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论文(精选5篇)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针对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高新科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以使高新科技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1)趋同。 论文关键词:高新科技;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期权定价法 一、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在高新科技企业产权转让及兼并收购中,企业的购买方和转让方都需要估计企业公平合理的价值,以便双方在各自对同一企业的不同估计结果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从而达成最终的产权转让或兼并收购要约。对于一家高新科技企业而言,能够公开上市意味着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企业的发展前景被市场认可而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公开上市前必须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合理的制定股票发行价格。 二、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点 由于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高新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伴随着多代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在产品、技术更迭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往往由于技术发展或创新上的时滞而失败,企业的失败率比较高。在收益方面,由于高新科技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垄断力,产品在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将产生很强的扩张能力。因此,“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一个显著特点。 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阶段性明显、决策具有动态序列性。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一般要经过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等阶段,每一阶段的风险水平、特征差别都 很大。高新科技企业的研究开发是一个动态决策的过程,科研成果研究开发成功后,如果市场有利,追加科技成果商品化所需的后续投资;如果市场前景不看好,则暂时不追加后续投资,而是等待投资时机的到来,这样就可以把风险锁定在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内。投资者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对最新市场信息的把握,不断地调整预期现金流,重新对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做出新的决策。 三、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及调整 采用期权定价法对初创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创立阶段的高新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独创性,难以找到类似的企业进行比较,因而不适宜运用市场法。同时创立阶段的高新科技企业不一定具有成型的产品,而往往只是具有某一方面的技术,有时甚至只是基于一种理念。创立阶段的企业往往没有取得销售收入或销售收入数量很小,净现金流为负,以单一的技术或产品为主,用普通的现金流贴现模型无法得出客观的结果。因此,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成为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期权定价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对成长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创意期的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和具体的产品形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开拓销售渠道等,因此,资金需求便成为创业成长前期最主要的问题。如果高新技术企业采用恰当的融资渠道解决了资金的需求问题,企业接踵而来面临的就是经营风险,特别是顾客市场的风险。企业已经投入大量无法收回的资金,但产品的市场前景并不清楚。创业成长期的融资需求和经营风险便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融资需求能否恰当地解决,经营风险能否很好地化解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表现在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在其未来成长的期权价值。所以,此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要从企业现有获利能力和未来投资机会两方面来评估。相对于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已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并迅速提升,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逐步增大,但现金流仍很不稳定,未来的投资机会成长期权价值仍然占据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部分。因此,此阶段仍然要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同时适当考虑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存在问题;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23)05-0-02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从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的发展看,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产生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需要,虽然理论界与实务界不断进行探索,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评估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市场环境的制约,企业价值评估在实践中尚面临评估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企业价值评估存在问题的探讨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1.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企业价值评估思想最早形成于20世纪初艾尔文费雪的资本价值论和《利息率》中关于资本是未来收入的现值阐述。美国最早在1987年《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中加入了企业价值评估准则和披露准则,欧洲在2000年推出的《评估指南》第四版中加入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南,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行业则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目前学术论文的作者大部分为高校的教师和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受国内评估行业发展的限制,理论研究资料和证券市场的实证资料的交流不充分。高校教师的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重点介绍国外的价值评估方法,而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以工作经验的总结为主,而且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近几年,国内以评估理论与方法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除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持召开的两次国际研讨会,只有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研究所主持召开了两次“中国资产评估论坛”。资产评估学科在国内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价值评估方法中,存在重“成本法”,轻“收益法”和“市场法”的情况。成本法具有客观、便于操作、评估风险小、评估成本低等优势的优点,因此成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常用的方法。但其也存在缺陷:忽视了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及表外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忽视了企业未来成长机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静态性;其适用于破产企业价值的评估,适用范围较窄。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定,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成本法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尽管现行评估操作规范要求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时,除采用成本法外还要运用收益法进行验证,但由于收益法在运用中存在参数值预测难度大、对评估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等原因,实际上就很少使用收益法。同时还存在某些评估方法假设的前提条件不适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现状等,传统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存在的局限性提示着迫切需要完善价值评估方法。
3.企业价值评估环境有待改善
虽然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形式上已经与政府部门脱钩,但在实际业务中仍然与政府产生不可避免的联系,受制于政府的干预。这是因为政府机构与中介机构之间权责不明确,政府机构仍然对中介机构保留某些权力。同时在中介机构的业务中政府业务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企业为了争取这部分利益,会听命于政府机构,在评估机构挂靠或依附于政府部门的条件下,评估机构不能违抗政府的指令,于是造成许多评估结果失实。
4.评估人员的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和经验进行价值判断的工作,评估人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评估的质量,而待评估企业面临的客观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评估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总会有一定限度,因此即使对一个长期从事企业价值评估业务的评估人员来说,也可能因为情况的变化和待评估企业的复杂性而出现判断失误而产生风险。如果评估人员在从事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职业道德,没有尽责地完成评估项目,或者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原则,违反了评估法规和准则的要求,做出了错误或不实的判断,就会增大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改进或完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对策
1.逐步完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法律法规及准则体系
为改善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提高评估在行业中的地位、促进资产评估的有序发展、以及提高资产评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更为可行的《资产评估法》,规范评估主管部门、委托方、评估报告使用者、评估机构与评估师、评估行业组织等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及方法体系进行重新修正和完善,并通过指南予以细化,以提高可操作性,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概念、目的、方法、适用条件、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规范。根据《资产评估法》进一步修订《证券法》、《公司法》,对资产评估或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也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法》进一步明确资产评估在企业发行证券中的作用,以及资产评估机构或人员、被评估企业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2.逐步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系统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内容,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实际上是其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不同的估价方法往往体现着不同的估价思想。由于企业价值性质的复杂性,也由于人们进行评估时的着眼点不同,客观上存在着多种估价方法。一般说来,每一种特定的方法总是最能适合在某一种特定的情况下使用。但在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科技含量、高知识含量的企业而言,再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方法确定其价值显然有悖于客观实际。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评估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调整。对于被评估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格,评估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评估动机和对被评估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等相关信息来决定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如对于经营良好的上市公司,若其市盈率没有被高估,可采用市盈率法及对应模型;对财务状况良好,营运能力强的非上市公司则可采用净现值法及对应模型。评估机构也可以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将运用清算价值法得到的企业价值作为评估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企业价值作为评估价格的上限,然后在该区间内确定的价格作为评估价格。同时,在当今新经济的市场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和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显著地提高了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人们对新经济的讨论越多表明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模式难以预测,因此,对不确定因素的评估也亟需有效可行的评估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可采用期权定价理论,它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将重点考虑选择权或不同的投资机会所创造的价值。在传统的贴现现金流量法不太适用或很难使用时,它可以独辟蹊径达到理想的结果。即使是在传统评估方法适用的情况下,期权定价估价法也为评估者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独特视角。因此,根据评估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逐步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系统,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的水平。
3.高度重视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方面管理者要密切关注目标企业的价值,并在整合过程中实施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评估机构方面,必须意识到企业价值评估与传统的评估有很大不同,企业价值评估更多地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联系在一起,不仅注重单项资产的价值,更要重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利能力,要求评估师具有深厚的财务会计和金融知识基础,对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企业状况具有较高的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经济、财务、金融理论和现代信息、管理、计算机和数理统计等技术手段,形成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流程。政府相关部门如国资委、资产评估协会等,要因价值评估的国际潮流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更新观念,加强执业指导和监管,加强对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培训,促使评估原则坚持独立性、公正性。
4.转变政府在价值评估中的职能和角色
政府应避免直接干预评估市场,而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搞好价值评估软环境建设,加强宏观的指导和监管,如组织制定相关的配套执业规范指南,推动价值评估理论和技术问题研究,创新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制度。
三、结语
随着企业制度改革、产权转让以及对外投资等各种资本运营活动的日益增加,企业价值评估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只有提高企业价值评估的规范化程度,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价值评估。但是根据当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平.企业价值评估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06(01).
[2]布瑞德福特.康纳尔.公司价值评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EBO模型;期权定价模型;企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27—0083—02
价值评估在投资、金融、财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意义,公司要想获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就必须较为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投资对象的实际价格与真实价值,而要达到这种状态,就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各种价值评估方法和模型。
一、估值理论发展过程
随着市场化交易活动的增加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资产价值评估问题日益重要,价值评估的实际需求也日益迫切。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各种价值评估理论和模型应运而生。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和实务界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成熟的价值评估方法和技术,Aswath Damodaran在《投资估价》一书中对这些评估方法(如现金流贴现、相对估值法、期权估价法等)进行了阐述。现金流折现法是由该价值评估理论推演出来的,已经成为当今企业价值评估的三大传统方法之一,为价值评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后经由Miller、Modigliani等人的发展和完善,逐渐确立了比较完整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
艾尔文·费雪早在1906年在其专著《资本与收入的性质》中指出资本价值评估首先是由资本物品来确定未来所提供的服务流量;其次确定服务的收入价值;最后从收入价值推导出来资本价值。而后他研究了利息率的决定因素和本质,并进一步分析了价值和资本收入的关系,初步形成了完整且系统的资本价值评估框架。
莫迪利安尼和米勒(1958)揭示了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关于资本结构的MM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中,米勒与莫迪格莱尼首次把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在内,创建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其后莫迪利安尼与米勒对股利政策的性质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价值无关,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市场具有强有效性、资本市场无交易成本、不存在个人与企业的所得税、负债经营对资本成本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企业投资与股利政策相互独立,另外他们对MM定理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存在企业所得税情况下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
费尔森和奥尔森(1995)以股利折现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DPST=earnT—(BT—BT—1)推导出EBO模型。该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会计数据与企业价值的关系,驳斥了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股价与会计信息不相关理论。EBO为打破以关注解释股价行为的传统的研究方法,转向关注账面净资产和盈利预测提供了依据,进而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会计研究新方法。
布莱克和斯科尔斯等对以企业战略灵活性和管理适应性为基础的实物期权定价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借助金融学中用来处理不确定因素干扰的期权理念,来处理DCF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难以确定折现率的这种情况,以实现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目的。后经默顿与特里乔基斯、布莱利与梅耶斯等人的努力,基本上确立了适用于企业战略灵活性、管理适应性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以及实物期权理论的逻辑框架,并已经在评估实务中得到了应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价值评估理论以技术的运用较晚,且发展较为缓慢。在我国的价值评估研究体系中,主要以DCF及其衍生模型为主。早期提出的现金流与股利贴现模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很难适应现代快速发展中的企业的价值评估。为解决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引进了以期权理念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理论,更加完善了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体系。
龚玉策(2009)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和交易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当前会计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剩余收益模型比股利贴现模型和贴现现金流量模型更为有效,并且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正在逐步提高。
黄朔,赵银川(2023)指出由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出的企业价值并不能完全代表股票的实际价格,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股票的实际价格往往与其内在的价值不一致,股票的内在价值由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而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影响股票实际价格的市场因素有很多,二者很难完全一致。其次,“清洁盈余关系”是EBO模型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设。再次,股票非流通会影响剩余收益模型的价值评估能力。最后,从剩余收益模型的公式可以看出,企业的净资产的增长率低于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必须的条件。
谭三艳(2009)从理论上分析剩余收益的含义,对剩余收益估价模型进行了数学推导,并剖析该模型目前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三个难题,最后提出通过改进后的杠杆财务分析体系预测剩余收益和以市净率为基础对剩余收益模型进行变形这两种途径可以解决以上难题,进而提高剩余收益估价模型评估的准确性。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价值评估; 财务稳定; 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23)35-0093-03
一、财务稳定性理论概述
财务稳定性又称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学上表现为不得高估企业的收入、资产,同时不得低估企业的经营费用和折旧损失。财务稳健要求企业的经营遵循谨慎性原则,即企业的经营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企业价值提高时,要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风险进行综合考量。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会计方法选择和财务处理上,在不影响其正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要选取对股东权益影响最小、最稳妥的方法来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综上所述,财务稳定是指企业能够谨慎披露财产与收益,及时准确地确认企业的成本和损失。
财务稳定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1)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首先稳定性是可靠性的一方面,其次财务稳健对企业的收益、损失、权益、负债的确认施加了约束条件,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会得到强化;(3)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财务稳定性使得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可靠地获悉企业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增强信息之间的可比性。
二、企业价值评估理论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所谓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公共市场价值。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是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企业价值的“评估”不能等同于“计算”,并不完全是精确性的。企业价值评估一方面要求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其评估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估计数据,并且依赖评估人员的能力、经验,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有一定的评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的实体价值、持续经营价值、股权价值等,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整体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概述
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需要遵循两个合理假设前提:企业可持续经营和遵循公允价值。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EVA法等。国际上通用的是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采用成本法,收入法在上市公司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将具体介绍成本法、市场法、收入法。
1.成本法
成本法以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基础,调整企业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加总得到企业的整体价值。成本法充分考虑到社会通货膨胀水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和重置成本等因素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此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成本法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数据,并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只是对企业现有资产的合理加总;另外成本法也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资产的组合获利能力、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和商誉,因此成本法是对企业过去价值的评估。此方法适用于新成立的企业、破产清算、公用事业等,不太适合于成长性行业的公司。
2.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目标企业可比法,通过寻找市场上与目标企业经营规模、产品分布、市场占有率、未来获利能力相近的企业,依据相关指标的修正,计算出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主要有市价/净收益模型、市价/净资产模型、市价/收入模型。市场法简单、灵活,利用真实的市场数据来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价值,具有科学性,说服力强。但在选择可比企业的过程中具有很多主观性,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策略的不确定性,企业产品风格的差异性等会导致评估结果具有比较大的风险性。市价/净资产模型计算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公式如下: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目标企业每股收益 (1)
3.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并折现成企业当前价值的方法。目前运用最广泛、认可度最高的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模型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股利贴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完善的方法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它基于管理用财务报表,将企业经营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具体分为实体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和债务现金流量模型,并且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公式如下:
V实=■∑■■■ (2)
V股=■∑■■■ (3)
V债=∑■■■ (4)
(2)股利贴现模型(DDM)
股利贴现模型通过将企业的预期股利按照股票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实现对企业的价值评估,主要针对上市公司,但同时也是其他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具体模型如下:
V=∑■■■ (5)
其中V表示企业的价值,Dt是企业t期发放的股利,k是股票的资本成本。
(3)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模型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实现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剩余收益时才算是实现了价值。剩余收益模型利用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加上预期剩余收益现值来评估企业当前价值,它以股利贴现模型为基础,其具体模型如下:
Vt=BV0+∑t=1RIt×(1+r)-t (6)
RIt=NIt-rVt-1 (7)
NIt=ROEt×Vt-1 (8)
其中:BV是企业当前股权账面价值;RI是企业超额收益;rV是股东要求报酬率;NI是企业净收益;ROE是净资产收益率,用来计算预期净收益。
三、上市公司财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研究
(一)基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影响情况分析
财务稳健性与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成反比,即披露的财务信息越稳健,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越小。下文将基于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探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模型中的贡献因子与财务稳定的联系。
1.成本法下影响分析
如前所述,成本法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综合考虑可能影响资产价值的各种因素,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财务稳定性的约束,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评估遵循谨慎性原则。一方面,对于一些未来收益能力不确定的资产一般以调整过的账面价值作为评估基础;另一方面,成本法及时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折旧等,将企业不能获利的资产及时确认,这也就降低了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以稳健的财务信息为基础估计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具有可靠性,这也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因此成本法下,财务稳定性与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风险性成负相关性。
2.市场法下影响研究
本文以市价/净资产比率模型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公式(1)所示,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大小受到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和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影响。虽无法确认这两项因素对企业价值评估具体影响的大小,但基于财务稳定性的约束将使得可比企业平均市净率更具客观性和可比性。以下将具体分析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情况。
每股净资产=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9)
由公式(9)所示,受到财务稳定性要求影响的是股东权益。普通股股东权益由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组成。财务稳定性一般影响的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企业会谨慎地确认净利润,导致当期净利润偏低,进而导致当期股东权益偏低;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偏向于谨慎地分配股利,适当增加企业留存收益,导致股东权益增加。所以如果企业存在财务稳健性,并长期存在,则对净利润的估计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留存收益。因此,长期来看,财务稳健性会使得普通股股东权益计量偏高。
3.收入法下影响分析
下文将以收入法下几个模型为基础,探讨财务稳定对计量模型相关变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对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
(1)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现金流量的估计是基于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评估人员的预测值会低于非稳健条件下的预测值,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评估结果,企业的评估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在财务稳健的约束下,企业出具的会计报告更加客观、中立,信息披露更加真实、有效。企业外投资者获取的信息及时、真实和完整,会更加信任企业,另外企业的经营者也会偏向于稳定的现金股利支出,所以外部投资者的新增股权成本就会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在财务稳定存在的情况下,也会偏向于降低。因为企业管理层可以有效地监管企业的经营状态,可以减少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债务成本。
(2)股利贴现模型
一般处于高成长下的企业的股利分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通过财务稳定可以降低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但有可能低估企业价值;处于稳定成长期的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稳定,在财务稳定作用下,企业未来分配的股利和股东报酬率都具有可预测性,企业的评估结果更趋向于内在价值,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降低;处于低成长期的企业,在财务稳定作用下,其评估结果同样有可能低估,但评估风险也会降低。所以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管是通过固定股利增长模型还是股利贴现模型,都有可能导致低估企业价值,但也都会使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性降低,更具客观性。
(3)剩余收益模型
剩余收益模型变量包括股权账面价值和超额收益现值,比股利贴现模型更客观,但其基础仍是股权价值的评估,其模型本身就反映了财务稳定性。在财务稳定的约束下,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负债率较为保守,因此股权成本会处在一个比较高且稳定的水平,在预期超额收益未来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会偏大。另外财务稳定性会通过影响会计盈余来影响模型的精确度,因为在剩余收益模型中,会计数据不仅会影响企业股权账面价值,也会影响到超额收益的预测。在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在财务稳定作用下,财务信息对股价变动更具有解释力,评估结果更具客观性、科学性。
(二)基于财务稳定性视角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1.基于市净率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上文分析可知,在市净率模型中,现金流量与新增投资增量比与财务稳定性具有正相关性。其模型中的分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就相当于净收益的收益质量。一方面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净收益才有持续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净收益才是企业的真实收益,是经营活动的保障。现金流量和新增投资增量这两个指标将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因为市场法基于可比企业的市净率,对相关企业的选取较依赖主观意见,因此在选取可比企业时,不妨考虑现金流量与新增投资增量比这个指标。如果与目标企业这个指标相似,就确定其作为可比企业。
2.基于股利贴现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股利贴现模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相关变量包括股权成本、债务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当未来现金流量预期保持不变时,加权资本成本越小,企业价值越大。在财务报表分析中,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比代表了企业的长期财务政策,此指标与加权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此指标越小,企业价值越大;而易变现率则是企业的短期财务政策,易变现率越大,企业短期资金越充沛,其与加权资本成本成正比,即易变现率越大,企业价值越大。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不仅受到股权成本、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企业长期和短期财务政策的影响。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长期资产的来源都应来自长期资本,短期资产尽量来自短期资本,这样既能维持财务稳定性,也能增加企业价值。
3.基于剩余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相关财务建议
在剩余模型中,与权益净利率相关性较为显著的是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这个比率衡量的是企业长期投资效果的稳健性,是企业长期经营所获收益质量的体现。权益净利率与企业投资活动获取收益的稳健性成正比,权益净利率高代表企业运用自身资产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增加企业的价值。所以,采用基于权益净利率的剩余收益模型更能解释企业价值形成过程,评估体系更加完善。
四、结束语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财务稳定性的视角去探讨企业价值评估。由于财务稳定性使得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会计信息,进而结合财务稳定和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模型的具体变量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影响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在财务稳定作用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采用适当的模型不仅能够降低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还会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最后,笔者综合考虑财务稳定性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使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客观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燕.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影响研究[J].证券法苑,2023(6):135-167.
[2] 刘红霞.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23(5):23-28.
[3] 朱明.会计稳健性对权益价值评估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23(4):28-34.
[4] 何璐.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J].管理科学,2023(3):36-42.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会计估价模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误差;自创商誉
尽管“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基于价值的管理”等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但长期以来,准确界定与计量企业价值依然是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课题,其中以计量尤甚。2006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公允价值应用于企业价值的计量,是否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文献回顾
(一)企业价值的来源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主要来源。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源于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的时代特征。当时,社会经济处于短缺状态,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手工工场,尚未普遍采用大型机器生产,劳动在产品的价值创造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自然资源和资本只是充当转移价值的角色;“资本价值论”是制造经济时代的主流观点。此时,资本日益取代体力劳动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占据主导地位,价值主要是由资本创造的,实物资本、无形资本、人力资本和资源资本都能创造价值;“客户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客户价值不仅来源于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还包括通过发展良好而持续的客户关系来创造企业价值。这种观点使企业价值来源的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了企业外部;“能力价值论”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价值。资本与劳动的融合与重新创造表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企业价值并不一定等于资本的价值与劳动的价值简单相加之和,而是企业参与市场交换所能获得的价值总和。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2004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颁布《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对于规范企业价值评估、提高企业价值评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两个问题:一是强调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行为和过程;二是明确企业价值的构成。企业价值评估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齐寅峰(1998)重点分析了累计折现法,属于收益法的一种;王小荣、张俊瑞(2003)重点分析了相对估价法,属于市场比较法的一种;冯曰欣(2004)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的项目现值之和,其本质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王景升(2005)介绍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演进,对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分别进行了适应性分析;任娟华(2005)介绍了折现现金流量法、相关估价法和期权估价法,认为应当按照被估价对象的性质及特征选择最合理的估价方法。
二、会计估价模型的尝试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与会计计量技术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认为,各评估方法在实际估价时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如:成本法一般采用重置成本计量,收益法一般采用现值计量,市场法则采用现行市价计量。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成本法是在资产清查和审计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资产化整为零,以单项资产的评估为起点,把企业的全部资产按评估时的重置成本扣减各项损耗来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经济学理论认为,资产的价值依赖于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性物品的价值,即资产的价值是由它们的生产成本规定的。但是,这一规律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内可以随意通过生产而取得代替品时才是有效的。因此,并非所有的资产都适用成本法,只有以资产重置、补偿为目的的资产才适用成本法,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一般不采用成本法评估企业价值。
收益法通常又被称为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在未来投资年限内的预期收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成现值,然后累加求和得出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收益法的局限性来自于未来收益的估算、有效投资期限和折现率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因此,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且其未来收益能够被合理准确地计量、经营风险可以预见并能够量化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有意义。
市场法是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与其他相同或类似(可比)企业(参照物)的异同,并据此对可参照企业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一个基本原则,即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因此,运用市场法的关键是活跃市场和足够数量的可参照企业,只有当企业交易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才具有说服力。
(二)会计估价模型与市场法的区别
综上所述,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直接使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估价成为有益和可行的尝试。谢诗芬、彭玉龙(2003)根据估价变量取值来源的不同,将会计估价模型分为四种:损益表模型、资产负债表模型、现金流量表模型以及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模型。他们指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才有可能解决经济收益的确定、全面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与负债、重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本原逻辑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会计估价模型得以有效运用的前提,是在会计报表中应尽可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价值直接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其解释能力更强,相关性更高。
一般来说,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目标是确定企业的公允价值,这与会计中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市场法是以活跃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基础,是上述三种方法当中最客观和可靠的评估方法,其评估值也比较易于被市场参与者所理解和认可。因此,当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价格易于获得时,可以优先使用市场法估计企业的公允价值。但是,活跃市场并不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市场价格只是公允价值的某一个层级。由于市场法对市场活跃程度要求较高,而且对差异因素进行调整时,需要评估人员做出主观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
三、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市场法
虽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优先使用市场法,但市场上真正可比的资产或负债尤其是可比的企业整体往往不是很多,评估人员需要通过比较对市场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市场法的评估程序
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一般包括确定参照物、调整差异和确定价值三个步骤。确定参照物是市场法的基础,不同企业对参照物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如下几个方面是必须考虑的:第一,交易资料的可获得性。一些不能反映市场行为的报价不能作为市场法评估的基础,从中介机构或其他组织获得的有关市场报价和交易资料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第二,应尽量在企业能够进入的最活跃市场选择参照物,而且参照物的数量不能太少;第三,参照物与被评估企业之间大体可替代,其相似程度越高,交易实例的有关市场资料就越具有价值,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也就越可靠;第四,参照物的交易价格是正常交易的结果,不能反映市场行情的关联交易或强制性交易不能作为参照物。
一般情况下,参照物不可能与被评估资产完全相同,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当估计企业整体的价值时,差异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产权组织形式(例如,少数人持股还是公众持股)、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资本结构、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地理位置、企业的固定资产以及企业过去的增长速度等。在分别针对各参照物的市场价格调整差异因素后,获得若干调整值,将这些调整值进行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即可确定企业的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的不可加总性
由于公允价值不可加总,企业价值并不会恰好是企业单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总和。甲、乙资产单项公允价值之和为3 000万元,低于其组合的公允价值3 500万元;丙、丁资产单项公允价值之和为4 000万元,高于其组合的公允价值3 800万元;企业整体的公允价值7 200万元,较全部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之和7 000万元高,而较资产组公允价值之和7 300万元低。基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要求资产负债表能够包含所有的价值相关项目,并且均按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公允价值的不可加总性,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可能和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价值存在差异。不确认这些差异,其负面作用是巨大的。
四、会计计量误差与商誉
(一)会计计量误差
朱开悉(2007)将会计误差分为会计确认误差、会计计量误差、会计记录误差和会计报告误差,并将会计计量误差进一步分为单项计量误差和综合计量误差。单项计量误差是指对某一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产生的误差,如资产计量误差、负债计量误差等等;综合计量误差是指在对企业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计量的过程中,由于各会计要素内部及其要素之间采用的计量属性不同而产生的误差。此外,现有会计系统完全单一的依靠货币计量,本身是不可能全面的反映计量企业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例如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状况这类无形资产是不易于进行货币计量的。即使现有会计系统通过种种复杂的途径进行货币量化,但是在间接量化时也会产生计量转化误差。
我们认为,综合计量误差实际上源于公允价值的不可加总性,单项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之和与企业(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即为综合计量误差。这样,综合计量误差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之和与资产组公允价值的差异,如上例中7 300-7 000=3 000万元;二是资产组公允价值之和与企业公允价值的差异,如上例中7 200-7 300=-1 000万元。现行资产负债表只能表现出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综合计量误差直接将上述两个层次混在一起,表现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可能是财务报告改革的一个方向,因为这是衡量企业能力与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商誉
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与以公允价值入账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当企业的真实价值大于企业的账面价值时,商誉为正;当企业的真实价值小于企业的账面价值时,商誉为负。实施企业并购时,要在对被并企业净资产进行资产重估的基础上,按其公允价值确定购并价格,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差异。首先,是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该差额反映被并企业账面净资产到购并日发生的重估增(减)值;其次,合并方以其支付的合并价格作为入账的投资成本,合并价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即合并商誉是被并方未入账的内在商誉的外在量化。也就是,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商誉包括被并方净资产的重估增值和合并商誉。
至于自创商誉,它们存在于各种企业价值计量方法评估值的差额中。如果企业不进行并购,没有量化,则不予确认。原因一般是,自创商誉缺乏实际的解释且不能单独加以计量。我们认为,自创商誉就是会计综合计量误差,是单项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之和与企业(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在会计中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五、结论
本文回顾了对企业价值来源和评估的有关研究成果,认为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与会计计量技术密不可分,各种评估方法在实际估价时分别适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因为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建立会计估价模型,直接使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估价成为有益和可行的尝试,其前提是在会计中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公允价值不可加总,企业价值并不会恰好是企业单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总和。本文并没有重复有关文献中提出的会计估价模型,而是通过区分公允价值会计估价模型与市场法分析会计计量误差,认为这种会计计量误差就是自创商誉。因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本文仅限于提出有关研究思路,为基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对于其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齐寅峰.企业价值探原[J].南开管理评论,1998(2):27-31.
[2] 王小荣,张俊瑞.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3(7):61-64.
[3] 冯曰欣.论企业价值的本质[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3):13-16.
[4] 任娟华. 企业价值及其估价方法[J].理论与现代化,2005(7):111-114.
[5] 王景升. 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理论界,2005(12):228-230.
[6] 谢诗芬,彭玉龙.权益估价、会计信息、公允价值:模型与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4):83-8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