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余生活(精选5篇)
大学生课余生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一、调查的目的
过去的几年里,每年的高考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大学生也愈来愈多,从过去的大学生是一个稀罕品到如今大学生遍地都是,就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关注点逐渐的放在了大学生上,然而当每一个大学生从一进入大学开始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我该如何读好大学?于是,有的人选择了考研考证,有的人选择了在学生会、社团展现自己的领导魅力,还有的人选择了创业。当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陷入到迷茫中,不知所措,往往在大学四年生活里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上课之余,也会在游戏,恋爱,追剧,睡觉中麻醉自己,直到毕业,才幡然顿悟,追悔莫及。这样的情况在各大学里屡见不鲜,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下一个阶段社会各阶层的接班人,倘若在这宝贵的四年里,没有获得能力的提升与成长,又有何资格来肩负重任?正因如此,社会对大学和大学生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无论处于何种处境,我们都应该以事实来作为依据,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可人云亦云。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是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的,我们的想法、观点会影响当下社会,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特别是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贴近社会发展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立体型、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同于公办大学,民办高校更注重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实用型人才,那么在民办高校里,大学生究竟是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呢?课余生活都在做什么呢?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来了解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安排情况,从而发现弊端,找出其问题所在,从而提出我们的对策,使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美好、有规划、有意义。
二、调查方式
本次关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采用在各学院各专业随机抽取部分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第二种是采取从各学院抽出自愿参与的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
调查问卷过程分为问卷设计、打印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回收率为97.6%。其中部分题目的答案无效,未计入统计结果。在统计过程中,采取了数据分析方法。先进行问卷编写和数据录入,再由我们自己进行数据整理,将汇总的调查数据转换成具有项数分布和百分比的数据表,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撰写调查报告。
面对面访谈过程,采取与心理协会合作,我们对各来自不同学院的36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学生课余生活与学习现状,征求他们的困惑与建议,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通过对他们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终根据找出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三、民办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分析
1.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情况
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把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学习主导型、娱乐主导型和实践主导型,见表2。
学习主导型的同学将大多数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面,但比例并不高,只有22.34%;娱乐主导型的同学则属于一有时间就会想到玩和休闲娱乐的那种,这个比例是很高的,达到64.96%,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上网玩游戏和网络聊天无疑成为了大学生休闲娱乐的首选。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或参加社会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这样的现状,我们了解到,高度自由且充足的课余时间往往会因为部分因素而导致大学生在娱乐中挥霍,那么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又有什么评价呢?
2.大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满意度情况
从表3调查结果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评价满意度并不高,很多大学生在大量的课余时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于是对大学生活感到乏味无聊,致使很多大学生就沉迷于游戏、睡觉和恋爱中。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以湖南省为例,大部分公办学校由于课程紧凑,课程任务作业繁重,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较为单一但充实,而民办高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大学生留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去锻炼实践,但如果自制力不强,引导不好,会有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浑浑噩噩,那么他们真正的困惑在哪呢?
3.影响大学生生活规划的因素
通过影响大学生生活规划因素的调查分析,主要有这样三类学生群体:一类是不善交际且自制力不足型。目前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性格各异,不善交际,往往接触不到良好的朋友圈子及信息渠道来指导自己成长;二类学生是没有目标安于现状或者跟随大众型,特别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这一类学生受寝室、班级人群影响颇深,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过着安逸的大学生活,为了合群,和室友、同学打成一片,最终挥霍时间于娱乐之上,而公办大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与习惯,往往是一个寝室一起去图书馆学习阅读,这是值得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和发扬的。第三类是自我主导型。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自制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己,那么这些学生到底在课余时间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和机会充实和锻炼自己呢?我们对他们的机会需求进行了调查。
4.大学生的机会需求
从表5调查的结果显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注重企业的学习实践和创业竞赛的实践机会,通过这些方式来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更显示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注重的是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公办大学学生更注重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在访谈中,不少的大学生表达出自己希望能够多接触企业的运作流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好打算,如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校企对接平台,打造一个完善的让学生认识学习企业的绿色通道将有助于大学生成长。
5.课余活动需要得到的指导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规划对大学生的意义重大,什么样的指导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呢?通过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若学校有一个专门服务于本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信息平台将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当然,如果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迷茫,也应该通过专业的指导老师,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学习来摆脱自身困境。
四、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建议
我们是当代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并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非常渴望在学习之余全面发展与锻炼自己,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质量提高,能够过得充实有意义,尤其是在面对面访谈中,学生都不止一次的表达出希望学校有一个专门为大学生课余生活服务的信息平台,来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余活动,为他们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信息、社团信息、考证信息、培训信息、就业信息等,这样会进一步丰富大学生课余的生活,提升大学生课余生活与学习的质量。
所以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主流的课余生活在于:考研考证、社团活动、创业竞赛、就业兼职以及阅读交流这五个方面。
因此,我们将研究与设计一个大学生课余生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大学生在考研考证、社团活动、创业竞赛、就业兼职、阅读交流等信息的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解决大学生因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而自甘堕落的现况,为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提供资源整合利用的空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系统的设计,系统内容设计如下:
(1)优课园:分为三个部分:
①学习类:提供在大学校园礼堂、体育馆等大型场合做演讲授课的企业家、名师的课程信息。
②专业类:提供各学院各专业的校内外的培训机构的免费试听信息,报名信息。
③特长类:提供校内外兴趣爱好类的培训机构的信息。
(2)社联园:提供全校各社团的详细信息以及各类活动信息,让同学们全方位了解学校社团的基本情况、参加社团的条件和报名流程。每个社团或活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会员,同学们也可以在这个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与活动。
(3)竞创园:主要为希望进行创业或竞赛的个人或团队提供人才库服务,由个人或团队在该版块展示自己的信息,并表达期望以及各类竞赛的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和过往的成功案例。
(4)就业园:以兼职、毕业生实习单位、就业咨询为主要内容,通过和校外企业合作,公布招聘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最及时的相关信息,并请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做在线就业指导,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绿色通道。
(5)遗香园:主要推荐热度高或有价值的书籍,让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留在下面,引发大学生的思维风暴与思考。优化校园的学风建设,提高阅读、读好书的兴趣。
另附其余重要版块:
风云学子:对本校的优秀学长学姐做一个简单介绍,并留下他们的建议和指导,征求学长学姐同意后,留下联系方式,以方便学弟学妹请教和学习。
校内动态新闻:在首页中展示校内的动态新闻、校园微电影视频以及精彩的活动照片。
留言板:给来访学生一个认识了解平台的好位置,给他们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我们将通过这个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来完成对大学生课余生活规划的研究、设计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崔春.高职大学生课余阅读现状及导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05.
[2]谢莉.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年级差异性调查.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08.
[3]毕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研究.西南大学.2023-04.
[4]雷启英.浅谈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现代企业教育.2023-10.
[5]王华倬,刘玫瑾,秀.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01.
[6]石庆善.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及思考.现代商贸工业 2023-12.
大学生课余生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余生活 高职生 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胡孝四(1971-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德育与高职教育;蔡有柱(1973-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资助项目“轨道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3sjb880055)、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高职大学生业余生活调查”(项目编号:202313106012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6-0173-02
重视内涵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关心的问题。内涵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上。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如何对待高职生的课余生活,促进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余生活对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影响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课余生活、实习实训、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等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课余生活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影响来看,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如果忽视课余生活,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思想道德知识很快就会被忘记;反之,如果能对课余生活加以引导、教育和管理,必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行不统一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如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利用学生寄宿制优势,有效管理学习时间,开展综合素质的全员全院全程皆教的环境育人和养成教育,清洁工都通过身体力行教给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收到了良好效果。如果说学校是提升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育的角度看,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所看的书、所听的讲座、所参加的活动、所接触的环境等对素质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职业氛围对于高职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人文素质的养成也需要相应的人文校园文化环境。从现实来看,我国的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变成了人力工厂和职业培训所,而不是培养“人”的地方。所以,丰富高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提升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及其他素质至关重要。
从身心素质来看,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固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和实践。课余生活中大学生的恋爱、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其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至于身体素质的锻炼,不仅要通过体育课掌握一些运动的技能技巧,更需要在课余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长期坚持。
二、高职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如何?其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我院”),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为87.33%。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关于课余活动的内容。调查显示,我院大一、大二学生双休日之外每天的课余时间集中在1~4小时,课余活动主要有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睡懒觉、上网、和同学聊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虽然学习是绝大部分同学课余生活的内容之一,但也有31%的同学在课余时间从不学习。有62.1%和60.9%的同学课余活动的内容分别选择了睡懒觉和上网,这应该是高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真实反映。有26%的同学选择学习(阅读课外书籍)作为花费课余时间最多的活动,18.3%选择睡懒觉,13.4%选择上网,8%选择运动健身,7.6%选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双休日,上网和睡懒觉均占被调查对象的65.6%,学习(包括上各类培训班)占41.2%,运动占33.2%,逛街占30.9%。可见,目前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加的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学术讲座等明显偏少,上网、睡懒觉活动明显偏多,这种课余生活状况显然不利于增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课余生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国、新加坡大学生 课外余暇体育活动 比较 建议
一、引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之外,利用余暇时间,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康复娱乐和发展为目标,增强体质、娱乐身心、调节生活、舒缓压力、消除疲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个人体育爱好的重要途径。
重视大学生课外余暇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贯彻落实全面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帮助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态度和兴趣爱好,以及锻炼习惯;还有利于大学生跨越校际、班际、性别、年龄等界限,给学生创造一个社交结友、扩大联系的平台,增进社交与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选取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共6所高校6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2份,有效率99%。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加坡课外体育活动。
新加坡的课外活动(CCA)又称课程辅助活动,所谓CCA是英语Co-CurricularActivitie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辅助课程”,是全面教育的一部分。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辅助活动处是其专门的管理机构。为了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教育部强制性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体育活动团体、制服团体、表演艺术团体、协会和学会团体四大组别中的一项活动。
表1显示,新加坡社会竞争激烈,所有用人单位都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具体要求,这就迫使大学生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表2显示,男生参与最多的是场地要求很高的高尔夫和网球,这对他们今后工作后的社会交际是有帮助的。女生参与最多的是羽毛球、游泳、瑜伽,趣味性高,又能塑身。新加坡课外体育活动有专门的经费,能够较好地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与社会、与专业接轨。
表3显示,新加坡大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男生有47.3%、女生有45.3%,每次训练时间在60分钟以上。这说明他们已经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
表4显示,在诸多因素中,学习负担重是制约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此,这和新加坡社会竞争激烈是分不开的。
(二)我国课外体育活动。
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到1小时半为原则。”1990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教委下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都对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995年颁布《中化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近年正在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这些皆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政策基础,确保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与地位。
表5显示,娱乐消遣、缓解压力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动机,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走向实际,走向生活。部分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标准上已将“身体状态”列为一项具体要求,迫使学生重视课外体育锻炼。
表6显示,男生以大球为主,是为了表现强壮、勇敢、自信和团结。女生以健美操、瑜伽为主,是为了满足健身、塑造形体的目的。
表7显示,55.3%的男生每周参与次数在3―4次,50.76%的男生参与时间在31―60分钟。52.7%女生每周参与次数在1―2次,57.3%的女生参与时间在30分钟以内。可以看出女生参与频率低、时间短,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表8显示制约因素有两个一是体育场馆不足是制约大学生以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客观地讲,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丰富,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合理支配好个人学习、生活时间;二是体育基础差,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四、中国、新加坡两国课外体育活动比较
(一)中国、新加坡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
新加坡高校没有把体育教学视为一个单独的大类别,没有设置必修体育课程与选修体育课程,而是把体育教学活动列入了类似我国课外体育(或称为群体活动)的类别之中。我国所有普通高校都把体育教学单列为一个重要大类。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中央集权制,全国各类普通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设置了必修体育课程与选修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因此体育教学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大类。
(二)中国、新加坡两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差异。
中新两国高校体育项目基本相同,尽管两国高校体育项目大同小异,但还是呈现出一些差异,如:新加坡有高尔夫、攀岩、马术、保龄球等项目。从表2可以看出,新加坡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繁多,而我国比较单调,因场地、资金等方面因素,很多项目无法开设。
(三)中国、新加坡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目标的差异。
新加坡课外体育活动注重学生的潜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立、适应能力,以及自律与服务精神,使他们成为良好公民。
我国的课外活动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再延续的旧框框,课外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为主,从本质上看,仍是从学校的需要出发,完成学校的体育教育任务。目前虽然体育课的功能与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但课外体育活动尚处在换汤不换药的尴尬境地。
(四)中国、新加坡课外体育活动空间差异。
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仅局限于校内参与,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触。而新加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更多的是走向社会,让大学生成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管理中成长,广阔的课外体育活动空间让学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在实践中更客观地思考和评价自我价值。
五、建议
通过比较发现: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通过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开展好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是运行采取项目管理动制,包括“课外体育活动申报、审批、项目开展、检查和验收评估”等内容。二是管理方式上实行目标导向管理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
(二)建立科学、合理、民主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体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继续良性运转至关重要。包括:活动组织实施评价、活动效果评价、个人出勤与参与评价。
(三)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内外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四)改善校园硬件条件,为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创造良好环境,使学生有物可用、有处可去,从而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硬件环境中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伍安春.国外大学生课外活动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启示.重庆工业学院学报,2006.
[2]张冬梅.四平市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及其对策研究.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
[3]张迎春.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
[4]杨培基.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大学生课余生活范文第4篇
摘 要 学生课余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为此,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对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课余生活 质量 调查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业余生活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课题在研究过程查阅《首都体育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选集》、《大学生心理面向观》等书籍与大学生业余生活的现状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查阅。
2.问卷调查法。对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对所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
1.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通过表1可以看出,统计的100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多在三到六小时,其人数为63人,比例占总人数的63%,而九小时以上的人数仅占5%。
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和同学闲聊及扑克、等也分别占55%和35%,这说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对待课余时间的安排状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课余生活基本处于盲目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对课余时间认真安排的仅占12%,有一小部分会对课余时间稍做安排占所调查人数的19%,而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课余时间都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占所调查人数的69%。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校园文化现状方面,现有校园文化生活远远不能满足同学的需求,有88%的同学认为学院的业余生活不够丰富,他们认为这些社团和活动不够正规,涉及面不广,活动质量不高,太形式化。
2.课余时间充裕,但有效的利用率很低,目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正好,但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利用课余时间上网的人数居高不下,而使用网络单独用于学习的较少。
3.对课余生活安排盲目,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并没有认真的考虑,仅有12%的同学认真安排,19%的同学稍做安排,而其余的占一半的同学是对课余时间基本不安排或随心所欲。因此,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基本处于一种盲目的、自发的状态。
(二)建议
1.从学生自身入手,加强课余生活指导。首先就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的与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已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
2.从理论准备入手,加强课余生活研究。要对学生的课余生活加以指导,首先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针对课余生活的专业,设立专门的课余生活的课程。开展在课余生活方面的研究,为指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奠定好理论基础。
3.从学校及社团活动入手,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学校及社团活动应该是在“业余、自愿、多样、收益”的原则下开展的,学校及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要合理、全面、丰富,学校还应多组织一些校外的活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课余生活范文第5篇
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我校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校大一大二各专业的2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
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给出课余活动的12个选项之后,大学生作出了如下的选择。
体育锻炼11%校系活动和工作13%聊天、社交19%课余学习21%阅读课外书刊报纸12.5%勤工助学5%上网、打游戏10%活动4%睡懒觉3%无所事事1%其他0.5%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体育锻炼”和“上网玩游戏”五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校学生课余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
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