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精选5篇)

重性精神病范文第1篇

方法:培训基层精防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的鉴别及线索上报,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为诊断标准,对凯里市928例可疑线索,组成由具有精神科执业医师资格的精神科医师组成专家组,采取按区域逐一进行复核及诊断。

结果:排查出重性精神疾病654例,总患病率1.24‰,精神分裂症556例占1.06‰,精神发育迟滞59例,占1.12‰,癫痫致精神障碍19例,占总患病率0.36‰,男性400例,占患病率0.76‰,女性254例占0.48‰,其中曾系统治疗335例,治疗率0.64‰,未曾治疗319例,未治疗率0.61‰。通过排查,政府加大对重性精神病治疗的投入,重性精神病就诊率增加。

结论:凯里市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患病率1.24‰,就诊率0.64‰,贫困家庭占患病率的84.4%,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需要在政府的主导,多部门的积极参与,加强住院系统治疗,社区管理和家人的照顾,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救治,减少肇事肇祸,营造和谐稳定的城市氛围。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政府主导住院系统治疗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23)03-0275-02

贵州省凯里市于2023年4月全面启动重性精神疾病的培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摸排、诊断随访、个案管理应急处置等工作,成立了由凯里市分管市长任组长的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小组,24个单位为成员单位,成立了以疾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组,同时成立了具有精神疾病执业资职的精神科医师组成重性精神疾病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根据凯里市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部门工作职责,建立了有效的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诊断、排查、复核工作的组织机构,为凯里市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六种精神疾病。发病时,患者失去对疾病的自知力或是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排查2023年4月-2023年8月对由经过培训的,对凯里市区,下辖2乡7镇,7个街道,201个行政村进行摸排,专家组对928例可疑线索进行诊断、复核。

1.2方法。①具有精神卫生资质的执业医师对9个乡镇卫生院及6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01个村卫生室的相关人员进行精神疾病的基本判断及诊断培训;②专家组根据凯里市辖区、乡镇采取逐户逐人采集的疑似重性精神疾病病例进行逐一诊断、复核;③诊断、复核采取相对集中及入户诊断方式;④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分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及相关诊疗规范,结合患者精神状况检查、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进行,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及基础管理。

2结果

排查凯里市人口52.6万人,其中城区20万人,流动人口6万余人,排查出928例可疑线索,确诊重性精神疾病654例,总患病率1.24‰,小于全国患病率。其中精神分裂症556例,占1.06‰;精神发育迟滞59例,占1.12‰;癫痫致精神障碍19例,占0.36‰;分裂情感11例,占总患病率0.002‰;双相(情感)障碍6例,占总患病率0.011‰;偏执性精神病3例,占总患病率0.006‰。其中,男性400例占患病率0.76‰,平均年龄38.9±13.54,平均病程13.04±10.45;女性254例占0.48‰,平均年龄45.7±16.9,平均病程13.92±11.32。其中曾住院系统治疗335例,治疗率0.64‰;未曾住院系统治疗319例,未治疗率0.61‰。经济状况贫困及贫困以下552例,占患病家庭的84.4%;经济状况非贫困102例,占患病家庭的15.6%。通过此次的调查,政府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康复保障政策,实行倾斜政策,把重性精神病纳入特殊病种,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给予民政部门二次报销,对低收入、贫困家庭给予全额住院费用报销政策,加强社区管理,与患者家属共同担负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康复治疗。

3讨论

全国调查示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为13.47‰,贵州省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面积1306平方公里,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经济较发达地区滞后。此次调查由贵州省卫生厅牵头,组成由公安、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病防控机构,给重性精神病患者带来福音。由于地域原因、经济、文化等原因,大部分群众对精神疾病知识了解匮乏,导致治疗率下降。

此次排查,由于基层调查人员调动原因,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症状了解不透彻,仍会有部分患者未被发现,导致重性精神疾病的人数减少。

重性精神病范文第2篇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我院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将制订的《2023年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及《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计划》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由我院长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督查小组具体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实行院长负责制、团队包干制。

我们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经验,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分布多少的不同及个别家属封建思想等问题,对各管理人员召开会议,要求结合以前的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村卫生室、村委会干部联系,逐户摸底动员,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并管理。

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我卫生院今年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完成项目目标具体负责人和执行人。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工作进度表,如规定各村卫生室每月内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随访并管理,为了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卫生院派人全程参与,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进行督查。上半年无新确诊重性精神病,死亡1人,在管人数为139。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结合慢性病管理和送温暖活动,营造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氛围。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而重性精神病患者则是更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要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只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常识,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精神病康复知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帮助精神病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使残疾人真正康复,必须是躯体、精神、貧困等三者的康复,因此,我们每年不仅对残疾病人免费检查并实行优惠,力所能及的减免费用。

重性精神病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精神科医护人员;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实施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23.03.6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23)-03-1683-02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家庭的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精神病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已达到自制力严重缺乏的程度,患者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或不能保持与现实恰当的接触[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转移到强调患者参与治疗上来,实现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在西方多个国家进行实践并得到了卓越的成效,患者参与治疗现已经成为高质量医疗护理的重要体现。虽然目前我国已出现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患者参与治疗的报道[2],但是重型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少,针对这一现状,现根据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122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态度与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2名,女性72名;医生57名,护士65名,中专13名,大专29名,本科54名,硕士及以上26名,对象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41±4.12岁,工作时间在五年以下的有8名,工作在五至十年的有40名,工作在十年至二十年的有48名,工作在20-30年的有22名,工作在三十年以上的有4名。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22份,有效回收122份。

1.2 调查方法 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情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至我院122名精神科医护人员并由其如实填写。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共设问题十六道,充权与患者参与治疗理解各一题,对于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六道题,对于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八道题,每道题设有三个选项,按1-3级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重视程度越低。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 果

2.1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情况分析 大部分精神科医护人员重视患者参与治疗,不过对于充权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态度方面,大部分医护人员均支持患者参与治疗,不过从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方面来看,实施效果尚不够显著。

2.2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 在诊断告知、药物使用决策方面,患者参与度均不高,而且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明显低于其对于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

3 结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群体对于精神卫生知识的关注日益上升,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国精神病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是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家庭的问题,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精神病不仅会对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的负担。重性精神病主要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临床表现主要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幻觉、行为紊乱等,患者基本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3]。

传统治疗重性精神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康复性训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医疗护理的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的重心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转移到强调患者参与治疗上来,借鉴西方国家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4],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查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虽然对患者参与治疗认可度非常高,但是在实施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诊断告知与药物使用决策方面。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情况明显低于其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精神科医护人员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与实施的现状,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与分析,得出上述结果,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综上所述,精神科医护人员需要加大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实施力度,加强日常的精神卫生知识宣讲,定期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使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舒卓,王涌,姚贵忠.精神科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08):574-578.

[2] 苗爱妞,魏家泉.医护人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与治疗的态度和实施现状[J].海南医学,2023(14):140-142.

重性精神病范文第4篇

资料与方法

四平市76个社区经过诊断复核的2334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报告的有危险行为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26例,男63例,女63例,年龄17~68岁,平均39.38±1.52岁。精神分裂症121例,伴有精神病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2例,酒中毒伴有精神病障碍3例。

方法: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派精神科专业人员,对有急性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提供提供免费应急处置3。应急医疗处置组根据基患者信息,采取单独或与警察共同行动的方式赶到现场,监护人签字同意后,按照6级危险性评估标准4,为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1~2级危险行为患者通过语言支持及安慰后合作者给予快速药物镇静,迅速控制患者情绪;对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给予相应的拮抗剂;对3级以上的危险行为患者立即与警察共同约束住患者送往精神疾病治疗机构。

结果

总处置人数126例:其中18例有过重复处置,有1例最多处置过9次;有2例最多处置6次,总处置214例;处置有危险行为患者109例,处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7例,达到住院程度6例。

通过5年统计214例处置患者的暴力行为评级及构成比,见表1。

通过表1可见暴力行为评级2级71例,3~4级109人。3~4级以上占应急处置一半以上,这些患者如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对社会安全是明显的威胁。

重性精神病范文第5篇

方法:于2023年4月-2023年4月选取我社区108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符合DSM-IV-TR轴Ⅰ中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以分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108例患者中,41例患者完全依从,29例患者部分依从,38例患者不依从;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的因素有就医条件7例(6.48%)、药物副作用13例(12.04%)、教育程度3例(2.78%)、自知力缺乏11例(10.19%)、经济条件12例(11.11%)、社会支持15例(13.89%),依从性差者61例,占总数的56.48%。

结论:分析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供有效干预,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23)10-0053-02

精神疾病患者(特别是重性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治疗依从性都较差,导致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增加治疗成本[1]。依从性指的是患者服从或遵守医嘱、健康指导而产生相应的有效作用,治疗依从性是患者转归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最棘手问题[2],精神疾病的病程较长,容易复发,其治疗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所以探讨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精神疾病治疗及康复。本文通过调查访谈对108例社区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2023年4月-2023年4月108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49例,女59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46.7岁;患者的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49例,高中43例,大专11例,本科及本科以上5例;职业:农民56例,工人47例,学生2例,干部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重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药物及酒依赖患者、孕妇及哺乳期患者、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以电话随访和面访方式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问卷和自编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问卷,前者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态、病程、家庭收入,后者内容包括患者的经济条件、药物副作用、教育程度、自知力缺乏、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

1.3 依从性的判断标准:完全依从:患者可自愿的按时服药、按时复诊;部分依从:一半时间患者可自愿服药和复诊,其余时间需家属督促和提醒才可按时服药、按时复诊;不依从:患者需在家属的督促下勉强服药、复诊,或完全不服药、不复诊。

1.4 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结果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显示108例患者中,41例患者完全依从,29例患者部分依从,38例患者不依从,具体见表1:

2.2.1 就医条件:由表2可见就医条件导致依从性差的患者数量为7例,占总数的6.48%。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此类患者距医院较远不方便复诊,或经济困难、无人陪伴,导致就医受限。

2.2.2 药物副作用:由表2可见药物副作用导致依从性差的患者数量为13例,占总数的12.04%。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常出现口干、鼻堵、舌燥、乏力、嗜睡、锥体外系反应、心动过速等副作用,这会致患者对服药产生排斥、抵触情绪,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若出现严重的血液障碍、心血管反应、肝功能损害则需停药,导致治疗中断[3]。

2.2.3 教育程度:由表2可见教育程度导致依从性差的患者数量为3例,都是初中以下学历者,占总数的2.78%。文化程度低导致患者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差,复诊意识也相对较差。另外,社区工作人员未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给予健康宣教,导致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缺乏,对持续服药、巩固治疗不了解,导致精神症状复发。

2.2.4 自知力缺乏:由表2可见教育程度导致依从性差的患者数量为11例,占总数的10.19%。自知力指的是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即患者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识辨或察觉自己有病、能否正确判断和分析自己病情、能否指出自己现在和既往的表现,并可分清哪些属于病态。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急性期患者)的自知力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一般不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是认为别人恶意加害自己,患者通常不愿意或不配合治疗,导致服药依从性差。

2.2.5 经济困难:由表2可见经济困难导致依从性差的患者数量为12例,为农民和工人,占总数的11.11%。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坚持治疗和复诊。

2.2.6 社会支持:由表2可见社会支持导致依从性差的患者数量为15例,为独居或家属不方便照顾的患者,占总数的13.89%,患者因无家属或家属忙于工作等不能随时照顾,社会协助资源较少,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3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所总结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3.1 社区负责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精神疾病属于社区的特殊人群,这需要设有专门、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随访。平时随访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灵活的掌握时机和沟通技巧,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患者愿意接受工作人员的引导,提高治疗的依从性[4]。

3.2 社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精神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出院后的巩固治疗也尤为重要,经济条件、药物副作用、教育程度、自知力缺乏、经济条件、社会支持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健康教育对于出院后巩固治疗非常重要。精神疾病患者一般会否认自己有病,或者担心药物副作用会致命等,因此拒绝服药,对治愈失去信,对于这些,社区负责人员要适时给予正确引导,及时、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调动其治疗的主观能动性。还需经常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往,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建立患者的自信心,避免脱离社会,同时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提高家属的认知力,使其得知家庭护理的重要性[5]。社区还可定期举行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并发放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手册。

3.3 社区加强用药督导:合理的服用抗精神药物,密切观察副作用,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社区工作人员要熟悉每位患者的服药名称、剂量、副作用等,定期随访患者,如发现副作用发生,要嘱患者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平时随访时嘱咐患者要按时、按医嘱剂量服药,不得随意停药或换药。

总之,影响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很多,运用巧妙的沟通技巧,适时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同时,加强对家属健康教育,积极宣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家庭及社会支持,努力做到改善重性人群不良性格,全面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6]。

参考文献

[1] 邵志梅,李乃萍,李浒,等.对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和防治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9(2下):32-33

[2] 谢静,罗捷.健康教育对老年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3,39(15):2080

[3] 刘焕军.住院一年以上精神疾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23,8(2):127-128

[4] 李欣娜,张晓晶,陈莉,等.兰州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治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26(8):81-8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