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品牌战略(精选5篇)

企业品牌战略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现已成为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当前,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虽有所提高,但在实施品牌战略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针对国产鞋业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世界知名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我国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市场的竞争已从产品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我国鞋业市场已经从批发时代转入全面的品牌经营时代。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品牌鞋业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论文百事通我国现在的消费人群结构是典型的“冰山”状态,拥有8.5亿的农民和4.5亿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在4.5亿的城镇非农业人口消费群中又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2000万-3000万的老板或企业高层管理者;6000万-1.2亿的白领;3.3亿左右的工薪阶层。由于消费群的改变,国内鞋业已经进入设计品牌的阶段,鞋业品牌的实力实际是它高附加值、知名度等因素的综合。鞋业企业必须经过认真的市场研究,对所要推销品牌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消费者等诸多要素进行详细定位,并通过设计师创造产品的个性,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推销自己的文化价值,从而使目标消费者认同品牌的文化理念。

一、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

从我国鞋业生产发展方式来看,我国制鞋工业在世界鞋业发展格局中只是鞋业大国,而不是强国。我国制鞋业处于产业链的“底部”,仅以数量和价格取胜市场,没有真正的世界品牌,我国制鞋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国际主要鞋业巨头自创品牌,自创渠道,自有设计,均不再把“多投入、加大量”作为发展重点,而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型企业和做贴牌加工的企业重复投资,生产低档产品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我国鞋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存在自主研发能力弱,缺乏自有品牌,产品档次不高以及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等问题,设计能力薄弱,总体而言价格偏低,出口的增长还是呈数量型扩张态势。重销售额轻品牌创立,在品牌建设上花的功夫不足,遇难而退,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行业意识不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引发贸易摩擦;国内市场不规范、营销方式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

品牌自主开发和自主管理经营的意识淡薄。没有强有力的设计,没有创新,单纯地复制、仿造他人的产品,这样的企业生产出来的鞋就没有办法走在前沿,更不可能引领时尚与潮流,企业就只能赚取加工费,利润停留在制造过程与经营差价上,没有专业的全面的营销策划,整个运营过程很盲目,企业没有获得效益,产品也没有获得知名度。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

二、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已成为市场的灵魂。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品牌创新来进入市场从而占领市场,最终确立在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在这方面国内鞋业企业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与国际品牌整体差距明显

首先,国内鞋业企业的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整体差距明显。国产品牌在创造品牌价值,向世界驰名品牌目标迈进的征途中尚需加倍努力。其次,国内鞋业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场份额、销售额和资产额,二是品牌质量。随着我国加入WTO,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必将群雄逐鹿,国内鞋业企业有了市场份额,生产上规模才有可能,销售额和资产额的扩大也才能实现,国内鞋业企业才能最终走上一条发展壮大之路。至于品牌质量,国内鞋业企业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更大。国际品牌都是以高质量、高信誉立足于市场,但国产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

(二)品牌资源缺乏

国内鞋业企业现有品牌中,高技术、高质量、高文化含量的品牌较少。商标是最好的品牌。据统计,在国内鞋业企业每年出口的产品中,标有国内鞋业公司自己品牌的鞋仅占1/3左右,1/3的鞋没有品牌,另外有1/3的鞋是“洋品牌”,大量的利润流入国外经销商和商的腰包。

(三)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多年的计划经济使国内鞋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的自我保护,有些国内鞋业企业甚至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放弃自己的品牌,将宝贵的无形资源拱手让给对方,痛失长远发展的基础。品牌意味着市场,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

(四)品牌战略意识不强,营销手段单一

由于国内大多鞋业企业还未能真正走出国门,不会巧妙通过国内外传媒宣传自己的品牌,开展品牌营销;也未能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和人员促销等手段开展品牌战略,不少国内鞋业企业还停留在通过少量素质不高的员工外出推销自己产品的简单推销阶段。还有不少国内鞋业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在品牌的创立上追求轰动效应,盲目地用大规模广告轰炸的方式创品牌。为追求短期效益,盲目进行品牌延伸,为品牌长期价值的建立埋下隐患。

三、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分析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国内鞋业企业如何打造国际性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深入分析和探索企业名牌战略实施的对策,对于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成功地进入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树立现代品牌管理观念

1、建立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建立品牌战略的管理平台是国内鞋业企业急需重视的问题。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品牌不能单靠营销技术策划出来,而是企业扎扎实实地做出来的。优秀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经营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战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等要素是国内鞋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法国品牌营销专家卡菲勒指出,在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能够成功,这要归功于厂家在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宣传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和准确预测。

2、树立品牌营销观念。国际品牌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品牌营销。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依据,是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特的有形和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因此,国内鞋业企业应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品牌观念,并要随消费者要求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丰富国内鞋业企业品牌观念的内容。

3、找准市场切入点,明确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形象,其目的是潜在地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国内鞋业企业必须重视对市场消费趋势及竞争态势的认真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并集中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在目标市场上争取最大市场份额,这是品牌战略组成中的重要一环。

(二)采取有效的品牌管理措施

1、有效运用品牌营销技术。品牌营销技术很多,国内鞋业企业在品牌营销中应对以下几点特别加以重视。对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要正确地选择品牌传播手段和方式。着力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研究表明,吸引一个新消费者是保持老顾客费用的4-6倍,从品牌忠诚者身上获得的利润是非品牌忠诚者的9倍之多。

2、加强品牌投资,提高企业声誉,树立名牌形象。成功的广告投资是获得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国内鞋业企业要让社会和顾客认知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就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树立产品的形象。

3、注重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品牌地位。(1)注重产品质量。首先,国内鞋业企业要关注同行动态,时刻关注同行的市场动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做出相应对策。其次,防止假冒产品的侵袭。造假者唯利是图,国内鞋业企业应有足够的准备与防御措施,避免公司及产品形象遭受损害。再次,决策者应向员工灌输企业理念,提高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始终保持较强的质量观,维护良好的品牌声誉。(2)加强售后服务。加强售后服务,履行产品承诺,提高品牌信誉度。高质量的产品再加上优良的售后服务,更能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依赖感,品牌的信誉度也必然随之得以提高。(3)不断创新,不断开发研究新产品,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从而不断增强国内鞋业企业的品牌形象。新晨

4、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的自我保护手段。品牌产品最易成为侵权假冒的对象,国内鞋业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维护名牌的合法权益,通过成立企业间的名牌保护协会,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宣传,打击假冒品牌行为;投资、合资、合作等产权变动中,明确名牌资产的产权归属,保护好国内鞋业企业的名牌资产不受侵犯。还要经常查阅商标公告,一旦发现近似自己的商标注册,立即提出异议,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进行查处,采取一些有效的高科技防伪标识,广泛向社会介绍识别真伪商标的知识和技巧。

21世纪企业发展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具体的管理职能是否有效,而在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实施品牌战略是国内鞋业企业发展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国内鞋业企业应尽快制定品牌战略,努力搞好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抓住机遇,争取发展成为国内甚至世界知名的鞋业品牌。

参考文献:

1、鲍莉莉.中国制鞋业比较优势状况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中旬刊),2007(5).

2、陈琦.论新形势下温州鞋类出口企业的经营战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企业品牌战略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品牌营销的世纪,企业的经营者,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本文以研究品牌营销战略为核心,对品牌营梢战略的作用、构成、意义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实施品牌营销的建议。

品牌营销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指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

一、企业品牌营销战略意义

(一)品牌营销战略的意义

1、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自身在消费者心日中的地位和价值的体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品牌营销战略和企业形象息息相关,知名品牌往往就是企业形象良好的具体证明。品牌营销战略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改善,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有助于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保障。

2、品牌营销战略可以促进产品销售。品牌营销战略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可以很好的实现企业预定的销售目标,消费者对知名品牌也越来越情有独钟。

3、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品牌营销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粘合剂。一个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内部组织管理中更容易统一意志,协调行动,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精神土的满足感和归宿感,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4、品牌营销战略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的价值有利于我们开发使用。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光环在投人阶段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阶段降低生产各项制造费用;在销售阶段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

5、品牌营销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振兴一方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区域经济发展约新局面;三是借知名品牌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地区知名度;四是企业可以形成知名品牌产品系列,促进相关产品的崛起。

二、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构成

品牌营销战略包括核心战略、辅助战略和维护战略三个组成部分。企业在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一)企业创立品牌的核心战略

企业创立品牌的核心、战略是设计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创立品牌的基础。核心战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内容:

1、选择目标市场。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不可能为所有的细分市场服务。因此,企业必须依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开展调研,选择能发挥资源优势巨规模适宜、前景看好的目标市场。

2、战略规划。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了品牌战略的可行性方案。

一是开发设计产品。企业要创品牌,必须开发设计出其有卓越质量和完美设计的产品。二是价格。品牌本身是一种价值,但高价并不一定可以创立品牌。三是分销。分销是指销售渠道的.设计选择和管理。最佳销售渠道受到产品、消费者、企业本身、中间商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四是促销。这是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任务,也是最富变化的营销策略。

3、“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企业的管理基础是“以人为本”,无论“硬件”还是“软件”究其根本还是要靠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人是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管理、搞好服务乃至塑造企业形象的根本。

4、优质服务。首先,优质的服务可以促进产品销售,从而扩大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其次,优质完善的服务能减少顾客的错误购买、使用不当,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顾客对产品的各种问题,因而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具有维护企业和品牌美誉度的作用;第二,优质的完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如免费送货、维修、培训等。另外,优质完善的服务是企业向顾客表达尊重的最好方式,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

三、对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强烈的品牌营销意识

企业的经营者,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经营者,要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大途径。要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

(二)选准市场定位,确立战略品牌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人生产条件下,企业要通过市场调查,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出一、二个异质性品牌,走品牌战略之路。

(三)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品牌开发

运用国际仁通行的做法进行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和有偿使用等方法,嫁接和引进现成的品牌,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

(四)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拓展市场,还可以网上购物。

(五)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营销战略要求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此企业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可以连锁经营、加盟经营,企业还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等形式把品牌的生产形成规模化、集约化。

企业品牌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品牌战略 企业 品牌策略 品牌定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适应国际化潮流,建立强势品牌,提高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国内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品牌战略的内涵与其功能意义入手,探讨了品牌战略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竞争手段提高品牌意识,搞好品牌定位,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一、日系品牌全线溃败

2006年11月22日上午,NEC宣布将退出2G及2.5G手机市场,这意味着继夏普、松下、东芝、三菱、三洋之后又一家日本手机厂商退出中国市场,日系手机除京瓷外几乎全部退出中国2G手机市场的争夺。

如果我们总结今天的中国家电市场与十年前有什么不同的话,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日系企业在中国的繁华已经渐行渐远。

对于日系手机败退,乃至日系家电走到中国市场的低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制度呆板,决策困难,反应速度慢,与中国市场现实格格不入,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二是市场营销能力弱,产品规划能力不强,很难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与预测推出迎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一直处于跟风的被动局面,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三是未能把握住产业转型最佳时机,是日系家电企业失去市场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日系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走到边缘是否引起我们民族企业的深思?欲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又是否从“日系企业”的背后吸取到了教训?

二、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现状分析

1.众多昔日名牌“昙花一现”

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大战,使刚刚成长起来的民族品牌受到极大的冲击。上世纪80年代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不是被抢注商标,就是被收购、挤垮,即使残留下来的也是惨淡经营,真正发展起来的极为有限。这里典型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曾在空调界创下奇迹的华宝空调,在1998年被科龙收购,其后的品牌形象就一再下滑。

2.品牌战略已日渐引起国内企业重视,政府的扶持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品牌经营也从无到有。

资料显示,各地各级政府在对名牌的重视程度、组织推进力度、政策措施上有大幅度提升,青岛、深圳、武汉、宁波、沈阳等市对中国名牌企业的奖励为100万元,大连为300万元,对获省市名牌的企业奖励为10万元~20万元。

2007年1月8日至1月11日,第40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酒店开幕。在CES上我们民族企业取得骄人的业绩。据了解,今年中国有4000人注册参与CES,包括厂商、媒体和观众,在展馆中,有327家参展商。海尔被全球最权威的消费电子行业媒体《TWICE》评选为中国消费电子第一品牌。

3.洋品牌的地位在多数行业仍是难以动摇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市场上纷繁的产品,真正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的国内品牌屈指可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纷纷挤入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上充斥着“索尼”、“可口可乐”、“飘柔”、“奔驰”等种种国际名牌,这些名目众多的洋名牌猛烈地撞击着中国的民族品牌。虽然在家电行业,以海尔品牌为首,“康佳”、“长虹”、“TCL”等国产名牌已发展得不错,但同“索尼”、“松下”、“三星”等名牌相比,仍然存在竞争劣势;在IT行业,“联想”、“方正”、“长城”等品牌的竞争力都有明显提高,但与欧美、日本等国的产品相比,品牌知名度仍有不足;在日用消费品市场,“宝洁”、“利华”、“汉高”等国际公司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三、我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误区

目前,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有着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品牌的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然而品牌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我国企业实施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微观企业自身因素角度:存在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品牌竞争能力不强;品牌个性不足,缺乏创新和发展能力;生产和经营规模偏小,品牌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出口和国际经营能力偏弱,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明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等一系列因素。从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上讲:社会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政策法规的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的产业政策,出口导向政策对不同的行业起着不同的促进和限制作用,金融环境对于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建立市场体制也有好多年了,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够健全,有些方面还未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费者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

2.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品牌战略实施中的误区

(1)忽视品牌投资,急功近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现代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世界知名品牌公司,尤其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通过品牌这种全方位的输出形态,跨国公司逐步占领了国际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而今,品牌已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锐利武器,是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牌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创出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很多企业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妄图在短时间内创出一个名牌,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战略。

(2)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战略的实施靠的是企业整体素质与整体形象的提高,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和高超的运作技巧,但国内不少企业品牌策划者在此方面表现得尤为拙劣和急功近利, 影响了企业品牌的发展, 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误区: 如认为创建品牌工作就是给产品取个好名字, 提高产品知名度或把产品包装一下; 好的品牌是画个令人满意的视觉标志而已; 广告是培育知名品牌的唯一手段,除了在媒体上大肆作广告外, 其它别无关注; 企业产品规模一旦形成了, 知名品牌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 知名品牌等同于高价, 必须不切实际地提高产品价格等。有的企业甚至在品牌操作误区上走得更远, 不惜放弃企业自身品牌, 采用外国公司品牌, 或将自身品牌低价出售转让, 如我国现有20多万个“三资”企业中, 有90%以上的合资企业在使用外方品牌; 广州洁银牙膏厂以200万元低价将品牌转让给合资企业[1]等, 就是这样的突出事例, 现今其可怕后果已日渐显现出来――丧失了本国企业自身品牌、产品与知识产权, 民族产业竞争力究竟何在!

(3)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而品牌却难以逾越,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不断创新,以“不变”应“万变”

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任何品牌都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险。过于看重现有的成绩,不重视创新,是导致很多名牌“下马”的重要原因。可口可乐公司前任首席营销官塞尔?齐曼说,“品牌是惟一使公司产品和服务有别于竞争对手标志,是开辟市场最有效的武器,优秀的品牌可以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产品的物理属性、数量、价格、质量、服务等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品牌除了产品本身,还包含了附加在产品上的文化背景、情感、消费者认知等无形的东西,使企业永远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消费者的认知决定企业的命运,而品牌又直接的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品牌是市场中企业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风向标,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

四、民族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如何进行品牌定位

1.以科技为后盾,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品牌的时尚要素、个性化的突出

产品质量是创造名牌的基石。产品的竞争力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竞争所依仗的则是产品的内在质量。一个品牌成长为名牌靠的是质量,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倒牌也大多是因为质量出了问题。所以,可以说,质量是品牌生命之所系。

此外,企业还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企业要敢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在世界个性化趋势的变化中,顾客的价值体验和差异化价值实现已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最终销售,个性化服务不可或缺!

2.强化市场营销,提高品牌认知度,将品牌战略有机地融合于企业整体战略,并促进整体战略的发展

市场营销是实施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选择正确的市场营销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品牌效应让品牌家喻户晓,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战略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一个成功品牌形象的塑造绝不仅仅是品牌自身的事情,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这些重大战略决策都要自觉地围绕品牌来进行,来展开。

3.遵循品牌设计规律,注重品牌形象,准确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表现和传播的感性价值的突出

品牌形象竞争并非全方位的竞争,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作某种新奇的或与众不同的事项,而是去操纵已经存在于心的东西,即将顾客心目中潜在的购买欲望挖掘出来,使之转化为消费冲动。企业应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手段来适应其的要求变化,如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不断搜集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变化,以及对品牌的意见,以便引导消费,不断开拓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以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品牌国际化的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到千家万户。以品牌来建立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树立企业形象,是企业有效的市场竞争手段。品牌是产品的核心内容,品牌效应是其他营销手段所不及的。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要加大品牌国际竞争的战略研究和策划,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目前大多处于成长阶段,品牌实力较弱,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然而根据行业、市场和企业资源状况,趋利避害,选择最佳的品牌策略,才是明智的选择。比如现在比较通行的与具有知名品牌的境外公司合作生产,借壳上市;使用挂钩策略,重新界定品牌形象;用两个或多个品牌有效地组成协作联盟,提高自己品牌的社会接受力等。总之选择合适品牌战略,重视品牌营销创意和售后服务,以达到品牌轰动效应和强大冲击力,才能使品牌永葆青春活力,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参考文献:

[1]张元萍:品牌战略知多少[J].经济管理,2000,(2):17

企业品牌战略范文第4篇

1、后现代企业品牌概述如果说现代公司是依靠它们各自的品牌来实现自己的扩张之梦的话,那么,对于后现代公司来说,品牌则是其生存的基础。一个成熟的品牌代表着一种话语和权力。品牌的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与人力资本在后现代社会,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的总裁说,即使把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全部毁掉,它仍可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原因就在于,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构成企业的诸多要素。世界性品牌的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世界性品牌的拥有量与其国家的实力都是十分匹配的。因此,后现代社会的全球经济竞争将演变为一场品牌之争,品牌战略可视为一种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后现代企业模式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兼并与重组,构筑后现代企业集团和集团联盟的现象将成为21世纪一道壮丽的经济风景线。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科学而漫长的过程无论在现代还是后现代,品牌的塑造都是一个系统、科学而漫长的过程,但后现代企业模式可以加速这一进程。东方赢在《超速模式》一书中所总结的后现代企业超速成长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大力研究与推广。关于后现代企业成长与品牌塑造理论的建构只是刚刚开始,更多更优秀的模式尚等待实践者与理论家的共同总结与创造。在运用后现代企业超速成长模式实施企业扩张与品牌塑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后现代企业的超速成长模式是相对于现代企业模式的,它比现代企业模式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经营与品牌扩张目标,相对于现代企业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跨越式发展。但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不是一种“神话模式”,实践这一模式与实践现代乃至古典企业模式同样是一个系统、科学而漫长的过程,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与现代企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象微软、戴尔、雅虎等在短时间之内成长为世界性品牌的事实,无不蕴涵着其在品牌塑造与扩张过程中对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精心研究与运用;(2)后现代企业的品牌塑造不能为超速而超速。后现代品牌塑造的超速模式本质上是在新的后现代社会与经济条件下,企业为立于不败之地而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后现代企业如不运用超速扩张模式,在风云变换的后现代社会将无立足之地。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有人说,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以后现代文化经济的观点来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乃至文化系统,文化是构成它的本质要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它的全部,而不是它的装点和附庸。首先,一个品牌的基础——构成其产品的成熟的技术系统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次,产品的营销全程——从产品的定位到包装、推广与传播,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脱离文化;甚至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运用文化手段并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而绿色营销的兴起更使得后现代营销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化之旅,在高扬企业对自然与社会生态的责任的同时,绿色营销开启了一个文化营销的新时代。而营销是品牌塑造的核心部分。企业品牌的塑造在以产品品牌塑造为基础的前提下,本身也属于大营销的范畴。要想成功塑造一个后现代品牌,必须对品牌作为复杂文化系统有着充分的认识。要改进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的观念,以文化经济的观点来塑造作为超级文化系统的后现代品牌。品牌、权力与话语一个成功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引发目标消费群的迷信,这就是品牌的权力。一个品牌一旦形成这样的权力,就会同时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对公众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力。强势品牌还会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成为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尽管在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主角的后现代时期,公司的国籍已被淡化,民族国家的影响已被淡化,但品牌却一直独立于跨国公司经营本土化过程之外。不论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如何本土化,它的品牌总是脱离不了强烈的母公司国家或民族的色彩。甚至跨国公司越成功,它的品牌就越具有其母公司国家的色彩。就象可口可乐永远改变不了其美国品牌的形象,梅塞德斯—奔驰永远改变不了其德国品牌的形象一样。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同时,永远都不会停止其本质上的母公司文化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跨国品牌将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2、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文化战略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战略就是文化战略如前所述,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因此,从文化经济的观点来讲,品牌战略就是文化战略。在进行品牌文化的建设时,须充分体现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并力避对文化做狭义的理解。否则,文化将走向其对立面,所谓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文化战略也将背离其宗旨。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坐标点上创造后现代品牌后现代品牌的塑造既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就需要品牌创造者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坐标点上,对古典、现代以及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洞悉。后现代品牌创造者尤其要对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掌握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文化取向。在了解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文化取向的基础上,优秀的品牌创造者应该走在消费者的前面,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去创造需求。品牌战略的制定应由知识总监与营销总监共同负责品牌战略,尤其是产品品牌战略的制订应由知识总监和营销总监共同完成。在很多没有设立知识总监职位的企业中,营销总监实际上同时也是知识总监。但这不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在后现代企业时代,知识总监的设立对于企业是一项战略性的决策。品牌战略必须贯穿CEO和首席文化官的意志品牌战略还必须贯穿CEO和首席文化官的意志。在目前的状况下,CEO通常就是首席文化官。然而今后的趋势是,首席文化官的设立对于后现代企业来说将越来越显得重要。由于后现代企业采取文化经营战略,因此首席文化官和战略总监实际上可以合而为一。二者合一之后的首席文化官应该负责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和企业品牌战略的制订,同时参与产品品牌战略的制订。后现代企业的首席文化官与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部门的职责具有很大的区别。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部门处于附属的地位,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兼带行使职能;而在后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部门处于企业的核心战略地位。

企业品牌战略范文第5篇

如果说现代公司是依靠它们各自的品牌来实现自己的扩张之梦的话,那么,对于后现代公司来说,品牌则是其生存的基础。一个成熟的品牌代表着一种话语和权力。

品牌的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与人力资本

在后现代社会,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可口可乐的总裁说,即使把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全部毁掉,它仍可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原因就在于,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构成企业的诸多要素。世界性品牌的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世界性品牌的拥有量与其国家的实力都是十分匹配的。因此,后现代社会的全球经济竞争将演变为一场品牌之争,品牌战略可视为一种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后现代企业模式进行大规模的联合、兼并与重组,构筑后现代企业集团和集团联盟的现象将成为21世纪一道壮丽的经济风景线。

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科学而漫长的过程

无论在现代还是后现代,品牌的塑造都是一个系统、科学而漫长的过程,但后现代企业模式可以加速这一进程。东方赢在《超速模式》一书中所总结的后现代企业超速成长模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大力研究与推广。

关于后现代企业成长与品牌塑造理论的建构只是刚刚开始,更多更优秀的模式尚等待实践者与理论家的共同总结与创造。在运用后现代企业超速成长模式实施企业扩张与品牌塑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后现代企业的超速成长模式是相对于现代企业模式的,它比现代企业模式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经营与品牌扩张目标,相对于现代企业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跨越式发展。但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不是一种“神话模式”,实践这一模式与实践现代乃至古典企业模式同样是一个系统、科学而漫长的过程,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与现代企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象微软、戴尔、雅虎等在短时间之内成长为世界性品牌的事实,无不蕴涵着其在品牌塑造与扩张过程中对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精心研究与运用;

(2)后现代企业的品牌塑造不能为超速而超速。后现代品牌塑造的超速模式本质上是在新的后现代社会与经济条件下,企业为立于不败之地而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后现代企业如不运用超速扩张模式,在风云变换的后现代社会将无立足之地。

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

有人说,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以后现代文化经济的观点来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品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乃至文化系统,文化是构成它的本质要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是它的全部,而不是它的装点和附庸。

首先,一个品牌的基础——构成其产品的成熟的技术系统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次,产品的营销全程——从产品的定位到包装、推广与传播,没有一个环节可以脱离文化;甚至销售与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运用文化手段并传达品牌的文化内涵。而绿色营销的兴起更使得后现代营销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化之旅,在高扬企业对自然与社会生态的责任的同时,绿色营销开启了一个文化营销的新时代。而营销是品牌塑造的核心部分。企业品牌的塑造在以产品品牌塑造为基础的前提下,本身也属于大营销的范畴。

要想成功塑造一个后现代品牌,必须对品牌作为复杂文化系统有着充分的认识。要改进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的观念,以文化经济的观点来塑造作为超级文化系统的后现代品牌。

品牌、权力与话语

一个成功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引发目标消费群的迷信,这就是品牌的权力。一个品牌一旦形成这样的权力,就会同时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对公众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力。强势品牌还会成为国家实力的象征,成为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尽管在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主角的后现代时期,公司的国籍已被淡化,民族国家的影响已被淡化,但品牌却一直独立于跨国公司经营本土化过程之外。不论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如何本土化,它的品牌总是脱离不了强烈的母公司国家或民族的色彩。甚至跨国公司越成功,它的品牌就越具有其母公司国家的色彩。就象可口可乐永远改变不了其美国品牌的形象,梅塞德斯—奔驰永远改变不了其德国品牌的形象一样。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同时,永远都不会停止其本质上的母公司文化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跨国品牌将拥有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2、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文化战略

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战略就是文化战略

如前所述,品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因此,从文化经济的观点来讲,品牌战略就是文化战略。在进行品牌文化的建设时,须充分体现人文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并力避对文化做狭义的理解。否则,文化将走向其对立面,所谓后现代企业的品牌文化战略也将背离其宗旨。

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坐标点上创造后现代品牌

后现代品牌的塑造既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就需要品牌创造者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坐标点上,对古典、现代以及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洞悉。后现代品牌创造者尤其要对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掌握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文化取向。

在了解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与文化取向的基础上,优秀的品牌创造者应该走在消费者的前面,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群去创造需求。

品牌战略的制定应由知识总监与营销总监共同负责

品牌战略,尤其是产品品牌战略的制订应由知识总监和营销总监共同完成。在很多没有设立知识总监职位的企业中,营销总监实际上同时也是知识总监。但这不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在后现代企业时代,知识总监的设立对于企业是一项战略性的决策。

品牌战略必须贯穿CEO和首席文化官的意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