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选5篇)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1篇

1.保障发展,激发教师高层次的需要

缓解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组织环境、个体心理因素等引起的心理压力,是保障教师良好工作状态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激励人的积极性有两大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他把薪水、安全、工作条件、工作保障、个人生活、与同级的关系等归结为保健因素。把人的自尊需要、工作满意度、责任感、成就感等归结为激励因素。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保健因素,减少压力的来源,而且要重视激励因素,重视激发和培养教师的以精神需求为主的高层次的需要。以持久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教师获得个体的发展。

2.柔性管理,减少压力来源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对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就需要激励理论。把人的高层次需要分为三种:一是对权力的需求;二是对归属和社交的需求;三是对成就的需求。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柔性管理制度在激发和培养教师高层次需要中的作用。通过尊重教师的个性,鼓励积极竞争,重视工作成就、工作效果,在奖励、提升、晋级问题上以工作成就、工作效果为主要依据等措施实现对教师高层次需求的激发与培养。保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扩大教师工作的自主空间,增加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之间平等沟通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良好人际和工作和谐关系的建立。可有效减少教师压力来源,促进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二、推行心理干预技术,保障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专家指导,专业干预心理问题需要

专业化的指导与干预,为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应使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制度化和常规化:一是机构保障。建立机构,明确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职责,通过讲座、培训、网络、校园文化等多渠道唤起管理者和教师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保障开展此项工作的时间与空间;二是人员保障。培养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精湛、热爱教育事业的队伍,为广大师生的人际问题、生涯发展、成长困惑、情感障碍等提供专业的指导;三是制度保障。制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心理危机EAP策略,协调学校各部门在教师心理维护过程中的职责,真正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为便于学校开展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我们将这项工作依目的不同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消除诱发心理问题的来源。从组织管理的视角,建立柔性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构建平等的组织人际关系,可以减少来自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等方面带来的人际困扰、无助、厌倦等诸多不良体验和行为。第二个层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通过针对全体教师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依据培训的主题采用多种形式。第三个层面:解决教师个体的心理问题。在这个层面的干预中,专业性强,应尊重教师的个人隐私,根据教师的个人问题采用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教师解除痛苦、获得发展。

三、强化自我维护管理,塑造教师健康的人格

尽管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维护需要社会、组织、专业指导的帮助与支持,但是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个体自我的维护与教育。教师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有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维护知识和技能。因此,强化教师自我心理维护的意识,是塑造教师健康人格的必要手段。

1.角色认同,感受工作中的快乐

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首先培养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情,逐步建立对职业的认同和接纳,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感。

2.悦纳自我,塑造健康的人格

每一个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的那天起,就知道以身施教、为人师表的道理。在自我教育上,追求塑造完美的自我。可是在教育实践环节中,种种不可预知问题的出现,使他们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为此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能力。要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要学会悦纳自我,才能塑造健康的人格。

3.积极沟通,构建适意的团体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喜怒哀乐,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与挫折带来的痛苦与忧伤。当遇到这些问题时,都渴望有知心的朋友一起分享喜悦、分担痛苦。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相对稳定的朋友圈,能成为教师倾诉情感、摆脱迷茫、发展自我的场所。在这个小团体中人们可以在平等的氛围中,得到理解、得到鼓励、得到安慰、得到认同。在这个小团体中,人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强。

4.目标适当,追寻人生的幸福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2篇

经T检验,汉族幼儿教师的恐怖症状显著高于黎族幼儿教师,呈显著差异(t=-3.034,p=0.003),而其余各因子和总分黎族和汉族幼儿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乡镇的幼儿教师的恐怖症状显著高于城市的幼儿教师,呈显著差异(t=-2.499,p=0.013),其余各因子和总分不存在地域的差异。在办学类型上,公立和私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症状没有明显差异,差异不显著。

二、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满意度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在年龄差异上,由表2可知,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总体水平上都呈显著的差异,事后比较表明,31~35岁、36~40岁的幼儿教师在躯体上的症状明显高于26~30岁。在心理症状总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上,25岁以下的幼儿教师显著高于26~30岁的幼儿教师。26~30岁的幼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在学历差异上,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饮食睡眠障碍和总的心理症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经T检验表明高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饮食睡眠障碍因子以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大专及其以上学历(p<0.05),呈显著差异。在不同职业满意度差异上,由表3可知民族地区对职业不满意的幼儿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及总症状上都显著高于对职业满意的幼儿教师。

三、讨论

(一)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阳性心理健康症状检出率为41.6%,低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61.9%[3]。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12.3%,高于甘肃农村幼儿教师的检出率10.13%[4],低于山西省16.6%[5]、广西省22.17%[6]和沈阳市23.6%[7]幼儿教师的检出率。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相对较好,但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症状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上都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较全国成人平均水平要差。主要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强迫等人格缺陷;饮食和睡眠障碍;突出的敌对、焦虑等消极情绪。海南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和教师自身因素等有关。1、社会经济环境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往往这个“师”指的是大中小学教师,而不包括幼儿教师,其职业被称为“保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一开始就没有直接纳入到教师的范畴内,同时,也没有得到与其他阶段教育同等的重视。民族地区轻视幼儿教育的社会意义及教育价值的现象还依然存在。同时,幼儿教师绝大多数由女性构成,也进一步减弱了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8]。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较低,有的甚至不满足家庭开支,住宿和工作环境较差。加上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而又不被人重视,社会地位低,心理容易产生敌对、紧张和焦虑等情绪。2、心理压力目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压力:(1)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要求以及与家长难以沟通让教师感觉压力极大。民族地区家长对孩子普遍要求较高,如要求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幼儿园就要会认或写很多汉字,会算数(有的甚至要会乘法和除法),有的家长无理、挑剔,责怪、冤枉教师,不尊重理解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与家长沟通压力成为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来自工作的压力: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有的中午不能休息。通常一名教师带一个至少40人以上的班级(班额过大),有的既要上课又要担任保育员的工作,家园联系、环境创设、备课、准备教具、游戏、午休、孩子中餐和午点、负责孩子安全等都是工作范围,同时,教材门类多,教学偏向小学化,有的教师课程全包,任务重,力不从心。早出晚归,自己的家庭无暇顾及。有的教师报告长期在幼儿吵闹的噪音中度过造成精神性高度紧张。(3)来自园长的压力:幼儿园给教师的规章制度很多,有的还不合理。园长要求高,要求严,孩子出了事要由老师负责,责任过重。每天精神绷得很紧。时常担心游戏活动时孩子绊倒、相互之间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每一天都担心吊胆,压力过大。(4)来自孩子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良习惯多,做事喜欢我行我素,不受约束,有的幼儿教师缺少教育经验,难以与幼儿良好情感交流和沟通,容易让人烦躁,引发各种心理问题。3、教师自身因素有些教师容易冲动、没耐心、爱发脾气。一旦遇到工作上的烦心事、家庭矛盾等问题时,不能很好的应对压力,调节自己。有的教师知识水平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存在职业倦怠,也容易引起各种人格或情绪问题。

(二)不同民族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汉族幼儿教师在恐怖因子上比黎族幼儿教师要严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包括对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的恐惧以及社交恐怖。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幼师比黎族幼师心理健康水平要差。这可能与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幼儿教师心理压力更大有关。黎族幼儿教师由于地域文化特点,环境相对封闭,目光短浅,容易满足现状,知足常乐,而汉族幼儿教师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比较受当地人重视和尊重,目标远大,不安于现状,处处想做出表率,但由于工作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差强人意,汉族幼儿教师比黎族幼儿教师表现出较多心理问题。

(三)不同群体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1、乡镇的幼儿教师在恐怖因子上比城市的幼儿教师要严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有:乡镇的幼儿教师对于工作环境、食宿条件等极其不满,乡镇学校教学条件不好,玩教具配备不到位,教辅材料少,常规教学不易施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但乡镇孩子的家长对学习的要求有的比城市还要高。同时,乡镇幼师配备不足,教师兼任保育员,上班时间比城市的长,有的园7点就上班。园里领导不关心不体谅不信任员工,管理不科学,任务繁重等压力都容易引起恐怖和害怕情绪。2、在年龄方面,民族地区25岁以下幼儿教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容易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多种心理问题,应该重点关注。而在31~40岁幼儿教师躯体化上的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出现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身体不适,和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相比之下,26~30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少。因为26~30岁幼儿教师在家庭、工作上趋于稳定,对各种压力能较好的应对。而25岁以下的年轻幼儿教师由于缺少工作经验,面对来自家长的责难、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社会职业地位低、孩子安全责任、同事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31岁以上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容易职业倦怠,出现种种躯体不适的症状。3、在学历方面,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比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能与民族地区低学历的幼儿教师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其认知狭隘,容易钻牛角尖,时间管理不合理,缺乏应对的弹性等有关。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学历以及认知观念水平,有效应对压力和自我成长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4、对于职业不满意的幼儿教师更容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大多数幼儿教师对园长不重视关心园工,工资待遇低,幼儿学习任务重,教学压力过大,家长不容易沟通,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好,出去学习的机会少等还有些不满。提升其幸福和满意指数,将更有益于其心理健康。

四、提高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3篇

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有社会和学校两个层面,如果社会和学校能够提供有利的环境支持,降低或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升其工作价值感和生活幸福指数,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物质条件、社会氛围的改善与政策的完善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可喜的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整个社会与许多学校的重视,推广和普及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各种活动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正在被唤醒。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维护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更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教师自身做起。只要教师个体增强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就能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1科学认识心理健康,强化心理保健意识课题组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初中教师心理状况是积极健康的,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工作的体验是积极愉悦的。但也有不少初中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见,认为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和做人,传播的是正能量,自身心理健康不容置疑,就算是有问题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也有老师自我感觉存在某种障碍需要调整,可是碍于面子不愿意向他人流露,拒绝他人的帮助;还有一些教师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或不屑或抗拒态度。殊不知,心理问题不是短暂的情绪反应,而是消极的情绪反应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身心症状,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各种消极影响,甚至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和人生观。初中教师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处于承前启的位置,社会与家长的高度关注会给初中教师带来莫大的压力,所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当然,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每一个教师面对的是一大群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即使现在没有产生明显心理问题的教师,也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极有可能转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初中教师一定要摒除偏见,增强保持心理健康的自知力与主动性,这是教师有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首要环节。

2悦纳自己,完善自我,理性辩证对待成败

古人说“人无完人”,教师虽然属于高素质群体,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存在缺点在所难免。所以初中教师要学会理性评价自我,辨正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追求合理的工作和生活理念。既要欣赏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成绩,乐于追求卓越,更要保持信心,敢于剖析自己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当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工作受挫或做得不够成功时,要保持平静,悦纳自己,给自己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要勇于承认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相信自己在失败之后有能力总结经验教训,并积极想办法解决正在面对的问题。比如,把问题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然后逐一地解决,这样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增强直面压力的勇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当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问题时,也不必苛求自己,要有允许自己失败甚至选择放弃的气度。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逐步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受人喜欢与尊敬的教师,充分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提高主观幸福感。

3学会观乐懂得理解,发展健康人际关系

初中教师在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交往时,要学会观乐,就是说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随时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引以为戒;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尤其是与学生交往时要善于走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与需求,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彼此之间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分和谐。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坦诚相待,懂得理解与包容。既不要高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他人之上,也不要随便议论他人是非;还要理性看待并悦纳别人的批评与帮助,以积极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要善于倾听,以建设性的态度化解矛盾与误会。所有这些既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又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更是促进校内和谐与家校和谐,保证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4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学会调适心理压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初中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提高业务能力;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和资料,积极参加社会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心理健康培训活动,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学习调适心理压力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样就能够把压力当成个人成长与进步的良师益友,化压力为动力,提升应对教学压力与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有很多,比如,自我安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积极地心理暗示、合理地渲泄、多与人沟通倾诉等,其中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非理性观念,用理性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是一种非常适用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有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我们才可以不断增强自我内在的正能量,提升抗压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压力缓解见效大不大,教师成长快不快,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的主观参与程度,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并长期坚持。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对象———初中生的教育工作者,初中教师要时刻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储存尽可能多的合理的学生观和教育观。遇到困惑时要立即调动起心理自我调节的强烈意识,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巧妙化解各种问题。长期坚持,内心就会充满积极应对各种问题的力量,心理健康水平自然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5发展社会支持储备,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在学校,要学会与人共处,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热情待人;在家里,要承担自己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与家人分享工作中的快乐。这样初中教师就可以发展自己健康的人脉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支持储备,而积极的社会支持在应对和舒缓工作压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当自己面对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难以解决的心理困扰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和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缓冲压力,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状态。当发展到情绪严重低落和压抑,出现较为严重的躯体反应,一般的社会支持力量也不能够有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使这些影响到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异常情绪状得到及时缓解与纠正。另外,专门的热线电话、网络咨询、心理健康课程等方式也可以得到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帮助。

6灵活转换自身角色,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一方面,初中教师在学校尽心竭力地工作,扮演着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的职业角色;另一方面,还要在家庭里面扮演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家庭角色。一个教师需要同时扮演两种角色,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不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家庭不同的角色期待与要求时,内心就会产生冲突。由于工作需要,不少初中教师总是忙于事业而忽略了照顾家人,忽视了在家庭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造成整个家庭的不愉快,家庭问题的产生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不少教师因为在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上未能实现灵活转换,从而导致在工作上殚精竭虑,生活上身心俱疲。这时,职业角色抑制了家庭角色,如果不能灵活进行角色的转换,就会使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角色冲突状态之中,教师就会体验到无法言喻的痛苦,最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个人生活的质量。因此,如何将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统一协调,灵活转换各种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初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自我概念,增强角色意识,灵活处理角色转换;要在主观上认同各种角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情境定位自己的角色,并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适应不同角色的需要,这样才能成功的扮演教师职业角色和家庭成员角色,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7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欣然享受多彩

人生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初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条件,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用宁静、轻松和快乐来缓解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压力。我们都知道,读书陶冶情操,旅游增长见识,运动愉悦身心,音乐使人忘忧。养花养鸟、绘画书法、跳舞游泳、烹调饭菜、做义工、与朋友小聚,甚至做个漂亮的发型、买件中意的衣服,都可以起到修身养性、开阔胸襟、愉悦身心的作用,还可以调节失衡的心理,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用欣然之态面对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时,就会觉得工作也是一种休闲,人生如此美好!

二总结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党组织管理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发展

党组织是学校的政治核心,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负责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并支持和监督校长行使职权,协调学校内部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办好学校。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党组织在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更要利用自身优势,立足本校实际,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其中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党组织日常管理中是当前党组织给力教师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重要方式,对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党组织创新管理方式,以专家引领为导向,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人是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发展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业务素质的提高及校园和谐才能快速实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因工作、生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产生工作上的情绪化、生活中的堕落化、人际关系中的冷淡化等不良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人力资源的内耗。

党组织作为协调学校内部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重要力量,要针对社会现实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坚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心理的健康素质、舒缓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近几年来,我所在学校党支部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每学期都固定邀请全国著名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周红五、郑日昌、钟志农、王国荣、章毓光等来学校进行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协调、工作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及个别教师心理辅导,效果很好。据统计,学校原来有9位教师因工作压力而产生压抑的心理问题、有4位教师因家庭关系而产生郁闷的心理问题、有7为教师因人际关系紧张而未能在学校很好地发展,学校党组织及时邀请有关专家为他们做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几位教师都走出了阴影,在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发展。

2.创新党组织管理模式,以及时充电为抓手,培养优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一是学校党组织要求教师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党组织要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为教师外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创造机会,同时向教师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及时为自己充电,引导全校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二是党组织要求教师不但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自我心理健康水平,这确保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先进的、前沿的科学理论指导。但是,如何把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细化、具体化为可操作知识就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必须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为此,学校党支部建议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并注意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不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撰写,为学校教师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理论和第一手资料。

在学校党组织的引导下,我所在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有作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些教师不但为同事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指导,而且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辅导,为校园“人和”环境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我所在学校党组织从周一到周五都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做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最大的帮助。

3.创新党组织管理方式,以开展活动为载体,舒缓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学校党组织除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外,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促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把教职员工的注意力、兴奋点不断引导到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上,让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理想。

近年来,我所在学校拨出专项资金建设了室内乒乓球、羽毛球馆、塑胶排球场、篮球场,为教师的文体活动提供场地。学校党组织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重大节假日组织教师进行登山、长跑、趣味运动会等比赛,以激发教师的潜能,挑战极限。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了教职工之间的深度融合,而且提升了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文化品位,培育了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凝聚了教职员工同心同德的办学激情。

4.创新党组织管理方式,以家长辅导为支点,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重要领域,家长的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家庭夫妻关系不和谐,“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一些家庭夫妻离异;部分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手段,以错误的观念和方式来要求孩子成龙成凤等都在孩子心灵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造成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家长构建和谐的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提高自我教育孩子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温暖舒心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我所在学校党组织利用家长会、家长约谈、家访等方式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千方百计为家长构建和谐家庭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而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方式、理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和谐的氛围也浓了很多。

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有序开展,学生、教师、领导自然融入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全校学生没有因心理问题而产生过激行为,师生关系和谐、和睦、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培育下呈现出了蓬勃生机、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学校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洪建斌.班级管理社会化的实践和思考.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学院班主任之友杂志社,2023,(1).

[2]胡亚.浅谈班级的人格化管理.教师报,2009.3.2,第三版.

[3]季诚钧.班主任工作基本技能训练.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11,第一版.

[4]李耀志.以德治校: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教师报,2008.10.30,第三版.

[5]九会.校园呼唤“人性管理”.教师报,2002-10-23,第五版.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第5篇

世界和中国的未来属于孩子,培养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孩子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也是实现世界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读懂孩子”是一切教育工作的起点,只有真正读懂孩子,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从而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届论坛将以“读懂孩子 塑造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大陆的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与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同仁们一起,在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行为、情绪、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如何通过故事、绘画、沟通、游戏、积极暗示等方式引导孩子逐渐养成和谐积极的心理品质。

同时,为提升教育工作者专业基本功和实操技能,本届论坛特设六个“读懂孩子”主题相关工作坊,衷心期待各地教育同仁共襄盛会、共话“木铎心声”,共谱心理健康教育新篇章!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二、会议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三、参与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心理学爱好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

名誉主席 林崇德

主 席 边玉芳

副 主 席 陈滨滨

学术委员会主席 莫 雷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卢家楣

学术委员会委员 俞国良 周宗奎 连 榕

吴增强 庞维国

组织委员会主席 边玉芳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吴洪健 何 妍

组织委员会委员 白玉萍 吴 捷 许爱红

彭华军 张丽华 麦 莉

尚新华 袁章奎

(持续更新中)

五、日程安排

林崇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资深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前副校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卢家楣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部级教学名师

边玉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俞国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23年修订)》修订组组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起草组组长

周宗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院长,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连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长

吴增强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

庞维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学会秘书长

蔡仲淮博士,世界自然医学大学心理学院院长,(WMECC)世界医学最高认证中心亚洲完形心理治疗委员会副理事长,(NBPES)美国国家专业催眠教育与认证委员会高级训练师

林祺堂教授,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台湾新生医护管理学校心理谘商中心主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教授

【美】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得克萨斯卫斯理大学教育系,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AMFT)前任主席,得克萨斯州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主席

【德】乌利齐?所罗门教授,德国生物能分析协会(DVBA)前任主席,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会员(DCAP)、德国完形心理疗法协会(DVG)会员,组织行为学家

【韩】林世_博士,韩国圆光大学健康医学研究院教授,韩国心理咨询专业协会理事长,韩国艺术治疗协会理事长

七、工作坊简介

工作坊A、C:看见例外

琳达?梅特卡尔夫教授

在寻常的事情中,看到不寻常,发现事情后面的心理活动;

打破思维定势,寻求问题的最终答案,不被表现左右判断;

给婚姻家庭最好的保险柜,给孩子最适合的教育,需要看到寻常中的例外。

工作坊B:故事中的孩子

林祺堂教授

用故事构建生命的故事,开启生命的光,重塑美好生活;

问题故事外有新的故事,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可爱;

用有趣的问句,问出深刻的故事,捕获孩子的心灵。

工作坊D: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乌利齐?所罗门教授

理解孩子用身体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和成年人的迥异;

孩子们的语言或许不丰富,但是有着丰富的身体语言;

和孩子有效地沟通,需要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

工作坊E:积极暗示教育

蔡仲淮博士

将艾瑞克森的理念与精神,应用于教育;

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让他健康成长,需要方法和技巧;

教养和教育可以利用催眠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助人成长。

工作坊F:艺术与孩子

林世_博士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个满是音符的地方,随孩子的成长而动;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那是画意诗情的芳草地,随孩子的运动而变化;

孩子的世界需要我们去品读,用乐谱,用画笔,洞察那幼小心灵的成长。

八、费用(以下三项可任选其一)

(1)600元/人:论坛

(2)1800元/人:1个工作坊(会前会后任选)+论坛

(3)3000元/人:1个会前工作坊+论坛+1个会后工作坊

注:每场工作坊限额60人,请提前报名确认。京外参会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九、证书

颁发由专家签名以及北京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工作坊参与证书。

十、论文

欢迎参会人员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论坛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论坛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或《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发表,相关事宜将在会后另行沟通。

十一、付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苏州桥支行

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账号:1100 1079 8000 5600 9860

联行号(京外汇款填写):105100012091

十二、咨询及联系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郭老师010-5880504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王老师010-8881083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