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活动总结(精选5篇)
社区公益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平安”建设为载体,以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性束缚、保障性困扰为重点,结合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抓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以改造好社区服刑人员,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主线,立足于社区服刑人员在思想上帮教、生产生活上帮扶、行为上规范。要办好公益劳动基地,在劳动中改造罪犯,切实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和谋生本领,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把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
三、方法步骤
主题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0月份)。开好“三个会”搞好思想发动工作:一是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具体贯彻意见;二是召开专题会,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试点工作的突破口;三是召开动员部署会,全面部署“办好社会公益劳动基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1月至年3月)。各司法所至少指定1个公益劳动基地作为主题实践活动单位。公益劳动基地既要突出“公益”性质,又要符合社区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要求。司法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劳动。公益劳动要考虑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体状况、作息安排、个人特长等因素,尽量做到劳动时间、劳动形式、劳动强度因人而异,要尽量避免劳动形式单一、劳动强度过于繁重、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缺乏保障等现象。
(三)总结完善阶段(年月至5月)。各司法所要认真总结社区矫正公益劳动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长效机制,确保工作常态化。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四、组织领导
为办好社会公益劳动基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决定由区领导挂钩联系项目,成立办好社会公益劳动基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组成人员如下:
挂钩联系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司法局基层工作科,负责“办好社会公益劳动基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
工作队由司法局基层科同志任队长,各司法所全体干警为成员。
五、原则要求
(一)以人为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宽严相济”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贯彻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要突出“教育、感化、挽救”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注重改造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和人格,从源头上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社区公益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居民社区 基层建设 参与意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决议,加快了农村社区的建设,快速的缩短了农村社区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在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差距,也逐步实现了传统的城市化不再是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唯一路径,居村农民可以就地实现市民化,成为居村市民,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成功的将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进行对接的重要途径。
1理论基础
社区作为人类生产和活动的基本场所,其概念的提出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F?滕尼斯于1887年出版的成名作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中提出,他认为社区是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其体现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娜ㄍ且有共同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这种共同体关系不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是有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等自然力量形成的,同时他还强调,这种共同体的外延主要限于传统的乡村社区。美国社会学教授盖尔平将农村社区定义为:“一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的不同点集中在社区不仅承担着生活和管理功能,还承担者生产的职能。因此,农村社区不仅具有经济功能;也发挥着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文化以及社会管理功能。农村社区不仅是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兼具生产任务、协调社会关系、文化建设等多重任务。
社区参与是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平等地参与社区决策、发展以及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社区参与是公民参与的民主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过程、方式和手段。居民长期的社区参与,既是社区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力量,也是社区建设的目标和本质所在。
农村居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主体,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参与的积极性也影响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新公共服务学说中明确了公民的参与与社区治理的紧密关系,强调只有通过积极的公民参与才能达到社区治理的最优效果。孙璐在《利益、认同、制度安排》中对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力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这种动力来自于两方面:“追求共同利益和追求情感满足价值认同”。[]由张春龙、张卫在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有效的标志之一”。[]在以农业及基础性经济活动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由于地缘、亲缘、血缘、业缘的优势,其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及合作意愿不仅影响居民的经济收入,也对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互动、角色认同、社区归属(依赖)、心理认同感、集体认同以及共同的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调查的基本概况
2.1.1 S社区基本概况
珠海市S社区总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由原有的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户籍人口418户共1649人。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以水产养殖、农产品耕种为主。2023年,S社区通过竞标成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得到市、区、镇三级创建资金约5770万元,其新农村建设分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道路硬底化建设、“一河两岸”建设、文化、旅游、沿河绿道建、桑基鱼塘建设项目等几个板块。
2.1.2被调查者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谈法,分为三个阶段递进式进行。问卷调查法采用10%的随机抽样,为了考虑到被调查者的代表性,尽量在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居委会以书面形式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12%,符合分析要求。
表1显示的是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为30-59岁之间,其比例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65.8%,,被调查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为17.1%,15-29岁的被调查者为22人,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4.5%,儿童及青少年在被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最小;被调查者的学历结构以初中毕业为多数,其比例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43.4%,小学和高中毕业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3.7%和11.8%,大专及本科毕业的被调查者为30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9.8%,仅有2人在被调查中显示为硕士毕业;被调查者的职业构成以从事农业、渔业生产的农民为主,其比例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7.9%,旅游服务人员的比例占第二位,为10.5%,企业员工所占比例为9.2%,干部及其他职业者分别占2.6%和6.6%;从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来看,57.9%的被调查者年收入处于20000-40000元之间,21.1%的受访者表示其年收入在10000-20000元之间,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受访者8人,年收入在40000-50000元之间的受访者占13.2%;调查中,92.1的被调查者为本地户籍,7.9%的被调查者为外地户籍。
2.2农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
2.2.1经济活动
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S社区克服土地制约等不利因素,将原来下辖7个村的种植、养殖业整合,实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分片养殖。大力_展农业扶持政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S社区淡水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的建设,优化种养业结构,尝试了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桑基鱼塘”循环种养系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23年的9000元至2023年达13000多元。调查中,居民对“桑基鱼塘”循环种养项目的参与意愿最强烈(见表2),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该项目满意度较高,并且乐于继续参与其中;约50%的被调查者对水产养殖整合项目持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大型水产、蔬菜交易项目,超过60%的被调查者表示乐于积极参与,23%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参与意愿一般;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各项培训有47%的被调查者认为乐于参与。
调查中,7个村的被访问者普遍对种植和养殖业的项目参与积极性较高。一方面,该农村社区的居民以养殖业与种植业为主要职业,该项目的实施与居民的职业、生活紧密相关;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收益,参与意愿随之增强。
90%的被访问者,其职业为从事农业和养殖业的居民,对“桑基鱼塘”循环种养项目表示十分愿意参加和愿意参加;收入高的被调查者对经济类培训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收入低的被调查者。71%的被访问者,其收入在40000-50000元以及5万元以上,在调查中表示十分愿意参加经济、管理类的培训,38%的从事旅游从业人员对经济类培训的参与积极性较高。
此外,通过结构式访问了解到,社区居民对科技人员到岗指导、农家课堂、文化致富工程、种养大户、就业创业技能等培训的参与意愿较为强烈。
2.2.2社区事务
农村居民对居委会、议事会等机构举办活动的次数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见表3),且每个村的居民参与积极性分布不均;近50%的调查者表示每年参与居委会、议事会等机构所举办的活动仅为2-4次,居民对此类活动的参与意愿并不强烈。关于此类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较为活跃的农村居民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3%,其每年参与村委会、议事会等机构举办的活动次数为9-12次;21%的被调查者每年参与此类活动次数5-8次;46%的被调查者每年参与此类活动2-4次;13%的被调查者每年参加此类活动少于2次。其主要原因表现在:很想参加,但没有时间;换一种形式或有人带头便会参加;以为是别的村举办的活动;不知道如何参加;没兴趣。调查中,男性对居委会、议事会等机构举办活动的参与意愿高于女性,收入高者的参与意愿高于收入低者。反应了农村社区居民对此类活动的关注度并不高,参与意愿不强烈,对社区社会事务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较浅薄的层面。
居民对居委会换届选举投票的参与意愿呈现乐观状态(见表4),64%的被调查者对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表示十分愿意参加;而表示愿意参加居委会换届选举的被调查者为27%;4%的被调查者对居委会换届选举投票参与积极性持一般态度;仅有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或十分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通过调查了解到,8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与了上一届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工作,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对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投票活动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比较清楚,对这一民主活动的认识也比较深刻,参与程度较高。
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能够将个人利益与居委会换届选举联系起来,但对于农村社区内的事务管理和参与能力略显不足,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从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社区管理、监督干部等多个方面还未形成主人的意识,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以被动为主。
2.2.3公共服务
S社区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于2023年底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村间道路硬底化、“一河两岸”等项目建设;2023年完成了旅游大道、旅游标识系统、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大型工程。2023年被纳入“塘糖小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3-2025年)。2023-2023年完成了社工义工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居民公益性机构,扩建村内文化活动广场,增添健身设备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在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扩大了农保、社保、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至2023年底,该社区参保率达100%。乡镇政府为社区居民提供外出务工就业机会,为在校学生办理双百工程补贴,建立专门办事窗口,为居民提供个人参城保财政补贴等服务。
表5显示本次调查中,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建设是否影响其社区参与积极性的调查结果,公共服务的开展以及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未引起该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其中仅有11%的被访问者表示公共服务建设对其社区参与意愿影响很大;6%的被访问者认为有影响;59%的被访问者持一般的态度;近24%的被访问者表示没有影响。从调查情况来看,居民对各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各项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未激发居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基层政府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较为单一,社区能够参与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较少,使这部分职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农村居民的参与意愿较弱;此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公共服务设施并未得到善用,起到的作用也甚微。
2.2.4社会服务
S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将社区社会服务站、志愿服务站和文化活动中心三站合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适应农村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了“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的机制,对社区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针对S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及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服务站先后开展了针对于老年人、青少年专业的社会服务;针对S社区多数从事水产养殖业的职业特点,逐步打造“渔文化”,在社区内发展“渔文化”,打造特色的旅游业。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的被访问者能够主动到社区社会服务站参与各项活动,参与的活动一般为节日庆祝活动、手工制作、亲子类游戏等。37%的被访问者表示从未参与过社会服务站开展的各类活动,主要原因为没有时间、不知道参加活动的意义、有听说,但没想过去参加。S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队和志愿服务的开展参与积极性明显较低,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没有接受过志愿服务,占总受访者比例的72%;被访问者中仅有4人参加过志愿服务队,每年平均参与志愿服务次数不超过2次。部分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能力较弱,对志愿服务的要求和意义也不清楚。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见表6),社区居民对健身活动、学生课业辅导的需求最大,参与意愿也最为强烈。其中老年被调查者对健身活动的参与意愿较高,尽管7个生产队都设有完善的党员活动设施,但使用率并高,社区内长者的娱乐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部分长者表示,如果有太极拳、广场舞等健身活动,他们乐于参加。因S社区的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并不高,部分被访者对子女课业辅导和教育问题提出服务提出要求并表达参与意愿,分别占总受访者人数的37%和23%;多数家长表示由于农务较忙、知识水平有限,对子女课业和学业的指导力度不足,并希望能够针对以上要求开展相应的活动。2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儿童兴趣培养活动;部分居民表示希望能够多参加疾病预防讲座,尤其是针对渔类养殖业所引起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的讲座参与积极性较高,其比例占总受访者的24%。
3结论与思考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围绕经济活动、社区事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四个维度对S社区进行调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经济活动能够刺激农村居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
农村居民比较倾向于参与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对提高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环境的各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最高,尤其是自然村整合为社区后,经过资源分配、养殖业扶持等项目为居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这些活动与居民的个人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此类活动更受居民关注,因此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明显较高。
乡镇政府应针对居民的职业特点,紧密联系居民日常生活,积极引导农村居民生产力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令居民在农村社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应以职业特点为主,结合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逐步延伸其他类型的服务,充实服务内涵,充分调动居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令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各方利益。
3.2公共服务影响农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除经济收入以外的因素对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较弱。农村社区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对农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大。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和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的相关活动,农村居民并未真正认识到社区内自然环境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与自身利益、社区内生活的关系。这证明农村居民对农村社区的生活依旧停留在居住场所的层面,未形成主人翁意识,社区公民的意识也较为薄弱,农村居民并未在心理层面对社区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和依赖感。
乡镇政府应针对以上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集体生活意识,引导农村居民心理层面的成长;突破农村原本的地缘、业缘和血缘的障碍,培养农村居民在心理层面对社区的认知,使农村社区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共同体,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吸引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各项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3.3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欠缺
农村社区的文化并未真正形成,居民的社会交往依旧停留在原有的自然村的基础上,村与村之间的地域障碍被打破,但各个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够紧密,每个自然村依旧带着各自的特点和交往方式,而并未形成真正的农村社区融合,导致农村社区的文化并未形成,因此在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各类活动时,农村居民表现与己无关。
针对以上问题,乡镇政府应着手以自然村之间的共同特点入手,合理整合和配置资源,积极促进自然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停留在经济活动层面,在文化、居民的社会交往、居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加强紧密合作,促进农村社区各自然村之间的融合;实现社区事务统一布局,加强公共服务管理,建立农村社区居民文化成长系统,逐步改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打造农村社区文化,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的成长,也令农村居民感受和体验到以社区为单位所带来的优势,突破自然村之间的界限,激发农村居民的社区参与热情,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与进步。
3.4社会组织参与缺乏
因农村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缺乏,导致各种组织活动并未真正推动农村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变迁的参与者。虽然在经济利益方面村与村之间实现整合统一,但农村居民并未形成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联系,这其中缺少各类社会组织的推动。居委会以外的其他组织机构数量不足,导致社区多元化建设没有真正得到推动,居委会依旧是完成社区事务的主体,影响了农村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社区事务参与积极性较低。
加强农村社区的建设应更加重视各类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强调政府职能转型和角色转换的同时,提倡和发展社区自治组织,不仅给予农村居民获得话语权,更为农村居民利益表达提供渠道,激发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居委会职能应得到弱化,由居民自治组织挑起社区管理的大梁;由农村居民自发成立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能够表达农村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推动农村居民在社区自治方面获得进步,积极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不仅强化农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还能提升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热情,提高其社区自治意识。
3.5社会服务内容有待充实
农村社区的社会服务旨在弥补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未及的同时,重在积极引导农村社区居民的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农村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命质量,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便要求农村社区的社会服务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本土特点。
农村社区的社会服务的内容应以原有的自然村居民职业、生活特点为核心,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本土特点的服务内容,解决农村社区居民生活中困难的同时,加强社区教育,开展丰富的、专业的、有效的社会服务,才能获得农村居民的信赖与认同,能够提升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意愿。
3.6 文化娱乐活动匮乏
农村社区居民虽然已经进入社区生活阶段,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依旧是农村居民喜欢的活动,在社区公共资源整合不力,活动设施未能得到善用的情况下,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
乡镇政府应加大组织和实施农村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的力度,丰富农村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合理配置社^娱乐设施,科学指导,满足农村社区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培养具有凝聚力的社区团体,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社会学基础[J].科学出版社,2008:121-122.
[2] 黎雨.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J].中国言实出版社.2023,1.
[3] 郭煜.从社区理论前夕如何促进居民的社区参与――以深圳市年丰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61-162.
社区公益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2023年9月9日,葫芦岛市龙港区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建品牌创建汇报会,来自全区11个乡镇(街道)的党(工)委书记,运用PPT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各自党建品牌创建特点,对已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详细汇报。党建品牌的创建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升级,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们从如何实现“一村一品”“一社一品”“一企一品”党建品牌创建目标出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履行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与区域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和推动,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三项经常制,创建农村党建品牌。龙港区北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辖区农村党组织建设,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党建项目管理责任制,街道党工委创新管理方式,采用三项经常制,即党建项目管理联系会议、项目管理例会、项目定期汇报,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党组织建设。独树沟村由原来的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在党总支下设合作社党支部,党员既可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产业,又可以在农闲时参加村里的党建活动。如今,龙港区北港街道独树沟村振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50人、农户80户,蔬菜大棚从原来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00个,每个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全村一年仅蔬菜大棚一项总收入就达1000余万元,目前,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营模式逐步走向专业化。
二是党员微公益,创建社区党建品牌。龙港区在社区党建项目创建中以不断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完善机制为突破口,积极引领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为社区居民做好事、解难事。双龙街道党工委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为主题,不断激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党建品牌创建理念,不断破解社区治理和社会服务难题,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党建、网格化管理、六星级服务的基层党建工作特色。近年来,通过创建党建工作微平台,逐步实现公益效率最优化、效能最大化。党员通过注册微公益微信公众账号,设计微公益标识,内置不同服务功能模块,并把辖区内10个社区微信公众号、33个QQ群、10个公益微博、10个网格化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到公益品牌党建项目中,结合设岗定责,将离退休党员、无职党员、在职党员、共建单位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组织团结在一起,组成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吸收党员474名,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文化传播、公共安全、爱心助学等微公益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党员志愿服务,创建非公党建品牌。龙港区滨海街道党工委综合辖区党建资源,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葫芦岛市爱心协会党支部。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广大爱心人士,围绕文明社区建设、市民素质工程、城市管理、扶贫帮困、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大型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助推公益事业深入开展。非公党建品牌项目创建至今,爱心协会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80余万元,奉献义工15万余小时,开展大型志愿活动230余次。2023年,爱心协会党支部被授予“葫芦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作者单位:葫芦岛市龙港区委组织部)
社区公益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充分发挥xx区区文化馆公益服务职能,扩大文化惠民的受惠面和普惠性,2023年xx区文化馆创新基层文化供给模式,探索实施了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分别在全区范围内15个镇街建立xx区文化馆分馆,基本实现全覆盖。
一、文化馆阵地网络不断健全。
xx区文化馆在活动开展、精品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队伍扶持等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投入与建设,在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并将文化馆服务职能向街道和社区拓展,建成以区文化馆为中心,街道文体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级一体的文化资源共享网络。2023年,通过实施基层文化场所优化提升工程,进一步为群众打造标准化的文化活动平台。
二、文化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以政府购买服务、群众点单的方式,整合辖区内的优质培训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培训。在各分馆开设舞蹈、模特、合唱、吕剧、剪纸等13个公益培训班,方便社区群众能够就近参加艺术培训。目前分馆公益培训已达90期,培训学员6600余人次。在培训中培养和挖掘表演人才,结合分馆文艺团队建设,指导分馆自主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分馆队伍表演能力,推动服务方式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提高文化馆免费开放效率和质量。
三、文化馆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社区公益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根据市委下发的《中共市委关于在全区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市委作为全区第一批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学习活动第十二指导组的全面指导下,市委以“优化发展思路、统筹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紧密联系街道工作实际,围绕委提出的“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统筹管理、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主题,从20xx年5月开始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为劲松科学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情况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部署,市委将学习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九个环节,加上前期准备和总结测评共11个环节。在前期准备阶段,街道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制定《市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发动。在学习调研阶段,街道通过采取个人自学、召开支部生活会、进行座谈研讨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街道领导做了以如何落实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专题报告。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对社区进行深入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街道通过组织社区、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同层面的党员群众代表,广泛征求对市委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160余条,整理后共6个方面、43条。在分析检查阶段,街道班子成员认真回答关于*科学发展的10个具体问题,并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同时领导班子形成《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并通过座谈会、书面评议等方式组织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满意率达95%。在整改落实阶段,街道对照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制定了《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整改方案》,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公开承诺。同时街道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为街道科学发展建立制度保障。
二、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要做法
(一)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市委工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刻理解和认真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以及根本要求,围绕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围绕“优化发展思路、统筹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执政能力”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对劲松的发展提出“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统筹管理、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学习实践主题;对领导干部提出“立规矩、造氛围、干事业、带队伍”的工作要求,牢牢树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意识;对全体干部提出以“公心、诚心、实心”推进工作开展。
(二)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务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工委认真回顾总结多年来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认真开展学习调研活动。通过分析检查找准了影响街道社区科学发展的根源性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根据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确定了发展思路和措施。
一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以“解放思想、传承奥运、再创优势”为总体要求,提出“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统筹管理、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
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街道工委经过研究分析明确五大思路:针对社会服务与公共服务模糊,社区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提出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思路;针对社会服务发展缓慢,社会服务与管理缺失的问题,提出建立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思路;针对居民花钱买服务的心理预期不足,社会经济严重缺失的问题,提出整合社区资源,开辟社区服务的思路;针对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积极性较低,社会动员机制缺失的问题,提出建立社区社会动员机制的思路;针居委会服务群众不到位,自治职能缺失的问题,提出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思路。
三是根据街道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街道工委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四大平台:巩固奥运成果,搭建大综治管理平台;加快社会建设,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努力促进和谐,搭建社区管理平台;立足长效机制,搭建城市管理平台。同时,街道将继续推进“劲松公益日”,完善社会动员公益互助服务体系,增强社会动员能力。
(三)坚持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广大党员全程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全面动员,有效部署。为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活动,使活动见实效,使百姓得实惠,街道工委在活动前期认真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以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及具体分工,为活 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组织保障。结合劲松的实际情况,确定“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统筹管理、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为活动主题,制定了《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机关全体党员、社区党委书记、非公经济党员等参加的动员大会,在会上街道工委书记将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源头开始梳理,调动了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结合实际,深入研讨。工委要求党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回顾街道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党的建设、平安创建、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动全体干部分析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具体问题包括:如何完善市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如何总结文体协会的运作经验,进一步探索基层协会组织建设管理机制;如何继续完善劳动社会保障进社区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劲松公益日”,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培育公民主体意识,探索基层民主自治模式;如何创新探索规划服务社区工作;如何完善城市街道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地区科学发展;如何完善“物防、人防、技防”三位一体社会稳定群防群控工作体系,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如何总结“劲松中社区老年聊天会”经验,进一步探索“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的新方式、新模式;如何完善处级领导包社区的机制,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
三是求真务实,达成共识。根据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要求,市委在分析调查阶段召开了以“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影响劲松地区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团结务实地抓好来年工作”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召开会议,班子成员对制约街道工作发展的问题达成共识,对今后保障街道科学发展形成了新思路。
(四)坚持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的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征求意见建议。根据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要求,市委在分析检查阶段分别从五个层面召开了征求意见座谈会,包括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居干代表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机关党员干部座谈会,非公经济党组织代表座谈会,机关离退休党员干部座谈会。共有250余人参加座谈会,收集整理意见、建议160余条,删除内容相同以及表扬性意见,整理后分为六方面内容、共43条:领导班子建设13条,环境建设与管理9条,公共服务与管理8条,社会建设4条,社区建设6条,关心关爱干部职工3条。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街道科学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是开展群众评议。根据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街道工委在形成《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后,组织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通过召开机关干部评议会议、代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以及网上公布等形式进行评议。参加此次评议人员共216人,参评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表示满意的205人,占95%;比较满意的10人,占4.5%;基本满意的1人,占0.5%。
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初步成效
(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形成了新思路新认识。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各项工作发展的行动方针。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求真务实,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水平。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组织、发挥党的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理论。
(二)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推进了新建设新发展。
市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是通过与区政府协商政府投资,已解决农光里社区、八棵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工作。三是将“劲松公益日”作为一项加强基层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长期基础性战略工程确立下来,列入每年的工作重点计划,结合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设计公益日活动主题,实现公益日长效化。四是创新基层党建格局,实现街道党工委向社会党工委的转型,提升党工委对全社区的统筹协调和领导能力。五是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物防”综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加强对居民楼电子门禁系统、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电子监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六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强对地区环境建设的综合管理力度。
(三)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完善了新体制新机制。
为实现劲松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有效性,街道领导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对废、改、立工作做出安排,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一是为发挥街道党工委领导的核心作用,提升班子的凝聚力以及决策力,街道完善了书记会议事制度、工委会决策制度、主任办公会制度,明确了定期召开科长例会、科室例会研究总结工作的具体要求。二是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组织保障能力,街道还完善了机关公务员培训制度、科长培训制度、效能监察考核工作制度以及调查研究工作等一系列制度。三是为落实*市“1+4”文件精神,在调研基础上初步完成社区公共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并修订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四是确定了地区文明创建共建单位评比制度以及劲松公益事业服务评比考核制度,为劲松地区理顺社区机构、加强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进一步明确了规划进社区的工作程序,确定了对社区资源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
四、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街道将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对制度和政策进行完善落实。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街道将全面贯彻区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以“解放思想、传承奥运、再创优势”为总体要求,对制约街道科学发展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整改落实,继续保持地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文*、科技*、绿色*”建设做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一)巩固奥运成果,搭建大综治管理平台。
维持社会的平安与稳定是做好建国60年大庆工作的重要基础,街道将进一步巩固奥运安稳工作成果,确保辖区稳定。一是建立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在公安、城管进社区的基础上,实现交通民警进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做到停车有序,为百姓出行安全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大交通宣传力度,20xx年解决百环家园、农东社区的小区停车秩序混乱问题。二是继续完善平安“六大体系”建设,以层层落实责任制为主线,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地区维稳工作水平。三是充分发挥“人防、技防、物防”综合管理体系的作用,完善十项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对地下空间使用的检查与管理,构筑联合执法平台,进行分类管理。
(二)加快社会建设,搭建社区服务平台。
在做好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充分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机制,扩大服务内容。同时,街道力争尽快完成农光里新九排十二排空地的规划调整工作,为居民兴建公共服务设施,为进一步做好基层为民服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建立帮贫助困长效机制、缓解居民就业压力提供必要的社区就业岗位。此外,街道将在已建成的卫生服务站基础上,对八棵杨社区、大郊亭社区增设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尽早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配套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彻底缓解老旧社区居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努力促进和谐,搭建社区管理平台。
为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精神,街道从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保障机制、特色创新、评估机制等八个方面制定《星级和谐社区评估标准》,按照标准化的工作管理理念和手段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同时,街道还将建立劲松地区社会管理中心,健全地区社会管理中心工作制度。
(四)立足长效机制,搭建城市管理平台。
一要按照突出重点、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二要继续深入推进环卫保洁体制改革,变“办环卫”为“管环卫”,组建社区保洁服务中心,引进卫生保洁企业,进一步完善环卫有偿服务市场化改革,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三要加强社会动员,建立政社、政民互动平台,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创新参与载体,提高社会单位和市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
(五)继续推进“劲松公益日”,完善社会动员公益互助服务体系。
进一步将公益日“做实做强”,通过完善各种长效机制,协调各方力量,共同磋商解决社区内存在的社会管理与服务问题,完善社会动员公益互助服务体系。一要实现公益日长效化。将“劲松公益日”作为一项加强基层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长期基础性战略工程确立下来,紧密结合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个月的公益日活动主题。二要实现公益日的制度化。颁布公益志愿者会员制、奖励激励制和公益互助制等制度,通过评分、晋级、奖励、表彰等各方面激励机制,增强社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劲松公益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三要实现公益日的规范化。以“劲松公益日”为平台推动社会组织的建设,通过有效引导、重点扶持、合作共建等形式,将现有分散在社区内的各类社会公益团体、组织有效管理和组织起来,管理培育社会公益组织。
(六)不断加强党建力度,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