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测试(精选5篇)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测试结果的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完善高校学风的建设,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了测试卷,针对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经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积极向上,对当前的状况满意,并且为未来努力着。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

(一)学风概述。学风,简而言之就是学习的风气。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优良的学风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意义重大。学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元向上的校园文化,写有振奋精神话语的展板,都对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形成有所帮助。二是学生管理。完备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奖罚条例,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至关重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系统的准则的建立对于学生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三是教育载体。学风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载体逐步形成的。这些教育载体涵盖了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等学校生活的多个方面。学生通过这些教育载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整个校园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学习风气。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是绝对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融入集体,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常常害怕被孤立,由此引发的从众心理对我们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在打游戏,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即使不玩游戏,也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加入打游戏的行列;而一个寝室,如果其余人都去上自习,都拿奖学金,那么剩余的那个人就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去自习,奋发向上,从而形成一个寝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比如如果以一个四人寝室为单位,对于一个活动,其他三个人都不打算参加,那么第四个人即使已经填好了报名表,也会抱着随大流的心理而放弃参加该活动。由此可见,从众心理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如果善加利用,便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向上、严谨、刻苦的风气,从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学风。

(三)模仿心理和替代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模仿心理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语言,记住一个大概,然后自己组织语言及行为的过程。大学生还未能达到完全的成熟,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产生一个模仿心理。如果一个学校学生作弊成风,老师监考不严,放任学生作弊。那么在模仿心理的驱使下,越来越多内心正直的学生渐渐会走上考试作弊的不归路。而如果一个学校学生都能自我约束,老师监考认真负责,那么即使有作弊心思的同学也会渐渐放弃作弊。由此可见,高校学风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离不开学生的自我约束,只有两者都做到了,才能让积极的风气占领上风,从而使整个学校的风气越来越好。而替代心理是指看到别人的行为或态度后进行的自我批评,并由此进行一些自我的改变。如果看到别人因为违纪而受到处罚,那么在学生心里便很容易进行自我反省,并记住违纪造成的后果,从此更加谨言慎行;如果看到别人因为成绩优异而受到奖励,那么在替代心理的驱使下,很容易使大学生为了获得荣誉而不懈努力,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高校对优秀同学的褒奖,对违纪同学的处罚,很好地运用了大学生的替代心理,对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四)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高校建设的影响。每一个大学的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家庭条件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多样性。

1.优越性与自卑性。有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花钱大手大脚,这一行为易在学校引起攀比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大学生成绩优异,对知识的理解较其他的同学快,付出的精力却不一定比其他同学多。以上两类同学往往易形成优越心理,从而在很多事情上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另一些同学或是家境不好,或是成绩不好,往往易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丧失信心,形成自卑心理而低估自己。这两种心理对于优良学风的建设都是有害的,他们很容易使大学生找不到方向,走到错误的道路上。

2.情绪起伏较大。大学生还在成长阶段,只能说在不断接近成熟,而并不能真正达到成熟。所以,大学生很容易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产生较大的情绪起伏。有些同学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便大受打击,质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信心,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学不好,从此一蹶不振。这类同学由于这一个情绪波动,有可能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有些同学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得到学校的奖励和同学们的关注,产生骄傲的心理,并从此沉浸在这一次的胜利中,不思进取。这类同学很容易在面对考试失利时转变成第一类同学。

3.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活是我们首次离开父母外出生活的经历。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普遍较强,而离开了父母之后,自我意识得到了增强。很多同学很少为别人着想,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这就引发了同学间的一系列矛盾,长此以往,同学之间的嫌隙渐渐加深,校内易形成一种不和谐的氛围。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一所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对于这所学校至关重要,可以产生很多种不同的效果。良好的奖励及处罚制度可以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产生奋发向上的斗志;而完备的管理制度也给教师以约束,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种种效果的叠加,使高校的学风趋于严谨、求实、创新、向上。

(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学风。由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非常重要。学校可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举行定期的讲座,并开设心理咨询室,给每一个内心感到困惑却无处倾诉的学生一个可以随意倾吐心声,困惑得到解答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迷失的心找到方向,走回到正轨上。同时,学校也可定期进行心理测试,掌握学生心理的最新动态。

(三)利用模仿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该联系优秀的校友,给在校大学生进行一些成功经历讲座,让同学们对未来充满希冀,拥有奋发向上的动力。同时辅导员也可以不定期让一些成绩优异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把一些高效的方法分享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收获了学习方法的同时也燃起了对优异成绩的向往,从而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形成刻苦治学的学习氛围。

作者:吴昊 刘晓贺 魏乐 单位: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2篇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二、猛兽即使是关在铁笼里,我见了,也会惴惴不安。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三、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环境,我要:

A 把生活安排得和从前不一样

B 不确定 C 和从前相仿

四、整个一生中,我一直觉得我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五、我在小学时敬佩的老师,到现在仍然令我敬佩。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六、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我或冷淡我。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七、我虽善意待人,却常常得不到好报。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八、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所不愿意打招呼的人。

A 极少如此 B 偶尔如此

C 有时如此

九、当我聚精会神地欣赏音乐时,如果有人在旁高谈阔论我会感到恼怒。

A 我仍能专心听音乐

B 介于A和c之间

C 不能专心并感到恼怒

十、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十一、我热爱我所学的知识。

A 是的 B 不一定 C 不是的

十二、生动的梦境常常干扰我的睡眠。

A 经常如此 B 偶尔如此

C 从不如此

十三、季节气候的变化一般不影响我的情绪。

A 是的

B 介于A和C之间

C 不是的

结论与忠告

17~26分:情绪稳定

你的情绪稳定,性格成熟,能面对现实:通常能以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魅力,有勇气。

13~16分:情绪基本稳定

你的情绪有变化,但不大,能沉着应付现实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时会急躁不安,不免受环境影响。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采用自然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水平的影响。采用健康信念、行为调查表和cawte健康量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明显改善了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事实表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常因人际关系的矛盾而产生心理上的烦恼,并持续地出现焦虑、压抑、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生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学生体育教材中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够,加上个别教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视不够,因此难以起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实验以兴趣课的形式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课,在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随即抽取60名学生构成实验组,大学一年级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在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60人作为对照组。

1.2研究工具

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大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研究工具。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般背景信息,包括年级、年龄、班级、干部、三好学生等;二是关于健康信念(个人对健康、健康原因的认识)与健康行为(个人为自己的健康行为所做的一切)的开放式问题;三是cawte健康量表,其中cawte健康量表是用来评估个人的健康水平,它包括2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水平。每个分量表有10个有关身心症状的是非判断题目,分数越高,则健康水平越低。

1.3研究的组织

“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兴趣课程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的。开课前,先用健康教育信念和健康行为问卷及cawte健康量表对实验组进行前测。然后将实验组进行“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的课程教学。教学时间为15周,每周2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共为3o个课时。以华南师大应用心理教研室所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论、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困扰、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能。讲课时,教师着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教学方法根据主题需要而灵活变化,有讲座、讨论、座谈、观看实验录相及学生心理咨询课堂模仿训练等。再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大学生健康问卷,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最后,对实验组被测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调查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健康概念的调查结果及其比较

分别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前测结果之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身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健康的前测结果不存在差异x2=0.22>0.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5.96,p<0.o1),实验组本身的前、后测结果之间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4.15,p<0、01)。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组对健康概念的理解的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单纯从生物学意义去理解健康的学生人数减少,更多学生能全面、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即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病、无残、无伤”,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2关于健康方法信念的调查结果及其比较

我们就健康方法的信念对对照组被测、实验组被测的前测和后测的三个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性检验(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被测健康方法信念的调查结果与实验组被试前测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组被试健康方法信念调查结果与实验组被试后测结果的差异增多。实验组被试健康信念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在某些项目上有显著的变化,即认为体育锻炼和有病及时看医生是健康方法的人增多,主张乐观人生态度和认知提高是健康方法的人数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的实验有效地改进了大学生的健康信念,特别是对有关心理调节方法的认识有了提高。

2.3被试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及其比较

将对照组与实验组被试健康行为(%)的前测和后测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比较(表3)。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锻炼行为上,对照组的调查结果与实验组前测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的调查结果与实验组后测结果之间有显著差异,主要是实验组的有病及时看医生、体育锻炼、交友、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和个人和环境卫生行为显著多于对照组;实验组被试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体育锻炼的学生有所增加,有病及时看医生的学生有所变化,丰富业余生活、交友和认知提高的学生明显增加。

以上结果证明:心理健康的实验明显改进了学生的健康行为,特别是有关心理调节的行为明显增多。

2.4被试健康水平的测试结果及其比较将对照组健康水平测试结果与实验组前后两次健康水平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平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cawte健康测试的两个分量表分和总分上,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1)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改善了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质健康;问题;标准;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23)30-064-0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当前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要,也对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并加快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科学化、系统化进程。但该《标准》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身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本文就对这些问题出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新旧《标准》的比较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青少年的体质,先后颁布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它们各自测试的内容和评价领域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在看到,这三者在测试内容和评价领域的变化过程。毋庸置疑,新《标准》较之前面两种标准更具有科学性与灵活性。新《标准》的项目设置以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主线,给学生锻炼以更大的自由选择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而新《标准》则增加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的运动能力,还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有选测项目。新的《标准》较之旧的《标准》的确有很大的进步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二、对《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在《标准》中体质健康概念提法不合理

体质健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1984年版《体育词典》是这样定义体质的:“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人体形态结构、体形、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表现为:肌肉运动中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标准》中体质与健康并列而出,顾名思义,就是要监测体质和健康指标。其健康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儿(内)科检测、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月经初潮(女)、初次遗精(男)。然而,现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却没有建立与健康相关的指标。既然没有健康的指标,那么利用体质中的几项监测怎么能够反映出个体的健康水平呢?既然不能反映出健康水平,那么《标准》中体质健康的提法就不够合理。

2、在《标准》实施下体育教学面临着两难抉择

体育教学面临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压力,它即要与《全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相一致,同时也要适应《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此时,体育教学就面临着一个不得不做出的抉择,也就是我们通常讨论的问题,体育教学是以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为主呢?还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如果是以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为主,就有可能完成不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如果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增加学生的运动量,减少体育技能的讲授,但这也同时完成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体育教学面临着传授“三基”与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在《标准》实施下是很难完成这样的双重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学如果不好好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到以《标准》中的测试指标为教学目标的误区当中去,那么这样也就和学校教学目标不一致了,这就是体育教学在《标准》实施下体育教学面临的两难抉择。

3、在《标准》中缺乏学生心理素质的指标

在前面,我们在谈到健康的定义中指出,心理素质也是评价一个人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然而我们没有在《标准》中看到任何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指标,要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承受能力的指标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虽然评价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在操作层面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在《标准》中缺少这一指标却是不全面的。因此,在《标准》中如何增加学生心理素质的测定指标,怎样测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度,也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4、在《标准》中没有体质测验项目责任心的规定

《标准》要在测试中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一些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学生的体质测验结果不能作为学生体育课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作为评价学校体育项目质量的依据。有的教师可能缺乏这种耐性与责任心,而对测试工作敷衍塞责,那么《标准》在测试后得来的数据就失真,而失去了它的测试意义。所以无论《标准》制定的再好,需要教师在测试过程中去认真执行,而要教师执行,又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才能促进教师认真负责的去完成测试工作。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5篇

1培训主试,提高主试的工作水平

当今各高校总体看来,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处于严重不足状态,而新生心理测试的对象相对庞大,动辄数千人,因此多数院校都调用了大量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作为主试,以应对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带来了主试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主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心理测评现场的组织、指导工作,现场秩序混乱、指导语解读不清、突发问题无法处理等等必将对被试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此种问题,我们对主试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主试全方位了解本次心理测评的目的、意义、问卷构成以及心理测试的现场组织和指导原则,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预案,并形成了书面方案。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指导语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许多院校都是由工作人员现场宣读心理测试的标准指导语,更有甚者,直接让被试自己照着电脑上显示的指导语自行阅读,读完后就可以进入测试了。我们认为,心理测试的指导语一定要由真正的主试来讲解,一方面,人与人的交流才具备亲和力,主试丰富的言语信息和姿态表情都能够传递更充分的信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不是由被试面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屏幕,那样的话不是良性的互动,而是冰冷的单向传输,在被试方面难以形成合适的心理测试氛围。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主试的实际水平修改指导语,心理测试的标准指导语对于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调用的辅导员和部分学生干部并不都是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他们是否能够真正读懂标准指导语并且清楚无误的传达给被试需要检验,同时被试学生都是刚刚从高中来到大学,真正做过心理测试的很少,对于心理测试的认识本身就肤浅甚至存在误区,需要修订指导语,用主试朗读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的言辞。

2制定宣传教育方案,提高被试的合作程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