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的科学方法
一、注重实验方法的渗透
1.再现和重复化学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化学现象,要么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么进展缓慢、演化周期很长,从而给深入观察、研究造成一定困难.化学实验可使所要观察、研究的化学过程延缓或加速,可使所要观察、研究的化学现象再现且能够重复出现,以便于观察比较、总结规律.这就需要实验者具备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对现象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和数据作出分析和处理.
2.简化和纯化化学过程自然界中物质及其运动是复杂的、多样的,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难以透过现象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化学实验则可以根据观察、研究的需要,控制条件,借助各种手段,排除干扰,使要观察研究的化学过程简化和纯化,使有关对象或现象凸现出来,从而使我们能在化学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它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控制实验条件、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观察等实验方法.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学中侧重让学生对定性实验(甲烷中组成元素的实验判断,水的组成)、验证性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性质实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探索性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空气组成的测定实验、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有所体验.初步接触定量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比较实验(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的影响).在实验方法的训练中,具体包括对观察、测定、实验条件控制、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法.在初中阶段,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处理这些方法的教学.在实验方法的教学中,应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编排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训练.首先,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一定数量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其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较多量的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学会观察、叙述和记录实验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最后,通过实验习题教学,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并独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初步学会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某些科学方法和基本步骤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以上三个阶段应注意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注重科学抽象方法训练
化学抽象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对化学事物性质进行抽象;对化学事物关系进行抽象.初中阶段重点训练学生对化学事物性质进行抽象.主要体现在对化学概念的抽象,对酸和碱性质的抽象等.在抽象方法的训练中应注意,任何科学的对象都是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任何科学的研究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抽象不是认识的目的,而是认识的手段和方法,得到的认识成果只是反映着对客观对象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当认识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抽象的时候,思维就开始了反方向的运动.这就是由抽象向具体的运动,在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反映具体.
作者:魏华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基础理论知识不能荒废,良好的知识基础是成功的标准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不要放弃每一个不会的知识点,要做到看到了就掌握了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不会的知识点,不要急躁,要把这个知识点和以往学习中相关的知识点相联系,要做到所有学习的知识点在心中连成一个网,网上每一个线都要连续不断,任何一点的间断,都会成为学习中的盲点,造成学习的片面性和失衡性。作为教师,要在课上考察学生对现阶段学习的基础理论是否扎实的记下,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班级内展开趣味性知识竞赛。例如:化学学习到一定阶段,教师就要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竞答环节,通过教师在课上的提问和学生在下面的举手发言,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不仅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还带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轻轻松松的欢笑中,使每一个重点知识都牢牢掌握在学生的心中。
二、多安排化学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安排化学课程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把课程安排集中在理论课,而要多安排实验课,做到每讲完一节课,其相对的实验课就会安排在后面,保证学生不会因为单纯的理论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课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保证学习不会混淆,不会错乱。虽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像化学这样有着一门高度动手实践需求的学科,保证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安排实验课时,不能单单在台上进行演示,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实验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做出的实验结果,对照理论知识,达到情景与文字的相互协调,并且还可以在学生掌握应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动手能力。不能只是空泛地死学习,要活学活用,把理论切实地应用到实验中来,才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但是如何做到保证实验教学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呢?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有的学习风格和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全面地从不同角度来使学生得以正确积极的发展,并且要保持对教学课程高度的了解,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在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够细心全面地给他进行讲解,还要对化学实验的每个细节都有着精细的了解,不能遗漏每一个细枝末节,在确保学生观看实验和操作实验的时候,不会出现丝毫意外,才能正确地保证实验教学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三、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以鼓励式教学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学生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一声鼓励或者是一句加油的话语,这往往会成为学生再次勇攀高峰的动力。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要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要采取训斥或者批评的话,效果就会相反,学生会在失落上更添伤心,火上浇油,从而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要是教师在这时对学生加以关怀,效果就会逆转,学生不但没有失落,反而会激起学习热情。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发展创新型课堂,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正确引领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教师要把坚实学生的基础理论作为学习的基石,把实验教学作为学习的辅助,全方面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培养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尧燕单位:江西省湖口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之路创建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是融会贯通于长期的课堂实践中的。下面,根据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我提出了下列几点建议:
(一)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高效学习法,主要的形式有演示实验师生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生合作学习和全员合作学习。这三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师生合作可以加强师生联系,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保证安全和学生的上手操作。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广泛应用的,教师通常进行小组分组后,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性格将学生们平均分配,使得学生的实力比较均匀合理。然后,化学实验教学中,每个小组要完成实验操作,并且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有的同学擅长操作、有的同学擅长知识运用,有的同学善于总结。小组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又在学习其他同学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因势利导,就能够将一个小组的综合能力拔高,使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实验团队,他们将不断学会新的知识和能力,共同将任务完成得越来越好。
(二)生活化教学:化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化学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使学生们从生活层面理解化学的意义,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应用。因此,化学高效课堂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初中化学实验条件和机会毕竟有限,对化学性质的了解有一定限制。如果说,实验中我们看到的是化学的奇妙,那么,生活化教学则是告诉我们这种奇妙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广,所以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该走入生活。例如,当教师教到化学元素“镁”的时候,不仅是介绍“镁”的特性,更可以介绍“镁”的应用,如电灯、闪光弹、旧式照相机的曝光装置等等。生活中关于化学的应用多不胜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走入化学的天地,寻找生活中的化学,体会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奇妙。
(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和竞赛:化学的科学魅力可以从一个小小的实验开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通过化学的趣味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为学生们提供自主求解的机会。教师可以开设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化学实验活动和各种化学趣味竞赛,给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拓展学习的空间,也给热爱化学的学生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趣味的化学课题实验、和学生们一起制作化学器具、进行和观察化学实验、组织参观化学工厂和课外化学竞赛等等。而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校园科技赛或者化学竞赛,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但课外的化学实验必须量力而行,尤其要注重实验的安全性控制,有一定危险的实验必须有教师同意并在场指导。教师一般要求用较为安全的实验方式,使同学们学习化学。例如,某些提纯的气体或者不纯的气体燃烧时,可能会出现爆破等危险,教师应该选择温和的实验气体,并且在旁边协助。或者,选择其他安全系数较高的实验说明原理。
二、总结和建议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创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严谨、认真的学习状态学好化学。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勤奋学习,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三步棋;生活中,要结合化学特性,将生活和化学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化学。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外活动中,加深师生交流,深化化学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是践行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必须坚持不懈。
作者:闫秀芳单位:山西省古交市第四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与学习兴趣
一、重视实验教学,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丰富有趣、直观形象、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做了:①玻璃棒巧点酒精灯;②白纸显红字;③烧不坏的手帕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学习。教学中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我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一些简单易做的实验,放手让学生动手。例如讲分子、原子时,我让学生做了①向水中滴加红墨水的实验,②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诱导学生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使抽象概念变的生动直观,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动手、观察现象,进行总结,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产生愉悦的情绪,对现象观察特别认真细致,加强了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联系日常生产生活的实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联系日常生活的一些实例,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厨房中暖瓶除垢,餐具油污的洗涤,铁的防锈等,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例如灭火的原理、除水垢原理、去油污原理、净化水的原理等。同时,通过一些社会生活中化学事件的发生进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公共厕所发生爆炸、煤矿瓦斯爆炸、庆贺会上气球爆炸、钢结构建筑倒塌、酸雨形成等;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带着喜悦的心情解开生活中一个个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多样,例如做一些小实验,搞一些小制作,教师可组织学生收集化学信息片断,例如图片、视频、新闻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解放一下,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调查河流污染情况,探讨治理措施,调查食品安全问题等,这样把学生课堂上的化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就会兴趣倍增。总之,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在教学中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多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多方面、多层次去激发、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学得轻松,真正收到实效。
作者:王永伟冷爱玲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瞧!孩子们一个个盯着老师手中的试管,巴不得老师能制造出一颗原子弹哩。孩子们一个个又跃跃欲试走上讲台演示不同的实验。这难道不是和谐、宽松化学课堂的一个剪影吗?
二、努力改造和创造条件,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项在探索生命奇迹的过程,实验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能身临其境搬的感受化学带来的新形象,其中的主要途径,
1、课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农村的孩子见识较少,想象力想对来说不是很丰富,上课前提个仪器箱之类的,学生自然就好奇了。
2、在课堂上学生实验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增加补充一些实验;
4、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5、努力改造和创造实验条件,特别是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远比不上大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那些空瓶啊空罐啊用在课堂上,学会就地取材,改造实验条件。
三、加强专业用语的教学
化学本身就是对大自然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每个生命乃至每个元素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各门学科都有不同的专业用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在教学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化学用语教学:
1、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种化学用语的意义;
2、对元素符号、化合价、1-20号元素要让学生通过编辑顺口溜、对比、形象等记忆方法,让学生牢记在心;
3、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4、加强应用练习,通过适当的练习达到记熟、活用的目的。也就是传统的教学目的——学有所用。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
五、吃透教材,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虽然考试不能完全检测学生的能力,分数不能完全代表学生拥有的知识,但参加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检测又是不可避免的。《中考考试指导丛书》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其它各种渠道获取的所谓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中考考试指导丛书》进行取舍。认真研究《中考考试指导丛书》,要通过研究《中考考试指导丛书》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中考化学命题趋势,要严格依据《中考考试指导丛书》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总之,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得失都应及时归纳总结、写出教学札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理性的教学札记=收获与成功”,这个足以证明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
作者:林彰颂单位: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中学
第六篇:干冰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用干冰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研究
1.用干冰制造云雾并进行灭火实验
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只要取一定量的干冰,放入水中,就可以形成云雾,再用该云雾倒灭高低蜡烛,现象比使用二氧化碳气体更加明显。实验如下图3和图4所示:这个实验一方面能说明,干冰可以制作舞台云雾这样的用途,而且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可燃、不助燃这样的性质特点,所以常用来灭火。
2.干冰溶解于水的实验
将少量干冰放入蒸馏水中,等气化一段时间后,取出该“蒸馏水”少许,倒入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取出该“蒸馏水”加入到空试管中,滴入4~5滴的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试管,可以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再加热该试管,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又变回紫色。该实验说明,干冰气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已溶解到水中,并且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在教学中,通过干冰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简洁,实验现象直观生动,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用干冰来研究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可行性
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那么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呢?这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关键的问题是二氧化碳在常温和常压下,到底能溶解多少。笔者通过一定质量的干冰放置在水中,通过粗略测定逸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然后通过公式pV=nRT,来计算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最后计算出二氧化碳的逸出率。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及数据如下:【实验用品】干冰(含量99.99%)、500mL量筒、水槽、电子天平、镊子、滤纸【实验步骤及装置】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干冰,取2个500mL的量筒加满水倒扣在水槽中,取一小粒已称量好的干冰,放在水中立刻将量筒扣在干冰上方,这个过程动作一定要快,否则会有较大误差。等干冰在水中完全气化后(干冰气化时最低温度为零下67℃,此时水温已足够能使其气化),测量气体体积。为增加实验的准确性,该实验连续做4次,并且每完成一次实验,水槽中的水都要进行更换。实验装置图和获得数据如图5和图6及表1。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称量好的干冰放入水的过程,干冰已经部分气化,还有量筒罩在干冰上方以及更换量筒收集等操作过程,气化出来的二氧化碳都有泄漏。这些会导致气体逸出率明显偏低,所以实际气体逸出率要大于84.5%。所以二氧化碳完全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三、用干冰做制冷剂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给物质降温,例如测定溶液的凝固点,要把溶液放在冷却剂内,过去我们通常在一个大烧杯内,加入大量的冰块和冷水,并放入20g氯化钠,做冷冻剂,这样需要大量的药品产生大量的浪费和污染。如果用干冰做冷冻剂效果出奇的好,首先干冰用量少,获得温度低,最低温度可达零下67℃,并且用量只需15粒左右即可进行实验。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干冰做冷却剂,进行降温结晶实验,比如分别将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铁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用干冰冷却,我们就能很快看到硫酸锌晶体、硫酸亚铁晶体、硫酸铜晶体的析出。总之用干冰进行化学实验,有许多优点:(1)实验装置简单,仪器、药品用量少;(2)实验操作简便,时间短,成功率高;(3)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干冰易升华导致药品损失,所以要随用随买;二是干冰温度过低,如果进行学生实验时使用干冰,要提醒学生不能用手接触干冰,以免冻伤。
作者:郭盛敏单位: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一、营造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1.将微笑带给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权威,占有绝对的地位,往往不苟言笑,整节课都板着脸,认为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权威,才能体现教师的威严,学生才能乖乖地听教师的话,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全部记住。这样的教学枯燥无味,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是一个知识互动、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如果毫无感情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只会加重学生的情感负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枯燥与繁重,而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我们要将微笑带给学生,用微笑来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微笑来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化学学科学习上来。
2.注入现代时尚元素。初中生所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科技时代,我们的化学教学也不能只是局限于黑板、粉笔与教材,而是要将教学与生活、与社会结合起来,引入现代时尚元素,体现出教学的趣味性与时代性,这样才能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需求,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例如,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进行教学,电子白板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具有强大的综合分析功能、展现能力,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寓于各种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中,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又如,建立虚拟实验室,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来做各种实验,尤其是那些实验室所不能完成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学有方法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光有学习的激情,那只是向有效教学迈出了第一步,而要取得真正的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好奇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由被动接收到主动构建,由会学到学会,这样才能成为有效教学。
1.创设生活情境。化学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切化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元素,从生活中收集化学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呈现问题,更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样更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用所学来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正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的重要契机。
2.创设实验情境。实验在化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既是人类研究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我们要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运用演示实验来呈现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结合所学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在探究中开发智力,挖掘潜能,使学生在用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实验中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学会实验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地掌握学习方法。总之,有效教学是广大化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全面着手,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营造愉悦氛围,构建开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张铁墩单位:河北省任丘市议论堡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趣味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学生很是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如果教师能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学第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课堂上教师拿出一根玻璃棒和一盏酒精灯,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对学生说:一会老师变魔法了,不用火柴就能用手里的玻璃棒点燃酒精灯,你们相信吗?学生都摇摇头,纷纷议论起来.在学生的质疑声中教师开始了实验: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再在高锰酸钾上滴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就出现了酒精灯点燃的情况,学生被这种神奇的现象深深吸引了,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富有趣味的化学实验有很多,教师要不断挖掘身边的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的参与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实验”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制作碳酸饮料,教师课前可以准备好可乐,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很是兴奋,疑惑的问:老师拿可乐做什么呢?教师拿起可乐摇晃,里面有很多的气泡产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气泡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陷入沉思,教师在学生思考时开始做演示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实验也就变得比较简单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虽然化学实验本身富有趣味性,如果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采用多种实验方式、实验生活化等.首先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以往化学实验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很低,新课改要求要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究实验,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让学生按照教材进行就是验证实验,教师可以用探究性实验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其次采用多种实验方式,游戏实验法、分组实验法等.化学实验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这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视频短片,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直观的重现实验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进行“还原氧化铁中的铁实验”时,教师可以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再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分组实验是一种较好的实验方法,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使用多样的仪器进行实验.如进行H2、O2、CO2等实验室制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从反应物状态、收集方法、装置等方面思考,思考最佳的实验方案.实验生活化是提高实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另外还要注重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这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很多重要的发明就源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引导学生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活跃学生思维.如鉴别H2SO4和NaOH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再检验,从中选取最佳方案.学生积极性很高,总结出很多方法如石蕊、pH试纸、碳酸钠溶液、酚酞等.教材上的实验操作方法学生在操作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方法不是单一的,我们不易进行的地方要勇于创新.如进行“MnO2对H2O2溶液的催化作用实验”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发现小木条伸入试管中没有复燃.学生很是疑惑,师生分析、讨论后发现原来是带火星的小木条从试管中取出后,前端变湿了,这是实验中产生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造成的.如何除去水蒸气使氧气变得干燥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讨论后找出两种解决的方案,一种是在试管口加一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连接干燥管;另一种是在试管口加一个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与长玻璃管相连接,再用冷毛巾包裹玻璃管外壁,充分冷却水蒸气.学生对比这两种方法后会选择第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案,在实验的过程中自然的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创设实验情境,调动学生热情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做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看,很少有学生能参与到实验中来,学生无法明白实验实际操作的意义,教学效果不高.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入到化学实验中能使演示更为生动,用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情境,增强实验的有效性.如教学“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将玻璃管加热,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先加热玻璃管再通入一氧化碳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来:步骤颠倒会发生爆炸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创设提问情境,如为什么氢气球会飞?铁为什么会生锈呢?这些问题比较常见但又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增设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素养
课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外实验比较开放,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一般来说实验设计比较好做,但要把实验付诸实践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因此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兴趣小组的活动除了可以拓展课堂知识外,还可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社会调查等.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小组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善于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如开辟“厨房中的化学”这个实验课题,让学生结合家里的厨房物品进行实验,观察菜刀表面留下来的锈斑;烧水的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是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开放实验室,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到实验室自行设计实验,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如用制作简单的自来水净化器、有酒精进行物理降温、用小苏打发酵面粉等实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素养.总之,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的追求.教无定法,但必有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把好实验关,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取化学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宋海洋单位: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
第九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1.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由于当前的中考模式下,同学也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加上平时的考试,教师和家长又以考分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经验不相互交流,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孤军奋战,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分组实验中虽然有合作,也仅仅是合作完成实验操作,缺乏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由于合作学习意识的缺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在化学课堂上表现为无所适从,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课后也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最后丧失了学好化学的信心.
2.化学规律和思维培养过于抽象,直观性程度不够化学知识抽象、难懂,为此,我们的化学课堂不能只有教材和例题,更应该有直观显示化学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资源,例如联系学生的生活、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等等,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的利器,但是当前的初三化学课堂,节奏很快,大部分教学时间被例题和习题充斥着,给学生所呈现的都是成品化的概念、解法和结果,缺乏过程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的渗透,所以势必导致有部分学生失去化学学习的兴趣.
3.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现象严重实验是最具化学学科特点的元素,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化学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均能够得到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由于实验药品和器材不足等原因没有办法完成可见度较高的演示实验,只能对照着教材中的插图,空讲实验,当然还有部分老师教学过于功利化,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而是直接讲授实验的注意点和误差分析,配合具体的例题进行应试训练,导致有些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只记答案,觉得化学学习缺乏趣味性,而消极对待.
二、对策研究
1.做有亲和力的老师,让学生“爱”起来进入初三的学生,面对中考,压力大,个个都有思想、有主见,同时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和行为多变,为此,我们老师不能将目标仅仅停留在化学专业知识上,要顺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多赏识学生的优点,注重课堂管理的艺术性,不能恶意批评也不能滥用表扬,使学生出现了感觉疲劳,对表扬和批评不“感冒”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都给予“好!”、“你真棒!”尤其是有些简单问题被回答出来的时候,这样的表扬让学生无法对教师评价的真实性作出判断.同样,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不对,你坐下!”这样的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挫.“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管理的真谛,批评的语言要富有人情味,方式要和风细雨,要做到“以人为本,润物无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化学学习有困难时,帮助学生找到出现化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学生共渡难关,提高自己与学生的亲和力,实践表明,学生一旦打心里喜欢某个老师、佩服某个老师,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度也会很高.
2.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想”起来对于化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更多地从备课和教学问题的设计角度进行思考,我们的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问题的层次是否有序、有效.我们要确保化学课堂始终有生成性,有吸引学生的亮点,就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时间有限,每分每秒都很珍贵,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内容,如何教这些内容,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都必须反复推敲,不妨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1)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获得?(2)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讲授,学生才能理解?(3)哪些内容只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能有效获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总结基本的化学方法和经验,再将这些方法和经验运用到更为实际、复杂的化学现象和问题中,从而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思维.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讨论制取氧气的原料时,我拿出了氯化钠、木炭、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水等六种物质,让同学们选择哪一种可能用来制取氧气?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必须是含氧元素的物质,把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的思想贯穿其中.然后给出其他几种物质生成氧气的表达式以及实验装置图,引导学生从实验操作的简便性、节约能源的角度讨论,选择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比较适合.在双氧水制氧气时,学生通过给出的表达式提出疑问:二氧化锰为什么要写在箭头的上方?我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一个双氧水中不加二氧化锰的一个实验,比较二者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从而提出二氧化锰的一个特殊作用:催化剂.当然又有同学说:你怎么知道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呢?我就让大家齐动脑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使这堂课达到了高潮.
3.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动”起来在实验教学中,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即使是演示实验教学,我们也可以将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或改为学生上台实验,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同时也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座位上的同学也会很专注的看同学的操作,帮他找出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两种制取方法后,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如果还像氧气的制取一样按部就班的讲解、演示,学生就会产生懈怠情绪.这时我告诉学生将要从他们中选取两名同学来亲自动手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得出实验原理、药品、装置、实验步骤等,然后选出两名同学到讲台上来演示,这两名同学做得小心翼翼,力求规范,而下面的同学看得也非常仔细,还不时地说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及时改正,实验进行得比较顺利,这堂课也取得圆满成功.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加强了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装置的连接、气体的收集等基本操作的规范化.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教师只要选出有代表性的实验重点演示,详细分析实验特点和基本操作,再遇到类似的实验时,我们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亲自体验化学的独特魅力,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当然,一些危险和有毒的实验尽量不要让学生去做.
4.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活”起来作为化学教师,特别要讲究语言的艺术.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比喻、顺口溜、谜语、故事等方式,创造语言情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沐春风.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应该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喷灯,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一是没有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时,可能达到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发生危险.二是若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撤酒精灯,易使已被还原的铁再次被氧化,前功尽弃.这时学生就不难理解“一氧化碳像勤劳的学生,早出晚归;酒精喷灯像懒惰的学生,迟到早退”.另外,像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可以编成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在课堂上给他们听一听或是唱一唱“化学版青花瓷”,聊一聊“化学版西游记”,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使一些枯燥难记的知识朗朗上口,让学生开心的学习化学.
作者:桂发勇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第十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
一、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采用故事来导入新知,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化学发展史中有着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因此,在导入时,我们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闻轶事,为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幽默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与有效情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讲述这样一则故事: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溶洞,当地人称之为“屠狗洞”。人和狗进入洞内,人安然无恙,而狗会晕倒甚至死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探明真相,一名探险者冒险进入山洞。他带着火把进入山洞,只看到洞内有许多钟乳石和石笋,而且比较潮湿。当他把火把接近地面时,发现火把的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他离地面比较近时也感到了头晕。他收集了一些靠近地面的气体,装入瓶子中,并对这些瓶子中的气体展开了实验探究。他发现在瓶中注入水,拧紧瓶盖,晃动瓶子后发现瓶子瘪了;在瓶中注入石灰水,拧紧瓶盖,晃动瓶子后发现水变浑浊了。他终于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由此来导入新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悬念导入法
化学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如果只是直白地讲解,教学枯燥内容空洞,很难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学习的动力,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有意地制造一些悬念,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与探究欲,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类比导入法
化学知识点众多,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构成了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地简单运用,而是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运用,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摒弃单纯地就某个知识点进行孤立教学的模式,而是要通过类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来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在学习原子时,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分子的相关知识,接着来讲述分子与原子的异同,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同时又学到了新知,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比较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四、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直观性,在导入阶段,采用实验导入,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将抽象深奥的化学知识寓于直观的实验之中,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动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认真观察与思考,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学到新知。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和我们一起来做铁钉和CuSO4溶液反应、NaCO3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结果证明,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导入新知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五、生活导入法
一切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各学科的源头,只有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具有活力,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导入化学新知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将经验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用吃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可以治愈胃酸来引入中和反应的学习。用这些学生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利用所学来解决生活现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避免导入的机械化与程序化,而是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富有科学性、针对性、探索性与趣味性的导入,以巧妙的导入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从而为整节课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夏红艳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石门镇中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