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岁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翻译: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不凭借地势险要。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到阻碍,我们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即使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让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使他们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那就不如一开始就不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好像屈服于敌人。**就是要利用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的。既然**要利用有利的时机,那么敌人没有摆好阵势,正好可以利用。既然鸣金击鼓的声音是用来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的,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2
作品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10。公伤股11,门官歼焉12。
国人皆咎13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4,不禽二毛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虽**之余17,不鼓不成列18。”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赞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教战24,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6。三军以利用也27,金鼓以声气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29。”
字词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告:报告。
9.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败绩:大败。
11.股:大腿。
12.门官:国君的卫士。
13.咎:怪罪,归罪,指责。
14.重(chóng从)再次。
15.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寡人:国君自称。**之余:**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赞:助。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文章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是不可赦免的罪啊[2]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写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攻打郑国。楚国**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文章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文集简介
《左传》是*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3
作品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10。公伤股11,门官歼焉12。
国人皆咎13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4,不禽二毛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虽**之余17,不鼓不成列18。”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赞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教战24,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6。三军以利用也27,金鼓以声气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29。”
字词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告:报告。
9.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败绩:大败。
11.股:大腿。
12.门官:国君的卫士。
13.咎:怪罪,归罪,指责。
14.重(chóng从)再次。
15.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寡人:国君自称。**之余:**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赞:助。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文章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是不可赦免的罪啊[2]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写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攻打郑国。楚国**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文章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文集简介
《左传》是*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阅读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1)
——《乐羊子妻》文言文翻译3篇
《乐羊子妻》文言文翻译1
【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译文】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2)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篇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1
《子鱼论战》
出处: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1)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4)成列,楚人未既济(5)。司马(6)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公曰:“未可。”既陈(8)而后击之,宋师败绩(9)。公伤股(10),门官(11)歼焉。
国人皆咎(12)公。公曰:“君子不重(13)伤,不禽(14)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15)隘也。寡人(16)虽**之余,不鼓(17)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24)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26)焉。三军(27)以利用(28)也,金鼓(29)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30)可也。”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2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以:把。后面省略“之”,这话。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重复、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虽:虽然。**之馀:**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
(28)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9)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0)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3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想要战胜楚国那是不可能的。”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3)
——澄子亡缁衣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
澄子亡缁衣文言文翻译1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
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
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禅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澄子亡缁衣文言文翻译2
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丢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去寻找。看见一位妇人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要拿走人家的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妇人说:“您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你不如赶快把衣服给我,先前我丢的是一件纺丝的.黑衣服,现在你穿的是一件单的黑衣服。用你的单衣来赔偿我的纺帛的黑衣服,你岂不是已经占了便宜吗?”
澄子亡缁衣文言文翻译3
①亡缁(zī)衣:亡,丢失。缁,用黑色帛所做朝服,也用以指黑色的衣服。
②求之凃(tú):求,寻找。凃,同“途”,道路。
③衣缁衣:前一个“衣”,动词,穿;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④援而弗舍:援,拉。弗,不
⑤纺:有里子的衣服,即夹衣。
⑥禅(dān)缁:单的黑衣服,无里的衣服。禅,单。黑色的单衣.
⑦当:抵,偿。
⑧得:便宜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4)
——文言文“公输”翻译3篇
文言文“公输”翻译1
公输文言文原文
公输
作者:墨者 出处:《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2)?”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4)。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5)。公输盘诎(6),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7)。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公输文言文注释
词句注释
1.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
2.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 将以攻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以,用来。将,准备。
4.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称呼。
5.闻之:闻,听说。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6.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
7.而:表顺承。
8.至于郢:至于,到达。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9.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
10.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命,教导,告诫。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11.侮:欺侮。
12.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13.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愿,希望。借,凭借,依靠。
14.说:通“悦”,高兴,愉快。
15.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的酬)。请,和下文“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16.义:坚守道义。
17.固:坚决,从来。
18.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礼节。再:第二次。
19.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说:解说。之:代词,代墨子下面要说的话。
20.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为:做,造。
21.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之:提宾标志。
2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有的是土地而没有足够的人民。荆国:楚国的别称。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于:在……方面。
2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而,表转折,却。
24.不可谓智:不可以说是聪明。
25.仁:对人亲善,友爱。
26.知而不争(zhèng):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
27.不得:不能达到目的。
28.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9.服:信服。
30.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的计划)呢?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31.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引见。于王:状语后置语。王:指楚惠王。
32.诺:好,表示同意。
33.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34.敝舆:破车。
35.褐:粗布衣服。
36.粱肉:好饭好菜。
37.何若:什么样的。
38.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固定用法。
39.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40.犀:雄性的犀牛。
41.兕:雌性的犀牛。
42.鼍:鳄鱼。
43.鲋鱼:一种像鲫鱼的小鱼。
44.文梓:梓树。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楩:黄楩木。豫章:樟树。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
45.长木:多余的木材。
46.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47.善哉:好呀。
48.虽然:虽然如此。
49.见:召见。
50.牒:木片。
51.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
52.机变:巧妙的方式。
53.距:通“拒”,抵御。
54.尽:完。
55.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56.诎:通“屈”,意思是理屈,(办法)穷尽。
57.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58.莫:没有谁。
59.禽滑厘:人名,魏国人。墨子学生。
60.已:已经。
61.寇:入侵。
62.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虽:即使。绝:尽。[2]
公输文言文翻译
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
墨子***,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
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
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象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象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象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
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公输创作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主张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约29岁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楚国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3]
公输作品鉴赏
赏析
本文采取类推的说理方法,加之排比、比喻,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先写墨子以理说服公输盘;其次指责楚王攻宋之不智,楚王虽穷词夺理,但攻宋之心仍不死;末写挫败公输盘的进攻,并揭穿其阴谋,告以宋国早有准备,迫使楚王放弃用兵,层次清楚,结构紧密完整。末段所写墨子与公输盘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全文通过墨子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以“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类”来表明所谓义的虚伪性,表现出一个强大辩论家的风采。
评价
本文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在这篇文章里,墨子对战争的性质看得是比较清楚的。他能明确指出楚攻宋之不义,因而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正因为墨子站在正义一边,所以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向公输盘及其**楚王进行了无可调和的**,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辞严。要想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这固然同墨子的机智善辩颇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却在于他能够针对敌方的要害展开攻势。首先,他从道义上击败敌人。墨子至楚后,公输盘问他为何而来,他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先是使得公输盘“不说(悦)”,继而逼出“吾义固不**。”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却不知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在十分狼狈的情况下,公输盘不得不把责任转嫁到楚王身上。墨子见楚王,同样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此人“必为有窃疾矣”。因此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为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公输盘的“义不杀少而杀众”和楚王以富窃贫,在道义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们理屈词穷,弄得尴尬不堪。从而说明对于强大而又顽固之敌,只是在道义上攻破它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实力上同敌人较量,并压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弃勃勃野心。墨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这虽然只停留于近乎纸上谈兵,却是一次战术上的较量,**灭了公输盘仗恃云梯之械攻宋的嚣张气焰。公输盘虽被挫败,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直到墨子说出即使杀掉他,“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时,在实力的对抗之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阻止这场战争的不是道义,而是墨子的智慧,在绝对失败的情况下,楚王放弃攻打宋国。
这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写作特点来看,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凸显人物性格。当墨子到楚国见到公输盘,经过道义上的一番谴责之后,公输盘“服”了。它似乎意味着矛盾得以解决。其实不然。当墨子指出:你既然“服”了,何以不停止攻宋呢?这么一问,公输盘却把责任转嫁于楚王。这既说明他口是心非,又引出了与楚王的新矛盾。为解决它,墨子去见楚王,从道义上把楚王驳得体无完肤,致使楚王称“善”。看来矛盾该是解决了。其实不然。楚王同公输盘一样,只不过是耍了个花招罢了。他在称“善”之后用“虽然”二字一转,又把责任推到公输盘身上,说什么“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加复杂化了。又是与楚王的矛盾,又是与公输盘的矛盾,二者错综交织在一起。面对这样顽固而又狡诈的敌人,如果还采取先前那种从道义上揭露的办法对付他们,显然是不能奏效的。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既是摆在墨子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也是读者想要急切知道的。出自墨子的机智多谋,来了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楚王和公输盘都仗恃云梯这一攻城之械来攻宋,就需要把云梯这个迷信予以彻底摧毁。于是墨子便在战术上与公输盘来一次较量。较量的结果,公输盘彻底失败,屈服了。然而,矛盾非但没有解决,且向纵深发展。公输盘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竟想下毒手把墨子这个劲敌杀掉,妄图扫清攻宋道路上的障碍。但是这一阴谋不但未能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进而一针见血地当面揭露。墨子还严正告诉他们:“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最后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之下,楚王才被迫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的话来。矛盾终于得以解决。试看故事是多么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犹如波浪起伏,滚滚向前推进。
再者,作者还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进行层层推理。墨子见公输盘和楚王,都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增强了说服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尤为突出者,是作者运用比喻之妙。诸如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正面直答来意,而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意见,亦即使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可是公输盘偏偏不说,只是表示不高兴。公输盘不说,当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只好再来个火上加油,“请献十金”。这意味着要拿金钱贿赂收买他,让他去干**的勾当。这下子公输盘可沉不住气了,便脱口说出“吾义固不**”。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墨子见楚王,则是另一番气象。一开头就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设字样,好像是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够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墨子连用了三个比喻,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说:“必为有窃疾矣。”既然回答得痛快,那就毫无必要再用激将的办法进一步逼问了。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假如楚王也像公输盘那样吞吞吐吐的话,墨子将会用别的办法使他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的。可见,墨子是根据不同对象的表现,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总之,要他们说话,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不说话,不行;说了话,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罢。只要他们说了话,事情就好办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墨子就是用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办法,进行说理的,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出现,使对方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文章之所以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同这种说理方法密不可分的。
公输作者简介
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6]
文言文“公输”翻译2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了,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件事,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先生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善良坚持道义,从来不**。”
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将要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上有剩余但在民众上不足,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可以称为明智;宋国没有罪而要攻打它,不可以称为仁爱;知道这道理却不向楚王据理力争,不可以称为尽忠;力争了却没有结果,不能认为这是有能力;您守义不杀一人却要杀众多的人,不能算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先生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
公输盘说:“不可以,我已经向楚王说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偷;舍弃自己华丽的衣服,邻居有粗布短衣却想去偷;舍弃好饭好菜,邻居有不好的饭菜却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吧。”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好饭好菜和不好的饭菜相比。楚国有松树、梓树、黄楩木、楠木、樟树,宋国没有多余的木材。这好像华丽的衣服和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所派攻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相同的。"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打败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当作城,把木片当作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先生的守卫方法还有余。
公输盘理屈了,但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他原因。
墨子先生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了,于是就可以攻下。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卫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文言文“公输”翻译3
公输为鹊
公输子①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②之为车辖③,须臾刘④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⑤,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选自《墨子·鲁问》)
【注释】①公输子:即公输盘。鲁国的能工巧匠。②翟:墨子名。③辖:车轴两头的插销。④刘:雕镂,刻削。⑤功:成效。
注释:
1. 公输子:即公输盘(ban)又称,“公输班”或“公输般”,民间呼为鲁班,姓公输名盘,春秋末年鲁国的巧匠。
2. 鹊:喜鹊。
3. 子墨子:即墨翟,子为尊称。
4. 不下:掉不下来。
5. 至巧:极巧,非常巧妙。至:极,非常。
6. 辖:车轴两头固定车轮的“销”,俗称“插销”。
7. 须臾:片刻间。
8. 刘:通“镂”,刻削。
9. 任:承受。
10. 石:古代以三十斤为一钧,以四钧为一石。
11. 功:成效。
12. 拙:笨拙。
13.翟之为车辖:木匠做的车轴上的茶插销木。
14.故:所以。
15.本文选自《墨子·鲁问》。
16.飞:使动用法,使......飞,让它飞翔
【译文】
公输班用竹子和木头雕成一只喜鹊,雕成以后让这只喜鹊凌空高飞,飞了三天也不落下来,公输班自己认为他雕成的喜鹊应该是天下最巧妙的东西。墨子对公输班说:"你雕成这只能飞的喜鹊,还不如木匠做个车轴头上的插销,木匠一会儿就削成个三寸大小的插销,还能使车轮承受五十石重的压力,可以搬运货物。所以我们所做的东西,对人有利的才叫做巧,对人没有好处那就谈不上什么巧。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5)
——临刑杀母文言文翻译3篇
临刑杀母文言文翻译1
宣和①间,芒山②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③。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①宣和:宋**赵佶**。 ②芒山:山名,在河南省汤山北。 ③诀(jué):永别
临刑杀母文言文翻译2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给予了他,不料小偷却咬断了母亲的**,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狠毒?"小偷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却很喜欢我的这种不良行为,导致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因为怀恨,所以我杀了她。”啊!真是与众不同啊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开始”,这话真不假啊!
临刑杀母文言文翻译3
1.宋宣和:宋**的**。
2.芒山:今河南境内。
3.盗:小偷。
4.吮:吸。
5.且:却。
6.乳:**。
7.啮:咬
8.毒:狠毒。
9.检:约束,制止。
10.因:于是。
11.教:教育。
12.少:年少
13.决:告别,辞别。
14.薪:柴。
15.故:所以
16.喜:高兴
17.愿:像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6)
——刘备闻雷失箸文言文翻译3篇
刘备闻雷失箸文言文翻译1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书·**传》:“是时曹公从容谓**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食,失匕箸。”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成语举例:明·俞琳《经世奇谋》第一卷:“闻雷失箸。”
常用程度:生僻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有胆识的人,即给他以很高的礼遇。但是,刘备却一直胸怀异志。当时,汉献帝刘协由于不满曹操专权,将机密诏令藏在衣带中,要车骑将军董承**力量诛灭曹操。刘备也是董承联系的对象之一。
正当董承等人密谋策划的时候,有一天曹操来到了刘备的住处。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谈。曹操突然问刘备:“你说当今天下谁可以称得上英雄?”刘备故意说:“我看袁绍可以算得上英雄了。”曹操摇摇头,说:“我说,当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称得上英雄!袁绍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因此,多少天来,他表面上一直装得庸庸碌碌,常常在菜园子里消磨时间,希望曹操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凡夫俗子。现在,曹操竟当面把自己说成是英雄,他不觉大吃一惊,连手中的匕箸也掉到了地上。此时正好突然响了一个霹雷。刘备乘机掩饰说:“这声霹雷真响,吓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
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的看法后,便决心参加董承等人谋划的诛杀曹操的活动。但尚未等到他们动手,已被曹操发觉,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等都被诛杀。只有刘备和在外地的马腾漏网。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7)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1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菁选3篇)(扩展8)
——观奕文言文翻译
观奕文言文翻译1
予观奕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臵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奕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奕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奕者之不若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