制市场化。实施“五维护五整治”工程,推进“城管进社区”,推行“数字城管”新模式,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美化家园活动,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五、全力推动服务业扩张升级

以南太湖开发建设为龙头,加快“三带十区”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进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项目、南浔古镇保护与利用项目等,积极推进高星级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太湖、山水、生态、文化”特色,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国内长线旅游和入境旅游,加快提升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国内旅游人次增长12%,入境旅游人次增长30%,旅游总收入增长15%,门票收入增长25%。按照全市“一加九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商务区、城市商业圈和特色街区。加大商贸企业培大育强力度,支持商贸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做优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商贸大企业、大集团。保护和弘扬商业“老字号”,办好第三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快改造农村商贸流通网点,深入实施“乡镇连锁超市、村级连锁便利店”工程,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快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和提升,促进市场与产业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完善仓储、配送、信息等服务平台,加快物流业发展。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六、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坚决执行产业导向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能耗和污染的控制。依法关停一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限期淘汰一批不符合能耗标准和环保要求的设备及工艺,完成32座粘土砖瓦窑的拆除工作。突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建材、印染、电力、轧钢、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监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认真抓好试点示范工作,确保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启动实施市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工程。大力实施“1122”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编制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德清县争创全国生态县,新增20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20个市级生态村。深化“225”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强对重点监管区和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与监管,继续推进矿山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完成90个规模畜牧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大水域保护力度,编制**市区和中心城市水域保护规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中心城区和全市中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8%和60%以上。加强燃煤电厂、热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脱硫效率。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厂、医疗固废处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2009年工作总结

一、以污染减排作为全年的环保工作重点

今年初,县政府人代会确定我县cod和so2分别下降4.53%和5.62%,市环保局下达cod减排580吨,so2减排236吨,任务重,难度大。我局坚持早谋划、早落实,以污染减排工作为中心,围绕cod和so2两大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减排工作。一是政府重视抓减排。县政府成立了县污染减排工作领导组,把污染减排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并出台了《XX县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加强污染减排的通知》、《关于下达2009年全县主要污染物排减排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等文件。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减排调度会议等,专题听取减排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减排有关工作,对减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度。县政府领导还亲自带领环保、经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减排企业进行调研、检查,并就减排工作多次做出批示,同时与各有关乡镇和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污染减排工作目、任务及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职责。二是依托污水处理厂抓减排。

今年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污水处理厂必须在6月底完成达标验收,使其发挥减排效益。因此我局认真履行监管责任,多方协调,加快雨污分流的配套管网建设,增强收水能力,提高进口浓度。7月30日,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三是舍得投入抓减排。县政府研究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从县财政安排50万元作为减排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对减排项目进行奖励和补助。县环保局自筹资金3万元聘请合肥中技公司为霍邱奔盛公司做清洁生产审核资料,确保cod项目的减排量。在临淮岗乡、龙潭镇杨楼村等地进行试点,通过向上级争取一点,县政府投入一点,乡镇配套一点的方式,推行集镇生活污水处理,为cod减排提供项目支撑。四是严格监管抓减排。我县在认真抓好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的同时,切实强化管理减排,确保了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上半年经环保部核查认定cod减排126吨,占年度任务的21.83%;so2减排189吨,占年度任务的80.03%,并认真做好下半年的减排核查工作,迎接上级环保部门年度核查。

二、以强化项目管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县环保局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工业强县的目标,寓保护于发展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为投资企业做好服务,倾力支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积极主动为大项目的审批做好协调工作。今年国家环保部受理审批了李楼铁矿、重新集铁矿、周油坊铁矿、张庄铁矿等4个采选项目,省环保厅审批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生物电厂、刘塘坊铁矿和付老庄铁矿采选4个项目,市局审批项目4个,确保了一批大项目及早落地,为争取项目资金和早日开工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二是抓好项目的规范管理。为适应扩权县建设项目审批权下放的需要,我局制定出台了《XX县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细则》,建立了建设项目环评评审、环境应急专家库和审查小组,进一步细化了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具体化的要求,编印明白卡,实行“五公开”,项目审批坚持做到把关不设卡,服务不添乱。三是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

以861项目和园区项目为重点,对全县近年来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9月份召集近30家环评和“三同时”工作尚未执行到位的有关建设单位负责人,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工作。2009年共办理前期确认函75件,审批项目31件。四是抓好规划与规划环评落实工作。为了霍邱铁矿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提高铁矿产业节能减排及循环利用水平,县政府决定由我局牵头有关部门,落实霍邱铁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过我局努力,县政府委托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编制《XX省霍邱铁矿资源开发及深加工总体发展规划》已签订了合同,标志着霍邱铁矿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同时铁矿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随之启动。

三、以重点整治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4月,国家八部委、省人民政府分别召开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根据会议精神,县政府4月29日召开了全县环境保护暨环保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我县马店、高塘、冯井三镇石料开采企业粉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去年以来,我县开展了火石山石料厂粉尘污染专项整治,收到了较好效果,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石料开采企业没有治理措施,污染仍在继续。因此,由我局牵头,国土局等部门及所在乡镇密切配合,进行联合执法,采取停产整治、挂牌督办等措施,全面实施污染治理,达标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今年9月份省环保厅领导带案下访,对火石山粉尘污染问题进行了督查,给与了充分肯定。

同时,加强对重点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的执法监管,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防止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二是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3月份,国家考核组考核我县淮河流域十一五期间水污染防治情况,我局自筹资金4万多元,对东湖饮用水源地保护设施进行了维修,新作警示标牌3个。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开展了全县农村饮用水源普查,因地制宜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城镇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对饮用水源的影响。9月份组织对全县31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划定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是高度重视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提高工作效率和案件办结率,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环境污染纠纷40余件,切实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执法服务水平。

四、以示范引导抓好生态创建

围绕生态县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户、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创建力度。一是示范引导抓创建。为了加强生态创建工作力度,在今年的全县环境保护暨环保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上,县政府对评为省、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授牌并颁发了奖金3.6万元,有力的提高了生态创建的积极性。在省市级生态示范村龙潭镇杨楼村、姚李镇关山村、新店镇塘南村等以特色生态经济农业走在全县村级建设前列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的生态建设生态点,临淮岗乡被命名为省环境优美乡镇,城关镇腾桥村、临淮岗乡双砖井村被命名省生态示范村,今年姚李镇申报省环境优美乡镇,姚李镇关山村、新店镇塘南村、岔路镇水楼申报省级村生态村,石店镇彭桥村、白莲乡长塘村、户胡镇西朱塔村、临淮岗乡临闸村申报市级生态村,同时县级开展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二是指导乡镇、村、有关企业积极申报各级示范项目。

经过努力,今年为龙潭镇杨楼村、临淮岗乡、庆发集团、华安达公司等争取到国家环保专项资金近300万元,尤其是杨楼村获得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资金100万元。三是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小康环保专项行动,编制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作了生态专题片。今年我局自筹5万多元帮助塘南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初步解决了村民组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四是是开展创建县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环保局、教育局、文明办联合成立了XX县绿色系列创建领导小组,指导全县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绿色系列创建工作,生态建设宣传教育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

五、以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执法能力

我局始终把抓环境宣传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实效。一是广泛开展职工培训。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讲解环保法律法规,业务骨干结合日常环境执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认真剖析,通过近20多天的学习培训,效果非常好。8、9、10连续三个月再次开展了全体干部职工培训学习活动,由局各股站所的负责同志和业务技术骨干,在每周六的上午,利用电子化教学手段,讲授自己所负责的业务知识。二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今年我局大力开展县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XX县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工作,通过加大设备投入,加强职工培训学习,县环境监测站监测分析项目达到52项,顺利通过省级组织的计量认证。县环境监察大队也添置环境监察速测、交通工具等设备,监察硬件能力全面提升。三是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培训。

将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内容纳入党校干部培训课程,10月份在县委党校对青干班全体学员上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第一课,系统讲解环保工作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效果十分明显。四是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日宣传。宣传形式丰富多彩,参加中国(合肥)首届环保展,展示了我县的绿色食品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利用手机短信给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发短信2000条,六·五当天,全局干部职工在商之都门前摆宣传台,咨询台、投诉台、发放宣传单2000多份,展出展板8幅,在城区主要干道悬挂横幅,围绕秸秆禁烧,调动乡镇政府参与,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五是成功召开全县环境保护暨环保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等领导亲自到会,全县32个县直单位负责人,32个乡镇分管负责人,44家企业负责人共200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环保工作成绩,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严峻的污染减排形势,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分管副县长代表县政府同32个乡镇和重点企业签订了2009年减排责任书。

六、以强化措施完成各项中心工作

全局各股、室、站、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本职工作不等不靠,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制定了学习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主题,即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促进保护与发展双赢。确定3个调研课题,即从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绿色矿山建设,形成10多份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进行了大讨论学习交流,发放征求意见函200多份,解决了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圆满完成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阶段任务。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通过县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XX县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工作的同时,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以创建基层文明站所为抓手,深刻反思政风、行风万人评的结果,找准问题抓创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开展文明执法,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发展新党员,今年又有2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了县直工委的入党政治学习。抓党风廉政建设,组织收看党风廉政教育警示片。抓五·五普法和综治工作,管好自家人,开展关爱生命,拒绝黄、赌、毒。四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建立已婚妇女卡片,每月实行计划生育信息月报,把好生育关,独生子女证申报关。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9年,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减排指标任务重,缺乏项目支撑,削减难度大。主要原因:一是我县的gdp增长较快,人口基数大,主要污染物新增量较大,由于我县环境统计中重点工业较少,能实施减排工程的企业不多。二是污水处理厂目前由于城区管网建设问题,雨污分流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收水能力低,进口浓度低,严重影响到今年cod减排任务。另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在项目审批和执行“三同时”制度仍有薄弱环节。

2023年工作计划

1、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完成。一是要加快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和提水泵站建设,增加收水量和进口浓度,使污水处理厂能够满负荷运行,充分发挥减排作用。二是争取在有条件的临淮岗等重点乡镇推进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为减排提供项目支撑。三是挖掘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抓好金田花油脂废水治理等项目工程。

2、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一是继续加大生态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再创一个环境优美乡镇和一批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重点落实杨楼村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的验收。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资金,推进我县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四是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规模化养殖污染。

3、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争取张家下楼铁矿和万庄铁矿项目尽快通过环保审批,以及草楼、诺普扩建项目的环保部审批,加快矿区规划编制进度,争取明年6月底前完成环评审批,为我县解决国家的项目审批障碍问题。

4、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把饮用水源保护,连片污染治理、污染投诉、集中案件查处作为环保专项督办、查办的重点,特别是污染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要规范建设污染投诉、受理、处理程序,畅通投诉渠道,建立专门档案,完善相关考核机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