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子谏杀烛邹全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1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

  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

  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

  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前:前面。

  毕:结束。

  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汝:你。

  谏:规劝

  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

  是:这。

  欲(召吏欲杀之):想

  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赏析

  揭露当时的帝王**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晏子的高明之处)。

  刘向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阅读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1)

——《**谏猎》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谏猎》原文翻译及赏析1

  **谏猎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译文

  臣子听说物有族类相同而能力不一样的,所以力气要称誉乌获,速度要说起庆忌,勇敢要数到孟贲、夏育。臣子愚蠢,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种力士勇士,兽类也应该是这样。现在陛下喜欢登险峻难行之处,射猎猛兽,要是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因无藏身之地而惊起,冒犯了您圣驾车骑的正常前进,车子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随机应变,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术也施展不开,枯树朽枝全都成了障碍。这就像胡人越人从车轮下窜出,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子后面,岂不危险啊!即使一切安全不会有危险,但这类事本来不是**应该接近的啊。

  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何况在密层层的草丛里穿过,在小丘土堆里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在引诱,心里却没有应付事故的准备,这样造成祸害也就不难了。看轻**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臣子以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注释

  (1)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

  (2)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能追奔兽、接飞鸟,驷**而射之,也不及射中。颜师古则说他能射快箭。

  (3)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

  (4)卒(cù)然:卒同“猝”。突然。逸材:过人之材。逸,通“轶”,有超越意。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

  (5)属车:随从之车。颜师古释作连续不断的车队。两义可并存。这里是不便直指*的婉转说法。清尘:即尘土。“清”是一种美化的说法。

  (6)还(xuán):通“旋”。辕:车舆前端伸出的直木或曲木。这里借指舆车。

  (7)逢(páng)蒙:夏代善于射箭的人,相传学射于羿。

  (8)毂(gǔ):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也可代称车轮。

  (9)轸(zhěn):车箱底部四围横木。也用为车的代称。

  (10)衔:马嚼。

  橛(jué):车的钩心。

  衔橛之变:泛指行车中的事故。

  (11)万乘:指**。

  (12)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万一屋瓦坠落伤身。《史记·袁盎传》亦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语。

  赏析

  这篇文章题名采自《史记》、《汉书》版本传成句。汉武帝虽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但在迷信神仙、奢靡侈费、贪恋女色、沉湎于游猎等方面,并不输于*。司马相如为郎时,曾作为武帝的'随从行猎长杨宫,武帝不仅迷恋驰逐野兽的游戏,还喜欢亲自搏击熊和野猪。司马相如写了这篇谏猎书呈上,由于行文委婉,劝谏与奉承结合得相当得体,武帝看了也称“善”。

《**谏猎》原文翻译及赏析2

  **谏猎

  司马相如〔两汉〕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译文

  臣子听说物有族类相同而能力不一样的,所以力气要称誉乌获,速度要说起庆忌,勇敢要数到孟贲、夏育。臣子愚蠢,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种力士勇士,兽类也应该是这样。现在陛下喜欢登险峻难行之处,射猎猛兽,要是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因无藏身之地而惊起,冒犯了您圣驾车骑的正常前进,车子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随机应变,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术也施展不开,枯树朽枝全都成了障碍。这就像胡人越人从车轮下窜出,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子后面,岂不危险啊!即使一切安全不会有危险,但这类事本来不是**应该接近的啊。

  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何况在密层层的草丛里穿过,在小丘土堆里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在引诱,心里却没有应付事故的准备,这样造成祸害也就不难了。看轻**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臣子以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注释

  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能追奔兽、接飞鸟,驷**而射之,也不及射中。颜师古则说他能射快箭。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卒(cù)然:卒同“猝”。突然。逸材:过人之材。逸,通“轶”,有超越意。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属车:随从之车。颜师古释作连续不断的车队。两义可并存。这里是不便直指*的婉转说法。清尘:即尘土。“清”是一种美化的说法。还(xuán):通“旋”。辕:车舆前端伸出的直木或曲木。这里借指舆车。逢(páng)蒙:夏代善于射箭的人,相传学射于羿。毂(gǔ):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也可代称车轮。轸(zhěn):车箱底部四围横木。也用为车的代称。衔:马嚼。橛(jué):车的钩心。衔橛之变:泛指行车中的事故。万乘:指**。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万一屋瓦坠落伤身。《史记·袁盎传》亦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语。

  司马相如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阅读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2)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3篇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1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 ②诏吏杀之

  ③使烛邹主鸟 ④寡人闻命矣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②而亡之( )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参***

  1.略

  2.ABC

  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2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主管养鸟之事)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谏杀烛邹》)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4)勿杀,寡人闻命矣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

  18.乙文中晏子想救烛邹,却先列数其罪,并“请杀之”。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甲文第二段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

  19.邹忌、晏子进谏说理时,在方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参***:

  16.(l) 仔细 (2) 受蒙蔽 (3) 丢失(让……逃跑) (4) 听从,接受

  (2分;答对2个得1分,答对4个得2分)

  17.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2分)

  (2)让我们的君主因为鸟的缘故而**,这是第二条罪状。(2分)

  1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分) 高压、**面前不敢说真话(或:说真话不容易;直言不易)

  (1分,大意对即可)

  19.邹忌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晏子运用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反语、说反话),直接陈述利害,使景公明白后果的严重。(4分,特色各1分,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问。(14分)

  【甲】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吾义固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③。”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好(hào):喜欢。弋(yì):用绳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种射鸟的方法。此处指捕鸟。②烛邹:人名。亡: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不可谓知类( )②公输盘不说( )

  ③召而数之公前( )④寡人闻命矣( )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②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小题4:墨子是怎样折服公输盘的?从中表现墨子的什么进步思想?(3分)

  小题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写墨子用道义说服公输盘。

  B.[乙]文晏子以烛邹陷国君于不义为理由,委婉提出了国君的错误,从中可见晏子尖刻、泼辣性格特点。

  C.[甲]文墨子见公输盘后,不从正面说服公输盘不要攻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巧妙设喻,诱使公输盘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

  D.[甲][乙]的阅读,可获得“劝说”方面的启示要坚持正义;要讲究方法;要善于表达等。

  参***:

  小题1:①明白事理②通“悦”高兴③数落④听懂你的意见或接受教导

  小题1:在“邹”“之”两处断

  小题1:①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②让其他诸候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状。

  小题1:墨子以“借刀**”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之语。再以事实论说了公输盘的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而说服了公输盘。从中可见墨子爱好和*、爱护人民的进步思想。

晏子谏杀烛邹全文翻译

  小题1:B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理解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尖刻、泼辣性格说法不合理。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3)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 (菁选3篇)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1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②诏吏杀之

  ③使烛邹主鸟④寡人闻命矣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A掌管B主持C主要的

  ②而亡之()A同“无”,没有B丢失,逃掉C**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A查点B计算C列举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答案:

  1、略

  2、ABC

  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问。(14分)

  【甲】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吾义固不**。”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罪二也;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③。”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好(hào):喜欢。弋(yì):用绳系在箭上射,是古代一种射鸟的方法。此处指捕鸟。②烛邹:人名。亡:逃。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不可谓知类( )②公输盘不说( )

  ③召而数之公前( )④寡人闻命矣( )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烛邹汝为吾群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②使诸候闻之,以吾君重鸟轻士,是罪三也

  小题4:墨子是怎样折服公输盘的?从中表现墨子的什么进步思想?(3分)

  小题5: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写墨子用道义说服公输盘。

  B.[乙]文晏子以烛邹陷国君于不义为理由,委婉提出了国君的错误,从中可见晏子尖刻、泼辣性格特点。

  C.[甲]文墨子见公输盘后,不从正面说服公输盘不要攻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巧妙设喻,诱使公输盘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

  D.[甲][乙]的'阅读,可获得“劝说”方面的启示要坚持正义;要讲究方法;要善于表达等。

  参***:

  小题1:①明白事理②通“悦”高兴③数落④听懂你的意见或接受教导

  小题1:在“邹”“之”两处断

  小题1:①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②让其他诸候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状。

  小题1:墨子以“借刀**”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之语。再以事实论说了公输盘的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而说服了公输盘。从中可见墨子爱好和*、爱护人民的进步思想。

  小题1:B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理解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尖刻、泼辣性格说法不合理。

晏子谏杀烛邹阅读答案3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齐景公:春秋时代齐国国君。弋:将绳子系在箭上射。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意义。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2)是罪一也( )

  2.给下列句子断句

  汝 为 吾 君 主 鸟 而 亡 之 是 罪 一 也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而 杀 人 是罪 二 也

  3.翻译句子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谏杀烛邹言文翻译答案

  4.齐景公最初要杀烛邹,可听了晏子的话后为什么不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丢失

  (2)这,此

  2.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是罪二也

  3.让诸侯听到此事,会以为我们的国君看重鸟儿而轻视士人。

  4.晏子委婉的劝诫,特别是“罪三”,使景公幡然悔悟,为了不背上“重鸟轻人”的骂名,所以不杀烛邹了。

  5.示例:凡事应该从大局着想,不能轻率行事,否则会因小失大;/说话应该注重技巧,讲究艺术,使人易于接受;/做人应该知错能改。(意对即可)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4)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荟萃2篇)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一、原文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二、译文

  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三、注释

  ①转烛: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代杜甫《佳人》中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之句。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

  ②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怅:怅惘,不如意。

  ③教:让,令。

  ④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池台:池苑楼台。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

  ⑤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荫,隐藏,遮挡。漫;同“谩”,弥漫。斜晖:傍晚的光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

  ⑥沾:沾湿,浸润。

  四、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4]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4]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翻译及赏析2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译文及注释

  「翻译」

  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注释」

  ①转烛: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唐代诗》中作“映花。荫,隐藏,遮挡。漫;同“谩”,弥漫。斜晖:傍晚的光辉。南朝梁简文帝《序愁赋》中有句:“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晖之度寮。”

  ⑥沾:沾湿,浸润。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5)

——流莺原文翻译及赏析

流莺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注释

  ⑴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⑵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自己。

  ⑷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⑸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⑹“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⑺不忍:一作“不思”。

  ⑻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赏析:

  张《会笺》系此诗为大中三年(849)春长安之作。此诗乃苦闷之词,写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定所,怀才不遇知音,心意无人理解。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云:"此作者自伤漂荡,无所归依,特托流莺以发叹耳。渡陌临流,喻己之东川、岭表,身不由己也。"此诗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张《会笺》曰:"含思宛转,独绝今古。"

  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写作年份不易确定。从诗中写到“漂荡”、“巧啭”和“凤城”来看,可能是“远从桂海,来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偶成转韵》),应是他当时生活和心情的写照。

  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诗的开头两句,正面重笔写“流”字。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漂荡复参差,是说漂荡流转之后又紧接着再飞翔漂泊。“度陌”、“临流”,则是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所经所憩,应上句“复”字。流莺这样不停地漂泊、飞翔,究竟是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荡到何时何地呢?诗人对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这是全联点眼,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着。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诗人自己的辗转幕府的生活,是比较*常的比兴寓托,独有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诗人的独特感受。诗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发出过怅然的叹息: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去真无奈”、“还岂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脚。它把读者的思绪引向“漂荡复参差”的悲剧身世后面的社会原因,从而深化了诗的意境。

  漂荡流转,毕竟是流莺的外在行动特点,接下来三、四两句,便进一步通过对流莺另一特点——巧啭的描写,来展示它的内心苦闷。“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圆转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隐藏着一种殷切的愿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它那“巧啭”中所含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因而虽然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来“佳期”,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说,流莺的漂泊是诗人飘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莺的巧啭便是诗人美妙歌吟的生动比喻。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强调巧啭中寓有不为人所理解的“本意”,这“本意”可以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是诗人所抱的某种**遇合的期望。这一联和《蝉》的颔联颇相似。但“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所强调的是虽凄楚欲绝而不被同情,是所处环境的冷酷;而“巧啭”一联所强调的却是巧啭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无知音的感叹。“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曲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可以说这两句诗本身就是深与婉的**。

  颈联承上“巧啭”,仍写莺啼。“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莺永无休无止的啼鸣:无论是刮风的早晨还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气还是阴霾的日子,无论是京城中万户千门开启或关闭的时分,流莺总是时时处处在啼啭歌吟。它仿佛执着地要将“本意”告诉人们,而且在等待着渺茫无尽的佳期。这一联是两个略去主、谓语的状语对句构成的,每句中“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

  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初唐诗人李义府《咏乌》云:

  “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末句从此化出。伤春,就是伤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伤春的情绪就越浓重。三春芳辰就要在伤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枝也无从寻找。这已经是杜鹃啼血般的凄怨欲绝的情境了。诗人借“不忍听”流莺的哀啼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伤春”之情——抱负成空、年华虚度的精神苦闷。末句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翻译及赏析(扩展6)

——莲叶原文、翻译及赏析

莲叶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莲叶初生南浦,*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译文:

  南浦上莲叶初生,江流*树上柳絮飘散。傍晚时分,你那夹杂着鲤鱼腥味的风,要将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着,凝立着,只见楼外江面上烟雨纷纷。

  赏析:

  贺铸本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曾在和州(今安徽和县)、泗州(今江苏盱眙)、太*州(今安徽当涂)等处任职。这些地方,均近江临淮,晚年又退居苏州,长居水乡,在他的词集中,便有不少写水乡风光与生活的作品,《忆仙姿》即其中一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