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评课稿(精选26篇)

音乐的评课稿(精选2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的评课稿 篇1

  听了陈欣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陈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游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游戏、创作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集体唱、独唱、即兴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也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教学原则。

  五、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清晰悦耳的乐曲、优美地电子琴弹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艺术化的多媒体课件等都有助于学生徜徉于音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陈老师能根据农村孩子音乐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关键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节课中,教师准确的弹奏、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简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音乐的评课稿 篇2

  听了张老师给大家献上了一堂精彩的音乐优质课——《小黄鹂鸟》。张老师投入的表演、极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学生们美妙的歌声让在场的听课老师仿佛置身于蒙古大草原之中,让大家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蒙古人民待客的热情,聆听到了原滋原味的蒙古助酒歌。

  这节音乐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过渡太自然了,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上,对教材的深度挖掘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记肢体语言,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专家的点评更是给我们以后的教学之路点亮了明灯。

  在此次活动中,真是收获颇丰,感想颇多!以前我只是把公开课当做是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展示自己教学风采的地方,不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公开课。但听了张老师的《小黄鹂鸟》后,我改变了看法,张老师把欢快、轻松的氛围还给了学生,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对歌曲掌握的也很好,学生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

  音乐的评课稿 篇3

  这堂课最突出的就是引导学生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本性体验。“文本”是本堂课的关键词。执教者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多种方式的读(放声朗读、默读、跳读)生成体验。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本文属于人物描写的佳作,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语感。在读的同时,教师又很有层次地要求学生:

  1、圈点勾画,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谈出独特的感受。这一做法就紧扣住文本语句,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整篇文章,使得学生能够把从《命运交响曲》中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思维。

  2、结合文本内容,感知贝多芬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既是对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总的归拢,更是从文本筛选、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

  3、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言并分析。这一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所在。执教者巧妙地运用了“换词法”使得学生通过对两组外貌描写的语言的对比,形象且深刻地认识到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个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写法收束,处处离不开对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参与性体验。即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设计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本堂课,教师设计了“众说纷纭,评点人物”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佣人、来访者、贝多芬本人等等)评价人物。看似只是评价点的丰富,实际上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学生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贝多芬形象的“伟大”“平凡”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形象性体验。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具体途径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乐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化、音乐化的可感艺术相结合,把学生带入并使之沉浸在体现文本内涵的具体情境中去。

  音乐的评课稿 篇4

  整节课关注了音乐作品美感的传递与表现。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和风趣,通过图片的设计,教师的歌声、表情、情绪的带动和感染,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将一些小知识点都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在歌曲的处理中,教师从歌曲中小乐手的心理出发,引导学生用声音正确的表现歌曲,表现自豪的情绪,衬词“得儿喂”的作用,比较两个“得儿喂”的不同,从而注意0和0的时值区别,还有三个道白“咦,嗯,哎”,引导学生正确的表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结束句的唱法运用手势教学,引导学生注意音高的变化。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熟练掌握新授歌曲,教师通过各种演唱形式,如集体演唱,表演唱,分组分段表演唱,来达到教学效果。

  教师将这堂音乐课设置在了一个小动物们开的音乐会中,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快乐、童趣的情境里,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用小动物们开音乐会,这条线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之中。

  歌词较以往所学歌曲内容繁多,不宜于低年级学生的掌握,由于三段歌词说的是三种不同的乐器,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了解了这三种乐器。在这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引出新歌中模仿乐器声音部分的歌词。同时通过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歌词,理解歌词。

  但是导入环节教师没有激情,没有进入状态,预想的效果没有达到,还有就是课堂上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出课堂灵活性不够,最后的成果展示老师也没有完全放手给学生,这节课的气氛也没到达最好。以后平日里教学要做到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做到活而不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佳状态。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通过“我来模仿”的环节也了解了唢呐、小鼓的声音及演奏方法,歌曲的节奏难点也基本掌握。在课程环节的安排上也比较清楚,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从模仿声音的环节开始,学生会很容易在课上随意发出乐器声音,甚至怪声不断。所以,教师应提前将要求讲明,告诉学生不要随便模仿乐器声音,在组织教学的调控能力,这一点教师还应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多加强。由于这首歌曲有几处衬词——“得儿喂”的地方,读出来会很别扭,也不好听。所以在让学生读歌词时,教师会尽量让他们不读出来。教师先读,给他们一个感受。在教授歌曲重点句时,教师还需多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到底学会没有,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教学上。在课堂上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情况。歌曲的前两句都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乐句,还要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多将一些小知识点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例如:一字对双音,两字对一音的地方要唱好,还要注意咬字与吐字,以及八分休止符处要唱准。

  “快乐的'音乐会”

  1 、课堂教学设计完整,教师讲解清晰,重点解决得很好,能一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2 、难点找得很到位,解决的时候方法很科学,讲解清晰,讲解和模唱能够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能努力创造机会和学生互动,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建议:歌曲巩固阶段的方法要多样化,以免孩子声带太累,可以用分组唱,分男女生唱,分段唱,接龙唱等,相信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更高,也更科学。

  教师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 ”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这节课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学生能通过有序的音乐活动,理解歌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积极参与歌唱,表现比较活跃。

  贴近学生生活,师生互动频繁,符合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师生在同一个平台上活动,体现平等互助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对情感的处理还不够细腻,要加强。

  音乐的评课稿 篇5

  本节课我重点关注了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张老师制定了三个目标:

  1、能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2、在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和鲜明节奏,感受和理解音乐之美。

  3、进一步感知民族音乐的风格,激发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和欢乐的音乐情绪,来歌颂、赞美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正确地歌唱技巧,使歌声更加圆润明亮、欢快活泼。

  (2)、创编动作,进行舞台表演。

  这节课张老师能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欣赏歌曲让欣赏充分体会歌曲的情绪为完成目标1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教师通过分析歌曲、节奏练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很好地达成了目标2,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中张老师多次指导学生正确的坐姿和唱歌技巧,注重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这节课学生的表现看,教学效果良好,但如果有学生的创编活动和个人展示就更完美了。

  音乐的评课稿 篇6

  今天xx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课,以欣赏为主,在初听歌曲后,用小乐器立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基础铺垫。综论此课,教学过程中音乐要素突出,逻辑思维清晰,学生不仅会唱,更会跳,会奏,显得整个课很充实,教师在课堂中显示了较强的调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现了出来,不过整堂课的感觉是知识点太细碎,也许对于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有点应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过程偶尔会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联的那一乐句中,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这点稍有遗憾。值得一提的是诸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反映了出来,最后部分请学生设计的“好行为宣传语”,很好地体现了歌唱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与双基落实。

  从xx老师的精心准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上课老师能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音乐的评课稿 篇7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师着重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作主线,让他们主动来学习。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通过说故事导入小乌鸦的出现,揭示本课内容;

  (2)在学唱后,给孩子们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器乐教学的加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好的演唱歌曲。可以说,本节课环环紧扣,动静交替,学生们一直兴趣高涨,其乐融融参与其中,轻轻松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切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渗透。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节音乐课,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歌曲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科整合与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学会歌曲后,给学生们讲解了著名的“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们睁大眼睛,静静的听着,这种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主题,达到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孝顺父母的德育渗透目的。

  音乐的评课稿 篇8

  今天佳佳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课,以欣赏为主,在初听歌曲后,用小乐器立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基础铺垫。综论此课,教学过程中音乐要素突出,逻辑思维清晰,学生不仅会唱,更会跳,会奏,显得整个课很充实,教师在课堂中显示了较强的调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现了出来,不过整堂课的.感觉是知识点太细碎,也许对于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有点应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过程偶尔会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联的那一乐句中,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这点稍有遗憾。值得一提的是诸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反映了出来,最后部分请学生设计的“好行为宣传语”,很好地体现了歌唱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与双基落实。

  从诸老师的精心准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上课老师能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音乐的评课稿 篇9

  第一节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从开始的歌曲部分旋律入手,带领学生高位置的发声练习,为下面的演唱铺垫了较好的发声位置。同时教师能够分乐段学习歌曲,这样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但是对于这样的一首旋律性较强的.歌曲,教师可以尝试不用传统的听唱法学唱,可以直接跟唱法,这样不仅使得课堂的效率提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唱的学习能力。总的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第二节课上,教师是汇总前面一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经过成员的探讨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临时现场完成教学设计,在导入部分进行简化,直接从校园民谣入手,让学生先入为主。下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第一乐段听唱法,第二乐段跟唱法的组合方式,学生完成的情况还是较好的,但是教师在范唱中如果能够再柔和一些贴近旋律本身,效果会更好。

  音乐的评课稿 篇10

  课题:音乐欣赏《命运》

  科目:中学音乐

  点评:伴着贝多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这美妙的乐声中包含了多少对生命的思考?……今天聆听了一堂音乐课,受到了很多的的启迪。特别是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素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体会:

  1、课前准备充分。由于本节课需欣赏完整作品,课的容量很大。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老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自费购买相关影碟、制作了课件。围绕如何用简明、生动语言介绍?应教给学生哪些欣赏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精心设计了教案。

  2、运用VCD视听工具,将抽象变具体,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VCD这样的视听工具可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帮助了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3、教师提高导入,紧扣教学主题: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教师介绍: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通过分段和完整的欣赏,学生从作品中领会到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音乐的评课稿 篇11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纯音乐的乐曲,一听到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而幼儿同样也能够轻易地感受的到。活动中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从中说明教师的选材非常适宜大班的幼儿。整个音乐分了三段进行,第一段学习小青蛙的唱歌的节奏,第二段学习小鸭子跳舞的节奏,第三段学习孔雀开屏的节奏。利用音乐中听起来比较明显的小动物的叫声和相对比较好表现的动物来贯穿整个活动,感到非常的和谐与完美。

  整个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图谱这条主线,让幼儿感知乐曲的基本节奏,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兴趣。音乐分为三步走:熟悉节奏、乐器轮奏、以及最后的大合奏。对幼儿来说,在第一环节幼儿掌握了用拍手熟悉乐曲的节奏后;第二环节只是用乐器替代拍手,进行轮奏;最后环节乐器大合奏,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幼儿动用所有五官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演奏,耳朵听音乐,眼睛看图谱,手还要演奏乐器。教学中执教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打击乐关键经验”实施好,只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其实在欣赏环节中,幼儿根本没有感知和熟悉好乐曲的节奏,到最后是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演奏完毕。在音乐与乐器匹配中,老师对于幼儿的匹配还是给予否定,在演奏中教师还是拿出事先自己匹配好的图谱给幼儿演奏。又回归于以前的.教学模式。

  建议:

  1、在班中建立打击乐的常规:如要事先让幼儿熟悉打击乐乐器的拿与放的正确方法及乐器的使用方法(敲与停)。

  2、在音乐与乐器匹配时,教师要尝试在幼儿的选择乐器中提醒幼儿朝着自己的目标出发进行匹配,而不是单单地拿出自己的图谱进行演奏。

  3、课前多让幼儿接触更多的打击乐乐器,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

  音乐的评课稿 篇12

  周三,我们研修班进行了第一次培训。陈青老师的这堂《春晓》,主要是欣赏不同版本的《春晓》,表演《春晓》和《小雨沙沙》这两首歌曲。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抒发。因此,我想在这篇文章当中再次回味这一堂回味无穷的课。

  首先,这堂课的亮点是,陈老师在平时教学当中就特别注重柯尔文手势和合唱。在课前的发声练习中,我便开始为之钦佩。在课中,陈老师又将合唱很好地运用起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去描绘和感受春天。听到孩子们快乐轻松地描绘出美丽而又真实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来后,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逊色。

  其次,教态及语言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态给给生以美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陈请老师的“孩子们”和轻柔的声调,不快不慢的语言节奏好像春天里面面的细雨滋润这万物,和谐、优美、和饱满。

  最后,陈青老师在课堂中弹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边弹钢琴边对学生提出演唱技术要求,这也是要一定的技术的。

  针对陈老师这么朴实,真实的课堂。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固定的导入,学唱和表演。若是公开课则会挖空心思加入许多花哨不真实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但真正成功的课堂并不是靠这些去落实的。正像陈青老师一样即便是拿着教学光盘都能够把课上得那么惟妙惟肖。其实学生需要的是像陈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常规课才是成功的。

  总之,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在这堂课中收获许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音乐的评课稿 篇13

  这次的区级教研课是由姜老师展示的一年级歌唱教学《法国号》,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让学生通过看、听、动、唱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了姜老师的课,感受到姜老师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走完这次音乐的旅程。整个课程环节非常清晰,每个环节都对孩子有了音乐的引领。具体有以下过程:先是老师带领孩子在音乐中律动,转圆圈进入音乐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开始,让孩子敲鼓感受音的强弱,以此引出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并边打节拍边引出这首三拍子的歌曲《法国号》;然后就进入歌曲的`学习,这首歌曲一共四句,老师用一三句音是相同的,二四句不同,来进行对比的教学,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接着进入音乐游戏环节,姜老师一共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是歌词接龙,在纸条上把歌词分四句,让四组孩子分别演唱,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就唱出对应的那一句,这个环节也加强了对歌曲的练习;第二个是拍节奏的游戏,老师带来了沙锤、铃鼓、手鼓等打击乐,让孩子们敲出强弱弱的节奏,其余的孩子在小凳子上敲,孩子们积极地想办法,在平时天天坐着的小凳子上也敲出了好听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这正符合了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理念;最后一个环节是歌曲创编,老师用自己小手鼓咚咚咚的示范引出这个活动,让孩子根据生活中的声音来创编歌曲,孩子们有的唱小猫,有的唱小狗,大家都乐意参加创编活动。最后在《法国号》的音乐下,孩子们愉快地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整堂课姜老师都带领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也是音乐课堂带来的魅力所在。

  这节课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姜老师由于身体原因,嗓子受伤,不能很好的范唱,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用录音来代替范唱,让孩子能体会到歌曲带给大家的感情;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这首歌曲本来就很简单,可以不用把每一句进行分句教,并进行说明,强调某一句较难,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在游戏环节,歌词接龙时孩子没弄清哪里该自己那组唱,老师弹琴是所有孩子都是在进行齐唱,乐器打节拍的时候,打击乐的运用也比较少,可以让孩子自己探索,怎样用这些乐器打出强弱弱的节奏。

  这些都是我粗浅的看法,姜老师活泼亲切的教态,以及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都是我要去学习的,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的阶段,姜老师的这种音乐素养,正是她在教学时的优点。

  音乐的评课稿 篇14

  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时间段,新的教学方法还刚刚起步,老的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尤其是对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徐炜老师上的课是四年级的一节音乐课——《牧童》。这节课一开始,徐老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很好。

  一、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乐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听一听”环节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唱一唱”环节充分地感受到快乐美。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郭老师这节课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郭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加出色。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词小黑板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时应注意听歌曲的前奏与间奏掌握节拍。

  总体来说在听完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音乐的评课稿 篇15

  《田野在召唤》是节奏欢快活泼的一首意大利民歌。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孩子们出发去郊游的欢快心情。歌曲采用的是大调式,旋律前半部分宽松,后半部分紧凑。

  朱老师执教的《田野在召唤》一课的设计,比较充分地考虑了五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兴趣爱好。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情境创设,聆听感知

  在新课导入阶段,朱老师先播放了一组意大利田野风光的图片,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田野在召唤》的情境中。然后出示了两条不同的旋律,突出第二条旋律中有附点八分音符,让学生通过聆听,发现有附点八分音符的那条旋律听起来有跳跃感,比较活泼。接着让学生踩着脚印,步伐整齐地走向田野。在反复地一边走一边唱的体验和用“bong”唱中,为后面二声部的演唱做了充分的铺垫。这也使歌曲二声部演唱大大降低了难度。

  二、注重难点突破,体验实践

  在新歌的教唱阶段,老师先让学生聆听新歌,然后,让学生说说对这首歌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歌谱上有什么值得注意到地方?从而在学生的提问中,很好地解决了八分休止,重音记号,反复记号等问题。在开始听音乐的聆听感知模式下,老师首先让学生学唱歌谱。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模唱——边走边唱的教学过程。首先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表情达意又不可具象性的.功能,在音乐中发挥想象,熟悉旋律,注重对学生进行演唱情绪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

  三、注重创造拓展,突出重点

  由于这首歌是二声部的合唱歌曲,而且二声部占有极其重要的节奏和声调作用,所以一开始,朱老师就强调了二声部旋律的体验,并且根据此年龄段学生演唱发生和嗓音特点进行了声音的模唱,意在发声训练给学生一个二声部的潜在熟练的铺垫过程。歌曲学会后,老师并不急于将一声部主旋律进行反复练习,而是继续熟练二声部,同时,为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铺垫,这使得歌曲二声部合唱大大降低了难度。而在单独演唱一声部的环节又解决了两段声部衔接的问题,对于知识难点和音乐表情记号,老师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学生却是心领神会,整堂课气氛活跃,一气呵成。

  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学会两声部的合唱之后,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加上一些动作进行表演就更好了。

  音乐的评课稿 篇16

  《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意境美好,旋律优美中夹带轻快,难点较多的歌曲。今天,我们就听了红老师的这节课。

  一、听了这堂课,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1、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备课前反复了解教材是备课之本,反复吟唱,可以让我们找准歌曲的难点,以及学生在学唱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歌曲情感的处理也会更妙。反复聆听,可以让我们挖掘出欣赏曲中的有效要素。

  2、教师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教师的提问是串联课堂的主绳,是推动课堂前进的动力,所以在问题设计上我们还要下更大的苦功,争取能够简炼、指向性强,有吸引力。

  3、手势辅助教学。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运用手势来提示音高,我想,手势真的是一个有效地辅助手段,感情、时值、节奏等都可以涉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

  4、扶与放。一般来说,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扶与放,对于低段学生可以多扶些,中段的扶逐渐向放过渡,高段多放些,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总害怕学生会出错,扶得较多,还是要好好告诉自己,放吧,相信学生能行,当然,在事先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也不能一放了之,要且扶且放,等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和自信了,就事半功倍了。

  二、主要教学特色:

  1、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环节的衔接体现出有效性。

  2、分段赏析过程中对旋律的分析指导、引导体验的过程比较细腻,方法比较有效,效果比较明显。

  三、听课后的收获体会:

  1、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理念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操作的有机融合,是我们音乐学科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2、音乐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关注:音乐特质的理解把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和操作行为之间的差距要尽可能缩小。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资源的运用使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音乐课真正成为一种欣赏性的课程。

  4、欣赏课教会学生们从乐曲的作者、情绪、速度、力度乐段等很多方面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分析乐曲寻找答案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音乐的评课稿 篇17

  王洁老师的《电影音乐展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想去总结评价一下,给自己的教学增加一点新的信息。

  一、评教态:

  王洁老师年轻而富有朝气,教态自然,言行举止也落落大方,在对待学生的答题中,她总能怀着教师的宽容、耐心、亲切帮助学生,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心情的愉悦。

  二、评教材

  教材的选材接近生活,独特而新颖,用学生喜欢的电影作为背景,把优美、形象的电影音乐提炼出来,深化、剖析、解释,更加科学的教给学生每一段电影音乐的创作目的,音乐形象、氛围烘托,全面而细致的告诉学生电影音乐的作用。课件的制作也是精致,又很吸引学生的目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接近生活,画面动人,音乐优美,让人仿佛真正置身于电影展厅之中。

  三、评完成情况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课的`完成是十分成功的,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积极参与,每一个欣赏时目不转睛的投入,每一次举手发言的踊跃之态,看出他们的喜悦和满足、好奇和汲取,在老师环环相扣提问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老师所给予的新知识。

  从听课教师的角度来看,大家觉的仿佛一阵清风吹过,创新的理念,独特的取材,也被王老师一步一步带入电影展厅,针对王老师的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对照,完成的十分到位。

  四、评拓展环节

  拓展环节中,王老师用了根据声音做出动作,表现音乐场景,十分精彩,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音乐和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人们生活和电影欣赏的联系,从而也感受到电影和音乐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五、评不足之处

  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好,在一些细微处还应该再仔细定夺。比如,在欣赏《卧虎藏龙》的片段时,鼓点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十分重要,王老师让学生练习了鼓点,却没有学以致用,是在可惜,也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体验机会。

  一堂有质量的课,就像一杯清香的绿茶,给人回味,给人回忆,给人品赏。其中,肯定包含了上课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共同智慧和付出的努力,作为听着,认真的欣赏,客观的评价,才是这堂课真正的意义所在!

  音乐的评课稿 篇18

  陈老师执教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性格处于好动、好玩、好奇、好胜阶段。本课《法国号》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让学生通过拍、听、唱、表演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到陈老师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走完这次音乐的旅程。整个课程环节非常清晰,每个环节都对孩子有了音乐的引领。具体有以下过程:先是老师带领孩子在音乐中律动,进入音乐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开始,就利用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了一个活跃的课题气氛。以音乐王国举行音乐会闯关模式为开端。教学从第一关认识法国号,导出本课歌曲;第二关拍打二拍子的强弱强弱规律,引出三拍子特点,为后面做铺垫:第三关听旋律及第四关学唱歌曲等等,环节环节设计恰当,做到了环环相扣。这些环节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对解决重难点非常有效。最后,以《法国号》的音乐加上模仿演奏圆舞曲的律动作结尾,结束新课。整堂课姜老师都带领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也是音乐课堂带来的魅力所在。

  值得学习的地方是陈老师用PPT课件将整个课堂设计成一个童话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首先亮点1:是通过二拍子的铺垫,快速的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其次亮点2:这首歌曲一共四句,陈老师让学生通过看图谱和听旋律,引导学生知道一三句音是相同的,二四句不同,来进行对比的教学,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这节课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这首歌曲本来就很简单,可以不用把每一句进行分句教,并进行说明,强调某一句较难,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其次,在演一演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很好的落实。

  这些都是我粗浅的看法,陈老师亲切的教态,以及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都是我要去学习和借鉴的,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的阶段,陈老师的这种音乐素养,正是她在教学时的优点。

  音乐的评课稿 篇19

  《跳绳》是一首一年级的歌曲,歌曲活泼短小,2/4拍,宫调式。节奏规律性强,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跳跃,结合生动的歌谣体歌词,形象地表达了小朋友喜爱跳绳的心情。歌曲有明显的节奏型,孙颖老师就以节奏为主,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活动一:走格子游戏

  在黑板上画出十六格子的方形,在每个格子里写上节奏X,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拍节奏,横着走、竖着走、斜着走,多种不同的走向不仅巩固学生对四分节奏X的认识,还加强了他们的反应能力。

  活动二:节奏恒拍的练习

  一年级学生必须建立节奏恒拍的概念,孙老师在课中就进行了相对应的练习,出示XXXX,进行读奏,在其中一个X节奏上用XX代替,再让学生读奏,读奏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内心有恒拍才能够读好,所以锻炼了学生节奏恒拍的能力。因XX节奏出现的位置不确定,所以学生的专注力高,效果好。

  活动三:节奏卡片的游戏

  孙老师设计的第三个节奏活动是节奏卡片的游戏,将X和XX两种节奏做成若干个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节奏卡片,跟着音乐跑动,等音乐停止时,排好队伍,每个学生手中的节奏卡片就形成了一条节奏,让其他的学生读出节奏。

  因教学对象面对的是一年级才刚入学两个月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让他们在40分钟的时间里端端正正地坐着,是不可能的,所以孙老师运用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而且确保每一次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开展,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X和XX两种有了深度的体验,锻炼了学生听觉能力、节奏能力、听辨能力等多种音乐能力。

  在课堂中还能看到孙老师非常重视对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如:将学生分成红、黄、蓝、绿四组,哪一组纪律好,就用这种颜色的粉笔来写节奏;在课堂中对学生适时表演,给予奖励等。

  整堂课设计清晰,课堂呈现较好,有一点建议:在恒拍训练时,教师应给学生有恒拍速度的预示,若用响板或双响筒等打击乐器以辅助,学生会听得更清晰,形成恒拍的内心感受。每次读节奏时,应读两次,有效重复,加深印象。

  音乐的评课稿 篇20

  3月23日,我们xx学区社群组织音乐新教师培训活动在城北小学开展,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现在的新教师了不得,后生可畏,真是音乐教育界的大喜事。下面是我对吴宁宁老师的一堂《我是小小音乐家》音乐课进行的点评及对自己今后教学的一点探讨。

  整堂课中,吴老师运用手中小巧的尤克里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演唱加以伴奏,抓住学生的情绪来开展教学。有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领,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学习兴趣浓厚。吴老师优点很多,说我印象深的几点:

  1.吴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能唱能奏能跳,人又漂亮,很受学生关注。

  2.歌曲处理很细腻,在聆听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时,运用填表格信息,加注学生注意力。

  3.吴老师注重习惯的培养,而且处处尊重孩子,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寻找教育的途径。

  4.对孩子音乐课上的表现,吴老师的评价多元有特色,细致不笼统。

  5.难点突破层层深入,多遍重复,彻底到位。

  6.在演唱各类乐器的歌词时,如果利用电子琴的音色来伴奏,辅助孩子演唱,更加熟悉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乐器音色。

  7.在拓展创作歌词中,要是利用我们民族地域来填唱歌词:比如新疆的手鼓、蒙古的马头琴,云南的葫芦丝等,既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多民族特色,又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听了吴老师的课我也有一点对自己的反思: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以后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地方少数民族的心爱的乐器。“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复习巩固歌曲时,可以开音乐会的形式开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这样的音乐课不是单纯的学唱歌,而是感受音乐的美好。由于对音乐课的了解有限,说得不到之处,请指教。谢谢!

  音乐的评课稿 篇21

  听了《小乌鸦爱妈妈》这节录像音乐课后,让我获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例如:1、在引入音乐活动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2、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3、活动后,以《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为结尾,结束新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乌鸦妈妈出去为小乌鸦们找虫吃,到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找虫子喂妈妈的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音乐的评课稿 篇22

  崔老师的这节音乐课,是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随心所唱中的歌曲《鸿雁》,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银杯》这首蒙古族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了解和体验了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宽广美丽的草原风景,同时也了解蒙古民歌,可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中,崔老师首先一边让学生回忆歌曲《银杯》,一边播放音乐让学生齐声演唱,由于《银杯》是一首蒙古宴歌,再国上老师播放的蒙古风情图片,所以这个开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长短调的区分”,介绍了《银杯》属于一首“短调”,通过聆听、比较,体验等方式,学习歌曲《鸿雁》,着重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了“长调”。最后,通过介绍歌曲《鸿雁》及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草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

  欣赏完崔老师的这堂课,我从中发现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崔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材处理把握全面到位,她通过让学生欣赏几首体裁、特点迥异的音乐作品――《银杯》、《鸿雁》《马头琴独奏鸿雁》等,使学生对音乐的形式有了形象的了解;然后,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区分蒙古族音乐中的“长短调”,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感受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在美,从而实现了对本课重难点内容的教学。

  其次,崔老师充分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她注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地、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充满美感的课堂环境,追求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最后,崔老师整堂课中,无论是组织教学的语言,还是与学生的互动,她都非常注重音乐语言的规范性,例如,关于长短调音乐的介绍或总结,用语简洁准确。

  当然,我个人觉得这堂课也存在着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长短调”区分的这个教学重难点上,我个人觉得还应该更加充分地展开,比如可以在《鸿雁》学唱后介绍长调,加强学生对长调这种音乐体裁的理解;其次,我个人觉得崔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技巧还有待改进,比如,在她的课堂上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总得来说,崔老师的这堂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堂课。

  音乐的评课稿 篇23

  吴老师的《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是一节集歌唱、表演、知识、娱乐于一体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并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这一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比如说:“给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来唱”、“模仿动作”等等这些活动都符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了音乐。在导入时,教师用星星引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符,让学生的小脑筋来参与音乐活动,抓住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各个音符。

  吴老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小朋友们在大班曾学过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这首歌时,吴老师先用学生熟知的歌曲来引入,并引导学生运用“害羞,调皮”的方法来演唱,然后再使用简笔画来教授第二段,让学生通过较熟知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此时此刻她就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愿意去听去唱,效果很不错。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而吴老师这点做的很好,在教学中她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和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并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来吸引小朋友,使他们的兴趣高涨?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闪烁的小星》,但在复习导入花的时间过去长。

  2、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个别展示表演等。这样,这节音乐课就能显得更加完美了。

  音乐的评课稿 篇24

  教改后的音乐新课标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还强调学生综合智力和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个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那么通过刘老师的这节音乐欣赏课,我更能够感受到她对音乐课程新课标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在组织教学,设计的很有新意。将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流行影视歌曲《大长今》的主题曲和亚洲艺术节的主题引入课堂。既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直接的进入本课的主题:东亚音乐之日朝民族音乐。

  2、在新课教学中,首先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感受日朝各个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风格,在全面的感受这份文化氛围的同时,又能够对音乐的探究和分析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3、节拍和节奏的探究这一部分,没有像传统的教师讲解那样由学生跟着练习,而是让学生自己聆听和感受找出朝鲜民族音乐在节拍上的特征,既发挥了学生主观学习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音乐的听觉能力,并在节奏的探究方面,引用了他们民族的语言,通过语言来感受这种民族音乐的节奏,富有新意又贴近生活,也给学生在自主探究日本的民族音乐方面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学生自主编创旋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更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日朝音乐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征。

  本节课刘老师的教学层次分明,语言简练,重难点突出并着重的解决,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里我提两点建议:是否可以在欣赏各民族的特色图片时也加入一些对这些民族和国家的风俗文化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从各个不同的文化领域感受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音乐文化;是否可以在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探究时,将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各个不同的民族音乐做一个大体的比较和介绍,这样学生就可能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风格以及特征很好的区分和掌握。

  音乐的评课稿 篇25

  如何在音乐课课中让学生喜欢音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现一个音乐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高低的体现。听了张娜老师上的《恰利利,恰利》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这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教学设计巧妙,过程精确,以旅游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她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运用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法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张娜老师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通过了解印尼——欢迎问候——学习印尼语言——游览印尼农庄为主线,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尼为情境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时值、音高等音乐要素,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唱、赏、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二、学生自主创编综合表现,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用非洲鼓为乐曲伴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替代乐器非洲鼓,学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节奏为乐器伴奏。在激发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时教师也没有限制学生思维,而是用两幅简单的简笔画表现歌曲场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像各种动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课堂上同学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同时张老师设计了由学生自制自己组成表演队、合唱队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的教态,还是弹唱表演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有很多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讨。例如:1、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注重有效性,同时分清评价的是个人还是集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让小组代表上台自选塑料水果作为奖励未能达到有效评价学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学中有两个乐句学生容易混淆,教师用跟唱的方式试图解决,但效果一般。

  音乐的评课稿 篇26

  听完窦雅鲲老师的《晚钟》一课后,感觉一节课内容充实、方法灵活、情境巧妙,使大多数学生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标准。

  1、内容:内容紧凑、条理清晰,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十足。

  例:从音阶—分组发声训练—旧课分声部演唱、新课学习、师生互动演唱、口风琴展示,环环相扣,在声音训练和口风琴技能上表现尤为突出。

  2、情境:课前准备创设新颖。

  例:有律动的进教室,并交替进行表演,英语问好,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课程中部当学生稍有松懈,教师组织学生二声部合唱,使学生即将松懈的注意力在一次集中起来。

  3、方法:教师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提问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由浅入深、有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学生紧紧的吸引在课堂的各环节中。

  例:讲到《晚钟》时,播放课件,使学生通过视觉来体会意境,在学生自主唱谱后填词唱,师生共同完成(老师打手势学生演唱)。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窦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一点点贴近主题。

  例:想让学生用歌声表达出情感的时候

  师问:衬词都是什么呢?

  生答:Hm、当。

  师问:当、当、当……像什么呢?

  生答:像钟,很沉,仿佛教堂深处传来的钟声一样,很美。通过这样的问话,学生头脑中会出现一幅教堂深处钟声四起的美丽画面,在歌唱的时候自然会流露出来。

  学生在声音的表现上和口风琴的演奏上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可见窦老师在教学中是成功的。

  学习了金玲老师讲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感觉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表达的比较细腻,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歌曲,并且通过歌曲中叙述的小故事,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1、情境:提问式设置,巧设情境。

  例: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呀?

  生:想。

  师:我们一起去她家做客好不好啊?

  生:好。通过这种问话的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跟随老师一起进入课程的学习。

  2、内容:内容有教育意义,富有情感、生动活泼。

  例:师问:小乌鸦的妈妈老了,小乌鸦跑到哪去了呢?

  生答:给妈妈捉虫子去了。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像小乌鸦一样,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生答:能。

  3、方法:采用教唱和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既学会了歌曲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例:循序渐进、形象的学节奏。

  背书包的小学生(卡片)××小兔子5454小乌龟×—

  走走蹦蹦跳跳爬

  动静结合:前半节课学生都坐着演唱,后节课通过加打击乐器,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最后通过“乌鸦反哺”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我们要像《小乌鸦爱妈妈》一样去爱自己的妈妈。金玲的《小乌鸦爱妈妈》是成功的一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