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专业(精选5篇)
金融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23)08-133 -02
金融工程专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编程来解决金融问题的科学,旨在学习掌握包括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建立、模型研究及验证、程序开发和风险管理等内容。
国外很多学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金融工程人才,如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但我国的金融工程专业发展比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目前,985高校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7所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
由于各高校均处于摸索阶段,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目标定位不合理、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首先,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课程设置单一且雷同、课程覆盖面窄、课程之间的过渡衔接出现断层等问题。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2023年新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必修金融数学、大三下学期必修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其实这三门课程实质是相通的,都是主要介绍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且除了这三门课之外,其他金融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如概率论、随机过程等都没有涉及。且在仅仅学习了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就开设金融数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就是空中楼阁,不仅缺乏基础课程,使衔接出现问题,而且和其他专业的分辨度不大,没有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其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具体表现在课程理论难度高、与实际金融市场运行脱节、课堂信息量大,学生缺乏对专业学习的规划,没有学习动力等,导致学生吸收消化内容较少;教师也存在知识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这些都给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及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金融业越来越要求精确化,金融竞争已经转变为能否创新金融产品、方案或策略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上。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金融工程师已经成为社会的稀缺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工程人才?这是我国高校需要深刻反思的,加快金融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已刻不容缓。
结合上述分析,高校首先要做到明确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及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就从事的工作而言,金融专业主要为中外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提供所需要的外语应用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通晓国际金融规则,熟悉国际运作惯例,掌握国内外金融法规和金融分析技能,设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从事金融产品设计及定价、风险管理、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从知识能力来看,金融工程专业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和谐统一,具有坚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数学、外语能力和法学、文学等复合知识结构,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熟练掌握金融机构和企业金融基本运行规则和操作技能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金融人才。
根据知识能力目标,金融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开设数学、计算机和金融学三部分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相同的课程设置。除此之外,上海财经大学除了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必修、选修课之外,特别设置了个性化培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拔尖型、卓越型、创新型的人才,主要课程有资产组合管理、数学模型、基金管理等。
可以看出,上海财经大学等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等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基础,开设的课程如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Matlab建模等均属于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这说明学校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的知识和逻辑操作,甚至开发、设计新的金融工具,以解决现实问题。考虑到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三门基础课都有模型化、数量化的趋势,所以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即使将来不从事金融工程类的工作,对进一步深造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应用性的学校,其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其开设的课程强调在以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所以开设的课程包含较多实践科目,如商业银行管理、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实务、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侧重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的业务和运行状况,以期在工作中增强竞争力。由此可见,学院对数学和计算机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事实上学校的课程设置并非可以完全摒弃掉数理的内容,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其实是不利的。所以建议学院可以适当增加对数理课程的开设,但弱化对数理课程的要求,即设置的数理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更加具有针对性,为后续的金融类课程提供相应的数学基础即可。
学院应该重视数理基础,培养少数人。金融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量化投资的发展如火如荼,理工科院校已经尝试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即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同时学习数学类专业基础课和金融类专业课。虽然新华学院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对所有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但是可以尝试培养少部分精英人才。具体的可以选拔少数具体良好数学基础、对量化兴趣较浓厚的理科生,开设概率论、随机过程、时间序列、R语言或Matlab等课程,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可能需要专门从数理学院抽调。
其次,为了提高同学对专业的认可度,学院可以组织教师编写详细的课程介绍、明确教学目的、公布教学计划及参考书目等,使学生在选课前、上课前做到知己知彼,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课程进行相关讨论互动。在开设课程方面,学院也应充分估计到学科的难易、重要程度等属性,完善开课计划,做好相关课程的衔接。即要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必须先掌握金融市场、证券投资、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的知识。
还要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各种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资金或设备支持,帮助教师搜集、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案例库,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具体到课堂,形式应该多样化,如采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软件实操、模拟金融产品设计等等,增加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首先学院应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其次,教师应该重视案例教学,加强与实际金融市场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静.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23,(12).
[2]姚遥.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金融工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07).
[3]唐菁菁,谭春枝.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设置比较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09,(01).
金融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49-0114-02
金融工程的兴起于源自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将金融学、数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通过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数理手段和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以满足金融市场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需要,提升金融和经济效率。同时,金融工程及其复杂衍生产品的发展也带来了金融系统风险的扩散,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也越来越为关注[1]。国内金融工程教学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23年底已有9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多所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但国内高校针对金融工程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相对滞后,甚至还存在错误的导向。
本文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性,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循序渐进特性,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尝试探索《金融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满足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一、《金融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知识教学没能够循序渐进
《金融工程》学科融合了高等数学、概率论、统计学、随机数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运筹学、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经济与管理领域最复杂、最尖端的学科之一,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科差异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问题:
1.数理类基础课程教学属于纯粹的理科生教育模式。在高校《金融工程》基础课程设置过程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学等数理类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教师授课无法摆脱数理类本科生数理知识传授和教学的基本模式,忽略经管类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以及学科特点,使得整个教学基本停留在理科生数理知识传授模式。甚至教师不加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对一些复杂的数学过程推导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2]。《金融工程》学科的应用型特点,造成学生不能理解学习这些数理知识到底有何用处?造成经管类学生对数理知识学习的模糊性。
2.金融类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无法和数理类基础知识教学相结合。对于《金融工程》学科的基础性经济与管理类课程教学,比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由于有的教师数理知识或金融工程专业知识缺乏,导致教学PPT制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数理问题都被忽略或简易带过,给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此外,《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多数集中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遗忘很多。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比如资本定下模型、B-S定价模型等形成与推导,都被简易带过,让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甚至形成障碍。
3.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于集中编辑语言的基础知识授课。教师主要是教授相关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应用知识,比如C语言、VF语言等。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理论化,而且先行于《金融工程》的诸多专业基础课程。加上计算机专业教师对《金融工程》编程实验的了解甚少,不能有效和《金融工程》专业结合,导致学生遇到编程实例时不知所措无从应对。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1.《金融工程》基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际脱轨。现有的《金融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多以理论水平超高、实践水平低下的博士、副教授和教授进行授课,实践结合少之又少。很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不懂何为企业投融资,不知道证券投资决策的分析工具的应用,偏执地认为投资证券就是赌运气,企业上市就是企业的圈钱行为等等。拷问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对答如流。
2.数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相脱离。目前,多数高校主要以邀请数理类出身的教师为学生传授相关数理知识,教师往往没有《金融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甚至对专业理解就存在偏误。教学过程单一传授,即便是出现个别案例也几乎和《金融工程》没有任何关联。到最后学生掌握了一些毫无用武之地的数理公式和理论,长此以往《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数理基础知识方面就会存在错误的导向。
3.计算机课程教学缺乏《金融工程》实例。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开设授课主要集中计算机相关知识点的介绍以及计算机语言编辑的学习,案例几乎集中在计算机专业的语言程序编辑方面,导致学生不知道编程语言的正确应用,比如蒙特卡洛模拟等。对经管类学生主要是VF语言等简单的数据库语言学习为主,简单的编程语言学习对《金融工程》编程实验远远不够,使得学生在期权定价模型、差分模型以及蒙特卡洛模拟过程中无从应对,面对《金融工程》编程案例毫无头绪。
(三)《金融工程》类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我国《金融工程》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相对较少,《金融工程》专业博士的培养基本仍然属于金融学方向或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与真正的《金融工程》相差甚远。虽然国内近100所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配备师资几乎都是与《金融工程》无关的博士、副教授和教授,数理基础也比较薄弱。这些教师无法按质完成《金融工程》的教学,诸多数理应用会被简单化或忽略。
二、《金融工程》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一)理论知识传授与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于知识的机械灌输,忽略了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实践能力的培养[3],学生掌握了大量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弱。《金融工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知识点和实际相结合,没有直观的案例促进学生理解,没有相应的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这样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无法胜任现代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1.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环节增加充分的案例。实现知识传授―案例分析―知识内化的目的,既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
2.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及时编配实验教学。《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着重强调动手能力,而实验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和理解,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3]。因此,在相关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实验教学,通过相关Matlab软件、Excel软件、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等操作实验[4],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学会用这类辅助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提升学生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和相关辅助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生硬地记住知识点,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实际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因此,在一些理论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应该让学生查找相应的案例,在下次课中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让学生在相应知识点学习后,分组查找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团队学习,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走过场式地参观或旁观。学生仍然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接轨。因此,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和经历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模拟炒股、模拟期货等,并将模拟过程和结果与学生课程成绩相挂钩,将现实中的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采用真实的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既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授课教师案例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是决定《金融工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而现有《金融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中从学校到学校的师资占90%以上,所传授也是知识到知识的过程,既缺乏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也缺乏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设计。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无法很好理解和掌握知识,运用实践应用方面更是欠缺。因此亟需加强教师教学素养和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金融工程》教学,不能一味地机械式灌输,也不能一味地实施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而是将理论知识传授辅助以更好的案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认知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本文从现有《金融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并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将灌输式教学向知识传授和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目的。本文研究和观点仅是笔者教学工作中的尝试,相关的工作还需要实践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牛华伟.《金融工程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23,27(2):66-69.
[2]宋涛.金融工程》教学改进探析[J].教育研究,2023,21(6):384-386.
金融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自2023年招生以来,依托天津大学金融学专业丰富的资源,制定了本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包括开设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同时仍在努力探索建设更加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办学思想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理论知识更注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我校金融工程专业我们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围绕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要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群,着力开展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一、课程体系改革核心: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1.“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改革方向
随着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短暂脱节导致金融行业出现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随着社会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促使各院校、各专业大力进行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为了使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契合专业人才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更加符合行业的期盼,提升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保证人才质量,我们成立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的教改项目。在研究中必须清楚各相关行业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作出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行业标准。
2.“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行业标准如何转化为实际课程问题。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走访各类金融机构,了解金融行业标准和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如何将行业标准转换成实际课程问题。金融行业岗位繁多,各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因此行业标准也会比较复杂。为此,需从众多岗位中选取独立院校毕业生最有可能进入的岗位入手,调查这些岗位的入职标准和入职培训要求,从而归纳总结出这些岗位的行业标准中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技能和最迫切掌握的知识,将技能转换成实训课,将知识转化为理论课。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平台。
2.2课程设置先后顺序问题。全面调研和深入了解金融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覆盖面广的行业通识基础课程,再根据各个金融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设定专业课程的先后顺序,保证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教育和认知规律。
2.3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环境问题。汇集和发掘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包括不断完善现代金融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专业社团、校内外师资、互联网服务交流平台和案例库等,研究各种资源在实践教学中所需的条件、可发挥的作用和所需资源不足等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相应的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金融工程专业学生长期关注经济走势和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行情的宏观敏锐性,创造良好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践实训场所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职业素养和意识。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手段及方向
在改革研究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对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并对当前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员工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整理并分析问卷,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具有金融专业教育背景的毕业生更容易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岗位,在银行中的具体岗位以综合柜员和前台操作人员为主,且大部分人员的学历集中在大学本科层次。
(2)多数金融机构主要通过社会招聘来寻求适合自身岗位的工作人员,从校园招聘和实习录用这两个渠道招聘的人员较少。
(3)金融企业看重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服务营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希望所录取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并已取得证券从业证书,其次是期货从业证书。
(4)强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是金融企业考虑是否录用毕业生的第一标准。
(5)对于独立院校的金融专业,大多数金融企业认为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且这种能力和素质得到了金融企业的认可。
(6)多数金融企业认为学校应加强金融概论、证券投资分析、保险、沟通与谈判等理论课程的开设。
因此,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中,我们将依照上述对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论进行课程设置,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下是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的几点改革方向:
(1)在企业对于金融工程毕业生的能力期待调查中研究发现,毕业生是否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是招聘单位看重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拥有相关的金融类从业资格证书和具有较强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质等因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
(2)为提高独立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必需加大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保证各专业培养方向上能力需求的实践课程安排均匀,在证券方向、银行方向及保险方向分别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
金融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运城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盐城工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
金融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工程;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31-0182-0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金融市场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快速上升,金融工程专业已渐渐成为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高校要培养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却应考虑如何培养中国金融市场真正需要的金融工程人才。金融工程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和实施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1]。自2002年以来,中国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这其中金融工程专业,有的归于金融学院,有的归于管理学院,有的归于数学学院等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因此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去把握方向,从而学校之间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高等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构建发挥自身特色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中国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
(一)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末期,金融工程思想传入中国,为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般而言,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难题的方法(Finnerty,1988)。金融工程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2]。金融工程专业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高校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或统计学的高深知识,但他们有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实训经验,毕业后可以较好的适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与目标
1.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强调职业导向型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支持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首先是金融理论,再依托一门外语、现代经济学理论、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因此金融经济学是金融工程的核心,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功底的投资策划型高素质复合人才,把握现有金融工具的定价和运用,甚至拥有金融工具的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2.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金融工程专业打造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但结合中国等高等院校的现实情况,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于金融工程人才,首先应该是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基本基础,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背景,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构建模型的技术人才。这个目标包括两重含义。首先,我们培养的是金融人才,主要把握金融工程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方法,强调数理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其次,我们培养的是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专业拥有较高技术含金量,学生应该学习和领会建模技巧及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二、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设置复合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等院校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设置要反映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特色,围绕投资理财和风险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应该以金融经济学为基础,信息技术、数学、统计为支持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课程设置要体现高等院校的长处,既要开设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等偏宏观的课程,更要重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管理、投资学等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难度很大,很少有人同时成为多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应该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大量的相关选修课程,学生应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高等院校可以在金融工程专业上聚集力量,在某一个领域做精做专,创建高等院校的自主品牌。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