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整村授信工作总结(精选5篇)

银行整村授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三农”金融服务现状

近年来,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改进农村金融工作,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新举措,化解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中的矛盾,加之相关各类金融机构做出的积极努力,“三农”金融服务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农业银行提出重新回归农村市场,其推出的惠农卡在农户授信方面已初见成效;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拓宽商业性经营领域,其在农村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大量增加;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开启了资产类业务,其农户贷款、小额贷款已逐步推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三类新型机构发展迅速,在所建区域已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传统的农信机构实施了重大的体制改革,从而使这类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在“三农”金融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广大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像苏北这些传统的广大农业地区仍然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唯此一家,客观上便存在着“独木难撑”和市场垄断之嫌,有些地区群众仍把农信社当作一个行政单位来对待,到农信社办事还需经过类似行政审批等壁垒森严的各种程序。同时,这些地区往往资金相对匮乏,使其成为一种紧缺资源,农民与农信社谈判便处于不能对等的地位,农信社高高在上,其服务意识、产品开发、业务模式等提高缓慢。反映在农贷利率上,这些地区一般较高,维持在10%左右,而邮政储蓄的农户贷款利率为15.66%,小额贷款公司利率更高达20~25%。农信社存贷比高企,流动性紧张,一般都在80%以上,个别机构甚至超过100%,依靠省联社等调剂资金才能支撑其开展业务。

反观苏州、无锡等苏南地区,由于县域经济发达,农业所占比重甚少,而金融机构林立(一般有10多家各类国有、股份制银行等),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贷款利率被大幅压低,一般在6%左右。而农商行(苏南的农信机构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全国最早的试点地区)的存贷比也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压低,一般只有50~60%;农信机构受到所在经营区域的严格限制,即使有资金也难以在其他地区放贷、做业务。

二、两项创新举措

(一)“跨区域、组团式、全覆盖”南北金融对接。为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我们引导苏南实力雄厚的众多农村商业银行到苏北设立分支机构,把苏南农商行相对领先的服务意识、资金、技术、产品等带到苏北。这样,一方面可以打破苏北县域主要由农信社机构独家经营带来的相对垄断及“独木难撑”的局面,另一方面又扩展了苏南农商行的发展空间,为其开展资产业务提供了一个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首先选择宿迁和淮安两市作为试点地区,组织苏南8家农商行以“跨区域、组团式、全覆盖”的方式,整体在两个市的所有11个县市区设立异地支行。这一举措得到当地政府、企业、群众的热烈欢迎,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农商行积极响应,争先恐后地跑到这两个市“结对子”,只用了3个月时间,11家支行全部开业,并发展顺利,成效显著。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23年3月,我们决定开展农村金融南北对接二期工程,推动苏南农商行到徐州、连云港、盐城等苏北其他地区整体设立异地支行,争取再用3个月的时间,实现苏北每个县区都拥有一家苏南农商行的异地支行。同时支持已设立的农商行异地支行在当地乡镇设立二级支行,进一步增强苏北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这项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江苏金融的“南水北调”。

(二)设计与推广“阳光信贷”。“阳光信贷”,是基层农信机构在长期的业务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的一套信贷管理模式和操作方法,具体来说,是指银行将贷款调查、授信、定价、操作流程和公开承诺服务等全过程置于社会公众和银行自身的有效监督之下,让客户了解银行办理贷款的流程,让银行了解客户经营和资信状况,以增强双方互信,达到满足信贷服务需求、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其核心内容是农信机构总部对基层网点的信贷业务,从以往由信贷人员、分管主任及主任单线审批发放的传统模式,改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并建立统一的授信和流程控制体系。具体需经过农户信息采集、授信评议、确定授信额度、授信审批与公示、签订合同与用信、贷后回访与检查等多个环节,从而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授信管理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将原来由支行单独授信的业务管理模式改由机构总部统一组织授信工作,并由专门的工作组来进行。授信工作组的成员除了总部、分支机构的人员之外,还选择在当地有信誉、有责任感和了解地区经济情况并被群众公认的村干部或知名人士参加。授信工作组开展工作的方法,首先是根据实地调查,全面收集掌握农户的资产负债、信誉、经营、担保情况等信息,录入专门开发的农户档案管理系统,再据此开展对客户的信用评分工作。为了确保评议结果公平公正,还专门由行政村有公信力、影响力和责任心的人员组成评议小组,确定每个农户的可授信额度。其次,将授信额度张榜公示,并提供举报电话以接受群众监督;再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与问题,酌情进行调整,以使授信额度更加严格、合理。如果按照这套程序严格走下来,农信机构授信过程便完全置于“阳光”之下,最后授权专业信贷人员在额度之内进行审批。通常还采取逐村集中签约或在分支机构面签合同等形式,并要求农户夫妻双方、担保人同时在现场签名,等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操作流程。

“阳光信贷”最早由泰州、宿迁等地的农信机构发明和实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后由当地银监分局在该市加以总结和推广,效果逐步显现。截至2009年9月末统计,宿迁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共有115个农村支行,其中推广“阳光信贷”的支行已达103个;他们共调查农户94万多户,完成授信近60万户,授信面达到63.7%;授信金额约190亿元,比原有贷款存量多贷115亿元。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农户信贷业务有需求、有市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传统的授信管理体制下农户信贷的满足率较低,“三农”金融服务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阳光信贷”的推广,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户的广泛欢迎,被宿迁市委、政府评为2009年度十大“惠民工程”。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修改等,于2009年的最后一天终于以《江苏银监局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阳光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阳光信贷”的成功做法。

三、破解“三农”金融服务不足难题的整体设想

银行整村授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至2023年6月28日,青岛农商银行迎来两周年华诞。短短两年,该行已收获累累硕果:资产规模从937亿元跃至1319亿元;存款余额从807亿元扩大到116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从583亿元增加到810亿元;纳税额连续两年稳居全市各金融机构首位;国际业务结算量47亿美元,始终领跑长江以北中小银行等。更获得连续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列第723位)、连续上榜“中国服务业500强”(列第295位)和“青岛服务业50强”(列第8位)、被银监会授予“小微金融服务表现突出银行”等多方肯定。此外,全省首家速汇金旗舰店落户、全省首家法人银行电商平台上线、全省首家德国小贷技术支持的“微贷中心”开业等创新业务在该行也各个花开有声。青岛农商银行正加速度向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流现代化商业银行大踏步前进。

做“三农”发展的主力银行

作为一家扎根农村市场、服务农村市场,并且依托农村市场发展起来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青岛农商银行在青岛金融机构中对“三农”的了解最全面、感情最深厚、联系最紧密。改制之后的农商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5月末,该行各项贷款798亿元,较年初增加5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75.7亿元,较改制前增长30%,是名副其实的“三农”发展的主力银行。

在全辖区内,该行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公共服务“村村通”工程,即打造物理网点到镇、自助机具到村、电子银行到户的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全服务、无死角、广覆盖的农村支付结算平台。目前,该行已设立农村金融社区服务点1364处,POS1.4万台,ATM 626台,已成为山东省第一家网点机构和ATM机具同时覆盖全市乡镇的银行机构,也是全国少数几家自助机具覆盖全市村庄的法人银行机构,真正实现了1.5公里的金融服务圈,使农村居民“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

同时,青岛农商银行全面升级信用工程,完善集中评级授信工作模式,将服务渠道由单纯的办理评级授信,扩大到结算、银行卡、储蓄、电子银行、理财投资、代收付、代办保险等全部零售金融服务与产品,全方位地满足农村客户的业务需求。目前,青岛农商银行已完成集中评级授信村庄5340个,评定信用户24万户,授信总额21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76亿元,惠及全市12万户农民。在“三信”工程的基础上,该行针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专人负责、专人对接、专人服务、专人跟踪、专人督导”的“五个专”服务模式,搭建“一对一”的服务关系,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目前,已实现建档管理家庭农场2050户,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4382户,贷款19.6亿元;支持专业合作社2902家,发放贷款33.61亿元;其中,以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的22家,贷款金额5680万元。

在“四化同步”的新形势下,青岛农商银行率先推出林权抵押贷款、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贷款等服务,并根据市政府要求,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居民房屋所有权抵押担保融资办法。目前,林权抵押贷款和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62万元和50万元。

做“城乡统筹”的主办银行

作为地方法人银行,青岛农商银行首先紧紧围绕青岛市委、市政府“蓝色跨越”和“城乡统筹”的战略部署,在支持全市重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基础建设、支持蓝色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承担责任,发挥优势,做城乡统筹的主办银行。

去年以来,该行积极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向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李沧市政工程建设养护有限公司等五家市重点项目承建单位新增贷款16.8亿元,用于支持世园集团、九水路拓宽改造、出版物和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储备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项目等。为更好支持“蓝色跨越”,2023年,该行在保税区设立国际业务特色支行,积极支持西海岸;积极扶持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蓝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涉蓝”贷款80亿元,并在全市各金融机构中率先开办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1300万元。

在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青岛农商银行通过信贷资金、网点服务、自助机具等多种金融服务,全面对接青岛计划开工建设的302个新型农村社区,取得了明显效果。自201 3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来,青岛农商银行逐一摸底调查了社区建设的金融服务需求变化趋势,明确了金融服务“紧密跟进、全面覆盖”的工作规划,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该行计划改造物理网点110个,新增自助银行60余台,新设农村金融服务社区点320处。同时,该行对于承贷主体合法、担保落实、风险可控的新社区建设资金需求,优先安排、优先审批、优先发放。2023年,青岛农商银行完成了平度市明村镇黄埠社区8670万元的青岛市首笔中心融合型社区信贷授信。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向5个新社区建设项目审批贷款6.1亿元。

2023年,青岛农商银行在莱西创新推出了“诊疗一卡通”新产品,承担起新农合“以卡代证”系统建设的重任。该产品整合了银行卡的存取款、查询、贷款、消费等传统功能,并创新地将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信息记录在内,替代纸质的合作医疗证,

2023年6月28日,在美丽的黄海之滨。青岛农商银行应运而生。这家以“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为市场定位的青岛本土银行,从60年的农村信用社历史中华丽转身。以青岛当地资产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法人银行姿态傲然出现在世人面前。

能够实现新农合补贴费用的实时报销。截至目前,该行已在莱西地区发卡60万张,报销5959人次,报销金额3689万兀。

做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

发展小微金融是青岛农商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一直以来,青岛农商银行不断扩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仅在授信额度和政策上对小微企业有所倾斜,在小微金融服务的创新上更是不遗余力,打造出了小微企业“伙伴银行”的良好品牌形象。截至5月末,该行共对5074家小微企业进行了评级,授信470.62亿元;小微贷款余额369.08亿元,较年初增加31.13亿元,增长9.21%,存量和增量均居全市银行机构第一位。

去年下半年,针对发展中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来转化科技成果,但却缺乏抵质押物、科技成果又难以评估的问题,青岛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鑫科贷”产品,即由科技局、担保公司和银行共同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并由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授信,支持科技型企业。这一风险共担的融资形式将银行、政府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实现了银政企多赢。今年,青岛农商银行又与市南、李沧、城阳、黄岛、莱西等区市进行科技金融合作,共组建科技金融信贷风险准备金池5个,金额共6800万元,协议授信总额6.8亿元。为更好地支持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青岛农商银行先后在市南、李沧等区市组织了三次科技金融交流会,接洽近100家科技型企业,目前已开展科技金融合作的六家支行均实现科技企业授信“零”突破,通过授信审批的科技企业30家,授信金额达6800万元,已发放贷款3100万元,另有意向客户20家,意向授信金额5900万元。

2023年4月,青岛农商银行又创新性地将小微企业商业信誉与其纳税信誉、税收贡献相关联,推出“税贷通”小微企业融资产品。该行以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信用记录为基础,结合企业年纳税额、纳税记录、业务成长性、规模及效益等情况,对于符合业务准入条件的受推荐企业给予一定信用额度的短期授信业务。该产品让“诚信”的小微企业能够凭“纳税信用”轻松地获取银行的“商业信用”,解决了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融资困境。开辟了以“信”养“信”的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为彻底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负担,配合“税贷通”产品,该行还为企业提供包括贷款融资、外汇业务、中间业务、支付结算、电子银行和存款理财等6大类28个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目前,“税贷通”小微贷款产品在城阳区率先试点,首批20户纳税信用A级企业和20户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授信获得授信金额1.2亿元。

在创新产品的同时,青岛农商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商业联合会、地方商会等机构的联系沟通,大力构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实现了小微企业批量化、专业化授信。在过去的一年里,青岛农商银行先后与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市慈善总会、美国速汇金公司、崂山区政府、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青岛浙商联合会、佳沃(青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定,积极开展银政、银会合作,推广小微企业批量营销模式。截至目前,该行通过经信委合作平台接洽技改企业115家,支持82家,授信16亿元;通过工商联合作平台接洽小微企业817家,达成合作意向349家,授信17亿元。该行还与担保公司加强联系,先后与22家担保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1亿元。

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青岛农商银行要求更专业、更细致。2023年6月底,该行首家“微贷中心”在小微企业聚集的城阳区成立,这是全市首家以德国微贷技术为支撑的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专业机构。针对青岛本地小微企业的特点,“微贷中心”开发了“微笑贷”系列产品。与传统贷款相比,微贷中心的贷款产品不以企业的保证、抵押担保作为先决条件,却以现金流作为判断还款能力的重要依据,重在关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同时将客户的成长性、发展前景等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个体工商户或微小企业及业主拥有拥有3个月以上的经营历史,即可向青岛农商银行申请贷款。“微贷中心”的建成有效破解了小微客户信息不透明、财务不健全、抵质押物不足等融资制约瓶颈,将青岛农商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向了全新高度。

做城乡居民的贴心银行

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各家银行纷纷下沉服务,将社区金融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青岛农商银行适时系统推出“社区银行、微贷中心、电商平台和财富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提升策略,誓做城乡居民的贴心银行。

针对城区网点较少的短板,青岛农商银行全面启动社区银行建设,截至2023年5月末,该行已在青岛市市南区绍兴路、宁国二路,市北区丰盛路、晓港名城,崂山大麦岛东都花苑、天虹花园,李沧区警苑新居、虎山花苑,以及洛阳路、清江华府、人民路,九水路佛耳崖社区等12个社区建设了社区支行,计划年内至少有9家经监管部门审批后正式开业。配合崂山区智慧社区建设,青岛农商银行成为全市首个社区终端平台――“崂山e社区”的首家合作银行,为鲁信长春花园的千余户居民提供平台支付服务。该行还为小区内百余户商户提供优惠的授信服务和优惠活动。未来,该行计划专门针对社区居民开发专属理财产品,真正发挥社区服务的便民性。

在理财业务方面,青岛农商银行通过不断整合创新,使理财产品体系继续丰富,服务渠道逐步完善,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增强。该行全新推出的“睿盈系列”理财产品,将投资范围扩大到信托计划受(收)益权领域,提高了理财收益水平。同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理财POS等理财购买渠道一一建立,业务便捷性进一步增强。2023年前4个月,该行累计发行理财产品48期,募集金额40.9亿元,销售客户1.2万户;累计销售贵金属502.9万元,并推出黄金回购业务,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2023年4月2日,青岛农商银行上线了省内首家法人银行电商平台――“鑫动青岛”电商平台。该平台专门面向青岛市民和青岛商户,以旅游、娱乐、餐饮团购、生鲜食品配送、农副产品销售为主,涵盖了网上商城、手机商城、微信商城等多种渠道。“鑫动青岛”电商平台将青岛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与青岛市民的日常消费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传统金融和新型电子商务服务有机结合。

该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去年以来也发展迅速,2023年前4个月,新增个人网银3.6万户、企业网银1850户、手机银行1.3万户,分别较年初增长14.3%、14.1%和15.1%。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45.8%,较年初提高2.4个百分点。

银行整村授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控制信贷风险促进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信社贷款业务实施对客户评级授信。最年来,银监分局分别对我县对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执行及新增不良贷款和单户大额贷款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发现局部层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淡薄,不计成本的粗放经营方式依然存在贷款发放管理本属技术性强的经营行为,应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相匹配,局部信用社未完全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规定要求开展贷款业授信和管理,同时没有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授信管理体制和操作规程,导致贷款授信管理方面发生诸多问题,潜在风险极大。

一、评级授信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任意超规模、超资本金放贷。调查中发现部份信用社在贷款额度确定上随意性较大,

一)贷款发放额度、期限随意性。没有根据借款户的实际情况及信用社的自身实力确定信用额度。一是对中小企业及集团授信额度过高,有的信用社而是按企业贷款余额来给予授信等;二是局部信用社在发放种养业贷款时,没有考虑到养殖业的生产周期致使贷款期限过短,有的信用社在发放商业贷款时,不按商品经营周期来确定贷款期限,为了减少审批环节,而将短期贷款确定成中长期贷款;三是对局部中小企业超资本金发放贷款现象。

县联社没有实行统一的评级授信管理,

二)多头、重复授信不易控制风险。目前我县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过渡期。再加上基层各信用社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因此多头、重复授信和多头贷款就难以避免。调查中发现部份信用社在同一县域范围内存在多头、重复授信和多个信用社发放同一人贷款现象,有的甚至跨县(市)范围授信并发放贷款等问题,有的已经形成了实际的信贷风险。

职责不明确。虽然县联社制定了贷款管理方法操作顺序,

)基层信用社贷审会集体审批不尽落实。规定了贷审会或贷审小组的职责,但当前基层信用社贷审小组和贷审会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贷审会议流于形式,部份信用社贷款发放时仍然由主任直接进行审批,一把手说了算的形式仍然存在贷审会或审贷审小组各成员的分工没有具体明确,职责不清也使得贷款发生不良后,没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贷后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示在信用社贷前调查情况不实,

四)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生产经营情况缺失;贷时审查失真现象突出,只要是信用社调查、审查上报的贷款都要求县联社尽快审批,信用社在审查贷款时不严,没有认真对借款户的情况进行核实;贷后检查更是缺少,贷后管理和对借款户跟踪监测不落实,对贷款用途的转移和挪用不能进行有效监控。如部份信用社没有建立单户大额贷款的监控台账,不能连续反映贷款发放及收回的全过程。

通过对-年期间经县联社审批发放的贷款调查,

五)贷后管理清收责任不落实。调查发现。局部信用社对贷后管理及收责任不落实,县联社明明在批复上标明清收责任人,但是实际不工作中,有的抵(质)押贷款已经到期没有收回,包片客户经理并不在意,造成抵(质)押手续合法的贷款也形成不良贷款,加大了贷款风险的形成.

由于点多面广和“三农”服务的特点等原因,

六)存在重评级授信轻管理的问题。信用社在评级授信工作中。存在着重评级授信轻管理的现象。主要表示在对评级授信缺乏动态管理。一是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不能很好地跟踪检查,对农户评定结果“一评定终身”缺乏对信用户实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二是对评定后出现的信用度降低或不符合条件的户管理跟不上,造成信用户管理上不到位。三是对信用户已发放的贷款,由于户数多笔数多且情况复杂,造成贷后管理跟上不,不能很好逐笔跟踪检查,形成贷后管理上的缺位。

从各信用社上报的清情况分析,七)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力度不够。经调查发现从年到2023年6月末。县联社审批贷款中现有不良贷款41笔,金额1453万元,占审批金额的4.5%根据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绝大部分是抵押担保贷款,且法律手续齐全,由此可以看出,局部信用社信贷管理责任不落实。依据《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方法》江信联发[]221号)文件规定“对贷款管理责任人不按规定时间进行催收、保全和不采取处置措施的进行处分”从以县联社审批的贷款中已形成不良贷款的情况看,不良贷款责任追究不逗硬

二、对策与建议

认为实行统一的授信管理制度是信用社改善信贷管理现状、防范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制度,针对我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评级授信管理存在问题。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任意突破授信额度。县联社要严格依照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和《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12号)和省联社印发《省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管理暂行方法》要求,

一)实行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严格贷款评级授信操作程序,对应授信客户必需遵循“先授信,后用信”原则,做到授信主体统一,规范统一,形式统一,方法统一。

就是对同一客户只能由农村信用联社对其统一授信,主体统一。然后由各基层社及其分支机构根据联社总体授信额度分别授信,且分别授信额度之和不得逾越总体授信额度。规范统一,指联社管理部门在确定授信额度时必需制定统一的评价规范,严格依照既定规范进行信用评定来确定授信额度。形式统一,指向同一客户提供的不同形式的信用都应置于该客户的授信限额之内,即对各类贷款、银行卡、银行承兑、贴现等表内外信用业务,进行一揽子授信。如对农户授信要把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包括在授信额度内,严格规范和程序。对某一集团客户、某一行业应根据自身资金的宽松情况、客户资信、风险状况明确授信后,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信用社不得随意突破授信额度。

强化决策体制制约。授信额度的审批实际上就是对客户今后一段时间内可承担信用风险总量的核批,

二)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只要不出现异常情况,客户可以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循环使用。为保证审批工作的客观、真实,必需切实实行审贷分离制度,这也是授信管理的前提。

信用社需设立信贷岗和贷款审批小组。实行审贷分离,根据审贷分离原则。就是要进一步理顺调查、审查和审议、审批各环节的关系,明确各环节、各主责任人的责任,真正做到规范运作,科学决策,使信贷业务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决策,按制度决策。

解其资信状况、经营管理水平或收入水平及发展潜力,县联社信评审授信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要协助基层信用社和信贷人员共同负责对授信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和调查评估。根据评定规范初步测算授信额度,提出授信方案,并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授信额度的审批部门(信用社可由审贷小组负责,县联社授信评审部)负责对中小企业和集团客户的调查评价演讲进行审核,提出审批意见,并对其决策负责。

并依照权限分级审批。

三)实行分级审批。即根据授信种类和授信额度的大小确定信用社基层机构的审批权限。

一方面部份信用社贷款审批权限过多集中于联社,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存在诸多弊端:一是联社往往由于过大的工作量和对实际情况的不准确掌握等原因,会导致决策失误或管理流于形式;二是会限制信用社的自主性,发生对联社的信贷“依赖”三是贷款层层审批,手续既繁琐,而且浪费时间,致使授信评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县联社对基层信用社贷款授权过大,致使贷款管理过乱,经常会出现化整为零发放贷款的现象。授信管理工作始终跳不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怪圈,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审批制度则可有效防止类似问题发生,从而不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授信额度审批权限应与单个客户贷款审批权限相结合,

四)严格操作顺序。原则上。可根据信用社经营规模和服务客户的不同,依照“区别对待、合理分工”原则合理确定。信用社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实际发放信用时,应严格依照具体信用种类的审批顺序和管理要求操作,不能因在授信额度内超权限发放信用,也不得降低发放的规范和条件,更不能放松信贷管理。但可以适当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先追究责任后再按风险分类结果转入不良贷款。二是由不良贷款转入抵贷资产的先追究责任后再接受抵贷资产。三是处置抵贷资产时,

五)加大不良贷款责任地追究力度。一是贷款出现风险或不能按期收回的要在界定责任的基础上。处置之前也要先追究责任。

三、评级授信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贷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评级授信。业务发展的肯定要求。当前农村信用社尚不具备全面实施授信管理的条件,实行授信管理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授信管理方法必需有一个试行阶段,经过修改、完善并通过实践检验后才干全面推广。试行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进一步明确评级、授信和用信的含义。对客户实行评级授信管理是银行业普遍遵循的一种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一)联社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授信管理的重要性。也是计量风险的过程。对客户的风险总量和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客户能够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总量,并加以集中控制的信用管理方式。当前,少数信用社管理层没有真正意识到授信管理的含义,贷款“三查”制度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不良贷款清收上存在等、靠”思想,麻痹大意,因此信用社领导一定要从信用社改革的大局动身,从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尽快研究制定一套较为实用的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完善贷款管理制度,有效防范的控制信贷风险。

银行整村授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好学生罗继东

2023年岁末,北方无限萧索,岭南依旧满目青翠,罗继东的办公室,笔者见到了这位广东金融业的风云人物,这也是他作为广东农联社理事长第二次接受本刊的专访。书桌上放着罗继东新出版的三本著作:《区域二元金融及互补研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和《走向全面合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规管理理论与实践》,其中第一本是罗继东师从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教授期间的博士论文。“我师从曾教授28年,是他所有学生里时间最长的”,说起与曾康林教授的这段师徒缘分,还要追溯到罗继东最早期的金融从业生涯。

“我跟金融有特别的缘分,1970年进入人民银行系统后,当时人民银行还有储蓄、计划、信贷这些工作,我都做过,并且出于兴趣,把诸如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这类的书全自学了”。1982年,人民银行在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面向全行招收第一期在职干部专修班,学制两年。罗继东当时在贵阳人民银行宣传科所负责的就是职工教育培训以及给此次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做辅导。在辅导别人参加考试的同时,罗继东想:既然我能辅导别人,为什么我不能参加考试呢?这个疑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罗继东的人生轨迹。抱着这个疑问,罗继东找到行长,并且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考试资格,不出意外,果然顺利考入了这个干部专修班,曾康霖教授是金融系主任,主教货币银行学。罗继东与曾教授的师徒情缘,也在这一年正式结下。此后的20余年,罗继东的求学生涯里始终有曾教授的身影。1984年专修班毕业时,曾教授曾经希望罗继东能够留下任教,出于对原单位的工作安排考虑,罗继东回到了贵阳人民银行。又过了十年,出于对金融学的热爱,罗继东重投曾教授门下,主修货币银行学并于1996年完成了硕士学业。此后的多年,从人民银行官员到商业银行经营者再到政府官员,最后落脚于广东农村金融改革的指挥中心,罗继东的职业角色转变了多次,但是他始终保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够继续追随曾教授,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我跟曾教授提过很多次,希望他能收我做他的博士生。每次说到这个事,曾老师总是说:继东啊,你现在自己已经带学生了,再说不一定非要读博士才能具备博士水平,现在我的学生每次来广东都要听你讲课。我觉得那个时候曾老师的意思很可能是要把博士名额留给更需要的学生。”这样又过了很多年,在一次聚会上,罗继东终于使得他和曾教授的师徒情缘得以再次延续。那次罗继东见到曾教授非常诚恳地说:“曾老师,我没有读您的博士是我的遗憾,你没有收我做您的博士生应该也是您的遗憾。”就是这句话最终打动了曾教授,使得罗继东重回曾教授门下。2023年,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授予曾康霖教授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曾教授的70多个学生参加了这次颁奖典礼。会后,罗继东被推选为曾教授的学生代表讲话,在罗继东发言的过程中,曾教授站起来向大家披露了这段往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曾老师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师长。非常让我骄傲的是,从1982年到2023年,从本科到博士毕业,我是追随他最久的学生,一个读了28年、既老又坏的学生。”2023年,罗继东博士论文出版的时候,曾康霖教授亲自写了几千字的序,这在他的众多学生中也是不多见的。究竟是“坏学生”还是“好学生”,从中亦可见分晓。

援兵罗继东

在罗继东的职业生涯里,角色转换是最大的特点。1996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贵阳市分行行长的罗继东调任至人民银行广州市分行任党组副书记、常务副行长,他想到的是,从那一刻起,要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建设广东金融强省的努力中去;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一刻起,他的职业生涯将经历多重转变。这种变化首先缘起于罗继东担任广州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时参与处置了招商银行广州分行违规经营问题。当时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是招商银行所有分行中问题最多,经营情况最糟糕的分支机构。罗继东在人民银行分管银行监管工作期间,就如何处置招商银广州分行的固有问题与招行总行领导做了多次沟通。终于有一天,时任招行行长的王世桢半开玩笑地对罗继东说,不如把这个行交给你来管。就这样,1998年,在人民银行广东大区行挂牌仪式结束后,罗继东来到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从监管部门到经营第一线,罗继东是否能够适应这种身份转变,这是当时得知此消息的人们第一个想到的问题。

在罗继东看来这并不是问题。“人民银行还没有分家的时候,也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诸如计划、信贷、储蓄这些工作,我早前都做过。商业银行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尽快扭转招行广州分行亏损的局面,把经营班子、员工队伍低落的士气重新提升上来。”1998年12月,招行王世桢行长亲自宣布了罗继东的任命书,并且给罗继东布置下一个艰巨的任务:用两三年的时间使招行广州分行扭亏为盈。当时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有几个亿的亏损,总行经过一段治理只着重解决了违规经营的问题,集中处置了几笔不良资产,但如何发展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12月28日,罗继东召开员工大会,在会上他说:“现在我们没有业绩,就没有收入,我们的收入都是从其他兄弟分行讨过来的,所以我们现在好比要饭吃的丐帮,我也成了帮主。希望大家忍辱负重,克服当前困难,卧薪尝胆,把业绩搞上去,用最短的时间摘掉丐帮的帽子,我也把我那条丐帮帮主的打狗棍永远挂起来。”这样的决心绝非只靠说说而已,半年以后,面对增长不甚明显的业绩,罗继东通知中层开会。开会的方式很特殊,吃饭,罗继东为此亲自拟了一份菜单,并亲自下厨。这是一顿难以让人忘怀的晚餐,虽不像最后的晚餐般沉重,也不像鸿门宴般凶险,但同样令人深思,意味深长。罗继东书写的菜单上列着八道菜名:第一道记忆犹新,第二道踏踏实实,第三道一丝不苟,第四道敢为人先,第五道峰回路转,第六道团结协作,第七道回味无穷,最后一道苦尽甘来。这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继东给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发展提出的要求、勾画的蓝图。吃饭的过程中大家都很沉默,当大家以为罗继东要说点什么的时候,他却宣布:散会。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顿饭起到了奇妙的效果。响鼓不用重锤,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当年就实现了盈利。对于这份菜单,现任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参加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民主生活会议时指出,要把这份菜单作为招行发展过程中的招银菜谱。

罗继东在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的五年时间里,招行广州分行从不到三十亿的存款和70%多的不良资产,增长到200多亿的存款,近两亿的盈利,机构数翻了一倍。说罗继东救招商银行广州分行于危难并不为过,一个人们眼中转型而来没有一线经营经验的罗继东就这样以令人惊喜的方式向招行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拓荒者罗继东

正当人们以为罗继东将在商业银行领域继续发光发热的时候,他的职业生涯却在不经意间又转了弯。一直以来,广东作为国内的经济大省,金融业的发展却未尽如人意。从广国投的破产,到广发银行的问题重重,广东称得上是金融大省却远非金融强省,如何扭转广东在全国眼中金融高风险高回报的定位,就是要把广东金融真正做强。为此,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金融服务办公室,而在当时,既有过人民银行工作经历又有过商业银行实战经验,既当过裁判员又当过运动员的罗继东,就成为领导眼中广东金融服务办公室首任主任的不二人选。罗继东上任后,参与了广发银行和广东证券的处置工作,组织编制了广东金融“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一系列措施意见。

2005年,国内开始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改革,这次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从人民银行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搭建一个平台,成立省联社,代为行使对省内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权,这是很多省份此次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罗继东在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任上,就代表省政府参与着手组建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2005年2月,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方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这个时候,如何搭建省联社的领导班子,又成为刚刚拿到农村信用社管理权的省政府的一个难题。农信社经过管理权的几易其主,已经伤痕累累,农信社的整体状况在这一轮改革中必须见起色,因此寻求一个懂金融懂政策懂实务的领导人来主管省内农信社的改革至关重要。此时罗继东已经在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工作了一年半,这一年半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参与设计广东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筹建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他却不知道,此刻他已经成为最佳候选人,被列入了省联社领导班子成员的名单里。其实这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在为广东省农信社改革设计方案,筹备组建省联社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没有人比罗继东更加熟悉广东省农村金融的状况,深厚的金融理论功底,丰富的金融监管经验,一线业务经营的经历,这一切构成了罗继东成为这家机构掌门人的天然要素。就是这样,罗继东的职业生涯在他52岁这年定格在广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

尽管顺理成章,然而这个工作的复杂程度仍然超出了罗继东的意料。“从1970年到现在43年,我也算银行队伍里的一名老兵,可是从业以来最痛苦的阶段就是在省联社的这些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这里面的关系太复杂,矛盾太多,资产质量差,人员素质低。在招商银行我只要一门心思搞好经营,在人民银行做好监管,在金融办服务和协调好就行了。而在现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则要面对众多小法人机构,6万多员工,还要面对各级政府部门,彼此间协调难度非常大。农村信用社这么多年留下的历史包袱太沉重,跟其他银行机构服务的领域和对象都不一样,游击队和正规军不一样,自然突出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也不一样,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都非常低下。有些机构内部人控制严重,道德风险极高,再加上地区的差异,机构本身管理和风险理念的差异,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想轻松都不行。”如果农村金融改革本身是一盘乱棋,那么又该如何下?

时至今日,回顾广东省农信社的改革历程,可以理出这样一条改革脉络。在深化改革试点阶段,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投身改革,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改革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是农村信用社从银监会代管移交给省政府管理,并相应成立了省联社,代表省政府承担起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能;二是把全省1321个以乡镇为法人的小规模、大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统一为98家以地市、县(市、区)为法人的联社;三是陆续增资扩股256亿股,充实了资本金,明晰了产权;四是98家联社共获得专项央行票据资金230亿元。

第二阶段改革在前阶段改革的基础上顺利开展,2009年7月,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辖内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进展顺利,新一轮改革工作全面展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末,全省有20家农村商业银行先后挂牌开业,中山、惠东等10家农村信用社正在筹建农村商业银行,超额完成了银监会下达的股权改造要求进度。此外,全省有24家农合机构对系统内其他37家机构进行了参股,参股资金合计24.79亿元,其中顺德农商行参股云城联社实现了定向合作零的突破。伴随着广东地方经济的腾飞,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已逐步发展成为省内网点机构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针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不严,内控薄弱的状况,省联社推动省内农信社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44家农合机构完成流程银行建设。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培训体系,全省农合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培训覆盖率达到60%。进一步充实了省联社稽审力量,加大了稽核检查和稽核处罚的力度,稽核审计效能不断增强,内部纠错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广东省联社在2009年底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分类管理、科学指导、加大协调、强化服务”的履职规范和理念。

所有这一切努力自然也转化成了业务数据上的佳绩,改革7年来,广东省农村信用联社全系统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继续向好。截至2023年末,全省农合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4672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672亿元和721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6%和15%;实现经营利润295.43亿元,增长17.80%;不良贷款下降7.18%,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末拨备覆盖率84.09%,比上年末提高17.55个百分点。从数字上看,广东农村金融机构,这个国内最大的省内农村金融机构无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是否就是罗继东自身定义的成功?

学者罗继东

罗继东是一名银行家,也是一位学者。作为银行家的他追求经济效益,报表数字的焕然一新可以作为成功的佐证;作为学者的罗继东却会忍不住思考,报表数字的背后是否还有被忽略的体制机制问题。改革的成果毋庸置疑,但这种成果不足以使改革驻足,在他看来,广东省乃至全国农村信用改革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远没有到可以盖棺定论的地步。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仍然有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其中一个矛盾就是经济二元化所导致的金融二元化又在客观上加深了经济二元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缓解金融二元性状态,以资本为纽带,发挥金融的作用,拉动区域经济整体均衡发展。

罗继东在他的《区域二元金融及互补研究》中以广东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系统阐述了这一问题。在他看来区域金融从空间差异的角度看,可区分为发达地区金融与欠发达地区金融,亦即二元金融;通过区域二元金融之间的互补互动,实现区域金融的和谐发展,对于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省级联社在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和谐发展中应有所作为。在充分维护全省农合机构组织体系完整前提下,一方面通过发达或相对发达地区农商行(农信社)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的互补互动,切实解决欠发达地区困难农信社的解困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做实省联社,充分发挥省联社的行业职能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广东省为例,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特征截然不同,表现为较明显的区域二元金融。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面向企业与城镇居民,客户规模相对较大,金融交易活跃,具备集聚效益和外部规模效益,城市金融特征明显;而非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户以及规模较低的企业,客户数量较多,金融需求小而散,缺乏规模经济,传统农村金融的特征明显。一是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差异,全省80%的规模与效益是由珠三角地区创造的。截至2023年末,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账面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占全省的71%、70%、81%和80%。二是资本状况与抵御风险的差异,全省80%的资本聚集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本、资本净额、净资产分别占全省的67%、82%和72%。三是历史包袱和资产质量差异,全省80%的包袱和不良资产均在非珠三角地区。

为改变农村信用社系统这种二元金融状况,罗继东提出从改革省联社入手,通过省联社、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最终促进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互补互动,是指优势补充、共同参与和互相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良性循环。如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相对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在机制、内控和管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后者则在农村网点设置、地域分布和农村客户资源上有优势,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互补;同时,农合机构之间通过互动,实现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提升。在他看来,目前农合机构互补互动至少有两个层次:一是省级联社与农合机构(包括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如省级联社为基层农合机构提供信息科技、资金运用、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等服务,帮助其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二是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互补互动,如发达地区农合机构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在股权、管理、资金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实现双赢,缩小差距。因此,建立省联社与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合机构的互补互动,是促进农合机构共同发展的一条现实的路径选择。

为此罗继东提出了三条改革路径:“一行两制”、金融控股、联合银行。

“一行两制”指的是将省内优质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重组为一家银行,再由这家银行参股或控股其他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这样,广东省自己就有了一个大银行可以做大做强,同时还通过资本的纽带把一些小信用社法人连起来,向其输出经营理念、产品、科技、培训。而且既然是独立法人,他的资金也不会流向城市,还可以帮助他设计很多金融产品。

金融控股的概念是,成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面有银行、农村保险公司、农业发展基金等。在这样一个农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不但可以做大做强银行机构,还可以通过保险、基金、证券等把一系列先进的金融产品向农村推进。真正做到用金融来脱贫,用金融致富,用金融推动经济的核心作用。

银行整村授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1.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3.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实行扶持政策,逐步消化历史包袱,为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4.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5.改革用工制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我国农村信用社较之发达国家的信用社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运作规律,而且全国各地信用社所处经济、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因此,盲目效仿国外模式不可取,全国统一模式也缺乏可行性,而必须按经济区域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进行不同模式的规范。因而,针对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现状,对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几年来,农村信用社深入细致地开展了改革规范的管理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明确产权问题,而产权关系不明,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无从谈起。产权明晰的具体思路是:

1.正确认清农村信用社产权的实质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产权最基本的内容是指财产所有权,即财产的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为适应更多地获取经济利益的需要,会产生财产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者相分离的状况,即在财产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的基础上衍生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权或称“法人财产权”,也就是非财产所有者由于实际经营属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而对这些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及在一定限度内依法享有的收益、处置和排他性的权利。所有者的权利称为原始产权,经营者的权利称为派生产权。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产权是指财产所有者的原始产权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派生产权。

基于产权的上述法律内涵及市场经济中“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不仅包括人股社员初始人股形成资产的所有权,还应包括人股社员凭借收益权能够取走收益的所有权,以及人股社员未能取走的但归人社员集体所有的历年积累形成的集体所有权,这部分产权称为原始产权。二是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主体拥有法律所规定的对人股社员资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排他性的派生权利。

2.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合理地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体来讲,就是要实行民主管理,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对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首先是要依据我国信用社的特点和实际,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以法律形式将法人治理结构固定下来,使信用社的各项业务依法运转。其次是改革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让其真正行使职权。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是从1984年起就开始建立起来的,但l7年过去了,这一制度仍流于形式,社员参与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仍然未能调动起来,信用社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还权于社员,行使真正意义上的社员民主管理,确保社员代表大会依法独立行使职能。社员代表大会应该有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理、监事会成员,任命理、监事会主任、副主任,接受和处理社员代表议案,审批年度决算分配,修改章程等实质性权力。第三是严格规定理事长和信用社主任不得由一人担任,严格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第四是要切实发挥理事会的职权,理事会要在社员代表大会闭会期,认真行使其权力,履行其职责,真正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不仅要负责业务发展的年度规划,业务经营的决策,而且要负责员工的行为规范管理和制定财务操作规范及制度等。第五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要充分履行《社章》赋予的监督职能,及时听取和收集来自全体社员的意见和要求,使监事会真正承担起制约的权力和责任,主要包括对信用社业务和财务的审计权,对理事会成员的弹劾权,对理事会、主任重大决策的否决权等。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决策、经营、监督三套班子的智慧和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业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得到彻底改观。

二、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金融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远从巴林银行倒闭、et本大和银行l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近到系统内发生的经济案件,无一不是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内部控制不严所致。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1.决策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社要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无论理事长还是班子成员,都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经营班子要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内部监督系统要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同时要注重理事、监事、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及资历的考察和了解,建立高层人员信息档案,并进行动态监控。通过考察个人历史背景资料,确定其从业经验、行为规律及能力;通过考核目前业绩状况,判定其业务创造及控制能力;根据综合考察结果,决定其职位的去留及岗位的调整,从决策系统上确保决策指令的合规合法性,并做到分工明细,相互制衡。

2.建立健全业务风险防范机制

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农村信用社章程》、《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章程》和《担保法》、《贷款通则》,建立授权分责的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查机构负责贷款审查,贷款审查委员会负责贷款审批,严格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将贷款调查管理、审查认定、检查监督职责分解,互相制约,确保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建立贷款保障制度,提足呆账准备金,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呆账,人民银行、财政部门要给予倾斜政策,促其“消化、吸收”,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再生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

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调整信贷结构,使资产多元化。在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基础上,严格控制单户贷款比例等指标,对包括本、外币在内的资金交易、证券交易等项表内表外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尤其在主营业务即信贷业务上,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预防、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按照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会计记录、账务处理、成果核算等完全独立,会计部门只接受其主管领导,会计主管不参与具体经营业务,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与有效性。

建立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授信为主要特征的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信用社对其分社以及信贷人员的授权授信要定期检查,确保授权、授信适当,权限及额度不突破,各种授权均以书面形式确认并逐级下达,各项业务均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特别授权业务要经过特别审核批准。

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特别是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能有效地防范来自内部及外部的欺诈活动,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安全与稳定。违规、违法及欺诈所导致的风险,不仅产生于农村信用社内部,而且产生于一些外部监管部门,因此,农村信用社要通过教育、示范、监督与技术控制,防止农村信用社与违法犯罪活动的联系,避免内部欺诈、犯罪和卷入外部欺诈陷阱。

建立科学的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项目立项、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维修等全部过程严格管理,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与稽核监督部门的职责,严格进行业务主管、软件设计人员、业务操作及技术维修人员权限划分,严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技术人员介入实际业务操作,将风险控制制度、指标及规程等项内容进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然后将其用于风险管理之中。

三、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实行扶持政策,逐步消化历史包袱,为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首先,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原因,每个信用社都是独立的法人,这种信用社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就单个信用社而言,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就显得势单力薄,相对于大银行其存款稳定性较差,当出现支付风险时应变能力弱,对外部救助的依赖性较强。信用社的这种比较劣势,出现支付危机不可避免,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中央银行用于支农的再贷款,应合理确定使用期限。信用社拿再贷款支农,回收贷款受农业生产周期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不确定因素很多,一遇自然灾害,贷款不能按期收回,而中央银行又限期必须收回再贷款,这就使农村信用社一时难以应付,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应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当延长,并以一年以上为宜,且当农村遭受自然灾害时,允许延期归还。从实质上真正体现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

其次,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优惠利率,即适当提高农村信用存款准备金利率,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成本比商业银行高,而且落后的农业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受季节影响较大,多数是春放秋收,一年中资金闲置的时间较长。由于规模小,不具备参加全国性资金市场的条件,资金找不到出路,只得长期转存人民银行,形成利率倒挂。建议比照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计付农村信用社转存款利息,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月利率已降到1.725%o,而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的转存款月利率,仍为3.83%o,比金融机构在人行存款的月利率还高2.105个千分点,较高的邮政转存款月利率不仅提高了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成本,而且为邮政储蓄的增长起了推动作用,而邮政储蓄在零风险情况下享受高支付,显然不符合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基本常识,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经济落后地区县级以下邮政储蓄机构早该全部撤销。

第三,应取消在开户管理上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性规定。客户根据自己的经营或服务性质,比较哪家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后做出自主选择,各级政府和中央银行不能自上而下的指定某种款项存放哪家银行、某部门必须在某银行开户,这样就在政策上用行政手段形成了大银行的垄断经营,造成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应允许客户在合法合规前提下自主选择开户银行,禁止垄断经营,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第四,央行要为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服务。一个银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结算发展史,结算服务是商业银行、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行社脱钩以来韵经营实践表明:结算渠道不畅、资(现)金流通梗塞是制约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农村信用联社建立独立的结算体系之前,基层央行要结合实际,高效率地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结算服务,借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融资水平,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

四、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

要实现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总额“双降”目标,需要从市场定位、机制转换、政策、监管等各个方面人手,才能实现农村信用社“双降”目标和企业经营出效益、社会经济稳步增长的“双赢”局面。

1.正确定位,把握投向

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要对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要有正确的认识,其信贷投向应充分“小额、流动、分散”特点,服务对象以支持“三农”及广大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为主,避免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贷款大户、比贷款规模,前些年贷款“垒大户”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已是个明证。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及时调整信贷投向,对产权不明晰和不能实施有效抵押担保的企业贷款应逐步实施市场退出机制,新增贷款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大对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办理有效的抵押担保。

2.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首先要成立信贷资产风险管理部门,来行使信贷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的职能。第二要加强对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力度,健全信贷决策制度,贷审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授权授信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实际操作中的严格执行。第三要进一步健全贷款经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责、权、利相配套的考核制度,确立“谁发放贷款、谁负责收回,谁造成风险、谁承担责任”的贷款基本原则,对离职信贷人员实行离职审计制度,违规造成的风险要追究责任。

3.加强监管,发挥有效制约作用

人民银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的监管是降低不良贷款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加强对新增贷款和大户贷款的监管,对造成新增贷款风险的信用社进行分类监管,按新增贷款不良占比高低分别实行约见谈话、专项业务考试、新增贷款事后报送稽核、开展新增贷款质量检查等分类监管措施。对大户贷款要关注以转制名义实行企业分立、以企业法人名义的贷款和以社团贷款形式变相“垒大户”以逃避人民银行监管的现象。二要加大对违规现象的查处力度,有查不究或处理不力是造成有章不循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消灭有章不循贷款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要加强对人的管理,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是“抓降”工作的关键因素,要通过对降低不良占比和不良贷款总额与任期考核挂钩,建立起资产质量改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奖惩分明,以经营业绩来决定任职资格的管理办法。

4.营造良好的“抓降”环境

一是打击逃废金融债行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抓降”工作在良好的信用环境这个外部条件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使信用社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走向良性循环,但创建良好信用环境离不开政府、人行和工商、司法等部门的有机配合。二是政府部门主动承担起防化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职责,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过程中,也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清理整顿压力,同样,对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地方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起职责,把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降低信用社风险当作促进地方金融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有力措施,在保全农村信用社资产、抵债资产处理、解决农民贷款抵押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三是上级管理部门要为农村信用社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上级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地)联社一级主要承担对基层联社的行业服务与管理职能,而不要干预基层社的经营或直接开展经营业务,在抓降问题上,以引导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督促联社建立和执行信贷管理内控制度、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为主,组织开展对信贷资产质量及管理状况的检查、信贷人员培训,协调同地方政府和各部门的关系也是市(地)联社义不容辞的职责。

五、改革用工制度,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现有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这一被动局面。一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盘活人才存量,市、县联社要像建立资产台账一样建好“人才库”,充分掌握人才家底,并进行合理使用,在倡导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向内挖掘潜力,对有真才实学、有发展后劲和潜质的青年员工,要有目的地进行锻炼、压担子,给他4ftg’l造机会,争取条件,促其快速成长。大力提倡人才的上下交流和异地交流,将市、县联社管理层中那些年轻的高学历人才下派基层担任领导工作,既能让他们在一线得到锻炼,又能快速缓解基层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在用人制度上,必须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在人才的选拔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在动态竞争中选拔人才,做到唯才是举,量才录用,对一些不会干事、干不了事、不想干事的人员要毫不手软地端掉他们的交椅乃至饭碗,对工作中卓有成效、贡献较大的业务骨干、技术尖子,要给予职称评聘、住房分配、工资晋级等方面的优先或奖励,给人才以充分的价值体现。

二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优化人才增量,从“进”的方面来说,在保持系统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利用员工的自然减员、退休、退养指标,由省、市联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高学历专门人才,分配到县以下基层社工作;从“出”的方面来说,抓住全面实行人事劳资制度改革的契机,对那些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可采取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等有效办法进行清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