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导学案

《秦兵马俑》导学案(精选13篇)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a、会写本单元的新词,并会运用。

  b、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c、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知识链接: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a、认读字词,实记。

  b、自由读课文。营造初读交流的氛围。勾画重点词句。

  c、弄清“俑”的意思。

  二、交流汇报(课内)

  1、分ab两组听写:学习委员报词语,对子间互改。

  2、小组间比赛读记词语,看谁读得好,记得多。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久经沙场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殊死拼搏

  绝无仅有 鸟瞰 铠甲 惟妙惟肖

  3、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

  4、学生想读哪段就读哪段。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三、达标检测

  a、请你填字成词,再写一写。

  南( )北( ) 所向( )( ) 久( )沙(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自若 成( )结( ) 跃跃( )(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惟( )惟( ) 鸟( ) ( )甲

  ……………… …………… …………….

  b、填空 (结合生活)

  规模宏大的( ) ( )地进入梦乡

  举世无双的( ) ( )地探出头来

  ( )的微风 ( )地走来走去

  c、我能从词语中选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本单元后我的收获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秦兵马俑简介

  陕西省关中平原一带,曾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政治舞台,又是他们最后归宿之地。从公元前11世纪起,就有周、秦、汉、隋、唐等11个封建王朝,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今西安)建都,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封建帝王就有27个埋葬在这一带。其中最为庞大的、令人触目的陵墓,就是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下河村附近的秦始皇赢政的陵墓。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即位时(公元前247年)便开始建造皇陵,征调7万多劳动力,耗费金银钱财无计其数,化费36年之久,终于在临潼骊山脚下,建造起一座庞大的皇陵。陵墓夯土堆高达150米,那四面坡的冢形,气势如山,简直就是一座巨形的中国金字塔。

  秦始皇陵墓,冢高55米,周长2000米;经过钻探、调查,其陵园基地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为2525米,外城周长为6264米,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陵墓奢侈至极,墓顶以珠玉缀出星宿,墓底以玉石堆砌山岳,以水银造江河湖海,以鱼骨油为灯烛;上有金制凫雁,下面铜铸的棺椁,珍奇珠宝不计其数。在其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坑内葬有大量的与真人真马大小等同的陶制彩绘兵马俑,以及当时实战使用的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1万多件,实为世界罕见。后来在陵墓西500米处,又发掘大量的胥役墓坑,每坑2~4人不等,大都为屈肢埋葬。

  根据现在已经发掘的秦陵兵马俑坑,可编成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部分。其中以一号坑规模最为庞大,它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内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等6000多件,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以士兵为主的混合战车的军阵,阵容庞大,气势宏伟。二号坑在一号坑的北侧前面,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由陶制士兵、骏马、战车、骑士,组成步、弩、车、骑等四个兵种,手中各持弓、箭、弩和戈、矛、戟、剑等实战兵器,形成一支庞大的“特殊军队”的阵势。三号坑在一号坑的后面北侧,占地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前端甬道口有一辆统帅乘坐的彩绘战车,有上百名武士手执戈、矛、戟、剑等,森严环卫,军威凛然,好像一号、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现在一号坑上面已建起一座长200米,跨度宽约70多米的拱形展览大厅,并于1979年落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人士游览参观。秦始皇陵墓发掘的这些“千军万马”,守护秦陵有2000多年,终于面世,这是本世纪中“最壮观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在秦陵西侧,1980年又发掘了两组大型铜制御车马,再一次震惊世界。据考证,这两组铜车马,是秦始皇生前出巡时所乘车马的复制品,比原来的车马缩小了二分之一,总重量为1200多公斤,这里的铜制御车、御马、御官和各种金银饰物等共计5000余件,是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的稀世珍宝,更是为世人罕见。

  秦陵兵马俑,以它的宏大气势与各种稀世文物,震惊着每一个初来的游人。人们见到那千军万马,整军待发的阵容,俨然是2000年前统一多民族的中华大国的缩影;那些体形高大、色泽青灰、火候均匀,质地坚硬的陶俑、陶马;那些锐利坚韧、光洁锃亮、磨纹清晰、镀铬防锈的青铜兵器;以及那种采用错位铸造、粉末粘焊、空心冲凿、活锭链接的铜制车马等,都全面反映了2000年前的中国,已经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冶炼、铸造和机械的工艺水平。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将为世界的科学文化艺术,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

  教材解读

  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表示有名的成语

  举世闻名 鼎鼎有名 赫赫有名 远近驰名

  显赫一时 家喻户晓 名满天下 名闻遐迩

  自主学习:

  1. 自读课文,我能读准的字音:

  我还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2. 从课文的阅读,我知道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所以,我会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 我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为什么?

  小组合作:

  1.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课文通过对秦兵马俑几个方面的介绍来表现“举世无双”?课文和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课文第二自然段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体现在课文哪些部分?用“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4.阅读第十自然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用“ ”划出能表现“艺术珍品”的句子;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你还能仿照作者的写法,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吗?

  5.回顾全文,课文带领我们欣赏了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秦兵马俑,你能从课文中发现一些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写法吗?

  课堂训练:

  第一课时

  1. 读一读,再组词。

  间 ( ) 乘 ( ) 模 ( )

  ( ) ( ) ( )

  供 ( ) 吏 ( ) 弋 ( ) 跪 ( )

  拱 ( ) 史 ( ) 戈 ( ) 桅 ( )

  2.按要求,写词语。

  abcc:目光炯炯

  aabc:跃跃欲试

  abac:惟妙惟肖

  一说到秦兵马俑的各种不同神态,我就想到了成语: 。

  “鸟瞰”的意思是: 。表示“看”的词语还有: 、 、 。

  2.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世界上的七大奇迹中的:

  。

  第二课时:

  1.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        ,好像在考虑如何        ,战胜敌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         ;有的       ,勇武干练,         ;有的         ,好像在                    ……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这一自然段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兵马俑的特征,就是 。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所见,还写了自己的所想,这样写的好处是:

  。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你能接着往下写一句吗?

  有的 , ,好像 。

  4、《秦兵马俑》一文从 和 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连接这两方面内容的语句是 。这样的句子叫 ,在文中起 的作用。

  课外拓展: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        ,好像在考虑如何        ,战胜敌手;有的          ,          ,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         ;有的       ,勇武干练,         ;有的         ,好像在                    ……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拓展迁移: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沙滩,把荷兰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许是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等。春末夏初,这些花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根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子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啊

  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痴了。有个老板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支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支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的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本来生长在我国的青臧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的惊人的典雅、庄重,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来,完美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问题(阅读ii)】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执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典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柔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加上标点。

  3、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把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写在下面。

  6、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7、用“”将文章分段,写出段意。

  【解答(阅读ii)】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执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典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柔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加上标点。

  3、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将文章分段,写出段意。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3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10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一般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二、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2)按两个方面给2~10自然段分为两段,过渡段是划上段还是划下段?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总领全文。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总结全文。

  三、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4、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 19秦兵马俑(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4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出示:

  秦 

  解释。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2、出示:

  秦兵马俑 

  “俑”会跟什么有关系?(人)是不是呢?我们看课文就知道了。

  师解说:秦兵马俑一被发觉就轰动了中国,震惊世界,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读一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一划:

  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想一想:

  你读明白了什么?兵马俑是什么?

  4、分一分:

  试着将课文分成四段。

  三、检查

  1、生字词:

  投影出示(有拼音)学生自由朗读。

  2、隐去拼音,指名认读。

  3、享誉世界 所向披靡 惟妙惟肖 跃跃欲试 久经沙场 绝无仅有 身材魁梧

  4、说词语意思: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5、主要内容: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6、分层次。

  四、朗读

  学生朗读“规模宏大”一节 ,为赛读做准备,要求声音读大点,认真读。

  (注意姿势)

  五、指名朗读

  六、多媒体观看“规模宏大”

  七、朗读

  学生朗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中的任意一个部分(选择自己喜爱的)。

  八、指名学生朗读“类型众多”部分

  指名读“形象鲜明”部分。

  九、多媒体观看“形象鲜明”

  十、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

  2、学生读。

  3、教师指导如何写正确。

  4、学生描红。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形象鲜明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5

  作者:王正丰转贴自:成章小学点击数:96

  谈王惠珍老师的《秦兵马俑》一课的网络教学

  成章小学 王正丰

  上周,王惠珍老师为我们课题组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网络教学课——《秦兵马俑》。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上一次刘娟老师《麋鹿》一文网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决定教学的。上一堂刘老师的课,学生的课堂表现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老师对课堂的驾驭和调控做得不是很到位,在课题组老师评课时,大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网络课千万不能上成“放羊式”随心所欲的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要充分发挥。

  如何实现老师对课堂的驾驭、实现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就成了王老师这一课的教学重点。《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秦兵马俑宏大的气势及兵马俑的神态各异、类型众多,是不折不扣的艺术珍品这两部分,从而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艺术才智,指出秦兵马俑不愧世界第八奇迹。文中,秦兵马俑神态鲜明、类型众多,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一部分是文章的描述重点。而本堂网络教学的内容也正确定在这一部分上。

  从本堂课的教学上,我们可能说王老师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意图,达到了本堂课的研究目标。在教学中,王老师收放自如,很好地实现了网络课上节奏的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1)、本堂课学生上网学习时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有的放矢,就不会成为无头苍蝇,自然学习起来学生就不会淹死在茫茫的“网海”里。2)网上呈现的信息以有效信息为主。网站的内容,没有堆砌所能找到的所有信息,制作设计者取舍得当,没有无关信息的干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专注。3)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过硬。无论是组织学生上网学习,还是学生汇报网上学习成果,王老师都是一位积极的参与者、组织者、在其中穿针引线显得游刃有余。

  当然,如果我们说,还有什么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整个网络课的教学气氛不是很活动,与文本的结合还可以再紧密些。我们不否认,这堂课的学生学习是有质量有深度的。我们可以说,热闹不等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但也能说,冷清的课堂是学生高度思维的结果。还有就是与文本的整合还需要继续进行磨合,这堂课在这一方面有所改善,但还需继续努力。下一堂课,我们安排了庄彩琴老师来进行执教研究课,希望有所突破。

  以行动为研究,如果已成为我课题组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最近连续几次的研究,我们发现,这是发挥教师个人智慧与团队合作的绝好平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设计——研究——反思——再设计——再研究。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6

  作者:吴建方转贴自: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点击数:128

  《秦兵马俑》网络教学方案(第2课时)

  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吴建方

  一、 教学内容简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网络开展拓展阅读,增加对兵马俑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了解,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设计理念:

  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中感受兵马俑两个方面的特点,使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提高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了秦兵马俑后,他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同学们,这就是秦兵马俑一号大坑,看着图,你们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

  2、学习承上启下段:

  同学们,课文除了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还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你们是从文中哪一小节知道的?你们看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形象鲜明)

  这节课就让我们把书本学习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一起去西安临潼感受秦兵马俑的众多类型和鲜明形象。

  3、感受兵马俑的众多类型:

  1)请大家把语文书打开,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请打开网页,看看网上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兵马俑?

  4、感受兵马俑的鲜明形象:

  1)同学们,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形象也十分鲜明,现在就让我们好好的欣赏一番。

  2)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将军俑,谁愿意读一读描写将军俑的段落?

  你们看,作者是抓住将军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外貌和神情、动作)

  描写外貌的词句是——(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

  描写神情的词句是——(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通过对将军俑的描写,你感觉这位将军是个怎样的人?(通过外貌描写,你们看将军俑具有怎样的特点?通过神情描写,又能看出将军佣有怎样的特点呢?理解神情自若)

  那么你们能把这些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每个将军俑有他们共同的特征,但是,每个将军俑难道都是一样的外貌,一样的神情,一样的动作吗?请你们点击将军俑,选择一至两个进行阅读,看看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刚才的网上学习,我们知道每个将军俑都不一样,在这么多的将军俑中我们却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俑,他们个个神态各异,真是精美的艺术珍品啊!

  3)将军俑是这样的形象,那么武士俑呢?他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大家自由读描写武士俑的段落,看看他们的外貌神情和动作又是怎样的,从中又能体会出武士俑有怎样的形象呢?

  再让我们把武士俑和将军佣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4)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也各具鲜明的特点,这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字,看一看图片,用心体会一下。

  网上对这些佣的介绍也十分具体,请同学们课后利用时间也按这三个方面进行阅读学习。

  5)总结过渡:同学们,一件件兵马俑可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请大家默读第十小节,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

  (1)是呀,他们个个神态各异,同学们,你们看,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

  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

  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

  有的凝视远方,好像——

  (一个个读,而后齐读)

  同学们,看书上,作者还留有……,也就是说——

  那兵俑还会有哪些神态呢?又好像在干什么呢?请大家看老师网上下载的几个兵俑,仔细观察其中一至两个,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模仿书上的句式说上一两句话。

  5、总结抒发感情:

  1)同学们,你们讲得真好,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这些兵马俑——

  你们还觉得古代的劳动人民——

  你们真想——

  2)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深刻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学了《秦兵马俑》一课,你们有什么打算吗?

  6、作业布置: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2)请你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教师空间录入:wjf 责任编辑:wjf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7

  【教材简说】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散文。课文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发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读好这几个词语。

  ⑴ 上节课我们随作者去了秦兵马俑,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用文章中的词语来说说。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⑵ 指导读这些词。

  2、目标揭示,走近兵马俑,体会鲜明个性:

  ⑴ 齐读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幻灯片)

  ⑵ 明确第三小节是过渡句。

  师:这是文中的一句──(生接)过渡句。

  ⑶ 揭示目标: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已经研究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那这节课呢,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具体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跨越时空和他们对话。

  二、学习4~8节,感受兵马俑种类众多、个性鲜明

  1、浏览4~8小节,明白俑的类型:

  ⑴ 请大家快速浏览4~8自然段:

  看看文中共写了几种兵马俑。

  ⑵ 指名答:

  一共有几种?

  2、过渡:

  课文又是怎么具体写它的鲜明个性的呢?

  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一下,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对哪个俑的印象最深呢?他们鲜明的个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⑴ 生自由读4~8自然段。

  ⑵ 指名交流:对什么俑印象最深?

  3、学习将军俑:

  ⑴ 看来有好多同学喜欢不同的俑,那么将军俑的鲜明个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幻灯片)

  (服饰、神态、职责)

  ⑵ 你们觉得将军俑该是什么样的形象?摆个造型吧。

  指一学生上台摆姿势。

  ⑶ 我们来看,这就是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神态自若的将军。同学们,能读出将军的气势来吗?

  指名读( 2人)。

  (出示幻灯片)

  师相机评价:

  你看,这真一位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⑷ 过渡:

  同学们,将军俑的个性是多么鲜明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

  (引读)

  4、学习武士俑:

  ⑴ 这就是武士俑,他是什么模样呢?喜欢武士俑的同学站起来读。

  (出示幻灯片)

  ⑵ 与将军俑相比,他有什么不同?

  指名答。

  ⑶ 对武士俑感兴趣的同学再站起来读。

  5、学习其他俑:

  ⑴ 过渡:

  将军俑和武士俑这两种俑作者介绍得很详细,而其他俑则写得比较简略。可是他们的个性也是很鲜明的。谁来读读其他几种俑。

  指名几个同学读,请其余同学听好:其他俑鲜明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待会儿要请大家来认一认。

  ⑵ 看着图片大声说。

  (出示幻灯片)

  ⑶ 小结:

  你们都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很快地认出来,可见这些不同的兵俑个性十分鲜明。一个个兵俑,他们的身份不同,职责不同,衣着、神态、动作也各不相同。

  6、学习第八小节,充分朗读、体会兵俑的神态各异:

  ⑴ 过渡:

  同学们,他们的个性鲜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把目光聚集在每一个兵俑的脸上,仔细端详,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出示幻灯片)

  ⑵ 读一读第8自然段:

  自由读。

  交流:有新的发现吗?谁来说说。指名答。

  师小结:

  你发现他们的神态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神态各异。

  ⑶ 过渡:

  作者用这一组排比句,四个分句给我们例举了四种神态,用这个冒号作了提示语。有哪几种神态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

  ① 小组分工合作读。

  ② 先小组自由练习,然后指小组分工合作读。

  ⑷ 听了他们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各异的神态,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

  ① 你看每一件兵马俑经过工匠们的精心雕刻,他们似乎都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呼吸,这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兵俑在我们面前一个一个慢慢地苏醒过来了。所以有了这样一种感受。

  (引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出示幻灯片)

  ② 是啊,“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再读一读这句。

  ⑹ 这八千多件艺术珍品,文中只例举了这四种神态,就这四种神态吗?怎么看出来的?

  (省略号)

  ⑺ 请大家来看这一组兵马俑,能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写一段话吗?

  (出示幻灯片)

  (配乐)

  ① 仔细地看,用心地去揣摩,因为每一个兵俑当你去观察他的时候,都会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拿起笔来写一写。

  ② 生写,师巡视。

  (音乐沉重,肃穆。)

  ③ 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交流。

  ④ 师评:

  说的时候能带着这种情绪来说就好了;好的,同学们想象力真是丰富……

  ⑻ 大家不仅观察了他们的神态,还想象了他们的动作、揣摩了他们的内心,同学们用生动的描述又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真是个性鲜明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一件件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出示幻灯片)

  师引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走近他们的身旁……

  三、学习九节,联系文首,回归整体

  1、说说总体感受,读出心声:

  ⑴ 总结过渡:

  (出示视频)

  作者例举了兵马俑的四种不同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兵马俑鲜明的个性,欣赏到了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的视线随着作者从一号坑恢宏的场景到每一个兵俑鲜明的个性。从两个方面感受到了兵马俑鲜明的特点。面对这八千多个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说些什么呢?

  ⑵ 指名说。

  2、联系文首,感知文本结构,提升情感:

  ⑴ 课文最后一小节就是写出了大家的心声,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最后一小节。

  (出示幻灯片)

  ⑵ 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是这么说的,齐读第一小节。

  (出示幻灯片)

  ⑶ 文章首尾呼应,写出了秦兵马俑非凡的价值和影响。文章最后一节不仅写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也写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心声。我们再来读一读。

  齐读最后一节。

  (出示幻灯片)

  3、配乐朗读,激发民族自豪感:

  ⑴ 兵马俑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界,各国首脑前来参观兵马俑,他们感慨万千。

  (出示幻灯片)

  ⑵ 这独一无二的兵马俑在1987年12月被世界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我想,这秦兵马俑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大声地向全世界来宣告,同学们,站起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音乐起),生读最后一小节。

  (出示幻灯片)

  ⑶ 秦兵马俑以他气势恢宏的场景和每个兵俑鲜明的个性深深地震撼了我,成为华夏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也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兵马俑真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师指黑板引读词语)

  四、课后联系

  1、出示作业:

  同学们,关于秦俑的话题、秦俑的谜还有很多很多。这篇说明文只是介绍了其中几个,课后,我们还可以去继续去实践、探索。

  出示幻灯片:

  探索与实践 :

  仿一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些一段话。

  写一写:摘录文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找一找:收集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与伙伴交流一下学习的感受。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8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因此本课的教学可充分地运用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因此,我可让学生先充分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这样安排:“分组交流──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感情朗读”。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一点就是这节课我还比较注重读的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边放课件教师边导入:

  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班就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一起出发,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学生欣赏完课件后教师提问:

  师:看了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及学生的感受)

  出示过渡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齐读。

  (过渡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又能概括下文的主要内容,既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又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所以我们在阅读写作中要重视运用。)

  (通过阅读、探究、体验、交流等学习活动,了解了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反复朗读,从课文对兵马俑的外貌、动作神情的描写中,仔细揣摩体会,他们会是具有什么样个性特点的人呢?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浏览学习专题网站中的文字及图片,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它的特点,也可以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教师需协助学生)。

  3、讨论交流:

  ⑴ 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并谈谈体会。

  ⑵ 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可用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辅助讲解)这样,文章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通过逐段精读,列一张表格,就会明白。

  三、品读课文

  1、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2、学生自由练习读第8自然段。

  3、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作者在观察描写兵马俑神态的同时,还加上了自己的联想,把作者联想的句子划下来。

  比较一下:

  如果去掉文中联想的句子,好不好呢?

  体会作者的联想,把兵马俑写活了,使他们富有了感情,有了摄人心魄的力量。合理的想象会使文章妙趣横生,并体验一下,当代作家汪曾祺笔下的兵马俑的个性。

  4、知识点练习:

  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在此基础上,再用心地读读第三至第九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学小结:

  站在兵马俑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来自千年传递的信息,从秦兵马俑考古回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如果读书光读不用那还是纸上谈兵。想不想把今天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秦兵马俑博物馆为了迎接暑假旅游高峰,正招聘小导游呢!想不想试一试?

  出示秦兵马俑博物馆网站,创设情境:

  为了使你的导游应聘成功,要做些准备才行,请你选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一小节做解说词,为了增加吸引力,提高成功的机会,你还可以改编解说词。

  基本要求是:

  能让你的家庭旅游团成员听懂。开始准备吧。老师是身份多变的主考官。

  暑假到了,我们一家一起去西安旅游,来到秦兵马俑博物馆,瞧,一行行,一列列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就在眼前……

  感谢各位导游的解说!一个个有学问、能说会道的小导游,真使我们这次西安之游令人难忘啊!

  2、引导学生课后在拓展阅读中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的研究。

  【教学评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分组交流──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饱满,书声琅琅。他们那各抒己见的情景,看之叫人欣喜;那富有见地的感悟,听之令人信服;那声情并茂的朗读,闻之让人动情。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得到了培养。另外这一课教学我还比较重视读的训练,在学生讨论交流后,一个个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起来,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浪潮,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情自心中来,情从口中出”,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之中,受到课文的强烈感染,此时此刻他们都情不自禁要“以抑扬顿挫之声”,来“抒深切真挚之情”,学生这时的朗读会让兵马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之听之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不在话下。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9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如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因此本课的教学可充分地运用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学习网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2、教学重点:

  本教材相对来说,存在信息量少的缺陷,而与《秦兵马俑》相关的网络资源中音频、视频等信息极其丰富,更新快,密度高,正好可以补充课文的需求。有关兵马俑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网站资源中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成为本课的重点。而围绕这个重点要求学生收集、处理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归纳,又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认知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能力目标:

  利用网络,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和网上阅读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页,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学习任务。

  我先让学生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唤起以有的经验,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接着提问: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习愿望,选择好想要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的。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准备交流。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图片资料”、“探索足迹”、“神秘传说”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因为网络教学要基于文本,再超于文本,所以我首先体现教师引的作用。在我的引导下先交流书上二、三段的内容,结合朗读教学,进行思维训练。接着以“你上网还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小结、过渡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兵马俑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习后的感受,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让学生带着敬佩、赞美和自豪的感情齐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课后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继续进行探究,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与各种兵俑的神态,使学生初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导入:

  同学们,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了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今天,我们也去参观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课件播放图片:

  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绍了兵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2、学生汇报:

  出示第3段: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指名读:

  说说“宏大,鲜明”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鲜明:鲜活。)

  三、研读主要内容

  1、课文哪里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段介绍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学生汇报。

  3、过渡:

  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要求:

  (出示课件)

  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4~8小节。

  思:想想这几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4、交流汇报:

  ⑴ 将军俑:说说自己对将军俑的印象。

  随机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⑵ 武士俑、骑兵俑:说说自己的感受。

  ⑶ 陶马:指名读。

  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

  5、小结:

  对呀,那一匹匹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浓的硝烟味。让咱扪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6、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作者又写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学们也要读得活灵活现。全班齐读4~8小节。

  7、哪里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相机理解:鸟瞰,统率,南征北战,所向披糜。

  师: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军阵时,都会为之惊叹!你能读出自己的这种情感吗?

  8、齐读第二段。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他们军容严整,气势雄伟。

  (播放军队混战声音)

  9、当你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此威武雄伟,你心中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

  1、是啊,这一行行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2、出示: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齐读李光耀先生的这句话。

  【教后反思】

  真正的发散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对话,提升学生的认识,通过对话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引导学生体验到母语的优美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重点】

  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愿意介绍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

  (学生畅所欲言)

  2、有谁去过西安看到过兵马俑?请你介绍介绍。

  3、老师也很喜欢旅游,恰好也看过兵马俑,并且带回了几个兵马俑的仿塑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看一看。

  4、没去过的同学也别遗憾,老师带回了一段实地拍摄的录象,你们可以一饱眼福。

  (演示课件)

  二、学习课文

  1、要想更全面地了解兵马俑还得看书。请你们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课文,先去游一游。

  2、那么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那句话连接起来的?再读课文。

  出示: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⑴ 齐读,指名读。

  ⑵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是什么句?

  ⑶ 再读。

  ⑷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部分。

  3、再读课文:

  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兵马俑?

  4、同学们,你们对老师手里的兵马俑感兴趣吗?那就好,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伙伴”。

  5、自己挑选最喜欢的兵马俑反复读读,想一想或写一写你的感受。

  6、交流:

  ⑴ 指名读后交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再读一遍,还有谁也喜欢将军俑?

  ⑵ 同学们,同一段文字理解不同读法当然也不同,请你读一读。

  ⑶ 从你神态自若的精彩回答中,老师一看就知道你也是久经沙场,送你一个将军俑。

  ⑷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体会武士俑的威武凝重;骑兵俑的勇猛善战;车兵俑的分工明确;弓弩手的神情专注;马俑的跃跃欲试。

  ⑸ 你们通过课文语言,谈了这么多的感受,让老师对兵马俑的认识也深刻了一些,真是要谢谢你们。

  三、巩固学习

  1、同学们真不错,能从类型众多的兵马俑中体会出各种秦俑鲜明的个性,你们真会读书。

  2、接下来就请你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猜一猜这是什么俑,要求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理由。

  3、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

  四、小结

  其实,兵马俑还不止书上介绍的这些类型,同学们如果想要知道兵马俑更多的知识,就请你上网查询吧。兵马俑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一定还有更璀璨的一面,下节课我们再去领会。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12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秦兵马俑》一课,上课之前,自认为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应该能够做到学习流畅,语文能力有多方面的提高。但前面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使得整节课混乱不堪,教学效果低下。

  那个出问题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本来设计的是先让学生找出有那些类型,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类兵马俑,一个学生模拟,一个学生离开书本介绍,其他的同学对他们的模拟和介绍结合课文内容做出评价。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魅力。学生模拟必须先理解,学生离开书本必须内化,学生要评价必须要理解,并对介绍同学的评价可以体会原文语言的魅力 。

  但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担心学生书未读到家,便又分别指明几个学生读了4~9自然段,结果在这一环节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在单调的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为减低,使的在后面的合作上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个环节浪费的时间较多,使得在教学第10自然段未能很好的体会和拓展。而且最后一个环节,先让学生上黑板写下学完课文后秦兵马俑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概括。然后选择黑板上的词 ,说说读了课文的体会。这样既总结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并运用语言进行说话训练,可谓一举多得。可教学时间不足,我又坚决不占用学生下课时间,这个环节未能进行,着实遗憾。

  上课也如下棋,一招不慎,满课皆输。以后对重点段教学的设计还要在精细化,无特殊情况做到教学案一体化,切勿随心所欲。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针对本文篇幅较长,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我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学会预习的优势,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大胆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上做了一点尝试: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全文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神态自若”“擎着利剑”“惟妙惟肖”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准确。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做足功夫,确保有效的读的时间,确保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始终伴随读书的全过程,与文中的兵马俑们进行了一番零距离的接触,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三,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比如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分三方面来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一是介绍了已发掘的三个俑坑的总面积19120平方米和坑内兵马俑总数近8000个;二是介绍了一号坑的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620平方米以及坑内兵马俑总数6000个左右;三是介绍了一号坑上面的主要设施和作者的观后感。因为条件所限而无法让学生欣赏到相关的录像片段,所以仅让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是很困难的。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用我们的教室、全校学生总人数作为参照对象。我先问学生我们的这间教室大吗?他们说挺大的。我又问他们我们学校学生多吗?他们说很多。接着我告诉学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个平方米,我们全校学生数大概在1000个左右,然后我让学生去计算一下三个俑坑的大小和一号坑大小分别相当于几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和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分别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几倍,他们计算出的结果是:三个俑坑大小相当于956间教室的大小,一号坑的大小相当于713间教室的大小,三个俑坑内的兵马俑总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倍,一号坑内的兵马俑数相当于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倍。看着自己算出的结果后学生们不由得发出了阵阵的惊叹声:“哇,三个俑坑竟然这么大啊!”“这么多兵马俑啊!”“果然规模宏大!”……

  可见,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室、学校、学生……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新课程软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我在这一节语文课堂上有机融合了数学内容,使学生的技能交叉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1、信息整合开拓学生视野。 本堂课是一节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型,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了大量的兵马俑的资料、图片,以及有关录象。学习过程中,适时地出示这些图片、录象,很快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氛围。这些电子资料,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2.给学生台阶,教会他们“说”。 这篇课文是一个让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的很典型的教材,文章从教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观察事物,并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其中,想象尤为突出。如第 10 自然段围绕“神态各异”作者对兵马俑的神态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进行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考虑到学生对战争的场面不太熟悉,学习第10 自然段时,我出示两张典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让学生模仿书上的句型“有的……有的……”说一段话,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台阶,又真正把网络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激发学生联想,让大脑“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 “奇思妙想”、“别出心裁”,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学完课文后,我播放一段秦与赵国的被神化了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充分显示了秦人的先进的战略战术和智慧。看完录象,请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感受。再出示兵马俑的图片,请学生说说,你好像听到他们再说些什么。这样,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求,多角度思考,多情景描述,多情节描写,去求异,使思维纵横扩散;去求佳,使思维聚合收敛,以引发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产生突破性的飞跃和敏锐的顿悟,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但这堂课,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发言不够热烈。 2、老师既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 3、学生学得不够深刻。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择,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内心其实没有深刻的体会。语文课必须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

《秦兵马俑》导学案 篇13

  一、用加粗词语造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秦兵马俑在_____出土,已发掘的_____个俑坑,最大的俑坑是___

  __号坑。面积差不多有个篮球场那么大,课文主要介绍的兵马俑是_____、_

  ____和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篇课文的过渡句是(  )

  ① 兵马俑规模宏大。

  ②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③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  )

  ① 举世无双的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②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③ 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