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1)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5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当代幼儿文学精选》、《*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填空,
( )夕阳 ( )明月 ( )星星 ( )晚霞( )草帽
( )蝴蝶( )裙子 ( )美景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
【单元导教】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个单元的学习都指向“想象”,从展开想象到写下想象;通过想象,从理解句子内容到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思维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所**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祖先的摇篮》
【课前解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前准备】
多**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
(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8
二、品读第1小节
1、**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9
2、指名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10
3、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品读第2小节
1、引入第2小节:这么大、这么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生活,会做些什么呢?听了爷爷的话,我是这样想的,请大家声音洪亮的朗读第2小节。出示课件11
2、小组讨论: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课文里画出来。
出示课件12
3、体会动词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出示课件13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套鹊蛋的有趣情景。
(2)根据诗句填动词:你能根据诗歌中“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出示课件14
(3)指导朗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太有意思了,咱们做着动作读一读。出示课件15
4、品读问句
(1)理解“可曾”: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16
(2)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5、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讨论交流: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件17
四、品读第3小节
1、引入第三小节:这里真的是我们祖先幸福生活的摇篮啊!孩子们在这摇篮里生活得也格外开心!同学们快读一读吧!出示课件18
2、交流分享:你觉得孩子们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课件19
3、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展开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出示课件20
五、品读第4小节
1、我们的祖先曾经做过的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想起,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记,这就是“回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请同学们朗读本小节。出示课件21
2、理解“苍苍茫茫”:读到“苍苍茫茫”让我想到了第一小节的“一望无边”,你能说说苍苍茫茫是什么意思吗?出示课件22
3、指导朗读: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好,那么遥远……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1、思考: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3
2、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诗歌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动词使用之妙,并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如何增强学生兴趣,更加高效的识字写字将是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5
【单元导教】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个单元的学习都指向“想象”,从展开想象到写下想象;通过想象,从理解句子内容到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思维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所**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祖先的摇篮》
【课前解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前准备】
多**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
(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8
二、品读第1小节
1、**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9
2、指名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10
3、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品读第2小节
1、引入第2小节:这么大、这么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生活,会做些什么呢?听了爷爷的话,我是这样想的,请大家声音洪亮的朗读第2小节。出示课件11
2、小组讨论: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课文里画出来。
出示课件12
3、体会动词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出示课件13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套鹊蛋的有趣情景。
(2)根据诗句填动词:你能根据诗歌中“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的意思填上一个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吗?出示课件14
(3)指导朗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太有意思了,咱们做着动作读一读。出示课件15
4、品读问句
(1)理解“可曾”: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16
(2)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5、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讨论交流: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件17
四、品读第3小节
1、引入第三小节:这里真的是我们祖先幸福生活的摇篮啊!孩子们在这摇篮里生活得也格外开心!同学们快读一读吧!出示课件18
2、交流分享:你觉得孩子们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课件19
3、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展开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出示课件20
五、品读第4小节
1、我们的祖先曾经做过的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想起,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记,这就是“回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请同学们朗读本小节。出示课件21
2、理解“苍苍茫茫”:读到“苍苍茫茫”让我想到了第一小节的“一望无边”,你能说说苍苍茫茫是什么意思吗?出示课件22
3、指导朗读: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好,那么遥远……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1、思考: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3
2、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诗歌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动词使用之妙,并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如何增强学生兴趣,更加高效的识字写字将是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2)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当代幼儿文学精选》、《*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填空,
( )夕阳 ( )明月 ( )星星 ( )晚霞( )草帽
( )蝴蝶( )裙子 ( )美景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过程:
1、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
6、指名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3)
——《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3篇
《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a)读通课文。
b)自学字词。
c)理解内容。
d)质疑问难。
e)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
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当代幼儿文学精选》、《*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4)
——《祖先的摇篮》课后教学反思3篇
《祖先的摇篮》课后教学反思1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祖先的摇篮》课后教学反思2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共四小节,内容浅显,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
我从哪里来?作为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这个单元是要启迪孩子们去认识人类的开端,寻找人类的`根,追问世界的开端,这是编者的美好愿望。
教学这一课,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好“摇篮啊”中的“啊”,第二节和第三节读好里面的四个疑问句,第四节符号“沙沙,沙沙”和“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除了这些细节,整首诗的节奏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在分节指导时,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读得比较好,不过一放到整首诗里,他们就会读得很急。当然,在下午第七节课再检查时,他们的朗读还是能让人满意了。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重点在透过文字表面读懂诗歌的意趣。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原始人类在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找出几组动宾短语“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赏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最富诗意和童趣的两组短语。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一句没有沿用前面的句式说成“追野兔,采蘑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趣味,和野兔赛跑多有意思啊,野兔成了原始人类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呢,多快乐!“看蘑菇打伞”蘑菇为什么要打伞呢?是为了挡雨?为了遮阳?还是为了美美哒呢?原始人类是在看蘑菇打伞,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吗?还是会想哪一把蘑菇伞更美。多有趣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再看“逗小松鼠,赏野蔷薇”动物可爱,植物美丽;“捉红蜻蜓、逮绿蝈蝈”,红与绿相应成画。多有诗情画意,原始人类的生活。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童诗中的意象,眼前好似放映着一部有趣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大片。虽然时间花得有点多,但,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5)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 (菁选3篇)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些词语。(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2、读了这些词语后,能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3、视频:洪水**村庄,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二:读中品文,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
(一)今天,让我们深入的走进课文,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后谈感受。
(1)我仿佛看见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已经感受到洪水即将爆发,灾难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了。
3、如果刚才是倾盆大雨,那现在就是山洪暴发。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请同学们***,看看一米大约到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啊!跳舞,*时的舞蹈是赏心悦目的,此时,洪魔跳的可是疯狂的**之舞啊!谁再来读?(读出了洪水的肆虐与疯狂)
5、最后一句谁来读?(我听出了洪水如野兽般在狞笑,读出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憎。)全班读这3个句子。。
6、我们将这3句话连起来再读一遍。听了大家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刚才录像中那狂奔而来的洪水,在路面上张牙舞爪的姿态,为什么这3个句子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呢?(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对,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
三、读中悟文,感受桥的危急。
1、如果是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的,求生是人们的本能表现。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村民反应的词语画出来。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2、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么?(惊慌失措)
3、是啊,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正是失措的表现啊。
4、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寻找生路,他们的生路在哪里?谁来读第4自然段。东,西,南,无路可走,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我们再来齐读一遍第4自然段。现在,我有些担心了,我通过只有这个词,知道它是唯一一座可以逃生的桥,你是不是也有你的担心啊!
四、读中析人,感受老汉的伟大精神。
1、此时此刻,不但有天灾,而且人祸也即将发生。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请大家读第7,8,9自然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仔细读课文,年迈的村支书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反复读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老支书是怎样一个人?
2、拥戴,我们怎么理解呢?(拥护爱戴)他不仅是一名老汉,还是一位*支书,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3、老汉沙哑的喊话,谁来接着读。(生接着读老汉命令的话)我们看,短短的一句话,连续使用了3个感叹号,这能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喊话么?此时,山洪在咆哮,人们在哭天喊地,场面极其混乱,老汉应该怎样喊?谁再来读?那么多人站在大雨中,站在洪水中,等着你指挥,我们就应该读得响亮,干脆,坚定,全班齐读。
3、为什么*员要排在后面?*员也是人啊!谁在后面,就意味着离**越近。你能谈谈你的理解么?
4、老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使惊慌失措的人们瞬间变得井然有序,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一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的7到13自然段。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老汉又有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请同学们看78页和79页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呢?观察老汉此时此刻的动作和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老汉是多么的愤怒,谁再来读读,你的声音很大,可是你愤怒了么,你愤怒时是什么样的呢?再来读读。)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6、老汉揪小伙子出来,维护了秩序的井然,可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把小伙子揪到后面,意味着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而离**越来越近了。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样的*支书啊!请同学们试着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是的,老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家齐读4个成语。
7、此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木桥痛苦的**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信息?是的,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木桥即将断裂,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了。
水,爬**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对父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8、这里有个吼,我们刚才也读到了一个吼,在哪个自然段出现的?(15自然段)男生读前一个吼,女生读后一个吼,老师读旁白。同样一个吼字,却有着不同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次吼,在危险面前,有群众,有儿子,老汉选择了群众。第二次吼,在危险面前,只有自己和儿子,老汉选择了儿子。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员,也是一位父亲,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9、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10、那座窄窄的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了,谁来说说那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
11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情至深处,一写为快。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2、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祭奠他那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先人后己的老伴,和她那在危急时刻不和父亲争吵的孝顺的儿子,这是多么的慷慨悲壮啊!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可能想对老太太,对乡亲们,对老汉,对在座的同学们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在80页的空白处写下你想说的话吧!
3、生读自己写的话。
4、听了同学们的真情感言,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文中对老汉的动作,语言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这样,老汉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才那么崇高,伟大,深厚,永恒!
六、领悟写法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2、文章的写法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瞪”。
3、检查:
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⑶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明确说明文中举例的典型性和**性。
⒉通过指导阅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点。
⒊在多角度的分析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教育。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明中所举例子的典型性和**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4张)、卢沟桥石狮子照片(①母子相抱②交头接耳③倾听水声)、多**课件
教学方法:设问阅读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㈠**教学(略)
㈡导入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出示教学目标)
A、简单分析课文内容后,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词,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找出课文列举了几个例子及为什么举这几个例子的问题。
B、我们讨论了这篇说明文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的问题。大家认识到,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既具有*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它们自身的特点,也就是具有**性。既然它们都具有*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来说。(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要点:(历史悠久,如:“石拱桥在*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形式优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卧虹”、“飞虹”、“长虹卧波”;结构坚固,如:“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第三段开头说“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明确指出了这是*石拱桥的特点。而课文前面这三段有的说石拱桥的特点,有的说*石拱桥的特点。由于我国石拱桥是世界石拱桥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石拱桥的特点,也是我国石拱桥的特点。
我们明确了*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这三大特点之后,再看看赵州桥和卢沟桥是不是也具备这三大特点?请用原文来说明。(学生看书回答)
要点:⒈(①第四段中,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历史悠久②第五段中: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b“大拱有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也不致受影响”——结构坚固③“拱上加拱,桥身也更为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的古朴美观”——形势优美)
“古朴”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予以肯定)
正因为赵州桥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开头写道:“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绝伦”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予以肯定)
⒉通过研究课文,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具有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势优美的特点,卢沟桥是否也体现这些特点呢?用课文话回答。(学生看书,小声讨论)
要点:(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历史悠久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结构坚固③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形式优美
“惟妙惟肖”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对课文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这三点也就是*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大家还应明白,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所举例子的**性。**性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概括:久、坚、美(板书)
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久、坚、美的特点,同时又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为什么偏要举这两个例子,举一个不是更简炼吗?(学生讨论交流)
要点:因为赵州桥**的是独拱石桥,卢沟桥**的是联拱石桥,独拱和联拱是*石拱桥的两种类型,所以举两个例子。如果只举一个例子,就缺少了一种类型;如果举三个例子就多余了。在此我们应该明确: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几个例子,要看说明对象存在几个类别。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备久、坚、美的特点,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是: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除了这一区别外,这两座桥还有什么自身特点呢?(学生看书并讨论交流)
要点:赵州桥:拱上加拱,大拱有28道拱圈拼成。(板书:拱上加拱)卢沟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有人说,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就是因为石狮子千姿百态大小不一,位置不同。)(板书:石狮百态)《*石拱桥》这篇文章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久、坚、美,既是赵州桥的特点又是卢沟桥的特点,也是*石拱桥的特点。独拱和联拱是*石拱桥的两个类别,拱上加拱是赵州桥的自身特点,石狮百态是卢沟桥独具的特色。现在大家对这篇文章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是不是更清楚了,从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具有**性,①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②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特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了这篇说明文,大家不但了解了*石拱桥的情况,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必须学会在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所举的事例一定要有**性。
赵州桥和卢沟桥具有非常突出的**性,这还可以从中外人士对它们的评价看出来。大家看“早在13世纪”这一段,马克·波罗认为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常“推崇”这座桥。
“推崇”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
马克·波罗对卢沟桥的高度评价,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它的**性。下面看看“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侵略战争的历史上”这一段,也是卢沟桥的自身特点,只不过,这不是它形式、结构方面的特点,而是它在历史作用方面的特点。
紧接着,课文写道:“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这一段说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呢?找出关键词语进行说明。(学生讨论交流)
要点:(三个方面。有表示顺序先后的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那么,这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交流)
要点:因为课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都是古代的,如果没有最后这一段,读者就会误认为只有古代的*石拱桥有很高的成就,而现在的就不然了。因此,写上这一段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古代就有优良传统,而且说明现代的石拱桥有了新的发展。这样所作的说明也就全面了。
㈢巩固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我们为了研究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并逐一广泛深入的思考、回答,从而理解了有关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一系列问题。这种提出一系列问题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我们叫它“设问阅读法”。请大家注意学习运用。
㈣作业:仿照《*石拱桥》一文,运用举例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选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用生动的描述来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3、感受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增强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特征,进行生动、准确地说明
教学过程
一、由“鼠”字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展示松鼠图片。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鼠的文章,叫——。(学生回答:《松鼠》)
请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板书“松鼠”课题。教师用红笔把“鼠”字描红,强调笔顺。
鼠,象形字。鼠,甲骨文像一只尖嘴、大耳、长尾的动物在啃啮什么,四点**啮碎的物屑,也有人认为是胡须或偷吃的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1、作者笔下的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讨人喜欢(教师板书:讨人喜欢)
2、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
漂亮、驯良、乖巧(教师板书:漂亮、驯良、乖巧)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概括:因为松鼠,所以它很讨人喜欢。
3、第1自然段和第2至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1自然段总写,第2自然段写松鼠的漂亮,第3自然段写松鼠的驯良,第4、5自然段写松鼠的乖巧
总说和后分的关系(先总说,后分说)(教师板书:总→分)
4、第1自然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词语概括了松鼠的三个特点,与下文一一对应,这是按照从外形到习性的逻辑顺序写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教师板书:外→内)
5、第6自然段又介绍了有关松鼠的什么内容?
生理特征,经济价值,属于补充说明。(由主要到次要)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是从漂亮、驯良、乖巧三方面来写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的,课文结构先总后分,即先概说后具体、说明顺序是由外形到习性的逻辑顺序。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特点
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漂亮的?又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松鼠的漂亮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小面孔、尾巴、坐姿、吃相
作者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特点,让人初步感受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
用“帽缨”形容尾巴,既写出了松鼠的特征,又给人以美感。
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作者的喜爱之情。“身子躲在尾巴底下歇凉”,点出松鼠形态的奇特之处。
最后从松鼠的坐姿和吃相说明它“最不像四足兽”的体态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松鼠可人体态的喜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松鼠“漂亮”这一特点的认识。
2、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驯良的?
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教师引导:“满树林里跑”“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歇凉”“练跑”“玩耍”等拟人化的语句,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3、作者写松鼠的乖巧,侧重于“巧”字,重点写了它的机灵、巧妙、聪明。小组讨论4、5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出松鼠乖巧的句子,写出你们的理解?
教师预设:
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
写“过水”,连用两个“当做”,巧妙地刻画出松鼠的乖巧,仿佛让人看到一个聪明的顽童。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松鼠过水的特点。
⑵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⑶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用“极”“那样……那样……”“一忽儿”等词语,写它的跑跳敏捷,强调了它的机灵。
⑷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松鼠叫声的特点。
⑸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写叫声,除了写一般叫声的特点,还写它被惹恼时的“恨恨声”,突出它的灵性。
可以请学生模仿一下,松鼠不高兴时发出恨恨声。
⑹写松鼠搭窝的先后顺序,运用准确的动词“搬”“放”“编扎”“挤”“踏”以及形容词“错杂”“宽广”“坚实”“舒适”“安全”,生动地体现了松鼠的巧妙与能干。
窝址选择与窝口处理的合理科学,更突出了松鼠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故而“很讨人喜欢”。
教师总结:第4、5自然段,作者通过写松鼠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松鼠搭窝(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来表现松鼠的乖巧。
4、下面这段文字同样是写松鼠的,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有何不同?
《辞海》中的“松鼠”条目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师生总结:《辞海》中的一段话,是如实的说明有关松鼠的科学知识,如属类、体长、毛色、食物、产地、用途等,是注释性的,要求语句确切,句子短,修饰少,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而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用文学笔调写的,在同样科学、准确说明的基础上,语言表达上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拟人手法生动地来说明事物;形容词、动词、副词的使用精当准确。(教师板书:语言生动:打比方、拟人、词语)
四、进行片段仿写,迁移能力
1、请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小白兔外貌或习性方面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性文字,100字左右。
小白兔,体形小,全身白色,三瓣嘴,有两只竖起的长耳朵。牙齿终身不断生长,需要不断进食干草磨牙。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等各种颜色,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胆小,机敏,素食,可爱,易保持清洁,少有攻击性。高兴时会原地跳跃,跳跃时还会抽动尾巴,生气时会咕咕叫。
2、全班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用生动的描述来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3.感受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增强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特征,进行生动、准确地说明
教学过程
一、由“鼠”字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展示松鼠图片。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鼠的文章,叫。(学生回答:《松鼠》)
请一位字写得好的同学板书“松鼠”课题。教师用红笔把“鼠”字描红,强调笔顺。
鼠,象形字。鼠,甲骨文像一只尖嘴、大耳、长尾的动物在啃啮什么,四点**啮碎的物屑,也有人认为是胡须或偷吃的油。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
1.作者笔下的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讨人喜欢(教师板书:讨人喜欢)
2.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
漂亮、驯良、乖巧(教师板书:漂亮、驯良、乖巧)
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概括:因为松鼠,所以它很讨人喜欢。
3.第1自然段和第2至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1自然段总写,第2自然段写松鼠的漂亮,第3自然段写松鼠的驯良,第4、5自然段写松鼠的乖巧
总说和后分的关系(先总说,后分说)(教师板书:总→分)
4.第1自然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词语概括了松鼠的三个特点,与下文一一对应,这是按照从外形到习性的逻辑顺序写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教师板书:外→内)
5.第6自然段又介绍了有关松鼠的什么内容?
生理特征,经济价值,属于补充说明。(由主要到次要)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是从漂亮、驯良、乖巧三方面来写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的,课文结构先总后分,即先概说后具体、说明顺序是由外形到习性的逻辑顺序。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特点
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漂亮的?又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松鼠的漂亮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小面孔、尾巴、坐姿、吃相
作者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等一连串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松鼠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特点,让人初步感受松鼠“讨人喜欢”的模样。
用“帽缨”形容尾巴,既写出了松鼠的特征,又给人以美感。
用副词“老是、一直”,既说明了翘的状态和高度,又流露作者的喜爱之情。“身子躲在尾巴底下歇凉”,点出松鼠形态的奇特之处。
最后从松鼠的坐姿和吃相说明它“最不像四足兽”的体态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松鼠可人体态的喜爱,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松鼠“漂亮”这一特点的认识。
2.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松鼠驯良的?
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食种类:果实(不伤害人畜)
教师引导:“满树林里跑”“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歇凉”“练跑”“玩耍”等拟人化的语句,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突出了它的“讨人喜欢”。
3.作者写松鼠的乖巧,侧重于“巧”字,重点写了它的机灵、巧妙、聪明。小组讨论4、5自然段,找出认为写出松鼠乖巧的句子,写出你们的理解?
教师预设:
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船。
写“过水”,连用两个“当做”,巧妙地刻画出松鼠的乖巧,仿佛让人看到一个聪明的'顽童。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松鼠过水的特点。
⑵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⑶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用“极”“那样……那样……”“一忽儿”等词语,写它的跑跳敏捷,强调了它的机灵。
⑷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松鼠叫声的特点。
⑸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写叫声,除了写一般叫声的特点,还写它被惹恼时的“恨恨声”,突出它的灵性。
可以请学生模仿一下,松鼠不高兴时发出恨恨声。
⑹写松鼠搭窝的先后顺序,运用准确的动词“搬”“放”“编扎”“挤”“踏”以及形容词“错杂”“宽广”“坚实”“舒适”“安全”,生动地体现了松鼠的巧妙与能干。
窝址选择与窝口处理的合理科学,更突出了松鼠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故而“很讨人喜欢”。
教师总结:第4、5自然段,作者通过写松鼠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松鼠搭窝(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来表现松鼠的乖巧。
4.下面这段文字同样是写松鼠的,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有何不同?
《辞海》中的“松鼠”条目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师生总结:《辞海》中的一段话,是如实的说明有关松鼠的科学知识,如属类、体长、毛色、食物、产地、用途等,是注释性的,要求语句确切,句子短,修饰少,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而课文是文艺性说明文,用文学笔调写的,在同样科学、准确说明的基础上,语言表达上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拟人手法生动地来说明事物;形容词、动词、副词的使用精当准确。(教师板书:语言生动:打比方、拟人、词语)
四、进行片段仿写,迁移能力
1.请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小白兔外貌或习性方面的特征,写一段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性文字,100字左右。
小白兔,体形小,全身白色,三瓣嘴,有两只竖起的长耳朵。牙齿终身不断生长,需要不断进食干草磨牙。兔子的眼睛有红色,蓝色,茶色等各种颜色,眼睛能聚很多光,即使在微暗处也能看到东西。胆小,机敏,素食,可爱,易保持清洁,少有攻击性。高兴时会原地跳跃,跳跃时还会抽动尾巴,生气时会咕咕叫。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松鼠
讨人喜欢:漂亮、驯良、乖巧
总→分外→内
语言生动:打比方、拟人、词语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7)
——部编版《人之初》教学设计 (菁选2篇)
部编版《人之初》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现阶段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字理、借助语境认识9个生字,会写“之、远、近”3个字。
2、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3、初步了解“教”“习”的重要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识字与读文
教学难点:朗诵与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网、日、燕、伞”发现了什么特点?
2、指生读课题“人之初”天鹅图识记“之”, 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指导写“之”
二、分解
1.大屏幕出示三字经,学生**读,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2.指学生分行读
3.认读生字,与汉字交朋友(指生认读,大屏幕圈生字)
4.生读文,边读边圈生字
5.分行读文、学字
(1)初:左右结构,字理识字,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刚刚开始的意思,春天刚开始叫初春、初夏,人生刚开始:人之初,性本善。
(2)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3)善:上下结构,字理识字,为什么“善”与羊有关?善良,友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理解:班级哪个小朋友做什么事,让你觉得她善良呢?帮助别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尊敬老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爱护花草树木,夸我们机自己,读:人之初,性本善。
(4)习:独体字,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字理识字,小鸟学飞行,你和妈妈学会了什么?出示图,小宝宝和狼妈妈学会了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人就不一样了,读:性相近,习相远。和妈妈在菜市场长大,孩子会什么样子?读:性相近,习相远。在做学问的人群中长大,会什么样子呢?读:性相近,习相远。
(5)多种形式读前两行
(6)教:字理识字,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上下结构,“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独体字,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多种形式读后两行
6、明白意思会读得更好
7、多种形式读文:拍手、踏步、同桌拍手、古人读法 间休:《三字经》动画版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内容,通过讲故事进行的人文教育,也引导孩子理解了三字经的含义,还巩固了汉字的认识。
三、展开
1.认读生字:独体字(习、专)习、习、习是独体字,我把习字送回家。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3.把生字送回田字格:指导写字“远、近”
【设计意图】
通过归类识字,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识记生字。
四、提升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南宋著名的大学者,今浙江宁波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既是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极好的读物。建议同学们多读、多理解、多运用它。
【设计意图】
拓展三字经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多理解、多运用,为阅读写作打基础。
五、小结:今天呢们跟谁交了朋友?(说说认识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独体字:习、专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部编版《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朗读这些词语)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近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之、初”注音)
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2、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2、反馈指导:
(1)指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字卡,指名读。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义”“之”,提示:“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
2、指导书写“相”。
(1)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2)范写“相”。
(3)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板书设计:
部编版《祖先的摇篮》优秀教学设计 (菁选2篇)(扩展8)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第八单元是数学广角,这单元用四个例题介绍了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这几个实例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增强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本节课为这单元中的例3,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列举田忌所有可采用策略”的过程,能在分析问题时有序思考,能在确定策略时有条理,并能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理解在比赛或对抗中策略是取胜的关键。难点是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说教法学法
“田忌赛马”的故事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一定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的,在这里,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对策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优选法、对策论等是比较困难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除了把握好教学尺度,注重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尽可能地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丰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扑克牌,让学生选择哪一组,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质疑:为什么老师总是能赢?
3、揭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策略问题”。
(二)听读质疑,自主探究
1、听故事:田忌赛马,思考下面的问题:
(1)齐王与田忌一共赛了几次马?
(2)第一次谁赢了?马是怎样出场的?
(3)第二次谁赢了?马又是怎样出场的?
(4)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同桌两人合作研究。
学生分小组把田忌对齐王的所有策略找出来,填在106页中间的表格中。
2、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你发现田忌共有多少种应对策略?
(2)齐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赢了几次?
(3)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4)田忌如何做才能赢得比赛?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1、重温扑克牌游戏,思考老师为什么一直获胜?
师生共同小结要使弱方在比赛中有机会获胜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2、课件出示P107第3题,学生**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最后汇报展示,师生共同总结获胜策略。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数学游戏:两人用下列数字(1、2、3、4、5、6、7、8、9、10)轮流报数,甲报1个数乙就报2个数,反之甲报2个数乙就报1个数,且必须是接着前面的人的数报,谁先报到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学生两人一组,探究获胜策略,最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六)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做108页的“数学游戏”并总结获胜的方法。
一个猎人带着一只羊,一匹狼和一些菜来到河边要过河,河边的一条小船一次只能运猎人和一样东西。应该怎样安排他们全过河而避免伤害?小船往返一次需8分钟,需要多少时间?
四、说教后反思
1、学生对田忌取胜的策略并不陌生,可见学生的知识经验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在同桌合作完成表格解决“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时,学生活动不顺畅,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去做,结果导致汇报时思路也不清晰。
2、本节课中田忌如何赢齐王的策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并体会了优化的好处。但是在报数游戏中,对与“确保取胜”,在同桌玩一玩后少数一部分学生找到了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沉浸在随游戏的兴奋中,很难冷静的思考,得出必胜策略。或许应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来游戏,让他们慢慢领悟。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2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足智多谋。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难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
一、情景导入,确定探究主题
1、玩牌优秀
2、复习课文内容,确定探究主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学生**演示并板书。
(3)请学生**题,确定主题: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二、探讨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师:你喜欢用什么方式学习探究?
2、师:好,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探究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巡视,随机指导)
三、展示学习成果,综合训练提高
1、学生**汇报学习探究成果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2)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3)齐威王洋洋得意。
(4)孙膑善于观察。
2、相机性进行朗读训练。
3、创设情境,选择性的练说。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话用写信的形式写下来。
2、查阅有关孙膑的资料,写一份孙膑的小传。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想一想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请同学们边听边闭目想象。(播放《赛马》)
2、欣赏了这段曲子,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二、猜一猜,读一读
1、赛马是古时候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它不仅体现**的实力,还展示人的智慧。今天,让我们走进赛马场去看一看。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猜一猜:这个故事将会讲哪些内容?
(估计学生会答:作为比赛,要有对手,那么赛马的对手会是谁?是怎样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
师据生所答进行板书:跟谁赛?怎样赛?赛马结果怎样?
2、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你只要仔细读读课文就都能了解。自读课文,等会儿请同学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3、生作答,师相机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
初赛失败孙再赛胜利
田忌齐威王膑田忌齐威王
上——上献下——上
中——中策上——中
下——下中——下
三、看一看,说一说
1、咱们先来看一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实况录象。(播放两次赛马场面)
2、同学们能当一当体育播音员,将比赛的实况解说下吗?请读一读第2和第13—17自然段,先准备准备!
3、生**解说,评价促进。
四、演一演,评一评
1、你解说得这样清楚明白,如果宋世雄在场也一定会为你竖起大拇指。同学们当了一回体育解说员,下面请同学们再当一当演员,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演一演,再现当年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场面,那一定非常有意思。同学们想尝试尝试吗?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先4人一组来演一演,每组安排一人作赛马解说员。
(每组安排4人:一人饰田忌,一人饰齐威王,一人饰孙膑,一人作赛马解说。)
2、掌声有请第一组**表演。(生表演)
3、欣赏了赛马场上田忌与齐威王、孙膑的表演,你们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呢?对照课文内容,我们来评一评!
4、估计生会指出扮演齐威王的同学没有把齐威王正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的情节表演出来。相机作如下指导:引导想象:齐威王可能会怎样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呢?他夸耀自己的马时可能会怎样说?还可能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在组内说一说,演一演。
5、指名“齐威王”**表演。
6、再一组完整地演演。
五、访一访,问一问
角色转换,教师扮演**进行赛马现场采访。估计教学程序如下:
**:观看了这场赛马,我(老师饰)作为一名**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孙膑,田忌第二次赛马取胜,这可多亏了你呀!请问当时你是怎么想到调换**的出场顺序这个好主意的?
孙膑:当时,我看见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于是我就想田忌的上等马比不过齐威王的上等马,但肯定能赢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也一定能赢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就会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于是就为田忌出了这个主意。
**:请各位观众评价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众生评)
**:的确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啊!(板书:勤观察善思考)
**:田忌,祝贺你!第二次赛马大获全胜!这一败一胜,你心里一定很不*静。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吧,能跟大家说说吗?
田忌:失败并不可怕,***的是丧失了再战的勇气。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计策,多一个计策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说得多好!谢谢你的至理名言。
**:尊敬的齐威王,这次你输给了你的手下,你一定很懊恼!其实没什么,常言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买个教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恕我冒昧,敢问大王,您认为这次失败给您的教训是什么呢?
齐威王:哎,我太骄傲了哪有不失败的?
**:是的,我们做任何事都就记住“胜不骄,败不馁”!(板书:胜不骄败不馁)
**:如果再来第三次赛马,有一批谋士能让您取胜,您愿意挽回败局吗?
齐威王:十分愿意,有出此良策者,赏上等马一匹。
注:以上采访的田忌、孙膑、齐威王可以是班**何一个学生,且每个问答不局限于一问一答,鼓励一问多答。)
六、写一写,练一练
1、齐威王已经下了赏赐令,请大家都来为齐威王献出良策,并依照前两次赛马的写法,写一写第三次赛马的经过和结果。
提示: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齐威王先拿上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最后拿下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比赛结果,齐威王胜两场输一场赢了田忌。(加“——”线处为学生填写。)
七、读一读,写一写
逛作业超市:任选一题做一做
1、我国人民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像这类以智取胜的故事还很多,如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等。课外,请搜集以智取胜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2、观看运动会上60米赛跑的场面,按一定的顺序将比赛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4
一、课题:
田忌赛马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赛马是我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喜爱的一种活动。齐国大将田忌十分喜欢赛马,课文讲的就是赛马中的一个故事。
2、学习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给课文分段
3、讲读第一段
(1)我们看一下比赛情况,齐读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可以知道那些情况?
(2)指名回答:比赛的结果?比赛失败的原因?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换一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第一次田忌失败了,他有那些表现?(扫兴、垂头丧气)
(4)想象以下,齐威王有那些表现?
4、讲读第二段田忌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1)朗读课文
(2)孙膑给田忌出注意时,田忌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田忌有什么弱点?
(3)孙膑的表情、心理是怎样的?(胸有成竹)他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
(4)读课文,体会孙膑的品质?(观察认真,善于动脑)
(5)体会齐威王的性格品质?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分组表演
(8)练习
5、讲读第三段田忌要同齐威王再比一次,齐威王同意了,我们来看以下比赛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田忌是如何取胜的?找同学演示一下
(3)田忌胜利了,齐威王有那些表现?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4)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
(1)只……就……说明什么?(没费多少力气,就使结果完全改变)
7、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六、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完成练笔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读熟课文,弄清两次赛马的情况。
2、掌握课后生字。
3、进行思维训练,领悟孙膑的聪明才智,并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有所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表情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培养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理解孙膑的聪明才智:在赛马场上,孙膑不仅能仔细观察比赛双方马的情况,而且观察到了齐王骄傲的神态,经过思考,马上想出对策,帮助田忌取得赛马的胜利。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引导学生品析课文的重点词句上,通过精读课文,品词品句,体会到这个关键之处:孙膑观察到齐王被第一次胜利冲昏了头脑,推测出第二次比赛,齐王对田忌采用的计策不会做出反应,所以孙膑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读懂两次赛马的情况并不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稍差些,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多读,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领悟到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模式:
运用“自读、自悟、自主表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读书、合作演示、共同探讨为主要活动,尝试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读书、演示、讨论过程中有所感悟,创设促使学生自主表达的氛围,如通过表情朗读、表演来表现齐王的得意洋洋和孙膑的聪明智慧,用关联词来对全文进行总结。
教学准备:
制作交互性比较强的赛马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指导书写课题。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人们似乎对书写要求降低了,所以语文课的书写指导(特别是高年级)比较少见。但是,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是培养学生认真、有耐心、对学***的一个好做法,不能忽视。
三、总体把握课文
自主选择读书的方法,自主选择交流的对象,读后有所表达(你知道了什么?)
因为教师几乎没有提什么读书的要求,所以学生能充分地**地读书,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几乎是没有禁锢,利于学生充分地感知,**地思考,大胆地探索。
询问学生:你们想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是再读书?**讨论?演示课件,看看怎样赛马?还是找几个同学来当齐王、田忌、孙膑演一演?
根据多数学生意见,灵活处理。
预测:
展示课件,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如让学生当其中的一个角色,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喊加油,读书读清楚如何赛,结果如何,什么原因。
表演课文:要加强朗读人物对话的指导,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真正有所感悟。
**讨论:估计学生会提到“‘胸有成竹’等其他的新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讨论,不要满足于知道答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如何做?放任自流是不行的。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可能,也大致设计了引导的方向。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可能,教师要灵活引导,但不能强导。在注意教学的原则性同时,注意教学的灵活性。
四、精读课文,深入领会
研究:为什么第二次比赛齐威王不跟着变换出场的顺序?
(展示课件)
这里是说“研究”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学生答。这是因为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加上前面学生自主选择了学习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所以,这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有可能学生会提出。如果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能提出这个问题的程度,那么,教师可先展示课件,假设齐王也跟着调换出场的顺序,会怎样?让学生看课件时有所疑。
五、指导感情朗读,读中领会,读中解疑。
“读中来,读中了”,“自读、自悟、自主表达”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读”,在读中抠“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来理解,引导学生最终理解孙膑不仅观察马,而且揣摩齐威王,这才是他“胸有成竹”的保障,最终突破教学难点。
六、总结:
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完成对课文的整体回归。
七、拓展性阅读:
读《孙膑和庞涓斗智》。推荐学生读这个故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实现课内外的有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
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比一胜了齐威王。
二、教学要求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一)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彩**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一个半课时<6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b、赛了两次。
c、田忌先输后赢。
2、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分的不一致、不**,老师加以引导。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3、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4、确定分段依据。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
(四)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五)从兴趣点入手,**讲读。
教学**: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贴马图的形象直观。
教学形式:自学、画批。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1、**自学。
2、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③人物心情不同:
3、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①“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②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③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①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②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
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
例如:
①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
②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
③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
2、**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①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
②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
(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2、**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表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3、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例: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1、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从中体会两个“让”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怠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孙膑仔细地观看了这场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原来,转败为胜的法宝就是“变”。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
文章不但情节曲折,人物神态描写更是传神。文中用“扫兴”“垂头丧气”,把田忌输后情绪十分低落、无心再战、准备离开的情形刻画得淋滴尽致。当孙膑献言时,田忌“瞪了一眼”,表示“怀疑”,没有“信心”;而齐威王则由胜利后“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的目中无人到“有点儿心慌”,直至“目瞪口呆”,毫无思想准备的失败。作为比赛的双方,作者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因此,可以让学生积累描写神态的词语。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的异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对一篇历史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贏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
2、读题,题目最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3、预设:
(1)田忌与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经过怎样?
(2)田忌赛马最后胜利了吗?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4、介绍孙膑资料。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过渡:请同学们稂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用自已学过的认字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把你认为易错易混难写的生字作上标记。
(2)洼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作上标记。
(自读批注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3、学生展示:板书同学引领学生重点认学字词(可以从1、指导读音;2、指出生字的易错易混难写之处;3、理解难以理解的词语。等方面来学习。)
注意以下的字和词:忌、将、膑
描写神态的词:疑惑、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得意洋洋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如: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4、字词学完了,现在我们把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有感情,注意停顿。
一至四组各推荐一名分节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评价。
5、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是采用什么方法概括的。并思考课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句子进行批注。
6、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并评价。
三、学会质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还应重点探究哪些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组长记录,留待下节课解决。
四、运用拓展
1、同学们,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学习认真观察的分析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次赛马双方的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2、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写了谁和谁赛马?
3、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一共赛了几次,每次几场?
(二)讲授新课
1、打开书,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写了第一次赛马?哪些自然段写第二次赛马?
2、学生汇报。
3、提出学习要求:先**读一读描写这两次赛马的段落,然后拿出自己做的道具在小组内演示赛马的过程。
4、第一次赛马的过程谁来读一读有关的段落?个别读,齐读。
5、谁来说说第一次赛马的过程?多请几个学生说,个别说完,全班一起说,师在黑板上用道具演示。
6、第一次赛马田忌输得这样惨,你知道原因吗?在书上找有关的句子读读,个别读完后,全班一齐读。
7、第二次赛马呢?请生读有关的段落,大家齐读。谁来说说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8、请生**边说边演示。全班齐说。
9、请生看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一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呢)
10、在书中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个别汇报,大家齐读这一句话。
11、这样的顺序能随便换吗?请生**做实验,大家一起推算结果。
12、师总结:这是唯一能让田忌取胜的办法,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孙膑)可见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足智多谋、关于观察的人)
13、为什么他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分成四人小组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讨论讨论。
14、学生汇报。
15、为什么田忌和齐威王想不出这样的好办法?请生分角色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表情的的词语。想一想。
16、学生汇报。
17、学了这一课,你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什么?
18、生**发言。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3、概述课文,继续培养概括潜力。
4、认字8个,写字8个。练习**识字。
5、理解“扫兴、疑惑、讥讽、轻蔑、换掉、顺序”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垂头丧气、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目瞪口呆”等成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激趣法、质疑法、悬念法、自主合作交流法、顺学而导法等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孙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示先在黑板上用红颜色的粉笔写上“赛”字。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的读出来。(赛)能组个词吗?(比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比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
2、这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么呢?请看黑板。我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学生们立刻说出“赛马”,我之后问:“谁赛马呢”同时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忌”,学生又立即说出“田忌赛马”。
3、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田忌赛马的事)
过渡: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样样?让我们一齐去文中找找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浏览全文,思考:文中写了田忌和谁赛马?共赛了几次?每次结果怎样?
2、生答。(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一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田忌输了,第二次田忌赢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资料:
田忌第一次赛马输了,第二次赛马赢了,那他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具体过程怎样呢?
1、明确学习任务:
第一、第二组学生学习田忌第一次赛马的具体过程,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三、第四组学生学习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具体过程,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
⑴师问:首先请一、二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的过程。
⑵指名答。(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⑶师问:下方请三、四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田忌与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⑷指名答。(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之后他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第三场,他又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
⑸(学生在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用连线的方式画出每次比赛所对等级马的具体过程,并且用蓝颜色的线条表示田忌输的场次,用红颜色的线条表示田忌赢的场次。)之后又问:从黑板的线条能够他们两次比赛的结果怎样?
⑹生答。(第一次田忌以0:3输了齐威王,第二次田忌以2:1赢了齐威王。)
⑺师问: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难道是换了马?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⑻生读。(还是原先的马,只掉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
⑼师问:马还是原先的马,只掉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够转败为胜。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⑽生齐答:孙膑。
⑾师问:孙膑是怎样明白这个十分妙的主意?老师看谁能从文中很快的找出句子?
⑿(出示黑板)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刚才的情形”指的是什么情形?
⒀生答:“刚才的情形”指第一次赛马的状况,从中可知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也就是,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慢不了多少,那田忌的上等马虽比但是齐威王的上等马,但比齐威王的中等马快多了,同样,田忌的中等马虽比但是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快多了。
⒁师问:从中能够看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⒂生答:他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人。
⒃师问:孙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出示黑板:简介孙膑)
孙膑简介: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是孙武的后人,齐国人。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孙膑为什么会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同学们课后能够上网或书中找答案,进一步了解他的状况。
⒄师问: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智慧)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吗?(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现实生活中或你读的书中,你认为谁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发明大王”爱迪生、喜羊羊……)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爱动脑筋思考、分析的人)老师期望同学们能成为这样的人。
四、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1、第一次赛马后,田忌失败了,他是怎样表现的?孙膑又是怎样献策的?齐威王又是如何表现的?请在文中找出他们三人的对话,读一读。
2、从你的品读中能够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呢?齐威王呢?(田忌是一个遇到失败就没信心、不自信的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齐威王是一个骄傲、自满、得意扬扬的人。)
3、你从文中的哪个词语能够看出?(描述田忌:扫兴、垂头丧气、疑惑)(描述孙膑:胸有成竹)(描述齐威王:讥讽、得意扬扬、轻蔑)
4、指导学生用贴合他们性格的语气、语调读他们的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
5、指名分主角再读他们的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人物。
五、发挥想象,练习写作
过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赢了,他还是这样的表现吗?(出示黑板)
续写: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部编版《田忌赛马》优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领会故事中所说明的道理,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
教具准备:
1、用卡片制作的表示双方不同等级的“马”。
2、制作的电脑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故事中的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那么,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预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
(2)每次赛马怎样?
三、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初赛失败。
2、孙滨献计。
3、再赛胜利。
4、取胜原因。
四、导学第一段:首赛失败。
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第一次赛马的情节。
2、投影自学题:第一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3、学生自学:同桌用课前制作的表示齐威王和田忌不同等级的`“马”演示比赛情况。
4、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到黑板前演示赛马情况。
5、教师点拨。
6、学生质疑。
7、小结。
五、导学第二段:孙膑献计。
1、指名读。
2、投影自学题:课文怎样描写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3、学生自学。(找出来读读)
4、检查自学情况,讨论思考题。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6、学生质疑。
7、小结。
六、导学第三段:再赛胜利。
1、演示电脑教学软件中第二次赛马情节。
2、投影自学题:第二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3、自学:同桌按课文内容演示第二次赛马情况,完成课堂练习2。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到黑板前按课文内容演示。
5、指导表情朗读,想象每一场比赛后齐威王的表现。
6、学生质疑。
7、教师小结。
七、导学第四段:取胜原因。
1、齐读。
2、学生质疑: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3、学生再读上文,对课堂练习1和练习2所填的两次赛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4、教师指导比较分析。
5、小结。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