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1

  孙亮暑月游 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 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 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注释

  1.孙亮:孙权之子,三国时代 吴国**,公元252-257年在位,后被废为 会稽王。

  2.使:派遣。

  3.黄门:指**。

  4.就:到。

  5.藏史:掌管皇家仓库的官吏。

  6.素:向来。

  7.矢:通“屎”。

  8.启:想要。

  9.不谨:失职。谨,谨慎,小心。

  10.持:握着,拿着。

  11.覆:遮盖,掩蔽。

  12.贷:借。

  13.易:容易。与“难”相对。

  14.服:承担(劳义或刑罚)。

  15.尔:第二人称代词,你。

  16.服罪:服法,认罪

  17.渍:浸、蘸。

  18.方:正。

  19.向:曾经。

  20.启:陈述。

  21.俱:都。

  22.游:游玩

  23 素:向来;一向

  24 尝:曾经

  25 枉:冤枉

  译文:

  孙亮热天到西苑去游玩,想吃生梅子,就派一宦官捧用一只有盖子的银碗去向管皇家仓库的官吏处去拿蜂蜜。宦官向来与仓库官吏结怨,就把一颗老鼠屎放入蜜里,开口说仓库官吏失职。孙亮立即叫仓库官吏把装蜂蜜的瓶子拿来,问道:“蜂蜜既然 盖得很严,不应该有老鼠屎。那个宦官没有向你要求过什么吗?”仓库官吏叩头说:“他曾经向我要过皇宫里用的褥子,但我没有给他。”孙亮说:“他必定是为了这个缘故啊,也容易弄清楚。”他便下令把那颗老鼠屎弄碎,发现里面是干燥的。孙亮笑道:“老鼠屎如果早就掉在蜜里,应该里外都是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的,可见是你冤枉他啊。”因此宦官低头认罪。

  启迪

  做人要正直,不可有害人之心,因为害人终害己。

  遇事万不可只听信一面之词,一定要仔细思考,慎重处理,才能了解事实的**。(只要深入**研究,对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就能 见微知著,察暗图明,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搞清楚的。)

  作者

  陈寿(233-297),字承祚,**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 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 三国志》。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阅读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1)

——孙泰文言文原文翻译3篇

孙泰文言文原文翻译1

  作品原文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泰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作品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当初,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这么做的)缘故,孙泰说:“她的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集市看到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发现)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连忙前往集市归还卖主。

  中和年间,孙泰想在义兴安家,购置了一座别墅,用了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孙泰前往吴兴郡游览(旅游),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住)。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如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被另外授职(已经有了新的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栋房子暂且由你的儿子管理它。”说完,(**船)解开船绳就离去了,没有再回来。

  字词解释

  1、师:拜...为师

  2、操守:品行,行为。

  3 、颇:相当地,很

  4、古贤之风:古代贤人的风范。风:风格,风范

  5、即:副词,就是

  6、姨妹:姨母的女儿,表妹

  7、先是:当初

  8、子:孩子,这里指女儿

  9、长:大女儿

  10、损一目:一只眼瞎了。

  11、取:同“娶”,迎娶

  12、女弟:妹妹

  13、卒:死

  14、或诘之:有人问他(这么做的)缘故。或:有的人;诘:追问

  15、适:嫁

  16、市(泰常于市遇铁灯台):集市

  17、市(市之):买

  18、亟:立刻

  19、讫:完

  启发与借鉴

  善良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人不能心理阴暗、贪婪自私。

  孙泰

  文言知识

  子。古代女性也可称为“子”。上文“以二子为托”中的“二子”即两个女儿。又“女弟”即妹妹,“汝可取其女弟”,意为你可以娶他的妹妹。又,“卫人嫁子”,意为卫国有人出嫁女儿。

  思考与练习

  练习

  1、颇_______

  2、先是_________

  3、卒_______

  4、市_______

  5、亟________

  答案

  1、十分

  2、在此之前

  3、死

  4、买

  5、赶快,急忙,立刻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2)

——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

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1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制造,制作。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我从北方听说您正在制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4、读音:wéi。整理,准备

  乃为装谴荆轲(《荆轲刺秦王》)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5、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然后以*为家(贾谊《过秦论》)

  ——然后又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

  6、读音:wéi。以为,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合里理的。

  7、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于是陈涉就被立为国王,国号称做张楚。

  第二类 介词

  1、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怒,如为王泣。(《韩非子》

  ——**发怒,进去对着君王哭泣。

  2、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著述,诗歌为了反映事实而创作。

  3、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有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而**。

  4、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读音:wéi。表被动,被

  吾属皆为之虏矣!(《鸿门宴》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1

  第三类;连词。

  1、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因为山珍海味不够吃吗?

  2、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国如果知道这件事,必定不会**救援。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为什么飞上高空九万里以后才向南飞呢?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3)

——曾巩文言文字词翻译

曾巩文言文字词翻译1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 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官仓名。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4)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1

  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

  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活动。

  1、解释下面的词:

  ①文:__________________。

  ②获:__________________。

  ③鲜: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句并翻译。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5)

——焉文言文翻译

焉文言文翻译1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

  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并且将土石放在哪里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译:尚且跟从老师学习,向老师请教。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译:生都还不知道,怎么知道死?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译:杀鸡怎么要用杀牛的'刀呢?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哪里有仁爱的人处在君主的地位,对陷害百姓的事却能做得出来呢?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等到燕子丹用派遣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不能举起,是因为不肯用力量。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译:不通晓句读,迷惑而不去解答,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生气,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盘旋屈曲的样子,就像蜂房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6)

——爱莲说文言文及翻译

爱莲说文言文及翻译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句注释

  可:值得。

  蕃:通“繁”,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可:可以。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2] [3]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4] [5]

  写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孙亮辨奸文言文字词翻译3篇(扩展7)

——观奕文言文翻译

观奕文言文翻译1

  予观奕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臵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奕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奕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奕者之不若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