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技术(精选5篇)

安全评价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HAZOP安全评价技术 化工生产 应用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3)12(a)-004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之中,其中包括化工生产方面。化工生产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生产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那么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比如:易燃气体泄漏、易燃液体泄漏、火灾、中毒甚至爆炸,这不仅为化工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还会对社会人民的安全带来了威胁,而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HAZOP安全评价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1 浅析HAZOP安全评价技术

HAZOP全称为“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它是一种形式结构化的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全面的研究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其主要通过对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工艺管线和仪表图或者工厂仿真模型进行研究,HAZOP主要分析生产过程中管路和设备操作是否具有潜在事故的发生,选择相关的参数,通过检查每一个参数偏离设计条件的影响。通过挑选关键词对潜在的偏差进行描述,最后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以此制定相应的防护装置和安全措施。HAZOP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在认为正常及标准规定的状态下运行都是安全的。HAZOP技术方式允许分析人员在辨别危险和可能存在的偏差之后进行合理的判断与推测。

在进行HAZOP安全评价的时候,要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明确HAZOP分析的范围;其次,根据生产的过程将工艺分为不同的工艺单元,并且将工艺单元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列出;再次,选择某一个子系统中的操作步骤,进行工艺状态的参数偏差、时间偏差、执行顺序及人为偏差分析并研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分析之后,选择系统中的下一个操作步骤重复以上内容,指导所有步骤分析完毕[1]。

2 基于生产工艺过程中HAZOP安全评价技术

2.1 基于人工模式的HAZOP安全评价技术

HAZOP安全评价技术是对生产工艺中的所有元件结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元件参数是否与设计规范相同,并防止一系列危险及安全事故的出现,减少对人员及经济的损失。以此就可以看出来HAZOP安全评价技术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HAZOP安全评估结果包括安全措施、非正常性故障、事故后果等一系列的因素。

在HAZOP技术寻找生产工艺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可行性操作程序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偏差,有效地处理危险因素及操作问题,使安全评价标准更具系统化。目前我国在化工生产中使用HAZOP技术越来越频繁,其在核电领域及化工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基于人工模式的HAZOP安全评价技术在一定状态下的条件都具有安全性,所以此方案具有可行性。

一般在化工生产中灾难的发生都有一些条件因素,只有在正常条件与操作行为中有所偏差时才会出现灾难,所以,HAZOP安全评价技术要求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识别危险度与偏差的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做出判断。在研究某些较为典型的危险及操作程序时,要预先创建一支具有较高技能和专业的研究团队,其中包括安全管理、工艺、仪表控制、设备操作等人员。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还要收集一系列的操作资料和设计资料,经过专业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审核,并且进行系统化的划分,根据正常状态中的工艺参数和条件将存在的一系列偏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排查,并且从中找出原因。

2.2 基于符号有向图的HAZOP安全评价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工产品也在不断普及,近年来化工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生产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在进行人工HAZOP评价时会费时费力,也很难掌控生产过程,容易产生问题,并且人工计算机的深度也会受到限制,使HAZOP评价技术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符号有向图是网络图中的重要元素,是由各个不同的节点连接而成,不仅能够包容大量的信息,还能够揭示安全隐患及故障传播,可以表达出偏向复杂化的因果关系,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也是进行智能化推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化工生产中辅助HAZOP安全评价技术,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比人工的HAZOP安全评价技术,计算机辅助能够有效地提高分解报表的人性化、多样化,能够降低分析系统出现重复的现象,通过模块化的分析,避免过程中出现混淆的现象,根据条理化、规范化保证安全分析系统能够顺利的开展。基于符号有向图的HAZOP安全评价技术,不仅能够为化工生产过程提供了安全支撑,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分析系统分析数据的精准性,其还具备高性能、省时、省力、降低资金的优势,所以,在化工安全评价中使用这种技术方案有着较高的价值意义[2]。

3 化工生产过程安全控制系统

使用容错控制技术与编程控制器为基础,创建一个安全事故保护软件及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专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性。

主控制器可以使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应用性的可编程控制系统,信号输入/输出使用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分布式模块与位处理模块,通过执行通讯协议进行总线连接,使系统能够对内外进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此控制系统由图形用户操作界面、基本检测控制及安全连锁三大模块为基础组成。通过对自动化HAZOP分析、安全仿真、安全控制等一系列的技术进行探讨之后,其系统能够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系数、降低安全系数,保障工作人员、财产的安全。

其要求达到4个目标:其一,使HAZOP分析软件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分析,比如:概念设计阶段、装置开车前、现有装置等的危害分析,并且还要对研究实验室与设备进行危害分析。从而提出改进策略,提出设计、安装及运行中的安全措施,降低过程中的危害性;其二,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HAZOP分析及内在安全的设计,能够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其三,使设计的生产工艺过程能够实现不同状况下的容错控制,能够对事故发生时进行保护及紧急安全停车,降低事故对事物的危害率,使整个工艺过程处于安全状态;其四,间歇生产工艺过程能够验证与完善操作控制方案及应急处理预案,适用于安全操作仿真试验中,能够提高操作人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及安全操作能力[3]。

4 结语

化工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比较容易发生爆炸与泄露危险,其中释放出来的气体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性。所以,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价,以HAZOP技术为基础,提高评价技术效率,使其能够在化工企业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使分析结果更加精准,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使化工企业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武成.化工生产过程HAZOP安全评价技术的实践[J].中国化工贸易,2023(8):65.

安全评价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7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其生产特点多是高温、高压或深冷、真空,化工生产过程多是连续化、集中化、自动化、大型化,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因此,石油化工行业已成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后果严重。所以,石油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均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技能。

表1近十年我国重要石油化工事故案例

安全评价技术方法是伴随着石化工业的事故而发展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其风险的种类越来越多,风险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观念也日益增强。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基础

在生产评价中,首先要预测一旦发生事故时会给人员生命、财产和自然环境造成多少损失,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多大的威胁,这也是在行业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所以,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也往往与一定的经济损失联系起来。

主要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使用的最基本原料是原油和天然气,要经过许多的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并通过多次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来完成,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中间产品和催化剂,这些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性、毒害性。这些物质大多储存于各种油罐或出现在反应装置中。而反应装置又具有工艺连续性、复杂性等特点,对操作的条件和生产工艺参数的要求都比较苛刻,往往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或深冷负压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而这种操作极易损坏设备材料,爆炸的概率大幅增加,给安全生产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危险物质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是不会产生危险的,但是如果存在操作失误、自动控制系统参数发生偏差、自动化控制系统失效或者设备出现裂缝等现象时,会导致大量的危险物质泄漏,一旦遇到火源会导致严重的火灾及爆炸事故,其泄漏及残留的物质还会导致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后果,例如表1中所示。这些事故都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指标介绍及选取

在事故后果的研究中,根据风险及损失的类型评价指标分为以下几类: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损失及多种风险损失后果综合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作为指标。

2.1人员伤亡指标

人员伤亡指标一般从两方面给予描述,一 是系统失效造成单个人员的风险,用个人风险来表示。二是系统失效给一定区域范围全体人员造成风险的大小,用社会风险来表示。

2.2经济损失指标

评估经济损失的大小一般使用货币单位将造成的损失转化为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直接联系、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指与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间接估价的损失,计算范围无明显界限,如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罚款、时间损失等。

2.3环境损失指标

环境损失是指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常采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环境损失后果的乘积作为评价指标。一般采用NORSOK(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提出的评价方法----生态系统从破坏中恢复所需要时间的超越概率作为衡量环境的损失:

I-FT(x)=P(T>X)=∫fT (x)dx

2.4多种风险损失后果的综合方法

为了综合评估系统失效后导致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环境损失情况,可利用一种表达方式或者一种框架体系来考虑多种类型的风险损失,即将三种损失表示成同一个函数C=f(L,M,E)的输入值,L,M,E分别为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石油化工安全评价的内容: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所以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中,安全对策的基本思路也是防止、减少火灾的发生,提出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相应对策措施。具体评价重点内容包括:

首先对总图布置进行评价时,要考虑风向、地形标高、平面布局与安全防火的关系,明火与油气源的关系,重要设施的重点保护,同时还要考虑总体布局要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其次对生产工艺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应包括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识别、危险物料的识别、危险化学反应的识别和危险单元的识别;按生产单元对工艺生产装置的危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确定单元的危险度和需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采用HAZOP或对设备RBI分析方法对整个工艺流程系统进行危险性分析。

2.石油化工安全评价的方法: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体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连续性,装置高度密集,所以选择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和安全评价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不同生产装置的寿命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如对装置中单个设备的故障分析,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的安全分析,选择HAZOP分析方法较为合适,可以把流程分析得透彻。

三、石化企业安全评价的注意事项

1.高温重质油品事故几率较高。重油含腐蚀性物质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导致设备、管道穿孔,造成物料泄漏,例如中石化目前炼制的高硫、高酸油。

2. 反应危险性参数必须考虑全面,不仅包括物的一面,还要包括人的一面。如操作人员素质不同,给安全性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家庭又会影响人的心理,评价时不能忽略这点。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应全面、客观的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出现危害的条件及其后果,为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4.评价结果,应该用综合单一数字表达。由于评价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反映安全性的实际情况,但评价时又不能把因素逐个进行比较,只能进行综合性评价,所以必须用单一的数值表示综合危险性。

5.计算的方法力求简单,由于评价需反复计算,如太复杂则增大工作量,加大评价成本,完全满足评价的各项要求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每项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难点,但应尽力满足其要求。

总结:

安全评价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评价信息系统;火电厂;设计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火电厂的正常运转关乎国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火电厂的各部门之间的生产管理、运行环境和生产设备的维护等进行安全评价至关重要,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需要及时的排除。

4. 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4.1运行环境

对于系统的运 行环境来说,在火电厂中进行实地操作过程中,其软、硬件操作环境不但要能够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其版本可略高于火电厂所需版本。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够满足二次开发或者系统升级的要求[3]。

4.2操作过程

对火电厂的安全评价信息系统进行实际操作,对上述各项功能的实现均有其独有的特点和流程。例如火灾或爆炸危险指数分析操作过程中,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记录、一般危险系数表、特殊危险系数表、和各类安全补偿系数表和结论等部分组成,以共同完成对火电厂的火灾及爆炸的安全评价[3]。

4.3实例分析

将此安全评价信息系统应用于某火电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其总部及旗下子公司进行普通问题和重点问题查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但数据精确,而同时相比较上年的数据而言,其比例明显降低。在解决的过程中,除了系统本身,对其管理系统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有所改进[6]。

结束语

鉴于火电厂安全评价信息系统的愈发重要和适用范围的推广,其在火电厂应用的过程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因此对其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对其整个系统的开发流程及相应的功能实现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同时进行实例操作和分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于此类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俭.火电厂安全性评价(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程传业.基于Ontology的火电厂安全评价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8.6

[3]杨文涛. 安全评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5

[4] 胡金花.预先危险性分析在火电厂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体会[J].安全与健康.2009(1)

安全评价技术范文第4篇

皮肤是机体和外界之间的天然屏障,可防止外界有害物质的入侵,也是化妆品经皮吸收和发挥其功效作用的主要途径。皮肤吸收是指化合物穿透皮肤的过程,化妆品成份的皮肤吸收研究,目的是为了获得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化妆品成份可能进入人体系统的定性和/或定量的信息。经皮肤吸收是化妆品暴露评估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原料和“活性物质”,如着色剂、防腐剂、紫外线过滤剂,以及对使用浓度和使用部位有限制的物质。管理部门通常要求企业必须提交化妆品成份的皮肤吸收资料。对于终产品一般不要求提供皮肤吸收资料,但应该考虑到日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在过去的50年里,化妆品的体内经皮吸收试验已较少使用,体外试验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测试方法。

一,皮肤吸收和渗透作用

1、皮肤吸收的过程

化合物接触完整皮肤后,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有3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皮肤细胞间隙的途径,第二种是穿过角质层的跨细胞途径,第三种是通过毛囊、汗腺管、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途径,或称旁路途径。一般来讲,由于角质层具有低水份和高脂质含量的特点,低分子量亲脂性的化合物透过皮肤的能力优于亲水性的或高分子量的物质。然而,如果长时间接触水份而使皮肤变得含水份较高时,皮肤对亲水性物质的屏障功能自然下降。通常实验动物皮肤的水合能力高于人皮肤,因而提高了皮肤表面物质的吸收速率。通过表皮的扩散速率不单受皮肤厚度的影响,而且根据解剖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损伤的或病态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物质可能直接进入循环系统。

外源化学物经皮吸收包括两个时相:穿透相即外源化学物通过被动扩散透过角质层,以及整个表皮层的过程;吸收相即外源化学物通过表皮达到真皮层透过毛细血管壁吸收入血的过程。脂/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外源化学物易被皮肤吸收。

2、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分子量和极性),而且与皮肤的接触条件密切相关。首先是接触部位,通常身体各部位的吸收速度从前额、腋窝、头皮、背部、腹部、手掌到足掌依次变小;其次是年龄和性别,一般来说,新生儿皮肤渗透性比成人大,女性皮肤渗透性比男性高;第三是皮肤的完整性,损伤部位皮肤的渗透性明显高于完整部位皮肤,当最外层的角质层受到损伤时,经皮吸收量增加数百倍。此外,皮肤的温度、湿度及pH也有影响,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化合物的皮肤渗透速度增加,接触面积大,时间长,经皮吸收也增多。

二、皮肤吸收的体内试验

化妆品成分的经皮肤吸收可用人体体内试验进行评估,通过测量化合物经尿液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的量来反映经皮吸收量。但是,实际操作中,体内实验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伦理约束、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排出速率、个体差异等。因此,对于化妆品成分来说,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样,用体内动物实验检测化妆品的经皮吸收也是非常过时的,几乎所有的化妆品安全评价均采用体外方法。除非在必要时,如用于体内与体外方法的对比,特殊活性物质皮肤吸收的确认,可采用无毛的裸鼠进行体内研究(执行OECD 427)。

三、皮肤吸收和渗透的体外试验方法

经皮吸收的体外方法已广泛用于化妆品检测中,如体外扩散池法、人工膜渗透法和数学模型等,其中扩散池试验是评价化合物经皮通透性的最好的方法。

1、体外试验的原理及考虑因素

正常表皮角质层构成了皮肤抵抗外源物质渗透和吸收进入机体的主要屏障,而体外培养的离体皮肤、去真皮表皮层和重建人体皮肤模型,具有与体内相似的屏障结构和功能,因此,可用具有屏障功能的离体皮肤、去层皮肤或皮肤替代物进行体外实验。体外评价方法比体内测试具有优越性,表现在:受试样品可直接接触皮肤表面,操作简单,便于测定;可直接测定化合物透过皮肤的全身吸收速度,避免了尿排泄速度推算法可能带来的误差;对于某些剧毒性物质只能用体外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改变影响物质通透性的因素,也可模拟体内条件,预测化合物分子经过皮肤进入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但是体外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体外研究中的微循环是不完善的,因此化合物的再吸收能力并不能被充分地研究。表皮通过连续的增生、分化和角化过程不断更新,每天约有一层角化细胞从表皮脱落。局部应用受试物后,外来物质可在体外皮肤中,特别是在角质层和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检测到,而在体内,外来物质可能通过脱屑或皮脂腺分泌而被排出。这些过程在体外皮肤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外来物质在体外表皮中的水平可能高于相应的体内水平。外来化学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包括扩散和代谢两个过程,因此,除了评价物理一化学过程外,还应包括酶的代谢作用。通常离体皮肤仅能代表皮肤中的表皮及真皮上部,不能反映在体皮肤的血管系统、酶系统等对化学物质的通透性及代谢的影响。因此,对于某些物质的评价,体外实验必需与体内实验相结合。

综合以上考虑,体外皮肤吸收研究的方案包括以下内容:选择合适的标准化的皮肤进行研究,选用非标准化的皮肤应当说明其合理性;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总质量平衡;应当考虑到受试物在体内可能发生的经皮肤代谢。有时受试物可能会与表皮发生不可逆结合,随后经体内皮肤表面的脱屑作用排出体外,如推测存在这一机制,必须另外的试验加以证明。

2、体外皮肤模型

选择人体皮肤研究化合物的体外经皮吸收作用效果最好,缺点是皮肤来源困难,且存在通透性的个体差异。故更多的实验中选择动物皮肤代替人体皮肤,皮肤来源包括小鼠、大鼠、兔、狗、猪、猴以及豚鼠等。小鼠、大鼠和兔缺少汗腺但毛囊比人类要多,在这些动物中,化合物经皮吸收的毛囊路径很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不同物种间,常用的几种哺乳类实验动物的角质层脂质在总的类型上没有明显差异,主要组成为神经酰胺,胆固醇(包括胆固醇脂)和游离脂肪酸酯,但在脂质数量上种属间有些不同。人们发现大动物比小动物拥有更多的人类所具有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对皮肤也如此。因此通常而言,预测人体皮肤通透性时,猪和恒河猴将比无毛小鼠等小动物更为合适。理想情况下,不同种属皮肤通透顺序按如下排列: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猴>

狗>山羊>绵羊>猪>牛>人。特别是小型猪,它是皮肤毒理学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其皮肤的屏障结构和功能均与人近似。

除了离体皮肤外,还可用体外重建的人体皮肤模型研究皮肤的吸收,这些皮肤模型通常采用人来源的角质细胞,经体外气一液培养,形成具有与人皮肤类似的角质层和屏障结构,皮肤模型可为表皮模型,也可为全层皮肤模型(含真皮层)。目前已有数种商业化的模型供检测使用,如Episkin、EpiDerm等。

3、体外皮肤吸收的扩散池法

体外皮肤吸收最常用的是Franz扩散池,简单讲就是将离体动物皮肤固定于供给池和扩散池之间,将测试样品置于完整的含角质层的皮片表面,皮肤底面与接受池中液体接触,扩散池可设计为静态池也可为流通池。测试样品停留在皮肤表面一定时间,暴露时间或者移除受试物的时间视试验设计目的而定。试验结束后或在试验过程中定时提取接收液,分析透过皮肤的受试物的量,方法分析可采用闪烁计数、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等方法。化学物的被动扩散受温度影响,因此扩散池和皮肤温度应维持在接近正常皮肤温度的范围内(32±1℃),相对湿度在30~70%。

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是体外试验的关键,试验前应检查皮肤的完整性,可用跨表皮水份丢失(TEWL)或跨皮肤电阻等物理方法测定,体外培养的皮片,电阻值变化维持在35~42kΩ/m2之间,渗透系数

受试物剂量与皮肤通透性的关系还存在争议,欧洲香化协会(COLIPA)建议液体为5ul/Cm2,半固体为2mg/cm2(如与液体比较时使用5mg/cm2)。oECD试验指南(TG428)建议固体为1~5mg/Cm2,液体可达10ul/cm2。也有例外,氧化型染发剂通常给予20mg/cm2和持续30min。扩散池实验一般采用的持续时间为24小时,对于皮肤渗透缓慢的物质可适当延长时间。对于未知其通透性的化合物,取样间隔以2小时为宜。实验初期的取样(1~4小时)对于识别皮肤膜是否渗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束后,应测定冲洗液、皮肤膜内和扩散池清洗液中剩余的未渗透的受试物的量,受试物总的回收率至少应在100±15%范围内。如果回收率比较低,应分析原因,可能包括蛋白结合、渗入池壁或管壁、挥发或反应损失。

经皮肤吸收试验中通常会得到以下几个实验数据,反映了皮肤吸收的过程:角质层吸收量表示皮肤扩散试验停止后(暴露时间可能很短),角质层中贮留的受试物的量,这一数值不能认为是系统吸收量。真皮吸收量表示皮肤扩散试验停止后,表皮(角质层除外)和真皮中发现的受试物的量,这一数值可认为是系统吸收量。经皮渗透量表示皮肤扩散试验停止后,接受池中检测到的受试物的量,这一数值可认为是系统吸收量。

4、人工膜和数学模型

采用无细胞的人工合成膜也可用于化妆品组份的皮肤吸收,人工膜稳定性好,批间均匀度高,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合成纤维素薄膜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多孔薄膜的屏障主要受分子大小、形状、静电作用等制约。相反,无孔薄膜对通透有一定的限速作用,因而更接近于生物组织中的扩散。通常纤维素膜的通透性比生物膜和无孔合成膜高,与扩散分子的性质关系不大。

皮肤可以认为是一种具有屏障功能的生物膜,通透性是生物膜的一种基本性质,它反映了分子、离子通过膜的能力。它可以用每种物质在每秒内通过每平方厘米膜的物质的量,即跨膜通量(mol/?cm2)来表示。化合物质跨膜通量的大小,除了取决于它们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外,还受这些化合物的脂溶性、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数学模拟的方法预测,最常用的是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QSAR模型是试图将化合物的经皮穿透性和它们的结构或物理化学参数用统计学的方法联系进来的方法。可从化合物的结构定量预测其经皮吸收的情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对化合物能否吸收进行定性预测,用于建立模型的特征性参数包括如下方面:分子量、原子电荷数、电子密度、范德华力、分子体积、辛醇一水分配系数(10gP)、水合作用的能量等。化合物符合以下条件中任意两点,表明其有较差的吸收特性:①相对分子质量>500。②log P>5.0⑧氢键供体>5。④氢键受体>10。

安全评价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字:桥梁耐久性;桥梁安全性能检测;桥梁评估;桥梁加固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至2008年底,我国的公路桥梁已经达到59.46万座。但年代已久的桥梁,因受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当时的标准、设计,施工水平已经落后发展的需求,加上年代已久的桥梁缺乏有效的养护与维修,因此,不同程序存在一些损害或者桥梁承载力不足;近年新建设的桥梁,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不实施加固则不能投入正常使用。

为提高我国公路桥梁的检测、评定、加固的技术水平,笔者对桥梁安全性能评定和加固作出研究。

一,评估桥梁的各种方法

在桥梁的运营及维护价段,对桥梁定期检测同时作出准确的评估,可对桥梁进行加固和维修,进而保证桥梁的耐久性。

目前对桥梁的耐久性评估方法如下:

①目测打分法

评估方法:分为(完好、良好)一类-五类(危险)共五个等级。

评估特色:仅限于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评估主观性强、依赖评定人员的经验与判断。

②分析检算法

评估方法:涉及桥梁调查、检测、检算、分析承载能力,评定荷载试验等各方面。

评估特色:目前系统、完整,通过简单的方法或简捷的理论公式得到承载能力的定量数值。

③荷载试验法

评估方法:对桥梁进行外观调查、粗略评定,再进行荷载试验。

评估特色:利用现场测试技术,可用于桥梁实际工作状态不明确的评价和研究,能弥补主观评价和分析计算方法的不足,进一步降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成本高。

④专家经验评定法

评估方法:计算机模拟专家的知识、经验、水准对旧桥进行评估。

评估特色:设计、施工、管理均存在不确定因素,及未涉及因素

⑤基于可靠理论法

评估方法:可靠度方法从结构概率出发,以合适的荷载与抗力作为随机模型,通过结构抗力和负荷来评估可靠度。

评估特色:桥梁随时间变化,使用期不同,可靠概率也不相同。荷载的增加与桥梁结构的破损,桥梁系统可靠度时间逐渐缩小。近来认为,计算机系统失效概率和可靠度指标,均无法对承载能力进行准确评估。

⑥层次分析法

评估方法: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依靠它来建立。

评估特色:符合人们一般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桥梁评估方法,然而存在一定缺陷和局限性。它仅仅只能在过往的方案中挑选,对方案粗略排序,无法创新新的思路,评估得出的结果主观成份较大。

⑦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估方法:以模糊数学会概念基础,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特色:客观事物本身不明确,没有准确的分类界限,可以考虑该方法评估,它的解决事物的模糊性,算法本身应存在准确性产生矛盾,它的隶属性确定,参评人员主观上不确定性存在问题。

⑧灰色理论评价法

评估方法:将桥梁作作部份信息已知,部份信息未知,在无法用传统方式建模,信息量不足时,可用灰色系统评估。

评估特色:然信息不足够透明时,可以用该系统判断得出较准确的结果。

⑨模糊神经网络法

评估方法:使用模糊逻辑的推理机制与神经网络结构相结合,(视网神经与模糊系统相结合)。

评估特色:可靠性值得置疑,因它所决决定无法给出适当解适,它需学量样本,资料性多少,影响分析准确率。

二、我国桥梁评定现状

大型桥梁与中小型桥梁应当采取不同的办法,因其大桥梁可在桥中建立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可对桥梁各部份参数进行全面监测。中小型桥梁,数量多、范围广,只能对不定期的检测手段评估中小桥梁的承载能力。

目前国内外桥梁专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桥梁,且仅对桥梁部份结构做单独评估,很少对大型桥梁作全面评估。单纯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评估,无法确保评做结果的可靠性。

就目前研究已知结果,可知桥量发生事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身因素,由于规程、规范、制度标准方面不完善,以至于在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等阶段都出现问题,乃至桥梁耐久度不够;另一个原因是外部的因素,包括周围环境变化、自然条件破坏、人为故事破坏,或操出现别的人为错误。

桥梁加固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完善的设计理论,完善结构构造体系。

目前美国桥梁方面的规范,3至4年就会更新一次,我国却几乎多年不改。旧有的规范中,对风险估计不足,目前现有的问题没有得到修定;桥梁范围的适用范围也没有准确界定,目前的规范没有区分不同特点的桥,不同跨度的桥,种种问题没有针对性的说明。耐久性也不适合目前,单纯片面依靠过去的统计数据,没有深入研究现在的设施工程,更没有考虑未来桥梁需要的变化而作出长远规划,使得桥梁通常使用年限有限。

(二)提高施工水平、管理水平。

桥梁施工缺乏严格的施工监近代体系。

目前桥梁施工时偷工减料,使得混凝土达不到应有强度,钢筋的保护层也达不到规范要求,构件容易开裂;野蛮施工和管理腐败也是目前桥梁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施工监控不到位,那么每个步骤都无法得到应知的预报,也无法得到有交往的示警。最后,施工的预报与实测值相差极大。

(三)防止车量超载。

车量超载严重时候,能造成立校桥严重破损,比如会出现板桥开裂]拱圈裂缝、桥面破损,这些都给桥梁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只好对桥量进行加固及重铺等改造,这些对桥梁的安全耐久性带来极大隐患。

(四)加需进行定期检测和运营维护。

我国的桥梁养护、维修、检测方面,目前太依赖工程师的判断,这些旧的常规管理方法科学、精准的评估,没有定期的检查,没有准确的检测记录……这些都给桥梁的评估又带来麻烦,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总 结:桥梁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份,它是城市交通的枢纽,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城市的桥梁材料和结构性能逐渐驱于老化、而且正均超负荷运转,在灾害条件中,这种反复荷载作用的疲劳与灾害条件下的易损怕将更加严重。对桥梁的检测评估标准与加因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能提出更新的评估与修复文法,它能提高城市桥梁结构的评估水平,减少维修和加固费用,由此满足城市道路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启伟,袁万城,范立础。大型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同济大学学报,第25卷(增刊),1997年4月,pp76-81.

[2] 张启伟.桥梁结构模型修正与损伤识别,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