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
数学加减法小报1
关于数学加减法小报二
关于数学加减法小报三
关于数学加减法小报四
关于数学加减法小报五
数学加减法小报2
1. 数学主要的目标是公众的利益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傅立叶
.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赫尔曼外尔
3. 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哈尔莫斯
4. 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魏尔德
5. 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文化中的数学》
6.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克莱因
7. 数学是知识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识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顺序和度量的科学均和数学有关。——笛卡儿
8.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9. 数学之所以比一切其它科学受到尊重,一个理由是因为他的命题是绝对可靠和无可争辩的,而其它的科学经常处于被新发现的事实**的危险。—— 爱因斯坦
10. 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另一个理由就是数学使得自然科学实现定理化,给予自然科学某种程度的可靠性。—— 爱因斯坦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阅读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1)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选2篇)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设计的。开始,运用对口令的游戏引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10的组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10的加减法过程中,设计思路清晰,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写出10的加减法算式,本节课,注重了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强化了10的加减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与同伴交流合作、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制作的课件幻灯片,我想能自始至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到最佳状态。只可惜啊!万事俱备,在关键的时候远程的电脑不工作了。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知道他们能回答的问题,就有意识的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获得成就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说实话,吃过早饭,满怀信心来到电教室,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电脑居然不能工作了,一看学生们齐刷刷的坐在了电教室,听课的老师们也怀着激情坐在了那里了,因为我是第一个上展示课的,也是星期三的'第一节课,没有时间去检查电脑,本来就有点紧张心理在作祟,我这节课的流程就指望课件演主角了,校长和几位老师过来帮助调试电脑了,电脑的确病得不轻,再也无法工作了,看来没戏了,为不让老师和学生失望,调整了一下情绪,硬着头皮把这节课给讲了,我觉得学生还很配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我认为自身有时用语不够精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踊跃、大胆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数学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学好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欢迎接受。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2)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选2篇)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 “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
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3)
——《加减法的验算》数学课件菁选
《加减法的验算》数学课件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加减法的验算》数学课件,欢迎参考。
《加减法的验算》数学课件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
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25+8=32,8+25=(),32-8=()32-25=()
2、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买东西的经历吗?
生发表意见。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和你们一样,小明也和妈妈一起去了商场,你们看看他们在商场里发生了什么事。(课件)
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从图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
135
+48
=183
师:结果出来了,那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要来检验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
学生**思考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①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些方法?
总结:加法的验算
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四、试试身手:练习
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加减法的验算》数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对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
3.养成自觉验算的学**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课本27页情境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如:
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②妈妈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③运动服比运动鞋贵多少元?……学生提出这些数学问题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计算第一个问题。
3.选择问题,**解决。
让学生**计算、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元)
4.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的计算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法的验算方法。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思考。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4.师:同学们真聪明,验算方法这么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师:大家讨论一下,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技能。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爸爸、妈妈购买东西时是怎样付钱,你能帮他们验算吗?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4)
——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近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和以前熟练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数的加减(小数的性质到五年级上学期再学,所以整数减小数、得数末尾是0的计算都不涉及)。
在课前对5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时,全部学生都能说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可见学生能把整数加减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对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算理与算法都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根据对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例题是点心店买点心的情境。四种点心及其价格分别是馒头—0.5元、豆浆—0.7元、馄饨—1.8元、面条—2.4元,通过提出问题求其中两种点心的总价和价格差引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我让学生思考“任意选两种食品,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2、精心设计,提升计算练习的功能。
计算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计算练习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课学习内容简单,所以我力求在练习设计上有所突破,希望在计算练习中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而书上的五道练习中,第1、2题是纯粹的计算练习,第3、4 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总体来说都比较简单。经过思考,我合并简化了1、2两题,因为在课堂上大量练习竖式计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舍弃了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计算,而且像第3题“水中插竹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题意并进行变式练习,可以在下节练习课进行。同时重新设计了两个练习:
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渗透加减计算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3、创造一个有规律的数列。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又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第一个练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个练习在第2小题填中间数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是我自认为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导师却指出,这样的数列很容易产生歧义。像第1小题的两个数列,即使再多给几个数,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为了更严密些,可以尽量多给几个数或后面加个数进行验证。而第2小题填中间数,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学生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做这样的题目要“小心”。曾经听曹老师做过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讲座,这一刻自己对此有了更深感受。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所教知识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再巧妙的设计也会弄巧成拙。
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很不安,很内疚、很遗憾,带着不自信走上讲台,又带着懊恼走下讲台,整个过程让我有些晕。课处理到这个程度,的确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下面谈两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三个遗憾点、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一、自问自答的两个问题
1、问题一: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
(1)原因:问题的推敲不到位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是,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尽管我在课堂上数次的看表调整时间,依然无济于事。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又和一位听课教师核实了一下,我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复习约10分钟+新授约20分钟+拓展约10分钟,很显然,这样分配不合理,计算教学的课堂,怎么能没有训练就下课呢?!时间浪费在复习和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处理上。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有意强调学生的学习、书写习惯而忽略了重点的把握,比如因为想照顾多数学生而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等等,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我的问题提炼的不到位。
典型错例:当学生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时,问题应该是:“这样做对吗?”而不是:“同学们仔细观察他写的竖式和计算结果,你有不同意见吗?”问题的跑偏带动学生关注点、思维点的跑偏,学生很无辜,我很懊恼。
(2)对策:修正问题、微调切入点
如果重新来上这节课,我想这样改动:
复习环节:**学生做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这样做对吗?”、“同学们来想一想,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该注意什么?”把学生的评价点集中到题目做的对不对上面,迅速回忆起注意事项,揭示课题。
新授环节:继续使用三本书的价格情景,学生**并列式时,顺势把5.40改写成5.4,确保两个例题一个是小数位数相同的,一个是小数问题不同的。然后以这两道题为载体,研究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注意事项,明白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和怎样对齐的道理,同时讨论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环节:重点处理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整数和小数相加减,一个是得数的末尾有0的题目。借这两道题把小数加减法中要注意的问题继续补充。
2、问题二:课为什么会上到这个程度?
(1)原因:面面俱到的负面影响
郯城吕**有句话说的好:“课不要考虑太多,不要面面俱到!”听时就心中一惊,课上完后才觉得,我就是“面面俱到后遗症”的典型**。从设计教案到课堂操作,我在想什么呢?
复习环节:想复习的充分,想做题,想让学生谈注意事项,还想关注学生的学**惯……
新授环节:想小步子走,想把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对比做充分、想讲透算理、想把小数加减法的各种特殊情况都展示总结出来……
面对学生:想给更多学生回答的机会,尽管有时已经不需要他们再回答了......
想得太多,结果失去的更多!
(2)对策:有舍才有得
课堂本不是产生完美的地方,我又何必强求。学生的能力、知识、情感、习惯,怎么可能在一节课上都得到培养!“舍得”是什么?有“舍”才有“得”!我需要抓住本质问题去关注,其他的细枝末节潜移默化就可以了。正如王永胜老师重述的华老师的那句话——“行动的摇摆缘于认识的模糊”,的确如此!我的认识本来就不够清晰,怎么可能奢望清晰的课堂实践?患得患失之后一定会失去很多,纵使性格使然,也要努力改正!
二、三个遗憾点
1、遗憾一:估算和笔算没有对比。
笔算之后,没有和估算进行对比。如果能**学生做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估算其实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验算方法。
2、遗憾二:没有及时改错。
拓展练习,在处理小数加减法的几种特殊情况之后,应该**学生改错,及时修正。但是因为时间的匆忙带走了我的预设,忘记处理了。学生不能及时的改正错误,对知识的掌握一定会打折扣。
3、遗憾三:0的处理还不够。
尽管吕**肯定了我对0的处理,但是我知道,其实还是不够的。比如,当学生在认识到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之后,是不是还可以把15.90和0.27这两个得数中的0做下对比,明白数学的简洁美是有限度的,不是什么0都可以去掉的。
三、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1、思考一: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究竟该设置哪些复习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有很多,比如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等等,这些知识一一在课堂上进行复习是不现实的,时间不允许。那么究竟该把哪些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复习呢?备课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必须复习,因为我需要学生对这一知识充分的回忆,以便顺利的把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中来。后来又觉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既然已经学习过了,置之不理好像也不合适,也需要在课上复习一下。但是这样设计之后,复习将占用10多分钟的时间(即使问题不跑偏也会这样),这在时间的分配上显然不够合理。后来和一些同事一些朋友交流,觉得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更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做小数加减法时会自然的启动一位小数加减法笔算的经验,不进行专项复习也可以。所以最后选择了在课堂上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希望这样可以充分的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把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分析的更到位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就靠学生灵活嫁接了。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我不太确定,所以我想和各位**、老师再讨论一下。
2、思考二:竖式中的横线是否该强调用尺子标着来画?
小数加减法是一节很经典的课,在名师的课堂中,在全国一等奖的课堂中,老师们都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尺子标着画竖式中的横线,究竟需不需要?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来说,很需要!我们需要强调,需要让学生这样做。但是也有一些老师认为,把横线画直只是为了让竖式更美观,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在画线时很用心,不用尺子一样可以画的很好,又何必一定要强调呢?我觉得用和不用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太确定该不该强化用尺子画线的要求,希望各位**和老师可以给我指点。
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小数加减法》一课,历经选课、磨课,得到了张志娜校长、郭子***、魏瑞霞老师三位专家的细心指导,工作室成员、同事们的献计献策,终于顺利讲完了。通过这次讲课,带给我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帮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我以后在研读教材、把握课堂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下面就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
优点:
1.新知导入前的抢答游戏从不同类、不同单位和单位划归三个方面揭示单位**的重要性,渗透了只有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为小数加减法做好知识铺垫。
2.在讲解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3.练习题的设计巧妙、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道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再次巩固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还渗透了估算教学。
4.进行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不足: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个别**的指向性不明确。讲解引导稍多,缺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
2.对2.3-1.46的处理应再细致些,如与加法进行对比,这里为什么不能把6直接落下来?再如算法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教学,10个0.01减6个0.01是4个0.01再次强化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让学生丰富对算理的理解。
3.验算的方法是根据什么知识?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相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思考:
1.关于5个门+3个窗,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学生第一反应报出“8个”以后,学生又迅速地改正了,认为门和窗不一样,不属于同一类,所以不应该直接相加。在此次讲课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会,甚至有学生说到5.3个门和窗。反思此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门和窗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是都属于房子的一部分。如鸡和鸭虽单位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家禽。此素材可能引起学生的误解。所以,我觉得应该改成“5个门+3头牛”。其次,前面两道题目的处理没有凸显出单位的重要性,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在第一个问题“5个苹果+7个苹果”时我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答案“12个苹果”就给学生了一种正强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马上会从单位角度去想。而此次讲课,前两个题目我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歧义。
2.小数加减法为什么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三次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逐渐让我清晰计算教学的模式,就是计算教学一定要依托情境进行教学。第一次设计了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这里的成绩都是两位小数,无法突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当时还计算了五轮比赛成绩,耽误的时间比较多。第二次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编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针对各种类型进行算理、算法的教学。课后研讨时,专家指出,对学生来说,直接理解算理有些抽象,最好是借助实例或者是图形来理解算理更清晰。所以就有了第三稿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依托元、角、分的知识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更方便,这样学生就从两方面理解算理,更有说服力。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5)
——加减法数学教师感想随笔3篇
加减法数学教师感想随笔1
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节课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多位数加法的经验出发,设计了几道多位数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试算,一生板演。学生算完后,教师**:做多位数加法时,个位上的数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对齐了。接着我出示例题让学生**题,让学生很快列出算式,并让学生试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看看教材中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教材中的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说明: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整节课,我通过先做后说,“先学后教”把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算理融会贯通,把新知与旧知有机地**起来。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经历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经历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
加减法数学教师感想随笔2
这一单元主要教学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242班上课时,为了激起学生探究欲望,注重数形结合,我安排了学生摆小棒的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摆小棒,再选择不同摆法的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集体评价,最后选择出正确的摆法,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直观经验,理解笔算方法的原理。然而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发现很多学生仍然采用先设法口算出得数,然后列竖式的错误的笔算方法,当然计算过程也是错误百出,比如要进位没有进,要退位的没有退,算错的也比比皆是。
是我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照理说摆小棒这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理念的呀。难道是学生做题太粗心?那也不会这么多学生做错啊,而且还包括*时比较认真仔细的学生。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第二天在上第二课时是在恍然大悟:其实我的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并没有经历“自反抽象”的内化过程,投影仪上,电脑上的操作,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一个观察者,因而后继的竖式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可想而知,课堂中的操作没有达到预期的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笔算方法的效果,学生未能运用通过操作所建立的直观经验来指导自己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其实可以在得出正确的摆法后,教师应该让每位学生静下心来想一想可以如何操作,更可以再用小棒试着重新摆一摆,把操作的过程说给同桌(或组内交流)听听,当他们通过老师的引领与语言内化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如果用竖式来表达摆小棒的过程,那么自己是先摆什么,在竖式上应该怎样写,再摆什么,在竖式上又怎样写?使他们感受到竖式也就象摆小棒一样帮助自己解决计算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将“朴素的”直观和经验转化为“精致的”直观和经验,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6)
——生活加减法作文 (菁选3篇)
生活加减法作文1
“下一个!下一个,在哪儿?”坐在考场前叫号的老师厉声的催促道。看了看手表,下一个不就是我吗!我深呼一口气,望了望天空,一大片乌云聚拢而来,我加快了进考场的脚步,这让人心神不宁的我更紧张了。
今天是最后一次考级的日子,为了今天自己能得心应手,这一阵我一直苦练,身体苦,毫无快乐可言。尤其是我看到正在应考的一位选手时,她那灵活的手指和熟练的技巧让我压力很大。我匆忙地进入考场,拉开琴盖,放上琴谱,坐上椅子想着昨天老师告诉我的要点。但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害怕极了,心砰砰直跳,仿佛有只兔子在心中蹦来蹦去,总觉得有个灾难飞鸟似的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雨点在沸腾着,随时都有可能砸到我的头上,我的双手在颤抖着,心里想着赶紧结束这一切。因为心中的恐惧,前两首曲子好像并没有打动考官,我用余光试着瞄了一下,两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我不知所措,开始变得彷徨,仿佛迷失在黑夜里……我思索着,我学习钢琴是为了什么,不就因为它能带给我快乐吗!而现在的我呢,只是为了能考级过关一味地练琴,从前的快乐减少了,甚至要消失了。想到这里,我似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让自己重振旗鼓完成最后一首曲子。
奏鸣曲那欢快的节奏使我沉浸在音乐当中,试图用自己那跳跃的手指弹奏出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渐渐,进入**,柔和抒情的曲调突然间随着左手流畅的伴奏的伴奏显得非常激昂。我慢慢地闭上双眼,去聆听自己的音乐,重温着快乐……
一曲终了,我并没有再注意考官,也没有想考试的结果,因为我寻回了从前的快乐,为自己增添了一份喜悦,舍去了一份烦恼,学会快乐加减法,你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生活加减法作文2
野马的快乐是在草原上奔跑;雄鹰的快乐是在蓝天中高傲地飞翔;太阳的快乐是温暖我们的世界……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世间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什么是属于我的快乐呢?
思考·快乐。
每当我空闲时,我总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漫游、创造,去想一些从来没有想过的事,去思考一些文人们留下的名句。
每当这时,我总会在这些浩瀚的思想里寻出一片新的天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就是属于我的快乐。
观察·快乐。
每当我走去一片新的土地,我总会放慢脚步,细心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从这片普通又*凡的土地找出常人看不到的乐趣。
每当这时,我都会真正理解这片土地的奥秘。独自一人,我似乎能听到大自然在窃窃私语。这就是属于我的快乐。
探索·快乐。
每当我发现一处密地,我总会在这些地方留下我的足迹。小溪、山涧、洞穴、湖泊,一些地方,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每当这时,我总会独自一人去探险,向着深处走去,虽然很孤独,但总会有一丝独特的认识印入脑中。这就是属于我的快乐!
认识·快乐。
每当我登上山顶,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这个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山脉是庞大的那地球呢?地球是庞大的那星系呢?星系是庞大的那宇宙呢?我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上一定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认识。这就是属于我的快乐!
世间的知识是无穷的,世界上的快乐也是无穷的,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需要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多一份快乐,就会少一份痛苦。或加,或减,全在自己掌握,在加减中,快乐无穷!
生活加减法作文3
繁花之后,秋霜之前,岁月相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如懵懂少年般无知无觉。生命的重门虚掩着,我们没有窥见那荏苒时光外若隐若现的****,不知道桃花的颜色正将你我的快乐悄悄洇染。
手指触碰在琴键上,传出断断续续、起起伏伏的琴声,声起、声落,一声叹息。我停止了弹琴,心里在为明天的钢琴考试而紧张,忧郁。明天,就是明天,一场重要的钢琴考试,可我却被以往失败的忧伤所笼罩。
“能行吗?”“好纠结!”是不是因为天赋不够?是不是因为不够认真?是不是因为不够努力。颓唐、忧烦、惶恐让我意气如灰、心如刀割。那一刻,真想砸了这琴键,冲出这黑白相间的单调。正想着,还是缓缓合**琴盖,忧愁与悲哀齐飞,在辗反侧中度过了这一夜。
第二天,一切来得那么自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考场,坐在那漆黑的琴椅上,指尖触碰着那凹凸不*的琴键,眼睛凝视着琴谱。突然,想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弹钢琴。因为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可审视现在的.自己,为什么感受不到快乐呢。让忧愁走开吧,让心中充盈起最初的愉快,不要想太多,我要的只是钢琴带给我的那纯洁的快乐。最终,在快乐的指引下,我成功了!
拥有快乐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庸和低俗。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学会快乐的加减法,也许快乐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但保持快乐却是一种成就、一种灵性的胜利。努力追寻快乐并不自私,实际上,这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应尽的责任。
伤感的雨季渐渐远去,快乐折折叠叠,繁繁覆覆,成一树不落的繁花,伫立在梦的路口,美丽着青春之外的又一片天地……
数学加减法小报 (菁选2篇)(扩展7)
——小学数学加减法知识点
小学数学加减法知识点1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0+2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0+3 1+3 2+3 3+3 4+3 5+3 6+3 7+3
0+4 1+4 2+4 3+4 4+4 5+4 6+4
0+5 1+5 2+5 3+5 4+5 5+5
0+6 1+6 2+6 3+6 4+6
0+7 1+7 2+7 3+7
0+8 1+8 2+8
0+9 1+9
0+10
1-2-3-4-5-6-7-8-9-10-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3-3 4 -3 5-3 6-3 7-3 8-3 9-3 10-3
4-4 5-4 6-4 7-4 8-4 9-4 10-4
5-5 6-5 7-5 8-5 9-5 10-5
6-6 7-6 8-6 9-6 10-6
7-7 8-7 9-7 10-7
8-8 9-8 10-8
9-9 10-9
10-10
学好小学数学认真听课很重要
小学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在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在初中数学课上选择做笔记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在小学数学课上你需要做的就是跟住老师的思维,学好老师的思维方式,这个阶段要培养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的'小学数学老师,对于这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跟住老师的思路久而久之就会逐渐转换成自己解题的思路。
数学中什么叫棱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面相连接的部分。棱柱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常见的三维多面体,指上下底面*行且全等,侧棱*行且相等的封闭几何体。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中,具有12个棱长,且棱长在不同的几何体中有不同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