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精选5篇)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执法观所要求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四个方面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文明、规范是执法的应有之义,但仅有文明、规范执法还不够,理性、平和则是对执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不是执法实质意义上的能力,而是执法实质意义上的行为表现,就是说,这三种能力是从执法行为中表露出来的,理性所表露出的是思维性,平和所表露出的是方式性,文明所表露出的是形象性。这三种能力没有具体的标准。规范执法能力则是执法实质意义上的能力,它是执法行为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的能力表现,具有明确的标准特性。因此说,规范执法能力是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表现的前提,规范执法能力是执法行为的内在表现,而理性、平和、文明执法能力是执法行为。
践行执法观,确保办案效果,主要途径有下:
一是加强对干警执法理念教育。引导干警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执法理念教育,使检察干警尤其是执法一线干警明白执法无小事,细节系大局,要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新理念贯穿到执法办案全过程,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坚决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倾向;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眼,执法想到稳定,办案想到发展,切实做到依法办案与服务发展相统一:要针对当前执法活动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推动各项检察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3月11日检察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报告时指出:“加强执法理念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在严格公正执法的同时,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依法慎重对待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听取各方诉求,客观分析案件性质,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注重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注重维护发案单位正常工作秩序,注重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努力使执法办案活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坚持执法为民,以理性的执法思维体现亲和力。检察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检察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检察工作的首要标准。理性的执法思维要求基层院检察长能客观、冷静、正确地应对执法中的各种复杂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真正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等理念根植到每一名干警的头脑中,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从源头上解决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问题。只要干警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识大体、顾大局,让人民群众从处理的每一起案件、调处的每一起纠纷、化解的每一起矛盾中体会到社会的公平正义。用行动去服务社会、感动群众,就能有效规避在执法办案中可能产生的矛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为自身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
三是注重办案方式方法,以平和的执法心态对待诉求。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当遇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有的甚至在言语、动作上故意挑衅、制造矛盾的时候,要坚持做到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准确把握自己的心态,做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辱不冲动,言谈举止得体有度。在执法办案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应对,认真倾听,依法处置。要积极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为困难群众着想,主动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的工作,避免因执法态度问题引发各种矛盾甚至酿成,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随着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安机关执法活动逐步走向规范,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治安管理和执法工作占主导地位,规范派出所执法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分局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在规范执法行为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为此,通过对当前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1、为保证广大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有章可循,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我局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当前执法活动的需要,制做了案件网络审批系统,围绕刑事、行政案件办理和证据固定和赃物管理等方面的执法活动制定出各项工作流程,受到了市局肯定,对我局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推广在开展专项活动中涌现出的示范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特别是石羊派出所制定的常见警情处置规范,规范了民警的日常执法工作行为,使规范化建设和执法制度建设达到了整体推进的效果。
3、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会同区法院会签《关于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制度的规定》从而更好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一制度的落实,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催办制度,通过在分局法制科网页设立“案件催办”专栏,对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即将届满的人员,提前催办。从而使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现象大量减少,“保而不审”,处理不及时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5、实行“周通报月考评”制度,对各办案单位承办的每个刑事、行政案件进行考评,建立执法档案,及时指出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个案考核分数同时纳入执法质量目标考核。对各单位奖惩逗硬,进一步提高办案民警积极性,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二、派出所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法治观念不强,执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观念不强,在执法活动中存在推诿、拖延,造成执法不公、执法不规范。
2、基层民警数量少,公安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赶着鸭子下水,匆忙上阵执法,对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案件办理认识模糊,执法不规范也就不可避免。分局新增民警较多,办案人员新手较多,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办案民警仍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在平时的学习、培训中不认真、走过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局相关规范、规定学习不认真细致,三、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和严厉打击犯罪的力度,导致了执法行为的不规范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存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法治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和人权意识,养成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执法水平,保证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坚持依程序受理,严格按立案条件立案,规范接警、受理报警范围、处警和责任追究等,彻底解决受理、立案不规范的问题。
3、加强经费保障,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执法水平。公安机关要争取地方财政,保障派出所日常办公正常运转的需要,保障警务装备更新的需要,为民警解决后顾之忧,使民警全身心地投入到执法工作中去。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文化与人类共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被称为“管理之魂”,文化建设被称为“管理的高级境界”,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管理潮流。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单位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来对自己定位,来斧正价值,规范行为,激励人心,凝聚力量,指导自己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这一论断不仅阐述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为我们如何构建先进的税务文化指明了方向。
一、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现实意义
税收文化既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和经济文化,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业管理文化,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治税理念、税收精神、税收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和税收形象,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体系。它反映和代表了税务人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及追求发展的行为规范,它是增强税务人员凝聚力,保证税收执法行为合理性和规范性,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主要由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机制层面和行为层面构成。
税务行为文化是税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聚财为国,执法为民”这一税收核心价值观决定的,在日常税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税收行政执法机关特征的行为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及社会形象的总和。它包括支配和影响人的行为的观念文化、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制度文化、表现和展示人的行为的形象文化等,是税务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税务文化发挥其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自律作用、激励作用的重要载体。
人的思想观念影响人的行为,也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有形的、具体的、可评价的。从当前税务系统面临的内外环境看,行为文化建设任务尤为迫切。一是行为责任的风险高。税务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税务干部的职务行为主要表现为执法行为、管理行为、服务行为,与权力、责任联系紧密,如果发生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乱作为,往往要被追究过错责任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是行为协同的要求高。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决策的部署落实、流程的顺畅运转,任何一个环节税务干部如果不理解、不认同、不积极、不配合或出现“梗阻”,都会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行为形象的期望高。一方面,基层税务机关在系统内外取得了多项荣誉,这些成绩为行为形象的提升建立了很高的平台;另一方面,文明创建、软环境建设要求相当严格,社会各界对税务系统期望也很高,税务干部对人对事的表现、行为的文明程度、规范程度可能对整个单位产生很大影响。这些都要求干部进一步更新行为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强化自主管理,形成工作合力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以及和谐的内部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树立税务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具体目标
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目标是在基层税务系统牢固确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打造富有行业特色的“严谨规范,训练有素,文明友善,乐观向上”的行为模式。“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税务部门执法思想的重要升华。基层税务机关应以此统领税收全部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为国聚财作为崇高的职责、把为民执法作为神圣的使命,使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真正成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行为模式是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结果,是核心价值观在行为方式上的外在表现。按照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基层税务机关应着力构建“严谨规范,训练有素,文明友善,乐观向上”的行为模式。
“严谨规范”就是要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按照职责、规范、标准办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在工作中严谨务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把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做细、做实,是税务人员行为方式的具体体现。
“训练有素”就是要在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在日常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中,做到业务精湛,工作高效,敬业奉献,是税务人员行为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明友善”就是要在言行举止、工作交往、人际交往中合乎道德、法律、纪律制度规范,坚持文明办税,优化纳税服务,讲求合作互助,发扬团队精神,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和内部人际关系,是税务人员行为协同的具体体现。
“乐观向上”就是要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健康的心态,阳光的心理,热情、主动、愉快地工作,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和压力,始终保持乐观自信,心胸开阔,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是税务人员行为心理的具体体现。
三、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
确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严谨规范,训练有素,文明友善,乐观向上”的行为模式,需要组织成员有相配套的能力体系支撑。为此,基层税务机关应致力于税务人员的“学习力”、“执行力”、“信息力”、“协同力”建设,并使之不断提升。
“学习力”是事业发展进步的源动力。围绕“学习力”,广大税务人员应着力提高知识的获取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把握税收工作规律的能力等。促进“学习力”的提高,重点要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工作研讨、岗位技能练兵等,为实现征管目标提供人力支持。
“执行力”是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围绕“执行力”,广大税务人员应着力提高对各类制度规定的执行能力、工作的落实能力、流程的运行能力等。促进“执行力”的提高,重点要明晰岗位职责,加强管理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提高组织行为的规范性、责任性和有效性。
“信息力”是涉税事务处理的实质性内容。围绕“信息力”,广大税务人员应增强信息获取意识,着力提高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增值利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促进“信息力”的提高,重点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明晰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利用的方法、规则和责任,充分发挥涉税信息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
“协同力”是形成力量倍增效应的内在要求。围绕“协同力”,广大税务人员应增强协作意识,着力提高横向协调、内外沟通等能力,正确处理上下层级之间、流程环节之间、岗位和部门之间,以及税务系统内外交互等各类关系。重点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和权职配置,加强层级管理和引导,优化内部分工与组合,强化目标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工作协调运转机制和互动联动的税源控管机制,提升整体绩效。
四、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方式方法
行为文化体系具体要从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行为准则的确立,行为模式的构建,行为规范的制订,保障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入手,达到导向明确,行为规范,激励有效,活力迸发,形象优良的效果。
(一)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思想观念支配人的行为,它决定着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干部的思想观念是行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首要任务是从观念层面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导向,并使这种思想观念得到全体干部认知和认同。
结合总局、省局要求,基层税务机关要大力加强以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正确的行为观念下工作,使干部的日常行为合乎税务机关期望的行为准则,在工作的过程中形成和巩固正确的行为观念,建立起良好的行为模式,使行为文化体系按照明确的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牢固确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聚财”、“执法”高度概括了税收工作的职能作用和基本属性,解决了我们工作“是什么”的问题,“为国”、“为民”揭示了新时期税收工作目标和任务,解决了我们工作“为什么”的问题。“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是税务部门执法思想的核心,我们要用这一核心价值观统领税收全部工作,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为国聚财作为崇高的职责、把为民执法作为神圣的使命,坚持以依法治税为灵魂,以税收改革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保证,进一步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把“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作为我们的共同愿景。“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既是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一直要努力达到的目标。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使税务形象日益提升。要使这一共同愿景成为一面旗帜,通过共同愿景的建立,来团结全体干部,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使每个干部自觉把个人追求与税收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既胸怀远大理想,又着眼现实、立足本职,自觉为税收事业发展多做贡献,以此提升全系统的凝聚力、创造力。
遵循“法治、文明、廉洁、高效”的基本行为准则。行为准则体现着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影响着干部的行为方式。要教育引导每个干部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严格执法,处理好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规范执法,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接受监督,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让每个干部在知法、用法的基础上正确执法,依法征税;让广大纳税人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自觉守法,依法诚信纳税。教育引导每个干部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纪律制度规范,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正,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维护税务部门良好形象,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和时代的特征。要教育引导每个干部廉洁奉公,时刻思考“人要如何做,权应如何用,法该如何执”,严守反腐败的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在对待权力、运用权力上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秉公办事,不循私情,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办事,公公正正执法。要教育引导每个干部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敬业、精业、创业,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团结协作,讲求效率,讲究质量,使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达到高效率和高效能。
建立富有行业特色的“严谨规范,训练有素,文明友善,乐观向上”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行为准则的外在表现。要让每个干部对照行为模式进行自我纠偏,自我管理,通过个体行为的展示、个体形象的累积,提升税务部门整体形象。在具体工作中,可通过激励先进群体和个人,使税务干部牢固树立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干部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应及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通过对干部工作的肯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前途,给他们以成就感。同时,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是对干部形成正确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
(二)以行为规范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干部对行为文化由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观念是内在约束,具有柔性的自律的特性,行为规范则是外在约束,具有刚性的他律的特性,二者相辅相成。行为规范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实践也证明,一套合理有效的规范,能够造就人、改造人。没有行为规范,行为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加强观念引导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来支撑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准则,起到约束行为的作用,使每个干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干部的行为符合税务机关的价值取向,把行为准则变为有形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规范,是构建行为文化体系的关键。
要重点建立基本工作规范。明确行为条件、工作程序、必须作为和禁止作为的规定,引导和约束干部尽职尽责,防止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不规范作为。
要重点建立税收服务规范。对文明服务各项制度加以整合,并明确到重点机构、重点岗位,融入到执法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形式,改进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境,使纳税人享受到税务机关真心实意的服务、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要建立一套维护纳税人权益的规范,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约束和规范进户管理行为,减少对纳税人的不必要的干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打造和谐的征纳关系。
要重点建立协调配合规范。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做到工作行为上的整体协同,团队互助,并在合作中加深理解、解决问题,增强“协同力”,防止扯皮和内耗现象。同时,围绕信息建立一套包括采集、传递、审核、、应用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处理和保密规范,增强“信息力”,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效率意识。
要重点建立职业道德规范。恪守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激发税务干部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情,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展现税务人员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同时,要建立一套仪表语言规范,增强干部对行为文化的识别,增强社会对税务形象的认同。
要重点建立工作纪律规范。体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遵守考勤制度、接受考核监督等共性要求,又体现具有行业特征、税务工作人员特点的纪律要求。
要重点建立廉洁从税规范。针对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打交道过程中的涉税活动,以及内部行政管理工作,明确工作纪律,加强制约监督,保证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规范行使。引导干部常修为税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慎独、慎权、慎欲、慎微。
要通过教育引导,使规范深入人心。通过加强督查,促进规范的严格执行,使干部的行为强制入轨,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引导与反向警戒作用,增强“执行力”,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行为文化建设。结合当前税务工作实际,重点要健全完善以下几方面制度:
一是教育培训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把着力点放到干部思维方式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上,把着力点放到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上,把着力点放到营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上。把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行为准则、行为模式、行为规范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进行长时期的灌输,达到全体干部对行为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认同。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研讨点评、业务竞赛、考试测评,组织“税务大讲台”、“税务发展论坛”等活动,使干部认识到知识的积累只有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确立共同学习、系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学习力”。适应形势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全员分级分类培训,通过在线学习、在岗学习、内部培训、委托外部培训等方式,搭建干部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本领的平台。组织需求型、个性化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各类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加强以岗位工作技能、流程业务操作、信息分析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可通过探索培训积分制等形式,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二是人事管理制度。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完善干部竞争制、聘任制、双选制、轮岗制、待岗制等人事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让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岗位、有地位、有舞台,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大力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得到认可、受到敬佩的文化氛围。
三是团队管理制度。从团队的目标设置、任务分配、人员组合,以及运作、考核等方面明确规定,加强管理,形成目标一致、能力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团结奉献的团队管理格局。把团队管理作为落实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促进个人自我管理和团队自我管理。个人自我管理和团队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要通过团队目标激发团队中的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自主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当作追求去做,自我超越,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团队的所有成员对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与内化,纠正和克服偏差,体现自由而不放纵,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抱有积极的心态,相互信任,协作配合,个人目标趋向团队目标,形成合力,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团队价值实现的统一。通过开展“优秀团队”、“十佳团队”创建工作,增强全系统税务人员的归属感、成就感、责任感、荣誉感,实现组织活力和绩效的显著提升。
四是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干部绩效的合理评价,使收入与业绩挂钩,形成让每人每天都勤勉工作、能动工作的机制,防止和避免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等问题,让肯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受到鼓励、取得收益,让少数不愿做事、少做事、不认真做事的人受到约束,感到压力,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文化氛围,为干部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搭建平台。实行评先评优日常化,成绩、荣誉与待遇挂钩;结合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实行公务员考核日常化,为公务员考核等次确定、级别晋升等提供依据;实行监察工作日常化,强化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日常评价。要通过强化日常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保证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
五是岗位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责任,让每个干部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实行领导责任制,各级领导要坚持“一岗两责”,既抓业务工作又抓思想政治工作,既做好自身工作,又要对下属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给予指导帮助,抓好制度落实,特别是对下属人员遵守行为规范情况要通过组织回执回访、实施质疑问责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价,对产生重大影响、损害部门形象的问题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执法责任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强化约束警戒,解决不作为、作为不到位、乱作为等问题,促进广大干部规范日常工作行为和税收执法行为。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检察机关 执法规范化 公信力 信任度
一、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含义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含义是指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回应和满足社会的司法需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人民在内心对检察机关的心里认同感。它来自社会群众的授权,而授权的基础是基于对公信力组织行使权力的普遍信任。
二、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对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的影响
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包含的内容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办案质量、程序要规范,队伍建设要规范。提升检察机关公信力是规范办案质量、办案程序保证,是规范队伍建设树立亲民、爱民形象的有效途径。“严格、公正、文明”是检察执法规范化建设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执法公信力的基础在于公平、公正、理性。检察机关的规范化建设必须通过具体案件来实现,检察公信力也要通过办案质量来体现。案件质量差,事实不清或者程序缺失、定性和适用法律错误,甚至出现错立案、错捕、错诉案件,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人身权利,使其蒙冤,群众也会愤愤不平,对检察机关执法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因此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越强,检察工作受到群众的认可度就越高,越能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从而使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自身规范化建设形成良好印象。因此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强化规范化建设的保证和有效途径。
三、 检察机关公信力存在的问题
(一) 个别检察人员素质不高。检察官可以通过公正办案、精湛的业务水平、亲民的态度、个人的修养等来赢得民众的信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检察人员对检察公信力的内涵、重要性等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认同是检验法律监督能力的主要标志,执法办案过程中一味强调打击、忽视保护,没有在办案中宣传法制、争取民心,无形之中损害了检察公信力;部分检察人员执法规范化意识不强,凭自己的工作经验办案,凭自己的行为习惯办事,而不愿意去学法,去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近去照搬硬套,造成现有工作局面难有突破。[1]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权威和整体形象,从而造成检察公信力的缺失。
(二) 检察执法信息不透明。由于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要求,案件当事人和检察机关之间存在信息明显不对等的状态,当事人处于明显不利的状态,这与当事人渴望了解案情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年来,虽然检察机关积极推行检务公开,但是由于思维定势,在思想上存在不愿多公开和选择性公开的现象,从而导致办理案件神秘化,使民众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增加了检察工作的神秘感,使当事人认为检察机关不愿意披露相关情况,导致民众产生怀疑,很容易让人民把正常办案和暗箱操作联系起来,检察公信力受到明显的质疑。
(三)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一些行政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置法律于不顾,以各种借口干扰执法和司法办案,社会说情风气盛行。同时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上级机关有时为了防止群众上访,一味地顺从上访人的要求,而不顾案件证据情况和法律的规定,导致案件不能依法处理,出现了严重不公的现象,直接损害了检察机关在公众心中的形象,由此对检察公信力也造成了损害。[2]
(四) 个案不公的情况被放大。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检察机关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是这些认识仅是感官层面上的,有些判断是仅是片面肤浅的,比如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司法刑事案件的不公处理。造成民众片面的认为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只要当事人请客送礼就会违法进行办案。由于不良信息的不断传播,最终获知信息的民众不断扩大,形成负面影响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扩散。直接导致检察机关公信力下降[3]。
四、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机制构建
(一)打造专业化检察队伍,塑造检察官公正廉洁形象。检察队伍是检察事业的灵魂,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的信赖和认可首先表现为对检察执法人员的信赖和认可。要培育学识、修养和经验兼备的专业化检察官队伍。首先要强化检察人员办案能力,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包括文化科学知识、法学原理知识,并学以致用,将有限的知识内化为修养,外化为技能。其次,加强学习检察官职业道德准则。开展检察官职业道德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检察官以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为目标,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检察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确保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维护人民检察院的良好形象。最后强化执法技能培训。基层院要加强对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把执法规范化与管理科学化、队伍专业化结合起来,以执法规范化为重点,立足岗位、注重实效,通过培训使干警准确把握岗位要求,明确业务规范和职业纪律,在业务培训中加强执法行为规范培训,使检察干警熟练掌握业务的同时增强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二)有序推行检务公开,增加透明度。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民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这种方式就是检务公开。首先检察机关要积极应对媒体,正确有效引导舆论导向。建立起具备自身特色的检察宣传和舆论引导机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的释放民众心中的诸多疑虑,避免因不及时应对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正确有效引导舆论导向。其次,及时畅通信息,化解民众心中的疑虑。检察机关需要完善民众参与机制,聘请社会公众代表为人民监督员,通过召开听证会、开展检察开放日、开通检察咨询网络热线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增进对检察机关的了解,消除隔阂,增进理解和信任。
(三)建立健全制度建设,坚持执法的原则性。执法外在环境存在问题导致执法公信力下降,需要依靠制度建设进行完善。首先,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强化程序公正。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办理案件,确保案件或案件线索自受理之时起,就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运作,完全避免或减少程序上、实体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其次,制度上要明确责任。任何案件的办理都要严格责任制度,对案件的处理意见要予以明确,责任到人,一旦案件处理上出现问题要有可追溯性,排除责任不明导致的个人意志干预刑事处理的现象。全面推行检务督察制度,努力形成对各级检察机关自身执法活动和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提高检察机关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强化检察机关自身的规范化建设。
注释:
[1]陈秀敏.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DB/OL].百度文库.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 执法; 规范化; 问题; 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fire control law enforcement the necessity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ire control law enforcement standardized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main reason, and from the though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three aspects proposes strengthening fire control law enforcement measures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fire forces; Law enforcement; Standard;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人民群众和民主法治建设对消防部队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消防部队自身发展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执法理念的转变、执法队伍的建设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本文针对这三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就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公安部提出的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项建设”中,执法规范化建设始终是重点。而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又是当前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重点。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推动消防部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
1.1 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推动消防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把公安消防机构执法队伍打造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高素质的消防执法队伍,必须要抓好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1]。如果在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随意执法或有选择性的执法,就必然会出现执法违法行为,不但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可能会导致腐败的产生。这就会对消防执法队伍的形象产生很大的损害,进而影响消防队伍的建设。可见,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推动消防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1.2 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高度开放透明的大背景下,消防执法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错误的执法方式和行为导致不公、腐败贪污现象,这样很容易引起民愤民怨。而通过对执法行为、执法方式的规范化,使之更加趋于合理。
2 当前消防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消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执法理念、执法行为、执法监督中,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2.1执法理念不规范
一些消防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无法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之间的关系,无法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存在以“管人”、“管事”者自居,人性化执法的理念还不够牢固,刚性执法较多,柔较少。
2.2 执法行为不规范
消防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主要包括:监督检查、建筑工程审核验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在执法过程中,这些方面都可能出现一些不规范问题,如在行政处罚中,把执法作为创收手段,存在以罚代改、以罚代停的现象[2]。这些行为若不及时加以规范,就会影响整个执法规范化的建设。
2.3 执法监督不规范
近年来,由于公安消防机关不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措施,执法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有些执法人员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执法监督理念,制度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外部监督机制缺乏实施,群众未真正参与,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分析前面提到的问题,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3.1 执法为民意识不强
当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规范行为,根本在于执法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漠视公民权利,在执法中讲人情、厚此薄彼甚至滥用自由裁量权;有些执法人员在消防监督检查时,向被监督单位推荐消防产品、消防工程施工单位等。这些都是执法为民意识淡薄的表现,严重制约了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3.2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有些执法人员业务知识缺乏,缺少必要的培训,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解决;二是一些执法人员职业操守缺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对没有得到利益的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该办的不办,并借执法办案之机,吃拿卡要,索贿受贿[2]。这些执法不规范的行为,如果长期存在,必将影响规范化建设的开展,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容忽视。
3.3 群众参与意识不够
随着消防部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的提升,群众参与到其中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公民的参与意识还是不够。比如:有些公民报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一些违反消防法的现象视而不见。如果群众参与到消防工作中,就有可能减少或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群众参与意识的提高有利于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4 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4.1 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执法理念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执法理念,是贯彻执行新《消防法》推进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消防执法与社会广泛接触,消防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是否按照依法办事,不仅关系到消防部队的整体形象,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3]。因此,消防执法人员要切实转变执法理念,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理性、严格、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把执法与服务、处罚与公正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执法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4.2 规范内部管理 加强队伍建设
做好消防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规范内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假如在部队内部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执法规范化工作就无从谈起。建立覆盖各个执法领域、各个执法环节的规章制度机制,减少和杜绝执法乱象行为。按照《消防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及相关规章的规定,减少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纪空间,防止因个人意志导致的不公、不廉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以制度规范事,以制度管住人,不断促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4.3 完善外部监督 实现透明执法
外部执法监督,是督促执法规范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外部监督,一方面要规范执法程序、公开执法环节,使各项执法工作透明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参与意识、重视人们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直接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利,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消防行政行为进行曝光,真正实现消防执法的透明化,使消防行政执法走向规范化建设的道路。
5 结束语
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先从转变执法理念入手,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才能不断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袁光辉.全面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23(1):209-211.
[2] 李根敬.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武警学院学报, 2023, 27(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