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文(精选5篇)

名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名师;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而这根生命线的给养质量与生命力又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大批中小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

一、新时期名师的主要内涵

“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诸如成为教育理论的建设者、教育事业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和教师发展的引领者等。本文认为新时期名师有五种共性特质、五种个性特质及四个成长特点。

五种共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把握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质的能力;二是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基本内涵的丰富知识;三是对教育原理进行实践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四是把文化判断力与信息整合力相结合的教育能力;五是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种个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区域风貌(经济、文化、自然风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能力;二是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认知与亲和能力;三是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分析与应用能力;四是掌控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组织与交流能力;五是用独特的人格气质感染并影响学生的能力。

四个成长特点主要有:一是时空性,即名师个体素养的成长具有时间的延续性,既是“现在时”,也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其影响范围具有空间的扩张性;二是竞争性,即在一定的时空领域,同一个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名师是以一种竞争的状态存在的,这种竞争性,既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常态,也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动因;三是递进性,即不论是不同层级的名师,还是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在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都是以递进的方式生长的;四是差异性,即在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方面,不仅同一层次的名师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同学科、同层次名师之间的个性风格也有明显差异,并使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的空间。

“名师”的素养是多元动态的,以上十种特质特别是个性特质不一定都具备,其发展状态和水平也不一定平衡。而且各种特质不是孤立割裂的,其发展层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新时期名师的重要品质

名师的品质众说纷纭,涵盖甚广。本文经过研究与实践认为,名师的主要品质有以下六种。

一是崇高的精神力量。他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社会历史价值的深刻感悟与认同,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挚爱,基于在教育事业中个人成长及价值创造的幸福追求,并从这些方面生成、建构的一种生存情怀与灵魂振奋。名师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向‘“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名师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地渗透、融通于教师的所有职业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之中。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新时期名师尤其要具有组织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学科架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趋势,能做到了然于胸、稔熟于口。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体系是名师的坚强支撑。

三是扎实的教学功底,包括教师必备的技能性因素(可称“硬功”,比如教学语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学因素(可称“软功”,比如教育机智、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软”“硬”之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基石。新时期名师的闪光点尤其表现于“软功”,他是展现名师超群的教学艺术、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汇聚点。

四是精湛的研究水平。教学与研究是成就名师的“双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名师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科研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较强的引领能力。新时期名师要善于挖掘潜力、磨砺自身,通过带教、带学、带研等方式来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精良的教学经验,指导其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辐射源”和引领者。

六是强烈的合作意识。名师在博采众长之中成长,应该不断地汲取同行、专家的教育教学智慧,是为“合”。同时,名师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与其他学科同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名师的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途径是指以教师个人为能动主体,以不断强化主观进取心为目的,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笔者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新时期名师成长的六条途径。

(一)专业规划——设计自我发展道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及其步骤的设想与规划,是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进行研究、定位和推进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向往和成功的期许。例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以“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为突破口,帮助名师培养对象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并用《名师成长手册》具体呈现专业成长计划,以“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自我总结与反思”等具体项目,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名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名师成长的专业规划往往凸显于一道道“关隘”的攻坚,特别是在创新学习、主题归纳、思想提炼、风格塑造等方面,因此还需要拟定并执行更为详尽的计划。

(二)专业学习——修炼深厚教育功底

新时期名师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练功”、读书和“阅人”三种方式。

其一是“练功”,包括“四练”,即练心、练脑、练口、练笔。“练心”,就是不断锤炼对教育教学的情感体验,保持责任心与幸福感,克服随时会产生的倦怠之心;“练脑”,就是锤炼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机智,使课堂交流更迅捷、更有针对性;“练口”,就是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使语言风格多样化、蕴含丰富化;“练笔”,就是锤炼自己教育教学策划设计、反思总结、提炼归纳的动笔能力,让“动口”水平与“动笔”水平和谐发展。

其二是读书。阅读经典,与教育大家对话,是名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为了提高教师研读名著的实践效益,提出并践行了“对话名师读出思想点、读懂文本找出设计点、量身订做找准参与点、课后比较引出反思点、厚积薄发提炼创新点,从而再造‘我的课堂”’的研读名著新要求,促使名师培养对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三是“阅人”,包括学习同行经验和学习专家思维。学习同行经验,指通过拜师、听课、研讨等形式,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做到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习专家思维,指学习和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例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充分利用西南大学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领悟专家思想;参与专家课题,学会反思研究;实践专家思维,现场诊断课堂”等措施,引领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向纵深发展。该校的名师培养对象陈维礼、张晓等就是在这样的“阅人”过程中,分别成长为重庆名师、特级教师的。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阅人”则更进一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三)教育实践——磨砺教育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是名师生存与发展的沃土。名师教育观念的树立、教育精神的养成、教学方法的创立、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个性的张扬、教学业绩的彰显等,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与教师团队的协作中完成的。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构建了“三人六步”磨课法,即由同学科的三位名师培养对象担任主角,通过六个步骤:一研——深入钻研课标教材,设计教案;二议——分学科组集体评议教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三试一由三人之一的主讲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上课;四评——学科组评先行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五比——由另两名教师分别再上课,在比较中进步;六献——在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主讲教师给全校或全组成员献汇报课。“三人六步”磨课法师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秉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智慧,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体现了“理念共生、智慧共享、协作共赢”的团队合作文化。

(四)教育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展教育研究是名师强劲的“腿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小学名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课题或问题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自我叙事研究。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立足课堂教学,以学期为研究周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通过优秀课题的评选、交流、推广,凝练名师培养对象的经验,促使其在研究中成长。近两年来该校名师培养对象在公开刊物上19篇,论文获部级奖项38人次,硕果累累。该校的郭洪老师正是在这样的校本研究土壤中,一步步成长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的。实践表明,没有教育研究,名师必然半途“夭折”或者昙花一现。:

(五)总结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

自我总结与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与教学的自我在进行对话,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沟通。总结反思的内容和视角一般包括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并前瞻设想,特别是提升经验和修正教训的前瞻设想,要善于吸取同行观点,目的步骤明确,内容措施具体。例如,重庆名师、特级教师刘云生,从偏远区县村小教师到出任主城区教委副主任,始终将学习之根、研究之根、反思之根和总结之根伸向儿童们的课堂、生活及心灵,坚持总结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生课堂的“学”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及深度和广度,使他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先后推出了语文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正是总结反思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优秀教师才会拾级而上,抵达名师之巅。

名师论文范文第2篇

早就拜读了李老师的《奉献研究 创新 境界》这篇文章,但是一直没有跟帖谈感受,总是觉得作为一个今年九月份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怕说错什么话贻笑大方。二是作为一个工科生已经很久没有写点什么了,总是“提笔”就不知道写什么,所以每次都是写一点就放弃了。我知道这些都是借口,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认识的不到位,反思的不够深刻。

今年刚毕业的我很庆幸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加入到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这个大家庭。在近四个月的执教岁月中,李老师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我这个新人很多启发也给我树立了榜样。李老师在她的文章中中让我看到的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照一下自己,自愧不如,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最应该奋斗的时候却在抱怨自己的事多,课多。在文章中我特别喜欢“不要吝啬自己的付出”随着时间的积累,你定会从你的付出中得到异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我记得在学校时老师这样跟我们说过“你想教给学生一杯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必须是活水。”特别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他的时代感很强,瞬息万变。很感谢教科院曹老师在群里给我们分享的大量的教学观点与策略,让我有了很好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氛围。校际教研的机会也使我大开眼界,从执教老师和各位前辈的点评中学习到了很多上课的技巧,也见识到了一些如“微视频”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一步认识到了自己课堂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开学初我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李老师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就是信息技术课在不被其他主科老师“抢走”的情况下每周一节课,学生上周学过的内容,这周忘,在新授课中我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来复习。我从文中得知我问题的根源在于我的课堂中巩固环节的缺失,学生对于新授知识点当时是会的,但是由于掌握不牢或者说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导致“上周学,这周忘”情况的发生。此环节的缺失导致新授课的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低下。在此后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这是我的一些反思和感想。我会用“奉献 研究 创新 境界”这八个字鞭策自己。

名师论文范文第3篇

deprives can still keep natural laws’ validity, the author points out Chomsky’s idealization is not accessible. 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n his research. Then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why Chomsky’s exclusion of social fac.从鞍山师范学院座什么车到鞍山湖南我是鞍山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想知道怎么在辽宁其他大学修双学位,想问一鞍山师范学院,三升本鞍山师范学院校内的邮政储蓄归属地是什么鞍山师范学院专家公寓怎么走啊?最好有详细地址位置和路线图有谁知道鞍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

求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帮助的同学、同事与集体,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书面致谢,其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所引用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书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章.前言,选题背景,文章结构第四项:正文第五项: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图书----注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页数期刊----注明作者,篇名,期刊号,年份,期号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纸名称,日期,版次第六.大学毕业论文格式、8000字以上 3、结构:(1)总体概述一汽丰田在中国汽五邑大学毕业论文格式下载郑州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云南师范大学的毕业论文格式?包括几方面?每一方面写什么内容,最好有例文。

毕业论文格式一般是什么样的啊?

5000-6000字!一般毕业论文格式!急啊!帮帮忙!毕业论文格式是什么样的?机电一体化系毕业论文格式是什么毕业论文格式是什么?~2023年安徽大学自考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格式是什么?我们老师给了几份论文样式,我看了下都不一样啊,希望哪位学哥学姐能给我一份格式要.

名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

2023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的倡导和要求,逐步在部分高校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使名师培养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落实全面成才教育目标的主体,应具有较高的专业发展、教学管理、团队协作及学术研究等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发现者、生产者和加工者。”[1]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教育形势和更高的教育要求之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具备卓越的学科顶层设计引领能力。202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联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经民主评选推出100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标兵、影响力人物以及影响力提名教师,从评选过程及结果来看,名师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庞大教师群体中的极小部分。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影响力,高校应针对人才培育的现实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科学体系,通过人才强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核心竞争力。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现实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是高校依托人才队伍建设践行教育深化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在学术人才培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及科研智力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1名师培养适应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需要高端人才的助力,2023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重点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进行了部署和要求,再一次重申了先进人才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以及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意义。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地指出:“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2]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已经具备了基础政策的支持,名师培养适应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对于稀缺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能够有效落实国家相关的人才培养政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准,从而使国家相关人才培育的政策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1.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度及效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可以使教师个体体验、个体习得、个体评价、个体发展以及个体传播等方面获得一定满足,推动名师接受内化机制、引导自省机制以及实践强化机制的发展。首先,名师培养可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包括人格情操、政治素养、道德能力、语言风格以及驾驭教学资源的综合能力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于高水平教师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这部分大学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掌控者,具有卓越的思维能力和开阔的生活视野。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教师的文化权威地位被打破,要想得到新一代大学生的尊重、认可甚至是崇拜,就必须重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师权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可以还原教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地位,用专业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赢得高校大学生的认同,从而开展高效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需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迫切需要先进人才的智力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可以成为学科研究的带头人,进一步促进学科的整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团队的建设,并将研究成果再次作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凝聚力与吸引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时代内涵。

1.3名师培养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先决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主体,其在专业方面的能力及水平,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程度。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一批既掌握先进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技术,同时又兼具较高媒介素养、心理学教育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教育人才队伍。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使大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感受名师的教育风采,自觉学习名师的道德情操与行为范式,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可以在高校上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积极学风的形成。高校教师在通往名师的道路上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这种戒骄戒躁、拼搏进取的学习品质,能够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大学生受到良好学习风气的熏陶,形成不断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通过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来看,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培养计划顶层设计的不足、培养的理念偏差以及培养形式僵化等问题,正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深入发展。

2.1培养计划顶层设计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缺少科学的顶层设计,包括政策引导、培养周期、培养目标以及执行机制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总体计划布局随意性较大,发展粗放。培养目标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高校名师的培养特色。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缺少完善的政策扶持,在教师学术创新、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提供的条件不足,对名师培养的周期、职能、待遇、选拔以及考核等方面缺少明确规定。名师培养未被纳入高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规划之中,同时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目标主要体现在意识目标层面,缺少具体的实践性培养目标。没有突出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管理意识、知识创新意识等,缺少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自身特殊性的把握和思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职业角色意识引导不够。缺少个性培育目标的设置,主要包括网络新媒体媒介素养培养目标、心理学理论培养目标、教育专题设计目标以及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等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现有目标过分理想化,过于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塑造以及专业理论的灌输,缺少对于当前现实社会发展的深层次联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日常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目标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2.2培养理念存在偏差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与社会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随着高校围墙进一步对外打开,来自社会领域的一些功利思想也悄然地渗透到了高校之中。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过分看重名师效应为高校带来的声望、荣誉,并依托名师“品牌”为高校创造经济利益,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这主要源于高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理念上的偏差。一些高校尽管认识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在扩大办学规模、打造教育文化品牌等方面牵制的精力过多,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方面缺少实质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存在随意性、粗放性的弊端,一些学校领导“拍脑袋”决定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火爆一时,最终无法坚持到底而流于形式。

2.3传统单向度的名师培养方法弊病凸显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方法缺少创新,教育形式单一僵化,从本质上而言源于传统单向度人才培养方法的弊端。单向度的名师培养主要表现为教育主管部门单方面对教师提出的培养计划、培养要求以及所提供的培养资源、方式,缺少来自于教师群体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不健全,教师不能参与到名师培养的机制制定以及资源配置当中。高校未能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文化定位等综合信息,开展形式多样、民主自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活动。目前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短期培训与长期的继续教育没有充分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实践中重复性较强,特别是教学任务紧张的情况下,长期的脱产学习较难实现。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领域的前沿问题缺少校际间的横向交流与互动学习,未能结合实际教学与研究项目的模块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教师参与实践学习、挂职锻炼以及岗位轮换学习的机会较少,不能体现教师参与名师培养的主体能动性,现有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对于网络新媒体教学途径的应用不够充分,在名师培养的教育设计、培育宣传、信息反馈等方面信息化程度较低,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效果。

2.4缺少名师培养的保障机制

首先,缺少必要的经济保障。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将经济投入的中心放在扩大建校规模、引进新兴学科以及基础教学设备的采购等方面,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方面投入的经费比例较小。致使名师培养缺少必要的教育经费支持,不能选送更多的优秀教师外出深造,国内学习尚且搁置,能够到国外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技术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经费的匮乏也造成了教学器具、教材、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不充足,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束手束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其次,缺少政策激励保障,一些高校缺少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不注重对于教师的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的匮乏以及对精神激励的忽视,影响了教师参与名师培养的积极性;最后,缺少科学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业务进修、业绩考核等方面,缺少科学的评价与监督体系,评价及监督的主体单一,渠道狭窄,没有面向社会与网络进行开放性评价和监督,监管机制的不严致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效果遭到削减。

2.5名师培养的效能不足

从各高校名师培养的实践成果来看,效能不足是多数高校名师培养的共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布局不均,名师数量随着高校综合实力的排名而逐级减少,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学术影响力的名师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来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效能不足,后劲乏力。名师培养的职业发展路径定位模糊,一些高校的主管负责人缺少长远的人才培育眼光,急于实现短期的名师效益,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缺少科学的长远规划。一些高校管理者通过制造噱头走捷径,依靠人才包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冠以多种名师头衔,然而实际上能够在科研与教学方面提供卓越成果,形成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教师十分匮乏。所谓名师成为了一张镀金名片,而非难能可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人力资源。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名师仍然缺少综合驾驭学科知识的能力,信息化素养不足,对于网络新媒体的了解较少,不能充分把握新一代大学生群体的现实需要,对名师的定位理解存在偏差。同时,一些教师在参与名师培养的动机方面不单纯,功利思想较重,高校上下整体一致的健康学术环境没有营造起来,名师培养的效能亟待提高。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应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重塑名师培养理念,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坐标,推动培养方法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名师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动力续航。

3.1优化名师培养的顶层设计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政策规定,教育部门、高校以及教师院队应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理实对接培养框架,共同参与政策的制定、培养计划的设计,突出教师在名师培养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其次,应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目标:第一,培养教师敏锐的角色意识。“一名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对自身所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3]应培育教师成为名师角色的精神动力,使教师能够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中拥有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使教师的教育者、研究者以及信息文化传播者的角色意识更加鲜明。第二,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通过培养与引导活动,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政治方向,加强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的思想性、政治性、革命性、战斗性于一身的课程,这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应始终将正确的政治方向置于培养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方向性的培养目标。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应瞄准系统的知识目标。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应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业知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此外,通过科学的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应该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加强拓展知识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学习内容应该更多包含心理学、信息媒介、伦理学、历史学、法学、文学以及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内容,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知识视野,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综合教育能力。

3.2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理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应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应始终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培养的思想坐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理论武装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正确的思想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过程中,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基调,始终明确思想主线,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保持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之内。其次,高校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应摒弃陈旧的人才观,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理念,消除功利思想,要始终以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卓越的国际视野、教学能力、科研本领以及本土化服务能力为工作重心,更多地考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实践价值,避免过分看重名师培养的经济和品牌效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加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高度重视,将名师培养的具体流程纳入到高校整体教学管理的体系中来,认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作用和战略意义,使高校上下全体干部、师生都能够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营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良好环境,加快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和学术带头人。

3.3推动名师培养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的培养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实效性的关键,因此,应进一步丰富培养的方法,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巩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效果。首先,要采取短期培训与常态化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要有定期的短期培训,又要有长期的育人措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中心应结合不同年龄、性别、教龄以及认知基础的教师进行培训的针对性设计,适当根据教师的特点与培养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周期计划。在短期培训的过程中,要广泛联合兄弟院校和社会机构等,进行科研骨干和教学骨干力量的交流研修活动,重视校外力量的协同教育作用。要定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机构进行学习、考察与观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专业水平;其次,要积极建立以教师本身为代表的名师培养管理团队,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组织带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深入社会,在广阔的社会平台中寻找教育的资源和教育的灵感。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高校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应经常牵头,活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社会实践教育,在考察社会的过程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信息传递到社会之中。要统筹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到偏远地区体验生活,支援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组织带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团队到红色文化遗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学习考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对于真实国情的体验和感悟。同时还可采取挂职锻炼、轮岗学习的方式,使教师到基层部门进行岗位学习,全面了解高校教育教学各个岗位的功能作用,加深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思考。丰富名师教育教学的素材,增加教师的阅历,增长教师的见识,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综合质量夯实基础。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教育渠道,在高校信息化平台中全面开放教育管理模块,将最新的名师培养信息与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新媒体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的客户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动态化的名师培养。

3.4完善名师培养的保障机制完善的保障机制

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建立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良好基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必须重点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名师培养与管理机制。首先,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经济保障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才培养、科研以及教学划拨必要的资金。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项目单列、单独申报、单独评审的优势,加强在资金分配上的政策倾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满足名师培养所需的硬件与软件,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电子视频教程、社会实践活动资金、宣传费用等;其次,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方面。物质激励方面,应重点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并在考评结果中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褒奖,形式可包括奖金、奖品发放、助学金以及提高工资待遇等等,为教师的学习解决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在精神激励方面,要加强对于教师的精神鼓励和褒奖,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先进典型,通过大力表彰、学术交流、外出进修、教研成果评优评奖、社会考察等方式激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习动力,使教师参与名师培养的竞争意识、学习意识、事业意识、拼搏意识得到激发,增强教师的学术责任感与学习使命感;再次,应构建持续有效的固化衔接机制,要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规定名师培养的周期,确定常态化的名师培养课时,设计多责任主体的名师培养接续机制,明确教育部门、高校、社会机构等各责任主体的工作内容及权限,通过内容衔接、责任关联、内涵微调等方式确保名师培养的常态化。最后,应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评价及监督机制,要面向高校内部、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社会群众开辟评价和监督渠道,采取专家意见、同行评议、学生满意测评、网民评价以及阶段汇报等多元化的评价与监督方式,促进评价及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在考核评价方面,不断弱化学习成绩的考核,注重评价学习成效。”[4]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具体实践活动受到多角度的跟踪式监督与监管,从而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有效性。

3.5优化环境提高名师培养的效能

首先应不断地优化高校内的学术和人才培养的环境,完善学术民主制度。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和科研环境,这是确保名师培养效果,形成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术和人才培养环境能够形成健康的学风和科研风气,引导教师消除功利思想,追求卓越的文化成果。高校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进行独创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要能够接受失败,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营造开放创新的人才培育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创造良好的文化交流与学习互动的机会。其次,要重视科研与人才培养管理环境的优化。要对于教师的学习意愿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维护,从以往过于看重科研成果数量的偏见中转变出来,重视名师的科研以及学习质量,要将名师培养的成果与教师的职级晋升等个人专业发展以及福利待遇结合起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避免量化考核减少短平快的浮躁心态,通过微格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心理教学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引导教师真正潜心向学,成为学术水平过硬、教学能力出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具有高度的现实意蕴,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视阈下,名师培养在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方面优势显著,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地位,促进高校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名师培养的顶层设计,重塑培养的科学理念,实现培养方法的多元化,进一步健全名师培养的保障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晓颖.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23:95.

[2]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3-11-14(03).

[3]欧阳光明,岳柏冰.名师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J].习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6):77.

名师论文范文第5篇

各有关考生:

为了做好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企业培训师(一级、二级)、电子商务师(二级)、职业指导人员(一级、二级)、项目管理师(一级)职业综合评审工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综合评审办法

心理咨询师二级、营销师二级综合评审通过论文写作和口头答辩的方式对考生进行考核。考生须在考前提交论文,然后参加统一的评审。

(一)心理咨询师论文格式

心理咨询师论文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电子文档格式,无须上交纸质论文。请将案例报告以及个人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两篇文章压缩成一个“.rar”文件,压缩文件名为准考证号和姓名,上传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服务平台”报名系统中。

上传的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统一鉴定考核方案和综合评审办法的通知》(劳社厅函〔2004〕424号)文件中附件4的要求撰写(该文件在网站bjrbj.gov/zyjd公告栏中的“全国统考”中可以查询),撰写时请将论文封面的身份证号改为准考证号。

(二)营销师论文格式

营销师论文统一采用Microsoft Word电子文档格式,无须上交纸质论文。请将论文压缩成“.rar”文件,压缩文件名为准考证号和姓名,上传到“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网上服务平台”报名系统中。

上传的论文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印发营销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试点考核办法的通知》(劳社鉴发〔2003〕15号)中附件2的要求撰写(该文件在网站bjrbj.gov/zyjd公告栏中的“全国统考”中可以查询)。

(三)提交方式

考生在报名系统中使用自己注册的身份号码及密码登录,按照要求上传论文。如果因考生本人原因论文上传出错导致无法参加评审的,由考生自己负责。

(四)口头答辩时间及地点

心理咨询师二级

论文上传起止时间

答辩日期

2023年上半年

4月14日-4月19日

5月29日、6月4日、6月5日

2023年下半年

10月19日—10月24日

12月3日、12月4日、12月10日

营销师二级

论文上传起止时间

答辩日期

4月14日-4月19日

6月5日

具体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二、企业培训师综合评审方法

(一)企业培训师一级综合评审以撰写论文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参加统一答辩。

(二)企业培训师二级综合评审以专题作答的形式进行考评,答题方式为口头答辩。考生须按照规定时间(另行通知)到指定地点参加统一评审,评审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三、职业指导人员综合评审方法

职业指导人员一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职业指导人员二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五份),参加统一答辩。

根据2023年《关于开展职业指导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职业指导人员一级、二级论文题目如下:

(一)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二级)论文题目(以下任选一题):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试论如何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3、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4、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5、试论如何做好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的职业指导;

6、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7、职业指导典型案例撰写;

8、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二)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人员一级)论文题目(以下任选一题):

1、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试论如何开展企业用人指导;

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4、试论如何做好特殊群体(如残疾人、退役运动员等)的职业指导;

5、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6、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7、试论如何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8、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9、试论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

10、职业指导新技术、新方法或新工具推介。

四、项目管理师一级综合评审方法

项目管理师一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五、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方法

电子商务师二级综合评审采取论文撰写和书面答辩的形式进行考评。考生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提交纸质论文(一式三份),答辩时间及地点我们将以短信和报名网站公告两种方式另行通知,请考生注意查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