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管理论文(精选5篇)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负荷率;电价;理论依据;计算方法;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TM714.1文献标识码: A

一、电价研究及其相关政策阶段

电价是电能的价格。与一般商品或服务不同,电能不仅具有公用商品属性,而且电力生产技术和经营过程也十分特殊,从而使电价成为最复杂的商品价格。从电力工业产生至现在,电价研究及相关政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早期市场定价阶段。1920 年美国共有6500 个电力企业,其中主要是发、输、配、售一体化的企业。在这个阶段,各方对电力工业的自然垄断属性还缺乏认识,政府、电力企业和用户把电当作一般商品交易。电力企业和用户自由协商定价,并对价格信号做出理性的反映。因此,最初电力商品定价完全采用市场定价机制。

2、管制定价阶段。由于电力产业投资巨大、资产专用性强、规模经济特征

显著,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力工业开始从自由竞争进入自然垄断阶段,采取了国有和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纵向一体化的垂直垄断运营模式,并在电力工业的进入、价格等方面实行了严格的管制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电力企业实施以成本为基础的价格管制。管制定价又经历了传统的管制定价阶段和激励性的管制定价两个阶段。传统管制定价方法均是以成本为基础进行管制的,主要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以及投资回报率管制或服务成本管制三种。

3、激励性管制是在放松管制的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兴理论,在美国又被称为基于绩效的管制,其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收入上限、价格上限、标尺竞争、特许投标和菜单合同或可选择定)等。在现实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激励规制方式是价格上限管制定价方法。英国从1984 年即开始在自然垄断产业使用这种管制定价方法。

4、现代市场定价阶段。随着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变化,电力生产经营各环节开始出现功能性分离,其自然垄断特征也分环节发生变化。由于发电技术进步,发电生产的规模经济性不再普遍适用;输配电环节具有规模经济性,固定成本所占比重高、并具有淀性,自然垄断属性明显;在售电环节,配电功能与售电功能可以分离,售电商仅仅办理最终用户计量、电费结算和其它售电服务,完全可以引入竞争。

二、负荷率电价的理论及其制定方法

根据电价的四种职能,本文认真总结国内外电价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后,提出了适用于负荷率电价的四种基本理论,即社会平均成本定价理论,均衡价格理论,管制经济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四种电价理论,并对相应的定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种理论与方法在电价管理与政策中的特殊功能。

因此,根据社会成本定价理论的定价方法主要采用基于会计信息的平均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方法适合于不同市场结构下商品定价,在包括电价等垄断经营商品的定价中应用也十分普遍,有些定价包括后面分析的成本管制定价方法,也是平均成本定价方法派生出来的。平均成本定价方法之所以广泛应用,除有社会成本定价的理论依据外,也与边际成本定价不能弥补固定成本的理论缺陷有关。尽管世界银行等组织曾经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边际成本定价,但目前采用边际成本定价的国家仍然有限,或者已经按照平均成本的思想对边际成本进行了技术性完善。平均成本定价是保证企业财务平衡的一种定价方法,虽然与边际成本定价方法相比,社会福利有所损失,但由于不会导致企业亏损,无需政府补贴,可避免政府在筹措补贴财源因为增加税收等而产生的资源配置损失;另外,平均成本定价还有计算简单的优点。因此,平均成本定价是现实的最优定价方法。基于社会平均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或者

或者

ki 为资本要素, li 为劳动力要素, ri 和wi 分别为两种要素的单位价值。这种计算方式是按照各生产要素指生产设备、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根据某产品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占用的社会平均值按生产要素价值加权计算,可得出社会平均成本。也可以直接把各企业成本按产值计算加权平均

值。企业成本按总成本除产量确定,即,TC 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基于社会平均成本参数计算平均成本是指在企业成本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参考社会平均成本计算企业社会成本,如根据国债利率计算企业资金的社会成本等。

三、电价政策的主要内容

作为电价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电价政策包括政府电价管理体制和目标,电价理论与方法的选择,电价形成机制设计,电价政策与水平,电价调整机制,电价审批程序主要内容。有些政策性内容是体制性内容,本文不做分析;有些内容是操作性内容,与具体电价类别有关,是本文需要研究的。下面以负荷率电价为对象,说明电价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般情况下,电价有四种职能。实际电价政策设计中,不同类别电价的职能和定价目标至少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以负荷率电价为例,首先必须明确这种电价解决什么问题或实现什么目标?主要体现什么功能?也就是说,电价职能的具体分析和制度性安排,是电价政策中首要内容。

1、资源配置职能与目标。根据负荷率电价的背景分析,负荷率电价主要是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力使用过程中电力设施和用电设备利用率偏低而提出来的。负荷率电价的核心是通过电价政策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用户和系统负荷率,减少电力生产备用和占用容量,从而提高电力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电价的四项职能中,资源配置职能是其主要职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电力生产经营能力利用不足(如系统负荷率平均只有85%)和用户用电设备利用率(用户负荷率只有20%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西方国家如法国电力系统负荷率最高达到95%,用户负荷率也达到55%以上。

2、其它职能与目标。负荷率电价的核心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因此,在负荷率电价的职能选择上,首先,负荷率电价的基本职能就是资源配置职能,要通过电价政策设计,引导用户改变用电行为,提高用户负荷率和系统负荷率。其次,为了实现资源配置职能,负荷率电价要体现价值职能。负荷率电价真正反映不同负荷率条件下用户的用电成本,这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前提。效益核算职能是价值反映职能的延伸。而宏观调节职能可以体现在具体电价政策的设计上,比如居民用户负荷率较低,而目前我国居民电价较低,如果采用负荷率电价,居民电价必然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宏观调节职能的作用可能表现在分步提高居民电价水平的政策设计上面。

四、负荷率电价的政策分析与设计

1 、负荷率电价的政策选择

负荷率电价能否改进社会福利或者优化社会福利结构,是负荷率电价能否在政策上采用的重要依据。为了说明负荷率电价的福利改进过程与机理,本文将是否以及如何考虑负荷率因素制定电价分为三种情况,并进行福利改进的比较。第一种是单一电量电价,这种电价制度不单独考虑容量成本,相当于没有考虑负荷率因素。第二种是两部制电价,这种制度独立设置了容量电价,但是,对不用负荷率用户按统一的标准收取容量电费,相当于对所有用户按平均负荷率收取容量电费。第三种是考虑负荷率因素的两部制电价即负荷率电价,在已知用户负荷率的情况下,对不同负荷率用户按不同的两部制电价收取电费。

2、单一电量定价与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福利比较

根据一般定价原理,单一制电量定价按平均成本定价;根据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的两部制电价按系统平均固定成本确定容量电价,按可变成本或边际成本确定电量电价。假定需求曲线为P =a -bQ ,平均成本曲线为

,边际成本曲线即供给曲线为1 MC= P1 =C v, Cf 为固定成本。所以:根据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可得相应的市场均衡点E ,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 P2 和Q2 。消费者剩余可以表示为:两部制统一定价以边际成本定价为基础,所以市场均衡由需求曲线和边际成

本曲线相交形成,假设对应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 P1 和Q1 。进一步:,代入平均成本曲线,可得:,即产量为

时的平均成本。所以,两部制统一定价的消费者剩余可以表示为:

因此,对单一制电量定价和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的消费者剩

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由模型假设可知:。Q 2则是单一电量定价制度下的市场均衡产量,由需求曲线P =a- bQ和平均成本曲线相交行

成,可得:。所以:

由于单一制电量定价和两部制统一定价仅仅在定价机制上有区别,对于企业来说,其生产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企业的净利润实际上是保持不变的,但是消费者剩余比单一制电量定价下的消费者剩余有所增加。这说明,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的社会福利确定地要大于不考虑负荷率因素的单一制电量电价的社会福利,即考虑负荷率因素的两部制电价更有效率,电价政策在考虑实现条件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执行两部制电价。需要补充的是,尽管按平均负荷率定价的统一两部制电价是以边际成本定价为基础,但是两部制定价与纯粹意义上的边际成本定价仍然存在着差异。

结语:

负荷率电价是当前我国电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外有高负荷率电价和低负荷率电价的说法,国内提出根据用户负荷特性定价。本文简要分析了负荷率电价的计算方法,目的是提高电力设施利用率,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 朱连波,孙松强,常磊等.负荷率与线损的定量关系及其在分时电价成本效益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38(17):43-46

[2] 陈勇.提高用电负荷率降低企业成本[J].煤矿开采,2000,(43):84,86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 负荷管理 系统 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23)011-083-02

我国在电力紧缺的时代诞生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解决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当时的主要任务,从而能够保证供用电的正常秩序。此系统是一个全面管理电力负荷的综合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有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等。在新时期电力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出来,目前供电企业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和建设越来越重视,本文就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做一些探讨。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大约有12家公司从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与生产工作,这些公司负控产品组网建设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一共有160多个。近些年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经历了单系统、双机系统、网络系统等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以限电跳闸为主要目标发展到为用电营业管理服务为目标的综合管理系统,系统的通讯规约也逐渐由各公司独立规约发展到最后的全国统一规约。而且,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安装数量每年都有增加,无线电负控系统已被大部分地区安装。以无线电作为信息传输通道对地区和用户的用电负荷、电量及时间进行监视和控制的技术管理系统称为无线电负控系统。此系统由若干设备组成,如:天线、计算机系统、电源、电台等设备。设在用户单向和双向终端的是属台,组成包括:调制解调器、电台、电源、数据采集、参数显示及数据处理等。无线通信属于超短波无线通信,其主要特点是:系统的容量很大、可以灵活地调整配置,属于集中控制系统,且容易扩充。

2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模式都是采用原来的固有模式,对企业现状的经营环境和企业未来的现代化管理需求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也缺少系统的规划,这就导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不够明确。

2.2 在功能上缺乏对已建系统的运用力度

我国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因为企业创一流的必备条件就要建设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这样的确能够加快建设负荷管理系统。但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和运用却被很多单位所忽视,最终体现在系统的终端安装停滞不前,网络互联运行的功能难以实现,长此以往,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应有功能就会被削弱。所以,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发展的认识,争取早日让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成为电力营销和现代化用电管理的工具。

2.3 未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从系统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其建设只有与内部模拟市场、电力买方市场和企业现代化管理重组相结合,才能够顾全供电企业的全局,优化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仍处于封闭、孤立、自成体系的状况,开发、利用此系统的目标仅仅是站在电营服务的角度。这就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没有充分利用该系统的数据资源和信道资源等,没有做到优化利用。

2.4 没有明确界定系统业务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与MIS网联网,所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本身不必实现所有的应用功能,可以通过数据上网共享的方式在其他操作站的应用岗位实现。但是目前对于哪些工作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哪些工作和应用需要由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来完成,目前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界定,因此,现在的企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功能一般为又大又全。

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对策

3.1 做好系统建设的细致规划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要采用“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相结合的规划和建设策略。“从上到下”是指从上一层次到下一层次,也就是从整体到局部的策略。从上到下的分析能够规划系统应用的数据需求和实施步骤,谋求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局部优化目标的前提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全局优化,这样也可以确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地位和系统应用的分布式网络。“从下到上”是从供电企业的管理需求出发,也就是分阶段建设系统,这样单项的系统应用功能能够首先实现,然后综合应用功能通过网络实现,这样能够逐步实现从单系统应用到网络综合系统应用,由低级到高级的开发过程。

3.2 规划和组织系统数据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各项应用的基础就是系统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因此,系统数据的规划和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可以采用枚举法进行数据规划,将整个信息网开发应用的各种数据信息都枚举出来。可以采用排队法进行数据的组织工作,目前该系统的许多功能应用的基础是数据完备。所以,要协调好数据的组织与功能的开发。首先,要保障数据的完备性,按照数据规划优化设计终端;其次,要对数据进行排队,对哪些电网中的数据要早点提供,哪些数据要晚点提供一定要弄清楚,作出终端装用计划。

3.3 完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终端功能

现代计算机的芯片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得到日臻完善,应用到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上,就要在设计和制造其终端设备时能及时更新换代。要对电力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运用予以重视。采用交流采样输入方式,改变以前的按读取电能表脉冲的输入方式,这样对终端系统设计能够简化,还可以对数据采集的精确度进行提高,从而对系统的配调自动化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可以将终端系统设计简化,还可以将数据采集的精确度提高。此外,还有补全负荷需求侧必备设备,它指的是尽可能将需求侧用电信息传至系统主站,以选用电能表的影响为例,某些企业的负荷管理系统要想读取有功电能计量只能通过485接口读取,使用无功电能计量则不能读取,这就导致对需求侧的无功管理无法实现,对电网的正常运行也是不利的,负荷管理系统的已有功能也会被削弱。要想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就要对需求侧选用全电子计量表。

3.4 充实改进主站系统软件

在整个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系统的主站软件,系统的主站软件不但要满足操作上的简单灵活性、可靠性和一定的可拓展性等功能,还要能够根据招测的需求侧数据,自动分析出数据异常、用电行情预测等结论。也就是说应具备电力市场的预测功能和自动分析功能,通过这些功能,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电力营销管理服务,可以根据对数据的分析,结合电价做出电均价测算等。

3.5 做好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非常重要,因为用户开关跳闸功能的实现都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来实现,而且大量的重要数据信息都是有系统采集、保存并提供的。目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收到了普遍关注。其中,有以下原因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不安全状况:软件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不完备;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结构;黑客攻击;病毒侵入;误删数据或程序;系统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等等。为了防止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可以采用如下的防范措施:利用系统本身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安全,如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或者进行访问认证;设置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多层防御等等。当然这些措施都要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与MIS网的联网,这样能够在联网线和系统服务器间设置一个转发服务器,这个服务器能够和系统服务器并行,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用电管理自动化、配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和安全用电的重要技术方法与手段。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能够保证电网的经济、安全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还可以均衡负荷,改善电网负荷曲线。此外,还能够提供一些丰富、有效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对营业抄收、线损管理、计量检测等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作用。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此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也必然能够推动我国用电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136-137.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统计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表现统计成果的重要步骤,其有利于发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类型

统计分析工作的特点就是数量性,因此统计分析报告就是用数字说话,以事实描述,然后进行议论分析。统计分析报告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丰富的统计内涵,做到语言简练意赅。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说明了与其它文体的显著差别。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是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分析,即要提出问题又要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比总结报告更加精准。

2.统计分析报告要求从更宽的面上交代背景,用较多的篇幅和事实系统集中地阐述问题、解剖矛盾,比新闻报道更全面具体。

3.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运用大量的数据材料揭示规律性,在论证文章观点阐述某种看法时比学术论文更侧重用数据、事实说话,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有许多种,下面就几种经常使用的类型略作说明。

1.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也被称为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其分析目的是为了让企业管理阶层能偶实时了解工作的进度和检查企业计划的实施情况,其一般按周、月、季度等编写。

2.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利用统计资料, 进行分析投资建设中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而深入研究编写的分析报告。

3.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准确的统计资料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和数量预测,它具有数量性、预见性、差异性、可控性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预测

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具有大量的数据优点,除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之外,对电力企业来说更要充分的利用统计分析进行供电情况进行预测,更重要的是对电力的负荷的调研和分析。

伴随着我国用电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内各大电网负荷特性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网运行的特性是电力负荷的特性趋向于正常。各大电网集团的的最大负荷普遍持续高速的增长,电力峰谷差率增大,负荷率下降,水源枯水期和电力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电网的调峰难度增大,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力负荷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对电力企业来说越来越显的重要。

下面论述的是对电力负荷的预测和预警的相关指标,包括了一些还正处于在探索和实践的指标。(1)日最大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大的一段。电能表的计量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一刻钟和瞬间负荷,日最大电力负荷一般采用的是整点的最大负荷。(2)日平均电力负荷,每天电力用量除以24小时得到的日平均电力负荷。(3)日最小电力负荷,一天之中电力负荷最小的一个时间段,和日最大电力负荷一样,其一般使用的也是整点的电力最小负荷。 (4)月内最大三日平均电力负荷,任意月份内电力负荷最大三日的平均值,也即是每一月内,取电力负荷最大三天中的整点的最大电力负荷,求这三天的平均电力负荷值,该值即是在这个月中的最大三日平均值。对电力负荷的实际分析中,电力的最大负荷是一个最高水平的状态,并不是偶然的电力负荷,其既具有代表性。发达国家一般都是采用月内最大三日平均值最为最大电力负荷。 (5) 日负荷率(γ),反映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平复程度,是日平均电力负荷和日最大电力负荷的一个比值,一天之内若负荷的变化比较大,则日负荷的曲线就会陡峭,日电力负荷率越低,反之则越高。 (6) 日最小负荷率(β),反映一天内的负荷变化的趋势,是日最小负荷和日最大负荷的比值。一般为了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在分析电网调峰能力时通常使用的是接近或者是最小的日最小负荷率(去除节假日外),而并非采用平均最小负荷。(7)日峰谷差率,是日最大电力负荷除以日最大电力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差值所得的数值。和日最小负荷率均值一样日峰谷差率反映的也是一天内的电力负荷变化的幅度。

(8) 月不均衡系数(σ),是指平均日电力负荷和该月份内最大日电力负荷的比值。(9)季度不均衡系数(ρ),是指全年各月最大电力负荷的平均值和该年份内最大电力负荷的比值。其主要反映的是全年内月最大负荷的不均衡性。 (10) 年平均日负荷率(γav),指的是全年内日电力负荷的一个平均值。 (11)年平均月负荷率(σav),指的是全年每个月份的日平均电量的总和与全年每个月份的最大日电量总和的比值。

三、结论

总之,对电力负荷进行统计分析是有效防范电力企业发展风险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电力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电力统计分析与预测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分析当前和未来电力供需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春琴. 数理统计分析在电力企业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 华东电力, 2006, (05)

[2] 刘丽萍. 试论科学开展电量分析预测[J]. 江苏科技信息, 2009, (02)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系统运行;系统备用;事故备用;需求侧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23)-12-0-02

需求侧管理(DSM)从系统运行角度看,可作为通过计划、监视、控制用户的用电,使得用户改变其用电模式和用电水平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主要可分为间接的用户侧管理和直接的用户侧管理两大类。间接用户侧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手段来推动节能节电工作,从而间接地减少用户侧电力和电能的需求和消耗。直接用户侧管理是指各种直接对用户实施的负荷管理措施,如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和其他负荷管理措施。

一、需求侧管理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从运行角度讲,需求侧管理的某些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电网运行的手段,如作为系统备用、作为错峰/避峰、作为系统紧急减负荷等。这些不同的应用对DSM的要求是不同的,下面分别讨论。

(一)DSM作为系统备用

1、作为系统响应性备用

一般来说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可以分为几类,其中一类是波动周期在秒级的随机波动。常规情况下,这类波动主要由发电侧的一次调频功能来平衡。如果想通过对负荷侧的即时调节来平衡,DSM的响应时间必须与发电机一次调频系统的响应时间相当。由于现实中很难有这样可以迅速调节的负荷,DSM目前不大可能在系统运行中作为响应性备用。

2、作为系统运行备用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般来说,系统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超过当前负荷的运行备用容量,备用容量的大小与系统的负荷水平和装机状况有关。旋转备用的响应时间应在10min以内,因此只有那些在调度员控制(或调度)下,在10min以内就可以达到负荷控制目标的DSM才可以作为运行备用。

(二)DSM作为事故备用

电力系统是一个各环节紧密关联的复杂系统,各种不可预测的紧急状况经常发生,主要有:(1)系统突然失去部分发电出力时的发电容量短缺;(2)输配电设备故障造成局部输变电容量不足和过载;(3)无功或电压不足;(4)互联系统中需要对外事故支援。

在发生以上紧急情况下,运行部门除了采用调整剩余机组出力和电网接线方式的常规措施外,还可考虑通过DSM来削减本系统内有功/无功出力来迅速缓解紧急状况。如果采用DSM作为系统事故备用的手段,就必须要考虑和解决有关的经济、技术问题:

1、与一定数量的用户签定“可中断合同”,确定可中断电价。

2、启动DSM用于缓减紧急状况的先后顺序问题(要与购买事故备用相比较)。

3、预测DSM实际可能达到控/限负荷的大小和比例。

4、启动所需要的时间(必须是瞬时或几分钟内可控的)。

5、确定用于事故支援的对象、容量及条件。

(三)作为削峰、错峰手段

DSM作为经济性削峰/错峰措施时,由于其使用时机和时段的不同,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主要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压减年度或季节性高峰负荷水平,从而推迟或削减新的投资(发电或输配电。

2、压减周或日高峰负荷从而避免使用或采购高价电。

3、调整日负荷曲线的形状,以适应受约束的可调容量。

削峰、错峰手段不但可使电网和发电公司获得明显效益,用户也可以避开高峰时用电从而避免高峰电价的支出。有研究报告表明,在美国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平均移峰成本约为30美元/KW,而其发电的投资成本高达500美元/KW以上。但在实际运行中,要将DSM用于削峰/错峰也必须事先明确或解决以下问题:

(1)如果DSM是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必须先确定合同的主体,即明确谁和用户签定合同。

(2)什么情况下(经济指标)运行部门可以启动DSM来执行削峰、错峰。

(3)如何保证运行部门得到准确和足够的DSM可执行削峰、错峰信息。

(4)事后的检查、验证及分析。

二、从系统运行角度评价DSM的主要标准

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来评价DSM和从经济角度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概括起来讲,需要从以下方面来考察DSM的作用。

(一)可控性。当DSM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时,运行人员可以对DSM直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且一般要求被控用户不能覆盖DSM的指令以确保可控。

(二)可用性。指随时投入使用的能力。如果将DSM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常用手段,必须保证DSM随时可用,并保证具备一定数量的可控负荷。

(三)可监视性。指运行人员可直接监视参与DSM的负荷的实际情况。

(四)即时性。即时性指标主要包括2个意思:1、启动DSM是否要提前通知;2、提前多少时间。现实情况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提前通知时间不同,经济损失也是不同的,某些企业在遭受无防备的断电时损失巨大。一般可分为“瞬时停电”、“提前30min通知停电”、提前30min通知停电”等,这些不同的时间要求可以对应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同措施。

(五)敏感性。主要指DSM管理下的负荷对社会环境(如日期、经济周期等)和自然环境(气候、温度等)的敏感程度。从运行角度来讲希望越平稳越好。

(六)灵活性。用于衡量使用DSM时的受限制程度。如可用次数是否限制(每日、周、月、年的总次数);每次启动DSM后的可持续时间是否有限制及每次动用DSM前是否需要专门批准等。

(七)调节容量和调节速率。指DSM可调节(可控)的负荷量和从启动DSM至达到负荷控制目标需要的时间。

三、将DSM作为系统运行常规手段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缺乏开展DSM的有效机制

在目前的电费计算机制下,供电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事DSM方面的投资和项目,以促进用户节约用电和提高能源效率。因为供电公司的收入与售电量直接相关,售电量越多,收入越高。而DSM一般在减少用户高峰负荷的同时,也往往会促使用户节约用电,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供电公司的收入。

对电力用户而言,在目前的电价机制下,也缺少参与DSM项目特别是对电力系统运行最有意义的“可中断供电”项目的积极性。目前推出的峰谷电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户将部分负荷“移峰填谷”,但由于缺乏“可中断电价”机制,用户很难接受将其置于电力运行部门直接控制的DSM系统之内。

(二)没有合适的DSM资金来源和成本回收机制

即使我国电力行业在经过2002年大规模的重组和厂网分开改革后,仍然没有形成输配电的电价机制,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有效的DSM系统资金来源及合理的成本回收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为推动DSM,必须建立某种投资收益机制,使投资成本通过某种形式(如电价附加的形式)回收并获得必要利润。

(三)技术上的困难

由以上讨论可知,要使DSM作为电力系统一种常用的运行手段,被DSM控制的负荷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特性,并达到必要的技术标准。而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DSM系统在技术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以上各项标准。

参考文献: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线损,节能,发电量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线损管理涉及面广,跨度加大,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为适应电力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搞好电力供应,减少供电损失,向客户提供优质、价廉、充足的电力,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必须加强电网的线损管理工作。

二、线损的组成和计算方法

1、线损的组成

(一)技术上的线损

在输送电力网和电能分配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损耗,其直接的原因是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异常,通常这部分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就可以叫做技术线损,也可以叫做理论线损。

(二)管理上出现线损

在电力营销的运作过程中,为准确计量和统计,需要安装若干电能表、互感器等计量装置和表计,不同程度的误差与这些装置与表计都有关系。与此同时,由于用电抄收人员的素质关系,又会出现估抄、漏抄和不按规定同期抄表的现象,再加上管理工作不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部分透漏和少量自用及其他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这类损失,归根到底是我们管理不善引起的,所以称之为管理线损。

2、按损耗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变损耗

可变损耗指的是跟电网中的负荷电流有关随其大小而变化的损耗,其中包括导线中的损耗,变压器绕组中的铜损,电流表和电度表电流线圈中的损耗等。

(二)固定损耗

固定损耗指的是电网中的负荷电流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不随其变化的一种损耗。

(三)不明损耗

不明损耗系实际是指线损与理论线损之差的一种损耗。

3、线损的的计算方法

(一)均方电流值计算损耗

分析实际运行情况可以得出,输送功率P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P是时间t的函数,即:

P=P(t)

进一步考虑P(t)可知,形成P(t)的因数I,U,cosφ的φ角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即:

I=I(t)

U=U(t)

cosφ= cos[φ(t)].

假设cosφ及U不变,那么在输电元件R中流过电流I(t)时,在时间T内损耗电能A,

A= I2(t)Rdt

通常的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求出I=I(t)的表达式。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情况可以用离散型分布函数来近似地求出A,即,以每小时运行人员抄录的电流值Ii作为这一小时内的平均电流值,近似地认为这一小时内电流未发生变化,则这一小时内的电能损耗为:

A i= Ii2 R×I

式子末尾的1表示1小时,从而A i的量纲就成为电能的量纲。当明确这一点时,可以不必写出 ×1.当测计期T内有几个电流值时,总的损耗A为:

A=

令IJ2为每小时电流平方的平均值,即:

IJ2=

显然

nIJ2=

于是A= nIJ2R (1)

这个式子表明,当一个供电元件的电阻R为已知时,n小时的总损耗可见用均方电流值求得。

(二)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和损耗小时数τ表示负荷特性及计算损耗

最常用的是同负荷曲线,负荷曲线具有周期性。除去用负荷曲线来描述负荷的特性以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也是一种描述方法。

设某元件的全年供电量为A,元件的送电功率P(t)的最大值为Pmax则全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的定义为:

Tmax=(2)

定义式表明,若以最大负荷均恒地供电、则在Tmax小时内就能完成全年供电量A。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在全年意义上描述负荷的特性。下面叙述它和损耗小时数τ的关系。 类似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二,设全年供电损失电量为A,损耗功率P=P(t)的最大值为P,max则全年供电损耗小时数τ的定义为:

τ=(3)

当元件R输送功率为最大功率Pmax时,固cosφ假定不变,输电电流I=I(t)也出现最大值Imax,于是Pmax=I2maxR

故A=I2maxRτ(4)

由此可见对于已知元件电阻R及最大负荷电流Imax的情况来说,只要知道了就能求出该元件的全年损耗A,通常对于供电完成之后的情况,最大负荷电流是一定知道的。即使对于供电完成之前预测线报电量,也要给出最大负荷Pmax,从而 Imax也是可以知道的。于是关键在于如何求损耗小时数τ。

二、当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合理的配电网布局和结构

较多的超供电半径线路,超长的线路空间距离,较多的迂回和卡脖子线路供电现象,多而散的配电线路上负荷点,较远的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使得主配电架空导线截面与载荷量选择不相匹配。

2、使用老化和陈旧的供电设备,损耗就会严重

很多还在使用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在一些农村还存在早期架设的10kV线路,这是一种常见的线路损耗,而且十分严重。

3、配电变压器负荷存在不平衡的状态

空载运行时间长的配电变压器,这些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是很大的。农闲季节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反之,则相反。还有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的现象存在。

4、使用电能计量装置的时候也会造成损耗

因为负荷变动大的大量用电客户,而实际负荷率偏小,电流互感器配比偏大。下降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照明户的表,大量由于设备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

三、线损管理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