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2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1)

——《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3篇

《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 (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 米尺 纸尺 软尺 卷尺 钢板尺 皮尺 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开手臂一庹的长度 小同学身高 肩宽 黑板的长 讲台的长

  教室的长等等

  学生汇报,教师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A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2)借助熟悉的标准来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价值。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B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四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

  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 长度单位:米(m)、厘米(㎝)

  ② 1米=100厘米 1m=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

  二、互动解疑

  1、黑板的长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

  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

  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

  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

  2、完成试一试

  ①先估测

  ②再量一量

  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 2米 ②100厘米○1米

  ③51厘米○49厘米 ④98厘米○89厘米

  ⑤1厘米○1米 ⑥10厘米○1米

  ⑦33厘米○3米 ⑧6米○600厘米

  2、填一填。

  ①1米=( )厘米 ②12米+7米=( )米

  ③13厘米+8厘米=( )厘米

  ④2米+45厘米=( )米( )厘米

  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估一估 量一量

  先估计 再测量

  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题实践活动“估一估”。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在生活里进行估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树叶的图片(见课本),大一些的杯子和1千克水。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出示一摞本子:告诉学生,这么一摞本子有20本。

  2、出示另一摞本子(2个20本),先请学生估一估,这一摞本子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么想的?

  3、告诉学生:第2摞的本数是第1摞的2倍,你知道第2摞到底有几本吗?

  4、再给第2摞加上摞(40本)请学生估计现在第2摞大约有多少本本子?你又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估一估”。

  2、估计书的本数。

  (1)谈话:老师想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校图书室的图书,你们有什么办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小结:可以先数出一排书的本数,再估计出一个书架**的本数。再估出图书馆里的书的本数。

  (4)学生分组到图书室进行估计。

  (5)汇报估计情况

  3、出示树叶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估计图里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1)学生**讨论。

  (2)交流:可以先数出一个框里的树叶数,再估计整幅图大约有多少片树叶。

  (3)学生**数数、估计。

  4、出示树叶第二幅图。

  (1)要估计这幅图里的树叶的片数,你准备怎么估计?

  (2)小组讨论怎样来估计。

  (3)学生估计树叶。

  (4)交流估计的方法。

  5、出示树叶的第三幅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怎样估计有多少片树叶。各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估计结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估计的结果和方法。

  6、教学第3题。

  (1)老师出示1千克水,倒在一个大的量杯里。让学生观察这一千克水在量杯中所占的位置,然后估计一下这一只量杯大约可以装多少千克水?

  (2)老师出示一桶水,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一桶水大约有几千克?是怎样估计出来的?

  三、教学“试一试”

  按课本上内容依次**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估计的问题、结果和方法。

  1、估计一下,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2、再语文书**意找一页,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能估计出其他一些物体的个数吗?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3)

——《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

《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 (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 米尺 纸尺 软尺 卷尺 钢板尺 皮尺 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开手臂一庹的长度 小同学身高 肩宽 黑板的长 讲台的长

  教室的长等等

  学生汇报,教师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A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2)借助熟悉的标准来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价值。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B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四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3篇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悟拟人句,试着运用拟人句。

  2、积累歇后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简要转述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能接纳

  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4、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5、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温故知新

  1、**读前三句,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

  2、全班交流,前三个句子的共同点是:把事物当人来写。

  3、在这几个句子中,把事物当人来写有什么好处呢?(尊重学生的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4、你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完成书上第四句的练习。

  5、你还能写出其他这样的句子吗?鼓励学生多写。全班评议。

  二、语海拾贝

  1、自读歇后语,读得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体会歇后语的意思。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歇后语。

  4、全班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歇后语?

  5、歇后语有些什么用处?

  6、试着说一段话,用上今天积累的某条歇后语。

  三、开心一刻

  1、**读一读这则笑话。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则笑话。

  3、笑话不仅能让我们开怀一笑,好的笑话还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你从这则笑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有不同,我们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 二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你们还记得我们班曾开展过哪

  些有趣的活动吗?

  2、同学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浇灌,在过去几年的学校生活中,老师们在学**是怎样帮助你们的?在生活上又是怎样关心

  你们的呢?

  3、如果你来当老师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以“假如我来当老师”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4、自主选择,小组交流。

  (1)教师出示本次交流的`两个小话题,学生**选择。

  话题一: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让班上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话题二:假如你是老师,你在学**怎样帮助学生,在生活上怎样关心学生?

  (2)根据所选话题,**组成小组。先想一想,假如自己是老师会怎么办,然后讲给小组的同学听。要求:说的同学要用普通话清

  楚、明白地介绍。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

  (3)小组商议,找出几条最佳方法。要求:在商议时能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5?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交流。

  (2)全班评议。

  6?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畅谈了“假如我来当老师”的设想,这也给老师很多的启示。在交流中我们还懂得了与

  人交流时要大胆说,有条有理地说,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练习,成为

  能说会道的人。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和方法阅读短文。

  2、全班交流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说说自己得到别人送来的掌声后的心情。

  4、勾画并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试着背一背。

  第 三 课 时

  习作百花园

  1、同学们,最近经常有同学找我谈心,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与同学相处遇到了麻烦,很不开心;有的说班上应该多

  **参加一些活动,以锻炼同学们的能力;还有的说……非常感谢这些同学,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时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得还不

  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如果有什么

  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如果有什么困难,就让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2、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

  3、你有些什么心里话想告诉老师吗?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选取典型习作材料。

  4、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在写作之前,还要考虑清楚“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么说”。如果让你把

  说的话写成文章,你准备怎样表达?(学生口述作文,教师指导。)

  5、创设安静环境,学生习作。

  6、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增加、删除、调整、改错等。)

  7、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

  8、师生合作,当面评改,着重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9、小组内互评互改。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作文时自己要学会思考。

  10、全班欣赏,取长补短。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 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 阅读练习。

  三、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望洞庭》。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

  4、 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 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 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 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 学生**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 学生**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 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图意。

  1、 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 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5)

——《认一认3》教学设计3篇

《认一认3》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识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乐于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开学以来,同学们学了拼音,还学了很多的字,这些字你还认识吗?

  2、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非常的奇妙,有高山,有大海,有绿树,有红花,有很多的小动物,——(教师板画),还有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一认3中的自然现象。——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这就是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太阳,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你知道吗?——范读——指读——组词读——师组词:日积月累

  2、当日下山,谁出来了?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领读——指读——分组读

  月亮会变化,她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圆圆的月亮,就像我们八月十五吃的月饼,月饼的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词?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字?你认识吗?

  谁能向老师这样领读:星,明星的星

  4、师开灯关灯,教室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个别读——开火车读

  光,光线的光,谁来当小老师,像老师这样领着读?

  三、游戏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我们来玩几个小游戏放松一下吧?

  1、我说你来猜:看口型猜字。(看老师的口型你猜猜老师发的是哪个字的音——日月星光)

  2、碰球游戏: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老师是33号,我说我的33号碰1号,1号要马上***说你的1号碰几号,要是反映慢了,要接受小小的惩罚。

  3、每个小组中有这样一张纸,上面有四幅图,每幅图对应一个汉字,小组合作把汉字贴到合适的图下面。贴完的小组成员之间读一读。

  哪个小组把你们贴的拿上来展示一下,贴得对吗?你能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吗?(两个小组展示领读)

  谁和这个小组贴的一样,请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谁还想上来展示一下,但有一定的难度,要组词领读。(两个小组组词领读。)

  4、打乱顺序检查: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认识了八个字,老师打乱顺序,你会组词吗?——贴到黑板上

  5、我们做了三个小游戏,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有两个字的拼音是***,表示我们已经学过了,你能来拼一拼吗?

  四、练习巩固

  1、比赛:老师在每个小组发了一张纸,聪明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每张纸上有两个词,请每个小组在卡片上的两个成语中圈出今天所学的字,再读一读。

  2、小组展示领读:你们小组圈出了哪几个字,你能领着同学们读一下这几个字吗?你认识这两个词吗?(生读或师读)

  五、小结

  1、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棒,不但认识了八个字,很会组很多的词,并且,还认识了很多的成语朋友。老师很高兴,所以,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儿歌,仔细听,你能想象出一幅什么图画:

  天空天空真奇妙,红日一轮**笑。

  月亮婆婆笑弯腰,星星闪耀真热闹。

  乌云来了不得了,闪电一道赶紧跑。

  风儿吹的小树摇,雨点儿雨点儿蹦蹦跳。

  2、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好吗?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

  3、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这首儿歌。

《认一认3》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认一认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日、月、星、光、云、电、风、雨”8个汉字,读准字音,图字结合,认清字形。

  2、创设语境,说话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语言。

  3、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日月星光云电风雨”8个汉字,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1、“星、风”的读音,读准后鼻音。

  2、调动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语言,激发学生继续识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

  图片,字卡,苹果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识字,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8位新朋友,它们都是谁呀?(出示8幅图片)

  2、学生**回答。

  3、这8幅漂亮的图画都有一个汉字朋友,老师也带来了。(出示8个生字)认识的小朋友可以**地读一读。

  4、看来,我们有的小朋友已经认识这些朋友了,你愿意把你认识的汉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吗?(要求读读字,再说说有关这个汉字的知识)

  5、学生自主识字过程中,教师正音。(难点:星、风的读音)

  6、齐读8个生字。

  二、创设情境,活跃想象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和这么多可爱的小伙伴一起到有趣的汉字王国里走一走,看一看吧!

  1、教师边画边描述:清晨,天边泛起了红光,越来越亮。一座座小山看得也越来越清楚,小河的水哗哗地流淌着。青山绿水,可美啦!这幅美丽的图画上少了些什么?(学生贴图)

  2、贴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太阳?太阳就是“日”,练读日,“红红的太阳”又叫“红日”,练读词。给“日”再找几个朋友。(扩词练习)重点练读“日光”。

  3、加上这轮红日,这幅画变得更美了。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幅画的美景。

  4、老师还为这句话配了两句儿歌:一轮红日上山冈,露出笑脸闪金光。(学生练读编动作)

  5、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天渐渐的黑了,此时的天空中该有些什么?(学生贴图)

  6、月亮:贴得是什么?练读“月”。这是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月亮?(圆圆的月亮)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发出了皎洁的(月光),练读词。

  7、星星:贴得是什么?练读星。有多少?什么样的?读词:星光。

  8、诵读日月星光。

  9、看见红日从山下升起,老师为它配了儿歌,当你看到这幅图画,你能为我们的月亮、星星配上几句儿歌吗?(小组活动:自己想一想,编一编,再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选你认为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10、一起做动作,念儿歌。

  11、刚才,我们学习的日月星光,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自然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想去看吗?

  12、贴晴天的云,这是什么?看到蓝天白云,让我们想到今天一定是个(什么样的天气?)

  13、俗语说:六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教师边画边描述并启发想象:天边飘来几朵(?摇)小树怎么呢?天空中闪过什么?想想,这时你会听到什么?最后,什么从空中落了下来?

  14、小伙伴互相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15、集体交流,交流中读读汉字再给每个字找朋友。

  三、集体游戏,玩中巩固

  1、我们刚才学习的汉字就在书上,打开书,看看自己认识这些朋友了吗?指读。

  2、谁来做老师带大家读。

  3、猜字游戏。

  4、摘苹果游戏。

  四、小结:

  略


《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3篇(扩展6)

——大班科学量一量教案3篇

大班科学量一量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与工具,在探索中积极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喜欢动手操作,萌发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记录纸、水彩笔。幼儿用品: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记录纸、水彩笔、吸管、小木棒、毛线、积木、图形片、曲别针、矿泉水瓶、软尺、纸条。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宝宝学园’的环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帮助小动物测量‘宝宝学园’用具”引题。

  结合**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交流、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导入:

  师:“小动物们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可是‘动物学园’里的东西要怎么来设计和建造呢?熊猫校长认为我们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适合它们,可是它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尺寸。所以想请我们帮助它们来量一量、记一记,然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告诉它们,好让它们照着这些样子来建造自己的‘动物学园’。”

  2、教师让小朋友们探索学习用吸管测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1)师:“我们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适合小动物们。所以,我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吸管和一张记录表,请大家用吸管来量一量、记一记,看谁能更准确地测量和记录自己椅子的高度。”

  (2)教师**:“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几次?”

  (3)请有不同结果的两位幼儿示范用吸管测量椅子的高度,师生共同寻找正确的测量方法。师:“他们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谁的方法测量起来更准确呢?”

  (4)教师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及记录方法。

  师:“我们测量东西的时候,为了能测量和记录的更准确,测量的工具要和测量的东西一端对齐;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个记号;第二次量的时候,要和前一个记号对齐了再量;量一次记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量了几次,可以用点、竖线来帮助自己来记,也可以心里记住次数。最后在记录表上画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体,记上量的次数。”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

  1、教师指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探索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教室里有许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们来测量和记录?”

  “我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小方篮,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篮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你想测量什么就测量什么,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测量起来比较快。”

  ②根据幼儿的测量情况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可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几种工具来量?还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导幼儿通过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①猜测及讨论。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正确的方法来量了一条直线的长度。现在,小动物们想知道我们桌椅的圆边——也就是那圈圈(曲线)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来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适?”

  ②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么,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圆边的,它们到底有多长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伙伴一起合作,选出合适的工具,互相帮忙,完成测量的任务。你们能做到吗?”

  “如果你们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又没办法解决。那么,没关系,呆会儿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③了解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发现和掌握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你和谁一起合作?量了什么东西的圆边?用什么工具量的?为什么你们会选择用这种工具?你们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儿演示,教师小结。

  三、结束语:

  教师:“今天大家学会了怎样来测量物品;又帮助小动物们测量了教室里的这么多东西;还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应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这样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

  延伸活动:

  想一想、记一记:如果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如:用脚步量操场的距离;用帽子测量头的大小等)

  师:“现在又有一个难题了:如果小动物想测量我们的大操场,但又没有工具来测量,那该怎么办呢?”

  “呆会儿小朋友们可以用你的办法去试一试,然后告诉小动物们,帮助它们建造一个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美丽又好玩的‘动物学园’。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