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精选5篇)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第1篇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1、亚洲、北美洲地理位置对比: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亚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81°N~11°S;26°E~170°W北美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大西洋 84°N~10°N;170°W~20°W2、亚洲是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亚洲六大地理分区:见右图第二节 自然环境1、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2、北美洲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北美洲河流流向:密西西比河干流流向:由北向南(中部大平原北高南低);干流东侧支流:由东北向西南流;干流西侧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3、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气候与景观相对应P11图);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P12会看北美洲气候图)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1、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东亚、中国东侧;北温带、中纬度地区。日本是由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组成的岛国。日本国土狭长,多优良港湾,沿海平原狭小。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少火山地震。3、日本工业与世界密切联系,由于①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严重;②日本国内需求量小,工业产品以来国际市场销售。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5、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以大和名族文化为主。第二节 东南亚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东亚,北邻中国、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中南半岛(中国南部的半岛)和马来群岛(又叫南洋群岛)组成。2、东南亚位置特征:“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 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和海上生命线。 3、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马来半岛南部及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4、东南亚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决定了水稻 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5、东南亚有很多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榈、椰子、蕉麻。6、东南亚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流向:由北向南流入太平洋与印度洋,原因: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国际河流:萨尔温江(怒江)、湄公河(澜沧江)…7、东南亚国家及风景名胜:缅甸(首都内比都)仰光大金塔;泰国(首都曼谷)水上市场;柬埔寨(首都金边)吴哥窟;越南(首都河内)下龙湾;的内陆国老挝,首都万象;花园城市——新加坡的鱼尾狮公园;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巴厘岛…第三节 印度1、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的国家,位于中国西南面,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邻中国,西北巴基斯坦,西南马尔代夫,东南斯里兰卡…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中国第一),人口依然快速增长。 人口众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大。 人口众多的劣势:饥饿贫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3、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从亚洲大陆吹来;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吹来。4、西南季风强造成水灾,弱造成旱灾,使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产量不稳定。5、印度承接世界1/2的服务外包业,其中的软件外包业占世界的2/3,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第四节 俄罗斯——首都为莫斯科,第二大城市为圣彼得堡1、俄罗斯的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为横跨亚洲欧洲的欧洲国家,是世界面积的国家。三面环海:东临太平洋、北临印度洋、西临波罗的海。南邻中国、蒙古等国。2、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地形区、河流见下图,一一对应!3、俄罗斯气候类型:寒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见右图)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3、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基本自给,称为“世界加油站”。重工业发达,但与生活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滞后。4、俄罗斯交通发达,交通部门齐全。客运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以管道和铁路运输为主。管道运输用于运输石油和天然气。欧洲部分交通线(如铁路线)分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分布稀疏。5、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西起莫斯科,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 中东1、中东位置特征:三洲五海之地(亚、欧、非洲,里海(是个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中东包括西亚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2、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非洲;土耳其跨亚洲欧洲;阿塞拜疆跨亚洲欧洲。3、中东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生产最多、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资源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绝大多数石油通过海运,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北美。4、中东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燥,河流稀少,导致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分配矛盾成为战争一大因素。5、中东文化多元,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城——麦加。6、中东的阿拉伯男人缠白色头巾和宽大白色长袍可反射太阳辐射,吸热少。中东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因而骆驼成为传统交通工具。中东多数民居为平顶——因为气候干旱极少下雨。7、中东战争的内因(区内因素):水资源匮乏;文化多元。外因(国际因素):位置优越,位于三洲五海之地;石油资源丰富。第二节 欧洲西部(西欧)1、西欧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西岸。指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邻地中海。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发达国家最集中,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2、乳畜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草场广布乳畜业 地形以平原为主 牧草多汁 发达3、西欧地形:北部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地),中部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南部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4、西欧大多数国家通用货币——欧元。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中考;总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9009202
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从2023年起地理中考收归省里统考,这对广大的毕业班地理科教师来说又是一项新挑战。“会考什么?”“怎么复习?”这些问题萦绕在教师们的心头。我觉得教师一定要冷静,首先地理中考再怎么变也应该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3版)》为指导(不会超纲);其次地理中考再怎么变也应该体现出地理学科特色(图像教学很重要);最后中考是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再怎么变也应该不会太难(可以放心)。所以,我们只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按照规律复习,辅以合理有力的配套措施,成绩何愁出不来?下面我主要从四个关键点来谈一下地理中考总复习中的一些策略和做法。
一、加强考纲研读,注重教材知识的整合,有效取舍
针对地理省统考,教师要认真研读省里下发的地理科指导意见及考纲,做到了解知识点,明确侧重点,发力重难点,同时,也应学会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处理。比如,对八年级下册教材的处理。该册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共4章16节。区域地理内容十分丰富,中考高频考点异常突出。为了既节省复习时间,又提高复习效果,建议对4章16节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分为四大块:第一部分,北方地区。包括第五章中的北方地区,第六章中的东北地区,第八章中的北京市和黄土高原。第二部分,南方地区。包括第五章中的南方地区,第七章中的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第八章中的台湾省、贵州省。第三部分,西北地区。包括第五章中的西北地区,第八章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部分则是第五章中的青藏地区。这是因为第六、第七、第八三章内容是第五章中四大区域的细化,把相关知识放在四大区域中,可以既认识区域的共性,又区分区域的差异。
在整合中要提炼出中考的高频考点。那么,哪些是高频考点呢?一般来说,一是区域内最主要的地理事物,即最主要的地形区、山脉、河流、海洋以及重要邻国,主要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省会城市;二是区域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比如西北地区气候的干旱特征等;三是区域间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之间的因果联系。
另外,还要注重复习过程中对教材进行有效取舍。今年省考考虑到我省采用湘教版和人教版两种教材,为体现公平性,“世界区域地理”知识部分按指导意见要求,南北极地区、东南亚、欧洲西部、中东(西亚)、南亚(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日本为必学内容,其余只作一般了解;“乡土地理”知识部分按要求考查“福建省的邻省及濒临的海域、设区市名称及其分布”及“主要山脉(武夷山、戴云山)、主要河流(闽江)”。对此,我们要心中有数,避免浪费时间。
二、立足课堂,精讲多练,注重落实
无论是每周2课时还是每周3课时,都应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要细化教学进度的安排,研究课堂教学整体效益,设计好每一节课,编好复习学案。这里提倡采用“问题驱动,图像导学”的总复习课堂模式,把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归纳概括为几个问题或题组,结合相关地理图像解决问题,每题抓过关,每题抓落实,避免“满堂灌”“满堂讲”,这样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复习。
在每一个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薄弱点及时调整策略,补齐短板,尽量保证课堂上人人过关。建议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结合新省考的要求把地理复习提纲进行“化整为零”处理,自编成“每课一练”或“每周背诵”等形式的复习材料。同时,教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的深浅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在复习时心里有数,并由科任教师检查落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对照查漏补缺,把学生在七、八年级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做到“章章过,堂堂清”。
除此之外,在总复习课中,还要做到讲练结合,对于学生掌握较差的部分要讲清讲透。运用归纳对比、上下联系等方法对一些平时易错的内容反复训练,利用政区图、地形图、四大区域图等重要基础图表将难点分解,抓好针对性专题训练。
三、注重教学反馈,关注学情薄弱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要将审题、答题的训练有计划地渗透到日常讲评中,并注重训练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始终。
首先是及时抓好作业讲评。注意学生课后的知识巩固和作业订正落实,向语数英老师学习,对于学生平时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注意及时给予纠正,采取个别面批和书面过关两种方法。结合地理科的实际,尤其要抓好重点地图。
其次是注意指导学生答题规范和技巧。一要教会学生做题技巧。如选择题答案简明、覆盖面广、知识跨度大,选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对于非选择题,要考虑到此类题具有内容完整、直观性强、运用地图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训练,解答时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分析,抓住问题要点,尤其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把握答题的要点。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学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做题要求。要求通过审题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完成答题。三要让学生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让学生明白“无图不成理(地理)”“无图不成题”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地图、比较地图,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对地图的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要做到心中有图,加强地理文字表述规范的训练,做到不写错别字、漏字。
再次是盯紧中差生,重点培养他们的图文结合记忆能力。要提高中考的平均分、及格率,降低低分率,抓好中差生尤为重要。先要减轻他们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结合地图记忆主要知识点,配合阶段性复习提纲,讲练评结合,再通过一些灵活的记忆法进行识记。在试卷的批改和讲评过程中要尤其关注这些学生,进步要及时表扬,甚至奖些小礼物;成绩不理想可适当给予鼓励,课后找时间予以辅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也可通过好差生结对子“一帮一”的方式,采取奖励机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参与,为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出一分力,在班级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齐抓课后,协调学校家长力量,多管齐下,共同提高中考成绩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第3篇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学科的教研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继续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龙头,把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提高我市地理高考成绩、指导初中升学考试的复习教学为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心。抓住国家课程改革的给中学地理教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尊重教育规律,加强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根本,科学地分析成绩与教训,及时总结经验,并认真地向兄弟地市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力使我市地理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初中教研工作
1.研究课标,提升理念,改进教法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全市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7-9年级《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地理教学理念,理解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沿用正确的教育规律,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议教师们学习几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周小山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转变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欣赏者、发现者。
2.鼓励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开发校本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资源和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作为地理教师,应研透地理学的本质——认识地理环境,协调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道出了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密切关系,因此,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应成为我们初中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自己教科研水平的有力手段。
3.确立教学重点,搞好中考复习
2005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进一步为全市初中师生所认可,对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良好作用,且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记忆负担。今年中考仍然遵循侧重考查地理基本能力这个方向,决不会过多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而是为增强初中学生实际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地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各校应抓紧开展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学工作,根据《我市中考复习范围》及《课程标准》研究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搞好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开好头、带好路。
(二)高中教研工作
高中教研工作的重点一是积极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下简称《方案》)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简称《地理课标》;二是认真研讨鲁教版国标高中教材《必修2》;三是要继续研究“3+2”模式下的江苏省自主命题的思路与复习策略。
1.积极开展《方案》与《标准》的学习与培训
继去年高中新课程在鲁、粤、琼、陕四省实验以来,今年江苏又迈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征程。广大高中教师们迎接新课程实施之前,首先就是要弄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状况,学习《方案》的内涵,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研读《地理课标》。学习、研究新课程方案的目的、意义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三维目标,并且在教学中贯彻运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以上两点也是目前高考试题的改革方向);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我们教研室会做好新课程的各种教师培训工作。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注意对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高中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教材与课标的关系。
2.深入调研、指导新课程方案中各模块的设置
根据省教研室下发的《江苏省新高中地理课程实施的试行方案》,研究最适合邳州地理教学发展的模块设置方案,以把握住这一与全省各校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新机遇。我们地理教师应从高一开始向学生宣传地理学科各模块的特点及对今后高考选科的意义、作用。
3.抓住素质教育主阵地——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更是高考取胜的关键。我们要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改进课堂教学,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项目标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努力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研究定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教学常规,并在学科基地推出精品课、示范课以利推广。
4.研究04、05江苏卷试题,落实《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
根据南方及我市成绩较好县的教学经验,经学科中心组研究确定,各校高三年级的复习教学,要注意结合即将下发的《06地理高考考试大纲》,采用“严、细、实、综”的思路,进行二轮及三轮复习。各校教研组长要注意严查《高三教学规范》的落实情况,经验证明“落实”两字是高三教学成败的关键点。
当然在复习时还要渗透新课改精神,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参考新大纲后面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此为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典型范例,不乏高考所青睐。
5.搞活学科基地,以点带面,迅速辐射
经过教研反思、讨论,确立了“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及名优教师的力量,以点带面,迅速辐射”的新教研工作思路,快速培养青年教师,大面积地整体提升我市地理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分别以高一新课程和高三复习教学为突破口,挑选名优教师开讲座,对整个高中课程以及高三复习课程进行分析。学科中心组是编写高质量教辅与命制高质量试题的主力军,同时我们注重不断培养教学新秀补充到学科中心组来,为全市的地理教学起到带动的作用。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地理教学要向科研要质量。目前正是课程改革的启动阶段,各校教研组在新学期要积极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考教学心得,研究确立科研课题。申报的课题应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其目标要明确、计划要周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将经常与立项教师联系,给于指导、提供帮助、进行检查。对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从而培养与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学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徐州教研室地理组现有通过省中学教学研究室级立项的课题——《地理课堂活动设计与过程评价》,欢迎有兴趣的学校和教师加入研究。
(四)地理各年级教学进度
七年级:学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八年级:学完人教版八年级(下)全册2课时/周
高一年级:学完鲁教版必修2全册2课时/周
高二年级:复习高中必修上册及下册的第一、二两单元(高三期中考试前复习完人文地理)5课时/周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第4篇
一、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树立中考质量从七年级抓起的意识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为培养新一代公民的人文素养而制定的学科学习纲领性文件,是指导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指针,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学科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检测过程中需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及其精神。我校的历史备课组及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作了以下工作:一是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的问题。每周召开1次备课组会,认真解读研讨《历史课程标准》,进行集体备课。每学期组内每人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课,大家进行观摩评议。每学年参加学校举行的一次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竞赛,配合省市区优质课竞赛活动,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领教师们感悟课标,理解教材,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标高与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利用,增强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关于教学质量检测方面的问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每学期参加市区举行的7-9年级全市或区统考、集中评卷、阶段教学质量分析。我们针对我校各年级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意见与建议,指导全校各年级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实施。每期教学质量检测前,我校备课组还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编订各年级期末《历史学科复习指导意见》,指导各年级认真复习迎考。通过以上工作,全校历史教师基本树立了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从初一抓起的意识,缓解了初三毕业阶段素质达标测试暨高中升学考试后期复习的难度。
二、教育教学,坚持“双基”夯实不动摇,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所谓“双基”指的就是学校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的知识,学会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科学习内容的主干,是认识学科问题的途径,是解决学科问题形成方法的基石,是学科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新课程教学不管怎么“新”,必须强化“双基”。要处理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掌握“双基”的关系,就要加强历史概念的教学,特别是概念意义的理解。如氏族公社、禅让制、世袭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革命、大革命、新民主主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等等。要加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导和培养,注重学生学科思维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解题规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课本,历史材料并准确表达历史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校在新课程实验之初,同样出现了形式上过于追求课堂活跃,一味求新、求活、搭花架子,教学内容华而不实等现象,将新课程实验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严重割裂,导致了教学质量提升举步危艰的尴尬格局。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历史教研组、备课组曾召开专题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了“新课程教学,坚持双基夯实不动摇”的共识,要求全体历史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是要求做到教学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增强体验、感悟信心,在活动中学习和巩固知识。二是要求做到教学生活化,告诉学生知识、真理的来源,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联系古今中外的时政热点、进行讲述分析,激发他们探求知识与真理的愿望。三是要求做到教学问题化、纲要化,尤其是初中毕业年级的后期复习教学更为重要。要求教师把课本知识提炼为学习纲要,或提炼为问题,将纲要与问题分层分类归纳,师生共同处理。四是要求做到教学系统化,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提炼基本知识纲要,逐渐形成系统知识,用“知识链”或“知识树”来形成条理清楚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提升知识运用价值。
实践操作中我们还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如复习阶段引导学生提升圈点、勾画教材,强化记忆,观察分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编制学习提纲,分析理解材料,善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等能力,提高复习质量和效果,及时检测学生复习效果,采用教师当堂检查,督促练习、听写等方式,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加强对课型的研究,对历史科新课,单元小结课、作业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召开备课组会进行专题课例分析,相对规范不同课型的操作要领,明确不同课型的目标要求,把握不同课型的教学标高,强化课堂教学效益,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另外,在七、八、九年级的各个教学阶段,我们都比较关注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衔接研究,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业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我们有部分教师就跨越初、高中教学,有较好条件进行实践。
三、整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与《历史考试说明》。提高毕业年级复习阶段的质量效果
每年毕业年级来临之际,我校历史备课组都要专门开会研究,集中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讨论该年度中考《考试说明》,研究寻找《考试说明》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切合点及与时政热点的结合点。达成共识,形成指导意见;二是分解任务,毕业年级各人分工解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与《考试说明》,分册编写历史学科复习资料,用于指导后期复习教学工作,同时,根据学科复习情况,按中考要求命制2-3套历史学科中考模拟试题,用于学生临场练兵,以增强学生们临考的适应能力并积累临考经验。
四、毕业年级历史科后期复习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通过近几年的新课程实验,在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对毕业年级后期复习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作了不懈的探索,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一是历史中考的《考试说明》划定的历史科考试范围大而广(增加了地方史的内容),复习时间短促,教师、学生迎考压力大。二是复习资料选择余地小,适合的资料要不到手,不适合的资料却在“缝缝补补、增增减减”地使用,降低了使用的效率和成果。三是学校经费困难,要印制指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和练习题,如《单元检测试卷》和《复习模考试卷》等,增加了学校负担,学校感到财力有限,加大了历史学科教学与后期复习的难度。不过,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争取,加上上级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2023年开始这种情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五是我校个别历史教师素质与技能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备课组的共识、意图有时得不到彻底贯彻落实,历史科教学质量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六是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太大,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机结合,导致学困率得不到有效控制。七是部分学校领导观念落后、陈旧,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人文素养的培养理解不到位,轻视、忽视历史学科教学。这些问题与困惑解决好了,将成为我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有力保障。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第5篇
l.预习方法指导做到有章可循。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预习提纲: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的棱长为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半个小时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8个小时,1个这种细菌可以繁殖成多少个7培育某种农作物新品种.得到|00粒第一代种子,如果每粒种子又可以培育100粒第二代种子……如此培育下去,到第四代时共可得到多少粒种子?归纳出乘方运算的定义、符号?说出底数、指数和幂的有关概念,并说出它们的意义。然后,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逐步探讨解决,并交流学习方法。
2.听课方法指导进行灵活学习。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①昕。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听每节踝的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l艟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耍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②思。"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昕"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③记。"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行"和
"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应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复习巩固指导掌握学习习惯。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记忆概念、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指导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进行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在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
言;如何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出来。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设计问题计算:(一23)+(+58)+(-l 7)引导学生分析以后教者板书:解:(一23)+(+58)+(-17)=[(-23)+(-17)]+(+58]=(-40)+(+58)=+(58-40)=18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时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