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当代涂鸦艺术

摘要:城市公共文化中,涂鸦作为一种西化的产物在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涂鸦体现着人与艺术之间的互动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素养的发展和艺术内涵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城市涂鸦之中,涂鸦文化也渐渐演变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涂鸦文化既有着低门槛的参与形式,又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色彩美感,因而吸引着许多艺术家和公众的注意力。

关键词:公共领域;艺术视角;当代涂鸦艺术

城市文化的艺术赏析必然要联系公共的文化发展,在公共文化发展中涂鸦的出现时间较短,但是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发展,具有典型化的特征。涂鸦艺术的平民化发展具有着接受面广的公众群体,但是不同地区的城市国家具有着独立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这也是涂鸦文化款式多样,表现新颖,绚丽大胆的文化基础。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阐释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

公共艺术最早以户外公共雕塑为表现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尽管只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但是表现形式发展迅速,包括涂鸦艺术、公共壁画、公共基础设施、互动的语言歌舞活动等。

1.涂鸦艺术

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涂抹诗书如老鸦”乱写乱画顽皮之行,但现如今的涂鸦已经超越了信手乱涂画的表层含义,而是与时尚嘻哈元素等相结合的视觉设计艺术。

2.公共壁画

壁画是作为建筑物的附属而出现的,指通过颜料绘制、材质雕塑或者其他造型手段,在人工或者天然的墙壁上绘制出具有装饰效果的视觉表现。

3.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指的是为公共服务而设置的基础性设施,包括休憩、通行、娱乐等内容,是城市建设者满足公众需求的必然考虑方面。

4.互动的语言歌舞

公众的语言歌舞分两类。一类是大多没有强制计划性的排练,更多的是随心性和休闲放松,常见形式有广场舞、太极、快板、评书等,人群大多分布在老年阶段,也有青年寻求娱乐的刺激与放松,如轮滑滑板等;另一类是有计划地组织演出,表现内容方式灵活多变,表现内容偏向非正式。

(二)公共艺术的特征属性

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原则必然结合大众的参与性,它以民主互动性为实质目标,以服务公众为最终目的,体现了民主、参与、共享的价值观念。城市公共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特点,其中包括开放性、互动参与性、经济效应和地域文化性四个基本属性。

1.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公共艺术的主体参与人员和作品展示范围都为人民大众,因而公共艺术作品存在于开放无门槛的城市空间。这种城市空间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但是都遵循一个标准,那就是对公众开放。这里的公众不是指少数有条件有限定的会员人群,而是指所有公众。因而公共创作不是艺术家的个体表现,而是涵盖了大多数人的审美倾向和群体性的文化内涵,所以公共艺术是植根于民众,为人民服务表现的艺术。

2.互动参与性

互动性不单指人与作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也指人与人、人与环境,乃至作品与作品之间的交相呼应。互动性在于在行为的接触中会产生情感的互动,从而在群居感受的人思想中形成共有的感受和默契的通识。公共艺术的开放性直接关切着大众互动,使得公共艺术作品并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形式,而是能深入到大众心灵中的草根明星。

3.经济效应

经济动力是任何事业能够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城市公众艺术能够吸引客流,一方面为商业发展提供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带来灵活能动的商机,为当地旅游业带来绿色的可观的能够持续发展的收益。公共艺术与旅游业的结合能够产生强劲的活力。艺术是文明文化的具象表达,尤其是自身特殊的构成美感和色彩搭配,比之一般的名师佳作在审美上更趋向平民化。

4.地域文化特性

文化特性是艺术的根本归属,地域的文化特性更是代表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特征,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的“身份证”。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标志,公众文化是将这种区域的文化特质外化表现出来,因而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作为新的艺术表现,公共艺术视角下的涂鸦艺术恰恰涵盖了以上四点属性,是亲民性的艺术表达,所以说涂鸦艺术它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公共艺术四大属性在涂鸦艺术中的体现

涂鸦的开放性、互动参与性、经济效应和地域文化性四个基本属性,是现代社会公民文化和民主政治的一种呈现方式。它具有城市大环境的特定生存条件,因而必然很多特性与城市的时展密不可分。

(一)涂鸦艺术的开放性

涂鸦艺术的诞生场地是城市的街头,涂鸦艺术最初工具是喷漆,当时的涂鸦并不为主流意识所认知,而涂鸦者也不会称为艺术家。涂鸦只是当时对世界心灵反应的一种外化,因而带来了场地上的随意性,如城市广场的地面、墙壁,隐蔽的下水井盖,路标等,这些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设施成为了涂鸦发展的温床。如果涂鸦艺术存在于私人的秘密空间之中,那么涂鸦灵感就无从撞击迸发,涂鸦也就无法获得目前如此绚丽多彩脑洞大开的精妙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包含着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家品味和对市民大众的交互影响力。

(二)参与互动性在涂鸦艺术中的体现

参与互动性是公共艺术的特有属性,文化在于交流,优秀的作品需要被更多的人赏知。涂鸦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继承着公共艺术参与互动的属性。在涂鸦创作中互动性可以调动群众人民对艺术的思考和体悟。如果艺术作品没有公众的参与和互动,那艺术作品将是孤立的、单调的。涂鸦也是典型的后现代艺术的代表,后现代艺术发展过程强调艺术的群众参与,反对现代主义的孤高自赏,提倡艺术过程的参与和互动,这是当代公共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涂鸦作品的基本要求。

(三)经济效应对涂鸦艺术的推动

涂鸦艺术与城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共赢关系,它们彼此相互促进。城市空间为艺术创作者带来了好的艺术创作条件,带来更新鲜有趣的体验,才能激发更多的灵感,公共艺术包括涂鸦艺术在内,又以促进城市经济链增长的方式回馈给当地。以艺术促经济,是当代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例如,德国柏林是涂鸦艺术之乡,德国的柏林墙更是有着自己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公众倾诉内心的艺术场地,柏林墙因此记录了整半个世纪的文化变迁,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仰慕者前来参观,当地旅游经济也因此而快速发展。

(四)地域文化性在涂鸦艺术中的作用

地域文化特性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公共艺术特有的身份标识,它涵盖了区域内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涂鸦艺术作为当代最潮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许多涂鸦都涵盖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如北上广深等地的涂鸦佐证了涂鸦艺术与地域文化能很好融合的特点。作为一线开放的大城市,它们对世界文化的包容开阔,体现在涂鸦上是作品更多的是融合了嘻哈元素的时尚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精进,当代涂鸦艺术已不同于以往的杂乱潦草的城市涂鸦,它更注重作品的题材原创和人文精神的关怀,而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运用正好是涂鸦最好的创意来源之一。

三、当代涂鸦艺术的未来展望

(一)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转变

二维涂鸦只有点线面的表现力,它所表现的绘制内容是被压缩成为平面的图形,但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三维立体的,各物体都有着各自的质量与质感。三维的创作突破了平面的展示,能够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引导想象力。当代涂鸦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由传统二维平面涂鸦,逐步转向追求三维立体空间的纵深感。三维空间的涂鸦艺术在材质选择上包括城市雕塑、装置艺术以及车体等等。例如英国粉笔家JulianBeever,他常在行人路上进行创作,其作品运用的物理知识有光学幻觉、投射、合成变、反常等视觉定律,在正确的地点观看就会成为有3D效果的图画,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且富有动感。

(二)逐渐被大众认可并推崇的地位

涂鸦是一种丰富的视觉设计艺术,涂鸦内容包括变形英文字体和人物写实、场景写实以及卡通人物的描绘等。涂鸦在欧洲诞生之际并不受到主流思想的认可,在美国兴起时在情绪上带有对当时社会的反叛和对政治的厌弃之感,后来字体的设计兴起到欧洲,更追求字体的炫酷和技巧性的排版设计,弱化了敏感的政治趋向。近年的涂鸦更多地走向商业化,例如美国哈林的婴儿符号与卖家合作,印刷在衣服、杯具及其他时尚制品中;LV也开始出售涂鸦手袋。3D文化衫类似涂鸦地砖透视效果。它参照了欣赏者的站位视点,整个画面的构成以人的视点作为视觉原点,使得画面不仅仅是一幅画而且通过错觉形成一个真实的视觉空间,人们会透视出逼真的人物、浩渺的景物。但是如果将衣服布料铺开平整,从其他角度用肉眼进行观看,看到的是拉伸变形的不符合透视效果的图画。

(三)具有极高表现力的调色颜料

涂鸦材料色彩鲜明,附着力强,是丙烯颜料的典型特征,遇到特殊的需求,表现特殊效果时要用到漆画、金粉银粉等加以调试。丙烯的物理优势对绘画的制作过程有着诸多帮助,在于:水溶性,利于清洗;速干性,可以急成;图层可以在干后形成有韧性的膜制品。丙烯的经济特性是造价较低,平价易获取。这就在早期为美国青年进行涂鸦发泄情绪提供财力支持,间接推动了涂鸦的发展。而在未来,丙烯材料的造价也不会产生较高浮动,涂鸦的平民化发展仍能继续前进。丙烯颜色饱满浓重,契合创造者进行情绪的宣泄,在各个色调的结合中,丙烯不会产生“脏灰”的触感,浓墨重彩,与艺术家的情绪喷发异常契合。涂鸦不是水墨画似的讲求心境的平和和绘画的仪态端庄,更多的时候涂鸦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放松,艺术创造者或跪或坐或行走站立,仪态贴合日常。

四、结语

本文重点设置在公共艺术的属性及表现,在阐述艺术属性的同时结合涂鸦鲜明的特点进行论述,并结合样例进行说明。最终说明涂鸦借助已有的绘画雕刻技艺,画在日常可见的公共领域,看似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却承载着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广大群众人员丰富的内心反映。当代涂鸦艺术作为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一种具体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姿态分布于城市公共领域的各个角落,涂鸦艺术支撑并丰富着城市的艺术形式,并促进公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郭靖.城市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当代涂鸦艺术阐析[J].艺术科技,2023,(2).

[2]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23.

作者:李璇 杜佐正 单位:湖北仙桃职业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