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征文(精选5篇)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践行长征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3)03-0218-01

长征精神是指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力量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坚定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我们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教育广大的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并持之以恒的为之奋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蕴含着一定的时代性,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和当代大学生思想信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冲击,很多大学生都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面对这种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用长征精神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塑造当代大学生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红军长征是受迫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进行一项艰苦卓绝的历史工程。红军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道路,并最终取得胜利,使得中国革命生命力得到了保存,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通过长征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支撑着战士们战胜困难,争取胜利。虽然战争年代已经原远离大学生,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鉴定的信念,这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坚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追求,促使当代大学生奋发成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归根结底是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精神,坚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和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稳定奋斗目标,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好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领土、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家自豪感、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多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以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民族独立为己任,将中华儿女的使命放在第一位,为祖国明天更好发展,民族繁荣昌盛无怨无悔的贡献自己的一切。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志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团结同学,将爱国主义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次,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好高校文化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拥有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开展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全面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作用,可以借助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从而潜移默化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

长征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一直以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必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首先,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要强化政治理论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好高校两课教育优势,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其次,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就要组织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国国情、社情和民情。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长征精神更好指引当代大学生前进。

参考文献

[1]柯丹,马素梅.论新时期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J]. 科技创业月刊. 2023(04)

[2]张学昌,谷照亮.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 思想研究. 2023(06)

[3]韩光道.论长征精神及其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14)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范文第2篇

如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同科任教师沟通,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现行的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管是语文、数学、社会,还是音乐、体育、美术,无不蕴藏着爱国主义思想。作为班主任,应经常召开各科教师参加的德育研讨会,认真研究挖掘各科知识潜在的德育内容,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制订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德育计划,将具体的要求落实到各科知识的传授之中。例如:数学教学中,讲授《圆的周长》,介绍圆周率的知识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论早六百多年,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教学中,介绍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平时刻苦训练,终于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音乐教学中,要求人人会唱《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社会教学中,通过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对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并举;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班主任可把德育内容变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各科教师的不懈努力,共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发挥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校每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作为班主任应把握好升旗仪式这个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升旗的意义,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的升起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象征着华夏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奔向新的生活。其次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升旗时,军乐队演奏起雄壮的国歌,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高唱国歌,然后在国旗下宣誓:“为了祖国我们要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全体学生振臂高呼,怎能不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每次升旗后,班主任应在班里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讲话,把本周的德育内容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行动中去。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进一步围绕升旗开展一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组织《当国旗升起的时候》《我站在国旗下》等征文活动,开展“争当升旗手”的活动,把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对升旗的向往变成努力学习,为国效力的自觉行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以班队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班队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内容包罗万象,形式灵活多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要十分注重班队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整体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依托。如通过举办“党史介绍”、“队史知多少”等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较系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初步的共产主义信念。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做新世纪的主人》演讲比赛和征文等活动,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纲要活动,如“学道德纲要,做文明公民”主题队会,利用板报、知识竞赛、讲座等多种形式介绍《纲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哨兵”等活动,在队(组)之间开展道德竞赛,让他们体会实践道德纲要,做文明公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以影视教育为手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电影电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视读物,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胜过家长的罗嗦,胜过老师的说教。好的影视节目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班主任,可以国家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运用优秀的影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为指针,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如《虎门销烟》、《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让林则徐、董存瑞、雷锋、孔繁森等一个个英雄走进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发展史和新中国的强国史一幅幅宏伟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注意关注反映新时期建设事业的影视动态,及时引进时代活水,一有合适的影视作品,就千方百计组织学生观看,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影评、征文等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大决战》,同学们观后围绕着影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不仅认识到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同时深深体会到没有革命前辈打江山,没有英雄烈士流热血,就没有新中国,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班主任,每学期都应组织学生观看若干部爱国主义影片,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中一次又一次点燃、升华。

五、以本地资源为德育材料,努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再次提出要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最深层的认同――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前提。

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丰富的情感化内容易于让大学生产生共鸣,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能够让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增强责任意识和民族自信力,能够提升个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促进入党积极分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二、入党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意识现状及情感表达特征

1、新时代入党积极分子情感表达丰富,但情绪容易波动

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有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理性的爱国主义思维。如在奥运健儿取得荣誉时而自豪;在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时而振奋;在人民危难时刻自告奋勇的参与到救灾行动中;在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时国家主权立场坚定,信念始终如一。

在生活阅历的不断累积和与社会接触的不断增加中,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得复杂,因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中会有情绪易激动的情况,比如过激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甚至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违法举动和暴力行为等。

2、新时代入党积极分子智力发展水平高,但辩证思考能力有欠缺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维能力随着学识丰富的过程不断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思维的辩证性有所发展,比如在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的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部分入党积极分子思维能力仍不成熟,还存在不平衡性。比如缺乏对国家历史和中华民族传统的深入了解,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热衷于西方节日,对民族传统节日漠不关心,知之甚少,另一方面难以正视国家发展历史渊源,盲目抵制外国文化,比如带头发起抵制日韩等活动,缺乏公正的评价,闭目塞耳,甚至出现言语辱骂等暴力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意识淡化,过多追求优越条件而摒弃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等。

3、新时代入党积极分子更加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自身甄别能力不足

新时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迅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面,了解国内外形势,传播爱国事迹,表达爱国情感,比如在?W络中出现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言行举止时,他们能积极抵制,有力回击,成为网络媒体中传播正能量的“小卫士”,协助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但因为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新媒体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信息传播和高度共享性吸引着大学生,因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存在对网络依赖性过大以及自身甄别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盲目跟风,随性评论,反而被网络文化蒙蔽和利用,失去了自身判断力。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工作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案例

1、发挥教育基地资源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的资源优势,是各高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开展的首选。通过走访革命历史遗迹等,融入短小精悍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事例,让入党积极分子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能够接受精神的洗涤,在红色经典的宣传中感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走访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志愿精神”等主题活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诚挚敬意和深切怀念,感受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情感,在革命前辈的艰苦历程和当下幸福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激发爱国热情。

2、重走长征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契机下,部分高校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带领积极分子“重走长征路”,融合长征旧址等物质资源、长征精神等精神资源、红军标语口号等信息资源,及红军长征代表人物等人物资源,走访长征遗址、重温红军故事、采访红军代表人物,深切的体会烈士壮举,感受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坚定,通过带入性的实地走访,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中,增强教育的效果。

3、融合文化资源强化爱国主义内涵建设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形成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窗等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知识,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知识竞答、读书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实践,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领会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提升爱国意识;以重大纪念事件为契机,如国家公祭日、纪念建国建党等重要纪念日开展缅怀历史主题活动,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

4、借助“互联网+”增添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新时代互联网的高效利用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其多样的功能、便捷的信息传播和高度共享性吸引着大学生,这为积极分子培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高校采用通过互联网在线课程、在线讲座、视频资料等方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规划党性学习的内容,提升了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动参与率;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故事制作为动画宣传短片等,用崭新的形式去诠释爱国情怀,使之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通过两微一端等网络交互平台实事新闻、传统文化典故、爱国励志故事等,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力度。

5、举办思想研讨会落实爱国主义行动

爱国不是空喊口号,在新时期,我们的爱国情感表达不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是重在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思想研讨会是H高校的党建特色品牌项目,主要是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思辨研讨的活动中,通过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入党积极分子在参与思辨研讨过程中走进校园组织、民生社区开展调研活动、爱心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培养着眼时事热点,落实爱国行动的能力,在体察国情和了解民意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时事热点问题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敏锐的洞察力,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个人成长成才和国家建设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有效途径

1、构建全方位体系的培养方式

单通过一种形式、一项活动来进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其作用是有限的,若要最大程度提升有效性,需要构建集合文化熏陶、思想教育、宣传教育、网络教育、红色资源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培养体系,即内容上重视思想理论和文化的熏陶作用,形式上重视用当下青年学生更倾心的方式以及有效利用红色资源优势,且注重通过宣传氛围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注重完善各方信息的监管机制来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具体而言,可以在传统培训内容中加入实事分析,采用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讲解真人真事、爱国典故、社会热点,给予通俗易懂的阐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在校园中设立标语宣传栏,吸引学生的关注,完善其对国情的全面认识,使爱国热情升华为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引导他们自觉成为爱国意识的宣传大使;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进行正面引导,创建“互联网+”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工作平台,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简单实用的宣传资源,积极主动的在学生中宣传爱国主义基本知识,让积极分子全面了解国情、认识国家、拥护党的领导,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向组织靠拢。

2、采取实践性强的培养形式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闫萍莉,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陕西西安71006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5―0171―03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和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它是动员、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而“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的真谛所在。因此,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一、“红色资源"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1.“红色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今天,情感已成为人类行动的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与艰难环境中的“红色资源”,包含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祖国浓烈的挚爱之情,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铺洒在国家独立和崛起的坎坷道路上,铸起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座丰碑。这份爱国情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的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一代,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因此,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可以使他们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弥补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体现“红色资源”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塑造爱国主义精神中的独特作用。

2.“红色资源”保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不论革命形势怎样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一些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367天的长征中,红军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数倍于己的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什么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最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对革命理想的无比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今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红色资源”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方式。全国各地的红色基地、图片、资料、实物、健在老红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等,使“红色资源”具有直观、贴近的优势。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地解决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二、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对策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必须有机结合,要根据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生活阅历、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人文历史知识这些特点,努力寻求多种方式深刻挖掘这些“红色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这样才具有时效性。

1.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首先,注重“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陕西“全省具有影响的红色旅游资源共有486处,其中延安360处,榆林37处,西安30处,宝鸡5处,咸阳9处,渭南18处,铜川4处,汉中12处,安康7处,商洛4处”。“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将无法挽回。因此,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意味着一种盲目的、过滥的开发,而应开发和保护并重,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陕西省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革命走向成功的新起点,这里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开发“红色资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旦开发和保护相冲突、相矛盾时,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而不能以开发为借口,以牺牲“红色资源”为代价。也不能以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为由,毁损“红色资源”。其次,政府对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要逐步对全社会开放,首先是对省内大学生实行免票,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渐推向外省。因为陕西省高校数量在全国名列前位,吸引众多学子汇集在这里,若能实行对大学生的免票制,就可为大学生开辟一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绿色通道”,真正体现“红色资源”的价值。

2.通过“红色资源”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疆界变得模糊,必然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使爱国主义情感淡化。”因此,要通过“红色资源”进校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首先“红色资源”进课堂。学校的公共课本身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这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应充分挖掘这种教育资源优势。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理论讲授、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因为这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给养,“是获得历史知识、承继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的主

要渠道和来源”。同时,结合实际积极宣传陕西省的“红色资源”,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在陕西13年的艰难岁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注重对校园硬件设施的美化工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学校要积极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多举办专题报告、学术讲座,利用广播、橱窗等宣传媒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弘扬“红色资源”中的爱国精神,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同时,通过征文、演讲、班会、党团组织活动及评选文明大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行动教育。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体现,更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爱国主义行动上,这也是运用“红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所在。既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又要精心组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社会调查、各种纪念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可结合实际,经常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陕西省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更加珍惜今日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同时可利用学校假期,动员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农,调查访问,了解国情,使他们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感受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激情,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努力,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三、运用“红色资源"进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和手段,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而言尚处于摸索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要正确处理“红色资源”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关系。“红色资源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红色资源”包括各种遗迹文物、纪念场馆、历史文献、文艺作品等物化形态,精神“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中所培养形成的价值取向。前者是后者形成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提炼和升华。一般而言,物化形态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易于被运用和接受,多被重视,而精神领域中的产物较抽象且枯燥不易理解,常常被轻视而不去深入研究,无法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避免简单说教,又要防止流于肤浅。由于思想具有传承性,因此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挖掘和研究,要充分利用陕西省丰富的物质“红色资源”,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进行探讨,凝炼出在爱国主义方面所形成的精神成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红色资源”的真谛所在,切实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征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探究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自然地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历史的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挖掘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爱国情感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体现了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前进的巨大动力。历史教学,老师要培养引导学生分辨是非、积极向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倘若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毫无感情,对祖国的历史一无所知,还怎能谈得上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社会责任感,把热爱祖国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升华为一种思想信念,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知国才能激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在初中教学素材中,学生还能学习到关于中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体现,有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都能在根本上使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二、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实践证明,历史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初中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地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发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善于吸收外国科学技术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防止不切实际的夸大成就、一味拔高或举此抑彼,还应避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片面性、绝对化。对历史功臣要歌颂、赞扬,对历史罪人也要无情地揭露。看看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投笔从戎的班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九死一生通西域的张骞、“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驱之”的林则徐、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等。学生能从这些优秀人物的言行事迹中受到陶冶、启迪,增强民族自尊心,并进一步升华为一种时代的责任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特别要突出搞好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教育,理想、纪律教育,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此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班级的思想动向而有所选择和侧重。例如教八年级《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制作课件先将视频画面中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卢淀桥、爬雪山、过草地等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再将红军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填出沿途经过的省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画面的演示再现长征途中红军将士敢于牺牲、前赴后继的悲壮史诗,从而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险,产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情。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制作课件等,就能顺利地突破难点,让课堂拓展升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热情高涨。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通过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到底。

参考文献

[1]邢尚普 论中学历史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J].文教资料,2008,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